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112968U - 背光组件、显示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背光组件、显示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112968U
CN217112968U CN202123360335.9U CN202123360335U CN217112968U CN 217112968 U CN217112968 U CN 217112968U CN 202123360335 U CN202123360335 U CN 202123360335U CN 217112968 U CN217112968 U CN 2171129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plate
circuit board
backlight assembly
displ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36033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季国飞
李国亮
林沛炀
康报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KC Co Ltd
Mianyang HKC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KC Co Ltd
Mianyang HKC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KC Co Ltd, Mianyang HKC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K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360335.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1129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1129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1129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背光组件、显示模组以及显示装置。背光组件包括发光组件和支撑框架:发光组件具有一发光平面,发光平面一侧用于贴设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基板和连接于显示基板边缘的柔性电路板,支撑框架包括固连的金属背板和胶框,金属背板和胶框形成一容置空间,发光组件设置于容置空间内;其特征在于,胶框靠近发光平面一侧设置有用于对柔性电路板进行避让的避让部;金属背板对应避让部的位置开设有下沉槽;其中,避让部具有朝向发光平面一侧的顶面和背离发光平面一侧的底面;顶面位于显示基板背离柔性电路板一侧;底面位于下沉槽内。通过上述方案可以避免在柔性电路板下侧面涂胶后与胶框发生干涉。

Description

背光组件、显示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显示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光组件、显示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LCM(LCD Module,液晶显示模组)通常包括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Display,LCD)和背光源,液晶显示器通常贴设在背光源的发光平面一侧,通过背光源向液晶显示器提供光源。
LCM在边缘尺寸结构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做全胶框设计,全胶框设计是指,背光源采用连续的环形的胶框形成搭设导光板及各层膜材的框架。其中环形的胶框可以提高对导光板及各层膜材的支持稳定性。液晶显示器上通常具有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柔性电路板),FPC的作用是将液晶显示屏上的功能电路通过FPC与外界的控制电路、电源电路等电连接。其中,为了确保FPC的强度需要在FPC下侧(FPC与液晶显示器的搭接面一侧)涂胶(Tuffy胶或UV胶),增加FPC的强度。
然而,现在技术中,当背光源采用全胶框设计时,液晶显示器上FPC下侧的涂胶通常会与胶框发生干涉,导致该位置容易出现按压破损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背光组件、显示模组以及显示装置,以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背光组件,所述背光组件包括发光组件和支撑框架:所述发光组件具有一发光平面,所述发光平面一侧用于贴设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基板和连接于所述显示基板边缘的柔性电路板,所述支撑框架包括固连的金属背板和胶框,所述金属背板和所述胶框形成一容置空间,所述发光组件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其特征在于,
所述胶框靠近所述发光平面一侧设置有用于对所述柔性电路板进行避让的避让部;所述金属背板对应所述避让部的位置开设有下沉槽;
其中,所述避让部具有朝向所述发光平面一侧的顶面和背离所述发光平面一侧的底面;所述顶面位于所述显示基板背离所述柔性电路板一侧;所述底面位于所述下沉槽内。
