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87071U - 导风板组件及具有该导风板组件的空调 - Google Patents

导风板组件及具有该导风板组件的空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87071U
CN220187071U CN202321492795.3U CN202321492795U CN220187071U CN 220187071 U CN220187071 U CN 220187071U CN 202321492795 U CN202321492795 U CN 202321492795U CN 220187071 U CN220187071 U CN 2201870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rank
air deflector
rod assembly
assembly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49279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小平
唐清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Viomi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Viomi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Viomi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Viomi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49279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870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870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8707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导风板组件及具有该导风板组件的空调,导风板组件包括可转动的导风板;第一曲柄杆组件和第二曲柄杆组件,分别设在导风板的转动方向的相对两端部,且第一曲柄杆组件和第二曲柄杆组件均与导风板可转动连接;第一曲柄杆组件以第二曲柄杆组件和导风板的连接处为旋转中心转动,并带动导风板同步转动,第二曲柄杆组件以第一曲柄杆组件和导风板的连接处为旋转中心转动,并带动导风板同步转动,第一曲柄杆组件和第二曲柄杆组件间歇或同步转动,且间歇带动导风板转动。其通过两个旋转中心扩大了导风板的旋转角度范围,实现导风板多种角度的导风,进而实现水平出风、竖直出风和角度出风,使得空调的出风方向具有多样性,满足用户需求。

Description

导风板组件及具有该导风板组件的空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导风板组件及具有该导风板组件的空调。
背景技术
空调是现代生活中人们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能够为人们提供适宜舒适的生活环境。根据安装方式不同,空调分为立式空调和壁挂式空调,均通过导风板来控制出风方向。
大部分壁挂式空调通常设置一个出风口,且在该出风口处设置一块导风板,以通过导风板旋转不同的角度来实现空调不同角度的出风。然而,现有的空调导风板的旋转中心固定,使得导风板的旋转角度受限,从而使得空调的出风方向受限,不能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导风板组件,其通过改变旋转中心扩大导风板旋转角度范围。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可实现多角度、多方向出风。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导风板组件,包括:
可转动的导风板;
第一曲柄杆组件和第二曲柄杆组件,分别设在导风板的转动方向的相对两端部,且第一曲柄杆组件和第二曲柄杆组件均与导风板可转动连接;
第一曲柄杆组件以第二曲柄杆组件和导风板的连接处为旋转中心转动,并带动导风板同步转动,第二曲柄杆组件以第一曲柄杆组件和导风板的连接处为旋转中心转动,并带动导风板同步转动,第一曲柄杆组件和第二曲柄杆组件间歇或同步转动,且间歇带动导风板转动。
进一步地,导风板组件还包括驱动组件,驱动组件驱动第一曲柄杆组件和第二曲柄杆组件间歇或同步转动,并间歇带动导风板跟随第一曲柄杆组件或第二曲柄杆组件同步转动。
