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99638U - 一种物料滤气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物料滤气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99638U
CN220199638U CN202321583264.5U CN202321583264U CN220199638U CN 220199638 U CN220199638 U CN 220199638U CN 202321583264 U CN202321583264 U CN 202321583264U CN 220199638 U CN220199638 U CN 2201996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pipeline
cylinder
communicated
du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583264.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阳业
颜单
杨逊源
陈迎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Honggo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Honggo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Honggo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Honggo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583264.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996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996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996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20Air quality improvement or preservation, e.g. vehicle emission control or emission reduction by using catalytic converters
    • Y02A50/2351Atmospheric particulate matter [PM], e.g. carbon smoke microparticles, smog, aerosol particles, dust

Landscapes

  • Filtering Of Dispersed Particles In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脱气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物料滤气装置。所述物料滤气装置包括:料筒,内部设有滤筒,滤筒顶部敞开与外界相通;抽气管路,与料筒相接并导通,末端安装有真空组件,使料筒与滤筒之间形成真空腔;除尘管路,与料筒相接并导通,末端安装有抽尘组件;补气管路,与料筒相接并导通,末端安装有补气组件;抽气管路、除尘管路、补气管路之间相互独立设置,使真空组件、抽尘组件、补气组件之间相互间隔设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物料滤气装置,多条不交叉管路使结构组件之间空间隔离、功能独立,大大简化拆卸过程,且拆卸时无需考虑其他部件及拆卸顺序,可针对性拆卸;工作区域不交叉覆盖,脱气、除尘工作同时进行不干涉。

Description

一种物料滤气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脱气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物料滤气装置。
背景技术
锂电行业中,物料为锂离子电池的正负极粉末材料;物料包覆时,需要对物料进行脱气排气,以增加其密实度,实现单位体积包装更多的物料的目的,同时防止物料内析出空气,致使成品包装袋鼓包、堆叠不稳及难以存储等问题;往往通过在装置上增设脱气、除尘结构,以达到物料脱气除尘的目的。
