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80403U - 打印机 - Google Patents

打印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80403U
CN220180403U CN202321250595.7U CN202321250595U CN220180403U CN 220180403 U CN220180403 U CN 220180403U CN 202321250595 U CN202321250595 U CN 202321250595U CN 220180403 U CN220180403 U CN 2201804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m
movable frame
roller
plate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25059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磊
陶鹏
刘丙庆
姜天信
王春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New Beiya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New Beiya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New Beiya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New Beiya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25059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804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804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804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mmon Mechanis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打印机,涉及打印设备技术领域。该打印机包括机架及设置于机架的打印胶辊、打印头组件和驱动组件,打印头组件包括与机架活动连接的活动架和设置于活动架的打印头,活动架相对机架具有使打印头与打印胶辊配合的压下位置和使打印头与打印胶辊分离的抬起位置;驱动组件包括第一凸轮、第二凸轮、连接件及电机,第一凸轮和第二凸轮间隔设置,且同时与连接件固定连接,第一凸轮和第二凸轮用于同时与活动架抵接,并同步驱动活动架运动至压下位置或抬起位置,电机用于驱动第一凸轮、第二凸轮和连接件三者任意一者绕打印胶辊的芯轴转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打印机能够提高活动架带动打印头的两端靠近或远离打印胶辊的同步性。

Description

打印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打印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打印机。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提供的打印机包括打印胶辊、机架、活动架、打印头及驱动组件,打印胶辊可转动地设置于机架,用于驱动薄片类介质移动,活动架与机架活动连接,且能相对机架运动,具有抬起位置和压下位置,打印头设置于活动架,当活动架位于压下位置时,打印头与打印胶辊配合,以对薄片类介质进行打印,当活动架位于抬起位置时,打印头与打印胶辊分离,以减少打印胶辊的转动对打印头的磨损,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活动架运动至压下位置或抬起位置。但是,由于驱动组件的安装误差的影响,使得驱动组件无法驱动活动架的两端同步运动,从而影响了打印头的两端靠近或远离打印胶辊的同步性,而当打印头的两端不能同步靠近打印胶辊时,存在因打印头的两端对薄片类介质的压力不均导致打印效果差的问题,当打印头的两端不能同步远离打印胶辊时,存在打印头的一端与打印胶辊接触导致打印头磨损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打印头的两端靠近或远离打印胶辊的同步性的打印机。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打印机,该打印机包括机架、打印胶辊、打印头组件及驱动组件,打印胶辊可转动地设置于机架,用于驱动薄片类介质移动,打印胶辊包括芯轴和与芯轴固定套接的辊轮;打印头组件包括活动架和设置于活动架的打印头,活动架与机架活动连接,且能相对机架运动,具有压下位置和抬起位置,当活动架位于压下位置时,打印头与辊轮相对配合,用于对薄片类介质进行打印;当活动架位于抬起位置时,打印头与辊轮分离;驱动组件包括第一凸轮、第二凸轮、连接件及电机,第一凸轮和第二凸轮间隔设置,连接件同时与第一凸轮和第二凸轮固定连接;第一凸轮、第二凸轮和连接件三者中的至少一者可转动地套设于芯轴;电机与第一凸轮、第二凸轮、连接件三者中的一者传动连接,用于驱动三者同步绕芯轴转动,第一凸轮和第二凸轮用于同时与活动架抵接,并同步驱动活动架运动至压下位置或抬起位置。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沿辊轮的轴向,第一凸轮和第二凸轮分别位于辊轮的两端,且均可转动地套设于芯轴;连接件连接在第一凸轮和第二凸轮之间,沿辊轮的径向,连接件与辊轮间隔设置。