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90694U - 逆变器总成 - Google Patents

逆变器总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90694U
CN220190694U CN202321115778.8U CN202321115778U CN220190694U CN 220190694 U CN220190694 U CN 220190694U CN 202321115778 U CN202321115778 U CN 202321115778U CN 220190694 U CN220190694 U CN 2201906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water pipe
connecting end
axial direction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11577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霍安超
徐峻
韩亚飞
杨志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tesco Automotive Tianji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tesco Automotive Tianji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tesco Automotive Tianji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tesco Automotive Tianji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115778.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906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906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9069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ranch Pipes, Bends, And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逆变器总成,包括逆变器壳体和水管,水管与逆变器壳体连接,逆变器总成还包括:水管接头,设于水管,水管接头具有沿轴向延伸的第一连接端;壳体连接端,设于逆变器壳体,壳体连接端具有沿轴向延伸的第二连接端,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以相配合的方式沿轴向插接,进而使壳体连接端和水管接头分别设于轴向两端;连接单元,连接单元沿径向设于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之间,连接单元用于连接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以限制水管接头相对壳体连接端沿轴向运动。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能够减少相关零件、结构简单,提高水管的组装效率、简化工序。

Description

逆变器总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逆变器壳体水管排水与密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逆变器总成。
背景技术
现有的车载逆变器壳体水管结构,一般包括逆变器壳体和水管。当密封结构相对复杂时,水管及水管密封圈通常做成两个独立的部件,然后装配到一起。现有技术采用了密封圈和螺纹连接的方式将水管装配到逆变器壳体上,以使水管和逆变器壳体达到密封连接的效果。然而,水管接头的法兰在注塑成型时,易产生变形,存在组装应力,会影响端面的密封效果。水管注塑工艺步骤和组装工序也过于冗长,影响了工作效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逆变器总成注塑变形、安装工序多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逆变器总成,可减少相关零件、结构简单,提高水管的组装效率、简化工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逆变器总成,包括逆变器壳体和水管,所述水管与所述逆变器壳体连接,所述逆变器总成还包括:水管接头,设于所述水管,所述水管接头具有沿轴向延伸的第一连接端;壳体连接端,设于所述逆变器壳体,所述壳体连接端具有沿所述轴向延伸的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端以相配合的方式沿所述轴向插接,进而使所述壳体连接端和所述水管接头分别设于所述轴向两端;连接单元,所述连接单元沿径向设于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端之间,所述连接单元用于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端,以限制所述水管接头相对所述壳体连接端沿所述轴向运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在水管接头上的第一连接端和设置在壳体连接端中的第二连接端,以使水管接头和壳体连接端以相配合的方式插接,从而使水管接头与壳体连接端装配完成。并且,通过设于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之间的连接单元,防止水管接头和壳体连接端相分离。