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210308U - 一种防水光伏组件背部锁固定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水光伏组件背部锁固定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210308U
CN220210308U CN202321737822.9U CN202321737822U CN220210308U CN 220210308 U CN220210308 U CN 220210308U CN 202321737822 U CN202321737822 U CN 202321737822U CN 220210308 U CN220210308 U CN 2202103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ing
waterproof
fixing element
guide rail
photovolta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73782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天福
苏勇城
蓝小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Youju New Ener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Youju New Ener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Youju New Ener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Youju New Ener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73782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2103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2103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21030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oof Covering Using Slabs Or Stiff Shee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水光伏组件背部锁固定结构,包括:下固定元件:中部与建筑框架连接,两侧设有供螺栓穿过的第一固定孔;第一固定孔与中部之间向下凹形成防水导轨固定槽;防水导轨:设置于下部固定元件的上方,两侧形成供光伏元件座抵靠的元件座台阶;光伏元件座:上部与光伏元件连接,下部弯折抵靠于元件座台阶,并向外延伸形成元件座底板;上固定元件:设有供螺栓穿过的第二固定孔,第二固定孔为螺纹孔,螺栓穿过第一固定孔,并和第二固定孔的螺纹配合,将下固定元件和上固定元件固定。本实用新型方便固定光伏元件且不破坏屋面。