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凸轮包括与芯轴套接的第一圆孔、沿第一圆孔的圆周方向排布的齿形部和第一凸轮部,齿形部用于与电机传动连接,第一凸轮部用于与活动架抵接以驱动活动架运动至抬起位置或压下位置。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凸轮包括第二凸轮部,当第一凸轮和第二凸轮绕芯轴转动时,第一凸轮部和第二凸轮部用于同时与活动架抵接,并同步驱动活动架移动至抬起位置或压下位置。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连接件包括连接板,连接板具有靠近辊轮的内表面,沿辊轮的径向,内表面的截面呈与辊轮同轴的圆弧形。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凸轮包括第一圆孔,第二凸轮包括第二圆孔和设有开口的长孔,长孔与第二圆孔连通;驱动组件还包括第一轴套和第二轴套,第一轴套与第一圆孔插接,第二轴套与第二圆孔插接,第一轴套的外径与第一圆孔的孔径相适配且大于长孔的宽度,第二轴套的外径与第二圆孔的孔径相适配;芯轴的第一端与第一轴套插接,芯轴的第二端与第二轴套插接,且芯轴的外径小于长孔的宽度。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活动架设有能够绕自身轴线转动的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当第一凸轮和第二凸轮同步驱动活动架运动至压下位置或抬起位置时,第一凸轮与第一滚轮的外周面抵接、第二凸轮与第二滚轮的外周面抵接。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活动架包括第一板、第二板以及连接于第一板和第二板之间的第三板,第一板和第二板沿芯轴的轴向相对且间隔设置,打印头位于第一板和第二板之间,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分别设置于第一板和第二板,第一板设有具有开口的第一长槽,第二板设有具有开口的第二长槽,第一长槽和第二长槽均与芯轴卡接,当活动架在抬起位置和压下位置之间移动时,第一长槽和第二长槽均与芯轴相对滑动。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板和第二板均设有导向柱,机架对应设有两个导向槽,两个导向柱与两个导向槽一一对应地插接,且活动架在抬起位置和压下位置之间运动时,每个导向柱相对于对应的导向槽滑动;或者,第一板和第二板均设有导向槽,机架对应设有两个导向柱,两个导向柱与两个导向槽一一对应地插接,且活动架在抬起位置和压下位置之间运动时,每个导向柱相对于对应的导向槽滑动。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打印机还包括连接于活动架和机架之间的弹性件,弹性件用于使活动架始终具有向压下位置运动的趋势。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打印机至少具备以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打印机包括机架、打印胶辊、打印头组件及驱动组件,打印胶辊可转动地设置于机架,用于驱动薄片类介质移动,打印胶辊包括芯轴和与芯轴固定套接的辊轮;打印头组件包括活动架和设置于活动架的打印头,活动架与机架活动连接,且能相对机架运动,具有压下位置和抬起位置,当活动架位于压下位置时,打印头与辊轮相对配合,用于对薄片类介质进行打印;当活动架位于抬起位置时,打印头与辊轮分离;驱动组件包括第一凸轮、第二凸轮、连接件及电机,第一凸轮和第二凸轮间隔设置,连接件同时与第一凸轮和第二凸轮固定连接;第一凸轮、第二凸轮和连接件三者中的至少一者可转动地套设于芯轴;电机与第一凸轮、第二凸轮、连接件三者中的一者传动连接,用于驱动三者同步绕芯轴转动,第一凸轮和第二凸轮用于同时与活动架抵接,并同步驱动活动架运动至压下位置或抬起位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打印机,当第一凸轮、第二凸轮和连接件三者中的一者在电机的驱动下绕芯轴转动时,带动三者中的另两者同步绕芯轴转动,第一凸轮和第二凸轮同步转动时能同时与活动架抵接并驱动活动架运动至压下位置或抬起位置,从而提高了活动架的两端运动的同步性,由于打印头设置于活动架并随活动架运动,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打印机能够提高打印头的两端靠近或远离打印胶辊的同步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打印机的第二架体位于工作位置时的结构剖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打印机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打印机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打印机的局部结构分解示意图一;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打印机的活动架位于压下位置时的局部结构剖面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打印机的活动架位于抬起位置时的局部结构剖面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打印机的局部结构分解示意图二;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打印机的第二架体位于维护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