其中,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分别与水管接头和壳体连接端一体成型,从而可以优化省去法兰和螺纹连接结构,简化水管接头的注塑工艺。水管接头的注塑变形问题得到解决,逆变器总成的尺寸减小,便于设计和应用。水管接头和壳体连接端的组装工序得到优化,有效降低了组装时间,提高了水管的装配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逆变器总成,所述第一连接端包括第一插入端,所述第二连接端包括沿所述轴向延伸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供所述第一插入端插入,以使所述壳体连接端和所述水管接头分别设于所述轴向两端;所述连接单元包括卡接部,所述卡接部沿周向设于所述第一通孔的内壁,所述卡接部与插入所述第一通孔的所述第一插入端过盈连接,以限制所述水管接头沿所述轴向运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逆变器总成,所述第一连接端包括沿周向延伸的凹槽,所述第二连接端包括沿所述轴向延伸的第二插入端;所述第二插入端凸设于所述壳体连接端朝向所述第一连接端的一侧,所述凹槽供所述第二插入端插入,以使所述壳体连接端和所述水管接头分别设于所述轴向两端;所述连接单元包括固定部,所述固定部沿所述周向设于所述凹槽的一侧内壁,所述固定部与插入所述凹槽的所述第二插入端以相配合的方式固定连接,以限制所述水管接头沿所述轴向运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逆变器总成,所述卡接部包括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一卡接部位于所述第二卡接部的靠近所述第一通孔开口处的一侧,所述第一卡接部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卡接部的内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逆变器总成,沿所述轴向包括至少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第二卡接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逆变器总成,所述卡接部与所述第一插入端的外壁密封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逆变器总成,所述第一插入端包括第二通孔,所述第一插入端插入所述第一通孔,以使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逆变器总成,所述第一插入端的靠近所述第一通孔的一端设有第一导向单元,所述第一通孔的开口处设有第二导向单元;沿所述轴向,所述第一导向单元穿过所述第二导向单元,以使所述第一插入端进入所述第一通孔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逆变器总成,所述水管接头还包括第一限位部,沿所述轴向,所述第一限位部位于所述第一插入端远离所述第一通孔的一端;当所述第一插入端插入所述第一通孔时,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壳体连接端的表面贴合,以限制所述水管接头相对所述壳体连接端沿所述轴向继续朝向靠近所述壳体连接端的一侧运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逆变器总成,所述壳体连接端还包括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所述第三通孔靠近所述第一通孔的一端设有第二限位部,当所述第一插入端插入所述第一通孔时,所述第二限位部与所述第一导向单元的表面贴合,以限制所述水管接头相对所述壳体连接端沿所述轴向继续朝向靠近所述壳体连接端的一侧运动。
附图说明
图1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逆变器总成的立体图。
图2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逆变器总成的水管接头的立体图。
图3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逆变器总成的壳体连接端的剖视图。
图4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逆变器总成的剖视图,其中,水管接头和壳体连接端以过盈连接的方式装配。
图5示出图4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6中(a)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逆变器总成的另一实施例的水管接头的立体图,图6中(b)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逆变器总成的另一实施例的水管接头的剖视图。
图7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逆变器总成的另一实施例的壳体连接端的剖视图。
图8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逆变器总成的剖视图,其中,水管接头和壳体连接端以焊接连接的方式装配。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虽然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将结合较佳实施例一起介绍,但这并不代表此发明的特征仅限于该实施方式。恰恰相反,结合实施方式作发明介绍的目的是为了覆盖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而有可能延伸出的其它选择或改造。为了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深度了解,以下描述中将包含许多具体的细节。本实用新型也可以不使用这些细节实施。此外,为了避免混乱或模糊本实用新型的重点,有些具体细节将在描述中被省略。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应注意的是,在本说明书中,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参考图1,本申请提供一种逆变器总成,包括逆变器,逆变器包括逆变器壳体,逆变器总成还包括水管,水管与逆变器壳体连接。本申请的逆变器总成还包括:水管接头10和壳体连接端20。