Description

一种防水光伏组件背部锁固定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发电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水光伏组件背部锁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光伏建筑一体化简称bipv,是一种将太阳能发电(光伏)产品集成到建筑上的技术,其不同于光伏系统附着在建筑上(bapv)的形式,而是通过建筑屋面及光伏系统有机结合,用光伏组件代替彩钢瓦屋面从而节约工程造价,在经久耐用的同时产生发电收益。
但是现有技术中,大部分bipv结构还是采用屋面打孔或破坏集水槽的方式进行固定,使建筑本身存在潜在的漏水风险。
因此,亟待一种免于屋面打孔且方便固定的光伏组件固定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光伏组件固定结构,方便固定且不破坏屋面。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防水光伏组件背部锁固定结构,包括:
下固定元件:中部与建筑框架连接,两侧设有供螺栓穿过的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一固定孔与中部之间向下凹形成防水导轨固定槽;
防水导轨:设置于所述下部固定元件的上方,两侧形成供光伏元件座抵靠的元件座台阶;
光伏元件座:上部与光伏元件连接,下部弯折抵靠于所述元件座台阶,并向外延伸形成元件座底板;
上固定元件:设有供螺栓穿过的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二固定孔为螺纹孔,螺栓穿过所述第一固定孔,并和所述第二固定孔的螺纹配合,将所述下固定元件和所述上固定元件固定;所述上固定元件外侧向下弯折并在端部形成供所述下固定元件卡入的下固定元件限位槽,内侧向下形成斜坡,并在斜坡坡底水平延伸形成可下压在所述元件座底板上的元件座固定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防水光伏组件背部锁固定结构,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下固定元件与上固定元件配合,将光伏元件座固定于防水导轨上,再将防水导轨牢固的固定于下固定元件,下固定元件与建筑结构构件固定,传力路径清晰。
2、安装时拧紧螺栓,即可实现整体结构固定牢固,安装简便。
3、由防水导轨与下固定元件配合,可以将流入的雨水导出,而螺栓孔的位置被光伏元件完全遮挡,雨水无法抵挡可能的渗水点。
4、防水导轨可以提供施工时作业人员的落脚点,减少光伏元件施工中被踩裂的可能性。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出的一种防水光伏组件背部锁固定结构,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可选地,所述下固定元件的中部低于两侧。
可选地,所述第一固定孔为长圆孔。
可选地,所述防水导轨为“几”字形截面,所述元件座台阶形成于“几”的中部。
进一步,“几”的底部两侧上翻形成防水导轨底侧挡边。
可选地,所述光伏元件座上端形成开口为水平朝外的元件安装槽,所述元件安装槽下方的侧壁不低于于上方的侧壁。
可选地,所述上固定元件的宽度方向两侧向内弯折形成加强肋。
可选地,还包括防水导轨固定元件,所述防水导轨固定元件设有供螺栓穿过的第三固定孔,所述第三固定孔为螺纹孔,螺栓穿过所述第一固定孔,并和所述第三固定孔的螺纹配合,将所述下固定元件和所述防水导轨固定元件固定;所述防水导轨固定元件外侧向下弯折并在端部形成供所述下固定元件卡入的下固定元件固定槽,内侧向下弯折,端部抵于所述防水导轨。
进一步,所述防水导轨固定元件抵于所述防水导轨的一端,向所述防水导轨方向弯折,形成防水导轨固定元件固定脚。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立体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结构截面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下固定元件和上固定元件组合立体图;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下固定元件剖面图;
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下固定元件顶视图;
图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防水导轨结构立体图;
图7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防水导轨结构截面图;
图8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光伏元件座结构立体图;
图9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光伏元件座结构截面图;
图10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上固定元件结构立体图;
图1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防水导轨固定元件结构立体图。
标号说明:
下固定元件1 第一固定孔11 防水导轨固定槽12
防水导轨2 元件座台阶21 防水导轨底侧挡边22
光伏元件座3 元件座底板31 元件安装槽32
上固定元件4第二固定孔41下固定元件限位槽42元件座固定端43加强肋44
防水导轨固定元件5防水导轨固定元件固定脚51
光伏元件6
螺栓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下固定元件与上固定元件配合,将光伏元件座固定于防水导轨上,再将防水导轨牢固的固定于下固定元件,下固定元件与建筑结构构件固定,传力路径清晰,安装时拧紧螺栓,即可实现整体结构固定牢固,安装简便,由防水导轨与下固定元件配合,可以将流入的雨水导出,而螺栓孔的位置被光伏元件完全遮挡,雨水无法抵挡可能的渗水点,防水导轨可以提供施工时作业人员的落脚点,减少光伏元件施工中被踩裂的可能性。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且能够将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地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光伏建筑一体化(即building integrated pv,pv即photovoltaic),简称bipv,是一种将太阳能发电(光伏)产品集成到建筑上的技术。其不同于光伏系统附着在建筑上(bapv:building attached pv)的形式。
为满足绿色建筑及节能减排的要求,光伏建筑一体化在建筑和光伏行业是新的发展方向。通过建筑屋面及光伏系统有机结合,在节约工程成本(彩钢瓦屋面)的前提下,用光伏组件代替彩钢瓦屋面,经久耐用的同时产生收益。
Bipv应用于钢结构时,可以设置于主体框架上的檩条,通过替代原有彩钢板的围护结构使其实现原有材料的功能,现有的支架,或设置为固定于下层压型钢板,或设置于抓附铝镁锰板搭扣处,这些方法都会破坏整体防水性;而屋面如果是砼结构,现有的方式是将光伏元件的支架通过化学螺栓固定于屋面,这样采用屋面打孔会破坏屋面的防水层,使建筑本身存在潜在的漏水风险,也有固定在屋面排水沟的,同样会破坏排水沟的结构导致漏水。
此外,现有的bipv不同于以往的光伏板,为了追求建筑外立面效果的整体性,会将检修道取消,因此施工时,工人没有明确的踩踏位置,会随意踩在光伏元件表面,有可能将其踩裂,导致发电能力下降。
图1至图1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防水光伏组件背部锁固定结构,包括:
下固定元件1:中部与建筑框架连接,两侧设有供螺栓7穿过的第一固定孔11;第一固定孔11与中部之间向下凹形成防水导轨固定槽12;下固定元件1的作用是承上启下,即将光伏元件6的荷载传递至主体结构受力构件,如檩条。因此下固定元件1采用较厚的材料一次冲压成型,同时沿着长度方向还可以通过冲压等方式制造突起的筋条,使这一平面构件在出平面方向也有刚度,能有效的承受来自空间多个方向的力。可选地,下固定元件1的中部低于两侧,这是为了更好的与防水导轨2的结构配合,由于下固定元件1固定点在中部,因此这一结构水不容易流入其与建筑的连接点,当然,也可以在其与防水导轨2的连接处设置防水嵌条。可选地,第一固定孔11为长圆孔,以方便固定,减少因工件加工的公差导致无法安装。
防水导轨2:设置于下部固定元件的上方,两侧形成供光伏元件座3抵靠的元件座台阶21;防水导轨2沿光伏元件6长度方向布设,其本体提供了整个固定结构的平面刚度,并具有供光伏元件6固定的结构,同时也承受了光伏元件6的直接荷载。可选地,防水导轨2为“几”字形截面,元件座台阶21形成于“几”的中部。进一步,“几”的底部两侧上翻形成防水导轨底侧挡边22,这一结构的设置,使防水导轨2顶部不低于光伏元件6,提供了施工时施工人员踩踏的作用位置,这一结构,有助于雨水流入由防水导轨底侧挡边22所形成的导流槽,提高防水导轨底侧挡边22的高度,加深前述导流槽可以有效提高排水能力(类似彩钢板提高波高的效果)。
光伏元件座3:上部与光伏元件6连接,下部弯折抵靠于元件座台阶21,并向外延伸形成元件座底板31;与光伏元件6连接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是可拆卸的,可选地,光伏元件座3上端形成开口为水平朝外的元件安装槽32,元件安装槽32下方的侧壁不低于于上方的侧壁,通过这种结构,光伏元件6与光伏元件座3为可拆卸连接,通过松紧上固定元件4,即可实现安装或更换光伏元件6,而光伏元件6通过设于元件安装槽32这一方式,能在大气环境下温度波动、风荷载作用的情况下,使光伏元件6与光伏元件座3之间有配合间隙,避免纯刚性连接在节点处产生内力而使光伏元件6破裂。元件安装槽32内也可以嵌入密封条等实现进一步的防水效果。
上固定元件4:设有供螺栓7穿过的第二固定孔41,第二固定孔41为螺纹孔,螺栓7穿过第一固定孔11,并和第二固定孔41的螺纹配合,将下固定元件1和上固定元件4固定;上固定元件4外侧向下弯折并在端部形成供下固定元件1卡入的下固定元件限位槽42,内侧向下形成斜坡,并在斜坡坡底水平延伸形成可下压在元件座底板31上的元件座固定端43,当螺栓7拧紧时,带动上固定元件4和下固定元件1靠近,这时元件座固定端43对元件座底板31施压,如果元件座台阶21的宽度在前述施压的点更外侧的位置,则压紧光伏元件座3,如果元件座台阶21的宽度未达到前述的施压的点,这时会围绕一个点产生旋转力矩,而光伏元件6的存在可以抵消这一旋转力矩,且光伏元件6在平面内刚度极大,即使用力拧螺栓7也不会导致光伏元件6被拧坏;可选地,上固定元件4的宽度方向两侧向内弯折形成加强肋44,由于上固定元件4与下固定元件1共同组成受力结构,因此,上固定元件4的整体刚度通过加强肋44进一步提高,有助于其在使用中的稳固性。
可选地,还包括防水导轨固定元件5,防水导轨固定元件5设有供螺栓7穿过的第三固定孔,第三固定孔为螺纹孔,螺栓7穿过第一固定孔11,并和第三固定孔的螺纹配合,将下固定元件1和防水导轨固定元件5固定;防水导轨固定元件5外侧向下弯折并在端部形成供下固定元件1卡入的下固定元件固定槽,内侧向下弯折,端部抵于防水导轨2。进一步,防水导轨固定元件5抵于防水导轨2的一端,向防水导轨2方向弯折,形成防水导轨固定元件固定脚51。防水导轨固定元件5作用原理与上固定元件4基本一致,但其具有的防水导轨固定元件固定脚51直接作用于防水导轨2,使其在使用中被牢牢固定于下固定元件1,进一步使前述零件固定为一个整体。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应理解为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9)

