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232427U - 面板结构及交互平板 - Google Patents

面板结构及交互平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232427U
CN220232427U CN202321688538.7U CN202321688538U CN220232427U CN 220232427 U CN220232427 U CN 220232427U CN 202321688538 U CN202321688538 U CN 202321688538U CN 220232427 U CN220232427 U CN 2202324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sembly
back plate
bracket
panel structure
diaphrag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68853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晓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Guangzhou Shirui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Guangzhou Shirui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Guangzhou Shirui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68853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2324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2324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23242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rawing Aids And Blackboard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面板结构及交互平板,面板结构包括背板、膜片组件、书写屏组件以及支架,膜片组件支撑于背板上;书写屏组件与膜片组件相对设置,并与膜片组件相间隔;支架设于背板上,并支撑与膜片组件和书写屏组件之间。如此设置,使得通过支架不仅能够支撑书写屏组件还能够压住膜片组件,而无需增加其他的物料,例如,无需中框或者额外增加一周膜片泡棉等,从而减少了物料种类,简化了零部件的集成过程。不仅降低了物料成本,同时还能降低装配难度,提高装配效率,进而降低生产成本。而且还能压缩面板组件的整体厚度,进而使得整机更加显薄,同时能减少边框组件的用料,从而进一步降低成本。

Description

面板结构及交互平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面板结构及交互平板。
背景技术
触摸屏又称为“触控屏”、“触控面板”,是一种可接收触头等输入讯号的感应式液晶显示装置,当接触了屏幕上的图形按钮时,屏幕上的触觉反馈系统可根据预先编程的程式驱动各种连结装置。
现有的商用显示智能交互平板在背光模组内均设有用于承载OC固定及压膜片的中框。但随着OC固定方式的改变,例如,OC与钢化玻璃使用泡棉粘接后,去除了中框,通过玻璃支架支撑玻璃,通过膜片泡棉压膜片。
但是,采用上述的装配方式会导致设备整机所涉及物料种类多,从而加大了物料管控难度,另外,也会使得装配更加繁琐,影响了产品的组装效率,导致生产及组装的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中智能平板中面板固定结构中物料种类多导致生产成本高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面板结构及交互平板。
一种面板结构,所述面板结构包括:
背板;
膜片组件,支撑于所述背板上;
书写屏组件,与所述膜片组件相对设置,并与所述膜片组件相间隔;
支架,设于所述背板上,并支撑于所述膜片组件和所述书写屏组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架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连接的:
第一支撑部,支撑于所述背板朝向所述膜片组件的侧面上;
支架本体,所述书写屏组件支撑于所述支架本体上;
第二支撑部,抵压于所述膜片组件背离所述背板的侧面上;
其中,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朝向所述背板的侧面之间的高度差等于所述膜片组件的厚度;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支架的长度方向。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架本体上构造有凹槽,所述凹槽的槽口朝向所述背板,所述凹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支架的延伸方向一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分别向远离彼此的方向延伸;
所述第一支撑部朝向所述背板的侧面与所述背板的侧面相贴合;
所述第二支撑部朝向所述背板的侧面与所述膜片组件相贴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均被构造为平板状结构,所述支架本体被构造为“U”型结构,所述第一支撑部、所述支架本体和所述第二支撑部共同限定出“几”字型结构;
或者,所述支架本体和所述第二支撑部共同限定出一板状结构,所述第一支撑部被构造为板状结构,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支架本体搭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架被配置为通过冲压成型挤压成型的部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面板结构还包括:
减振件,所述减振件被压设于所述支架与所述书写屏组件之间,所述减振件能够弹性变形,以吸收所述书写屏组件上的振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书写屏组件包括:
玻璃,支撑于所述支架上;
显示屏,固定连接于所述玻璃;
其中,所述显示屏的边缘与所述支架相间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书写屏组件还包括粘接层,所述粘接层相对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玻璃和所述显示屏粘接。
一种交互平板,其包括如上所述的面板结构,所述交互平板还包括:
边框组件,所述边框组件构造有用于安装所述面板结构的安装区域,所述边框组件与所述面板结构的四周边缘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面板结构中,背板用于保护膜片组件等内部结构。膜片组件为能够满足特定光学需求的光学膜片组件,配合背光模组,以实现光的传播。书写屏组件不仅用于显示图像,而且还能使得用户在书写屏组件上进行书写。将书写屏组件与膜片组件间隔设置,用于防止书写屏组件和膜片组件之间产生摩擦导致彼此擦伤,进而影响显示效果。而将支架设于背板上,以通过背板支撑支架,而将支架支撑在膜片组件和书写屏组件之间,以用于通过支架将膜片组件和书写屏组件支撑隔离开,另外,还有利于通过支架对膜片组件进行固定,从而防止膜片组件相对背板移动,进而保证显示效果。如此设置,使得通过支架不仅能够支撑书写屏组件还能够压住膜片组件,而无需增加其他的物料,例如无需增加中框或者额外增加一周膜片泡棉等,从而减少了物料种类,简化了零部件的集成过程。不仅降低了物料成本,同时还能降低装配难度,提高装配效率,进而降低生产成本。而且还能压缩面板组件的整体厚度,进而使得整机更加显薄,同时能减少边框组件的用料,从而进一步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面板结构的截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面板结构中的支架的截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面板结构中的支架的截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面板结构中的书写屏组件的截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交互平板的截面图。
附图标记:
面板结构100;背板110;膜片组件120;书写屏组件130;玻璃131;显示屏132;粘接层133;支架140;第一支撑部141;支架本体142;第二支撑部143;减振件150;边框组件200;第一方向X。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面板结构100,面板结构100包括背板110、膜片组件120、书写屏组件130以及支架140,膜片组件120支撑于背板110上;书写屏组件130与膜片组件120相对设置,并与膜片组件120相间隔;支架140设于背板110上,并支撑于膜片组件120和书写屏组件130之间。
本技术方案提供的面板结构100中,背板110用于保护膜片组件120等内部结构。膜片组件120为能够满足特定光学需求的光学膜片组件120,配合背光模组,以实现光的传播。书写屏组件130不仅用于显示图像,而且还能使得用户在书写屏组件130上进行书写。将书写屏组件130与膜片组件120间隔设置,用于防止书写屏组件130和膜片组件120之间产生摩擦导致彼此擦伤,进而影响显示效果。而将支架140设于背板110上,以通过背板110支撑支架140,而将支架140支撑在膜片组件120和书写屏组件130之间,以用于通过支架140将膜片组件120和书写屏组件130隔离开,另外,还有利于通过支架140对膜片组件120进行固定,从而防止膜片组件120相对背板110移动,进而保证显示效果。如此设置,使得通过支架140不仅能够支撑书写屏组件130还能够压住膜片组件120,而无需增加其他的物料,例如无需增加中框或者额外增加一周膜片泡棉等,从而减少了物料种类,简化了零部件的集成过程。不仅降低了物料成本,同时还能降低装配难度,提高装配效率,进而降低生产成本。而且还能压缩面板组件的整体厚度,进而使得整机更加显薄,同时能减少边框组件200的用料,从而进一步降低成本。
而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使得不使用中框以及零贴方式的书写屏组件130的机型的整机厚度统一,实现不同整机内部各种支架140的共用,例如天侧的麦克风支架140、喇叭支架140,地侧下边框的按键支架140,磁铁支架140等等,而且还能使得所有的机型使用相同截面尺寸的边框组件200,进而实现更优的标准化共用方案设计,提升整机物料通用率。而且本实施例提供的面板结构不仅可使用于交互平板上,还可使用与其它的显示设备上,例如,智能黑板、商业显示屏中等。
其中,膜片组件120由扩散膜、增亮膜、反射膜的层叠而成。背板110、膜片组件120、书写屏组件130整体上为长方形或者正方形结构。膜片组件120的四周边缘抵靠在背板110上,膜片组件120的长和宽均小于背板110的长和宽,这样使得当膜片组件120设于背板110的中间区域时,在背板110的四周具有留白区域,如此,就能将支架140支撑在留白区域。支架140支撑沿着背板、膜片组件120层叠方向上的两个侧面分别抵靠在背板110和书写屏组件130的边缘。支架140整体上为长条状结构,当支架140设置在背板110的不同边缘时,支架140的长度方向与对应的背板110的边缘的延伸方向一致。例如,当支架140支撑于背板110的长度方向的边缘时,支架140的长度方向沿着背板110的长度方向。
如图2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支架140包括沿第一方向X依次连接的第一支撑部141、支架本体142和第二支撑部143,第一支撑部141支撑于背板110朝向所述膜片组件120的侧面上;书写屏组件130支撑于支架本体142上;第二支撑部143抵压于膜片组件120背离背板110的侧面上;其中,第一支撑部141和第二支撑部143朝向背板110的侧面之间的高度差等于膜片组件120的厚度;第一方向X垂直于支架140的长度方向。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方向X垂直于支架140的延伸方向,也就是当将支架140支撑在背板110的边缘时,第一方向X为与该边缘的延伸方向相垂直的方向。支架本体142不仅用于连接第一支撑部141和第二支撑部143,还用于支撑书写屏组件130。而将第一支撑部141、支架本体142以及第二支撑部143沿着第一方向X依次设置,以便于利用背板110、书写屏组件130和膜片组件120的尺寸差使得支架140刚好能支撑在背板110与书写屏组件130之间的同时还能将膜片组件120抵压在背板110上。