现有的脱气装置中,脱气、除尘结构往往并联设置在物料通道上,脱气结构与除尘结构之间存在结构覆盖,层层嵌合,拆卸效率低下,维护十分不便,且拆卸时操作不当极易造成装置的损坏,极大影响装置的实用性与使用寿命;并联设置的脱气结构与除尘结构同步或异步工作时,工作路径与结构之间产生交叉干扰,影响脱气、除尘的工作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脱气装置内脱气、除尘结构层层嵌合致使难以装拆检修及相互干扰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装拆便捷及消除干扰的物料滤气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物料滤气装置,包括:
料筒,内部设有滤筒,所述滤筒顶部敞开与外界相通;
抽气管路,与所述料筒相接并导通,末端安装有真空组件,使所述料筒与所述滤筒之间形成真空腔;
除尘管路,与所述料筒相接并导通,末端安装有抽尘组件;
补气管路,与所述料筒相接并导通,末端安装有补气组件;
所述抽气管路、所述除尘管路、所述补气管路之间相互独立设置,使所述真空组件、所述抽尘组件、所述补气组件之间相互间隔设置。
可选的,还包括:压料螺旋,同轴内套在所述滤筒内;所述压料螺旋的螺距沿所述料筒的进料口至出料筒的方向逐渐减小。
可选的,所述料筒由第一分料筒与第二分料筒的边界相接围合而成;
所述第一分料筒与所述第二分料筒为可拆卸式连接。
可选的,还包括:除尘腔室,主体边界与所述第一分料筒的外侧周壁相接,所述除尘腔室与所述出料筒的出料口处导通;
所述除尘管路的管口与所述除尘腔室连接;
补气腔室,主体边界与所述第二分料筒的外侧周壁相接,所述补气腔室与所述料筒内部导通;
所述补气管路的管口与所述补气腔室连接;
所述抽气管路设置于所述第二分料筒上所述补气腔室的相对上方。
可选的,所述滤筒靠近所述料筒的一侧周壁上覆合有滤布,所述滤布借助压紧套紧贴固定在所述滤筒上;
反吹气口,设于所述第二分料筒的外侧周壁上,适于喷吹压缩空气除掉所述滤布上的杂质。
可选的,还包括:集装袋,袋口与所述出料筒相接,适于承接脱气后的物料;
连接法,用于所述料筒与所述出料筒端部之间的连接;
气道,贯穿所述密封法兰设置;所述气道一端与所述除尘腔室连通,另一端与所述集装袋连通;
所述抽尘组件依次经过所述除尘管路、所述除尘腔室、所述气道与所述集装袋连通,将物料落入所述集装袋时产生的扬尘吸出。
可选的,还包括:补气阀,与所述除尘腔室相接并导通,适于为所述集装袋充气。
可选的,还包括:调节阀,设于所述除尘管路及所述补气管路上,适于控制所述抽尘组件与所述补气组件的启闭。
可选的,所述补气管路的末端连接有过滤装置,适于阻止大气中杂质进入。
可选的,还包括:开关阀,设于所述出料筒的出料口处,并通过连杆与气缸相连,适于控制出料。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物料滤气装置,通过设置空间隔离、功能独立设置的抽气管路、除尘管路及补气管路,实现物料脱气装置装拆便捷、避免干扰的目的;真空组件、抽尘组件以及补气组件在空间内相互分隔设置,使拆卸过程大大简化,拆卸时无需考虑其他部件及拆卸顺序,可对单独部件进行针对性拆卸维修,提高装置的使用寿命;各个管体的延伸方向不同,管口的开设位置不同,使得各个功能部件及其工作区域之间不产生交叉覆盖,脱气及除尘工作同时进行时不发生干涉,提高物料的脱气效果及除尘效果,提高物料包装脱气的质量,增加装置的实用性能。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物料滤气装置,通过同轴设置在滤气通道内的压料螺旋,压料过程与脱气过程实现联动,使得装置的脱气压料性能大幅提升;物料的挤压与脱气相互促进,形成正向的反馈闭环,实现高效的动态真空脱气流程,提高装置的脱气压料性能,并且降低单位处理量的能耗,提高脱气效率。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物料滤气装置,通过设置可分离对锁的所述第一分料筒与所述第二分料筒,实现料筒的快速安装和拆卸,提高装置拆卸维修的效率,解决现有技术中滤气通道拆卸检修繁琐的缺陷,提高脱气装置的实用性。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物料滤气装置,通过设置在除尘管路及补气管路与料筒相接处的除尘腔室与补气腔室,实现便于管道安装及拆卸的目的,提高装置实用性;所述除尘腔室与补气腔室上提供安装平面,保证装置的良好气密性;所述除尘腔室与补气腔室可作抽气、补气缓冲区,提高除尘及补气过程的平顺性,结构设计合理,实用性能优良。