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220994U - 全地形车 - Google Patents

全地形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220994U
CN220220994U CN202321104057.7U CN202321104057U CN220220994U CN 220220994 U CN220220994 U CN 220220994U CN 202321104057 U CN202321104057 U CN 202321104057U CN 220220994 U CN220220994 U CN 2202209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fixing
main body
pipe
upper longitud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10405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大华
刘勇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gwa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egw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gwa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egw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10405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2209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2209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22099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全地形车,该全地形车包括车架、油箱和排气系统;车架包括车架主体和后副车架,后副车架沿第一方向的两端可拆卸的连接于车架主体,且连接于车架主体后部的上侧,第一方向为车架的长度方向;油箱安装于车架主体的后部,且至少部分油箱位于后副车架与车架主体围合成的空间内,油箱具有加油口,以及与全地形车的动力机构连接的油管,加油口和油管设置于车架的第一侧;排气系统设置于车架的第二侧,第二侧和第一侧为车架的宽度方向的两侧。该全地形车在油箱安装时,首先将油箱安装在车架主体上,然后在将后副车架安装在车架主体上,便于油箱的安装。

Description

全地形车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全地形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全地形车。
背景技术
全地形车是指可以在沙滩、山坡、沙漠、崎岖山路等诸多地带上行驶的车辆,其可以用于道路越野、竞技和货运等。
全地形车包括车架和布置于车架内部的零部件,其中布置于车架内部的零部件包括油箱,油箱通常设置于车架的前部。然而,油箱在车架内的安装较为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全地形车,用以解决油箱在车架内的安装较为困难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全地形车,包括:
车架,所述车架包括车架主体和后副车架,所述后副车架沿第一方向的两端可拆卸的连接于所述车架主体的后部,且连接于所述车架主体的上侧,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车架的长度方向;
油箱,所述油箱安装于所述车架主体的后部,且至少部分所述油箱位于所述后副车架与所述车架主体围合成的空间内,所述油箱具有加油口,以及与所述全地形车的动力机构连接的油管,所述加油口和所述油管设置于所述车架的第一侧;
排气系统,所述排气系统设置于所述车架的第二侧,所述第二侧和所述第一侧为所述车架的宽度方向的两侧。
本申请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全地形车的车架包括车架主体和后副车架,后副车架可拆卸的设置于车架主体的后部的上侧,全地形车的油箱安装在后副车架与车架主体围合成的空间内,由于后副车架与车架主体的连接为可拆卸连接,因此,在油箱安装时,首先将油箱安装在车架主体上,然后再将后副车架安装在车架主体上,此设置便于油箱的安装,且油箱设置在车架主体的后部,能够减少全地形车的前轴的轴载质量,使得全地形车前后轴的质量分布更加合理,提高全地形车的制动性能及操控性;此外,油箱的加油口和油管,与排气系统不同侧的设置能够增加全地形车行驶的安全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车架主体包括第一上纵梁,第二上纵梁,位于所述第一上纵梁下部的第一下纵梁,位于所述第二上纵梁下部的第二下纵梁,连接所述第一上纵梁和所述第一下纵梁的第一尾部竖梁,以及连接所述第二上纵梁和第二下纵梁的第二尾部竖梁;
所述第一尾部竖梁设置于所述第一上纵梁和所述第一下纵梁的后端部,且所述第一尾部竖梁与所述第一上纵梁连接的一端向上延伸至所述第一上纵梁的上部,所述第二尾部竖梁设置于所述第二上纵梁和所述第二下纵梁的后端部,且所述第二尾部竖梁与所述第二上纵梁连接的一端向上延伸至所述第二上纵梁的上部;
