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755466A -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755466A CN115755466A CN202211477604.6A CN202211477604A CN115755466A CN 115755466 A CN115755466 A CN 115755466A CN 202211477604 A CN202211477604 A CN 202211477604A CN 115755466 A CN115755466 A CN 11575546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cklight module
- light guide
- connecting portion
- plate
- bottom pl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9000012788 optical film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5
- 239000005357 flat glass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9000012780 transparent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Carbon Chemical compound [C]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29910021389 graphen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29920001296 polysiloxane Polymers 0.000 claims 7
-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Silicium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Si]=O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7
- 239000000741 silica g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7
- 229910002027 silica g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02804 graphit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0439 graphi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1 graphite alkene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139 buffer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900 installat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0297 Rayo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26 adhesive bo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390 adhesive tap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324 bea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6185 dispers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6260 foa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86 illu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20 luminiscence typ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528 membra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27 uniform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其中背光模组包括框架、发光件以及导光组件,框架包括底板以及连接于底板边缘的侧板,背光模组还包括固定支架,固定支架包括相互连接的连接部与夹持部,连接部连接侧板,夹持部沿连接部远离底板的一端向导光组件方向延伸,且与底板配合夹持导光组件,发光件设置于固定支架的连接部朝向导光组件的一侧,连接部与夹持部的表面设置有散热层,本申请通过设置可拆卸的固定支架对导光组件进行夹持,既提高导光组件使用时的稳定性,也使得在对背光模组进行拆卸时简单快捷。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显示面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背光模组为液晶显示器面板的关键零组件之一。功能在于供应充足的亮度与分布均匀的光源,使其能正常显示影像。而侧入式背光是指将灯珠排列在电视的四周,常见的形式是电视两侧或者电视底部。
然而,现有液晶显示设备的背光模组所使用的发光单元已经越来越小,数量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便是高功率带来的发热量增大,导致局部温度升高,从而使得液晶显示器中的部件由于膨胀可能会产生一定的位移,严重影响显示的画面效果,使得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且若要拆卸维修较为麻烦。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以解决现有的背光模组由于发光单元越来越多,而导致局部温度过高膨胀而产生位移,且拆卸不便的问题,从而提高了背光模组在使用时稳定性,使得在需要对背光模组部件进行拆卸时可以简单快速的进行拆卸。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其中所述背光模组包括:
