CN219040731U - 终端设备 - Google Patents

终端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40731U
CN219040731U CN202223236193.XU CN202223236193U CN219040731U CN 219040731 U CN219040731 U CN 219040731U CN 202223236193 U CN202223236193 U CN 202223236193U CN 219040731 U CN219040731 U CN 2190407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on point
circuit board
radiator
terminal device
coaxial 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23619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陆龙
沈大旋
李益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236193.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0407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407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4073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pport Of A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涉及电子技术领域。终端设备包括:天线组件和射频模组;天线组件包括辐射体、耦合金属片、转接线路板和同轴线;辐射体与耦合金属片耦合连接;同轴线的一端通过转接线路板与辐射体的馈电点电性连接,另一端与射频模组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的终端设备,天线组件装配工艺简单,有利于保证产品的装配良率,提高天线组件的电连接可靠性。

Description

终端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金属一体成型机身(Uniboby),是通过CNC(Computer Numerical Control,数控机床加工)、冲压成型等技术将一块金属材料(例如铝合金)加工成具体一体化结构特征的零件,这种零件具有整体性特征,即可以充当产品的大部分外观,同时也充当内部零件固定框架,具有外观整体性好、简洁美观、装配工序少、设计自由的高等优势。
因此,金属一体成型机身被广泛应用与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终端设备。
相关技术中,采用金属一体成型机身作为背盖的终端设备,通常采用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柔性电路板)+金属片+同轴线馈电的天线方案,FPC和金属片布置在屏幕黑边(Border)处,利用屏幕黑边向外辐射能量,同轴线与FPC焊接连接,并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在机身的背盖。
但是,同轴线的焊接和装配工艺较为复杂,影响产品的生产装配效率,并降低了产品的良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能够解决上述终端设备中与天线连接的同轴线的焊接和装配工艺复杂的问题。
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包括:天线组件和射频模组;
所述天线组件包括辐射体、耦合金属片、转接线路板和同轴线;
所述辐射体与所述耦合金属片耦合连接;
所述同轴线的一端通过所述转接线路板与所述辐射体的馈电点电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射频模组电性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接线路板设有第一连接点、第二连接点;
所述第一连接点位于所述转接线路板的一端,用于电性连接所述同轴线;
所述第二连接点位于所述转接线路板朝向所述辐射体的一侧,所述第二连接点与所述馈电点电性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接线路板还设有第三连接点和第四连接点;
所述第三连接点位于所述转接线路板朝向所述辐射体的一侧,所述第三连接点与所述辐射体的接地点连接;
所述第四连接点用于所述转接线路板的接地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终端设备还包括壳体组件,所述壳体组件具有侧框体;所述辐射体和所述转接线路板分别沿所述侧框体延伸;
所述转接线路板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辐射体的下方,所述第二连接点和所述第三连接点间隔的位于所述转接线路板的顶面;
所述第四连接点位于所述辐射体朝向所述侧框体的一侧,并与所述侧框体的内表面电性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点连接有第一连接器,所述同轴线的端部设有第二连接器,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扣接,使得所述同轴线与所述第一连接点电性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点连接有第一导电弹片,所述第二连接点通过所述第一导电弹片与所述馈电点电性连接;
所述第三连接点连接有第二导电弹片,所述第三连接点通过所述第二导电弹片与所述接地点电性连接;
所述第四连接点连接有第三导电弹片,所述第三连接点通过所述第三导电弹片与地板电性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四连接点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第四连接点分别位于所述转接线路板沿所述侧框体方向的两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天线组件还包括绝缘支架;
所述绝缘支架的形状与所述耦合金属片对应,所述耦合金属片位于所述绝缘支架的上表面;
所述辐射体的一部分位于所述绝缘支架的上表面,并与所述耦合金属片耦合连接,所述辐射体的另一部分沿所述绝缘支架的边缘翻折至所述绝缘支架的下表面与转接线路板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终端设备还包括显示组件;
所述显示组件位于所述壳体组件的正面,所述显示组件与所述侧框体之间具有黑边区域;
