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218127U - 一种电芯焊后检测夹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芯焊后检测夹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0218127U CN220218127U CN202321681107.8U CN202321681107U CN220218127U CN 220218127 U CN220218127 U CN 220218127U CN 202321681107 U CN202321681107 U CN 202321681107U CN 220218127 U CN220218127 U CN 22021812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ssembly
- post
- plate
- driver
- battery cel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0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title abstract description 34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0
- 238000007689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94 contradic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夹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芯焊后检测夹具,在安装座上设置至少两个沿第一方向滑动设置的承载板,在安装座上设置有调距组件,承载板上设置有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将电芯放置在承载板上后,通过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分别夹持于电芯长边侧面和短边侧面,进而实现夹持固定电芯。将安装座移动至焊后检测工位时,通过调距组件驱使承载板沿第一方向相互远离,进而实现调节两块电芯之间的间距,使得扫描件可以对电芯与顶盖的焊接位置进行扫描检测,达到检测的目的。再通过调距组件电芯之间的间距以满足辊压间距,进而实现一个夹具可以同时适应于机械手上料、焊后检测工序和辊压工序,生产效率高,降低夹具成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夹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芯焊后检测夹具。
背景技术
在电芯生产过程中,电芯装入壳体后需要在壳体上焊接顶盖,在顶盖与电芯壳体焊接后通过上料机械手将电芯壳体上料转移至夹具上,再将夹具输送至焊后检测工序和辊压工序,焊后检测工序通过轮廓仪对电芯扫描并进行焊接质量检测,通过辊压工序将焊缝磨平整,再输送至电芯短路检测工序。现有夹具设置有多个用于放置电芯的放置位,放置位之间的距离适应于上料机械手的抓取间距,实现同时对多个电芯上料。然而由于现有夹具无法实现调整电芯之间的距离,夹具输送至焊后检测工序或辊压工序时,夹具上电芯之间的距离与轮廓仪扫描的间距或辊压间距不一致,导致夹具无法同时适应上料机械手抓取间距和在焊后检测中轮廓仪扫描的间距或辊压间距,在不同工序生产时需要将电芯转移至不同夹具上,对生产造成不便,生产效率低,且增加夹具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本申请提供一种电芯焊后检测夹具,包括安装座、至少两个沿第一方向滑动设置于所述安装座上且用于承载电芯的承载板、以及设置于安装座上且用于调节所述承载板距离的调距组件,所述承载板设置有抵接于电芯侧面的基准组件,所述承载板上位于所述基准组件的相对面设置有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分别夹持所述电芯侧面。通过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夹持固定电芯后,将安装座移动至焊后检测和辊压工位时,通过调距组件驱使承载板沿第一方向相互远离,进而实现调节两块电芯之间的间距,使得扫描件可以对电芯与顶盖的焊接位置进行扫描检测,达到检测的目的。再通过调距组件电芯之间的间距以满足辊压间距,进而实现一个夹具可以同时适应于机械手上料、焊后检测工序和辊压工序,生产效率高,降低夹具成本。
优选的,所述调距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安装座的驱动组件和导向组件,所述安装座与所述承载板通过所述导向组件滑动配合,所述驱动组件的驱动端连接于所述承载板。通过驱动组件驱动承载板沿第一方向移动,进而使得两块承载板相互靠近或者远离,从而实现调整两块承载板之间的距离,进而实现调整电芯之间的距离。
优选的,所述安装座侧面设置有限位件,所述承载板侧面设置有可抵接于所述限位件的限位块。当承载板移动到极限位置时,通过限位件抵接限位块实现对承载板进行限位,避免两块承载板相互靠近时发生碰撞。
优选的,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承载板上的第一驱动器、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驱动器驱动端的第一压板。通过第一驱动器驱使第一压板压紧于电芯长边侧面,进而配合基准组件夹持于电芯长边两侧面。
优选的,所述承载板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第一驱动器的安装立板,所述安装立板通过导向件与所述第一压板连接。导向件分布于安装立板的四周,进而第一驱动器驱动第一压板压紧于电芯时,通过导向件的导向作用使得第一压板压力均匀作用于电芯侧面。避免电芯长边侧面受力不足而导致检测不良的问题,提高检测质量。
