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75390U - 吸收性物品的单个包装体 - Google Patents

吸收性物品的单个包装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75390U
CN220175390U CN202090001231.3U CN202090001231U CN220175390U CN 220175390 U CN220175390 U CN 220175390U CN 202090001231 U CN202090001231 U CN 202090001231U CN 220175390 U CN220175390 U CN 2201753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lded
absorbent article
waistline
region
engag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9000123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工藤淳
市原遥
木下英之
西村规世子
森实夕里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nicharm Corp
Original Assignee
Unichar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charm Corp filed Critical Unicharm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753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7539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4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 A61F13/49Absorbent articles specially adapted to be worn around the waist, e.g. diapers
    • A61F13/496Absorbent articles specially adapted to be worn around the waist, e.g. diapers in the form of pants or brief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551Packaging before or after use
    • A61F13/55105Packaging before or after use packaging of diapers
    • A61F13/55115Packaging before or after use packaging of diapers characterized by the features before use, e.g. how are the diapers folded or arranged in a package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Absorbent Articles And Support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吸收性物品的单个包装体(100)具备吸收性物品(1)和包装在折叠部(LB、RB、BL)折叠的状态的1个吸收性物品(1)的包装件(101),连结部(60)的肌肤侧面在比左右方向上的一端部靠另一端侧的位置具有能分离地与另一侧腰围部的非肌肤侧面卡合的卡合部(61),左右方向上的从卡合部(61)起至连结部(60)的另一端为止的区域、上下方向上的从卡合部(61)起至连结部(60)的上端为止的区域或者上下方向上的从卡合部(61)起至连结部(60)的下端为止的区域是不与另一侧腰围部卡合的非卡合区域(60n),非卡合区域(60n)的至少一部分被在折叠部(LB、RB、BL)折叠的吸收性物品(1)的规定部分覆盖。

Description