进一步地,驱动组件包括电机,第一曲柄杆组件远离导风板的一端设有第一转动部,第二曲柄杆组件远离导风板的一端设有第二转动部,电机间歇或同步驱动第一转动部和第二转动部转动,以使第一曲柄杆组件和第二曲柄杆组件间歇或同步转动。
进一步地,驱动组件还包括输出轴、第一摩擦片和第二摩擦片,输出轴与电机的输出端连接,第一转动部和第二转动部可转动地套设在输出轴上,第一摩擦片和第二摩擦片固定套设在输出轴上;
第一摩擦片抵接第一转动部设置,第二摩擦片抵接第二转动部设置,电机间歇或同步驱动第一摩擦片预紧第一转动部和第二摩擦片预紧第二转动部,以使第一转动部和第二转动部间歇或同步转动。
进一步地,输出轴的径向周侧开设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第一摩擦片开设有与第一凹槽相适配的第一贯穿孔,第二摩擦片开设有与第二凹槽相适配的第二贯穿孔。
进一步地,第一摩擦片设在第一转动部远离第二转动部的一侧,第二摩擦片设在第二转动部远离第一转动部的一侧,输出轴的径向周侧设有阻挡部,阻挡部设在第一转动部和第二转动部之间,第一摩擦片、第一转动部、阻挡部、第二转动部和第二摩擦片依次抵接设置。
进一步地,第一曲柄杆组件包括第一曲柄和第一滑动杆,第一曲柄远离导风板的一端设有第一转动部,第一曲柄靠近导风板的一端设有第一开口,且第一曲柄内部沿其延伸方向设有第一空腔,第一空腔与第一开口连通,第一滑动杆设在第一空腔内并伸出第一开口,且可沿第一空腔的延伸方向往复滑动,第一滑动杆与导风板可转动连接;
第二曲柄杆组件包括第二曲柄和第二滑动杆,第二曲柄远离导风板的一端设有第二转动部,第二曲柄靠近导风板的一端设有第二开口,且第二曲柄内部沿其延伸方向设有第二空腔,第二空腔与第二开口连通,第二滑动杆设在第二空腔内并伸出第二开口,且可沿第二空腔的延伸方向往复滑动,第二滑动杆与导风板可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导风板转动方向的相对两端部分别设有第一连接轴和第二连接轴,第一滑动杆靠近导风板的一端设有第一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开设有与第一连接轴相适配的第一通孔,第一连接轴可转动地穿设在第一通孔内,第二滑动杆靠近导风板的一端设有第二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开设有与第二连接轴相适配的第二通孔,第二连接轴可转动地穿设在第二通孔内。
进一步地,第一曲柄杆组件的远离第二曲柄杆组件的一侧设有第一抵挡件,第二曲柄杆组件远离第一曲柄杆组件的一侧设有第二抵挡件,初始状态下,第一曲柄杆组件抵接第一抵挡件,且第二曲柄杆组件抵接第二抵挡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二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空调,包括壳体和上述导风板组件,壳体设有出风口,导风板可转动地设在出风口,第一曲柄杆组件和第二曲柄杆组件设在壳体上。
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单导风板组件,通过第一曲柄杆组件和第二曲柄杆组件间歇带动导风板转动,且二者的旋转中心不同,扩大了导风板的旋转角度范围,从而能够大范围调整导风板的摆动角度,以实现导风板多种角度的导风。
(2)本实用新型的空调,通过导风板以两个旋转中心转动,导风板相对壳体的转动角度范围变大,以能够大范围调整导风板相对壳体的摆动角度,从而实现水平出风、竖直出风和角度出风,使得空调的出风方向具有多样性,满足用户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中导风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中导风板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分解图;
图4为实施例中空调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中空调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含义如下:
1、导风板;11、第一连接轴;12、第二连接轴;2、第一曲柄杆组件;21、第一曲柄;211、第一转动部;22、第一滑动杆;221、第一连接部;222、第一通孔;3、第二曲柄杆组件;31、第二曲柄;311、第二转动部;32、第二滑动杆;321、第二连接部;322、第二通孔;4、驱动组件;41、电机;44、输出轴;441、第一凹槽;442、第二凹槽;443、阻挡部;45、第一摩擦片;451、第一贯穿孔;46、第二摩擦片;461、第二贯穿孔;6、壳体;61、出风口;62、进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