所述后副车架包括第一支撑梁和第二支撑梁,所述第一支撑梁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上纵梁可拆卸的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梁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尾部竖梁的上端部可拆卸的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梁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上纵梁可拆卸的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梁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尾部竖梁的上端部可拆卸的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后副车架还包括第一连接梁,所述第一连接梁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梁靠近所述第一尾部竖梁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梁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梁靠近所述第二尾部竖梁的一端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后副车架还包括第二连接梁,所述第二连接梁具有两个连接位,两个所述连接位将所述第二连接梁分为依次连接的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两个所述连接位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梁和所述第二支撑梁连接;
所述车架还包括后货架,所述后货架分别与所述第一段、所述第二段、所述第一支撑梁和所述第二支撑梁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后货架包括外主体管、内加强管和连接固定管,所述外主体管围合在所述后货架的周侧,所述外主体管的两端部连接在所述连接固定管上,所述外主体管和所述连接固定管围合形成“凹”字形结构,所述内加强管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内加强管均设置在所述外主体管和所述连接固定管围合形成的空间内,且位于所述连接固定管长度方向的两侧,所述连接固定管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内加强管固定连接,且所述连接固定管与所述内加强管的连接位置位于所述内加强管的中部区域;
所述连接固定管设置有两个第四固定件,所述第一支撑梁和所述第二支撑梁分别设置有第五固定件,两个第四固定件分别与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梁上的第五固定件和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梁上的第五固定件连接;
所述外主体管设置有两个第六固定件,两个所述第六固定件分别与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三段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四固定件具有第一底板,所述第五固定件具有第五上顶板,在对应连接的所述第四固定件和所述第五固定件中,所述第一底板与所述第五上顶板通过螺栓螺母可拆卸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六固定件具有第二底板,两个所述第六固定件的所述第二底板分别与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三段通过螺栓螺母可拆卸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上纵梁和所述第二上纵梁分别设置有U形固定件,所述U形固定件具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U形固定件的开口相对;
位于所述第一上纵梁上的所述U形固定件的开口朝向所述第一上纵梁,位于所述第二上纵梁上的所述U形固定件的开口朝向所述第二上纵梁;
所述第一支撑梁与位于所述第一上纵梁上的所述U形固定件的连接部通过连接件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梁与位于所述第二上纵梁上的所述U形固定件的连接部通过连接件可拆卸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撑梁与所述第一尾部竖梁连接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转接件,所述第一转接件与所述第一尾部竖梁通过连接件可拆卸连接;
所述第二支撑梁与所述第二尾部竖梁连接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转接件,所述第二转接件与所述第二尾部竖梁通过连接件可拆卸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上纵梁设置有第一固定件;
所述第二上纵梁设置有两个第二固定件;
所述第一尾部竖梁设置有第三固定件;
所述油箱分别与所述第一固定件、两个所述第二固定件以及所述第三固定件通过连接件可拆卸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两个所述第二固定件均为U形结构,且两个所述第二固定件的开口均朝向所述第二上纵梁;
两个所述第二固定件中,远离所述第一尾部竖梁的所述第二固定件的高度大于靠近所述第一尾部竖梁的所述第二固定件的高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固定件具有第一上顶板,所述油箱与所述第一上顶板通过螺栓螺母可拆卸连接;
所述第三固定件具有第三上顶板,所述油箱与所述第三上顶板通过螺栓螺母可拆卸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排气系统朝向所述车架的一侧设置有隔热板,所述隔热板连接于所述车架。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支撑梁背离所述第一支撑梁的一侧设置有延伸管,所述延伸管向背离所述第一支撑梁的一侧延伸,所述延伸管背离所述第二支撑梁的一端设置有第七固定件;
所述第一上纵梁设置有第八固定件和第九固定件;
所述隔热板的上部向所述排气系统的一侧弯折,所述隔热板上部的弯折边与所述第七固定件通过连接件连接;所述隔热板的下部分别与所述第八固定件和所述第九固定件通过连接件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九固定件与靠近所述第一尾部竖梁的所述第二固定件为同一部件。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段设置有第十固定件;