可选地,所述金属背板包括底板和连接于所述底板边缘设置的环形侧板,所述底板和所述环形侧板围设形成一安装槽;所述胶框为环状框架,所述胶框至少部分插设至所述安装槽内;
所述环形侧板至少部分区域设置有卡接部,所述金属背板通过所述卡接部与胶框卡接固定。
可选地,所述环形侧板对应所述避让部一侧设置有盖板,所述盖板封盖所述安装槽的开口的部分区域,所述下沉槽开设于所述盖板。
可选地,所述下沉槽的深度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盖板的厚度。
可选地,所述避让部的避让深度不小于0.3mm。
可选地,所述发光组件包括导光板、光学膜片以及发光件;
所述发光件位于在所述盖板朝向所述底板一侧,且所述发光件的发光部朝向所述导光板侧端设置;
所述光学膜片设置在所述导光板背离所述底板一侧;
其中,所述发光件发出的光经过所述导光板传导后透过所述光学膜片发射出;
所述光学膜片背离所述导光板一侧表面构成所述发光平面。
可选地,所述背光组件还包括反射片;
所述反射片设置在所述导光板背离所述光学膜片一侧,所述反射片用于改变所述导光板向所述反射片发出的光线的方向,以使得所述光线经所述导光板向所述光学膜片发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和背光组件,所述背光组件为前文所述背光组件;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基板和连接于所述显示基板边缘的柔性电路板,所述柔性电路板与所述显示基板电连接以用于将所述显示基板与外界器件电连接;
其中,所述显示面板贴设与所述发光平面一侧;所述柔性电路板朝向所述避让部一侧设置有胶层,所述胶层不超出所述显示基板背离所述柔性电路板一侧的表面,且所述胶层朝向所述避让部的顶面设置。
可选地,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胶带,所述胶带包覆所述显示面板和所述背光组件边缘区域,以将所述显示面板和所述背光组件固定连接。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如前文所述的显示模组。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金属背板对应避让部的位置开设下沉槽,将避让部的底面容置于下沉槽内且使得避让部的顶面位于显示基板背离柔性电路板一侧,从而可以使得避让部的位置相对发光平面一侧发生整体下沉。在胶框对应避让部位置的厚度达到最小(达到预设强度要求时该位置的最小厚度值)时,可以通过将避让部的底面设置到下沉槽内,从而可以使得下沉槽的深度可以进一步下移,进而可以提高下沉槽的深度,从而可以使得显示面板上FPC下侧面与下沉槽的底面之间具有足够的设置空间,且该设置空间可以用于在FPC下侧设置的涂胶,因此可以确保FPC下侧面涂胶后与胶框不发生干涉。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背光组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背光组件立体结构的爆炸图;
图3是图1所示背光组件在A-A’截面的剖视图;
图4是图3所示背光组件在II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图2所示背光组件中的金属背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所示金属背板在III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所示显示模组在IV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9是图7所示显示模组在B-B’截面的剖视图;
图10是图9所示显示模组在V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申请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申请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请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背光组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背光组件10包括发光平面101。背光组件10可用于向显示面板提供光源,其中,显示面板可以贴装在背光组件10靠近发光平面101一侧,即,背光组件10自发光平面101一侧发出的光,以向显示面板提供光源。
其中,显示面板可以为LCD面板,其上设置有驱动IC以及与驱动IC相连接的驱动电路,显示面板内设置有液晶,通过驱动IC向驱动电路发出控制信号,进而可以通过驱动电路控制液晶分子的朝向,从而可以使得显示面板能显示不同的显示画面。显示面板上还设置有FPC,FPC作用是将显示面板上的驱动电路、驱动IC通过FPC与外界的控制电路、电源电路等电连接。
请进一步参阅图2,图2是图1所示背光组件立体结构的爆炸图。
其中,背光组件10包括发光组件100和支撑框架。
支撑框架用于支撑固定发光组件100。其中,支撑框架包括固连的金属背板210和胶框220,金属背板210和胶框220可以形成一容置空间,发光组件100则设置于容置空间内而受到支撑框架的支撑和固定。
请进一步参阅图3和图4,图3是图1所示背光组件在A-A’截面的剖视图;图4是图3所示背光组件在II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在胶框220靠近发光平面101一侧可以贴设显示面板,其中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基板和贴设在显示基板边缘的柔性电路板(显示面板的FPC)。