1.一种防水光伏组件背部锁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下固定元件:中部与建筑框架连接,两侧设有供螺栓穿过的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一固定孔与中部之间向下凹形成防水导轨固定槽;
防水导轨:设置于所述下固定元件的上方,两侧形成供光伏元件座抵靠的元件座台阶;
光伏元件座:上部与光伏元件连接,下部弯折抵靠于所述元件座台阶,并向外延伸形成元件座底板;
上固定元件:设有供螺栓穿过的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二固定孔为螺纹孔,螺栓穿过所述第一固定孔,并和所述第二固定孔的螺纹配合,将所述下固定元件和所述上固定元件固定;所述上固定元件外侧向下弯折并在端部形成供所述下固定元件卡入的下固定元件限位槽,内侧向下形成斜坡,并在斜坡坡底水平延伸形成可下压在所述元件座底板上的元件座固定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水光伏组件背部锁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固定元件的中部低于两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水光伏组件背部锁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孔为长圆孔。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水光伏组件背部锁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导轨为“几”字形截面,所述元件座台阶形成于“几”的中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防水光伏组件背部锁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几”的底部两侧上翻形成防水导轨底侧挡边。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水光伏组件背部锁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元件座上端形成开口为水平朝外的元件安装槽,所述元件安装槽下方的侧壁不低于于上方的侧壁。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水光伏组件背部锁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固定元件的宽度方向两侧向内弯折形成加强肋。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水光伏组件背部锁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水导轨固定元件,所述防水导轨固定元件设有供螺栓穿过的第三固定孔,所述第三固定孔为螺纹孔,螺栓穿过所述第一固定孔,并和所述第三固定孔的螺纹配合,将所述下固定元件和所述防水导轨固定元件固定;所述防水导轨固定元件外侧向下弯折并在端部形成供所述下固定元件卡入的下固定元件固定槽,内侧向下弯折,端部抵于所述防水导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防水光伏组件背部锁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导轨固定元件抵于所述防水导轨的一端,向所述防水导轨方向弯折,形成防水导轨固定元件固定脚。
CN202321737822.9U 2023-07-04 2023-07-04 一种防水光伏组件背部锁固定结构 Active CN2202103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37822.9U CN220210308U (zh) 2023-07-04 2023-07-04 一种防水光伏组件背部锁固定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37822.9U CN220210308U (zh) 2023-07-04 2023-07-04 一种防水光伏组件背部锁固定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210308U true CN220210308U (zh) 2023-12-19