010-打印机;100-机架;110-第一架体;120-第二架体;121-盖体;122-支撑架;123-第一支撑板;124-第二支撑板;125-第三支撑板;126-导向槽;130-打印胶辊;131-芯轴;132-辊轮;140-卡仓;150-接卡盒;160-输送组件;161-输送辊;162-从动辊;163-输送电机;
200-打印头组件;210-活动架;211-第一板;212-第一长槽;213-第一插柱;214-第二板;215-第二长槽;216-第二插柱;217-导向柱;218-第三板;220-第一滚轮;221-第二滚轮;222-第一限位件;223-第二限位件;224-弹性件;225-打印头;
300-驱动组件;310-第一凸轮;311-第一凸轮部;312-齿形部;313-第一圆孔;320-第二凸轮;321-第二凸轮部;322-第二圆孔;323-长孔;324-检测板;325-透光孔;330-连接板;331-内表面;340-第一轴套;350-第二轴套;360-电机;361-电机齿轮;362-传动齿轮;370-检测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打印机010,该打印机010可以驱动纸张、卡片、身份证、银行卡、票据等薄片类介质移动,并能对薄片类介质进行打印。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打印机010的第二架体120位于工作位置时的结构剖面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打印机010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一。请参照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打印机010包括机架100、打印胶辊130、打印头组件200及驱动组件300,打印胶辊130可转动地设置于机架100,用于驱动薄片类介质移动,打印胶辊130包括芯轴131和与芯轴131固定套接的辊轮132;打印头组件200包括活动架210和设置于活动架210的打印头225,活动架210与机架100活动连接,且能相对机架100运动,具有压下位置和抬起位置,当活动架210位于压下位置时,打印头225与辊轮132相对配合,用于对薄片类介质进行打印;当活动架210位于抬起位置时,打印头225与辊轮132分离;驱动组件300包括第一凸轮310、第二凸轮320、连接件及电机360,第一凸轮310和第二凸轮320间隔设置,连接件同时与第一凸轮310和第二凸轮320固定连接;第一凸轮310、第二凸轮320和连接件三者中的至少一者可转动地套设于芯轴131;电机360设置于机架100,且与第一凸轮310、第二凸轮320、连接件三者中的一者传动连接,用于驱动三者同步绕芯轴131转动,第一凸轮310和第二凸轮320用于同时与活动架210抵接,并同步驱动活动架210运动至压下位置或抬起位置。
本实施例提供的打印机010,当第一凸轮310和第二凸轮320两者中的一者在电机360的驱动下绕芯轴131转动时,通过连接件带动两者中的另一者同步绕芯轴131转动,当连接件在电机360的驱动下绕芯轴131转动时,带动第一凸轮310和第二凸轮320两者同步绕芯轴131转动,第一凸轮310和第二凸轮320同步转动时能同时与活动架210抵接并同步驱动活动架210运动至压下位置或抬起位置,从而提高了第一凸轮310和第二凸轮320驱动活动架210的两端运动的同步性,由于打印头225设置于活动架210并随活动架210运动,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打印机010提高了打印头225的两端靠近或远离打印胶辊130的同步性。同时,由于第一凸轮310、第二凸轮320及连接件三者中的至少一者套设在打印胶辊130的芯轴131上,三者相对于打印胶辊130的位置更加稳定,进一步保证了第一凸轮310和第二凸轮320驱动活动架210运动时,打印头225与打印胶辊130之间的相对位置的准确性,提高了打印头225对薄片类介质的打印效果。
请参照图1,本实施例中,打印机010还包括连接于活动架210和第二架体120之间的弹性件224,弹性件224用于使活动架210始终具有向压下位置运动的趋势。具体地,当电机360驱动第一凸轮310和第二凸轮320同步绕芯轴131沿第一方向转动时,第一凸轮310和第二凸轮320同步驱动活动架210克服弹性件224的弹性力移动至抬起位置,当电机360驱动第一凸轮310和第二凸轮320同步绕芯轴131沿第二方向转动时,弹性件224驱动活动架210移动至压下位置,其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反。如此设置使得活动架210能可靠运动至抬起位置或压下位置,确保了打印头225与打印胶辊130可靠地配合或分离,另外,当打印头225与打印胶辊130配合时,弹性件224使打印头225压紧打印胶辊130,提高了对薄片类介质的打印效果。本实施例中,弹性件224为压簧。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弹性件224还可以为扭簧、拉簧或金属弹片等。
在其他实施例中,弹性件224用于使活动架210始终具有向抬起位置运动的趋势,当电机360驱动第一凸轮310和第二凸轮320同步绕芯轴131沿第一方向转动时,第一凸轮310和第二凸轮320同步驱动活动架210克服弹性件224的弹性力移动至压下位置,当电机驱动第一凸轮310和第二凸轮320同步绕芯轴131沿第二方向转动时,弹性件224驱动活动架210移动至抬起位置。
