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235286U - 一种液冷散热显示模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液冷散热显示模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235286U
CN220235286U CN202321801076.5U CN202321801076U CN220235286U CN 220235286 U CN220235286 U CN 220235286U CN 202321801076 U CN202321801076 U CN 202321801076U CN 220235286 U CN220235286 U CN 2202352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heat dissipation
display module
liquid
display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80107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汤仁君
李阳
王训
王祥国
刘世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Zhoum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Zhoum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Zhoum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Zhoum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80107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2352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2352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23528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液冷散热显示模组,包括显示装置和散热装置,散热装置内设置的分隔件将内腔分隔为多个相互平行设置的冷却流道,多个冷却流道内可充入导热介质以快速吸收第一导热平面上的热量,由于内腔和分隔件为一体成型结构,内腔和分隔件无接缝无渗漏风险,显示装置贴合在第一导热平面上,可更高效地传导热量。

Description

一种液冷散热显示模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液冷散热显示模组。
背景技术
显示设备是一种使用大量规律排列的发光元件所构成的设备,多个不同的发光元件组合闪烁或亮起以显示出画面。为了提供更佳的显示效果,显示设备逐渐向更高亮度、更高像素密度的方向发展,但这些性能直接导致了显示设备产热量陡增。为此,目前通常使用横截面为圆形的导热管对显示设备进行散热,此类导热管还需借助其他导热材料将显示设备的热量传递至导热管的外侧壁,涂抹较厚的导热材料容易降低导热效率,同时,导热管通常需要多段管材拼接而成,两个导热管之间的接缝容易出现导热介质渗漏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冷散热显示模组,以解决目前的显示设备水冷装置导热效率低且容易出现导热介质渗漏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液冷散热显示模组,包括显示装置和散热装置;
所述散热装置设有内腔,所述内腔内设有若干个分隔件,所述分隔件将所述内腔分隔为多个相互平行设置的冷却流道,所述内腔和分隔件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散热装置具有第一导热平面,所述显示装置贴合于所述第一导热平面。
在某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热平面上设有用于与所述显示装置相连接的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穿设于所述分隔件。
在某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散热装置具有与所述第一导热平面相背设置的第二导热平面,所述第一导热平面上开设有贯通于所述第二导热平面的让位通孔,所述让位通孔穿设于所述分隔件。
在某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结构包括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垂直于所述分隔件。
在某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贴合于所述第二导热平面,所述电路板通过穿设于所述让位通孔的线缆电连接于所述显示装置。
在某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内腔贯通于所述散热装置的两端。
在某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热平面上设有导热材料,所述导热材料贴合于所述显示装置。
在某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显示装置上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电连接于所述电路板。
在某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电路板上设有电源装置。
在某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管道、第二管道和换热器,所述冷却流道具有首端和尾端,所述换热器具有进液端和排液端,所述排液端通过所述第一管道连通于所述首端,所述进液端通过所述第二管道连通于所述尾端。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散热装置内设置的分隔件将内腔分隔为多个相互平行设置的冷却流道,多个冷却流道内可充入导热介质以快速吸收第一导热平面上的热量,由于内腔和分隔件为一体成型结构,内腔和分隔件无接缝无渗漏风险,显示装置贴合在第一导热平面上,可更高效地传导热量。
附图说明
图1为实用新型的液冷散热显示模组的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实用新型的液冷散热显示模组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实用新型的液冷散热显示模组的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4为实用新型的液冷散热显示模组的导热介质的流道设计示意图;
图中:10、显示装置;20、散热装置;21、分隔件;22、冷却流道;23、第一导热平面;24、安装孔;25、第二导热平面;26、让位通孔;30、电路板;31、电源装置;40、第一管道;50、第二管道;60、换热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用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结合图1至图4所示,示意性地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液冷散热显示模组,包括显示装置10和散热装置20,显示装置10可以是现有的miniLED、microLED或OLED显示器。
结合图1和图2,散热装置20设有内腔,内腔内设有若干个分隔件21,当分隔件21的数量具有多个时,多个分隔件21相互平行。分隔件21将内腔分隔为多个相互平行设置的冷却流道22,内腔和分隔件21为一体成型结构,具体为,内腔(即散热装置20)和分隔件21为铝挤工艺制成的一体化铝件,因此内腔和分隔件21无接缝,也就没有导热介质渗漏的风险。
如图2,散热装置20具有第一导热平面23,显示装置10贴合于第一导热平面23,显示装置10产生的热量可以被直接传递至第一导热平面23,并由冷却流道22内的导热介质吸收。除此之外,铝制的散热装置20及其内部的冷却流道22可以实现整个显示装置10的均温性,尤其是使得显示装置10的各个区域的温度更为接近,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当然,为了提高散热效率,散热装置20上开设有进液孔和排液孔,进液孔和排液孔均连通于冷却流道22,使得外接水冷机以循环导热介质成为可能。
进一步地,如图3,散热装置20具有与第一导热平面23相背设置的第二导热平面25,第一导热平面23上开设有贯通于第二导热平面25的让位通孔26,让位通孔26穿设于分隔件21,第二导热平面25上可以设置与显示装置10相关联的电子元器件,如图2,这类电子元器件可通过线缆电连接于显示装置10,而线缆可以穿过让位通孔26,第二导热平面25的设置使得上述电子元器件能够将热量传递至冷却流道22,由此为电子元器件散热。其中,液冷散热显示模组还包括电路板30,电路板30贴合于第二导热平面25,电路板30通过穿设于让位通孔26的线缆电连接于显示装置10。此外,电路板30上设有电源装置31,电源装置31分别电连接于电路板30和显示装置10,电源装置31可以为电路板30及显示装置10供电。
显示装置10上设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电连接于电路板30,电路板30可以被写入现有的温度控制软件,该温度控制软件可以接收温度传感器所采集到的温度,并发送至外界的现有的水冷机以调节冷却流道22内的导热介质的流速,以使显示装置10在使用的过程中保持温度恒定。
为了将显示装置10与散热装置20稳定连接,第一导热平面23上设有用于与显示装置10相连接的连接结构,连接结构穿设于分隔件21,具体为,连接结构包括安装孔24,安装孔24垂直于分隔件21,该安装孔24贯通于第二导热平面25,可以利用现有的螺丝穿过安装孔24并固定在显示装置10的背面,以使显示装置10和散热装置20可拆卸地相连接。
将连接结构和让位通孔26设置在分隔件21内,除了能够实现连接结构和让位通孔26各自所要实现的功能,还可以确保冷却流道22不会与上述的连接结构和让位通孔26意外连通而导致漏液。
在本实施例中,内腔贯通于散热装置20的两端,因此,冷却流道22也是贯通于散热装置20的两端,故冷却流道22的其中一端即是进液孔,另一端即是排液孔。另外,可以由多个散热装置20首尾相接以将多个第一导热平面23拼接成更大的平面,这样可以采用多个首尾相接的散热装置20对同一显示装置10进行散热,其中,相邻两个散热装置20的冷却流道22相连通。当然,也可以将散热装置20的尺寸制造成与显示装置10的尺寸相匹配,即散热装置20的第一导热平面23的面积与显示装置10的面积相一致,一个整体的散热装置20(无拼接)可以大幅减少漏液风险。
为了避免第一导热平面23和显示装置10之间留有空隙而影响散热效果,第一导热平面23上设有导热材料,导热材料贴合于显示装置10,导热材料可以是导热硅脂、导热胶、石蜡等材料。
如图4,液冷散热显示模组还包括第一管道40、第二管道50和换热器60,冷却流道22具有首端(设有进液孔)和尾端(设有排液孔),换热器60具有进液端和排液端,排液端通过第一管道40连通于首端,进液端通过第二管道50连通于尾端,因此,导热介质可以在冷却流道22、第一管道40、换热器60和第二管道50内循环流动,换热器60可将导热介质的热量传递至外界的空气中,当然,可以在换热器60内、第一管道40或第二管道50设置泵液装置以提供导热介质的动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液冷散热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装置和散热装置;
所述散热装置设有内腔,所述内腔内设有若干个分隔件,所述分隔件将所述内腔分隔为多个相互平行设置的冷却流道,所述内腔和分隔件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散热装置具有第一导热平面,所述显示装置贴合于所述第一导热平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散热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热平面上设有用于与所述显示装置相连接的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穿设于所述分隔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散热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装置具有与所述第一导热平面相背设置的第二导热平面,所述第一导热平面上开设有贯通于所述第二导热平面的让位通孔,所述让位通孔穿设于所述分隔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冷散热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包括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垂直于所述分隔件。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冷散热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贴合于所述第二导热平面,所述电路板通过穿设于所述让位通孔的线缆电连接于所述显示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散热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腔贯通于所述散热装置的两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散热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热平面上设有导热材料,所述导热材料贴合于所述显示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冷散热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上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电连接于所述电路板。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冷散热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上设有电源装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散热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管道、第二管道和换热器,所述冷却流道具有首端和尾端,所述换热器具有进液端和排液端,所述排液端通过所述第一管道连通于所述首端,所述进液端通过所述第二管道连通于所述尾端。
CN202321801076.5U 2023-07-10 2023-07-10 一种液冷散热显示模组 Active CN2202352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801076.5U CN220235286U (zh) 2023-07-10 2023-07-10 一种液冷散热显示模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801076.5U CN220235286U (zh) 2023-07-10 2023-07-10 一种液冷散热显示模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235286U true CN220235286U (zh) 2023-12-22