其中,在胶框220靠近发光平面101一侧且在对应显示面板的FPC的位置设置有用于对进行下沉避让的避让部221。显示面板上的FPC可以部分容置在该避让部221中,且显示面板上的FPC可以在该避让部221的位置弯折,且弯折后的FPC可以弯折到位于发光组件100的背面位置。
其中,避让部221具有朝向发光平面101一侧的顶面2212和背离发光平面101一侧的底面2211;避让部221的顶面2212位于显示基板背离柔性电路板一侧;底面2211则位于下沉槽211内。
因此,通过在金属背板210对应避让部221的位置开设下沉槽211,将避让部221的底面容置于下沉槽211内且使得避让部221的顶面2212位于显示基板背离柔性电路板一侧。在胶框220对应避让部221位置的厚度达到最小(达到预设强度要求时该位置的最小厚度值)时,可以通过将避让部221的底面2211设置到下沉槽211内,从而可以使得下沉槽211的深度可以进一步下移,进而可以提高下沉槽211的深度,从而可以使得显示面板上的FPC下侧面与下沉槽211的底面2211之间具有足够的设置空间,且该设置空间可以用于在FPC下侧设置的涂胶,因此可以确保FPC下侧面涂胶后与胶框220不发生干涉。
其中,请进一步参阅图4,本实施例中,发光组件100可以包括发光件110、导光板120以及光学膜片130。其中,导光板120可以接收发光件110发出的光,且经过导光板120上的网点结构的反射、折射等处理,从而可以将发光件110发出的点光源转化为面光源。
光学膜片130盖设在导光板120的出光面一侧,导光板120发出的光可以透光光学膜片130后发出,其中,该光学膜片130背离导光板120的一侧可以形成发光组件100的发光平面101。
支撑框架用于支撑固定发光组件100。其中,支撑框架包括固连的金属背板210和胶框220,金属背板210和胶框220可以形成一容置空间,发光组件100则设置于容置空间内而受到支撑框架的支撑和固定。
请参阅图图5,图5是图2所示背光组件中的金属背板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所示金属背板在III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其中,金属背板210包括底板2101和连接于底板2101边缘设置的环形侧板2102,底板2101和环形侧板2102可以围设形成一安装槽;胶框220为环状框架,胶框220至少部分插设至安装槽内;环形侧板2102至少部分区域设置有卡接部2103,金属背板210可以通过卡接部2103与胶框220卡接固定。
其中,在环形侧板2102对应胶框220的避让部221一侧设置有盖板2104,盖板2104封盖底板2101和环形侧板2102所形成安装槽的开口的部分区域,下沉槽211则开设于盖板2104背离底板2101一侧。
本实施例中,盖板2104及其连接的环形侧板2102可以与底板2101形成一容置腔,发光组件100中的发光件110则可以容置于该容置腔内,导光板120可以部分插设至该容置腔内,且朝向发光件110的发光部设置。其中,发光件110可以包括连接电路板和多个间隔设置的LED发光器件,多个间隔设置的LED发光器件可以安装在连接电路板的一侧,且与连接电路板上的导电线路电连接,连接电路板的另一侧则可以通过绝缘胶贴装于盖板2104朝向底板2101一侧。其中,该绝缘胶可以是导热胶,其可以将LED发光器件产生的热量传导至金属背板210上,从而提高发光件110的散热效率。
本实施例中,可选地,下沉槽211自盖板2104背离底板2101一侧的表面朝向底板2101一侧延伸,下沉槽211的延伸深度(下沉槽211的深度)小于或者等于盖板2104的厚度。
具体的,当下沉槽211的延伸深度小于盖板2104的厚度时,则表面下沉槽211未贯穿盖板2104;当下沉槽211的延伸深度等于盖板2104的厚度时,下沉槽211贯穿盖板2104,此时,当避让部221设置在下沉槽211内避让部221的底面2211的底侧面则可以与盖板2104朝向底板2101的一侧的表面相平齐,此方案的优点在于,通过使得下沉槽211不贯穿盖板2104,或者当使得避让部221底面2211的底侧面则可以与盖板2104朝向底板2101的一侧的表面相平齐,可以在开设下沉槽211后,同样能确保盖板2104朝向底板2101的一侧的平面度,从而可以使得发光件110贴装位置平整。
本实施例中,可选地避让部221的深度不小于0.3mm,具体的,避让部221具体表示为自胶框220的朝向发光平面101一侧表面向底板2101一侧延伸的凹槽,其中,避让部221的深度不小于0.3mm则表示为胶框220的朝向发光平面101一侧表面与避让部221底侧内壁之间的间距。其中,可选地,避让部221的深度可以设置为0.3、0.4或者0.5mm等。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导光板120整体可以采用透光材料制成,光学膜片130可以包括扩散膜片以及增光膜片,其中,扩散膜片可以设置在导光板120靠近发光平面101一侧,增光膜片则可以设置在扩散膜片背离导光板120一侧。
其中,扩散膜片表面设置有扩散粒子,自导光板120发出的光经过扩散粒子进行反射或者折射后分布更均匀;增光膜片上设置有棱镜结构,通过光线在棱镜结构位置发生反射或者折射,增光膜片可以对透过扩散膜片的光线的发射方向进行调整,使得透过增光膜片发出的光趋向于垂直发光平面101发出。
请进一步参阅图4,本实施例中,背光组件10还包括反射片140,其中,反射片140设置在导光板120背离光学膜片130一侧,反射片140用于改变导光板120向反射片140发出的光线的方向,以使得光线经导光板120向光学膜片130发出,即,通过改变导光板120朝向背离发光平面101一侧发出的光的方向,从而可以提高光线的利用效率。
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本申请的方案还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请参阅图7。图7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显示模组30包括显示面板310和前文所述的背光组件10。