优选的,所述第一驱动器的驱动端设置有压块,所述压块连接于所述第一压板远离电芯的表面。进而第一驱动器通过压块作用于第一压板表面,同时通过导向件使得第一压板压力均匀作用于电芯侧面,进一步避免电芯长边侧面受力不均的情况。
优选的,所述第二夹持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承载板上的第二驱动器、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二驱动器驱动端的第二压板。通过第二驱动器驱使第二压板压紧于电芯短边侧面,进而配合基准组件夹持于电芯短边两侧面。
优选的,所述基准组件包括沿第一方向设置的第一基准板和沿第二方向设置的第二基准板。第一基准板抵接于电芯长边的侧面,第二基准板用于抵接于电芯短边的侧面,再配合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实现夹持固定电芯,避免电芯在后续的检测工序和辊压工序时发生位置偏移。
优选的,还包括位于所述安装座远离所述承载板一侧设置有顶升组件,所述承载板开设有供所述顶升组件的驱动端穿过的通槽。在电芯上料至承载板上时,通过顶升组件顶升并承接于电芯,使得电芯顶部的顶盖伸出基准组件以上,再通过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将电芯夹紧固定。
优选的,所述顶升组件包括顶杆以及驱动所述顶杆升降移动的第三驱动器。示例性的,第三驱动器可以是气缸,第三驱动器的驱动端连接于顶杆,顶杆穿过通槽并抵接于电芯底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采用通过在安装座上设置至少两个沿第一方向滑动设置的承载板,在安装座上设置有调距组件,承载板上设置有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机械手将两个电芯放置在两个承载板上后,通过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分别夹持于电芯另长边侧面和短边侧面,进而实现夹持固定电芯。将安装座移动至焊后检测工位时,通过调距组件驱使承载板沿第一方向相互远离,进而实现调节两块电芯之间的间距,使得扫描件可以对电芯与顶盖的焊接位置进行扫描检测,达到检测的目的。再通过调距组件电芯之间的间距以满足辊压间距,进而实现一个夹具可以同时适应于机械手上料、焊后检测工序和辊压工序,生产效率高,降低夹具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电芯焊后检测夹具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电芯焊后检测夹具立体图。
附图标记
10、安装座;11、限位件;20、承载板;21、限位块;22、通槽;30、调距组件;31、驱动组件;32、导向组件;40、第一夹持组件;41、第一驱动器;42、第一压板;43、导向件;44、安装立板;45、压块;50、基准组件;51、第一基准板;52、第二基准板;60、第二夹持组件;61、第二驱动器;62、第二压板;70、顶升组件;71、顶杆;72、第三驱动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申请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申请。也就是说,在本申请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需要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申请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申请,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申请的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芯焊后检测夹具,如图1-2所示,包括安装座10、至少两个沿第一方向滑动设置于安装座10上且用于承载电芯的承载板20,在安装座10上设置有调距组件30,在承载板20设置有抵接于电芯长边侧面和短边侧面的基准组件50,承载板20上位于基准组件50的相对面设置有第一夹持组件40和第二夹持组件60,机械手将两个电芯放置在两个承载板20上后,通过基准组件50抵接于电芯的一长边侧面和一短边侧面,再通过第一夹持组件40和第二夹持组件60分别夹持于电芯另一长边侧面和短边侧面,进而实现夹持固定电芯。将安装座10移动至焊后检测和辊压工位时,通过调距组件30驱使承载板20沿第一方向相互远离,进而实现调节两块电芯之间的间距,使得扫描件可以对电芯与顶盖的焊接位置进行3D扫描检测,达到检测的目的。再通过调距组件30电芯之间的间距以满足辊压间距,进而实现一个夹具可以同时适应于机械手上料、焊后检测工序和辊压工序,生产效率高,降低夹具成本。
具体的,调距组件30包括设置于安装座10的驱动组件31和导向组件32,安装座10与承载板20通过导向组件32滑动配合,驱动组件31的驱动端连接于承载板20。示例性的,驱动组件31为气缸,驱动组件31可以设置有两组,两组驱动组件31分别连接于两块承载板20,通过驱动组件31驱动承载板20沿第一方向移动,进而使得两块承载板20相互靠近或者远离,从而实现调整两块承载板20之间的距离,进而实现调整电芯之间的距离。其中,本实施例的第一方向以图2中的X方向为例,第二方向为图2中的Y方向为例。
进一步的,为了提高承载板20移动的稳定性,导向组件32包括设置于安装座10上的滑轨321、以及设置于承载板20底部的滑块322,滑轨321沿第一方向延伸,进而承载板20通过滑块322与滑轨321滑动配合,进而通过滑轨321对承载板20进行导向,同时避免承载板20晃动,提高移动稳定性。
在承载板20移动时需要对承载板20的极限位置进行限位,为此,安装座10侧面设置有限位件11,承载板20侧面设置有可抵接于限位件11的限位块21。当承载板20移动到极限位置时,通过限位件11抵接限位块21实现对承载板20进行限位,避免两块承载板20相互靠近时发生碰撞。
