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276205U - 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276205U
CN213276205U CN202022332526.3U CN202022332526U CN213276205U CN 213276205 U CN213276205 U CN 213276205U CN 202022332526 U CN202022332526 U CN 202022332526U CN 213276205 U CN213276205 U CN 2132762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et
plate
backlight module
optical film
display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33252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33252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2762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2762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27620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背光模组包括:光学膜片;导光板;反射片;背板,用于支撑光学膜片、导光板和反射片;以及压片,与背板固定连接,并与光学膜片连接以将光学膜片、导光板和反射片压紧在背板上。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压片与背板固定连接并将光学膜片压紧在背板上,能够限制光学膜片的活动量,避免光学膜片在环境测试下出现波浪翘曲,减少质量事故的发生。另外,无需考虑光学膜片翘曲导致的组装困难,可以减少中框与光学膜片组装间隙,同时取消在中框上设置较厚的泡棉材料,能够有效压缩模组一阶厚度,显示装置更薄,视觉效果更佳,而且便于背光模组与中框的组装,能够降低物料及人工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普通背光模组通过在中框上设置泡棉压紧光学膜片,避免在环境测试中造成光学膜片波浪翘曲(waving)。高端背光模组的中框采用U型结构设计,通过在中框上设置泡棉限制光学膜片活动量,减少光学膜片在环境测试中造成波浪翘曲。由于光学膜片来料存在波浪翘曲,所以U型中框与光学膜片装配过程中泡棉与光学膜片需要预留较大的组装间隙(组装间隙一般≥0.5mm),组装间隙的存在会增加光学膜片在环境测试中出现波浪翘曲的概率。同时由于高端机型的光学膜片多数采用复合型光学模片,复合型光学膜片属于多层膜片黏贴叠加的层级结构,各层膜片的膨胀收缩量不同,更容易造成环境测试后波浪翘曲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降低光学膜片在环境测试中出现波浪翘曲的风险,减少质量事故的发生。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
光学膜片;
导光板;
反射片;
背板,用于支撑所述光学膜片、导光板和反射片;以及
压片,与所述背板固定连接,并与所述光学膜片连接以将所述光学膜片、导光板和反射片压紧在所述背板上。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为如上所述的背光模组;
中框,与所述背板固定连接;以及
显示面板,与所述中框固定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压片与背板固定连接并将光学膜片压紧在背板上,能够限制光学膜片的活动量,避免光学膜片在环境测试下出现波浪翘曲,减少质量事故的发生。另外,由于压片压紧光学膜片,无需考虑光学膜片翘曲导致的组装困难,可以减少中框与光学膜片组装间隙,同时取消在中框上设置较厚的泡棉材料,通过较薄的压片限制光学膜片,从而能够有效压缩模组一阶厚度,显示装置更薄,视觉效果更佳。另外,压片将光学膜片压紧在背板上,取消在中框上设置泡棉材料,便于背光模组与中框的组装,能够降低物料及人工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为了更完整地理解本申请及其有益效果,下面将结合附图来进行以下说明,其中在下面的描述中相同的附图标号表示相同部分。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中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B-B处的截面图。
图6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高度”、“厚度”、“顶”、“底”“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诸如“第一”、“第二”、“第三”等术语仅用于区分类似的对象,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请参阅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显示装置10包括背光模组100、中框200和显示面板300。显示面板300用于显示影像,背光模组100用于给显示面板300供应充足的亮度与分布均匀的光源,使其能正常显示影像,中框200作为显示装置10的承重件,分别与显示面板300和背光模组100固定连接,用于承载显示面板300和背光模组100。
显示装置100可以为但不限于:为液晶面板、液晶电视、液晶显示器、OLED面板、数码相框、手机或平板电脑等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
请参阅图2,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背光模组100包括背板110和光学膜片120,背板110包括底板1110和多个侧壁1120。所述底板1110和多个侧壁1120围成容置空间1130,容置空间1130用于设置光学材料,光学材料包括光学膜片120、导光板130和反射片140。反射片140、导光板130和光学膜片120位于容置空间1130内并依次叠置在底板1110上,底板1110可以给光学膜片120提供支撑力,从而可以将光学膜片120相对背板110定位以限制光学膜片120在背光模组100上的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背板110为方形,侧壁1120的数量为4个,底板1110和4个侧壁1120围成方形形状。应当理解的是,根据需要可以合理设置背板110的形状,从而选择相应侧壁1120的数量。