吸收性物品的单个包装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吸收性物品的单个包装体以及吸收性物品的单个包装体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吸收尿、粪便、经血等排泄物的吸收性物品,已知有内裤型的一次性尿布或短裤型的生理用卫生巾等。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具有能自由再固定地接合的固定用构成要素的训练内裤,记载了以下构成:通过将设在前部腰部区域的固定用构成要素与设在后部腰部区域的安装板片自由再固定地接合,形成出具有腰部开口部以及一对腿部开口部的自由再固定内裤。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02-532147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课题
对于像专利文献1所示的训练内裤那样的吸收性物品,从携带性的观点出发,期望的是由包装件收容1个吸收性物品的单个包装体,而此时,存在着以下可能性:单个包装体的吸收性物品在包装件的内侧发生移动或是对单个包装体施加来自外部的力,能自由再固定地接合的固定用要素发生弯折或变形。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上述那样的问题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降低收容于包装件的状态的吸收性物品的非卡合区域发生弯折或破损的可能性的吸收性物品的单个包装体。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用于达成上述目的的主要的实用新型是一种吸收性物品的单个包装体,该吸收性物品的单个包装体具备:吸收性物品,该吸收性物品具有腰围部以及下裆部,在成为展开状态时具备相互正交的上下方向、左右方向以及前后方向;以及包装件,该包装件对在至少1个折叠部折叠的状态的1个上述吸收性物品进行包装,其特征在于,上述腰围部具有一侧腰围部和与上述一侧腰围部接合的另一侧腰围部,上述腰围部能分离成上述一侧腰围部和上述另一侧腰围部,上述腰围部具备用于将分离开的分离状态的上述一侧腰围部和上述另一侧腰围部连结的连结部,上述连结部的上述左右方向的一端部与上述腰围部接合,上述连结部的肌肤侧面在上述左右方向上的比上述一端部靠另一端侧的位置具有能分离地与上述另一侧腰围部的非肌肤侧面卡合的卡合部,上述左右方向上的从上述卡合部起至上述连结部的另一端为止的区域、上述上下方向上的从上述卡合部起至上述连结部的上端为止的区域、或者上述上下方向上的从上述卡合部起至上述连结部的下端为止的区域是不与上述另一侧腰围部卡合的非卡合区域,上述非卡合区域的至少一部分被在上述折叠部折叠的上述吸收性物品的规定部分覆盖。
另外,是一种吸收性物品的单个包装体,该吸收性物品的单个包装体具备:吸收性物品,该吸收性物品具有腰围部以及下裆部,在成为展开状态时具备相互正交的上下方向、左右方向以及前后方向;以及包装件,该包装件对在至少1个折叠部折叠的状态的1个上述吸收性物品进行包装,其特征在于,上述腰围部能分离成一侧腰围部和另一侧腰围部,上述一侧腰围部在上述左右方向上的两侧端分别具有一侧腰围侧端,上述另一侧腰围部在上述左右方向上的两侧端分别具有另一侧腰围侧端,上述腰围部具有能分离地与上述一侧腰围部或者上述另一侧腰围部卡合的卡合部,上述一侧腰围侧端位于比上述另一侧腰围部靠非肌肤侧的位置,上述另一侧腰围侧端位于比上述一侧腰围部靠肌肤侧的位置,上述左右方向上从上述卡合部起至上述一侧腰围侧端为止的区域、上述一侧腰围部之中在上述左右方向上与上述卡合部重叠的部分且从上端起至上述卡合部为止的区域、或者上述一侧腰围部之中在上述左右方向上与上述卡合部重叠的部分且从下端起至上述卡合部为止的区域是不与上述另一侧腰围部卡合的非卡合区域,上述非卡合区域的至少一部分被在上述折叠部折叠的上述吸收性物品的规定部分覆盖。
关于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将根据本申请的说明书以及附图的记载而变得明了。
实用新型的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能降低收容于包装件的状态的吸收性物品的非卡合区域发生弯折或破损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图1是展开状态且自然状态的吸收性物品1的概略立体图。
图2是从非肌肤侧观看分离平面状态且伸长状态的吸收性物品1的平面图。
图3A是从上侧观看内裤型状态的吸收性物品1时的示意图。图3B是从上侧观看条带型状态的吸收性物品1时的示意图。
图4是单个包装体100的平面图。
图5是示出单个包装体100的制造方法的流程的图。
图6是从腹侧观看展开状态的吸收性物品1的示意图。
图7A是示出图6的吸收性物品1在弯折基准位置B1折叠的状态的图。图7B是示出图7A的吸收性物品1在弯折基准位置B2折叠的状态的图。
图8是示出折叠状态的吸收性物品1的图。
图9是说明吸收性物品载置工序后的状态的图。