所述排气系统设置有两个第三转接组件,每个所述第三转接组件均包括U形勾和第三转接件,所述U形勾连接所述排气系统和所述第三转接件;
两个所述第三转接件分别与所述第十固定件和所述第七固定件通过连接件连接。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本申请解决的技术问题、构成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以及由这些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外,本申请提供的全地形车所能解决的其他技术问题、技术方案中包含的其他技术特征以及这些技术特征带来的有益效果,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作出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申请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申请的概念,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全地形车的拆解图;
图2为车架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4为后副车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后货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排气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车架主体;
110、第一上纵梁;120、第二上纵梁;130、第一下纵梁;140、第二下纵梁;150、第一尾部竖梁;160、第二尾部竖梁;
111、U形固定件;112、第一固定件;
121、第二固定件;122、第八固定件;
151、第三固定件;
200、后副车架;
210、第一支撑梁;220、第二支撑梁;230、第一连接梁;240、第二连接梁;250、延伸管;
211、第一转接件;212、第五固定件;
2121、第五上顶板;
241、第一段;242、第二段;243、第三段;
2411、第十固定件;
251、第七固定件;
300、油箱;
310、加油口;320、油管;
400、后货架;
410、外主体管;420、连接固定管;430、内加强管;
411、第六固定件;
421、第四固定件;
4211、第一底板;
500、排气系统;
510、隔热围板;520、第三转接组件;
521、U形勾;522、第三转接件;
600、隔热板。
具体实施方式
在相关技术中,全地形车包括车架和布置于车架内部的零部件,其中布置于车架内部的零部件包括油箱,油箱通常设置于车架的前部。然而,油箱在车架内的安装较为困难,并且油箱布置在前部时,因其在发动机气缸头上部,发动机气缸头周围温度较高,油箱底部须要贴相应防烫膜以降低油箱温度,增加成本且有一定安全隐患。其次,油箱布置在前部时,油箱满载时会增加前轴轴载质量,使得前后轴质量分布不够合理,当制动时前轴轴载质量增加更大,影响整车制动性能及操控性。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在车架主体得后部设置副车架,副车架可拆卸的安装在车架主体上,油箱安装在副车架与车架围合成的空间内,在油箱安装时,首先安装油箱,然后再安装副车架,此设置方式便于油箱的安装,并且油箱设置在车架的后部,能够提高全地形车的制动性能以及操控性。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全地形车的拆解图,图2为车架主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图4为后副车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后货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排气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全地形车包括车架、油箱300和排气系统。车架包括车架主体100和后副车架200,后副车架200沿第一方向(例如图1中x方向)的两端可拆卸的连接于车架主体100的后部,且连接于车架主体100的上侧,其中,第一方向为车架的长度方向(即图1中的x方向)。油箱300安装于车架主体100的后部,且至少部分油箱位于后副车架200与车架主体100围合成的空间内。
如图1和图6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油箱300具有加油口310,以及与全地形车的动力机构连接的油管320,加油口310和油管320设置于车架的第一侧。排气系统500设置于车架的第二侧,其中,第二侧和第一侧为车架的宽度方向(即图1中的y方向)的两侧。由于排气系统500在全地形车行驶的过程中产热,排气系统500与加油口310和油管320设置在不同侧,能够增加全地形车行驶的安全性。
值得说明的是,上述车架主体100的后部中的后部是以全地形车的车头为前,车尾为后,即图1中x方向的后部,x方向的指向为自后向前。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后副车架200与车架主体100的连接为可拆卸连接,因此,在油箱300安装时,可以首先将油箱300安装在车架主体100上,然后再将后副车架200安装在车架主体100上,此设置方式便于油箱300的安装,且油箱300设置在车架主体100的后部,能够减少全地形车的前轴的轴载质量,使得全地形车前后轴的质量分布更加合理,提高全地形车的制动性能及操控性。
如图2所示,车架主体100包括第一上纵梁110,第二上纵梁120,位于第一上纵梁110下部的第一下纵梁130,位于第二上纵梁120下部的第二下纵梁140,连接第一上纵梁110和第一下纵梁130的第一尾部竖梁150,以及连接第二上纵梁120和第二下纵梁140的第二尾部竖梁160。第一尾部竖梁150设置于第一上纵梁110和第一下纵梁130的后端部,且第一尾部竖梁150与第一上纵梁110连接的一端向上延伸至第一上纵梁110的上部,第二尾部竖梁160设置于第二上纵梁120和第二下纵梁140的后端部,且第二尾部竖梁160与第二上纵梁120连接的一端向上延伸至第二上纵梁120的上部。