所述框架包括底板以及连接于所述底板边缘的侧板,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包括相互连接的连接部与夹持部,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侧板,所述夹持部沿所述连接部远离所述底板的一端向所述导光组件方向延伸,且与所述底板配合夹持所述导光组件,所述发光件设置于所述固定支架的所述连接部朝向所述导光组件的一侧,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夹持部的表面设置有散热层。
可选地,所述底板上连接有硅胶垫,所述硅胶垫一面抵接在所述导光组件上,所述硅胶垫位于所述底板与所述导光组件之间。
可选地,所述导光组件位于所述夹持部与所述硅胶垫之间,所述导光组件分别与所述夹持部和所述硅胶垫抵接,所述夹持部平行于所述硅胶垫,所述硅胶垫位于所述夹持部的正下方。
可选地,所述连接部靠近所述导光组件的板面上连接有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与所述连接部相连接,所述电路板远离所述连接部的版面与所述发光件相互连接。
可选地,所述散热层的材料为石墨烯。
可选地,所述导光组件包括反射片、导光板、光学膜片,所述反射片一板面与所述底板抵接,所述反射片的另一板面与所述导光板连接,所述导光板远离所述反射片的板面与所述光学膜片连接,所述导光板位于所述反射片与所述光学膜片之间。
可选地,所述夹持部上粘接有视窗玻璃,所述视窗玻璃位于所述夹持部背离所述底板的板面上,所述视窗玻璃与所述导光板相互平行,所述光学膜片与所述视窗玻璃间存有一定间隙。
可选地,所述夹持部呈板状,所述夹持部上开设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用于收纳所述光学膜片。
可选地,所述夹持部选用透明材料。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第二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模组以及与所述背光模组对应设置的显示面板。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的方案中,通过设置一个可拆卸的固定支架,固定支架与硅胶垫相互配合对导光组件进行夹持固定,提高背光模组在工作时的稳定性,并且便于对背光模组进行检修时的拆卸;在固定支架的表面涂装石墨烯,可以加强对发光件的散热的效果;将发光件安装在的固定支架上,从而使得发光件不在固定在侧板上,有利于发光件返工时进行组装。视窗玻璃安装在固定支架上,使得在拆除视窗玻璃时更为简便。通过容纳槽的设计可以使得玻璃于支架之间的接触面积合适,防止由于涂胶的面积过小,从而导致面板脱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申请背光模组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背光模组的第一现有技术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背光模组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背光模组的第二现有技术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中的夹持部的截面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背光模组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框架;101、底板;102、侧板;2、固定支架;201、连接部;202、夹持部;2021、容纳槽;3、发光件;4、导光组件;401、反射片;402、导光板;403、光学膜片;5、散热层;6、固定胶带;7、电路板;8、硅胶垫;9、显示面板;901、胶框;11、显示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多种”一般包含至少两种,但是不排除包含至少一种的情况。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他任何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申请中的发明点为,通过设置一个可拆卸的固定支架2,使得导光组件4与硅胶垫8相互配合,对导光组件4进行夹持,提高了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在工作过程中的稳定性,同时在对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进行检修时,便于拆卸。将发光件3固定在固定支架2上,使得可直接拆卸固定支架2从而使得在对发光件3进行检修时十分便捷,通过在固定支架2上涂装散热层5,减小局部温度过高的可能性。
请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背光模组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第一实施例中,背光模组包括框架1、固定支架2、发光件3、导光组件4,导光组件4连接在框架1上,固定支架2可拆卸连接在框架1上,固定支架2上涂装有散热层5,发光件3粘接在固定支架2上。由于固定支架2可从框架1上拆卸下来,从而使得连接在固定支架2上的发光件3也可以很容易的拆卸下来,由于固定支架2上涂装有散热层5,可减小因为温度过高使得背光模组损坏的可能,通过固定支架2与底板101相互配合从而使得导光组件4被夹持在中间,大大提高了显示器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减小了因冲击使导光组件4发生位移的可能性。
框架1包括底板101和侧板102,底板101呈水平设置,底板101上设置有凸起端,凸起端用于承接导光组件4,给于导光组件4支撑,侧板102垂直于底板101,侧板102位于底板101的一侧,框架1主要是对背光模组中的其他部件进行保护与承接作用,对背光模组的低部进行物理保护。
固定支架2可拆卸连接在侧板102上,固定支架2包括连接部201和夹持部202,连接部201与底板101相互垂直设置,连接部201与侧板102相互平行设置,连接部201的板面与侧板102的板面相连接,连接部201位于侧板102靠近导光组件4的板面上,连接部201与侧板102之间可进行拆卸。夹持部202平行于底板101,夹持部202与连接部201的一侧相互连接,夹持部202的板面抵接在导光组件4上。由于固定支架2可进行拆卸,相对比目前的一体式的框架1,使得在对整个背光模组进行拆卸时更加便捷。