图10是示出将吸收性物品1和包装件101的左右方向上的一侧折回的状态的图。
图11是示出将吸收性物品1和包装件101的左右方向上的另一侧折回的状态的图。
图12是图3A中的部分Z的放大图。
图13是从腹侧观看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吸收性物品1的示意图。
图14A是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折叠收容工序的图。图14B是图14A的折叠收容工序后的单个包装体100的平面图。
图15是吸收性物品2的概略侧视图。
图16是从非肌肤侧观看分解平面状态且伸长状态的吸收性物品2的平面图。
图17是说明内裤型状态的吸收性物品2的卡合状态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申请的说明书以及附图的记载,将会明了至少以下事项。
一种吸收性物品的单个包装体,该吸收性物品的单个包装体具备:吸收性物品,该吸收性物品具有腰围部以及下裆部,在成为展开状态时具备相互正交的上下方向、左右方向以及前后方向;以及包装件,该包装件对在至少1个折叠部折叠的状态的1个上述吸收性物品进行包装,其特征在于,上述腰围部具有一侧腰围部和与上述一侧腰围部接合的另一侧腰围部,上述腰围部能分离成上述一侧腰围部和上述另一侧腰围部,上述腰围部具备用于将分离开的分离状态的上述一侧腰围部和上述另一侧腰围部连结的连结部,上述连结部的上述左右方向的一端部与上述腰围部接合,上述连结部的肌肤侧面在上述左右方向上的比上述一端部靠另一端侧的位置具有能分离地与上述另一侧腰围部的非肌肤侧面卡合的卡合部,上述左右方向上的从上述卡合部起至上述连结部的另一端为止的区域、上述上下方向上的从上述卡合部起至上述连结部的上端为止的区域、或者上述上下方向上的从上述卡合部起至上述连结部的下端为止的区域是不与上述另一侧腰围部卡合的非卡合区域,上述非卡合区域的至少一部分被在上述折叠部折叠的上述吸收性物品的规定部分覆盖。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的单个包装体,能降低收容于包装件的状态的吸收性物品的非卡合区域发生弯折或破损的可能性。
一种吸收性物品的单个包装体,该吸收性物品的单个包装体具备:吸收性物品,该吸收性物品具有腰围部以及下裆部,在成为展开状态时具备相互正交的上下方向、左右方向以及前后方向;以及包装件,该包装件对在至少1个折叠部折叠的状态的1个上述吸收性物品进行包装,其特征在于,上述腰围部具有一侧腰围部和与上述一侧腰围部接合的另一侧腰围部,上述腰围部能分离成上述一侧腰围部和上述另一侧腰围部,上述腰围部具备用于将分离开的分离状态的上述一侧腰围部和上述另一侧腰围部连结的连结部,上述连结部的上述左右方向的一端部与上述腰围部接合,上述另一侧腰围部的非肌肤侧面具有能分离地与上述连结部的上述左右方向上的比上述一端部靠另一端侧的部位卡合的卡合部,在使上述卡合部与上述连结部卡合的状态下,上述左右方向上的从上述卡合部起至上述连结部的另一端为止的区域、上述上下方向上的从上述卡合部起至上述连结部的上端为止的区域、或者上述上下方向上的从上述卡合部起至上述连结部的下端为止的区域是不与上述另一侧腰围部卡合的非卡合区域,上述非卡合区域的至少一部分被在上述折叠部折叠的上述吸收性物品的规定部分覆盖。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的单个包装体,能降低收容于包装件的状态的吸收性物品的非卡合区域发生弯折或破损的可能性。
在该吸收性物品的单个包装体中,优选的是,上述吸收性物品的单个包装体具有将上述连结部和上述腰围部临时固定的临时固定部,上述临时固定部设在上述左右方向上的比上述一端部靠上述另一端侧的位置。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的单个包装体,利用临时固定部,能降低因连结部从腰围部脱离导致连结部发生弯折或破损的可能性。
在该吸收性物品的单个包装体中,优选的是,上述临时固定部设在与上述卡合部重叠的位置。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的单个包装体,利用设在与卡合部重叠的位置的临时固定部能加强因卡合部实现的连结部向腰围部的卡合,因而,能降低因连结部从腰围部脱离导致连结部发生弯折或破损的可能性。
在该吸收性物品的单个包装体中,优选的是,上述临时固定部设在不与上述卡合部重叠的位置。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的单个包装体,利用设在不与卡合部重叠的位置的临时固定部,不仅能将卡合部还能将连结部临时固定于腰围部,因而,能降低因连结部从腰围部脱离导致连结部发生弯折或破损的可能性。