所述辐射体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黑边区域内,所述耦合金属片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显示组件的下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组件包括外金属部和内注塑部;所述内注塑部位于所述外金属部的内侧;
所述内注塑部设有卡接结构,所述转接线路板与所述卡接结构卡接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注塑部设有走线槽,所述同轴线沿所述走线槽布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终端设备还包括主板件;所述壳体组件具有背盖体和四个侧框体;
所述射频模组位于所述主板件上,所述主板件堆叠于其中一个所述侧框体的内侧,所述天线组件堆叠于另一个所述侧框体的内侧,所述同轴线布置于所述主板件和所述天线组件之间。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本实用新型的终端设备,天线组件的辐射体通过转接线路板与同轴线连接,实现天线组件的馈电,天线组件不需要将辐射体与同轴线直接焊接,天线组件的装配工艺简单,有利于保证产品的装配良率,提高天线组件的电连接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天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天线组件的结构爆炸图一;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天线组件的结构爆炸图二;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天线组件与壳体组件的装配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结构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S11测试曲线;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辐射效率曲线。
图中的附图标记分别表示为:
1、显示组件;11、黑边区域;
2、壳体组件;
21、背盖体;22、侧框体;23、外金属部;24、内注塑部;
241、卡接结构;242、走线槽;
3、天线组件;
31、辐射体;32、耦合金属片;33、转接线路板;34、同轴线;35、绝缘支架;
311、馈电点;312、接地点;
331、第一连接点;332、第二连接点;333、第三连接点;334、第四连接点;335、第一连接器;336、第一导电弹片;337、第二导电弹片;338、第三导电弹片;
341、第二连接器;
4、射频模组;
5、主板件。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实用新型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实用新型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1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应理解,在本实用新型中“电连接”可理解为元器件物理接触并电导通;也可理解为线路构造中不同元器件之间通过印制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铜箔或导线等可传输电信号的实体线路进行连接的形式。“通信连接”可以指电信号传输,包括无线通信连接和有线通信连接。无线通信连接不需要实体媒介,且不属于对产品构造进行限定的连接关系。“连接”、“相连”均可以指一种机械连接关系或物理连接关系,即A与B连接或A与B相连可以指,A与B之间存在紧固的构件(如螺钉、螺栓、铆钉等),或者A与B相互接触且A与B难以被分离。
除非另有定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用的所有技术术语均具有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的含义。
金属一体成型机身中,机身外观需要做到无断缝、无开槽,天线的堆叠难度较大。
相关技术采用的屏幕黑边天线,需要采用同轴线焊接在线路板上馈电。线路板通过螺钉固定在金属后盖(即金属一体成型机身)上。这种屏幕黑边天线结构需要进行线路板与同轴线的焊接,以及同轴线的螺钉固定,装配工艺复杂,影响装配效率和产品良率。
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天线组件不需要将辐射体与同轴线直接焊接,天线组件的装配工艺简单,有利于保证产品的装配良率,提高天线组件的电连接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适用于采用以下一种或多种通信技术的终端设备:蓝牙(Blue Tooth,BT)通信技术、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通信技术、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通信技术、全球移动通讯系统(Global SystemFormobile Communications,GSM)通信技术、宽频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Multiple Access,WCDMA)通信技术、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通信技术、5G通信技术以及未来其他通信技术等。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智能手环、智能手表、智能头盔、智能眼镜等。电子设备还可以是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启动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助手(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车载设备,5G网络中的电子设备或者未来演进的公用陆地移动通信网络(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PLMN)中的电子设备等,本公开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定。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天线组件3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天线组件3的结构爆炸图一;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天线组件的结构爆炸图二。
在此,以终端设备为平板电脑进行说明,但不应认为是对本公开技术方案的限定。
结合图1-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终端设备包括天线组件3和射频模组4。