值得说明的是,上述位于第二上纵梁120的下部以及延伸至第一上纵梁110的上部中的上部和下部是指在图2中z方向上的上部和下部。
如图4所示,后副车架200包括第一支撑梁210和第二支撑梁220,第一支撑梁210的一端与第一上纵梁110可拆卸的连接,第一支撑梁210的另一端与第一尾部竖梁150的上端部可拆卸的连接,第二支撑梁220的一端与第二上纵梁120可拆卸的连接,第二支撑梁220的另一端与第二尾部竖梁160的上端部可拆卸的连接。
为了增加后副车架200的稳固性,后副车架200还包括第一连接梁230,第一连接梁230的一端与第一支撑梁210靠近第一尾部竖梁150的一端连接,第一连接梁230的另一端与第二支撑梁220靠近第二尾部竖梁160的一端连接。
请参阅图1和图4,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车架还包括后货架400,为了便于后货架400的安装,后副车架200还包括第二连接梁240,第二连接梁240具有两个连接位,两个连接位将第二连接梁240分为依次连接的第一段241、第二段242和第三段243,两个连接位分别与第一支撑梁210和第二支撑梁220连接,也就是说,第二连接梁240分别与第一支撑梁210和第二支撑梁220连接,第二连接梁240与第一支撑梁210连接的连接点为第二连接梁240的一个连接位,第二连接梁240与第二支撑梁220连接的连接点为第二连接梁240的另一个连接位,位于第二支撑梁220背离第一支撑梁210一侧的第二连接梁240段为第一段241,位于第二支撑梁220和第一支撑梁210之间的第二连接梁240段为第二段242,位于第一支撑梁210背离第二支撑梁220一侧的第二连接梁240段为第三段243。后货架400分别与第一段241、第二段242、第一支撑梁210和第二支撑梁220连接。
如图5所示,后货架400包括外主体管410、内加强管430和连接固定管420,外主体管410围合在后货架400的周侧,外主体管410的两端部连接在连接固定管420上,外主体管410和连接固定管420围合形成“凹”字形结构,内加强管43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内加强管430均设置在外主体管410和连接固定管420围合形成的空间内,且位于连接固定管420长度方向的两侧,连接固定管420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内加强管430固定连接,且连接固定管420与内加强管430的连接位置位于内加强管430的中部区域。后货架400作为全地形车的扩展组件,用于为全地形车提供外部装置或设备的安装位置,使得全地形车能够搭载更多的外部装备或设备。
如图4和图5所示,后货架400的连接固定管420设置有两个第四固定件421,后副车架200的第一支撑梁210和第二支撑梁220分别设置有第五固定件212,两个第四固定件421分别与位于第一支撑梁210上的第五固定件212和位于第二支撑梁220上的第五固定件212连接。第四固定件421和第五固定件212的设置便于后货架400连接在第一支撑梁210和第二支撑梁220上。
请继续参阅图4和图5,后货架400的外主体管410设置有两个第六固定件411,两个第六固定件411分别与第二连接梁240的第一段241和第三段243连接。第六固定件411的设置便于后货架400连接在第二连接梁240上。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第四固定件421具有第一底板4211,第五固定件212具有第五上顶板2121,在对应连接的第四固定件421和第五固定件212中,第一底板4211与第五上顶板2121通过螺栓螺母可拆卸连接。
请继续参阅图4和图5,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六固定件411具有第二底板,两个第六固定件411的第二底板分别与第一段241和第三段243通过螺栓螺母可拆卸连接。
如图2、图3和图4所示,为了便于后副车架200可拆卸的安装在第一上纵梁110和第二上纵梁120上,第一上纵梁110和第二上纵梁120分别设置有U形固定件111,U形固定件111具有连接部,连接部与U形固定件111的开口相对。也就是说,连接部为U形固定件111的底部。位于第一上纵梁110上的U形固定件111的开口朝向第一上纵梁110,且位于第一上纵梁110上的U形固定件111开口的两端连接于第一上纵梁110,位于第二上纵梁120上的U形固定件111的开口朝向第二上纵梁120,且位于第二上纵梁120上的U形固定件111开口的两端连接于第二上纵梁120。第一支撑梁210与位于第一上纵梁110上的U形固定件111的连接部通过连接件可拆卸连接,第二支撑梁220与位于第二上纵梁120上的U形固定件111的连接部通过连接件可拆卸连接。
可选的,第一支撑梁210与位于第一上纵梁110上的U形固定件111的连接部通过螺栓螺母可拆卸连接,第二支撑梁220与位于第二上纵梁120上的U形固定件111的连接部通过螺栓螺母可拆卸连接。
请继续参阅图2、图3和图4,为了便于后副车架200可拆卸的安装在第一尾部竖梁150和第二尾部竖梁160上,第一支撑梁210与第一尾部竖梁150连接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转接件211,第一转接件211与第一尾部竖梁150通过连接件可拆卸连接。第二支撑梁220与第二尾部竖梁160连接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转接件,第二转接件与第二尾部竖梁160通过连接件可拆卸连接。可选的,为了便于生产以及组装,第二转接件的结构与第一转接件211的结构相同。
可选的,第一转接件211与第一尾部竖梁150通过螺栓螺母可拆卸连接,第二转接件与第二尾部竖梁160通过螺栓螺母可拆卸连接。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为了便于油箱300安装在车架上,第一上纵梁110设置有第一固定件112,第二上纵梁120设置有两个第二固定件121,第一尾部竖梁150设置有第三固定件151。油箱300分别与第一固定件112、两个第二固定件121以及第三固定件151通过连接件可拆卸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两个第二固定件121均为U形结构,且两个第二固定件121的开口均朝向第二上纵梁120。为了适应油箱300的结构,在两个第二固定件121中,远离第一尾部竖梁150的第二固定件121的高度大于靠近第一尾部竖梁150的第二固定件121的高度。