在该吸收性物品的单个包装体中,优选的是,上述一侧腰围部以及上述另一侧腰围部分别具备能在上述左右方向伸缩的伸缩构件,上述一侧腰围部、上述另一侧腰围部以及上述连结部由接合部接合,上述连结部在上述前后方向上位于比上述另一侧腰围部靠非肌肤侧的位置,当将上述吸收性物品设成上述展开状态时,具有从上述左右方向的外侧与上述接合部邻接的外侧邻接区域,在上述外侧邻接区域,上述一侧腰围部、上述另一侧腰围部和上述连结部未接合,当从上侧观看上述吸收性物品时,在上述吸收性物品的上端,上述外侧邻接区域在上述前后方向上朝上述一侧腰围部侧倾斜。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的单个包装体,由于在穿用时外侧邻接区域容易沿着一侧腰围部侧,所以,从穿着衣物的外侧看时接合部以及外侧邻接区域变得不那么显眼。
在该吸收性物品的单个包装体中,优选的是,上述一侧腰围部以及上述另一侧腰围部分别具备能在上述左右方向伸缩的伸缩构件,上述一侧腰围部、上述另一侧腰围部以及上述连结部由接合部接合,上述连结部在上述前后方向上位于比上述另一侧腰围部靠非肌肤侧的位置,当将上述吸收性物品设成上述展开状态时,具有从上述左右方向的内侧与上述接合部邻接的内侧邻接区域和从上述左右方向的外侧与上述接合部邻接的外侧邻接区域,当从上侧观看上述吸收性物品时,在上述吸收性物品的上端,上述外侧邻接区域的曲率大于上述内侧邻接区域的曲率。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的单个包装体,在穿用时外侧邻接区域容易沿着一侧腰围部侧,因而,从穿着衣物的外侧看时接合部以及外侧邻接区域变得不那么显眼。
在该吸收性物品的单个包装体中,优选的是,上述一侧腰围部以及上述另一侧腰围部分别具备能在上述左右方向伸缩的伸缩构件,上述吸收性物品在一对沿着上述上下方向的左右折叠部以上述连结部为外侧地折叠。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的单个包装体,利用伸缩构件,一侧腰围部以及另一侧腰围部收缩,此时,具备连结部的那侧的腰围部的刚性比不具备连结部的那侧的腰围部高,难以收缩,因而,通过以具备连结部的腰围部为外侧在左右折叠部折叠吸收性物品,相比以连结部为内侧进行折叠的场合,能减轻收缩力提供给连结部的力,能降低因不具备连结部的那侧的腰围部的收缩力导致连结部被拉伸而发生弯曲或破损的可能性。
在该吸收性物品的单个包装体中,优选的是,上述吸收性物品在沿着上述左右方向的上下折叠部折叠,上述连结部由在上述上下折叠部折叠的上述吸收性物品的规定部分覆盖,当将上述上下折叠部展开时,上述连结部能目视辨认。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的单个包装体,穿用者等在展开上下折叠部时能目视辨认连结部,因而,容易认出连结部的存在。
在该吸收性物品的单个包装体中,优选的是,上述吸收性物品的单个包装体具有沿着上述前后方向的厚度方向,上述包装件具备一对弯折部和将沿着上述弯折部的上述包装件彼此接合的包装接合部,当在上述厚度方向观看时,上述包装接合部具有与上述连结部重叠的区域。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的单个包装体,由于腰围部之中的设有连结部的部分的刚性变得更高,所以,通过设置具有与连结部重叠的区域的包装接合部,能以稳定状态进行包装接合部的接合,能使接合更加牢固。
在该吸收性物品的单个包装体中,优选的是,上述吸收性物品在沿着上述左右方向的上下折叠部折叠,上述连结部在上述上下折叠部折叠,上述卡合部未在上述上下折叠部折叠。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的单个包装体,在连结部在上下折叠部折叠的场合,通过不在上下折叠部折叠卡合部,也容易将卡合部维持成平面状态,容易与另一侧腰围部卡合。
一种吸收性物品的单个包装体,该吸收性物品的单个包装体具备:吸收性物品,该吸收性物品具有腰围部以及下裆部,在成为展开状态时具备相互正交的上下方向、左右方向以及前后方向;以及包装件,该包装件对在至少1个折叠部折叠的状态的1个上述吸收性物品进行包装,其特征在于,上述腰围部能分离成一侧腰围部和另一侧腰围部,上述一侧腰围部在上述左右方向上的两侧端分别具有一侧腰围侧端,上述另一侧腰围部在上述左右方向上的两侧端分别具有另一侧腰围侧端,上述腰围部具有能分离地与上述一侧腰围部或者上述另一侧腰围部卡合的卡合部,上述一侧腰围侧端位于比上述另一侧腰围部靠非肌肤侧的位置,上述另一侧腰围侧端位于比上述一侧腰围部靠肌肤侧的位置,上述左右方向上从上述卡合部起至上述一侧腰围侧端为止的区域、上述一侧腰围部之中在上述左右方向上与上述卡合部重叠的部分且从上端起至上述卡合部为止的区域、或者上述一侧腰围部之中在上述左右方向上与上述卡合部重叠的部分且从下端起至上述卡合部为止的区域是不与上述另一侧腰围部卡合的非卡合区域,上述非卡合区域的至少一部分被在上述折叠部折叠的上述吸收性物品的规定部分覆盖。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的单个包装体,能降低收容于包装件的状态的吸收性物品的非卡合区域发生弯折或破损的可能性。