请参阅图2,图2是本申请背光模组的第一现有技术结构示意图。目前的现有技术中,框架1上安装发光件3的一侧呈侧“U”形,发光件3安置在框架1上“U”形槽中的最底部,导光组件4卡接在框架1上,导光组件4的两板面均与框架1抵接。目前在现有的,对背光模组进行生产组装时,由于框架1结构的特殊性,需要先安装发光件3,将发光件3安装在框架1的“U”形槽,随后在对导光组件4进行安装,导光组件4需要卡接在框架1内,在安装过程中由于要将导光组件4插入框架1内,所以在安装过程中容易损坏到导光组件4的表面。另一方面,在发光件3失灵需要对发光件3进行检查维修时,必须先对背光模组外的面板等外部的部件进行拆卸,接着需要对导光组件4进行拆卸,没有了导光组件4的封堵,最后才可将发光件3从框架1上拆卸下来,此过程需要一层层的拆卸最后才可以将发光件3拆卸出来。然而在本申请中,由于固定支架2可进行拆卸从而使得,可直接将固定支架2拆卸下,发光件3连接在固定支架2上,可直接拆卸发光件3,同时也便于导光组件4的拆卸,从而减少拆卸的步骤,减小在拆卸过程中的导光组件4损坏的可能性。
固定支架2的表面涂装了散热层5,散热层5为石墨烯,石墨烯的散热性能良好,由于现在的液晶显示设备的背光模组使用的发光件3越来越多,局部温度也会越来越高,通过石墨烯,可以将发光件3散发出的热量较快的传送出背光模组,从而提高背光模组的散热效果,降低因温度过高产生褶皱,局部显示不均的可能性。
连接部201靠近导光组件4的板面上连接有固定胶带6,固定连带上连接有电路板7,电路板7平行于连接部201设置,发光件3连接在电路板7上,发光件3即为LED灯,LED灯的照射方向朝向导光组件4,固定胶带6将连接部201与电路板7相连,电路板7位于固定胶带6与LED灯之间。本申请中LED灯为多个,LED灯排列成长条状,两LED灯间留有一定间隔,LED灯数量根据显示器尺寸和设备需求设置。LED灯安装在侧板102上,即LED灯不是固定在框架1上的,而是直接固定在固定支架2上的,从而使得LED灯便于从背光模组上拆卸下来。
导光组件4包括反射片401、导光板402、光学膜片403,反射片401平行于底板101设置,且底板101上的凸起端与反射片401相互抵接,反射片401靠近底板101板面的一侧上抵接有硅胶垫8,硅胶垫8连接在底板101上,硅胶垫8位于底板101与反射片401之间,且硅胶垫8位于夹持部202的正下方,使得在夹持过程中受力跟均匀,夹持效果更稳定。反射片401的用途在于将底面露出的光反射回导光板402中,使得发光件3射出的光可以照向屏幕。硅胶垫8在底板101与反射片401中起到固定缓冲的作用,对导光组件4进行一定程度的保护。由于夹持部202抵接在导光板402上,使得夹持部202、硅胶垫8相互配合达到对导光组件4进行夹持的目的,提高了在受冲击时导光组件4的稳定性。
导光板402平行于反射片401设置,反光片与导光片紧密相连,导光板402与反光片相重合,导光板402背离反射片401的板面部分与夹持部202相抵接,导光板402位于夹持部202与反射片401之间。导光板402可改变发光件3射出光线的方向,将LED灯水平射出的光转换成面光源并发光均匀。光学膜片403连接在导光板402背离反射片401的板面上,光学膜片403与夹持部202均连接在导光板402的同一版面上。
请参考图3,图3是本申请背光模组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第二实施例中,夹持部202的厚度大于光学膜片403的厚度,夹持部202远离导光板402的板面上连接有显示面板9,显示面板9与导光板402相互平行,显示面板9通过粘连胶与夹持部202固定。夹持部202的厚度大于光学膜片403的厚度使得在背光模组受到冲击时,由于间隙可以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且在长时间工作时,减小因温度过高膨胀于显示面板9接触而产生损坏的可能。在需要对背光模组内进行检修维护时,需要将显示面板9拆除下,由于固定支架2可拆卸连接在框架1上,从而可以直接拆除支架将显示面板9取下。
请参阅图4,图4是本申请背光模组的第二现有技术结构示意图。而现有技术中一般设置有用于固定显示面板9的胶框901,胶框901粘接在框架1上,显示面板9通过泡棉双面胶粘接在胶框901上,若要取下发光件3,需要将显示面板9从胶框901上剥离出来,接着拆除胶框901,此时在抵接在导光组件4上的胶框901拆除,从而可对导光组件4进行拆解,最后才可将发光件3拆除。拆卸过程十分繁琐,且均为精密部件,对安装与拆卸要求较高,并且由于要固定显示面板9而设置的胶框901,使得显示器的边框变宽,影响客户使用的感受,本申请将显示面板9直接安装在固定支架2上,不仅便于安装拆卸还可以实现窄边框的效果。
请参考图3、图5,其中图3是本申请背光模组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3中的夹持部的截面示意图。夹持部202上开设有容纳槽2021,容纳槽2021仅有四个壁面,当夹持部202与导光板402抵接时,容纳槽2021的开口方向朝向光学膜片403。由于夹持部202的厚度大于光学膜片403的厚度,从而使得在夹持部202上开设的容纳槽2021可以容纳光学膜片403,夹持部202平行于光学膜片403。夹持部202上开设容纳槽2021的部分选择透明材料,当光学膜片403插设在容纳槽2021内时,夹持部202与光学膜片403在铅垂方向上有部分重合,由于这一重合部分上的夹持部202采用了透明材质,从而降低了夹持部202对光学膜片403的影响,使得光学膜片403可以对光进行更好的处理从而提高用户在使用时的体验。
由于容纳槽2021的设置使得光学膜片403可插接在夹持部202上,使得降低了对光学膜片403长度的限制要求,光学膜片403有较大的安装区间。此时可以调整夹持部202上垂直于连接部201方向的长度,由于夹持部202还与显示面板9相连,可以对连接部201的长度进行调节,从而使得显示面板9与夹持部202之间的接触面积合适,减小由于涂胶面积过小而导致显示面板9脱落的可能性,提高显示面板9与夹持部202连接的稳定性。
请参照图6,图6是本申请背光模组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第三实施例中,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11,显示装置11包括上述任意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面板9,显示面板9与背光模组相互粘接,背光模组与显示面板9相互平行设置。通过背光模组与显示面板9间相互配合,把点光源或线光源发出的光通过漫反射使之成为面光源,再通过显示面板9与之配合,使得可以通过显示面板9看到成像图。
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了如下,当背光模组进行工作时,电路板7通电后发光件3开始工作,即LED灯发亮,LED灯射出的光线,光线射入导光板402后经反射板进入光学膜片403,此时显示器中背光模组的工作完成。
