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82071U - 传递输送装置 - Google Patents

传递输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82071U
CN220182071U CN202321581946.2U CN202321581946U CN220182071U CN 220182071 U CN220182071 U CN 220182071U CN 202321581946 U CN202321581946 U CN 202321581946U CN 220182071 U CN220182071 U CN 2201820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veying mechanism
conveying
connecting plate
drive
bo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58194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魏健
宁召洋
王广生
刘占杰
谢玉刚
张守兵
赵洪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Biomed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Biomed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Biomed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Biomed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58194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820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820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8207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Warehouses Or Storage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生物样本存储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传递输送装置。旨在解决现有的输送冻存盒的传递输送装置的长度过长、体积大以及不便于应用的问题。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传递输送装置包括固定座、第一输送机构、第二输送机构、载盒件和驱动机构,固定座、第一输送机构、第二输送机构和载盒件沿竖直方向依次设置;载盒件安装在第二输送机构上;第二输送机构能够带动载盒件移动;第一输送机构能够带动第二输送机构和载盒件移动;驱动机构能够同时驱动第一输送机构和第二输送机构运行,第一输送机构与第二输送机构的输送方向相同。本实用新型的传递输送装置通过设置两层输送结构,有效缩短了传递输送装置的整体长度,减小体积,更便于应用。

Description

传递输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生物样本存储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传递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温度越低,生物样本的生化反应速率越低,生物样本内各种成分的稳定性越好,保存时间也就越长,因此,目前常使用低温存储设备对生物样本进行保存。在使用低温存储设备保存生物样本时,生物样本通常放置于样本盒中,低温存储设备中设有用于放置样本盒的样本架。
为实现自动化存取冻存盒,低温存储设备中通常设置有传递输送装置来对冻存盒进行输送,以便通过存取口来取放冻存盒。
现有输送冻存盒的传递输送装置为实现与存储设备内的机械手对接,一般其长度比较长并且体积较大,从而占用比较大的体积,不方便进行组装使用。
相应地,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即,解决现有的输送冻存盒的传递输送装置的长度过长、体积大,从而不便于应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传递输送装置,所述传递输送装置包括固定座以及安装在所述固定座上的第一输送机构、第二输送机构、载盒件和驱动机构,所述固定座、所述第一输送机构、所述第二输送机构和所述载盒件沿竖直方向依次设置;所述载盒件安装在所述第二输送机构上,所述载盒件能够承载冻存盒;所述第二输送机构安装在所述第一输送机构上,所述第二输送机构设置成能够带动所述载盒件相对于所述第一输送机构移动;所述第一输送机构安装在所述固定座上,所述第一输送机构设置成能够带动所述第二输送机构和所述载盒件相对于所述固定座移动;所述驱动机构设置成能够同时驱动所述第一输送机构和所述第二输送机构运行,并且所述第一输送机构运行时的输送方向与所述第二输送机构运行的输送方向相同。
在上述传递输送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输送机构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一导向组件,所述第一连接板通过所述第一导向组件与所述固定座连接,所述第二输送机构安装在所述第一连接板上,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一连接板连接并能够驱动所述第一连接板相对于所述固定座移动;所述第一导向组件设置成在所述第一连接板相对于所述固定座移动的过程中能够对所述第一连接板进行导向以使所述第一连接板作直线运动。
在上述传递输送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导向组件包括第一直线导轨和第一滑块,所述第一直线导轨安装在所述第一连接板上并沿所述第一连接板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滑块安装在所述固定座上,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一直线导轨滑动连接并能够沿所述第一直线导轨的长度方向滑动。