而将第一支撑部141和第二支撑部143朝向背板110的侧面之间的高度差刚好等于膜片组件120的厚度,如此可使得在第一支撑部141支撑在背板110上的同时,利用第一支撑部141和第二支撑部143之间的高度差将第二支撑部143抵压在膜片组件120上,从而使得膜片组件120被压紧在背板110上,以避免膜片组件120相对背板110移动,进而保证显示效果。
如图2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支架本体142上构造有凹槽,凹槽的槽口朝向背板110,凹槽的延伸方向与支架140的长度方向一致。在支架140本上设置凹槽,用于减轻支架本体142的重量,以减轻支架140的重量,从而使得整个面板结构100更加轻质。
如图2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支撑部141和第二支撑部143在第一方向X上分别向远离彼此的方向延伸;第一支撑部141朝向背板110的侧面与背板110的侧面相贴合;第二支撑部143朝向背板110的侧面与膜片组件120相贴合。将第一支撑部141和第二支撑部143在第一方向X上分别向远离彼此的方向延伸,以使得第一支撑部141和第二支撑部143能够适应背板110与膜片组件120的尺寸差,另外,也具有增大支架140的支撑面积的作用,进而使得支架140支撑与背板110与膜片组件120上时,更加稳定。而将第一支撑部141朝向背板110的侧面与背板110的侧面相贴合,以提高支架140支撑于背板110上的稳定性;将第二支撑部143朝向背板110的侧面与膜片组件120相贴合,以提高对膜片组件120的压紧效果。
对于支架的具体结构不做限制,只要是能够支撑在背板上并且能够将膜片组件和显示屏组件支撑开来即可。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均被构造为平板状结构,支架本体被构造为“U”型结构,第一支撑部、支架本体和第二支撑部共同限定出“几”字型结构。其中,“几”字型结构的开口的两端的高低不同,低的一端用于支撑于背板上,高的一端用于抵压在膜片组件上,背离开口的一端支撑在书写屏组件上。
在另外的实施例中,也可以将支架本体和第二支撑部共同限定出一板状结构,第一支撑部被构造为板状结构,第一支撑部与支架本体搭接。如此设置,以使得支架被设置为如图3所示的台阶状的结构。其中,高度较低的台阶抵靠在背板上,两个台阶之间形成的凹口刚好可容纳膜片组件,高度较高的台阶用于支撑书写屏组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支架140被配置为由板材通过冲压成型。其中,板材可以为镀锌钢板或者热浸镀锌薄钢板,通过冲压成型得到,采用这种材质及成型方式具有强度高的优点。在另外的实施例中,支架140被配置为由铝材通过挤压成型。通过铝材挤压成型,具有重量轻的优点,从而使得整个面板结构100更加轻质化。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面板结构100还包括减振件150,减振件150被压设于支架140与书写屏组件130之间,减振件150能够弹性变形,以吸收书写屏组件130上的振动。具体地,减振件150可以为泡棉片。由于支架140为金属制件,其减振性能较低,若直接与书写屏接触,容易引起书写屏破损。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在支架140与书写屏组件130之间设置泡棉,用于吸收书写屏受到的振动,从而对书写屏进行防护,进而可降低书写屏组件130因振动受损的风险。
如图4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书写屏组件130包括玻璃131和显示屏132,玻璃131支撑于支架140上;显示屏132固定连接于玻璃131;其中,显示屏132的边缘与支架140相间隔。其中,显示屏132用于显示画面。玻璃131一方面用于对显示屏132进行防护,另一方面用于为书写操作提供界面,进而防止在书写过程中直接操作在显示屏132上,损坏显示屏132。而将显示屏132固定在玻璃131上用于防止显示屏132相对玻璃131移动,从而保证显示及书写效果。
如图1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书写屏组件130还包括粘接层133,粘接层133相对的两侧分别与玻璃131和显示屏132粘接。粘接层133可以为双面胶,也可以为泡棉胶。
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交互平板,其包括如上的面板结构100,交互平板还包括边框组件200,边框组件200构造有用于安装面板结构100的安装区域,边框组件200与面板结构100的四周边缘固定连接。将面板结构100与边框组件200固定连接后便形成完整的交互平板。本实施例提供的交互平板采用如上结构形式的面板结构100,使得通过支架140不仅能够支撑书写屏组件130还能够压住膜片组件120,而无需增加其他的物料,从而减少了物料种类。不仅降低了物料成本,同时还能降低装配难度,提高装配效率,进而降低生产成本。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8)

1.一种面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结构包括:
背板;
膜片组件,支撑于所述背板上;
书写屏组件,与所述膜片组件相对设置,并与所述膜片组件相间隔;
支架,设于所述背板上,并支撑于所述膜片组件和所述书写屏组件之间;
所述支架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连接的:
第一支撑部,支撑于所述背板朝向所述膜片组件的侧面上;
支架本体,所述书写屏组件支撑于所述支架本体上;
第二支撑部,抵压于所述膜片组件背离所述背板的侧面上;
其中,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朝向所述背板的侧面之间的高度差等于所述膜片组件的厚度;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支架的长度方向;
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分别向远离彼此的方向延伸;
所述第一支撑部朝向所述背板的侧面与所述背板的侧面相贴合;