当需要对LED灯进行拆卸时,或者需要将导光组件4拆卸下时,先将显示面板9与固定支架2间的粘黏胶加热失效,接着将显示面板9卸下,由于固定支架2与框架1之间通过可拆卸连接,导光组件4通过夹持部202与硅胶垫8相互配合夹持固定,使得将固定支架2拆卸下后即可对导光组件4进行拆卸,由于LED灯连接在固定支架2上,也可对LED灯进行检修维护,从而便于对背光模组进行维护。通过固定支架2对导光组件4进行夹持,提高了导光组件4在工作时的稳定性,由于固定支架2与框架1件可拆卸连接也使得对背光模组进行拆卸时更为便捷。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包括框架、发光件以及导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包括底板以及连接于所述底板边缘的侧板,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包括相互连接的连接部与夹持部,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侧板,所述夹持部沿所述连接部远离所述底板的一端向所述导光组件方向延伸,且与所述底板配合夹持所述导光组件,所述发光件设置于所述固定支架的所述连接部朝向所述导光组件的一侧,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夹持部的表面设置有散热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连接有硅胶垫,所述硅胶垫一面抵接在所述导光组件上,所述硅胶垫位于所述底板与所述导光组件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组件位于所述夹持部与所述硅胶垫之间,所述导光组件分别与所述夹持部和所述硅胶垫抵接,所述夹持部平行于所述硅胶垫,所述硅胶垫位于所述夹持部的正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靠近所述导光组件的板面上连接有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与所述连接部相连接,所述电路板远离所述连接部的版面与所述发光件相互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层的材料为石墨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组件包括反射片、导光板、光学膜片,所述反射片一板面与所述底板抵接,所述反射片的另一板面与所述导光板连接,所述导光板远离所述反射片的板面与所述光学膜片连接,所述导光板位于所述反射片与所述光学膜片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部上粘接有视窗玻璃,所述视窗玻璃位于所述夹持部背离所述底板的板面上,所述视窗玻璃与所述导光板相互平行,所述光学膜片与所述视窗玻璃间存有一定间隙。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部呈板状,所述夹持部上开设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用于收纳所述光学膜片。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部选用透明材料。
10.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模组以及与所述背光模组对应设置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为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477604.6A CN115755466B (zh) | 2022-11-23 | 2022-11-23 |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477604.6A CN115755466B (zh) | 2022-11-23 | 2022-11-23 |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755466A true CN115755466A (zh) | 2023-03-07 |
CN115755466B CN115755466B (zh) | 2024-06-14 |
Family
ID=853363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1477604.6A Active CN115755466B (zh) | 2022-11-23 | 2022-11-23 |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5755466B (zh) |
Citation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3234010A (ja) * | 2002-02-07 | 2003-08-22 | Minebea Co Ltd | 面状照明装置 |
US20110292317A1 (en) * | 2010-05-25 | 2011-12-01 | Lg Innotek Co., Ltd. | Backlight unit and display device |
CN102644887A (zh) * | 2012-03-23 | 2012-08-22 |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背光模组结构及液晶显示装置 |
WO2013155748A1 (zh) * | 2012-04-19 | 2013-10-24 |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
CN208027053U (zh) * | 2018-04-24 | 2018-10-30 | 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 |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CN110488523A (zh) * | 2019-08-13 | 2019-11-22 | 武汉恒生光电产业有限公司 | 液晶显示器及其安装方法 |
CN210109515U (zh) * | 2019-06-18 | 2020-02-21 | 深圳市隆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背光散热模组、液晶显示屏及终端设备 |
CN212009226U (zh) * | 2020-05-15 | 2020-11-24 | 昆山龙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