天线组件3包括辐射体31、耦合金属片32、转接线路板33和同轴线34;辐射体31与耦合金属片32耦合连接;同轴线34的一端通过转接线路板33与辐射体31的馈电点311电性连接,另一端与射频模组4电性连接。
本实施例的终端设备,天线组件3的辐射体31通过转接线路板33与同轴线34连接,实现天线组件3的馈电,天线组件3不需要将辐射体31与同轴线34直接焊接,天线组件3的装配工艺简单,有利于保证产品的装配良率,提高天线组件3的电连接可靠性。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辐射体31为柔性印刷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Circuit Board,FPC)天线,转接线路板33为印刷线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通过转接线路板33的布置,避免了同轴线与FPC的焊接工序,降低了天线组件3的装配难度。
结合图3、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转接线路板33设有第一连接点331、第二连接点332。
第一连接点331位于转接线路板33的一端,用于电性连接同轴线34;第二连接点332位于转接线路板33朝向辐射体31的一侧,第二连接点332与馈电点311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转接线路板33还设有第三连接点333和第四连接点334;第三连接点333位于转接线路板33朝向辐射体31的一侧,第三连接点333与辐射体31的接地点312连接;第四连接点334用于转接线路板33的接地连接。
本实施例的转接线路板33利用电性导通的第一连接点331和第二连接点332进行同轴线34和馈电点311之间的电性转接,实现辐射体31的馈电。第四连接点334与壳体组件2电性连接,实现了转接线路板33的整体接地,第三连接点333与辐射体31的接地点312电性连接,实现辐射体31的接地。
结合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述终端设备还包括壳体组件2,壳体组件2具有侧框体22;辐射体31和转接线路板33分别沿侧框体22延伸;转接线路板33的至少部分位于辐射体31的下方,第二连接点332和第三连接点333间隔的位于转接线路板33的顶面;第四连接点334位于辐射体31朝向侧框体22的一侧,并与侧框体22的内表面电性连接。
转接线路板33的至少部分延伸到辐射体31下方,从而便于利用其顶面的第二连接点332和第三连接点333与辐射体31的馈电点311和接地点312连接,降低天线组件3的装配难度,第四连接点334位于辐射体31朝向侧框体22的一侧,便于实现转接线路板33的接地连接。
结合图3、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点331连接有第一连接器335,同轴线34的端部设有第二连接器341,第一连接器335和第二连接器341扣接,使得同轴线34与第一连接点331电性连接。
采用能够扣合连接的第一连接器335和第二连接器341实现转接线路板33与同轴线34的电性连接,便于简化两者的装配难度,提高装配效率。
示例性地,第一连接点331与第一连接器335的连接方式可以为焊接连接。
结合图3、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连接点332连接有第一导电弹片336,第二连接点332通过第一导电弹片336与馈电点311电性连接;第三连接点333连接有第二导电弹片337,第三连接点333通过第二导电弹片337与接地点312电性连接;第四连接点334连接有第三导电弹片338,第三连接点333通过第三导电弹片338与地板(例如为壳体组件2)电性连接。
从而,当辐射体31与辅助线路板装配到位后,就可以利用个第一导电弹片336、第二导电弹片337、第三导电弹片338的预紧压力实现可靠的接触电连接,装配简单,装配效率高,且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
示例性地,导电弹片的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焊接连接。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导电弹片采用不锈钢或铍青铜制成,能够依靠材质本身的特性达到自弹效果,实现接触的目标。示例性地,导电弹片焊接在转接线路板33,并朝向外侧弹性伸出,直接受到外侧的压迫变形,并在预紧力作用下保持接触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电弹片还可以采用例如导电泡棉(Conductive foam)、导电弹片、铜箔等进行替代。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导电泡棉是指在阻燃海绵上包裹导电布,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后,使其具有良好的表面导电性,可以很容易用胶带固定在需屏蔽器件上。
示例性地,该导电泡棉可以为普通导电泡棉、镀镍铜导电泡棉、镀金导电泡棉、镀碳导电泡棉、镀锡导电泡棉、导电铝箔泡棉、导电铜箔泡棉、全方位导电泡棉、SMT(SurfaceMounted Technology,表面贴装技术)导电泡棉、I/O导电泡棉衬垫等。
结合图3、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四连接点334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第四连接点334分别位于转接线路板33沿侧框体22方向的两端。第四连接点334数量设计至少两个,并分别在转接线路板33的两端实现接地连接,有利于减少转接线路板33对辐射体31和耦合金属片32的干扰,提高天线组件3的辐射性能。
结合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天线组件3还包括绝缘支架35;绝缘支架35的形状与耦合金属片32对应,耦合金属片32位于绝缘支架35的上表面;辐射体31的一部分位于绝缘支架35的上表面,并与耦合金属片32耦合连接,辐射体31的另一部分沿绝缘支架35的边缘翻折至绝缘支架35的下表面与转接线路板33连接。
本实施例的终端设备内,耦合金属片32作为辅助能量辐射的部件,其厚度不宜过厚,否则会影响辐射性能,并增加终端设备的重量。因此,耦合金属片32的厚度方向的尺寸通常较小,这也就导致耦合金属片32的强度、硬度较差,因此在耦合金属片32和背盖体21之间布置一绝缘支架35,支撑在耦合金属片32的下方。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绝缘支架35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聚酰胺(又称尼龙,Nylon)、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玻璃纤维(Fiber Glass,FG)、聚乙烯(Polyethylene,PE)、聚乙醚(Polyether)、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GlycolTerephthalate,PET)、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聚丙烯(Polypropylene)、聚苯乙烯(Polystyrene,PS)、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PVC)等等。上述任意一种材料或任意几种材料的组合均可以用于形成本实施例。
