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204944U - 一种内置示踪线的管材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内置示踪线的管材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0204944U CN220204944U CN202321928154.8U CN202321928154U CN220204944U CN 220204944 U CN220204944 U CN 220204944U CN 202321928154 U CN202321928154 U CN 202321928154U CN 220204944 U CN220204944 U CN 22020494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pper
- pipe
- inter
- wire
- transvers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5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6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6
- 239000000700 radioactive trac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2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MPTQRFCYZCXJFQ-UHFFFAOYSA-L copper(II) chloride dihydrate Chemical compound O.O.[Cl-].[Cl-].[Cu+2] MPTQRFCYZCXJFQ-UHFFFAOYSA-L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844 melt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8018 melting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10000001503 joint Anatomy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0000005672 electromagnetic field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927 fu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698 in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41000227287 Elliottia pyroliflor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11 soli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23 soli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Mutual Connection Of Rods And Tub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内置示踪线的管材,采用内置示踪线的形式,不仅不需要常规的示踪线绝缘保护部分,且能获得更好的保护效果,利用了横铜柱可移动插入铜套的方式,使两个对接管材中的两根示踪线在管材热熔对接后还能进行连接,保障了管材熔接后示踪线也能正常工作。本申请的主要结构包括内层管、外层管及示踪铜线,示踪铜线位于管间腔内;管间腔内设有若干管间固定件,示踪铜线包括铜线本体、横铜柱及铜套,横铜柱一端可插入铜套,管间腔一端为内线接入端,管间腔另一端为内线伸出端,内线接入端、铜套、横铜柱及内线伸出端沿内层管轴向依次布置,外层管上设有螺纹通孔,螺纹通孔处设有插杆件,插杆件上设有紧密螺柱,紧密螺柱处在外层管外。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PE管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内置示踪线的管材。