为了实现夹持承载板20上的电芯,位于基准组件50的相对面设置有第一夹持组件40和第二夹持组件60,第一夹持组件40包括设置于承载板20上的第一驱动器41、以及连接于第一驱动器41驱动端的第一压板42。示例性的,第一驱动器41为薄型气缸,通过第一驱动器41驱使第一压板42压紧于电芯长边侧面,进而配合基准组件50夹持于电芯长边两侧面。
进一步的,第二夹持组件60包括设置于承载板20上的第二驱动器61、以及连接于第二驱动器61驱动端的第二压板62。示例性的,第二驱动器61为气缸,通过第二驱动器61驱使第二压板62压紧于电芯短边侧面,进而配合基准组件50夹持于电芯短边两侧面。
在上述方案中,由于电芯长边的侧面的面积较大,为此,在承载板20上设置有用于安装第一驱动器41的安装立板44,安装立板44通过导向件43与第一压板42连接。示例性的,导向件43设置有4个,导向件43为直线轴承,4个导向件43分布于安装立板44的四周,进而第一驱动器41驱动第一压板42压紧于电芯时,通过导向件43的导向作用使得第一压板42压力均匀作用于电芯侧面。避免电芯长边侧面受力不足而导致检测不良的问题,提高检测质量。
进一步的,第一驱动器41的驱动端设置有压块45,压块45连接于第一压板42远离电芯的表面。进而第一驱动器41通过压块45作用于第一压板42表面中心,同时通过导向件43使得第一压板42压力均匀作用于电芯侧面,进一步避免电芯长边侧面受力不均的情况。
其中,基准组件50包括沿第一方向设置的第一基准板51和沿第二方向设置的第二基准板52。第一基准板51抵接于电芯长边的侧面,第二基准板52用于抵接于电芯短边的侧面,再配合第一夹持组件40和第二夹持组件60实现夹持固定电芯,避免电芯在后续的检测工序和辊压工序时发生位置偏移。
在后续的焊后检测工序中,需要对电芯壳体与顶盖的焊缝进行检测,以确保没有漏焊,在辊压工序中则对焊接后的焊缝进行打磨,使得焊缝平整。因此在焊后检测工序和辊压工序时,需要将电芯顶升一定的高度。为此,位于安装座10远离承载板20一侧设置有顶升组件70,承载板20和安装座10开设有供顶升组件70的驱动端穿过的通槽22。在电芯上料至承载板20上时,通过顶升组件70顶升并承接于电芯,使得电芯顶部的顶盖伸出基准组件50以上,再通过第一夹持组件40和第二夹持组件60将电芯夹紧固定。其中,扫描件可以是相机、轮廓仪,也可以是其他扫描摄像的构件。
进一步的,顶升组件70包括顶杆71以及驱动顶杆71升降移动的第三驱动器72。示例性的,第三驱动器72可以是气缸,第三驱动器72的驱动端连接于顶杆71,顶杆71穿过通槽22并抵接于电芯底部。在电芯上料时,调距组件30调整承载板20合适的距离后,通过顶杆71将电芯承托在一定的高度,然后再将整个夹具转移至焊后检测工序和辊压工序,通过调距组件30调整电芯合适的距离后进行检测加工,然后再将整个夹具转移至短路测试工位,此时第一夹持组件40和第二夹持组件60松开电芯,进而第三驱动器72驱使顶杆71下降,使得电芯下降至承载板20上,再通过第一夹持组件40和第二夹持组件60二次夹紧电芯壳体的长边侧面和短边侧面,进而短路检测装置伸出接触于电芯并对电芯进行短路检测。
综上所述,在本申请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本申请方案通过在安装座上设置至少两个沿第一方向滑动设置的承载板,在安装座上设置有调距组件,承载板上设置有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机械手将两个电芯放置在两个承载板上后,通过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分别夹持于电芯另长边侧面和短边侧面,进而实现夹持固定电芯。将安装座移动至焊后检测工位时,通过调距组件驱使承载板沿第一方向相互远离,进而实现调节两块电芯之间的间距,使得扫描件可以对电芯与顶盖的焊接位置进行扫描检测,达到检测的目的。再通过调距组件电芯之间的间距以满足辊压间距,进而实现一个夹具可以同时适应于机械手上料、焊后检测工序和辊压工序,生产效率高,降低夹具成本。
以上所述的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该技术方案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该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芯焊后检测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座(10)、至少两个沿第一方向滑动设置于所述安装座(10)上且用于承载电芯的承载板(20)、以及设置于安装座(10)上且用于调节所述承载板(20)距离的调距组件(30),所述承载板(20)设置有抵接于电芯侧面的基准组件(50),所述承载板(20)上位于所述基准组件(50)的相对面设置有第一夹持组件(40)和第二夹持组件(60),所述第一夹持组件(40)和第二夹持组件(60)分别夹持所述电芯侧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焊后检测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距组件(30)包括设置于所述安装座(10)的驱动组件(31)和导向组件(32),所述安装座(10)与所述承载板(20)通过所述导向组件(32)滑动配合,所述驱动组件(31)的驱动端连接于所述承载板(2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焊后检测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10)侧面设置有限位件(11),所述承载板(20)侧面设置有可抵接于所述限位件(11)的限位块(2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焊后检测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组件(40)包括设置于所述承载板(20)上的第一驱动器(41