在上述传递输送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输送机构包括第二连接板和第二导向组件,所述第二连接板通过所述第二导向组件与所述第一输送机构连接,所述载盒件安装在所述第二连接板上,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二连接板连接并能够驱动所述第二连接板相对于所述第一输送机构移动;所述第二导向组件设置成在所述第二连接板相对于所述第一输送机构移动的过程中能够对所述第二连接板进行导向以使所述第二连接板作直线运动。
在上述传递输送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导向组件包括第二直线导轨和第二滑块,所述第二直线导轨安装在所述第一输送机构上并沿所述第一输送机构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滑块安装在所述第二连接板上,所述第二滑块与所述第二直线导轨滑动连接并能够沿所述第二直线导轨的长度方向滑动。
在上述传递输送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件、驱动齿轮、直线齿条以及传动组件,所述第一驱动件安装在所述固定座上,所述直线齿条安装在所述第一输送机构上并沿所述第一输送机构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驱动齿轮与所述直线齿条啮合连接,所述第一驱动件与所述驱动齿轮连接并能够驱动所述驱动齿轮转动从而带动所述直线齿条移动并使所述第一输送机构运行;所述传动组件安装在所述第一输送机构上,并分别与所述固定座和所述第二输送机构连接,所述传动组件设置成能够在所述第一输送机构运行时同时带动所述第二输送机构运行从而带动所述载盒件相对于所述第一输送机构移动。
在上述传递输送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传动组件包括第一带轮、第二带轮和传送带,所述第一带轮和所述第二带轮转动安装在所述第一输送机构上并沿所述第一输送机构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所述第一带轮和所述第二带轮通过所述传送带连接,所述第二输送机构与所述传送带的第一侧的传送面连接,所述固定座与所述传送带的第二侧的传送面,且所述第二输送机构与所述传送带的连接处、所述固定座与所述传送带的连接处共同将所述传送带分为等长的两部分。
在上述传递输送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传递输送装置还包括旋转机构,所述旋转机构设置成能够带动所述载盒件绕竖直轴转动以改变所述载盒件的对接方向。
在上述传递输送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旋转机构包括第二驱动件、第一齿轮、第二齿轮、枢转轴和轴承,所述第二齿轮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输送机构上且位于所述第二输送机构与所述载盒件之间,所述枢转轴竖直安装在所述第二齿轮上,所述轴承固定套设在所述枢转轴的端部,所述载盒件与所述轴承连接并能够绕所述枢转轴转动;所述第二驱动件安装在所述载盒件上,所述第二驱动件与所述第一齿轮连接并能够驱动所述第一齿轮转动,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连接,所述第一齿轮转动时带动所述载盒件绕所述枢转轴转动。
在上述传递输送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传递输送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板上的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第二限位件沿所述第一连接板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所述第一滑块或所述固定座上设有第三限位件,所述第三限位件位于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第二限位件之间,以在所述第一连接板相对于所述固定座移动时与所述第一限位件或所述第二限位件抵接从而限制所述第一连接板的移动距离。
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传递输送装置包括固定座以及安装在固定座上的第一输送机构、第二输送机构、载盒件和驱动机构,其中,固定座、第一输送机构、第二输送机构和载盒件沿竖直方向依次设置,第二输送机构安装在第一输送机构上,使得第一输送机构和第二输送机构相叠加形成两层输送结构,使第一输送机构和第二输送机构的输送方向相同,保证了单向输送的输送长度,从而在减小装置长度的同时保证了输送长度,同时也减小了装置的体积,更方便应用。此外,通过一个驱动机构同时驱动第一输送机构和第二输送机构运行,节省动力成本,进而降低整个传递输送装置的成本。
进一步地,将第一输送机构设置为第一连接板和第一导向组件,第一连接板通过第一导向组件与固定座连接,驱动机构能够驱动第一连接板相对于固定座移动,同时第一导向组件能够对第一连接板进行导向,使第一连接板作直线运动,这样的设置方式,结构简单,且能够使第一连接板顺利地将第二输送机构和载盒件进行直线输送,从而实现载盒件在第一层输送结构上的输送操作。
又进一步地,将第一导向组件设置为第一直线导轨和第一滑块,这样的设置方式,结构简单,且方便组装使用,组装后的体积小,更方便应用。
又进一步地,将第二输送机构设置为第二连接板和第二导向组件,第二连接板通过第二导向组件与第一输送机构连接,驱动机构能够驱动第二连接板相对于第一输送机构移动,同时第二导向组件能够对第二连接板进行导向,使第二连接板作直线运动,这样的设置方式,结构简单,且能够使第二连接板顺利将载盒件进行直线输送,从而实现载盒件在第二层输送结构上的输送操作,延长输送距离。
又进一步地,将第二导向组件设置为第二直线导轨和第二滑块,这样的设置方式,结构简单,且方便组装使用,组装后的体积小,更方便应用。
又进一步地,将驱动机构设置为第一驱动件、驱动齿轮、直线齿条和传动组件,相对于将驱动机构设置为驱动件配合滚珠丝杠的结构形式来说,其整体结构更简单,更方便组装使用,且组装后的体积更小。
又进一步地,设置旋转机构带动载盒件进行转动,以改变载盒件的对接方向,使载盒件能够与不同位置的机构对接来转移冻存盒,更方便应用,此外,也更方便将传递输送装置进行安装布置,不局限于一个特定方向,可以根据实际空间进行合理分布。
