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99230U - 线束支架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线束支架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99230U
CN220199230U CN202321416583.7U CN202321416583U CN220199230U CN 220199230 U CN220199230 U CN 220199230U CN 202321416583 U CN202321416583 U CN 202321416583U CN 220199230 U CN220199230 U CN 2201992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 harness
plate portion
plate
plate part
main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41658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关欣宜
郑艳刚
姚顺
范浩
张兆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41658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992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992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992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stallation Of Indoor Wir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线束支架和车辆,所述线束支架,包括:第一板部、第二板部和主体板部,所述第一板部和所述第二板部分别弯折连接于所述主体板部的两侧边沿,且所述第一板部和所述第二板部朝向所述主体板部的同一侧面延伸,所述第一板部用于与车架可拆卸地相连,所述第二板部用于固定线束连接器。本实用新型的线束支架,通过设置第一板部、第二板部和主体板部,可实现线束支架的连接,也可实现线束连接器的固定,可有效保护线束,避免在车辆行驶过程中线束磨损、烧蚀,从而提高线束安全性和整车质量,且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节省成本。

Description

线束支架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相关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线束支架及具有该线束支架的车辆。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的迅速发展,汽车线束应用越来越多,其安全性和走线布置越来越受人关注。目前的汽车线束布置中,存在高压电缆走线空间不够、受挤压、易磨损、受热冲击和对周围电子零部件有干扰等问题,且线束跨度长的话装配极不方便,影响工厂安装节拍和线束使用的安全性,存在改进的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线束支架,可有效保护线束,避免在车辆行驶过程中线束磨损、烧蚀,从而提高线束安全性和整车质量。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线束支架,包括:第一板部、第二板部和主体板部,所述第一板部和所述第二板部分别弯折连接于所述主体板部的两侧边沿,且所述第一板部和所述第二板部朝向所述主体板部的同一侧面延伸,所述第一板部用于与车架可拆卸地相连,所述第二板部用于固定线束连接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线束支架,通过设置第一板部、第二板部和主体板部,可实现线束支架的连接,也可实现线束连接器的固定,可有效保护线束,避免在车辆行驶过程中线束磨损、烧蚀,从而提高线束安全性和整车质量,且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节省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线束支架,所述第二板部为至少两个,且至少两个所述第二板部在所述主体板部远离所述第一板部的一侧边沿处间隔开分布。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线束支架,在沿所述主体板部的宽度方向的投影中,所述第一板部位于至少两个所述第二板部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线束支架,所述第二板部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板部分别位于所述主体板部的第一侧边沿的两端,所述第一板部位于所述主体板部的第二侧边沿的中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线束支架,每个所述第二板部均设有卡接孔,所述卡接孔用于与所述线束连接器卡接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线束支架,至少两个所述第二板部的其中两个所述第二板部设有所述卡接孔的数量不同。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线束支架,所述第一板部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板部的宽度,和/或所述第一板部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板部的长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线束支架,所述第一板部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用于穿设与所述车架相连的安装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线束支架,所述第一板部和所述第二板部平行间隔开且均与所述主体板部垂直相连。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设置有上述任一项的线束支架。