Family

ID=891759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801076.5U Active CN220235286U (zh) 2023-07-10 2023-07-10 一种液冷散热显示模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23528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542489B2 (en) Mechanically-reattachable liquid-cooled cooling apparatus
US11291136B2 (en) Liquid-cooled cold plate device
WO2020211416A1 (zh) 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CN112969349B (zh) 一种多热源散热冷却装置及冷却方法
WO2022100106A1 (zh) 可插拔设备、信息通信设备、散热系统和制造方法
CN211406671U (zh) 高效液冷散热系统
CN108800703B (zh) 半导体制冷设备
WO2018176535A1 (zh) 一种新型机械泵液冷散热系统
CN220235286U (zh) 一种液冷散热显示模组
CN204925954U (zh) 一种水冷式热管散热器
CN105101752A (zh) 充电机散热装置
WO2017049867A1 (zh) 散热装置及其散热板
CN207624749U (zh) 一种电池箱散热结构
WO2017067418A1 (zh) 散热结构和单板扩展散热方法
CN209929439U (zh) 一种动力电池水冷模组总成
CN207765786U (zh) 一种直接通冷却液散热的半导体激光器结构及其冷却装置
CN206331212U (zh) 一种高效散热的液晶电视背光源铝散热条
CN220105648U (zh) 一种具有三面散热结构的电脑散热器
CN115774353B (zh) 一体式的液冷式散热模组及应用其的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08538797A (zh) 一种液态金属散热装置
CN213987398U (zh) 散热结构及服务器
CN215011342U (zh) 一种冷板紧固散热结构及印刷电路板组件
CN218764058U (zh) 一种半导体制冷系统及具有其的制冷设备
CN103185327A (zh) Led灯的散热装置
CN215808014U (zh) 一种并联式外置散热的灯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