其中,参考图2,水管接头10具有沿轴向(如图2中X方向所示)延伸的第一连接端11。参考图3并结合图4,壳体连接端20具有沿轴向(如图3中X方向所示)延伸的第二连接端21,第一连接端11和第二连接端21以相配合的方式沿轴向插接,进而使壳体连接端20和水管接头10分别设于轴向两端。
继续参考图3并结合图4,本申请实施例的逆变器总成中还设有连接单元30,连接单元30沿径向(如图3中Y方向所示)设于第一连接端11和第二连接端21之间,连接单元30用于连接第一连接端11和第二连接端21,以使水管接头10和壳体连接端20以相配合的方式相对固定连接,从而限制水管接头10相对壳体连接端20沿轴向(如图3中X方向所示)运动。
综上,本申请的逆变器总成通过设置在水管接头10上的第一连接端11和设置在壳体连接端20中的第二连接端21,以使水管接头10和壳体连接端20以相配合的方式插接,从而使水管接头10与壳体连接端20装配完成。并且,通过设于第一连接端11和第二连接端21之间的连接单元30,防止水管接头10和壳体连接端20相分离。其中,第一连接端11和第二连接端21分别与水管接头10和壳体连接端20一体成型,从而可以优化省去法兰和螺纹连接结构,简化水管接头10的注塑工艺。水管接头10的注塑变形问题得到解决,逆变器总成的尺寸减小,便于设计和应用。水管接头10和壳体连接端20的组装工序得到优化,有效降低了组装时间,提高了水管的装配效率。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继续参考图2并结合图4,第一连接端11包括沿轴向(如图2中X方向所示)延伸的第一插入端111,第一连接端11能够插入壳体连接端20内以使水管接头10和壳体连接端20装配在一起。参考图3,第二连接端21包括沿轴向(如图3中X方向所示)延伸的第一通孔211。示例性地,参考图1并结合图4,当水管接头10和壳体连接端20装配在一起时,第一通孔211供第一插入端111插入,以使壳体连接端20和水管接头10分别设于轴向两端。即,水管接头10通过第一插入端111插入位于壳体连接端20内部的第一通孔211内,以使水管接头10和壳体连接端20沿轴向(如图1中X方向所示)紧配。
另外,参考图3并结合图4,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申请实施例的连接单元30包括卡接部31,卡接部31沿周向(如图3中R方向所示)凸设于第一通孔211的内壁。示例性地,参考图5,当第一插入端111沿轴向(如图5中X方向所示)从第一通孔211的开口处插入后,卡接部31与插入第一通孔211的第一插入端111过盈连接,以限制水管接头10沿轴向(如图5中X方向所示)上下运动,从而使水管接头10和壳体连接端20沿轴向(如图1中X方向所示)紧配,防止水管接头10从壳体连接端20中脱落。
本申请的逆变器总成能够通过设置在壳体连接端20中的第一通孔211内壁的卡接部31,以使水管接头10的第一插入端111在装配到壳体连接端20中时,第一插入端111与卡接部31过盈连接。与现有技术中的逆变器总成将水管通过法兰结构和螺钉固定装配在壳体连接端上相比,本申请的逆变器总成优化省去法兰和螺纹连接结构,同时水管接头的注塑工艺得到了简化。水管接头的注塑变形问题得到解决,逆变器总成的整体尺寸变小,便于设计和应用。组装工序得到优化,有效降低了组装时间,提高了水管的装配效率。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继续参考图3,卡接部31包括第一卡接部311和第二卡接部312,第一卡接部311位于第二卡接部312的靠近第一通孔211开口处的一侧。示例性地,继续参考图3,卡接部31为倒钩结构,卡接部31与内壁的夹角α为30度至40度。第一卡接部311位于第二卡接部312的上侧,并且第一卡接部311的内径(如图3中D1所示)大于第二卡接部312的内径(如图3中D2所示),以便于水管接头10的第一插入端111更容易装配到壳体连接端20中。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沿轴向(如图5中X方向所示)包括至少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第二卡接部312,以增强卡接部31与插入壳体连接端20中的水管接头10的第一插入端111的连接强度,防止水管接头10从壳体连接端20中脱落。并且,继续参考图5,卡接部31与第一插入端111的外壁密封连接。通过具有倒钩结构的卡接部31与水管接头10的第一插入端111过盈配合,既可以固定水管接头10,又可以起到密封作用。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参考图2并结合图4,第一插入端111包括第二通孔112,当水管接头10的第一插入端111装配到壳体连接端20时,第一插入端111插入第一通孔211,以使第一通孔211和第二通孔112连通。此外,第一插入端111的靠近第一通孔211的一端设有第一导向单元1110,第一通孔211的开口处设有第二导向单元2110。示例性地,参考图4,第一导向单元1110和第二导向单元2110为倒角结构,沿轴向(如图4中X方向所示),随着水管接头10的第一连接端11插入壳体连接端20的第二连接端21内,第一导向单元1110穿过第二导向单元2110,以使第一插入端111进入第一通孔211内。第一导向单元1110和第二导向单元2110有利于水管接头10的第一插入端111更容易装配到壳体连接端20中。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继续参考图2和图3并结合图4,水管接头10还包括第一限位部113,沿轴向(如图2),第一限位部113位于第一插入端111远离第一通孔211的一端。壳体连接端20还包括第三通孔212,第三通孔212与第一通孔211连通,第三通孔212靠近第一通孔211的一端设有第二限位部213。