在该吸收性物品的单个包装体中,优选的是,上述吸收性物品的单个包装体具有沿着上述吸收性物品的上述前后方向的厚度方向,上述吸收性物品在沿着上述左右方向的上下折叠部折叠,当在上述厚度方向观看时,上述非卡合区域的至少一部分位于与在上述上下折叠部折叠的上述吸收性物品的规定部分重叠的区域。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的单个包装体,在厚度方向观看时,能进一步降低与在上下折叠部折叠的吸收性物品的部分重叠的非卡合区域发生变形或破损的可能性。
在该吸收性物品的单个包装体中,优选的是,上述吸收性物品的单个包装体具有沿着上述吸收性物品的上述前后方向的厚度方向,上述吸收性物品在沿着上述上下方向的左右折叠部折叠,当在上述厚度方向观看时,上述非卡合区域的至少一部分位于与在上述左右折叠部折叠的上述吸收性物品的规定部分重叠的区域。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的单个包装体,在厚度方向观看时,能更加降低与在左右折叠部折叠的吸收性物品的部分重叠的区域的非卡合区域发生变形或破损的可能性。
在该吸收性物品的单个包装体中,优选的是,上述左右折叠部相对于上述上下方向倾斜,上述左右折叠部的上端位于比上述左右折叠部的下端靠上述左右方向的内侧的位置。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的单个包装体,能减轻位于比卡合部靠上侧的位置的非卡合区域的弯折或破损。
在该吸收性物品的单个包装体中,优选的是,上述左右折叠部具有位于上述左右方向的一侧的一侧左右折叠部和位于上述左右方向的另一侧的另一侧左右折叠部,从上述吸收性物品的上述左右方向的一侧的侧端起至上述一侧左右折叠部为止的上述左右方向的长度与从上述吸收性物品的上述左右方向的另一侧的侧端起至上述另一侧左右折叠部为止的上述左右方向的长度不同。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的单个包装体,能减轻非卡合区域的变形或破损,并且能任意设定单个包装体所收容的吸收性物品的左右方向的长度。
在该吸收性物品的单个包装体中,优选的是,上述非卡合区域在下端部具有朝上述非肌肤侧折回的下端弯折部。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的单个包装体,通过由在折叠部折叠的吸收性物品的规定部分覆盖具备下端弯折部的非卡合区域,能减轻包括下端弯折部的非卡合区域的破损,并且通过具备下端弯折部,穿用者等容易抓住下端弯折部,因而,容易连结一侧腰围部和另一侧腰围部。
在该吸收性物品的单个包装体中,优选的是,上述非卡合区域在上述连结部的上述另一端侧的端部或者上述一侧腰围侧端侧的端部具有朝上述非肌肤侧折回的侧端弯折部。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的单个包装体,通过由在折叠部折叠的吸收性物品的规定部分覆盖具备侧端弯折部的非卡合区域,能减轻包括下端弯折部在内的非卡合区域的破损,并且通过具备侧端弯折部,穿用者等容易抓住侧端弯折部,因而,容易连结一侧腰围部和另一侧腰围部。
在该吸收性物品的单个包装体中,优选的是,上述非卡合区域不具有朝上述非肌肤侧折回的弯折部。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的单个包装体,由于非卡合区域不具有弯折部,所以,能降低非卡合区域以弯折部为起点发生弯折或破损的可能性。
在该吸收性物品的单个包装体中,优选的是,上述吸收性物品的单个包装体具备沿着上述前后方向的厚度方向,当在上述厚度方向观看上述吸收性物品的单个包装体时,在上述左右方向上,上述非卡合区域设在上述吸收性物品的内侧。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的单个包装体,在收容于包装件的状态下,能降低非卡合区域与包装件直接接触的可能性,故而能降低非卡合区域发生弯折或破损的可能性。
在该吸收性物品的单个包装体中,优选的是,上述包装件具备一对弯折部,上述吸收性物品的上述上下方向和上述左右方向中的任一个方向的端部与上述弯折部的内面接触。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的单个包装体,由于能更加缩短包装件的上下方向的长度或者左右方向的长度,所以,容易限制吸收性物品相对于包装件的上下方向的移动或者左右方向的移动,容易减轻包括非卡合区域的吸收性物品的破损。