本实施例提供的打印机010为证卡打印机,打印头225用于对社保卡、银行卡、身份证等卡片进行打印。本实施例的打印机010还包括卡仓140和接卡盒150,卡仓140用于容纳卡片并向打印头225输送卡片,接卡盒150位于卡仓140的下方,用于接收经打印头225打印完成的卡片。卡仓140和接卡盒150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与相关技术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请继续参照图1,打印机010还包括输送组件160和输送电机163,输送组件160包括输送辊161和与输送辊161配合的从动辊162,输送电机163与输送辊161传动连接,用于驱动输送辊161转动,使输送辊161和从动辊162能夹持并驱动薄片类介质移动。可选地,输送辊161与打印胶辊130平行且沿薄片类介质的移动方向间隔排布,输送电机163同时与输送辊161和打印胶辊130传动连接,用于驱动输送辊161和打印胶辊130同步转动。如此设置使得输送辊161和打印胶辊130共用同一电机,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结构紧凑性,且有利于输送辊161和打印胶辊130对薄片类介质驱动的同步性,提高了薄片类介质移动的平稳性。
请参照图2,本实施例中,沿辊轮132的轴向,第一凸轮310和第二凸轮320分别位于辊轮132的两端,且均可转动地套设于芯轴131;连接件连接在第一凸轮310和第二凸轮320之间,沿辊轮132的径向,连接件与辊轮132间隔设置。如此设置使得第一凸轮310、第二凸轮320及连接件同步转动时均不会与辊轮132干涉,提高了打印胶辊130及第一凸轮310和第二凸轮320的转动顺畅性,进而提高了第一凸轮310和第二凸轮320驱动活动架210在抬起位置和压下位置之间运动的可靠性。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连接件可转动地套设于芯轴131,或者,第一凸轮310和第二凸轮320两者中的一者可转动地套设于芯轴131。本实施例不作限定。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打印机010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二,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打印机010的局部结构分解示意图一。请参照图3和图4,本实施例中,连接件包括连接板330,连接板330具有靠近辊轮132的内表面331,沿辊轮132的径向,内表面331的截面呈与辊轮132同轴的圆弧形。如此设置使得连接件转动的过程中,连接板330的内表面331与辊轮132的外表面之间的间距不变,避免连接件与辊轮132干涉,进一步提高了第一凸轮310和第二凸轮320及打印胶辊130转动的顺畅性。可选地,第一凸轮310和第二凸轮320均呈板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连接件还可以呈轴状或块状。
请继续参照图3和图4,本实施例中,第一凸轮310包括第一圆孔313,第二凸轮320包括第二圆孔322和设有开口的长孔323,第二圆孔322与第一圆孔313同轴设置,长孔323与第二圆孔322连通;驱动组件300还包括第一轴套340和第二轴套350,第一轴套340与第一圆孔313插接,第二轴套350与第二圆孔322插接,第一轴套340的外径与第一圆孔313的孔径相适配且大于长孔323的宽度,第二轴套350的外径与第二圆孔322的孔径相适配;芯轴131的第一端与第一轴套340插接,芯轴131的第二端与第二轴套350插接,且芯轴131的外径小于长孔323的宽度。
本实施例中,将第一凸轮310和第二凸轮320套设于芯轴131时,首先使芯轴131的第一端插设于第一圆孔313,再将芯轴131的第二端通过长孔323插设于第二圆孔322,然后将第一轴套340插设于第一圆孔313且套设于芯轴131,将第二轴套350插设于第二圆孔322且套设于芯轴131,从而完成第一凸轮310和第二凸轮320与打印胶辊130的安装,且第二轴套350能够防止芯轴131穿过长孔323与第二凸轮320脱离,提高了第一凸轮310和第二凸轮320套设于芯轴131的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凸轮310还设有与第一圆孔313连通且具有开口的第一长孔(图未示出),第一长孔的宽度大于芯轴131的外径且小于第一轴套340的外径,安装时,将芯轴131的一端穿过第一长孔插入第一圆孔313内,同时将芯轴131的另一端穿过长孔插入第二圆孔322内,然后将第一轴套340插设于第一圆孔313且套设于芯轴131,将第二轴套350插设于第二圆孔322且套设于芯轴131,装配更简便。
请参照图2和图3,本实施例中,第一凸轮310还包括沿第一圆孔313的圆周方向排布的齿形部312和第一凸轮部311,齿形部312用于与电机360传动连接,第一凸轮部311用于与活动架210抵接以驱动活动架210运动至抬起位置或压下位置。具体地,驱动组件300还包括电机齿轮361和传动齿轮362,电机齿轮361与电机360的输出轴固定套接,传动齿轮362与齿形部312啮合,且与电机齿轮361传动连接。本实施例中,电机齿轮361通过传动齿轮362直接与第一凸轮310的齿形部312传动连接以驱动第一凸轮310绕芯轴131转动,第一凸轮310通过连接件带动第二凸轮320绕芯轴131同步转动,结构简单,且提高了驱动组件300的结构紧凑性及电机360的输出轴的转动与第一凸轮310和第二凸轮320转动的同步性,使第一凸轮310和第二凸轮320能可靠驱动活动架210运动至抬起位置或压下位置。