当第一插入端111插入第一通孔211内时,第一限位部113与壳体连接端20的表面贴合,以限制水管接头10相对壳体连接端20沿轴向(如图4中X方向所示)继续朝向壳体连接端20的第一通孔211的内部运动。此外,第二限位部213与第一导向单元1110的表面贴合,以限制水管接头10相对壳体连接端20沿轴向(如图4中X方向所示)继续朝向壳体连接端20的第一通孔211的内部运动。
示例性地,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种组装工艺为:将水管接头10放置于工装夹具中,工装下行,将水管接头10的第一插入端111压入壳体连接端20的第一通孔211内,完成组装。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参考图6中(a)和(b)以及图7并结合图8,第一连接端11还包括沿周向(如图6中(a)的R方向所示)延伸的凹槽121,第二连接端21包括沿轴向(如图7中X方向所示)延伸的第二插入端221。第二插入端221凸设于壳体连接端10朝向第一连接端11的一侧,凹槽121用于供第二插入端221插入,以使壳体连接端20和水管接头10以相配合的方式连接,从而使壳体连接端20和水管接头10紧配,并且分别设于轴向(如图8中X方向所示)两端。
另外,参考图6中(b)并结合图8,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连接单元30包括固定部32,固定部32沿周向(如图6中(b)的R方向所示)设于凹槽121的一侧内壁,固定部32与插入凹槽121的第二插入端221以相配合的方式固定连接,以使壳体连接端20和水管接头10以相配合的方式连接,从而使壳体连接端20和水管接头10紧配,以限制水管接头10沿轴向(如图8中X方向所示)运动,防止水管接头10从壳体连接端20中脱落。
示例性地,继续参考图6中(b),固定部32设于凹槽121靠近第二通孔112的一侧,并且固定部32与第一连接端11一体成型,第一连接端11的材质为铝合金,固定部32与插入凹槽121的第二插入端221焊接。
示例性地,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种组装工艺为:将水管接头10放置于工装夹具中,工装下行并高速旋转,固定部32与第二插入端221摩擦产生的热量会将水管接头10和壳体连接端20的铝合金材质局部融化(如图8中固定部32与第二插入端211的重叠部分所示),工装在下止点停止旋转,完成焊接,冷却完成后,水管接头10与壳体连接端20熔接为一体。
虽然通过参照本实用新型的某些优选实施方式,已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图示和描述,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包括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逆变器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逆变器壳体和水管,所述水管与所述逆变器壳体连接,所述逆变器总成还包括:
水管接头,设于所述水管,所述水管接头具有沿轴向延伸的第一连接端;
壳体连接端,设于所述逆变器壳体,所述壳体连接端具有沿所述轴向延伸的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端以相配合的方式沿所述轴向插接,进而使所述壳体连接端和所述水管接头分别设于所述轴向两端;
连接单元,所述连接单元沿径向设于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端之间,所述连接单元用于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端,以限制所述水管接头相对所述壳体连接端沿所述轴向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变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端包括第一插入端,所述第二连接端包括沿所述轴向延伸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供所述第一插入端插入,以使所述壳体连接端和所述水管接头分别设于所述轴向两端;所述连接单元包括卡接部,所述卡接部沿周向设于所述第一通孔的内壁,所述卡接部与插入所述第一通孔的所述第一插入端过盈连接,以限制所述水管接头沿所述轴向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变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端包括沿周向延伸的凹槽,所述第二连接端包括沿所述轴向延伸的第二插入端;所述第二插入端凸设于所述壳体连接端朝向所述第一连接端的一侧,所述凹槽供所述第二插入端插入,以使所述壳体连接端和所述水管接头分别设于所述轴向两端;所述连接单元包括固定部,所述固定部沿所述周向设于所述凹槽的一侧内壁,所述固定部与插入所述凹槽的所述第二插入端以相配合的方式固定连接,以限制所述水管接头沿所述轴向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逆变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部包括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一卡接部位于所述第二卡接部的靠近所述第一通孔开口处的一侧,所述第一卡接部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卡接部的内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逆变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沿所述轴向包括至少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第二卡接部。