Family

ID=891393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737822.9U Active CN220210308U (zh) 2023-07-04 2023-07-04 一种防水光伏组件背部锁固定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21030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010665B2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取付方法
JP4010666B2 (ja) 太陽光発電装置
KR20100037020A (ko) 태양전지 모듈의 고정구조, 태양전지 모듈용의 프레임 및 고정부재
CN101743642A (zh) 用于在建筑物的壁上安装支承如光电面板的框架的结构
JP4381634B2 (ja) 太陽電池パネルの固定装置
JP2008095281A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固定部材及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固定構造
CN111371385B (zh) 一种建筑一体化光伏支架系统
JP2014043720A (ja) 太陽エネルギー利用設備取付け架台及び太陽光発電装置
KR200465715Y1 (ko) 태양광 모듈 설치용 브라켓
JP2013083044A (ja) 持出部材、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外設部材の取付構造
CN220210308U (zh) 一种防水光伏组件背部锁固定结构
JP5403510B2 (ja) 外設構築物の設置構造
JP3602783B2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その取り付け構造
JP5893273B2 (ja) 太陽電池パネルの下層構造、及び太陽電池パネルを含む外装構造
JPWO2018061696A1 (ja) 太陽光発電装置
CN114482415A (zh) 金属屋面光伏系统
CN113482253A (zh) 光伏建筑一体屋面用支架
CN216599514U (zh) 一种光伏防水支架
JPH09250220A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取付け装置
CN219343817U (zh) 一种bipv锌铝镁光伏支架的防水结构
CN216196121U (zh) 一种光伏建筑一体屋面
CN215211957U (zh) 一种bipv光伏支架组件
CN220521787U (zh) 抗风防水的bipv屋面系统
CN215594667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光伏板支撑装置
CN218911995U (zh) 一种大跨度多功能金属屋面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A waterproof photovoltaic module back lock fixing structur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31219

Pledgee: Bank of China Limited Xiamen Tong'an sub branch

Pledgor: Xiamen Youju new energy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4980012835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