本实施例的方向以图1为参考,由于图1接近于导风板组件的后视图,因此,以图1的左侧为导风板组件的“右”,图1的右侧为导风板组件的“左”,图1的上侧为导风板组件的“上”,图1的下侧为导风板组件的“下”,图1的前侧为导风板组件的“后”,图1的后侧为导风板组件的“前”。在该方位限定的基础上,下面对本实施例的导风板组件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导风板组件,参阅图1,包括导风板1、第一曲柄杆组件2和第二曲柄杆组件3。导风板1可转动设置,第一曲柄杆组件2和第二曲柄杆组件3分别设在导风板1转动方向的相对两端部,且第一曲柄杆组件2和第二曲柄杆组件3均与导风板1可转动连接。
具体地,图1中的左右方向为导风板1的长度方向,导风板1的转动在上下方向和前后方向构成的平面中进行,由此,导风板1转动方向的相对两端部分别为导风板1的上端部和导风板1的下端部。本实施例中,第一曲柄杆组件2设在导风板1的上端部,第二曲柄杆组件3设在导风板1的下端部,第一曲柄杆组件2和第二曲柄杆组件3在上下方向上相对设置,且均与导风板1转动连接。
其中,第一曲柄杆组件2与导风板1的连接处为第一旋转中心,第二曲柄杆组件3与导风板1的连接处为第二旋转中心,第一曲柄杆组件2可带动导风板1围绕第二旋转中心转动,第二曲柄杆组件3可带动导风板1围绕第一旋转中心转动,且第一曲柄杆组件2和第二曲柄杆组件3间歇带动导风板1转动,即第一曲柄杆组件2转动并带动导风板1转动时,第二曲柄杆组件3处于静止状态或转动状态,但是第二曲柄杆组件3不带动导风板1转动。第二曲柄杆组件3转动并带动导风板1转动时,第一曲柄杆组件2处于静止状态或转动状态,但是第一曲柄杆组件2不带动导风板1转动。由此,本实用新型的导风板组件通过第一曲柄杆组件2和第二曲柄杆组件3间歇带动导风板1转动,且二者的旋转中心不同,扩大了导风板1的旋转角度范围,从而能够大范围调整导风板1的摆动角度,以实现导风板1多种角度的导风。
为了保证导风板1转动的稳定性,参阅图1,导风板1设有两组第一曲柄杆组件2和第二曲柄杆组件3,两组第一曲柄杆组件2和第二曲柄杆组件3沿导风板1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两组第一曲柄杆组件2和第二曲柄杆组件3可均设在导风板1长度方向的中间区域,也可分别设在导风板1长度方向的两端部,且均与导风板1可转动连接。本实施例中,两组第一曲柄杆组件2和第二曲柄杆组件3分别设在导风板1长度方向的两端部。
参阅图3,导风板1转动方向的相对两端部分别设有第一连接轴11和第二连接轴12,第一曲柄杆组件2靠近导风板1的一端设有第一连接部221,第一连接部221开设有与第一连接轴11相适配的第一通孔222,第一连接轴11可转动地穿设在第一通孔222内,第二曲柄杆组件3靠近导风板1的一端设有第二连接部321,第二连接部321开设有与第二连接轴12相适配的第二通孔322,第二连接轴12可转动地穿设在第二通孔322内,从而实现第一曲柄杆组件2和第二曲柄杆组件3与导风板1可转动连接。
具体地,第一连接轴11设在导风板1的上端,且沿导风板1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一通孔222沿导风板1的长度方向贯穿第一连接部221,第一曲柄杆组件2通过第一通孔222可转动地套设在第一连接轴11上,以实现第一曲柄杆组件2与导风板1的可转动连接。
第二连接轴12设在导风板1的下端,且沿导风板1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二通孔322沿导风板1的长度方向贯穿第二连接部321,第二曲柄杆组件3通过第二通孔322可转动地套设在第二连接轴12上,以实现第二曲柄杆组件3与导风板1的可转动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第一曲柄杆组件2和第二曲柄杆组件3均与导风板1可转动连接,并不意味着,第一曲柄杆组件2和第二曲柄杆组件3与导风板1一直处于相对转动的状态,第一曲柄杆组件2和/或第二曲柄杆组件3与导风板1可相对静止、相对转动或同步转动。例如,初始状态,第一曲柄杆组件2、第二曲柄杆组件3和导风板1均处于静止状态。当第一曲柄杆组件2围绕第二旋转中心转动时,第二曲柄杆组件3与导风板1相对转动,第一曲柄杆组件2与导风板1同步转动。当第二曲柄杆组件3围绕第一旋转中心转动时,第一曲柄杆组件2与导风板1相对转动,第二曲柄杆组件3与导风板1同步转动。
参阅图2,第一曲柄杆组件2和第二曲柄杆组件3的间歇或同步转动是通过驱动组件4实现的,驱动组件4驱动第一曲柄杆组件2和第二曲柄杆组件3间歇或同步转动,并间歇带动导风板1跟随第一曲柄杆组件2或第二曲柄杆组件3同步转动。