所述车辆和上述的线束支架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线束支架的轴测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线束支架的主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线束支架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
线束支架1,
第一板部11,安装孔111,第二板部12,卡接孔121,主体板部13,第一侧边沿131,第二侧边沿13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图3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线束支架1,可有效保护线束,避免在车辆行驶过程中线束磨损、烧蚀,从而提高线束安全性和整车质量。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线束支架1,包括:第一板部11、第二板部12和主体板部13。
第一板部11和第二板部12分别弯折连接于主体板部13的两侧边沿,且第一板部11和第二板部12朝向主体板部13的同一侧面延伸,第一板部11用于与车架可拆卸地相连,第二板部12用于固定线束连接器。
具体的,第一板部11弯折连接于主体板部13的一侧边沿,可实现第一板部11与主体板部13的连接,第二板部12弯折连接于主体板部13的另一侧边沿,可实现第二板部12与主体板部13的连接,即实现了第一板部11、第二板部12和主体板部13的连接,且第一板部11和第二板部12朝向主体板部13的同一侧弯折,即第一板部11和第二板部12位于主体板部13的同侧,且第一板部11和第二板部12可通过主体板部13间隔开分布,可使线束支架1的结构简单、紧凑。
其中,第一板部11和第二板部12的作用不同,第一板部11用于与车架可拆卸地连接,即通过将第一板部11连接于车架上,可实现线束支架1与车架可拆卸地连接,即实现线束支架1的连接固定,且方便对线束支架1进行拆卸,且第二板部12用于固定线束连接器,可将不同的线束连接器连接于第二板部12上,可实现不同的线束连接器的固定,使得不同的线束得以固定,可减少不同线束之间的干扰,且可避免车辆行驶过程中线束之间的磨损,可有效保护线束,从而提高线束安全性和整车质量。
如图1所示,线束支架1可设为U形板,主体板部13为平板,第一板部11和第二板部12分别弯折连接于主体板部13的两侧,且朝向主体板部13的同侧弯折,第一板部11可与车架可拆卸地连接,可使线束支架1连接于车架上,第二板部12可与不同的线束连接器连接,可实现线束连接器的连接固定,即可实现不同线束的固定,因此,线束支架1给不同的线束提供了定位与支撑,可减少不同线束之间的干扰,且可避免车辆行驶过程中线束之间的磨损,有效保护线束,从而提高线束安全性和整车质量,且线束支架1的结构简单,安装拆卸方便,节省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线束支架1,通过设置第一板部11、第二板部12和主体板部13,可实现线束支架1的连接,也可实现线束连接器的固定,可有效保护线束,避免在车辆行驶过程中线束磨损、烧蚀,从而提高线束安全性和整车质量,且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节省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板部12为至少两个,且至少两个第二板部12在主体板部13远离第一板部11的一侧边沿处间隔开分布。
具体的,至少两个第二板部12连接于主体板部13远离第一板部11的一侧边,且至少两个第二板部12沿着主体板部13的一侧间隔开分布,可将至少两个线束连接器固定于第二板部12上,可实现至少两种线束的固定,可减少至少两种线束之间的干扰和磨损,可有效保护线束,从而提高线束的安全性。其中,第二板部12可为两个、三个等,第二板部12的个数可根据实际需求设计,以匹配多种线束固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沿主体板部13的宽度方向的投影中,第一板部11位于至少两个第二板部12之间。
具体的,第一板部11和第二板部12沿着主体板部13的长度方向间隔开分布,且在主体板部13的宽度方向投影中,第一板部11位于至少两个第二板部12之间,第一板部11可设于主体板部13一侧的中间位置,至少两个第二板部12间隔开分布且与第一板部11间隔开设置,即至少两个第二板部12间隔的距离大于等于第一板部11的宽度,可便于第一板部11的安装和拆卸,避免与第二板部12以及第二板部12上的线束连接器产生干涉,影响装配和拆卸的进度。如图2所示,第一板部11设于主体板部13一侧的中间位置,且第一板部11与至少两个第二板部12间隔开设置,可便于第一板部11与车架的连接固定,且将第一板部11设于中间位置,使得线束支架1的连接更加牢固。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板部12为两个,两个第二板部12分别位于主体板部13的第一侧边沿131的两端,第一板部11位于主体板部13的第二侧边沿132的中部。
具体的,如图2所示,第二板部12为两个,两个第二板部12位于主体板部13的第一侧边沿131,且两个第二板部12分别连接于第一侧边沿131的前后两端,两个第二板部12分布于主体板部13的前后两端,可将两个线束连接器连接于两个第二板部12上,且不会干涉,可减少两个线束之间的干扰,且可避免车辆行驶过程中线束之间的磨损,有效保护线束,第一板部11连接于主体板部13的第二侧边沿132,且第一板部11位于第二侧边沿132的中部,可使线束支架1在中部位置连接固定,其连接强度高。