其中,显示面板310包括显示基板312和柔性电路板311,柔性电路板311可以通过热压工艺邦定于显示基板312的边缘,其中在柔性电路板311的接触面一侧,且位于显示面板310之外的区域还可以设置胶,以对柔性电路板311进行补强。
其中,请进一步参阅图8,图8是图7所示显示模组在IV区域的局部放大图。柔性电路板311上的涂胶区域,及该区域涂胶后形成的胶层可以设置在前文所述胶框220的避让部221内。
请进一步参阅图9-图10。其中,图9是图7所示显示模组在B-B’截面的剖视图;图10是图9所示显示模组在V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其中,显示面板310可以贴设固定于背光组件10的发光平面一侧。
其中在柔性电路板311的接触面一侧,且位于显示面板310之外的区域还可以设置胶层313,以对柔性电路板311进行补强。其中,胶层313的厚度需要设置为不超出显示基板312背离柔性电路板311的一侧的表面。
本实施例中,背光组件10中的避让部221的顶面2212需要设置在显示基板312背离柔性电路板311的一侧,从而可以确保避让部221不与柔性电路板311上的胶层313发生干涉。
可选地,避让部221的顶面2212可以与显示基板312背离柔性电路板311的一侧的表面在同一平面内;或者避让部221的顶面2212也可以与显示基板312背离柔性电路板311的一侧的表面间隔设置。
可选地,显示模组30还包括胶带320,胶带320可以包覆显示面板310和背光组件10边缘区域,以将显示面板310和背光组件10固定连接。
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本申请的方案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其中,显示装置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等显示终端。显示装置可以包括如前文所述的显示模组30。
综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金属背板对应避让部的位置开设下沉槽,将避让部的底面容置于下沉槽内且使得避让部的顶面位于显示基板背离柔性电路板一侧,从而可以使得避让部的位置相对发光平面一侧发生整体下沉。在胶框对应避让部位置的厚度达到最小(达到预设强度要求时该位置的最小厚度值)时,可以通过将避让部的底面设置到下沉槽内,从而可以使得下沉槽的深度可以进一步下移,进而可以提高下沉槽的深度,从而可以使得显示面板上FPC下侧面与下沉槽的底面之间具有足够的设置空间,且该设置空间可以用于在FPC下侧设置的涂胶,因此可以确保FPC下侧面涂胶后与胶框不发生干涉。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背光组件,所述背光组件包括发光组件和支撑框架:所述发光组件具有一发光平面,所述发光平面一侧用于贴设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基板和连接于所述显示基板边缘的柔性电路板,所述支撑框架包括固连的金属背板和胶框,所述金属背板和所述胶框形成一容置空间,所述发光组件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其特征在于,
所述胶框靠近所述发光平面一侧设置有用于对所述柔性电路板进行避让的避让部;所述金属背板对应所述避让部的位置开设有下沉槽;
其中,所述避让部具有朝向所述发光平面一侧的顶面和背离所述发光平面一侧的底面;所述顶面位于所述显示基板背离所述柔性电路板一侧;所述底面位于所述下沉槽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金属背板包括底板和连接于所述底板边缘设置的环形侧板,所述底板和所述环形侧板围设形成一安装槽;所述胶框为环状框架,所述胶框至少部分插设至所述安装槽内;
所述环形侧板至少部分区域设置有卡接部,所述金属背板通过所述卡接部与胶框卡接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环形侧板对应所述避让部一侧设置有盖板,所述盖板封盖所述安装槽的开口的部分区域,所述下沉槽开设于所述盖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沉槽的深度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盖板的厚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避让部的避让深度不小于0.3mm。
6.根据权利要求3-5任一项所述的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光组件包括导光板、光学膜片以及发光件;
所述发光件位于在所述盖板朝向所述底板一侧,且所述发光件的发光部朝向所述导光板侧端设置;
所述光学膜片设置在所述导光板背离所述底板一侧;
其中,所述发光件发出的光经过所述导光板传导后透过所述光学膜片发射出;
所述光学膜片背离所述导光板一侧表面构成所述发光平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组件还包括反射片;
所述反射片设置在所述导光板背离所述光学膜片一侧,所述反射片用于改变所述导光板向所述反射片发出的光线的方向,以使得所述光线经所述导光板向所述光学膜片发出。
8.一种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和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组件为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背光组件;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基板和连接于所述显示基板边缘的柔性电路板,所述柔性电路板与所述显示基板电连接以用于将所述显示基板与外界器件电连接;