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物料滤气装置,滤筒、滤布及压紧套配合形成过滤部,实现对物料内杂质的滤除的目的,提高物料脱气后的质量;且能够吸附拦截被抽出的零散物料,防止杂质及零散物料阻塞抽气管路及真空组件,提高滤气装置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物料滤气装置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物料滤气装置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物料滤气装置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物料滤气装置的截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集装袋与物料滤气装置装配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料筒;11、滤筒;12、压料螺旋;13、进料口;14、出料筒;141、开关阀;15、第一分料筒;16、第二分料筒;17、滤布;18、压紧套;19、反吹气口;2、抽气管路;3、真空腔;4、除尘管路;5、补气管路;51、过滤装置;6、除尘腔室;61、气道;62、补气阀;7、补气腔室;8、集装袋;9、密封法兰;10、调节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垂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一
结合图1-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物料滤气装置,包括:
料筒1,内部设有滤筒11,所述滤筒11顶部敞开与外界相通;
抽气管路2,与所述料筒1相接并导通,末端安装有真空组件,使所述料筒1与所述滤筒11之间形成真空腔3;
除尘管路4,与所述料筒1相接并导通,末端安装有抽尘组件;
补气管路5,与所述料筒1相接并导通,末端安装有补气组件;
所述抽气管路2、所述除尘管路4、所述补气管路5之间相互独立设置,使所述真空组件、所述抽尘组件、所述补气组件之间间隔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在现有技术中,部分粉末包装脱气装置采用串联式的结构形式,脱气结构与除尘结构分别依次串联设置在物料通道内,导致整体设备在物料通道方向上的尺寸极大,不利于安装及布置,并且脱气结构与除尘结构工作时相互串扰,影响脱气及除尘的效果。
结合图1所示,所述抽气管路2、所述除尘管路4及所述补气管路5的管口分别连接在所述料筒1外壁的不同位置处,且管体分别沿所述料筒1的径向向外延伸设置,使得所述抽气管路2、所述除尘管路4及所述补气管路5之间空间隔离、功能独立设置;进一步的,在所述抽气管路2、所述除尘管路4及所述补气管路5的末端分别安装有相应的功能组件;由于各个功能组件的相接管路的管口及管身均相互隔离且独立设置,所述真空组件、所述抽尘组件以及所述补气组件之间空间隔离、功能独立设置,使得拆卸维修过程大大简化,利于脱气工作的进行。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所述真空组件经过所述抽气管路2与所述真空腔3相通,所述真空组件持续对所述真空腔3内进行抽气,使所述真空腔3内获得并保持一定的真空度,所述真空腔3内形成负压,所述真空腔3内的气体压力小于所述滤筒11内的气体压力;较为分散的粉末状物料自所述料筒1顶部的进料口落入所述滤筒11内,所述滤筒11上设有孔洞,物料颗粒间的气体由于两侧的压差经过孔洞被排出至所述真空腔3内,气体排出后物料被压缩变得紧实,随后自出料口排出至收集装置内;所述抽尘组件经过所述除尘管路4及气道61与出料口处相通,所述抽尘组件对所述收集装置内抽气,使所述收集装置内由于物料下落产生的浮尘吸出,防止灰尘污染物料;待物料完全加工完成后,所述补气组件经过所述补气管路5与所述料筒1内部相通,开启所述补气组件以使所述料筒1内部与外界大气压相通,外界空气快速进入所述料筒1内,使得所述真空腔3内的真空状态在短时间内被破除,利于装置的后续使用。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空间隔离、功能独立设置的抽气管路2、除尘管路4及补气管路5,实现物料脱气装置装拆便捷、避免干扰的目的;真空组件、抽尘组件以及补气组件在空间内相互分隔设置,使拆卸过程大大简化,拆卸时无需考虑其他部件及拆卸顺序,可对单独部件进行针对性拆卸维修,提高装置的使用寿命;各个管体的延伸方向不同,管口的开设位置不同,使得各个功能部件及其工作区域之间不产生交叉覆盖,脱气及除尘工作同时进行时不发生干涉,提高物料的脱气效果及除尘效果,提高物料包装脱气的质量,增加装置的实用性能。
具体的,还包括:压料螺旋12,同轴内套在所述滤筒11内;所述压料螺旋12的螺距沿所述料筒1的进料口13至出料筒14的方向逐渐减小。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压料螺旋12在所述滤筒11内的螺距大小沿轴向向下依次递减设置,使得压料更为紧实的同时促进物料的脱气排气;并且,所述压料螺旋12在进料口及出料口的两端的螺旋叶片均由多组旋向相同的螺旋叶片组成,通过提高物料填充率,以提高输送能力,利于物料的快速进出料。