又进一步地,在第一连接板上设置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在第一滑块或固定座上设置有第三限位件,使第三限位件与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配合使用,来限制第一连接板的移动距离,避免第一连接板与固定座脱离,从而保证传递输送装置正常运行。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传递输送装置的实施例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传递输送装置的实施例1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传递输送装置的实施例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传递输送装置的实施例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三;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传递输送装置的实施例2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传递输送装置的实施例2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传递输送装置的实施例2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传递输送装置的实施例2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三;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载盒件与旋转机构的立体连接结构示意图,其中示出了部分第二输送机构;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载盒件与旋转机构的连接结构的俯视图;
图11是图10中A-A方向剖视图。
附图标记列表
1、固定座;
2、第一输送机构;21、第一连接板;22、第一导向组件;221、第一直线导轨;222、第一滑块;201、第一安装件;202、第一导向杆;203、第二导向杆;
3、第二输送机构;31、第二连接板;32、第二导向组件;321、第二直线导轨;322、第二滑块;301、第二安装件;302、第三安装件;303、第三导向杆;304、第四导向杆;
4、驱动机构;41、第一驱动件;42、驱动齿轮;43、直线齿条;44、第一传动组件;441、第一带轮;442、第二带轮;443、传送带;401、第三驱动件;402、第一滑动组件;4021、第一丝杆;4022、第一丝杆滑块;403、第二滑动组件;4031、第二丝杆;4032、第二丝杆滑块;404、第二传动组件;4041、主动带轮;4042、第一从动带轮;4043、第二从动带轮;4044、传动带;
5、旋转机构;51、第二驱动件;52、第一齿轮;53、第二齿轮;54、枢转轴;55、轴承;
6、载盒件;61、载盒板;62、托槽;63、取放口;
7、第一限位件;
8、第二限位件;
9、第三限位件;
10、检测器;
11、红外线发射器;
12、红外线接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其他构件间接连接。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基于背景技术中指出的现有输送冻存盒的传递输送装置长度过长、体积大,占用空间大从而不便于应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传递输送装置包括固定座以及安装在固定座上的第一输送机构、第二输送机构、载盒件和驱动机构,其中,固定座、第一输送机构、第二输送机构和载盒件沿竖直方向依次设置,第二输送机构安装在第一输送机构上,使得第一输送机构和第二输送机构相叠加,从而形成上下两层输送结构,缩短了传递输送装置的整体长度,并且减小了装置的体积。此外,通过一个驱动机构同时驱动第一输送机构和第二输送机构运行,节省动力成本,降低整个装置的成本,第一输送机构和第二输送机构的输送方向相同,这样的设置,保证了单向输送的输送长度,从而在保证输送长度的同时减小整个装置的长度,减小了装置体积,更方便应用。
具体地,请参阅图1和图5,本实用新型的传递输送装置包括固定座1、第一输送机构2、第二输送机构3、载盒件6和驱动机构4,固定座1、第一输送机构2、第二输送机构3和载盒件6沿竖直方向依次设置。
其中,固定座1用于将本实用新型的传递输送装置与低温存储设备(例如:冰箱、液氮罐或低温存储装置)连接,以及用于安装第一输送机构2、第二输送机构3、载盒件6和驱动机构4,固定座1的具体结构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自行设定。此外,将固定座1、第一输送机构2、第二输送机构3和载盒件6沿竖直方向依次设置,使得第一输送机构2和第二输送机构3形成上下两层叠加的输送结构,有效减小了传递输送装置的实际长度,方便应用。
请继续参阅图1和图5,载盒件6安装在第二输送机构3上,载盒件6能够承载冻存盒。载盒件6安装在第二输送机构3上,以便能够随第二输送机构3进行移动,载盒件6用于承载冻存盒,以便带动冻存盒进行输送。在实际应用中,只要载盒件6能够承载冻存盒,从而将冻存盒进行输送即可,其具体结构可自行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请接着参阅图9,载盒件6包括载盒板61,载盒板61上设置有托槽62,冻存盒放置在托槽62内,托槽62的底壁上开设有取放口63,以便通过取放口63将冻存盒放置到托槽62内或者是将冻存盒从托槽62内取出。
请继续参阅图1和图5,第二输送机构3安装在第一输送机构2上,第二输送机构3设置成能够带动载盒件6相对于第一输送机构2移动。第二输送机构3安装在第一输送机构2上,并能够带动载盒件6相对于第一输送机构2移动,从而能够改变载盒件6相对于第一输送机构2的位置,进而实现载盒件6在第二层输送结构上的进一步输送,延长载盒件6的输送距离。
请继续参阅图1和图5,第一输送机构2安装在固定座1上,第一输送机构2设置成能够带动第二输送机构3和载盒件6相对于固定座1移动。第一输送机构2安装在固定座1上,并能够带动第二输送机构3和载盒件6相对于固定座1移动,从而能够改变第二输送机构3和载盒件6相对于固定座1的位置,进而实现载盒件6在第一层输送结构上的输送,从而使载盒件6能够顺利地顺送冻存盒。