)、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驱动器(41)驱动端的第一压板(4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芯焊后检测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板(20)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第一驱动器(41)的安装立板(44),所述安装立板(44)通过导向件(43)与所述第一压板(42)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芯焊后检测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器(41)的驱动端设置有压块(45),所述压块(45)连接于所述第一压板(42)远离电芯的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焊后检测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持组件(60)包括设置于所述承载板(20)上的第二驱动器(61)、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二驱动器(61)驱动端的第二压板(6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焊后检测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准组件(50)包括沿第一方向设置的第一基准板(51)和沿第二方向设置的第二基准板(52)。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焊后检测夹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所述安装座(10)远离所述承载板(20)一侧设置有顶升组件(70),所述承载板(20)开设有供所述顶升组件(70)的驱动端穿过的通槽(22)。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芯焊后检测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升组件(70)包括顶杆(71)以及驱动所述顶杆(71)升降移动的第三驱动器(72)。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681107.8U CN220218127U (zh) | 2023-06-29 | 2023-06-29 | 一种电芯焊后检测夹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681107.8U CN220218127U (zh) | 2023-06-29 | 2023-06-29 | 一种电芯焊后检测夹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0218127U true CN220218127U (zh) | 2023-12-22 |
Family
ID=891741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1681107.8U Active CN220218127U (zh) | 2023-06-29 | 2023-06-29 | 一种电芯焊后检测夹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0218127U (zh) |
-
2023
- 2023-06-29 CN CN202321681107.8U patent/CN220218127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539107B (zh) | 自动焊接机 | |
CN211759685U (zh) | 一种压装装置及生产线 | |
CN212277260U (zh) | 电池入壳装置 | |
CN115172206B (zh) | 一种晶圆生产设备及方法 | |
CN218016641U (zh) | 焊接装置 | |
CN209830740U (zh) | 一种动力电池压盖预点焊夹具 | |
CN220218127U (zh) | 一种电芯焊后检测夹具 | |
CN113732600A (zh) | 一种夹紧固定装置及其夹持方法 | |
CN111993339B (zh) | 销钉压接装置 | |
CN109822275A (zh) | 一种焊接机 | |
CN219443778U (zh) | 一种焊接装置 | |
CN112222720A (zh) | 一种自动焊接设备 | |
CN215698864U (zh) | 一种焊接设备 | |
CN116008312A (zh) | 一种用于锂电池x射线检测的产品定位装置 | |
CN214315777U (zh) | 一种手机电池pcb板自动焊接治具 | |
CN212421140U (zh) | 销钉压接装置 | |
CN220347577U (zh) | 一种电芯顶盖焊接夹持装置 | |
CN219141754U (zh) | 检测装置 | |
CN219852855U (zh) | 一种电池盒底板的预拼接工装 | |
CN112298986B (zh) | 弧形电芯定位装置 | |
CN220296310U (zh) | 装配机构、焊接装置及电池生产设备 | |
CN220921387U (zh) | 电池模组焊接工装 | |
CN114346535B (zh) | 一种新能源电池模组自补偿焊接系统的焊接方法 | |
CN210755958U (zh) | 一种工件上下料夹具及工件上下料装置 | |
CN215509677U (zh) | 一种站驾式堆高车标准货叉架焊接工装平台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