结合图4所示,较为分散的粉末状物料自所述进料口落入所述压料螺旋12上,并在螺旋叶片的导向下螺旋式向下运动;物料运动过程中,所述压料螺旋12上螺距大小层层递减的螺旋叶片对物料造成挤压,促进物料的脱气排气,同时所述真空腔3又对物料进行抽气压缩,正向促进物料的压料挤压;所述压料螺旋12的压料过程与物料的脱气过程相互促进,形成正向反馈闭环,功能联动,使装置的脱气压料性能跃迁。
本实施例中,通过同轴设置在滤气通道内的压料螺旋12,压料过程与脱气过程实现联动,使得装置的脱气压料性能大幅提升;物料的挤压与脱气相互促进,形成正向的反馈闭环,实现高效的动态真空脱气流程,提高装置的脱气压料性能,并且降低单位处理量的能耗,提高脱气效率。
具体的,所述料筒1由第一分料筒15与第二分料筒16的边界相接围合而成;
所述第一分料筒15与所述第二分料筒16为可拆卸式连接。
结合图1所示,所述第一分料筒15与所述第二分料筒16可以对称式相接形成所述料筒1,所述第一分料筒15与所述第二分料筒16均为半圆形壳体;所述第一分料筒15与所述第二分料筒16的边界朝径向分别延伸有凸起,所述凸起对位相接固定在一起,固定方式可以为螺栓连接、卡箍连接、铆钉连接等可拆卸式的连接方式。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可分离对锁的所述第一分料筒15与所述第二分料筒16,实现料筒1的快速安装和拆卸,提高装置拆卸维修的效率,解决现有技术中滤气通道拆卸检修繁琐的缺陷,提高脱气装置的实用性。
具体的,还包括:除尘腔室6,主体边界与所述第一分料筒15的外侧周壁相接,所述除尘腔室6与所述出料筒14的出料口处导通;
所述除尘管路4的管口与所述除尘腔室6连接;
补气腔室7,主体边界与所述第二分料筒16的外侧周壁相接,所述补气腔室7与所述料筒1内部导通;
所述补气管路5的管口与所述补气腔室7连接;
所述抽气管路2设置于所述第二分料筒16上所述补气腔室7的相对上方。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除尘腔室6与所述补气腔室7分别成型于所述第一分料筒15及所述第二分料筒16的外壁上;所述补气腔室7经过贯穿所覆盖的外壁上的通孔与所述料筒1内部相通,所述除尘腔室6并不与所述料筒1相通,而是经过贯穿密封法兰9的气道61与出料口处相通;所述抽气管路2可以相连在所述第二分料筒16上,并与所述补气腔室7相互间隔设置。
结合图1所示,所述抽尘组件经过所述除尘管路4、所述除尘腔室6、所述气道61将出料口处集装袋8内的浮尘抽出;物料脱气完成后,所述补气组件经过所述补气管路5、所述补气腔室7为所述真空腔3内补气,使所述真空腔3与外界大气相连通,破除装置内的真空状态;所述除尘腔室6及所述补气腔室7上设有法兰盘,所述除尘管路4与所述除尘腔室6通过法兰盘对位连接固定,所述补气管路5与所述补气腔室7通过法兰盘对位连接固定;所述法兰盘为密封式法兰盘,用于管路与结构之间的连接,使所述除尘管路4与所述补气管路5与主体结构可拆卸式稳固连接,提高装置实用性;所述除尘腔室6与所述补气腔室7的上端面为平面,使得所述法兰盘能够之间紧密贴合,提高装置气密性。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在除尘管路4及补气管路5与料筒1相接处的除尘腔室6与补气腔室7,实现便于管道安装及拆卸的目的,提高装置实用性;所述除尘腔室6与补气腔室7上提供安装平面,保证装置的良好气密性;所述除尘腔室6与补气腔室7可作抽气、补气缓冲区,提高除尘及补气过程的平顺性,结构设计合理,实用性能优良。
具体的,所述滤筒11靠近所述料筒1的一侧周壁上覆合有滤布17,所述滤布17借助压紧套18紧贴固定在所述滤筒11上;
反吹气口19,设于所述第二分料筒16的外侧周壁上,适于喷吹压缩空气除掉所述滤布17上的杂质。
结合图2所示,所述滤布17借助所述压紧套18裹合固定在所述滤筒11的外周上,所述滤布17处于所述真空腔3内;所述真空组件对所述料筒1内抽气,物料颗粒之间的空气被抽出,杂质颗粒随空气被吸附在所述滤布17上,实现将物料内的杂质有效滤除的目的;物料脱气过程中,部分物料随空气抽出附着在所述滤布17上;待物料脱气包装完成后,启动与所述反吹气口19相连的反吹装置,所述反吹气口19上吹出高速的压缩空气使所述滤布17上附着的杂质及物料脱落,防止滤布堵塞。
可选的,所述滤布17为周期性更换部件,防止所述滤布17磨损失效;更换时需首先使所述第一分料筒15及所述第二分料筒16分离,随后将所述压紧套18拆除,便可实现所述滤布17的快速更换。
本实施例中,滤筒11、滤布17及压紧套18配合形成过滤部,实现对物料内杂质的滤除的目的,提高物料脱气后的质量;且能够吸附拦截被抽出的零散物料,防止杂质及零散物料阻塞抽气管路2及真空组件,提高滤气装置的使用寿命。
具体的,还包括:集装袋8,袋口与所述出料筒14相接,适于承接脱气后的物料;
密封法兰9,用于所述料筒1与所述出料筒14端部之间的连接;
气道61,贯穿所述密封法兰9设置;所述气道61一端与所述除尘腔室6连通,另一端与所述集装袋8连通;
所述抽尘组件依次经过所述除尘管路4、所述除尘腔室6、所述气道61与所述集装袋8连通,将物料落入所述集装袋8时产生的扬尘吸出。