背光模组100还包括压片150,压片150包括相连的第一片体1510和第二片体1520,具体的第一片体1510和第二片体1520相连形成L形,第一片体1510将光学膜片120压紧在底板1110上,第二片体1520与侧壁1120的外表面固定连接。
由于压片150的第一片体1510将光学膜片120压紧在背板110的底板1110上,第二片体1520与背板110的侧壁1120固定连接以保持第一片体1510对光学膜片120的压力,因此光学膜片120在其垂直的方向被底板1110和第一片体1510,能够限制光学膜片120在的活动量,从而避免光学膜片120在环境测试下出现波浪翘曲,减少质量事故的发生。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片体1520与侧壁1120通过粘胶固定连接或螺钉锁付的方式固定连接。应当理解的是,第二片体1520与侧壁1120还可通过其他方式固定连接,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反射片140、导光板130和光学膜片120叠加的厚度与侧壁1120的高度相同,此时反射片140、导光板130和光学膜片120刚好位于容置空间1130内,第一片体1510与光学膜片120和侧壁1120的顶面抵接以将光学膜片120压紧在背板110的底板1110上。由于第一片体1510与侧壁1120抵接,使得侧壁1120能够给第一片体1510提供支撑定位,第一片体1510能够更稳定地将光学膜片120压紧在背板110的底板1110上,可以更好地限制光学膜片120的活动。
应当理解的是,反射片140、导光板130和光学膜片120叠加的厚度也可以比侧壁1120的高度大,此时反射片140、导光板130和光学膜片120部分位于容置空间1130内,第一片体1510与光学膜片120抵接以将光学膜片120压紧在背板110的底板1110上。或者,反射片140、导光板130和光学膜片120叠加的厚度也可以比侧壁1120的高度小,此时反射片140、导光板130和光学膜片120位于容置空间1130内,由于第一片体1510与光学膜片120之间存在间距,可以在第一片体1510与光学膜片120之间设置垫片以将光学膜片120压紧在背板110的底板1110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光学膜片120为复合型光学模片,复合型光学膜片属于多层膜片黏贴叠加的层级结构,复合型光学模片具有厚度小、抗形变佳,材料与组装成本低及组装良率高等优点,能够提高背光模组100的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压片150的材质为金属或塑胶。压片150也可采用其他合适的材料制作,只要能够保证压片150具有足够的强度以将光学膜片120压紧在背板110的底板1110上即可,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进一步,压片150的厚度小于或等于0.2毫米,如钢片等,使得压片150的厚度极薄,有助于减小背光模组100和显示装置10的厚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背板110的每个侧壁1120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压片150,从而光学膜片120能够可靠地被压紧在背板110的底板1110上,能够更好地限制光学膜片120的活动量,可以进一步避免光学膜片120在环境测试下出现波浪翘曲,有效减少质量事故的发生。
应当理解的是,也可以在背板110的多个侧壁1120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压片150,如在背板110的相对两个侧壁1120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压片150,或在背板110的相邻两个侧壁1120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压片150;也可以在背板110的某个侧壁1120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压片150;只要能够保证压片150将光学膜片120压紧在背板110的底板1110上即可,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请参阅图3,图3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与前述实施例不同的是,第二片体1520与侧壁1120的内表面固定连接。
应当理解的是,压片150与背板110的固定连接方式不限于上述第二片体1520与侧壁1120的外表面或内表面固定连接的方式。在替代的实施例中,可以通过第一片体1510与侧壁1120的顶面固定连接,此时压片150可以仅设置第一片体1510,而不设置第二片体1520。在其他替代的实施例中,压片150还包括与第二片体1520相连的连接片,压片150通过连接片与底板1110的底面固定连接。在其他替代的实施例中,背板110可以不设置侧壁1120,第二片体1520与底板1110的端部固定连接;或者,压片150还包括与第二片体1520相连的连接片,压片150通过连接片与底板1110的顶面固定连接;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请参阅图4,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中框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中框200为U形,其包括相连的三个中框框条210,中框200的开口向下设置。应当理解的是,根据显示装置10的结构布置和组装需求,中框200的开口方向可以合理设置,可选地,中框200的开口也可以向上设置,或向左设置,或向右设置。
U形结构简化了中框200的结构,能够节省中框200使用的材料,从而也能够简化显示装置10的结构,减轻显示装置10的重量。中框200为U形形状,背光模组100可以从中框200的开口插入中框200,显示装置10的组装简便。
请参阅图5,图5为图4中B-B处的截面图。本实施例中,中框框条210包括侧板2110和间隔设置在侧板2110内侧的第一支撑板2120和第二支撑板2130。多个中框框条210围成中框200的主体部分。中框框条210内侧设置的第一支撑板2120用于连接设置背光模组100并给背光模组100提供支撑力,中框框条210内侧设置的第二支撑板2130用于连接设置显示面板300并给显示面板300提供支撑力,从而便于中框200分别与背光模组100和显示面板300固定连接,以将显示装置10组装起来。
请参阅图6,图6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本实施例中,结合图1、2、5所示,背光模组100的部分位于在第一支撑板2120、第二支撑板2130和侧板2110围成的空间内,具体的,底板1110的至少一部分、侧壁1120、第一片体1510的至少一部分和第二片体1520位于第一支撑板2120、第二支撑板2130和侧板2110围成的空间内。