参阅图3,驱动组件4包括电机41,第一曲柄杆组件2远离导风板1的一端设有第一转动部211,第二曲柄杆组件3远离导风板1的一端设有第二转动部311,电机41驱动第一转动部211和第二转动部311间歇或同步转动,以使第一曲柄杆组件2和第二曲柄杆组件3间歇或同步转动。
电机41间歇或同步驱动第一转动部211和第二转动部311转动是通过输出轴44、第一摩擦片45和第二摩擦片46实现的。输出轴44与电机41的输出端连接,第一转动部211和第二转动部311可转动地套设在输出轴44上,第一摩擦片45和第二摩擦片46固定套设在输出轴44上。第一摩擦片45抵接第一转动部211设置,第二摩擦片46抵接第二转动部311设置,电机41间歇或同步驱动第一摩擦片45预紧第一转动部211和第二摩擦片46预紧第二转动部311,以使第一转动部211和第二转动部311间歇或同步转动。
参阅图3中驱动组件4的具体结构,输出轴44的径向周侧开设有第一凹槽441和第二凹槽442,第一摩擦片45沿输出轴44的轴向开设有与第一凹槽441相适配的第一贯穿孔451,第一摩擦片45通过第一凹槽441与第一贯穿孔451的固定连接实现与输出轴44的固定连接。第二摩擦片46沿输出轴44的轴向开设有与第二凹槽442相适配的第二贯穿孔461,第二摩擦片46通过第二凹槽442与第二贯穿孔461的固定连接实现与输出轴44的固定连接。
具体地,输出轴44为圆柱形结构,第一凹槽441和第二凹槽442均设有平台面,以使第一凹槽441和第二凹槽442的外周为圆弧面和平台面相连接的结构,从而使得第一凹槽441与第一贯穿孔451不发生相对转动,第二凹槽442与第二贯穿孔461不发生相对转动,以使第一摩擦片45和第二摩擦片46与输出轴44固定连接。
第一摩擦片45设在第一转动部211远离第二转动部311的一侧,第二摩擦片46设在第二转动部311远离第一转动部211的一侧,输出轴44的径向周侧凸设有阻挡部4311,阻挡部4311设在第一转动部211和第二转动部311之间,第一摩擦片45、第一转动部211、阻挡部4311、第二转动部311和第二摩擦片45依次抵接设置,从而使得第一摩擦片45、第一转动部211、第二转动部311和第二摩擦片45在输出轴44的轴向上不发生相对位移。
本实施例的第一摩擦片45和第二摩擦片46均是弹性件,在第一摩擦片45与第一转动部211抵接、第二摩擦片46与第二转动部311抵接时,第一摩擦片45和第二摩擦片46均发生弹性变形,以使第一摩擦片45对第一转动部211有预紧力,第二摩擦片46对第二转动部311有预紧力,从而存在第一摩擦片45带动第一转动部211同步转动的可能性,以及第二摩擦片46带动第二转动部311同步转动的可能性。
而对于第一摩擦片45对第一转动部211的预紧力是否足以带动第一转动部211转动,以及第二摩擦片46对第二转动部311的预紧力是否足以带动第二转动部311转动,其是通过下述结构实现的。
参阅图2和图3,第一曲柄杆组件2包括第一曲柄21和第一滑动杆22,第一曲柄21远离导风板1的一端设有第一转动部211,第一曲柄21靠近导风板1的一端设有第一开口,且第一曲柄21内部沿其延伸方向设有第一空腔,第一空腔与第一开口连通,第一滑动杆22设在第一空腔内并伸出第一开口,且可沿第一空腔的延伸方向往复滑动。第一滑动杆22靠近导风板1的一端设有第一连接部221,第一连接部221开设有与第一连接轴11相适配的第一通孔222,第一连接轴11可转动地穿设在第一通孔222内,以使第一滑动杆22与导风板1可转动连接。
第二曲柄杆组件3包括第二曲柄31和第二滑动杆32,第二曲柄31远离导风板1的一端设有第二转动部311,第二曲柄31靠近导风板1的一端设有第二开口,且第二曲柄31内部沿其延伸方向设有第二空腔,第二空腔与第二开口连通,第二滑动杆32设在第二空腔内并伸出第二开口,且可沿第二空腔的延伸方向往复滑动。第二滑动杆32靠近导风板1的一端设有第二连接部321,第二连接部321开设有与第二连接轴12相适配的第二通孔322,第二连接轴12可转动地穿设在第二通孔322内,以使第二滑动杆32与导风板1可转动连接。
第一曲柄杆组件2的远离第二曲柄杆组件3的一侧设有第一抵挡件,第二曲柄杆组件3远离第一曲柄杆组件2的一侧设有第二抵挡件,初始状态下,第一曲柄杆组件2抵接第一抵挡件,且第二曲柄杆组件3抵接第二抵挡件。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抵挡件可设在第一曲柄杆组件2的远离第二曲柄杆组件3的一侧的任意位置,且第一抵挡件的结构不限定。第二抵挡件可设在第二曲柄杆组件3远离第一曲柄杆组件2的一侧的任意位置,且第二抵挡件的结构不限定。只需要保证第一抵挡件和第二抵挡件方便设置且能够起到抵挡作用即可。
在此基础上,本实施例的导风板组件的工作原理为:
在第一曲柄杆组件2、第二曲柄杆组件3和导风板1均处于初始状态的条件下,电机41驱动输出轴44顺时针转动,并带动第一摩擦片45和第二摩擦片46同步转动,且第一摩擦片45因弹性变形对第一转动部211存在预紧力,第二摩擦片46因弹性变形对第二转动部311存在预紧力,以使第一曲柄杆组件2和第二曲柄杆组件3均有顺时针转动的趋势。但是,由于第二曲柄杆组件3抵接第二抵挡件,该抵接力大于第二摩擦片46对第二转动部311的预紧力,使得第二摩擦片46不足以带动第二转动部311转动,从而使得第二曲柄杆组件3处于静止状态。第一曲柄杆组件2由于没有抵接结构的阻挡,第一摩擦片45对第一转动部211的预紧力足以带动第一转动部211转动,从而通过第一转动部211带动第一曲柄杆组件2围绕第二旋转中心转动,且第一滑动杆22远离第一曲柄21滑动,并带动导风板1同步转动,直至转动至最大角度。
在上述状态的基础上,电机41驱动输出轴44反向转动,并带动第一摩擦片45和第二摩擦片46同步转动,且第一摩擦片45因弹性变形对第一转动部211存在预紧力,第二摩擦片46因弹性变形对第二转动部311存在预紧力,以使第一曲柄杆组件2和第二曲柄杆组件3均有逆时针转动的趋势。但是,由于上述顺时针转动时,第二摩擦片46对第二转动部311预紧力的积累,使得第二转动部311有一定的顺时针转动的隐形力,因此,第二摩擦片46反向转动用以抵消前述顺时针转动产生的隐形力,直至反向转动相同角度,以将隐形力抵消完成,在该过程中,第二转动部311和第二曲柄杆组件3静止不动。第一曲柄杆组件2由于没有抵接结构以及隐形力的阻挡,第一摩擦片45对第一转动部211的预紧力足以带动第一转动部211转动,从而通过第一转动部211带动第一曲柄杆组件2围绕第二旋转中心反向转动,且第一滑动杆22靠近第一曲柄21滑动,并带动导风板1同步转动,直至回归初始状态。
相反地,在第一曲柄杆组件2、第二曲柄杆组件3和导风板1均处于初始状态的条件下,电机41驱动输出轴44逆时针转动,并带动第一摩擦片45和第二摩擦片46同步转动,且第一摩擦片45因弹性变形对第一转动部211存在预紧力,第二摩擦片46因弹性变形对第二转动部311存在预紧力,以使第一曲柄杆组件2和第二曲柄杆组件3均有逆时针转动的趋势。但是,由于第一曲柄杆组件2抵接第一抵挡件,该抵接力大于第一摩擦片45对第一转动部211的预紧力,使得第一摩擦片45不足以带动第一转动部211转动,从而使得第一曲柄杆组件2处于静止状态。第二曲柄杆组件3由于没有抵接结构的阻挡,第二摩擦片46对第二转动部311的预紧力足以带动第二转动部311转动,从而通过第二转动部311带动第二曲柄杆组件3围绕第一旋转中心转动,且第二滑动杆32远离第二曲柄31滑动,并带动导风板1同步转动,直至转动至最大角度。
在上述状态的基础上,电机41驱动输出轴44反向转动,并带动第一摩擦片45和第二摩擦片46同步转动,且第一摩擦片45因弹性变形对第一转动部211存在预紧力,第二摩擦片46因弹性变形对第二转动部311存在预紧力,以使第一曲柄杆组件2和第二曲柄杆组件3均有顺时针转动的趋势。但是,由于上述逆时针转动时,第一摩擦片45对第一转动部211预紧力的积累,使得第一转动部211有一定的逆时针转动的隐形力,因此,第一摩擦片45反向转动用以抵消前述逆时针转动产生的隐形力,直至反向转动相同角度,以将隐形力抵消完成,在该过程中,第一转动部211和第一曲柄杆组件2静止不动。第二曲柄杆组件3由于没有抵接结构以及隐形力的阻挡,第二摩擦片46对第二转动部311的预紧力足以带动第二转动部311转动,从而通过第二转动部311带动第二曲柄杆组件3围绕第一旋转中心反向转动,且第二滑动杆32靠近第二曲柄31滑动,并带动导风板1同步转动,直至回归初始状态。
以上即是本实施例的导风板组件围绕两个旋转中心转动的转动原理,能够扩大导风板1的旋转角度范围,从而能够大范围调整导风板1的摆动角度,以实现导风板1多种角度的导风。
除上述单导风板组件外,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空调,参阅图4至图5,空调包括壳体6,壳体6上设有出风口61和进风口62。
在本实施例中,进风口62设在壳体6的顶部,出风口61设在壳体6的前侧壁的下部,且出风口61倾斜设置。出风口61的倾斜结构为:壳体6的前侧壁超出壳体6的底板的前端,出风口61自壳体6的前侧壁的底端向壳体6的底板的前端倾斜设置。
前述导风板组件设在壳体6的出风口61处,具体为导风板1倾斜设在出风口61处以关闭出风口61,且导风板1可在出风口61处转动。第一曲柄杆组件2和第二曲柄杆组件3设在壳体6上,具体为,驱动组件4、第一曲柄杆组件2和第二曲柄杆组件3均设在壳体6内,且第一曲柄杆组件2和第二曲柄杆组件3穿出壳体6与导风板1可转动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一抵挡件为第一曲柄杆组件2的位于出风口61上方的壳体6,第二抵挡件为第二曲柄组件3的位于出风口61下方的壳体6。
在此基础上,本实施例的空调可实现以下出风方式:
第一曲柄杆组件2、第二曲柄杆组件3和导风板1处于初始状态,此时空调处于关闭状态。