请继续参阅图1和图5,驱动机构4设置成能够同时驱动第一输送机构2和第二输送机构3运行,以带动所述载盒件6移动,从而输送冻存盒,并且第一输送机构2运行时的输送方向与第二输送机构3运行时的输送方向相同。通过一个驱动机构4同时驱动第一输送机构2和第二输送机构3分别运行,即,驱动机构4在驱动第一输送机构2和第二输送机构3运行时,第一输送机构2带动第二输送机构3和载盒件6相对于固定座1进行移动,同时第二输送机构3进一步带动载盒件6相对于第一输送机构2进行移动,且第一输送机构2和第二输送机构3的输送方向相同,能够增加载盒件6的输送距离,更方便应用,同时,节省一个驱动机构,降低了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传递输送装置通过将固定座1、第一输送机构2、第二输送机构3和载盒件6沿竖直方向依次设置,使得第一输送机构2和第二输送机构3形成两层叠加的输送结构,并且驱动机构4驱动第一输送机构2和第二输送机构3同时运行,从而使得载盒件6在进行输送时呈双倍距离进行输送,在相同输送距离的情况下,缩短了传递输送装置的长度,减小了传递输送装置所占用的体积,更方便进行组装和应用。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将固定座1、第一输送机构2、第二输送机构3和载盒件6沿竖直方向由上到下依次设置,也可以将固定座1、第一输送机构2、第二输送机构3和载盒件6沿竖直方向由下到上依次设置,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自行设定固定座1、第一输送机构2、第二输送机构3和载盒件6的相对位置。这种有关于固定座1、第一输送机构2、第二输送机构3和载盒件6的具体位置的调整和改变,并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均应限定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优选将固定座1、第一输送机构2、第二输送机构3和载盒件6沿竖直方向由下到上依次设置,其组装后的稳定性更好。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也不对第一输送机构2、第二输送机构3以及驱动机构4的具体结构作任何限制,只要驱动机构4能够同时驱动第一输送机构2和第二输送机构3分别运行,以及第一输送机构2在运行时能够改变第二输送机构3和载盒件6相对于固定座1的位置,第二输送机构3在运行时能够改变载盒件6相对于第一输送机构2的位置,从而实现载盒件6的双倍距离输送即可,在实际应用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自行设定第一输送机构2、第二输送机构3以及驱动机构4的具体结构。有关于第一输送机构2、第二输送机构3以及驱动机构4的具体实现形式的调整和改变,均应限定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优选地,请同时参阅图1和图5,本实用新型的传递输送装置还包括旋转机构5,旋转机构5设置成能够带动载盒件6绕竖直轴转动,以改变载盒件6的对接方向。
设置旋转机构5来带动载盒件6进行转动,从而改变载盒件6的对接方向,能够使载盒件6对接不同方向的机械手或者是其他对接装置,从而使载盒件6能够实现多个方向的冻存盒输送,更方便应用。
优选地,请接着参阅图9至图10,旋转机构5包括第二驱动件51(例如:伺服电机或步进电机)、第一齿轮52、第二齿轮53、枢转轴54和轴承55,第二齿轮53固定安装在第二输送机构3上,且位于第二输送机构3与载盒件6之间,枢转轴54竖直安装在第二齿轮53上,轴承55固定套设在枢转轴54的端部,载盒件6与轴承55连接,并能够绕枢转轴54转动,第二驱动件51安装在载盒件6上,第二驱动件51与第一齿轮52连接,并能够驱动第一齿轮52转动,第一齿轮52与第二齿轮53啮合连接,第一齿轮52转动时带动载盒件6绕枢转轴54转动。
将旋转机构5设置为第二驱动件51、第一齿轮52、第二齿轮53、枢转轴54和轴承55,其结构简单,方便组装使用,且体积小。
下面通过两个具体的实施例来详细介绍本实用新型的传递输送装置的具体结构。
实施例1
请同时参阅图1和图2,本实施例的传递输送装置包括固定座1、第一输送机构2、第二输送机构3、载盒件6和驱动机构4,并且固定座1、第一输送机构2、第二输送机构3和载盒件6沿竖直方向由下到上依次设置。
其中,载盒件6安装在第二输送机构3上,载盒件6能够承载冻存盒,第二输送机构3安装在第一输送机构2上,第二输送机构3设置成能够带动载盒件6相对于第一输送机构2移动,第一输送机构2安装在固定座1上,第一输送机构2设置成能够带动第二输送机构3和载盒件6相对于固定座1移动,驱动机构4设置成能够同时驱动第一输送机构2和第二输送机构3运行,并且第一输送机构2运行时的输送方向与第二输送机构3运行时的输送方向相同。
请接着参阅图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输送机构2包括第一连接板21和第一导向组件22,第一连接板21通过第一导向组件22与固定座1连接,第二输送机构3安装在第一连接板21上,驱动机构4与第一连接板21连接,并能够驱动第一连接板21相对于固定座1移动,从而带动第二输送机构3和载盒件6相对于固定座1移动,以将载盒件6进行输送。
第一导向组件22设置成在第一连接板21相对于固定座1移动的过程中能够对第一连接板21进行导向,以使第一连接板21作直线运动。
驱动机构4在驱动第一连接板21相对于固定座1进行移动时,第一导向组件22对第一连接板21进行导向,以使第一连接板21作直线移动,从而实现带动载盒件6进行输送。
请继续参阅图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向组件22包括第一直线导轨221和第一滑块222。第一直线导轨221安装在第一连接板21上,并沿第一连接板21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一滑块222安装在固定座1上,第一滑块222与第一直线导轨221滑动连接,并能够沿第一直线导轨221的长度方向滑动。
将第一导向组件22设置为第一直线导轨221和第一滑块222,其结构简单,方便组装使用,并且组装后的体积小。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第一导向组件22设置为第一导杆和套设在第一导杆上的第一导向滑块,第一导杆沿第一连接板21的长度方向安装在第一连接板21上,第一导向滑块安装在固定座1上。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不对第一导向组件22的具体结构作任何限制,在实际应用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自行设定第一导向组件22的具体结构,上述实施方式中的第一导向组件22的具体实现形式,并不应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的限制。