其中,所述显示面板贴设与所述发光平面一侧;所述柔性电路板朝向所述避让部一侧设置有胶层,所述胶层不超出所述显示基板背离所述柔性电路板一侧的表面,且所述胶层朝向所述避让部的顶面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胶带,所述胶带包覆所述显示面板和所述背光组件边缘区域,以将所述显示面板和所述背光组件固定连接。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显示模组。
CN202123360335.9U 2021-12-28 2021-12-28 背光组件、显示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2171129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360335.9U CN217112968U (zh) 2021-12-28 2021-12-28 背光组件、显示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360335.9U CN217112968U (zh) 2021-12-28 2021-12-28 背光组件、显示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112968U true CN217112968U (zh) 2022-08-02

Family

ID=825935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360335.9U Active CN217112968U (zh) 2021-12-28 2021-12-28 背光组件、显示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11296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755466A (zh) * 2022-11-23 2023-03-07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755466A (zh) * 2022-11-23 2023-03-07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778899B2 (ja) バックライトアセンブリ
KR101107982B1 (ko) 평판표시장치
EP2607936B1 (en) Backlight assembly and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US8430551B2 (en)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the same
KR101288600B1 (ko) 액정표시장치용 백라이트 유닛
US9726812B2 (en) Illumination apparatus, display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TW201140208A (en) Backlight unit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sing the same
CN113625480A (zh) 显示装置
TW201232110A (en) Light providing assembly and display apparatus
CN108153015A (zh) 具有保护构件的显示装置
US11947158B2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KR20190058761A (ko) 표시 장치
CN217112968U (zh) 背光组件、显示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CN108254971B (zh) 背光模组、电子装置及背光模组的安装方法
US10678084B2 (en) Display device
EP2485114A2 (en) Display apparatus including receiving container receiving a camera module and a display panel
KR20050113785A (ko) 액정표시장치
KR101283068B1 (ko) 블랑켓 일체형 방열회로기판, 이을 포함하는 백라이트 유닛
EP3722869A1 (en) Backlight module, display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217879911U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EP3719388B1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5390314B (zh) 背光模组、显示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CN211554578U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JP2009099546A (ja) 光源ユニット及びこれを備えた液晶表示装置
KR101578210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