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逆变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部与所述第一插入端的外壁密封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逆变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入端包括第二通孔,所述第一插入端插入所述第一通孔,以使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逆变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入端的靠近所述第一通孔的一端设有第一导向单元,所述第一通孔的开口处设有第二导向单元;
沿所述轴向,所述第一导向单元穿过所述第二导向单元,以使所述第一插入端进入所述第一通孔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逆变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管接头还包括第一限位部,沿所述轴向,所述第一限位部位于所述第一插入端远离所述第一通孔的一端;
当所述第一插入端插入所述第一通孔时,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壳体连接端的表面贴合,以限制所述水管接头相对所述壳体连接端沿所述轴向继续朝向靠近所述壳体连接端的一侧运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逆变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连接端还包括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
所述第三通孔靠近所述第一通孔的一端设有第二限位部,当所述第一插入端插入所述第一通孔时,所述第二限位部与所述第一导向单元的表面贴合,以限制所述水管接头相对所述壳体连接端沿所述轴向继续朝向靠近所述壳体连接端的一侧运动。
CN202321115778.8U 2023-05-10 2023-05-10 逆变器总成 Active CN2201906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15778.8U CN220190694U (zh) 2023-05-10 2023-05-10 逆变器总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15778.8U CN220190694U (zh) 2023-05-10 2023-05-10 逆变器总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90694U true CN220190694U (zh) 2023-12-15

Family

ID=891068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115778.8U Active CN220190694U (zh) 2023-05-10 2023-05-10 逆变器总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9069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611172B2 (en) Plug-in coupling
JP4252785B2 (ja) 配管用コネク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A2897359A1 (en) Heat exchanger with self-aligning fittings
CN220190694U (zh) 逆变器总成
US5762380A (en) Pipe joint with flanged housings
CN102759233B (zh) 一种电子膨胀阀
CN208804351U (zh) 一种暖风芯体进出水管连接结构
CN212509971U (zh) 一种金属万向管
CN105008818A (zh) 用于相邻太阳能接收器管之间的连接装置
CN210034700U (zh) 管道连接结构
CA2690297A1 (en) Positive pressure pipe coupling
KR101207369B1 (ko) 파이프히터 단자커넥터 및 이를 이용한 파이프히터 결합방법
CN219064275U (zh) 集流管焊接结构及换热器
CN112145826A (zh) 一种不锈钢或铜摩擦焊接活接头及制造工艺
CN215371497U (zh) 一种开孔接头
CN215371507U (zh) 一种弯管接头
CN218935574U (zh) 一种管道连接件
CN216342819U (zh) 压缩机及制冷系统
CN220101823U (zh) 一种高密封性车用轴套组件
CN217301021U (zh) 一种泵用壳体
CN217215918U (zh) 弹片式电磁屏蔽接头
CN218954315U (zh) 一种方便拆卸的弯头法兰
CN107687362A (zh) 用于排气系统的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CN220489449U (zh) 水力模块机组及热泵系统
KR200336777Y1 (ko) 오일쿨러 내장형 라디에이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