在第一曲柄杆组件2、第二曲柄杆组件3和导风板1均处于初始状态的条件下,电机41驱动输出轴44顺时针转动,并带动第一摩擦片45和第二摩擦片46同步转动,且第一摩擦片45因弹性变形对第一转动部211存在预紧力,第二摩擦片46因弹性变形对第二转动部311存在预紧力,以使第一曲柄杆组件2和第二曲柄杆组件3均有顺时针转动的趋势。此时,由于第二曲柄杆组件3的下方抵接壳体6,该抵接力大于第二摩擦片46对第二转动部311的预紧力,使得第二摩擦片46不足以带动第二转动部311转动,从而使得第二曲柄杆组件3处于静止状态。第一曲柄杆组件2由于没有抵接结构的阻挡,第一摩擦片45对第一转动部211的预紧力足以带动第一转动部211转动,从而通过第一转动部211带动第一曲柄杆组件2围绕第二旋转中心转动,且第一滑动杆22远离第一曲柄21滑动,并带动导风板1同步顺时针转动一定角度。在导风板1与壳体6的底板存在角度为锐角的夹角时,空调向上角度出风。在导风板1转动至与壳体6的底板平行时,空调水平出风。
在上述状态的基础上,电机41驱动输出轴44反向转动,并带动第一摩擦片45和第二摩擦片46同步转动,且第一摩擦片45因弹性变形对第一转动部211存在预紧力,第二摩擦片46因弹性变形对第二转动部311存在预紧力,以使第一曲柄杆组件2和第二曲柄杆组件3均有逆时针转动的趋势。但是,由于上述顺时针转动时,第二摩擦片46对第二转动部311预紧力的积累,使得第二转动部311有一定的顺时针转动的隐形力,因此,第二摩擦片46反向转动用以抵消前述顺时针转动产生的隐形力,直至反向转动相同角度,以将隐形力抵消完成,在该过程中,第二转动部311和第二曲柄杆组件3静止不动。第一曲柄杆组件2由于没有抵接结构以及隐形力的阻挡,第一摩擦片45对第一转动部211的预紧力足以带动第一转动部211转动,从而通过第一转动部211带动第一曲柄杆组件2围绕第二旋转中心反向转动,且第一滑动杆22靠近第一曲柄21滑动,并带动导风板1同步转动,直至回归初始状态,以关闭空调。
相反地,在第一曲柄杆组件2、第二曲柄杆组件3和导风板1均处于初始状态的条件下,电机41驱动输出轴44逆时针转动,并带动第一摩擦片45和第二摩擦片46同步转动,且第一摩擦片45因弹性变形对第一转动部211存在预紧力,第二摩擦片46因弹性变形对第二转动部311存在预紧力,以使第一曲柄杆组件2和第二曲柄杆组件3均有逆时针转动的趋势。但是,由于第一曲柄杆组件2抵接上方的壳体6,该抵接力大于第一摩擦片45对第一转动部211的预紧力,使得第一摩擦片45不足以带动第一转动部211转动,从而使得第一曲柄杆组件2处于静止状态。第二曲柄杆组件3由于没有抵接结构的阻挡,第二摩擦片46对第二转动部311的预紧力足以带动第二转动部311转动,从而通过第二转动部311带动第二曲柄杆组件3围绕第一旋转中心转动,且第二滑动杆32远离第二曲柄31滑动,并带动导风板1同步逆时针转动一定角度。在导风板1与壳体6的前侧壁存在角度为锐角的夹角时,空调向下角度出风、在导风板1转动至与壳体6的前侧壁平行时,空调垂直出风。
在上述状态的基础上,电机41驱动输出轴44反向转动,并带动第一摩擦片45和第二摩擦片46同步转动,且第一摩擦片45因弹性变形对第一转动部211存在预紧力,第二摩擦片46因弹性变形对第二转动部311存在预紧力,以使第一曲柄杆组件2和第二曲柄杆组件3均有顺时针转动的趋势。但是,由于上述逆时针转动时,第一摩擦片45对第一转动部211预紧力的积累,使得第一转动部211有一定的逆时针转动的隐形力,因此,第一摩擦片45反向转动用以抵消前述逆时针转动产生的隐形力,直至反向转动相同角度,以将隐形力抵消完成,在该过程中,第一转动部211和第一曲柄杆组件2静止不动。第二曲柄杆组件3由于没有抵接结构以及隐形力的阻挡,第二摩擦片46对第二转动部311的预紧力足以带动第二转动部311转动,从而通过第二转动部311带动第二曲柄杆组件3围绕第一旋转中心反向转动,且第二滑动杆32靠近第二曲柄31滑动,并带动导风板1同步转动,直至回归初始状态,以关闭空调。
由此,本实施例的空调通过导风板1以两个旋转中心转动,导风板1相对壳体6的转动角度范围变大,以能够大范围调整导风板1相对壳体6的摆动角度,从而实现水平出风、竖直出风和角度出风,使得空调的出风方向具有多样性,满足用户需求。
本实用新型方案所公开的技术手段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公开的技术手段,还包括由以上技术特征任意组合所组成的技术方案。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导风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可转动的导风板;
第一曲柄杆组件和第二曲柄杆组件,分别设在所述导风板的转动方向的相对两端部,且所述第一曲柄杆组件和所述第二曲柄杆组件均与所述导风板可转动连接;