结合图5所示,所述集装袋8的袋口与所述出料筒14的连接处保持密封;物料在所述滤筒11内脱气挤压后自所述出料筒14的出料口落入所述集装袋8内,压实的物料落入所述集装袋8内时产生浮尘,所述抽尘组件经过所述除尘管路4、所述除尘腔室6、所述气道61对所述集装袋8内抽气,将浮尘随空气抽离,完成物料的除尘工作,防止灰尘污染物料。
具体的,还包括:补气阀62,与所述除尘腔室6相接并导通,适于为所述集装袋8充气。
结合图1所示,所述补气阀62与所述除尘腔室6相通,所述补气阀62连接有补气设备;所述除尘组件抽走所述集装袋8内空气后,所述集装袋8内气压减小,导致所述集装袋8变瘪,不利于承接物料,因此可利用所述补气设备向所述集装袋8内充入气体,起到涨袋作用,利于物料脱气包装。
具体的,还包括:调节阀10,设于所述除尘管路4及所述补气管路5上,适于控制所述抽尘组件与所述补气组件的启闭。
结合图1所示,所述调节阀10设于管道上功能组件的下方,通过阀门的开启和关闭以控制除尘及补气工作的启动与停止;所述调节阀10可以为气动蝶阀,包括阀杆与圆形蝶板,气动蝶阀全开时有效流通面积较大,启闭迅速省力,结构简单,具有优良的密闭性能。
具体的,所述补气管路5的末端连接有过滤装置51,适于阻止大气中杂质进入。
结合图1所示,所述物料加工完成后,所述补气组件开启以破除装置内的真空状态;其中,所述调节阀10开启,外界大气经过所述过滤装置51滤除杂质,随后经过所述补气管路5、所述补气腔室7通入装置内部,使装置的内外气压逐渐趋于平衡,内部气压近似等于外界大气压,完成破真空过程。
具体的,还包括:开关阀141,设于所述出料筒14的出料口处,并通过连杆与气缸相连,适于控制出料。
结合图3所示,物料经过所述滤筒11真空压紧后至所述出料筒14内,所述气缸通过连杆控制所述开关阀141开启,所述出料筒14末端的出料口敞开,物料自出料口下落至所述集装袋8内,完成物料的脱气包装过程。
可选的,所述开关阀141可以为锥阀,所述气缸为锥阀气缸,所述连杆为锥阀连杆;锥阀通过改变活动阀套与固定锥体之间的距离以控制出料口的启闭,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密封性能好。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物料滤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料筒(1),内部设有滤筒(11),所述滤筒(11)顶部敞开与外界相通;
抽气管路(2),与所述料筒(1)相接并导通,末端安装有真空组件,使所述料筒(1)与所述滤筒(11)之间形成真空腔(3);
除尘管路(4),与所述料筒(1)相接并导通,末端安装有抽尘组件;
补气管路(5),与所述料筒(1)相接并导通,末端安装有补气组件;
所述抽气管路(2)、所述除尘管路(4)、所述补气管路(5)之间相互独立设置,使所述真空组件、所述抽尘组件、所述补气组件之间相互间隔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料滤气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压料螺旋(12),同轴内套在所述滤筒(11)内;所述压料螺旋(12)的螺距沿所述料筒(1)的进料口(13)至出料筒(14)的方向逐渐减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物料滤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料筒(1)由第一分料筒(15)与第二分料筒(16)的边界相接围合而成;
所述第一分料筒(15)与所述第二分料筒(16)为可拆卸式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物料滤气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除尘腔室(6),主体边界与所述第一分料筒(15)的外侧周壁相接,所述除尘腔室(6)与所述出料筒(14)的出料口处导通;
所述除尘管路(4)的管口与所述除尘腔室(6)连接;
补气腔室(7),主体边界与所述第二分料筒(16)的外侧周壁相接,所述补气腔室(7)与所述料筒(1)内部导通;
所述补气管路(5)的管口与所述补气腔室(7)连接;
所述抽气管路(2)设置于所述第二分料筒(16)上所述补气腔室(7)的相对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物料滤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筒(11)靠近所述料筒(1)的一侧周壁上覆合有滤布(17),所述滤布(17)借助压紧套(18)紧贴固定在所述滤筒(11)上;
反吹气口(19),设于所述第二分料筒(16)的外侧周壁上,适于喷吹压缩空气除掉所述滤布(17)上的杂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物料滤气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集装袋(8),袋口与所述出料筒(14)相接,适于承接脱气后的物料;