请接着参阅图4,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输送机构3包括第二连接板31和第二导向组件32,第二连接板31通过第二导向组件32与第一连接板21连接,载盒件6安装在第二连接板31上,驱动机构4与第二连接板31连接,并能够驱动第二连接板31相对于第一连接板21移动,从而带动载盒件6相对于第一连接板21移动,以将载盒件6进行输送。
第二导向组件32设置成在第二连接板31相对于第一输送机构2移动的过程中能够对第二连接板31进行导向,以使第二连接板31作直线运动。
驱动机构4在驱动第二连接板31相对于第一连接板21进行移动时,第二导向组件32对第二连接板31进行导向,以使第二连接板31作直线移动,从而实现带动载盒件6进行输送。
请继续参阅图4,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导向组件32包括第二直线导轨321和第二滑块322,第二直线导轨321安装在第一连接板21上,并沿第一连接板21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二滑块322安装在第二连接板31上,第二滑块322与第二直线导轨321滑动连接,并能够沿第二直线导轨321的长度方向滑动。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第二导向组件32设置为第二导杆和套设在第二导杆上的第二导向滑块,第二导杆沿第一连接板21的长度方向安装在第一连接板21上,第二导向滑块安装在第二连接板31上。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不对第二导向组件32的具体结构作任何限制,在实际应用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自行设定第二导向组件32的具体结构,上述实施方式中的第二导向组件32的具体实现形式,并不应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的限制。
请接着参阅图4,在本实施例中,驱动机构4包括第一驱动件41(例如:伺服电机或步进电机)、驱动齿轮42、直线齿条43以及第一传动组件44,第一驱动件41安装在固定座1上,直线齿条43安装在第一连接板21上,并沿第一连接板21的长度方向延伸,驱动齿轮42与直线齿条43啮合连接,第一驱动件41与驱动齿轮42连接,并能够带动驱动齿轮42转动,从而带动直线齿条43和第一连接板21移动;第一传动组件44安装在第一连接板21上,并分别与固定座1和第二连接板31连接,第一传动组件44设置成能够在第一连接板21移动时同时带动第二连接板31相对于第一连接板21移动。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驱动机构4带动驱动齿轮42转动,从而带动直线齿条43和第一连接板21做直线移动,同时第一传动组件44能够带动第二连接板31相对于第一连接板21作直线移动,并且第一连接板21的移动方向与第二连接板31的移动方向相同,从而保证载盒件6在上下两层输送结构上的输送方向相同,增加载盒件6的输送距离。
请继续参阅图4,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传动组件44包括第一带轮441、第二带轮442和传送带443,第一带轮441和第二带轮442转动安装在第一连接板21上,并沿第一连接板21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第一带轮441和第二带轮442通过传送带443连接,第二连接板31与传送带443的第一侧的传送面连接,固定座1与传送带443的第二侧的传送面连接,且第二连接板31与传送带443的连接处、固定座1与传送带443的连接处共同将传送带443分为等长的两部分。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第一连接板21相对于固定座1移动时,由于固定座1位置固定,第一连接板21在移动的同时拽动传送带443进行移动,从而使得传送带443转动,并带动第二连接板31相对于第一连接板21进行移动,进而延长载盒件6的输送距离。
请接着参阅图3,在本实施例中,传递输送装置还包括设置在第一连接板21上的第一限位件7和第二限位件8,第一限位件7和第二限位件8沿第一连接板21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固定座1上设有第三限位件9,第三限位件9位于第一限位件7和第二限位件8之间,并能够在第一限位件7和第二限位件8移动,在第一连接板21相对于固定座1移动时,第三限位件9与第一限位件7或第二限位件8抵接,从而限制第一连接板21的移动距离。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第三限位件9设置在第一滑块222上。
第一连接板21通过第一导向组件22与固定座1连接,进而通过设置第一限位件7、第二限位件8和第三限位件9,使第三限位件9在第一限位件7和第二限位件8之间移动,能够限制第一连接板21相对于固定座1的移动距离,从而避免第一滑块222与第一直线导轨221脱离,以保证传递输送装置正常运行。
优选地,请接着参阅图1和图9,在本实施例中,传递输送装置还包括旋转机构5,旋转机构5设置成能够带动载盒件6绕竖直轴转动,以改变载盒件6的对接方向。
优选地,请接着参阅图9至图11,在本实施例中,旋转机构5包括第二驱动件51(例如:伺服电机或步进电机)、第一齿轮52、第二齿轮53、枢转轴54和轴承55,第二齿轮53固定安装在第二连接板31上,且位于第二连接板31与载盒件6之间,枢转轴54竖直安装在第二齿轮53上,轴承55固定套设在枢转轴54的端部,载盒件6与轴承55连接,并能够绕枢转轴54转动,第二驱动件51安装在载盒件6上,第二驱动件51与第一齿轮52连接,并能够驱动第一齿轮52转动,第一齿轮52与第二齿轮53啮合连接,第一齿轮52转动时带动载盒件6绕枢转轴54转动。
优选地,请继续参阅图9,在本实施例中,载盒件6包括载盒板61,载盒板61上设置有托槽62,冻存盒放置在托槽62内,托槽62的底壁上开设有取放口63,以便通过取放口63将冻存盒放置到托槽62内或者是将冻存盒从托槽62内取出。
优选地,请继续参阅图9,在本实施例中,载盒板61上设置有检测器10,检测器10朝向托槽62设置,检测器10能够检测载盒件6上是否放置有冻存盒,以便更好地判断接收和转移冻存盒。其中,检测器10可以为距离传感器,当托槽62内放置有冻存盒时,冻存盒能够将距离传感器所发出的光线反射回去,从而距离传感器能够检测到存在物品。
优选地,请继续参阅图9,在本实施例中,传递输送装置还包括红外线发射器11和红外线接收器12,红外线接收器12安装在第二连接板31上,红外线发射器11设置在载盒件6上,并朝向第二连接板31设置;当红外线发射器11旋转至红外线接收器12的正上方时,红外线接收器12能够接收到红外线发射器11所发出的红外线,从而定位载盒件6的位置。设置红外线发射器11和红外线接收器12用于标定载盒件6的起始位置,以保证旋转机构5的旋转精度。