可选的,第一固定件112具有第一上顶板,油箱300与第一上顶板通过螺栓螺母可拆卸连接,第三固定件151具有第三上顶板,油箱300与第三上顶板通过螺栓螺母可拆卸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排气系统500朝向车架的一侧设置有隔热板600,隔热板600连接于车架。隔热板600能够间隔排气系统500与油箱300,进一步增加全地形车行驶的安全性。
可选的,排气系统500朝向油箱300的一侧包覆有隔热围板510。
如图1、图3和图4所示,为了便于隔热板600安装在车架上,第二支撑梁220背离第一支撑梁210的一侧设置有延伸管250,延伸管250向背离第一支撑梁210的一侧延伸,延伸管250背离第二支撑梁220的一端设置有第七固定件251。第一上纵梁110设置有第八固定件122和第九固定件。隔热板600的上部向排气系统500的一侧弯折,隔热板600上部的弯折边与第七固定件251通过连接件连接,隔热板600的下部分别与第八固定件122和第九固定件通过连接件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九固定件与靠近第一尾部竖梁150的第二固定件121为同一部件。
为了便于排气系统500安装在车架上,如图4所示,第二连接梁240的第一段241设置有第十固定件2411。如图6所示,排气系统500设置有两个第三转接组件520,每个第三转接组件520均包括U形勾521和第三转接件522,U形勾521连接排气系统500和第三转接件522。两个第三转接件522分别与第十固定件2411和第七固定件251通过连接件连接。
其中,“上”、“下”等的用语,是用于描述各个结构在附图中的相对位置关系,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申请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申请可实施的范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此外,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架,所述车架包括车架主体和后副车架,所述后副车架沿第一方向的两端可拆卸的连接于所述车架主体的后部,且连接于所述车架主体的上侧,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车架的长度方向;
油箱,所述油箱安装于所述车架主体的后部,且至少部分所述油箱位于所述后副车架与所述车架主体围合成的空间内,所述油箱具有加油口,以及与所述全地形车的动力机构连接的油管,所述加油口和所述油管设置于所述车架的第一侧;
排气系统,所述排气系统设置于所述车架的第二侧,所述第二侧和所述第一侧为所述车架的宽度方向的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主体包括第一上纵梁,第二上纵梁,位于所述第一上纵梁下部的第一下纵梁,位于所述第二上纵梁下部的第二下纵梁,连接所述第一上纵梁和所述第一下纵梁的第一尾部竖梁,以及连接所述第二上纵梁和第二下纵梁的第二尾部竖梁;
所述第一尾部竖梁设置于所述第一上纵梁和所述第一下纵梁的后端部,且所述第一尾部竖梁与所述第一上纵梁连接的一端向上延伸至所述第一上纵梁的上部,所述第二尾部竖梁设置于所述第二上纵梁和所述第二下纵梁的后端部,且所述第二尾部竖梁与所述第二上纵梁连接的一端向上延伸至所述第二上纵梁的上部;
所述后副车架包括第一支撑梁和第二支撑梁,所述第一支撑梁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上纵梁可拆卸的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梁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尾部竖梁的上端部可拆卸的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梁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上纵梁可拆卸的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梁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尾部竖梁的上端部可拆卸的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副车架还包括第一连接梁,所述第一连接梁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梁靠近所述第一尾部竖梁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梁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梁靠近所述第二尾部竖梁的一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副车架还包括第二连接梁,所述第二连接梁具有两个连接位,两个所述连接位将所述第二连接梁分为依次连接的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两个所述连接位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梁和所述第二支撑梁连接;
所述车架还包括后货架,所述后货架分别与所述第一段、所述第二段、所述第一支撑梁和所述第二支撑梁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货架包括外主体管、内加强管和连接固定管,所述外主体管围合在所述后货架的周侧,所述外主体管的两端部连接在所述连接固定管上,所述外主体管和所述连接固定管围合形成“凹”字形结构,所述内加强管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内加强管均设置在所述外主体管和所述连接固定管围合形成的空间内,且位于所述连接固定管长度方向的两侧,所述连接固定管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内加强管固定连接,且所述连接固定管与所述内加强管的连接位置位于所述内加强管的中部区域;