另一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绝缘支架35采用空心式、蜂窝式结构,从而降低绝缘支架35对耦合金属片32的辐射性能的影响。
结合图1-4所示,终端设备还包括显示组件1;显示组件1位于壳体组件2的正面,显示组件1与侧框体22之间具有黑边区域11;辐射体31的至少部分位于黑边区域11内,耦合金属片32的至少部分位于显示组件1的下方。
另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具有类似立方体的形状,壳体组件2位于终端设备的背面,主要起到支撑和防护作用,显示组件1位于终端设备的正面,实现终端设备的显示功能。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壳体组件2为金属一体成型机身,通过CNC、冲压等技术加工而成。壳体组件2的材料可以包括但不限于铝合金、锌合金、不锈钢等。优选地,壳体组件2为铝合金一体成型机身。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显示组件1可用于显示由用户输入的信息或提供给用户的信息以及终端设备的各种图形用户接口,这些图形用户接口可以由图形、文本、图标、视频和其任意组合来构成。
显示组件1可包括显示面板,可选的,采用等离子显示屏(Plasma Display Panel,PDP)、真空荧光显示屏(Vacuum Fluorescent Display,VFD)、场发射显示屏(FieldEmission Display,FED)、电致发光显示屏(Light Emitting Diode,LED)、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以及液晶显示屏(Liquid CrystalDisplay,LCD)、微机电系统显示屏(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DMD)和电子油墨(Electro luminance,EL)等形式来配置显示面板。
进一步的,显示面板覆设有触敏表面,当触敏表面检测到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后,传送给处理器以确定触摸事件的类型,随后处理器根据触摸事件的类型在显示面板上提供相应的视觉输出。
结合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组件2包括外金属部23和内注塑部24;内注塑部24位于外金属部23的内侧;内注塑部24设有卡接结构241,转接线路板33与卡接结构241卡接连接。
本实施例的壳体组件2由内侧的内注塑部24和外侧的外金属部23构成,内注塑部24加工有卡槽、卡扣等卡接结构241,能够与转接线路板33进行卡接连接,以实现转接线路板33的位置固定,转接线路板33的装拆方便,可靠性高。
结合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内注塑部24设有走线槽242,同轴线34沿走线槽242布置,提高同轴线34的走线稳定性,避免同轴线34晃动产生接触不良。
结合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还包括主板件5;壳体组件2具有背盖体21和四个侧框体22;射频模组4位于主板件5上,主板件5堆叠于其中一个侧框体22的内侧,天线组件3堆叠于另一个侧框体22的内侧,同轴线34布置于主板件5和天线组件3之间。
本实施例的终端设备,主板件5和天线组件3位于壳体组件2的不同侧框体22内侧,距离较远,因此采用同轴线34方式馈电,转接线路板33实现同轴线34和辐射体31的电性连接,具有结构简单,装配工艺简单的优势。
参考图7,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S11测试曲线,从图中可见本实施例的终端设备在WiFi2.4G和WiFi5G的S11均在-10dB以下,满足终端设备的WiFi通信需求。
参考图8,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辐射效率曲线,从图中可见,本实施例的终端设备在WiFi2.4G峰值效率为-4.7dB,WiFi5G峰值效率-5dB,辐射效率较高。
需要指出的是,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某些实施方式”、“一个实施方式”、“一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的描述意指结合所述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包括:天线组件(3)和射频模组(4);
所述天线组件(3)包括辐射体(31)、耦合金属片(32)、转接线路板(33)和同轴线(34);
所述辐射体(31)与所述耦合金属片(32)耦合连接;
所述同轴线(34)的一端通过所述转接线路板(33)与所述辐射体(31)的馈电点(311)电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射频模组(4)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线路板(33)设有第一连接点(331)、第二连接点(332);
所述第一连接点(331)位于所述转接线路板(33)的一端,用于电性连接所述同轴线(34);
所述第二连接点(332)位于所述转接线路板(33)朝向所述辐射体(31)的一侧,所述第二连接点(332)与所述馈电点(311)电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线路板(33)还设有第三连接点(333)和第四连接点(334);
所述第三连接点(333)位于所述转接线路板(33)朝向所述辐射体(31)的一侧,所述第三连接点(333)与所述辐射体(31)的接地点(312)连接;
所述第四连接点(334)用于所述转接线路板(33)的接地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还包括壳体组件(2),所述壳体组件(2)具有侧框体(22);
所述辐射体(31)和所述转接线路板(33)分别沿所述侧框体(22)延伸;
所述转接线路板(33)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辐射体(31)的下方,所述第二连接点(332)和所述第三连接点(333)间隔的位于所述转接线路板(33)的顶面;