实施例2
请同时参阅图5和图6,本实施例的传递输送装置包括固定座1、第一输送机构2、第二输送机构3、载盒件6和驱动机构4,并且固定座1、第一输送机构2、第二输送机构3和载盒件6沿竖直方向由下到上依次设置。
其中,载盒件6安装在第二输送机构3上,载盒件6能够承载冻存盒,第二输送机构3安装在第一输送机构2上,第二输送机构3设置成能够带动载盒件6相对于第一输送机构2移动,第一输送机构2安装在固定座1上,第一输送机构2设置成能够带动第二输送机构3和载盒件6相对于固定座1移动,驱动机构4设置成能够同时驱动第一输送机构2和第二输送机构3运行,并且第一输送机构2运行时的输送方向与第二输送机构3运行时的输送方向相同。
请接着参阅图7和图8,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输送机构2包括第一安装件201,第二输送机构3包括第二安装件301和第三安装件302,驱动机构4包括第三驱动件401(如:伺服电机或步进电机)、第一滑动组件402、第二滑动组件403和第二传动组件404。
第一滑动组件402包括第一丝杆4021和第一丝杆滑块4022,第一丝杆4021转动安装在第一安装件201上,并沿第一安装件201的长度方向移动,第一丝杆滑块4022套设在第一丝杆4021上,并与第一丝杆4021滑动连接,第一丝杆滑块4022与固定座1固定连接。
第二滑动组件403包括第二丝杆4031和第二丝杆滑块4032,第二丝杆4031转动安装在第二安装件301上,并沿第二安装件301的长度方向移动,第二安装件301与第一安装件201连接,第二丝杆滑块4032套设在第二丝杆4031上,并与第二丝杆4031滑动连接,第二丝杆滑块4032与第二安装件301固定连接,载盒件6安装在第三安装件302上。
第三驱动件401安装在第一安装件201和/或第二安装件301上,第三驱动件401通过第二传动组件404与第一丝杆4021和第二丝杆4031连接,并能够同时驱动第一丝杆4021和第二丝杆4031转动,第一丝杆4021在转动时能够带动第一安装件201、第二输送机构3以及载盒件6相对于固定座1移动,第二丝杆4031转动时能够使第二丝杆滑块032、第三安装件302和载盒件6相对于第一安装件201和第二安装件301移动,第一安装件201的移动方向与第三安装件302的移动方向相同。
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固定座1位置是固定的,第三驱动件401在驱动第一丝杆4021转动时,第一丝杆4021同时带动第一安装件201以及位于第一安装件201上的第二输送机构3和载盒件6相对于固定座1移动,从而实现载盒件6在第一层输送结构上的输送;第三驱动件401在驱动第二丝杆4031转动时,使第二丝杆滑块4032同时带动第三安装件302和载盒件6相对于第二安装件301移动,从而带动载盒件6进行移动,实现载盒件6在第二层输送结构上的输送。
请继续参阅图7和图8,在本实施例中,第二传动组件404包括主动带轮4041、第一从动带轮4042、第二从动带轮4043和传动带4044,主动带轮4041、第一从动带轮4042和第二从动带轮4043通过传动带4044连接,第一从动带轮4042与第一丝杆4021固定连接,第二从动带轮4043与第二丝杆4031固定连接,第三驱动件401与主动带轮4041连接,并能够驱动主动带轮4041转动,从而能够带动第一丝杆4021和第二丝杆4031转动。
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将第二传动组件404设置为主动齿轮、第一从动齿轮和第二从动齿轮,第一从动齿轮与第一丝杆4021连接,第二从动齿轮与第二丝杆4031连接,第一从动齿轮和第二从动齿轮均与主动齿轮啮合,第三驱动件401与主动齿轮连接,并能够驱动主动齿轮转动,通过齿轮传动来实现带动第一丝杆4021和第二丝杆4031移动。
请继续参阅图7,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输送机构2还包括第一导向杆202和第二导向杆203,第一导向杆202和第二导向杆203沿第一安装件201的长度方向安装在第一安装件201上,并分别位于第一丝杆4021的两侧,第一丝杆滑块4022套设在第一导向杆202和第二导向杆203上,并能够沿第一导向杆202和第二导向杆203的长度方向滑动。
第一导向杆202和第二导向杆203能够对第一丝杆滑块4022和第一丝杆4021的相对位置进行限位,保证二者沿直线相对移动,避免第一丝杆滑块4022相对于第一丝杆4021发生转动。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第一导向杆202和第二导向杆203替换为第一导轨,并在第一丝杆滑块4022上设置有与第一导轨相配合的导槽或导轮,以使第一丝杆滑块4022能够沿第一导轨的长度方向移动。
请继续参阅图8,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输送机构3还包括第三导向杆303和第四导向杆304,第三导向杆303和第四导向杆304沿第二安装件301的长度方向安装在第二安装件301上,并分别位于第二丝杆4031的两侧,第二丝杆滑块4032套设在第三导向杆303和第四导向杆304上,并能够沿第三导向杆303和第四导向杆304的长度方向滑动。
第三导向杆303和第四导向杆304能够对第二丝杆滑块4032和第二丝杆4031的相对位置进行限位,保证二者沿直线相对移动,避免第二丝杆滑块4032相对于第二丝杆4031发生转动。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第三导向杆303和第四导向杆304替换为第二导轨,并在第二丝杆滑块4032上设置有与第二导轨相配合的导槽或导轮,以使第二丝杆滑块4032能够沿第二导轨的长度方向移动。
优选地,请接着参阅图5和图9,在本实施例中,传递输送装置还包括旋转机构5,旋转机构5设置成能够带动载盒件6绕竖直轴转动,以改变载盒件6的对接方向。
优选地,请接着参阅图9至图11,在本实施例中,旋转机构5包括第二驱动件51(例如:伺服电机或步进电机)、第一齿轮52、第二齿轮53、枢转轴54和轴承55,第二齿轮53固定安装在第三安装件302上,且位于第三安装件302与载盒件6之间,枢转轴54竖直安装在第二齿轮53上,轴承55固定套设在枢转轴54的端部,载盒件6与轴承55连接,并能够绕枢转轴54转动,第二驱动件51安装在载盒件6上,第二驱动件51与第一齿轮52连接,并能够驱动第一齿轮52转动,第一齿轮52与第二齿轮53啮合连接,第一齿轮52转动时带动载盒件6绕枢转轴54转动。
优选地,请继续参阅图9,在本实施例中,载盒件6包括载盒板61,载盒板61上设置有托槽62,冻存盒放置在托槽62内,托槽62的底壁上开设有取放口63,以便通过取放口63将冻存盒放置到托槽62内或者是将冻存盒从托槽62内取出。