所述连接固定管设置有两个第四固定件,所述第一支撑梁和所述第二支撑梁分别设置有第五固定件,两个第四固定件分别与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梁上的第五固定件和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梁上的第五固定件连接;
所述外主体管设置有两个第六固定件,两个所述第六固定件分别与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三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纵梁和所述第二上纵梁分别设置有U形固定件,所述U形固定件具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U形固定件的开口相对;
位于所述第一上纵梁上的所述U形固定件的开口朝向所述第一上纵梁,位于所述第二上纵梁上的所述U形固定件的开口朝向所述第二上纵梁;
所述第一支撑梁与位于所述第一上纵梁上的所述U形固定件的连接部通过连接件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梁与位于所述第二上纵梁上的所述U形固定件的连接部通过连接件可拆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梁与所述第一尾部竖梁连接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转接件,所述第一转接件与所述第一尾部竖梁通过连接件可拆卸连接;
所述第二支撑梁与所述第二尾部竖梁连接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转接件,所述第二转接件与所述第二尾部竖梁通过连接件可拆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纵梁设置有第一固定件;
所述第二上纵梁设置有两个第二固定件;
所述第一尾部竖梁设置有第三固定件;
所述油箱分别与所述第一固定件、两个所述第二固定件以及所述第三固定件通过连接件可拆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系统朝向所述车架的一侧设置有隔热板,所述隔热板连接于所述车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梁背离所述第一支撑梁的一侧设置有延伸管,所述延伸管向背离所述第一支撑梁的一侧延伸,所述延伸管背离所述第二支撑梁的一端设置有第七固定件;
所述第一上纵梁设置有第八固定件和第九固定件;
所述隔热板的上部向所述排气系统的一侧弯折,所述隔热板上部的弯折边与所述第七固定件通过连接件连接;所述隔热板的下部分别与所述第八固定件和所述第九固定件通过连接件连接。
CN202321104057.7U 2023-05-09 2023-05-09 全地形车 Active CN2202209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04057.7U CN220220994U (zh) 2023-05-09 2023-05-09 全地形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04057.7U CN220220994U (zh) 2023-05-09 2023-05-09 全地形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220994U true CN220220994U (zh) 2023-12-22

Family

ID=891756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104057.7U Active CN220220994U (zh) 2023-05-09 2023-05-09 全地形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22099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530419U (zh) 一种自卸汽车车架总成
US8215442B2 (en) Rear mount structure of engine
CN103538464B (zh) 带有箱装置的框架承载结构
CN103121402B (zh) 汽车燃油箱安装结构以及汽车
CN220220994U (zh) 全地形车
CN202071682U (zh) 加强型油箱支架总成
CN106553696A (zh) 重型卡车车架总成
CN218967018U (zh) 一种电动拖拉机用车架及电动拖拉机
CN207190976U (zh) 一种重型牵引车电瓶安装结构
CN116161119A (zh) 一种电车铝副车架
US6092614A (en) Structure for installing shock absorber for rear suspension in solar automobile
KR102410520B1 (ko) 차체의 배터리 장착구조
CN102658835A (zh) 一种中重型汽车转向机固定支架
CN102826124A (zh) 一种应用于城市运输车辆的专用底盘
CN105644625A (zh) 后副架构造
CN112429089A (zh) 高度集成防爆炸冲击车架结构、集成系统及其安装方法
CN220947504U (zh) 一种双电池箱结构
CN109229209A (zh) 一种新型商用车车架用组装式横梁
CN216508578U (zh) 一种后纵梁及汽车
CN217259577U (zh) 一种后拉杆安装结构以及车辆
CN219635322U (zh) 车架结构和冷藏车
CN214063121U (zh) 一种矿用宽体自卸车膨胀水箱装配单元
CN209395539U (zh) 稳定杆衬套保护罩及汽车底盘系统
CN218731501U (zh) 吊装结构和具有其的电池包、车辆
CN220996531U (zh) 车辆后轮罩总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