可选地,第二凸轮320包括第二凸轮部321,第二凸轮部321的外缘在设定平面上的投影与第一凸轮部311的外缘在设定平面上的投影重合,且设定平面与芯轴131的轴向垂直,当第一凸轮310和第二凸轮320绕芯轴131转动时,第一凸轮部311和第二凸轮部321用于同时与活动架210抵接,并同步驱动活动架210移动至抬起位置或压下位置。如此设置进一步提高了第一凸轮310和第二凸轮320驱动活动架210的两端运动的同步性,进而提高了活动架210带动打印头225的两端靠近或远离打印胶辊130的同步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凸轮320还包括齿形部312,齿形部312和第二凸轮部321沿第二圆孔322的圆周方向依次排布,齿形部312与电机360传动连接,电机360通过齿形部312驱动第二凸轮320绕芯轴131转动,第二凸轮320通过连接件带动第一凸轮310绕芯轴131同步转动;或者,连接件还包括在连接板330背离辊轮132的一侧设置的以辊轮132的轴线为中心线的弧形齿条,传动齿轮362与齿条啮合,电机360驱动传动齿轮362转动,传动齿轮362驱动齿条绕辊轮132转动,使活动架210运动至抬起位置或者压下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沿芯轴131的圆周方向,连接板330与第一凸轮部311和第二凸轮部321均间隔分布,且连接板330的圆心角大于60度且小于180度。如此设置既保证了连接板330的强度,有利于第一凸轮310和第二凸轮320的转动同步性,同时避免连接板330伸入薄片类介质的移动路径,从而提高了薄片类介质的移动顺畅性。
请参照图2,本实施例中,活动架210沿芯轴131的轴向的两端分别设有能够绕自身轴线转动的第一滚轮220和第二滚轮221,当第一凸轮310和第二凸轮320同步驱动活动架210运动至压下位置或抬起位置时,第一凸轮部311与第一滚轮220的外周面抵接、第二凸轮部321与第二滚轮221的外周面抵接。第一凸轮310和第二凸轮320绕芯轴131转动时,第一滚轮220相对于第一凸轮310的第一凸轮部311滚动,第二滚轮221相对于第二凸轮320的第二凸轮部321滚动,使第一凸轮310和第二凸轮320同步驱动活动架210运动至抬起位置或压下位置,如此设置降低了第一凸轮310和第二凸轮320驱动活动架210运动的阻力,进而降低了电机的负载。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活动架210沿芯轴131的轴向的两端分别固定设有第一驱动部和第二驱动部,第一凸轮310的第一凸轮部311用于与第一驱动部抵接,第二凸轮320的第二凸轮部321用于与第二驱动部抵接,第一凸轮310和第二凸轮320绕芯轴131转动时,第一凸轮310的第一凸轮部311相对于第一驱动部滑动,第二凸轮320的第二凸轮部321相对于第二驱动部滑动,使第一凸轮部311和第二凸轮部321同步驱动活动架210运动至抬起位置或压下位置,其中,第一驱动部和第二驱动部呈块状、柱状或板状。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当活动架210位于抬起位置时,第一凸轮部311与第一滚轮220抵接,且第二凸轮部321与第二滚轮221抵接,从而使活动架210可靠维持于抬起位置;当弹性件224驱动活动架210位于压下位置时,第一凸轮部311与第一滚轮220分离,且第二凸轮部321与第二滚轮221分离,使弹性件224的作用能够传递于打印头225,使打印头225压紧于打印胶辊130,提高了打印头225的打印效果。具体地,第一凸轮部311的外缘和第二凸轮部321的外缘均具有与芯轴131的轴线距离最大的最高点和与芯轴131的轴线距离最小的最低点,且第一凸轮部311的最高点和最低点、第二凸轮部321的最高点和最低点均渐变设置,当活动架210位于压下位置时,第一凸轮部311的最低点与第一滚轮220间隔设置,第二凸轮部321的最低点与第二滚轮221间隔设置,当活动架由压下位置向抬起位置运动时,第一凸轮部311的最低点与第一滚轮220抵接、第二凸轮部321的最低点与第二滚轮221抵接,且随着第一凸轮部311和第二凸轮部321的继续转动,第一凸轮部311与第一滚轮220的抵接位置逐渐靠近第一凸轮部311的最高点,第二凸轮部321与第二滚轮221的抵接位置逐渐靠近第二凸轮部321的最高点;当活动架210运动至抬起位置时,第一凸轮部311的最高点与第一滚轮220抵接,第二凸轮部321的最高点与第二滚轮221抵接,使活动架210可靠维持于抬起位置。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打印机010的活动架210位于压下位置时的局部结构剖面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打印机010的活动架210位于抬起位置时的局部结构剖面图。可选地,打印机010还包括控制器,请参照图5和图6,第二凸轮320还包括与第二凸轮部321间隔设置的检测板324,驱动组件300还包括设置于机架100的检测件370,检测件370与控制器通讯连接,检测件370用于检测活动架210是否位于压下位置或抬起位置,当活动架210运动至压下位置(参照图5),检测件370与第二凸轮部321配合,检测件370输出第一检测信号,当活动架210运动至抬起位置(参照图6),检测件370与检测板324配合,检测件370输出第二检测信号。控制器根据检测件370输出的信号控制电机360工作,可以提高电机360驱动第一凸轮310和第二凸轮320转动的准确性,确保第一凸轮310和第二凸轮320可靠驱动活动架210运动至抬起位置或压下位置。