优选地,请继续参阅图9,在本实施例中,载盒板61上设置有检测器10,检测器10朝向托槽62设置,检测器10能够检测载盒件6上是否放置有冻存盒,以便更好地判断接收和转移冻存盒。其中,检测器10可以为距离传感器,当托槽62内放置有冻存盒时,冻存盒能够将距离传感器所发出的光线反射回去,从而距离传感器能够检测到存在物品。
优选地,请继续参阅图9,在本实施例中,传递输送装置还包括红外线发射器11和红外线接收器12,红外线接收器12安装在第三安装件302上,红外线发射器11设置在载盒件6上,并朝向第三安装件302设置;当红外线发射器11旋转至红外线接收器12的正上方时,红外线接收器12能够接收到红外线发射器11所发出的红外线,从而定位载盒件6的位置。设置红外线发射器11和红外线接收器12用于标定载盒件6的起始位置,以保证旋转机构5的旋转精度。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两个实施例仅是两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传递输送装置并不应局限于上述两个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在实际应用中,也可以分别选取上述两个实施例中的部分结构而组合形成新的实施方式。只要是设置有两层输送结构,并通过一个驱动机构4同时驱动两层输送结构进行传递输送的可实施的具体实现形式,都应当限定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在实际应用中,优选将传递输送装置设置为实施例1的结构,其整体结构简单,且相对于其他实现形式来说,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低,从而体积更小,更方便使用。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传递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座以及安装在所述固定座上的第一输送机构、第二输送机构、载盒件和驱动机构,所述固定座、所述第一输送机构、所述第二输送机构和所述载盒件沿竖直方向依次设置;
所述载盒件安装在所述第二输送机构上,所述载盒件能够承载冻存盒;
所述第二输送机构安装在所述第一输送机构上,所述第二输送机构设置成能够带动所述载盒件相对于所述第一输送机构移动;
所述第一输送机构安装在所述固定座上,所述第一输送机构设置成能够带动所述第二输送机构和所述载盒件相对于所述固定座移动;
所述驱动机构设置成能够同时驱动所述第一输送机构和所述第二输送机构运行,并且所述第一输送机构运行时的输送方向与所述第二输送机构运行时的输送方向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递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机构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一导向组件,所述第一连接板通过所述第一导向组件与所述固定座连接,所述第二输送机构安装在所述第一连接板上,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一连接板连接并能够驱动所述第一连接板相对于所述固定座移动;
所述第一导向组件设置成在所述第一连接板相对于所述固定座移动的过程中能够对所述第一连接板进行导向以使所述第一连接板作直线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递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组件包括第一直线导轨和第一滑块,
所述第一直线导轨安装在所述第一连接板上并沿所述第一连接板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滑块安装在所述固定座上,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一直线导轨滑动连接并能够沿所述第一直线导轨的长度方向滑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递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输送机构包括第二连接板和第二导向组件,所述第二连接板通过所述第二导向组件与所述第一输送机构连接,所述载盒件安装在所述第二连接板上,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二连接板连接并能够驱动所述第二连接板相对于所述第一输送机构移动;
所述第二导向组件设置成在所述第二连接板相对于所述第一输送机构移动的过程中能够对所述第二连接板进行导向以使所述第二连接板作直线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传递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向组件包括第二直线导轨和第二滑块,
所述第二直线导轨安装在所述第一输送机构上并沿所述第一输送机构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滑块安装在所述第二连接板上,所述第二滑块与所述第二直线导轨滑动连接并能够沿所述第二直线导轨的长度方向滑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递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件、驱动齿轮、直线齿条以及传动组件,
所述第一驱动件安装在所述固定座上,所述直线齿条安装在所述第一输送机构上并沿所述第一输送机构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驱动齿轮与所述直线齿条啮合连接,所述第一驱动件与所述驱动齿轮连接并能够驱动所述驱动齿轮转动从而带动所述直线齿条移动并使所述第一输送机构运行;
所述传动组件安装在所述第一输送机构上,并分别与所述固定座和所述第二输送机构连接,所述传动组件设置成能够在所述第一输送机构运行时同时带动所述第二输送机构运行从而带动所述载盒件相对于所述第一输送机构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传递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包括第一带轮、第二带轮和传送带,所述第一带轮和所述第二带轮转动安装在所述第一输送机构上并沿所述第一输送机构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所述第一带轮和所述第二带轮通过所述传送带连接,