背景技术
应用于PE管材的示踪线,其主要作用为:当埋设于地下的PE管材破损、断裂后,会发生输送介质的泄露,此时需要探测出PE管道的位置与走向,因此要用到能够导电的示踪线。示踪线需要预先沿着PE管道走线方向进行埋设,其包括金属导线部分与绝缘保护部分,如:由铜包钢线芯加外层塑料皮组成的示踪线。
目前,探测示踪线时,施加电流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主动源法,即直接把探测电流信号施加在示踪线上,其原理是信号电流在示踪线上产生一个电磁场,通过探测一次电磁场的核心位置来确定示踪线的位置和埋深,该方法的优点是信号强,缺点是需要预留示踪线裸露点以用于施加信号(示踪线端部需要露出来,让地面上的探测人员能够对其直接施加探测电流,而平时需对示踪线预留的裸露点进行必要维护);另一种是被动源法,即发射一个交流信号电磁场,通过感应在示踪线上产生电流,感应电流再以示踪线为核心形成另一个电磁场,通过探测二次感应电磁场的核心位置,从而确定示踪线的位置和埋深,该方法的缺点是感应信号相对弱一些,优点是探测操作十分简单,且不需要让示踪线预留裸露点。
在PE管材领域中,双层管材是一个十分常见的类目,其包括内层管、外层管以及将两层管进行固定的连接结构,内层管用于输送介质,外层管则起到保护和防止泄露的功能。
在PE管材领域中,两个管材的对接方式主要有电熔连接与热熔连接两种。电熔连接指的是在PE管材端部预设导热金属丝,利用电熔设备,以通电的方式进行加热,从而让导热金属丝范围处的PE管材熔融,两个需要对接的管材的熔融部分互相接触融合,待冷却固化后,熔接完成。而热熔指的是利用热熔机将两个需要对接的管材的对接端进行加热熔融,然后将熔融端互相压紧、融合,待冷却固化后,熔接完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内置示踪线的管材,利用了PE双层管材本身的特点,直接采用内置示踪线的形式,不仅不需要常规的示踪线绝缘保护部分,且能获得更好的保护效果,此外,利用了横铜柱可移动插入铜套的方式,使两个对接管材中的两根示踪线在管材热熔对接后还能进行连接,也即保障了管材熔接后示踪线也能正常工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内置示踪线的管材,包括内层管、外层管及示踪铜线,所述内层管与所述外层管之间形成管间腔,所述示踪铜线位于所述管间腔内;
所述管间腔内设有若干用于将内层管与外层管进行相对固定的管间固定件,所述示踪铜线包括铜线本体、设于铜线本体一端的横铜柱及设于铜线本体另一端的铜套,横铜柱一端可插入铜套,管间腔一端为内线接入端,管间腔另一端为内线伸出端;
所述内线接入端、铜套、横铜柱及内线伸出端沿内层管轴向依次布置,所述铜套与邻近内线接入端的管间固定件固定,所述横铜柱与邻近内线伸出端的管间固定件滑动配合;
所述外层管上设有螺纹通孔,所述螺纹通孔处设有用于限制横铜柱横向移动的插杆件,插杆件上设有可与螺纹通孔配合的紧密螺柱,所述紧密螺柱处在外层管外。
作为优选,所述横铜柱上套设有弹簧及推环,所述推环与横铜柱固定,命名其中一个管间固定件为簧端件,所述铜线本体穿过设于簧端件上的余量通孔,所述弹簧一端接触簧端件,所述弹簧另一端接触推环,所述弹簧处在压缩状态,邻近内线接入端的管间固定件、簧端件、推环、插杆件及邻近内线伸出端的管间固定件沿内层管轴向依次布置。
作为优选,所述横铜柱上设有插孔,所述插杆件包括插在插孔上的插体及穿过螺纹通孔的杆体,所述螺纹通孔内底部设有紧密环,所述紧密环外缘与螺纹通孔孔壁之间密封固定,所述杆体插在紧密环的中心孔上,所述杆体与紧密环的中心孔之间密封接触,所述杆体直径大于插体直径。
作为优选,所述横铜柱可插入铜套的一端设有若干铜弹性倒钩片,所述铜套侧壁上设有若干与铜弹性倒钩一一对应的侧孔,所述铜弹性倒钩片可钩入对应的侧孔,各铜弹性倒钩片沿横铜柱周向均匀分布。
作为优选,在内层管轴向上:所述铜套与内线接入端距离大于2厘米,所述横铜柱与内线伸出端距离大于2厘米;
当铜示踪线拉直时:所述铜示踪线与所述外层管内侧壁的最小距离为M,所述铜示踪线与所述内层管外侧壁的最小距离为N,M/N小于3/2,M/N大于2/3。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利用了PE双层管材本身的特点,直接采用内置示踪线的形式,不仅不需要常规的示踪线绝缘保护部分,且能获得更好的保护效果,此外,利用了横铜柱可移动插入铜套的方式,使两个对接管材中的两根示踪线在管材热熔对接后还能进行连接,也即保障了管材熔接后示踪线也能正常工作;横铜柱不仅可自动插入铜套中,且还设置了铜弹性倒钩片与侧孔的配合结构,可保障示踪线之间的连接稳定性,防止出现因示踪线脱离而导致的检测失效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3是图1中B处的放大图;