由此,通过对第一板部11和第二板部12做上述设计,便于线束支架1的安装和拆卸,且便于线束连接器的连接固定,且结构简单,降低了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第二板部12均设有卡接孔121,卡接孔121用于与线束连接器卡接相连。
具体的,每个第二板部12均设有卡接孔121,卡接孔121用于第二板部12与线束连接器卡接连接,可实现第二板部12与线束连接器的卡接连接,即可实现线束支架1与线束连接器的卡接连接,可使不同的线束得到固定和支撑,可避免车辆行驶过程中线束之间的磨损,有效保护线束。由此,通过设置卡接孔121,可实现线束支架1与线束连接器的卡接连接,卡接连接可使线束连接器的安装和拆卸简单、方便,其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
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两个第二板部12的其中两个第二板部12设有卡接孔121的数量不同。
具体的,多个第二板部12上的卡接孔121的数量可设为不同,根据不同的线束连接器可设置不同的卡接孔121数量,用于不同的线束连接器的卡接连接,第二板部12为至少两个,比如第二板部12可为两个,也可为三个或三个以上,具体设计时,两个第二板部12的卡接孔121数量设为不同,即在线束支架1设有两个第二板部12时,两个第二板部12的卡接孔121数量设为不同,且在线束支架1设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第二板部12时,其中两个第二板部12的卡接孔121数量设为不同。
也就是说,线束支架1可连接两种不同的线束连接器,可使两种线束进行定位和支撑,其中,卡接孔121的大小和类型也不同,具体的,如图2所示,一个第二板部12的卡接孔121可设为两个,两个卡接孔121为圆孔,且两个卡接孔121位于第二板部12的中间位置,且沿竖直方向间隔开分布,一个第二板部12的卡接孔121可设为一个,一个卡接孔121为腰孔,且一个卡接孔121位于第二板部12的中间位置,且沿竖直分布,将卡接孔121设为不同,用以匹配不同的线束连接器,使得线束连接器的卡接更方便、更可靠。需要说明的是,卡接孔121的大小和类型也可设为与上述不同,用以匹配不同的线束连接器。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板部11的宽度小于第二板部12的宽度,和/或第一板部11的长度大于第二板部12的长度。
具体的,第一板部11和第二板部12均沿着线束支架1的长度方向的两侧边弯折连接,且第一板部11和第二板部12间隔开分布,第一板部11位于两个第二板部12之间,且第一板部11的宽度小于两个第二板部12之间的间距。
具体设计中,如图2中所示,线束支架1的第一侧边沿131的长度均匀分为三份,两个第二板部12的宽度相同,且两个第二板部12的宽度和两个第二板部12之间的间距相同,即第一板部11的宽度也小于第二板部12的宽度,可方便安装线束支架1,且线束支架1的设计结构规整,满足设计要求,且如图3所示,第一板部11的长度大于第二板部12的长度,可完成线束支架1的设计,且第一板部11和第二板部12的拐角处均设有圆弧过渡,可使线束支架1结构圆滑,便于人工操作,且避免线束受到划伤,影响线束的安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板部11设有安装孔111,安装孔111用于穿设与车架相连的安装件。
具体的,第一板部11设有安装孔111,通过在安装孔111穿设安装件使第一板部11连接于车架,可实现第一板部11与车架的连接固定,其中,安装孔111可设为两个,两个安装孔111设于第一板部11的中部,且沿第一板部11的长度方向间隔开分布,且间距较大,可增加第一板部11与车架的连接强度,实际安装时,将第一板部11的两个安装孔111对准车架的连接孔后,将安装件穿设于两个安装孔111内进行锁紧,可实现第一板部11和车架可拆卸地连接,即可实现线束支架1和车架可拆卸地连接,其连接强度高,且方便对线束支架1进行拆卸、维修。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板部11和第二板部12平行间隔开且均与主体板部13垂直相连。
具体的,如图3中所示,第一板部11和第二板部12平行间隔开分布于主体板部13的两侧边沿,间隔开设置可使第一板部11与车架之间的连接和第二板部12与线束连接器之间的连接单独进行,互相不影响,且安装更加方便,第一板部11沿着主体板部13的第二侧边沿132垂直弯折,且第二板部12沿着主体板部13的第一侧边沿131垂直弯折,即第一板部11和第二板部12均与主体板部13垂直连接,如图3所示,可实现第一板部11、第二板部12和主体板部13之间的连接,连接结构简单,也就是说,该线束支架可设为U形板,通过弯折成型,利于线束支架1的加工,节省加工成本。
由此,通过本实施例的线束支架1可对线束连接器进行连接,其连接方式简单,便于线束连接器的安装和拆卸,可将一个线束支架1连接于车架,对线束进行固定,也可将多个线束支架1安装于车辆的多处位置,以便于多处线束的固定和支撑,可合理布局不同的线束走线,以保证线束的安全使用。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设置有上述任一项实施例的线束支架1,通过设置第一板部11、第二板部12和主体板部13,可实现线束支架1的连接,也可实现线束连接器的固定,可有效保护线束,避免在车辆行驶过程中线束磨损、烧蚀,从而提高线束安全性和整车质量,且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节省成本。
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