所述第二输送机构与所述传送带的第一侧的传送面连接,所述固定座与所述传送带的第二侧的传送面连接,且所述第二输送机构与所述传送带的连接处、所述固定座与所述传送带的连接处共同将所述传送带分为等长的两部分。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递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旋转机构,所述旋转机构设置成能够带动所述载盒件绕竖直轴转动以改变所述载盒件的对接方向。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传递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机构包括第二驱动件、第一齿轮、第二齿轮、枢转轴和轴承,
所述第二齿轮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输送机构上且位于所述第二输送机构与所述载盒件之间,所述枢转轴竖直安装在所述第二齿轮上,所述轴承固定套设在所述枢转轴的端部,所述载盒件与所述轴承连接并能够绕所述枢转轴转动;
所述第二驱动件安装在所述载盒件上,所述第二驱动件与所述第一齿轮连接并能够驱动所述第一齿轮转动,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连接,所述第一齿轮转动时带动所述载盒件绕所述枢转轴转动。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传递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板上的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第二限位件沿所述第一连接板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所述第一滑块或所述固定座上设有第三限位件,所述第三限位件位于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第二限位件之间,以在所述第一连接板相对于所述固定座移动时与所述第一限位件或所述第二限位件抵接从而限制所述第一连接板的移动距离。
CN202321581946.2U 2023-06-20 2023-06-20 传递输送装置 Active CN2201820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81946.2U CN220182071U (zh) 2023-06-20 2023-06-20 传递输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81946.2U CN220182071U (zh) 2023-06-20 2023-06-20 传递输送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82071U true CN220182071U (zh) 2023-12-15

Family

ID=891090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581946.2U Active CN220182071U (zh) 2023-06-20 2023-06-20 传递输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8207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305275B2 (ja) カートリッジ取り扱いシステム
US7753638B2 (en) Robot hand having swaying mechanism in library apparatus
JP2003212306A (ja) 物体保管装置および空気調節キャビネット
JP5330983B2 (ja) Nmr測定試料用の自動輸送デバイス、自動輸送デバイスを有する低温磁気システム、およびnmr測定試料を搬送するための方法
KR19990067467A (ko) 테이프 카트리지용 다중 드라이브 다중 매거진 대량 저장 및 검색 유니트
CN220182071U (zh) 传递输送装置
CN116620847A (zh) 传递输送装置
CN116692328A (zh) 用于存储生物样本的单体工作站
CN216485065U (zh) 试纸条的阻挡机构及传输装置
US7334978B2 (en) Cartridge-handling apparatus for a media storage system
US8031563B2 (en) Library system, data storage medium transportation mechanism, method of initializing a data storage medium transportation mechanism, method of transporting a data storage medium, signal-bearing medium embodying a program of initializing, and signal-bearing medium embodying a program of transporting
CN220181636U (zh) 挑管系统及包括挑管系统的生物样本存储库
CN220316150U (zh) 用于存储生物样本的单体工作站
CN220181771U (zh) 用于存储生物样本的单体工作站
CN220181634U (zh) 提升转运装置及包括提升转运装置的生物样本存储库
CN220316149U (zh) 用于存储生物样本的单体工作站
CN117002903A (zh) 用于存储生物样本的单体工作站
US9952243B2 (en) Reagent vessel housing unit and automatic analysis device
CN220316148U (zh) 用于存储生物样本的单体工作站
CN220728603U (zh) 用于存储生物样本的冰箱
CN220181635U (zh) 生物样本存储库
CN116767731A (zh) 用于存储生物样本的单体工作站
CN116692330A (zh) 用于存储生物样本的单体工作站
CN218342159U (zh) 中转转运平台
CN109708947B (zh) 一种生物样本冻存仪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