具体地,检测板324设有透光孔325,第二凸轮部321与检测板324之间形成第一透光区,透光孔325形成第二透光区,第二凸轮部321形成第一遮光区,检测板324形成第二遮光区,当第一透光区或第二透光区与检测件370配合时,检测件370输出第一检测信号,当第一遮光区或第二遮光区与检测件370配合时,检测件370输出第二检测信号;电机360驱动第一凸轮310带动第二凸轮320沿第一方向同步转动时,第一凸轮310和第二凸轮320驱动活动架210由压下位置向抬起位置运动,第一遮光区、第一透光区、第二遮光区、第二透光区及第二遮光区与检测件370交替配合;电机360驱动第一凸轮310带动第二凸轮320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同步转动时,第一凸轮310和第二凸轮320驱动活动架210由抬起位置向压下位置运动,第二遮光区、第二透光区、第二遮光区、第一透光区及第一遮光区与检测件370交替配合;控制器能够根据检测件370交替输出的第一检测信号和第二检测信号以及相邻的第一检测信号和第二检测信号之间的时间间隔判断活动架210运动至抬起位置或压下位置。可选地,检测件370为透射传感器或反射传感器。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打印机010的局部结构分解示意图二。请参照图7,本实施例中,活动架210包括第一板211、第二板214以及连接于第一板211和第二板214之间的第三板218,第一板211和第二板214沿芯轴131的轴向相对且间隔设置,打印头225位于第一板211和第二板214之间,第一滚轮220和第二滚轮221分别设置于第一板211和第二板214,且第一滚轮220设置于第一板211背离打印头225的一侧,第二滚轮221设置于第二板214背离打印头225的一侧。如此设置使得第一凸轮部311与第一滚轮220抵接、第二凸轮部321与第二滚轮221抵接时,第一凸轮部311和第二凸轮部321均不会触碰到打印头225,降低了打印头225被损坏的风险。
可选地,第一板211位于辊轮132的第一端和第一凸轮310之间,第二板214位于辊轮132的第二端和第二凸轮320之间,第一板211设有具有开口的第一长槽212,第二板214设有具有开口的第二长槽215,第一长槽212和第二长槽215均与芯轴131卡接,当活动架210在抬起位置和压下位置之间运动时,第一长槽212和第二长槽215均与芯轴131相对滑动。如此设置提高了活动架210在抬起位置和压下位置之间移动的可靠性,进而保证了打印头225随活动架210运动时与打印胶辊130之间的相对位置精度。可选地,第一长槽212和第二长槽215的延伸方向相同且均与芯轴131的轴向垂直,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第一长槽212和第二长槽215与芯轴131相对滑动的顺畅性。
可选地,第一长槽212与第一轴套340卡接,第二长槽215与第二轴套350卡接。如此设置减少了第一长槽212的槽壁以及第二长槽215的槽壁对打印胶辊130的芯轴131的磨损,提高了打印胶辊130的使用寿命。
可选地,请继续参照图7,第一板211和第二板214平行设置,打印头225组件200还包括第一插柱213和第二插柱216,第一插柱213固定设置于第一板211背离打印头225的一侧,第二插柱216固定设置于第二板214背离打印头225的一侧,第一插柱213和第二插柱216同轴设置,且均与第一板211和第二板214垂直,第一滚轮220套设于第一插柱213,且能绕第一插柱213转动,第一滚轮220的内径与第一插柱213的直径相适配,第二滚轮221套设于第二插柱216,且能绕第二插柱216转动,第二滚轮221的内径与第二插柱216的直径相适配。如此设置提高了第一滚轮220和第二滚轮221的安装稳定性及转动顺畅性。
可选地,打印头组件200还包括第一限位件222和第二限位件223,第一限位件222与第一插柱213的端部固定连接,且位于第一滚轮220背离第一板211的一侧,第二限位件223与第二插柱216端部固定连接,且位于第二滚轮221背离第二板214的一侧,第一限位件222用于阻止第一滚轮220脱离第一插柱213,第二限位件223用于阻止第二滚轮221脱离第二插柱216。如此设置进一步提高了第一滚轮220和第二滚轮221的安装稳定性。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件222和第二限位件223均为螺钉。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限位件222和第二限位件223均为弹性卡扣。
请参照图7,本实施例中,第一板211和第二板214均设有导向柱217,机架100对应设有两个导向槽126,两个导向柱217与两个导向槽126一一对应地插接,且活动架210在抬起位置和压下位置之间运动时,每个导向柱217相对于对应的导向槽126滑动;或者,第一板211和第二板214均设有导向槽126,机架100对应设有两个导向柱217,两个导向柱217与两个导向槽126一一对应地插接,且活动架210在抬起位置和压下位置之间运动时,每个导向柱217相对于对应的导向槽126滑动。如此设置提高了活动架210相对机架100在抬起位置和压下位置之间运动的顺畅性。可选地,导向槽126的延伸方向与第一长槽212、第二长槽215的延伸方向相同。如此进一步提高了活动架210在抬起位置和压下位置之间运动的顺畅性,使打印头225与打印胶辊130能可靠地配合或分离。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打印机010的第二架体120位于维护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8,本实施例中,机架100包括第一架体110和第二架体120,第二架体120与第一架体110可转动地连接,第二架体120能相对第一架体110转动,具有工作位置和维护位置,打印胶辊130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一架体110,活动架210与第二架体120活动连接,两个导向柱217分别设置于活动架210的第一板211和第二板214,两个导向槽126均设置于第二架体120,当第二架体120位于工作位置时,第一长槽212与第一轴套340卡接且第二长槽215与第二轴套350卡接,打印头225与辊轮132配合,当第二架体120位于维护位置时,第一长槽212与第一轴套340分离且第二长槽215与第二轴套350分离,打印头225与辊轮132分离。