底板1110与第一支撑板2120固定相连,底板1110与第一支撑板2120可通过粘接、焊接、螺钉锁付、卡接等方式进行固定,因此背光模组100可以稳固地连接在中框200上,可以保证显示装置10可靠地组装起来。
第一片体1510与第二支撑板2130间隙配合,第二片体1520与侧板2110间隙配合。由于背光模组100的光学膜片120通过压片150压紧在背板110的底板1110上,因此将背光模组100与中框200组装时,无需考虑光学膜片120来料存在波浪翘曲的问题,第一片体1510与第二支撑板2130之间可以设置较小的组装间隙,有助于降低显示装置10的厚度,使显示装置10能够更薄。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压片150压紧光学膜片120,将背光模组100与中框200进行组装时,无需考虑来料光学膜片120翘曲导致的组装困难而需要设置较大的组装间隙的问题,可以减少中框200与光学膜片120的组装间隙,同时取消在中框200上设置较厚的泡棉材料,而是通过较薄的压片150限制光学膜片,从而能够有效压缩显示装置10一阶厚度,显示装置10更薄,视觉效果更佳。另外,通过压片150将光学膜片120压紧在背板110上,取消在中框200上设置泡棉材料,便于背光模组100与中框200的组装,能够降低物料及人工成本。
显示面板300位于第二支撑板2130的外侧并与第二支撑板2130固定相连,显示面板300与第二支撑板2130可通过粘接进行固定,或者另外设置与中框200固定连接的档条,通过档条将显示面板300卡在第二支撑板2130上,因此显示面板300可以稳固地连接在中框200上,可以保证显示装置10可靠地组装起来。
进一步地,显示面板300与第二支撑板2130之间设置有泡棉400,可以有效防止粉尘等微颗粒物进入显示装置10的显示面板300与背光模组100之间,从而影响背光模组100给显示面板300供应光源。同时,显示面板300与第二支撑板2130之间泡棉的设置,还能够有效减轻显示装置10侧视角漏光现象。
请参阅图7、8,图7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在前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压片150还包括第三片体1530,第三片体1530与第一片体1510相连,第三片体1530和第二片体1520位于第一片体1510的同一侧,第三片体1520插置在光学膜片120的定位孔1210内。
显示装置10中,光学膜片120需要利用挂耳来避免光学膜片120在背光模组100内部大范围移动。通常显示装置10一般设置专门的金属或塑料小结构件来作为光学膜片120的挂耳结构,金属或塑料小结构件插入光学膜片120上设置的定位孔1210来防止光学膜片120在背光模组100内部大范围移动。但是金属或塑料小结构件需要胶带贴附固定或卡钩固定在显示装置10内,需要新开模具,增加结构件成本。
本申请实施例中,压片150上设置的第三片体1530可以充当光学膜片120挂耳结构件使用,由于压片150通过第二片体1520固定在侧壁1120上,因此第三片体1530能够可靠地限制光学膜片120在背光模组100内部大范围移动,不需另外设置专门的挂耳结构件,不仅节省材料,还不需要另外组装挂耳结构件,便于光学膜片120在背光模组100上的组装,从而能够进一步节省结构材料成本和组装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片体1530与第一片体1510远离第二片体1520的一端相连,第三片体1530、第一片体1510和第二片体1520形成倒U形形状。因此,该压片150可通过一块片材在中部的两个位置折弯加工形成,压片150的制作简单方便。
应当理解的是,第三片体1530也可以与第一片体1510的中部相连,即第一片体1510的部分位于第三片体1530的外侧。只要能够在压片150上设置插入光学膜片120的定位孔1210的第三片体1530即可,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8)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光学膜片;
导光板;
反射片;
背板,用于支撑所述光学膜片、导光板和反射片;以及
压片,与所述背板固定连接,并与所述光学膜片连接以将所述光学膜片、导光板和反射片压紧在所述背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包括底板和多个侧壁,所述底板和多个侧壁围成容置空间,所述反射片、导光板和光学膜片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并依次叠置在所述底板上;
所述压片包括相连的第一片体和第二片体,所述第一片体与所述光学膜片连接以将所述光学膜片压紧在所述底板上,所述第二片体与所述侧壁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片还包括第三片体,所述第三片体与所述第一片体相连,所述第三片体和第二片体位于所述第一片体的同一侧,所述第三片体插置在所述光学膜片的定位孔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片体与所述侧壁的外表面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片、导光板和光学膜片叠加的厚度与所述侧壁的高度相同,所述第一片体与所述光学膜片和侧壁的顶面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片体与所述侧壁的内表面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3-6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膜片为复合型光学膜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片的材质为金属或塑胶。
9.根据权利要求3-6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片的厚度小于或等于0.2毫米。
10.根据权利要求3-6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的多个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压片。
1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为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
中框,与所述背板固定连接;以及
显示面板,与所述中框固定连接。
12.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为如权利要求2-10中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
中框,与所述背板固定连接;以及