所述第一曲柄杆组件以所述第二曲柄杆组件和所述导风板的连接处为旋转中心转动,并带动所述导风板同步转动,所述第二曲柄杆组件以所述第一曲柄杆组件和所述导风板的连接处为旋转中心转动,并带动所述导风板同步转动,所述第一曲柄杆组件和所述第二曲柄杆组件间歇或同步转动,且间歇带动所述导风板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导风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板组件还包括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第一曲柄杆组件和所述第二曲柄杆组件间歇或同步转动,并间歇带动所述导风板跟随所述第一曲柄杆组件或所述第二曲柄杆组件同步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导风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电机,所述第一曲柄杆组件远离所述导风板的一端设有第一转动部,所述第二曲柄杆组件远离所述导风板的一端设有第二转动部,所述电机间歇或同步驱动所述第一转动部和所述第二转动部转动,以使所述第一曲柄杆组件和所述第二曲柄杆组件间歇或同步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导风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输出轴、第一摩擦片和第二摩擦片,所述输出轴与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转动部和所述第二转动部可转动地套设在所述输出轴上,所述第一摩擦片和所述第二摩擦片固定套设在所述输出轴上;
所述第一摩擦片抵接所述第一转动部设置,所述第二摩擦片抵接所述第二转动部设置,所述电机间歇或同步驱动所述第一摩擦片预紧所述第一转动部和所述第二摩擦片预紧所述第二转动部,以使所述第一转动部和所述第二转动部间歇或同步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导风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轴的径向周侧开设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摩擦片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凹槽相适配的第一贯穿孔,所述第二摩擦片开设有与所述第二凹槽相适配的第二贯穿孔。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导风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摩擦片设在所述第一转动部远离所述第二转动部的一侧,所述第二摩擦片设在所述第二转动部远离所述第一转动部的一侧,所述输出轴的径向周侧设有阻挡部,所述阻挡部设在所述第一转动部和所述第二转动部之间,所述第一摩擦片、所述第一转动部、所述阻挡部、所述第二转动部和所述第二摩擦片依次抵接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导风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曲柄杆组件包括第一曲柄和第一滑动杆,所述第一曲柄远离所述导风板的一端设有第一转动部,所述第一曲柄靠近所述导风板的一端设有第一开口,且所述第一曲柄内部沿其延伸方向设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与所述第一开口连通,所述第一滑动杆设在所述第一空腔内并伸出所述第一开口,且可沿所述第一空腔的延伸方向往复滑动,所述第一滑动杆与所述导风板可转动连接;
所述第二曲柄杆组件包括第二曲柄和第二滑动杆,所述第二曲柄远离所述导风板的一端设有第二转动部,所述第二曲柄靠近所述导风板的一端设有第二开口,且所述第二曲柄内部沿其延伸方向设有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与所述第二开口连通,所述第二滑动杆设在所述第二空腔内并伸出所述第二开口,且可沿所述第二空腔的延伸方向往复滑动,所述第二滑动杆与所述导风板可转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导风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板转动方向的相对两端部分别设有第一连接轴和第二连接轴,所述第一滑动杆靠近所述导风板的一端设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开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轴相适配