图4是图2中C处的放大图;
图5是图3中D处的放大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侧视图;
图7是图6中E处的放大图;
图8是图7中F处的放大图;
图9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侧视图;
图10是图9中G处的放大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内层管;2、外层管;2a、管间腔;2b、螺纹通孔;201、紧密螺柱;202、紧密环;3、示踪铜线;301、铜线本体;302、横铜柱;302.1、铜弹性倒钩片;303、铜套;303a、侧孔;304、弹簧;305、推环;4、管间固定件;4a、余量通孔;5、插杆件;501、插体;502、杆体。
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11所示,一种内置示踪线的管材,包括内层管1、外层管2及示踪铜线3,所述内层管1与所述外层管2之间形成管间腔2a,所述示踪铜线3位于所述管间腔2a内;
所述管间腔2a内设有若干用于将内层管1与外层管2进行相对固定的管间固定件4,所述示踪铜线3包括铜线本体301、设于铜线本体301一端的横铜柱302及设于铜线本体301另一端的铜套303,横铜柱302一端可插入铜套303,管间腔2a一端为内线接入端,管间腔2a另一端为内线伸出端;
所述内线接入端、铜套303、横铜柱302及内线伸出端沿内层管1轴向依次布置,所述铜套303与邻近内线接入端的管间固定件4固定,所述横铜柱302与邻近内线伸出端的管间固定件4滑动配合;
所述外层管2上设有螺纹通孔2b,所述螺纹通孔2b处设有用于限制横铜柱302横向移动的插杆件5,插杆件5上设有可与螺纹通孔2b配合的紧密螺柱201,所述紧密螺柱201处在外层管2外。
当需要熔接两个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内置示踪线的管材(以下简称一号管材与二号管材)时,将一号管材的内线伸出端所在一端与二号管材的内线接入端所在一端分别装到热熔机的两个热熔端头上,热熔后,热熔机离开,将两个管材熔融的端部对接压紧,待两个管材的熔融部分互相接触融合并冷却固化后,熔接完成。
然后可取下插杆件5,让一号管材内的横铜柱302移动经过一号管材的内线伸出端、二号管材的内线接入端并插入二号管材内的铜套303中,之后将插杆件5倒置,让紧密螺柱201连同插杆件5一起装到螺纹通孔2b上以封住螺纹通孔2b。本方案中,利用PE双层管材本身的特性(所述内层管1与所述外层管2之间形成管间腔2a),将示踪线直接设置在管间腔2a内,从而不再需要常规的“示踪线绝缘保护部分”,而是直接将外层管2作为了绝缘保护层,不仅节省了成本,而且外层管2的厚度及强度显然大大优于常规的“示踪线绝缘保护部分”的,因此保护效果也更佳。需要强调的是,铜线本体301一开始不是完全拉直的,因为横铜柱302移动时,会拉动铜线本体301,所以需要铜线本体301部分弯曲以留出余量,而当“一号管材内的横铜柱302插入二号管材内的铜套303中”后,一号管材内的铜线本体301处在拉直或接近拉直状态。
如图2所示,所述横铜柱302上套设有弹簧304及推环305,所述推环305与横铜柱302固定,命名其中一个管间固定件4为簧端件,所述铜线本体301穿过设于簧端件上的余量通孔4a,所述弹簧304一端接触簧端件,所述弹簧304另一端接触推环305,所述弹簧304处在压缩状态,邻近内线接入端的管间固定件4、簧端件、推环305、插杆件5及邻近内线伸出端的管间固定件4沿内层管1轴向依次布置。
前述方案中,需要手动将一号管材内的横铜柱302插入二号管材内的铜套303中,操作便捷性不足,且需要螺纹通孔2b尺寸相对较大,才好进行操作。而在本方案中,当取走插杆件5后,在弹簧304、推环305作用下,一号管材内横铜柱302直接被推向二号管材内的铜套303,从而一号管材内的横铜柱302可插入二号管材内的铜套303中,如此一来,由于不需要进入螺纹通孔2b内进行操作,因此螺纹通孔2b尺寸也可以设置得比较小。
如图2所示,所述横铜柱302上设有插孔,所述插杆件5包括插在插孔上的插体501及穿过螺纹通孔2b的杆体502,所述螺纹通孔2b内底部设有紧密环202,所述紧密环202外缘与螺纹通孔2b孔壁之间密封固定,所述杆体502插在紧密环202的中心孔上,所述杆体502与紧密环202的中心孔之间密封接触,所述杆体502直径大于插体501直径。