所述第四连接点(334)位于所述辐射体(31)朝向所述侧框体(22)的一侧,并与所述侧框体(22)的内表面电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点(331)连接有第一连接器(335),所述同轴线(34)的端部设有第二连接器(341),所述第一连接器(335)和所述第二连接器(341)扣接,使得所述同轴线(34)与所述第一连接点(331)电性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点(332)连接有第一导电弹片(336),所述第二连接点(332)通过所述第一导电弹片(336)与所述馈电点(311)电性连接;
所述第三连接点(333)连接有第二导电弹片(337),所述第三连接点(333)通过所述第二导电弹片(337)与所述接地点(312)电性连接;
所述第四连接点(334)连接有第三导电弹片(338),所述第三连接点(333)通过所述第三导电弹片(338)与地板电性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连接点(334)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第四连接点(334)分别位于所述转接线路板(33)沿所述侧框体(22)方向的两端。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组件(3)还包括绝缘支架(35);
所述绝缘支架(35)的形状与所述耦合金属片(32)对应,所述耦合金属片(32)位于所述绝缘支架(35)的上表面;
所述辐射体(31)的一部分位于所述绝缘支架(35)的上表面,并与所述耦合金属片(32)耦合连接,所述辐射体(31)的另一部分沿所述绝缘支架(35)的边缘翻折至所述绝缘支架(35)的下表面与所述转接线路板(33)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还包括显示组件(1)和壳体组件(2);
所述显示组件(1)位于所述壳体组件(2)的正面,所述显示组件(1)与所述壳体组件(2)的侧框体(22)之间具有黑边区域(11);
所述辐射体(31)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黑边区域(11)内,所述耦合金属片(32)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显示组件(1)的下方。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2)包括外金属部(23)和内注塑部(24);所述内注塑部(24)位于所述外金属部(23)的内侧;
所述内注塑部(24)设有卡接结构(241),所述转接线路板(33)与所述卡接结构(241)卡接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注塑部(24)设有走线槽(242),所述同轴线(34)沿所述走线槽(242)布置。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还包括主板件(5);所述壳体组件(2)具有背盖体(21)和四个侧框体(22);
所述射频模组(4)位于所述主板件(5)上,所述主板件(5)堆叠于其中一个所述侧框体(22)的内侧,所述天线组件(3)堆叠于另一个所述侧框体(22)的内侧,所述同轴线(34)布置于所述主板件(5)和所述天线组件(3)之间。
CN202223236193.XU 2022-12-01 2022-12-01 终端设备 Active CN2190407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36193.XU CN219040731U (zh) 2022-12-01 2022-12-01 终端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36193.XU CN219040731U (zh) 2022-12-01 2022-12-01 终端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40731U true CN219040731U (zh) 2023-05-16

Family

ID=862842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236193.XU Active CN219040731U (zh) 2022-12-01 2022-12-01 终端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04073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556118U (zh) 电子设备
EP2296222B1 (en) Cavity-backed antenna for tablet device
CN102709684B (zh) 具有包绕的基底的多元件天线结构
US8174452B2 (en) Cavity antenna for wireless electronic devices
US9343802B2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antenna thereof
CN112164881B (zh) 摄像头装饰件、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
JP2002124811A (ja) 移動ステーションおよび移動ステーション用アンテナ装置
CN109687105A (zh) 天线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CN107331948B (zh) 天线组件及电子设备
KR20160140306A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08321492B (zh) 电子设备
CN108565561B (zh) 天线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08511876B (zh) 壳体组件、天线组件、电子设备及制造方法
CN219040731U (zh) 终端设备
CN113285207A (zh) 电子设备
CN113497348B (zh) 一种天线结构及终端设备
EP4213304A1 (en) Electronic device
US20230083590A1 (en) Antenna connection apparatus, antenna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EP3012904B1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antenna thereof
CN107369900B (zh) 天线组件及电子设备
US20240055750A1 (en) Terminal device
CN217768752U (zh) 盖板组件及终端设备
CN108417980B (zh) 电子设备
CN111029747A (zh) 电子设备
CN112018505A (zh) 天线弹片、天线组件和电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