密封法兰(9),用于所述料筒(1)与所述出料筒(14)端部之间的连接;
气道(61),贯穿所述密封法兰(9)设置;所述气道(61)一端与所述除尘腔室(6)连通,另一端与所述集装袋(8)连通;
所述抽尘组件依次经过所述除尘管路(4)、所述除尘腔室(6)、所述气道(61)与所述集装袋(8)连通,将物料落入所述集装袋(8)时产生的扬尘吸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物料滤气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补气阀(62),与所述除尘腔室(6)相接并导通,适于为所述集装袋(8)充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料滤气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调节阀(10),设于所述除尘管路(4)及所述补气管路(5)上,适于控制所述抽尘组件与所述补气组件的启闭。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料滤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气管路(5)的末端连接有过滤装置(51),适于阻止大气中杂质进入。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物料滤气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开关阀(141),设于所述出料筒(14)的出料口处,并通过连杆与气缸相连,适于控制出料。
CN202321583264.5U 2023-06-20 2023-06-20 一种物料滤气装置 Active CN2201996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83264.5U CN220199638U (zh) 2023-06-20 2023-06-20 一种物料滤气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83264.5U CN220199638U (zh) 2023-06-20 2023-06-20 一种物料滤气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99638U true CN220199638U (zh) 2023-12-19

Family

ID=891547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583264.5U Active CN220199638U (zh) 2023-06-20 2023-06-20 一种物料滤气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9963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155582Y (zh) 一种旋转下料阀
CN110104439A (zh) 一种粉体负压上料机
CN220199638U (zh) 一种物料滤气装置
CN216104843U (zh) 一种真空上料装置
CN105197598A (zh) 真空提升机
CN2431258Y (zh) 吸送粉粒状物料的组合式负压吸送装置
CN106272108A (zh) 一种水砂混合磨料长距离供给输送系统
CN205818390U (zh) 真空上料装置
CN212768573U (zh) 一种布袋除尘式抽气室
CN204767945U (zh) 一种新型模块组合式布袋脉冲除尘器
CN209191149U (zh) 一种爆米花鞋底机
CN210934173U (zh) 一种气缸式反吸清灰切换装置
CN209423499U (zh) 一种气力混合装置
CN209393305U (zh) 一种米粉加工生产线的碾米碎米机构
CN109173481B (zh) 纤维素粉末原料收集下料装置
CN112410169A (zh) 低温灵芝破壁设备
CN201737362U (zh) 转子式粉料添加装置
CN207598462U (zh) 一种抽气装置
CN219551190U (zh) 抽料装置
CN201737472U (zh) 一种转子式粉料添加装置
CN219216780U (zh) 一种应用旋风分离器的烟火药传输装置
CN214086650U (zh) 一种环保型螺旋气力输送泵
CN105032272A (zh) 一种搅拌机浆料自动上料装置
CN201737473U (zh) 转子式粉料添加装置
CN205127230U (zh) 一种砂砾自动喷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