紧密环202可由PE材料制成(与外层管2、内层管1同材料),平时,紧密环202用于固定插杆件5。当“插杆件5倒置,让紧密螺柱201连同插杆件5一起装到螺纹通孔2b上以封住螺纹通孔2b”时,倒过来的杆体502也可挤入紧密环202的中心孔,形成一道密封固定结构,加上紧密螺柱201与螺纹通孔2b配合,又是一道密封固定结构,从而可保障整个螺纹通孔2b处的密封效果。
如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图9、图10所示,所述横铜柱302可插入铜套303的一端设有若干铜弹性倒钩片302.1,所述铜套303侧壁上设有若干与铜弹性倒钩一一对应的侧孔303a,所述铜弹性倒钩片302.1可钩入对应的侧孔303a,各铜弹性倒钩片302.1沿横铜柱302周向均匀分布。
当一号管材内的横铜柱302插入二号管材内的铜套303中时,铜弹性倒钩片302.1会被铜套303侧壁向内压动弯曲,待铜弹性倒钩片302.1的钩部达到对应的侧孔303a处后,在自身弹性作用下,铜弹性倒钩片302.1的钩部会钩入对应的侧孔303a,从而可保障示踪线之间的连接稳定性,防止出现因示踪线脱离而导致的检测失效情况。
在内层管1轴向上:所述铜套303与内线接入端距离大于2厘米,所述横铜柱302与内线伸出端距离大于2厘米;
当铜示踪线拉直时:所述铜示踪线与所述外层管2内侧壁的最小距离为M,所述铜示踪线与所述内层管1外侧壁的最小距离为N,M/N小于3/2,M/N大于2/3。
众所周知,熔接时,PE管材端部会有一部分材料被热熔机加热熔融,而让铜套303与内线接入端保持一定距离,横铜柱302与内线伸出端保持一定距离,可防止热熔机对铜套303、横铜柱302等造成损伤。此外,熔接时,PE管材熔融的材料会有一部分沿着PE管材径向移动(一部分熔融材料被径向挤压),因此过于靠近内层管1的端部及过于靠近外层管2的端部的位置不适合设置示踪线,本方案中,借用管间固定件4来定位铜线本体301、铜套303、横铜柱302,额外成本极低,且能保障示踪线位置合理。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5)
1.一种内置示踪线的管材,其特征是,包括内层管(1)、外层管(2)及示踪铜线(3),所述内层管(1)与所述外层管(2)之间形成管间腔(2a),所述示踪铜线(3)位于所述管间腔(2a)内;
所述管间腔(2a)内设有若干用于将内层管(1)与外层管(2)进行相对固定的管间固定件(4),所述示踪铜线(3)包括铜线本体(301)、设于铜线本体(301)一端的横铜柱(302)及设于铜线本体(301)另一端的铜套(303),横铜柱(302)一端可插入铜套(303),管间腔(2a)一端为内线接入端,管间腔(2a)另一端为内线伸出端;
所述内线接入端、铜套(303)、横铜柱(302)及内线伸出端沿内层管(1)轴向依次布置,所述铜套(303)与邻近内线接入端的管间固定件(4)固定,所述横铜柱(302)与邻近内线伸出端的管间固定件(4)滑动配合;
所述外层管(2)上设有螺纹通孔(2b),所述螺纹通孔(2b)处设有用于限制横铜柱(302)横向移动的插杆件(5),插杆件(5)上设有可与螺纹通孔(2b)配合的紧密螺柱(201),所述紧密螺柱(201)处在外层管(2)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置示踪线的管材,其特征是,所述横铜柱(302)上套设有弹簧(304)及推环(305),所述推环(305)与横铜柱(302)固定,命名其中一个管间固定件(4)为簧端件,所述铜线本体(301)穿过设于簧端件上的余量通孔(4a),所述弹簧(304)一端接触簧端件,所述弹簧(304)另一端接触推环(305),所述弹簧(304)处在压缩状态,邻近内线接入端的管间固定件(4)、簧端件、推环(305)、插杆件(5)及邻近内线伸出端的管间固定件(4)沿内层管(1)轴向依次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置示踪线的管材,其特征是,所述横铜柱(302)上设有插孔,所述插杆件(5)包括插在插孔上的插体(501)及穿过螺纹通孔(2b)的杆体(502),所述螺纹通孔(2b)内底部设有紧密环(202),所述紧密环(202)外缘与螺纹通孔(2b)孔壁之间密封固定,所述杆体(502)插在紧密环(202)的中心孔上,所述杆体(502)与紧密环(202)的中心孔之间密封接触,所述杆体(502)直径大于插体(501)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内置示踪线的管材,其特征是,所述横铜柱(302)可插入铜套(303)的一端设有若干铜弹性倒钩片(302.1),所述铜套(303)侧壁上设有若干与铜弹性倒钩一一对应的侧孔(303a),所述铜弹性倒钩片(302.1)可钩入对应的侧孔(303a),各铜弹性倒钩片(302.1)沿横铜柱(302)周向均匀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内置示踪线的管材,其特征是,在内层管(1)轴向上:所述铜套(303)与内线接入端距离大于2厘米,所述横铜柱(302)与内线伸出端距离大于2厘米;