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线束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板部、第二板部和主体板部,所述第一板部和所述第二板部分别弯折连接于所述主体板部的两侧边沿,且所述第一板部和所述第二板部朝向所述主体板部的同一侧面延伸,所述第一板部用于与车架可拆卸地相连,所述第二板部用于固定线束连接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板部为至少两个,且至少两个所述第二板部在所述主体板部远离所述第一板部的一侧边沿处间隔开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束支架,其特征在于,在沿所述主体板部的宽度方向的投影中,所述第一板部位于至少两个所述第二板部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束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板部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板部分别位于所述主体板部的第一侧边沿的两端,所述第一板部位于所述主体板部的第二侧边沿的中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束支架,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二板部均设有卡接孔,所述卡接孔用于与所述线束连接器卡接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束支架,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所述第二板部的其中两个所述第二板部设有所述卡接孔的数量不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部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板部的宽度,和/或所述第一板部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板部的长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部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用于穿设与所述车架相连的安装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部和所述第二板部平行间隔开且均与所述主体板部垂直相连。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设置有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线束支架。
CN202321416583.7U 2023-06-05 2023-06-05 线束支架和车辆 Active CN2201992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16583.7U CN220199230U (zh) 2023-06-05 2023-06-05 线束支架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16583.7U CN220199230U (zh) 2023-06-05 2023-06-05 线束支架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99230U true CN220199230U (zh) 2023-12-19

Family

ID=891393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416583.7U Active CN220199230U (zh) 2023-06-05 2023-06-05 线束支架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9923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12100467A (ja) ケーブル用固定金具
CN220199230U (zh) 线束支架和车辆
US11752885B2 (en) Electric vehicle power converter structure
CN215680899U (zh) 铜排隔离支架、电池包及车辆
CN210136913U (zh) 用于车辆的电池箱体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1032732U (zh) 一种车辆及车架
CN110768448B (zh) 发电机接线装置
CN204399029U (zh) 一种汽车的顶棚总成以及汽车
JP2003178822A (ja) アース端子
CN210502565U (zh) 一种线束固定件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20147140U (zh) 碳罐支架和车辆
CN214450752U (zh) 一种安装支架
CN220996535U (zh) 车辆的车身组件以及车辆
CN210082922U (zh) 一种用于安装动力电池的纵梁中段总成结构及车辆
CN218839373U (zh) 用于车辆的安装支架及车辆
CN214929493U (zh) 线束支架和具有其的车辆
JP2019153508A (ja) コネクタの固定構造及びブラケット
CN218839371U (zh) 用于车辆的安装支架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7462762U (zh) 用于固定接插件的固定装置和车辆
CN212685459U (zh) 用于车辆的管束支架和具有其的全地形车
CN219584118U (zh) 传感器线束支架总成和车辆
CN209757006U (zh) 线束插接件的固定支架以及车辆
CN219707138U (zh) 绳钩支架连接结构及车辆
CN220448039U (zh) 电动两轮车
CN216232551U (zh) 车架横梁结构及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