所述第二支撑部朝向所述背板的侧面与所述膜片组件相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本体上构造有凹槽,所述凹槽的槽口朝向所述背板,所述凹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支架的长度方向一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均被构造为平板状结构,所述支架本体被构造为“U”型结构,所述第一支撑部、所述支架本体和所述第二支撑部共同限定出“几”字型结构;
或者,所述支架本体和所述第二支撑部共同限定出一板状结构,所述第一支撑部被构造为板状结构,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支架本体搭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被配置为通过冲压成型或者挤压成型的部件。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面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结构还包括:
减振件,所述减振件被压设于所述支架与所述书写屏组件之间,所述减振件能够弹性变形,以吸收所述书写屏组件上的振动。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面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书写屏组件包括:
玻璃,支撑于所述支架上;
显示屏,固定连接于所述玻璃;
其中,所述显示屏的边缘与所述支架相间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面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书写屏组件还包括粘接层,所述粘接层相对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玻璃和所述显示屏粘接。
8.一种交互平板,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面板结构,所述交互平板还包括:
边框组件,所述边框组件构造有用于安装所述面板结构的安装区域,所述边框组件与所述面板结构的四周边缘固定连接。
CN202321688538.7U 2023-06-29 2023-06-29 面板结构及交互平板 Active CN2202324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88538.7U CN220232427U (zh) 2023-06-29 2023-06-29 面板结构及交互平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88538.7U CN220232427U (zh) 2023-06-29 2023-06-29 面板结构及交互平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232427U true CN220232427U (zh) 2023-12-22

Family

ID=891786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688538.7U Active CN220232427U (zh) 2023-06-29 2023-06-29 面板结构及交互平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23242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658223B1 (en) Portable Terminal with Crack Prevention Structure for Display Device
CN210605281U (zh) 直下式背光模组、液晶显示屏及终端设备
CN102506344A (zh) 背光模块及使用该背光模块的显示装置
CN213276205U (zh) 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211293511U (zh) 一种显示屏结构及电视
US8432507B2 (en) Attachment frame for a display module and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216434585U (zh) 显示模组及显示设备
CN112946956A (zh) 背板、框架结构、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01819347B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211479090U (zh) 触控显示装置
CN220232427U (zh) 面板结构及交互平板
CN214067426U (zh) 背光模组、显示装置
CN211375249U (zh) 一种显示装置
US10459155B2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CN210864267U (zh) 直下式背光模组、液晶显示屏及终端设备
CN102998818B (zh) 显示装置
CN101813273B (zh) 背光模块以及液晶显示模块
CN112086019A (zh)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214795498U (zh) 背板、框架结构、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214225612U (zh) 一种液晶模组及商用显示终端
CN210836037U (zh) 一种触摸屏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14623241U (zh) 显示装置及车辆
CN101673000B (zh) 一种应用于液晶显示器的限位结构
CN212723599U (zh) 侧入式背光模组、液晶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10270851U (zh) 边框组件及包含其的触控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