当铜示踪线拉直时:所述铜示踪线与所述外层管(2)内侧壁的最小距离为M,所述铜示踪线与所述内层管(1)外侧壁的最小距离为N,M/N小于3/2,M/N大于2/3。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928154.8U CN220204944U (zh) | 2023-07-21 | 2023-07-21 | 一种内置示踪线的管材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928154.8U CN220204944U (zh) | 2023-07-21 | 2023-07-21 | 一种内置示踪线的管材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0204944U true CN220204944U (zh) | 2023-12-19 |
Family
ID=891434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1928154.8U Active CN220204944U (zh) | 2023-07-21 | 2023-07-21 | 一种内置示踪线的管材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0204944U (zh) |
-
2023
- 2023-07-21 CN CN202321928154.8U patent/CN220204944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458196B (zh) | 钢丝网骨架塑料复合管全塑连接接头装置及施工方法 | |
EP3785887B1 (en) | Joining or repairing lined pipes | |
CN106321990A (zh) | 一种承插式结构壁缠绕管及其连接方法 | |
CN220204944U (zh) | 一种内置示踪线的管材 | |
CN101920416A (zh) | 一种薄壁管焊接方法 | |
CN206268693U (zh) | 一种复合管用双面电熔管件 | |
CN218670941U (zh) | 一种应用于供热二次管网系统管材限位的电熔锚固环 | |
JPH02270536A (ja) | 溶融性プラスチツク材料の物理的状態変化検知装置 | |
CN209026377U (zh) | 一种分段式后布线电熔管件 | |
CN111536363A (zh) | 排水管道快速热熔接管内衬修复工艺 | |
CN210510566U (zh) | 一种管连接结构 | |
CN213982455U (zh) | 一种用于pe管连接的电容管箍 | |
CN210510556U (zh) | 一种管连接结构 | |
CN214889462U (zh) | 一种建筑水管接管装置 | |
CN101453061B (zh) | 易插入式导线连接器与其制作方法 | |
CN210607641U (zh) | 新型带焊锡环的防水型一体式热缩中接管 | |
CN210866524U (zh) | 新型焊锡环防水型热缩管 | |
EP2926978B1 (en) | Intermediate welding device | |
CN210484958U (zh) | 一种感应热熔管连接接头 | |
CN106168316B (zh) | 复合管与管接头的热熔连接方法 | |
CN206786159U (zh) | 一种双联易直接石油管道接头 | |
CN215173161U (zh) | 一种燃气管道 | |
CN206268633U (zh) | 一种承插式结构壁缠绕管 | |
CN217741292U (zh) | 一种预制熔接式电缆绝缘接头 | |
CN211176336U (zh) | 一种智能保温管报警线引出接头热熔护套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