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连接轴可转动地穿设在所述第一通孔内,所述第二滑动杆靠近所述导风板的一端设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开设有与所述第二连接轴相适配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连接轴可转动地穿设在所述第二通孔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导风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曲柄杆组件的远离所述第二曲柄杆组件的一侧设有第一抵挡件,所述第二曲柄杆组件远离所述第一曲柄杆组件的一侧设有第二抵挡件,初始状态下,所述第一曲柄杆组件抵接所述第一抵挡件,且所述第二曲柄杆组件抵接所述第二抵挡件。
10.一种空调,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和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导风板组件,所述壳体设有出风口,所述导风板可转动地设在所述出风口,所述第一曲柄杆组件和所述第二曲柄杆组件设在所述壳体上。
CN202321492795.3U 2023-06-12 2023-06-12 导风板组件及具有该导风板组件的空调 Active CN2201870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92795.3U CN220187071U (zh) 2023-06-12 2023-06-12 导风板组件及具有该导风板组件的空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92795.3U CN220187071U (zh) 2023-06-12 2023-06-12 导风板组件及具有该导风板组件的空调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87071U true CN220187071U (zh) 2023-12-15

Family

ID=891085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492795.3U Active CN220187071U (zh) 2023-06-12 2023-06-12 导风板组件及具有该导风板组件的空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8707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29047B (zh) 汽车空调圆形出风口总成
CN106524301B (zh) 空调器室内机、空调器及控制方法
KR20200035287A (ko) 에어컨 실내기 및 에어컨
CN220187071U (zh) 导风板组件及具有该导风板组件的空调
CN220269633U (zh) 单导风板组件及具有该单导风板组件的空调
CN220038727U (zh) 单驱动导风板组件及空调
CN220187070U (zh) 一种单导风板组件及空调
CN107036161B (zh) 空调转向机构及空调
CN204555239U (zh) 汽车空调圆形出风口总成
CN209819833U (zh) 百叶组件及设有其的空调
CN219955483U (zh) 双导风板连接结构及空调器
CN220187072U (zh) 一种导风板驱动组件及空调
CN112325467A (zh) 导风组件及空调器
CN210317848U (zh) 一种摆头结构
CN216114350U (zh) 空调器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12880013A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20187073U (zh) 一种导风板驱动组件及空调
CN213578023U (zh) 导风组件及空调器
CN111380199A (zh) 导风组件和空气处理装置
CN220771241U (zh) 双导风板安装机构及空调器
CN211476089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1650474U (zh) 一种可旋转柜式空调
CN211372725U (zh) 面框组件和具有其的窗式空调器
CN217106597U (zh) 一种用于缓冲铰链的连接结构
CN220410174U (zh) 蝴蝶工艺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