显示面板,与所述中框固定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框为U形,包括相连的三个中框框条。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框框条包括侧板和间隔设置在所述侧板内侧的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底板的至少一部分、侧壁、第一片体的至少一部分和第二片体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和侧板围成的空间内。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与所述第一支撑板固定相连,所述第一片体与所述第二支撑板间隙配合,所述第二片体与所述侧板间隙配合。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第二支撑板固定相连。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第二支撑板之间设置有泡棉。
18.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为液晶面板、液晶电视、液晶显示器、OLED面板、数码相框、手机或平板电脑。
CN202022332526.3U 2020-10-19 2020-10-19 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Active CN2132762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332526.3U CN213276205U (zh) 2020-10-19 2020-10-19 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332526.3U CN213276205U (zh) 2020-10-19 2020-10-19 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276205U true CN213276205U (zh) 2021-05-25

Family

ID=759502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332526.3U Active CN213276205U (zh) 2020-10-19 2020-10-19 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276205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80834A (zh) * 2021-12-27 2022-04-05 绵阳惠科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4326215A (zh) * 2022-02-09 2022-04-12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CN115755466A (zh) * 2022-11-23 2023-03-07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80834A (zh) * 2021-12-27 2022-04-05 绵阳惠科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4326215A (zh) * 2022-02-09 2022-04-12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CN115755466A (zh) * 2022-11-23 2023-03-07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276205U (zh) 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US20040080952A1 (en) Assembling structure of backlight unit
JP2008197167A (ja) 液晶表示装置
US10139555B2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CN113589585B (zh) 背光模组与液晶显示器
US11269133B2 (en) Display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CN112946956A (zh) 背板、框架结构、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US8432507B2 (en) Attachment frame for a display module and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101261381B (zh) 背光模块组装结构及制造方法
CN101604082A (zh) 具面板定位功效的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US11467448B2 (en) Back light unit, display unit and display apparatus
CN210864267U (zh) 直下式背光模组、液晶显示屏及终端设备
CN214795498U (zh) 背板、框架结构、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212723599U (zh) 侧入式背光模组、液晶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19831574U (zh) 车载背光显示模组
CN220232427U (zh) 面板结构及交互平板
CN212694607U (zh) 大幅面高清智能黑板
CN214751194U (zh) 一种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15526280U (zh) 一种用于背光源检测的定位装置
CN111427181A (zh) 直下式液晶显示模组
CN215340607U (zh) 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US11768326B2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CN216696928U (zh) 显示装置
CN216927316U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15819100U (zh) 一种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