可选地,第一架体110包括壳体,壳体设有敞口,打印胶辊130的辊轮132位于壳体内;第二架体120包括盖体121和与盖体121固定连接的支撑架122,盖体121与壳体枢接,两个导向槽126均设置于支撑架122;当第二架体120位于工作位置时,盖体121封闭敞口,打印头组件200位于壳体内,当第二架体120位于维护位置时,敞口被打开,打印头组件200位于壳体外,且打印胶辊130被露出。从而当第二架体120位于工作位置时,通过使打印头组件200位于壳体内避免灰尘等异物进入打印头225,提高了打印头225的打印效果,当第二架体120位于维护位置时,能够对打印头225和打印胶辊130分别进行清理等维护操作,维护方便。
可选地,请参照图7,支撑架122包括平行且间隔设置的第一支撑板123和第二支撑板124以及连接于第一支撑板123和第二支撑板124之间的第三支撑板125,第三支撑板125与盖体121连接,其中,第三支撑板125与盖体121的连接方式可以为但不仅限于紧固件连接、卡接、焊接或一体成型等,弹性件224抵接于第三支撑板125和盖体121之间,两个导向槽126分别设置于第一支撑板123和第二支撑板124,活动架210位于第一支撑板123和第二支撑板124之间,如此设置提高了活动架210与支撑架122连接的稳性性及活动架210相对支撑架122运动的可靠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打印机010,当电机360驱动第一凸轮310、第二凸轮320和连接件三者中的一者绕芯轴131转动时,第一凸轮310和第二凸轮320同步转动并能与活动架210同时抵接,以同步驱动活动架210运动至压下位置或抬起位置,从而提高了第一凸轮310和第二凸轮320驱动活动架210的两端运动的同步性,由于打印头225设置于活动架210并随活动架210运动,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打印机010能够提高打印头225的两端靠近或远离打印胶辊130的同步性。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打印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打印胶辊、打印头组件及驱动组件,所述打印胶辊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机架,用于驱动薄片类介质移动,所述打印胶辊包括芯轴和与所述芯轴固定套接的辊轮;所述打印头组件包括活动架和设置于所述活动架的打印头,所述活动架与所述机架活动连接,且能相对所述机架运动,具有压下位置和抬起位置,当所述活动架位于所述压下位置时,所述打印头与所述辊轮相对配合,用于对薄片类介质进行打印;当所述活动架位于所述抬起位置时,所述打印头与所述辊轮分离;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一凸轮、第二凸轮、连接件及电机,所述第一凸轮和所述第二凸轮间隔设置,所述连接件同时与所述第一凸轮和所述第二凸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凸轮、所述第二凸轮和所述连接件三者中的至少一者可转动地套设于所述芯轴;所述电机与所述第一凸轮、所述第二凸轮、所述连接件三者中的一者传动连接,用于驱动三者同步绕所述芯轴转动,所述第一凸轮和所述第二凸轮用于同时与所述活动架抵接,并同步驱动所述活动架运动至所述压下位置或所述抬起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沿所述辊轮的轴向,所述第一凸轮和所述第二凸轮分别位于所述辊轮的两端,且均可转动地套设于所述芯轴;所述连接件连接在所述第一凸轮和所述第二凸轮之间,沿所述辊轮的径向,所述连接件与所述辊轮间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轮包括与所述芯轴套接的第一圆孔、沿所述第一圆孔的圆周方向排布的齿形部和第一凸轮部,所述齿形部用于与所述电机传动连接,所述第一凸轮部用于与所述活动架抵接以驱动所述活动架运动至所述抬起位置或所述压下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轮包括第二凸轮部,当所述第一凸轮和所述第二凸轮绕所述芯轴转动时,所述第一凸轮部和所述第二凸轮部用于同时与所述活动架抵接,并同步驱动所述活动架移动至所述抬起位置或所述压下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具有靠近所述辊轮的内表面,沿所述辊轮的径向,所述内表面的截面呈与所述辊轮同轴的圆弧形。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轮包括第一圆孔,所述第二凸轮包括第二圆孔和设有开口的长孔,所述长孔与所述第二圆孔连通;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第一轴套和第二轴套,所述第一轴套与所述第一圆孔插接,所述第二轴套与所述第二圆孔插接,所述第一轴套的外径与所述第一圆孔的孔径相适配且大于所述长孔的宽度,所述第二轴套的外径与所述第二圆孔的孔径相适配;所述芯轴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轴套插接,所述芯轴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轴套插接,且所述芯轴的外径小于所述长孔的宽