CN213276205U (zh) * | 2020-10-19 | 2021-05-25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
CN214098027U (zh) * | 2020-12-02 | 2021-08-31 | 重庆惠科金渝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组 |
CN217112968U (zh) * | 2021-12-28 | 2022-08-02 | 绵阳惠科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背光组件、显示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
-
2022
- 2022-11-23 CN CN202211477604.6A patent/CN115755466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3234010A (ja) * | 2002-02-07 | 2003-08-22 | Minebea Co Ltd | 面状照明装置 |
US20110292317A1 (en) * | 2010-05-25 | 2011-12-01 | Lg Innotek Co., Ltd. | Backlight unit and display device |
CN102297361A (zh) * | 2010-05-25 | 2011-12-28 |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 背光单元和显示装置 |
CN102644887A (zh) * | 2012-03-23 | 2012-08-22 |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背光模组结构及液晶显示装置 |
WO2013155748A1 (zh) * | 2012-04-19 | 2013-10-24 |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
CN208027053U (zh) * | 2018-04-24 | 2018-10-30 | 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 |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CN210109515U (zh) * | 2019-06-18 | 2020-02-21 | 深圳市隆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背光散热模组、液晶显示屏及终端设备 |
CN110488523A (zh) * | 2019-08-13 | 2019-11-22 | 武汉恒生光电产业有限公司 | 液晶显示器及其安装方法 |
CN212009226U (zh) * | 2020-05-15 | 2020-11-24 | 昆山龙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
CN213276205U (zh) * | 2020-10-19 | 2021-05-25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
CN214098027U (zh) * | 2020-12-02 | 2021-08-31 | 重庆惠科金渝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组 |
CN217112968U (zh) * | 2021-12-28 | 2022-08-02 | 绵阳惠科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背光组件、显示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755466B (zh) | 2024-06-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9280009B2 (en) | Double-sided curve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 |
CN103727467B (zh) | 背光模组及用该背光模组的液晶显示装置 | |
CN103149717B (zh) | 液晶模组结构 | |
CN102799023B (zh) | 液晶显示装置 | |
CN103529596B (zh) | 背光模组及用该背光模组的液晶显示装置 | |
US20120106197A1 (en) | Flat Panel Display Structur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 |
CN102889523B (zh) | 背光模组 | |
CN103901654B (zh) | 光学膜片组的安装结构 | |
CN216697683U (zh) |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 |
CN105842919A (zh) | 一种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及显示设备 | |
WO2015192419A1 (zh) | 显示模组结构及其安装方法 | |
CN202216081U (zh) | 一种局部调光的背光源及液晶显示模组 | |
CN103676321A (zh) | 液晶显示装置 | |
CN102809836B (zh) | 无边框液晶显示装置 | |
WO2019144460A1 (zh) | 显示模组及其制备方法和显示装置 | |
WO2015135229A1 (zh) | 背板、用该背板的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 |
WO2014019258A1 (zh) | 侧入式背光模组 | |
CN114019711B (zh) | 一种直下式液晶模组及显示装置 | |
CN101025507B (zh) | 液晶显示装置 | |
CN210294761U (zh) | 一种高亮模组屏 | |
CN102635810A (zh) | 背光模组 | |
CN202338806U (zh) | 光源模块 | |
CN115755466A (zh) |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
CN215642163U (zh) | 一种超薄型led背光源 | |
CN202256944U (zh) | 液晶显示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