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架设有能够绕自身轴线转动的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当所述第一凸轮和所述第二凸轮同步驱动所述活动架运动至所述压下位置或所述抬起位置时,所述第一凸轮与所述第一滚轮的外周面抵接,所述第二凸轮与所述第二滚轮的外周面抵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架包括第一板、第二板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二板之间的第三板,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二板沿所述芯轴的轴向相对且间隔设置,所述打印头位于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二板之间,所述第一滚轮和所述第二滚轮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二板,所述第一板设有具有开口的第一长槽,所述第二板设有具有开口的第二长槽,所述第一长槽和所述第二长槽均与所述芯轴卡接,当所述活动架在所述抬起位置和所述压下位置之间移动时,所述第一长槽和所述第二长槽均与所述芯轴相对滑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二板均设有导向柱,所述机架对应设有两个导向槽,两个所述导向柱与两个所述导向槽一一对应地插接,且所述活动架在所述抬起位置和所述压下位置之间运动时,每个所述导向柱相对于对应的所述导向槽滑动;或者,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二板均设有导向槽,所述机架对应设有两个导向柱,两个所述导向柱与两个所述导向槽一一对应地插接,且所述活动架在所述抬起位置和所述压下位置之间运动时,每个所述导向柱相对于对应的所述导向槽滑动。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印机还包括连接于所述活动架和所述机架之间的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用于使所述活动架始终具有向所述压下位置运动的趋势
CN202321250595.7U 2023-05-23 2023-05-23 打印机 Active CN2201804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50595.7U CN220180403U (zh) 2023-05-23 2023-05-23 打印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50595.7U CN220180403U (zh) 2023-05-23 2023-05-23 打印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80403U true CN220180403U (zh) 2023-12-15

Family

ID=891157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250595.7U Active CN220180403U (zh) 2023-05-23 2023-05-23 打印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8040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656965B1 (ko) 프린터 장치
US9342761B2 (en) Check processing device
US8094175B2 (en) Thermal printer
CN220180403U (zh) 打印机
US10712703B2 (en) Sensing device capable of detecting paper jam conditions and office apparatus therewith
EP1964684B1 (en)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JPH04223949A (ja) 文書搬送モジュール
WO2016082721A1 (zh) 打印头组件以及带该打印头组件的打印机以及飞机用数据打印机
US5761996A (en) Pivoting time recorder
KR20040031935A (ko) 지폐자동입출금기의 지폐두께감지장치
CN109345681B (zh) 彩票阅读设备
KR19990083273A (ko) 화상형성장치
JP5797518B2 (ja) プリンタ装置
CN219791809U (zh) 换纸机构、具有页宽调节结构的换纸机构和自动换纸机构
CN110053370B (zh) 检知结构、图像成型装置
CN211808487U (zh) 一种打印设备
WO2014090123A1 (zh) 滚印盖章装置
CN211077784U (zh) 薄片类介质输送机构和薄片类介质处理装置
JP4192696B2 (ja) 連続記録媒体の両面記録方法、両面記録機構及び記録装置
CN219749267U (zh) 一种打印机
CN220722926U (zh) 薄片类介质处理装置
CN104249568B (zh) 打印机
CN213424074U (zh) 一种薄片类介质处理装置和金融自助设备
CN218664576U (zh) 一种薄片类介质处理装置
US4162651A (en) Document print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