一种该吸收性物品的单个包装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吸收性物品的单个包装体的制造方法具有:左右折叠工序,在沿着上述上下方向的左右折叠部折叠上述吸收性物品;上下折叠工序,在上述左右折叠工序之后,在沿着上述左右方向的上下折叠部折叠上述吸收性物品;以及弯折工序,在上述上下折叠工序之后,弯折上述包装件以将1个上述吸收性物品收容在内部,在上述左右折叠工序或者上述上下折叠工序中,由折叠的上述吸收性物品的规定部分覆盖上述非卡合区域的至少一部分。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的单个包装体的制造方法,由于以由吸收性物品的规定部分覆盖非卡合区域的状态折叠包装件,所以,能降低在弯折工序中非卡合区域发生弯折或破损的可能性。
在该吸收性物品的单个包装体的制造方法中,优选的是,上述吸收性物品的单个包装体的制造方法具有:左右折叠工序,在沿着上述上下方向的左右折叠部折叠上述吸收性物品;以及折叠收容工序,在上述左右折叠工序之后,一起进行在沿着左右方向的上下折叠部折叠上述吸收性物品的操作、以及在弯折部弯折上述包装件以将1个上述吸收性物品收容在内部的操作,在上述左右折叠工序或者上述折叠收容工序中,由折叠的上述吸收性物品的规定部分覆盖上述非卡合区域的至少一部分。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的单个包装体的制造方法,由于能更加减小包装件相对于吸收性物品的间隙,并能由吸收性物品的规定部分覆盖非卡合区域,所以,能降低非卡合区域发生弯折或破损的可能性。
在该吸收性物品的单个包装体的制造方法中,优选的是,上述吸收性物品的单个包装体的制造方法具有:吸收性物品制造工序,制造吸收性物品,该吸收性物品在上述左右方向上在比上述一端部靠上述另一端侧的位置具备将上述连结部和上述腰围部临时固定的临时固定部;以及包装工序,在上述吸收性物品制造工序之后,由上述包装件将1个上述吸收性物品收容在内部。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的单个包装体的制造方法,在包装工序中,能使连结部从腰围部分离,能降低发生弯折或破损的可能性。
===本实施方式===
以下,作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吸收性物品的一例,列举作为生理用的所谓短裤型卫生巾的吸收性物品为例来进行说明。可是,吸收性物品并不限定于生理用的短裤型卫生巾,例如也可以是大人用的内裤型或条带型的一次性尿布、或是婴幼儿用的内裤型或条带型的一次性尿布等。
===第1实施方式===
<<<吸收性物品1>>>
图1是展开状态且自然状态的吸收性物品1的概略立体图。如图1所示那样,内裤型状态的吸收性物品1在展开状态下具有相互正交的“上下方向”、“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展开状态”是指将吸收性物品1的折叠全部都展开的自然状态的吸收性物品1。“自然状态”是指将尿布1放置了规定时间后的状态。关于内裤状的吸收性物品1(参照图1)的上下方向,将吸收性物品1之中的腰围开口部1a侧设为“上侧”,将下裆侧(下裆部10m侧)设为“下侧”。另外,关于前后方向,前侧也是“腹侧”,后侧也是“背侧”。
图2是从非肌肤侧观看分离平面状态且伸长状态的吸收性物品1的平面图。“分离平面状态”是指以下状态:分别将内裤型的吸收性物品1的左右方向的两侧端部的侧端部接合(也称为“接合部”)10e、10e解开,使腹侧腰围部10f和背侧腰围部10b分离,在上下方向打开,扩展成平面状。“伸长状态”是指使吸收性物品1无褶皱地伸长的状态,具体是指以下状态:构成尿布1的各构件(例如后述的外装体10或吸收性主体20等)的尺寸伸长直至成为与其构件单体的尺寸一致或者与之接近的长度。分离平面状态且伸长状态的吸收性物品1具有相互正交的“长度方向”、“左右方向”、“厚度方向”,吸收性物品1的“长度方向”沿着图1的展开状态且自然状态的吸收性物品1的“上下方向”,图2所示的吸收性物品1的“厚度方向”将与穿用者肌肤接触的那侧称为“肌肤侧”,将肌肤侧的相反侧称为“非肌肤侧”,沿着图1的展开状态且自然状态的吸收性物品1的“前后方向”。另外,左右方向上的“左侧”是穿用期间对于穿用者而言的左侧,左右方向上的“右侧”是穿用期间对于穿用者而言的右侧。图2等的C-C线是左右方向上的中心线。
吸收性物品1是所谓两部件型的短裤型卫生巾,具有外装体10和吸收尿等排泄物的吸收性主体20。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两部件型的短裤型卫生巾(内裤型吸收性物品)进行说明,但也可以是将腹侧腰围部和背侧腰围部设为分体地配置的所谓三部件型的短裤型卫生巾(内裤型吸收性物品)或条带型的吸收性物品等。
吸收性物品1具有腰围部10d和位于穿用者下裆的下裆部10m。腰围部10d之中的腹侧腰围部10f覆盖穿用者腹侧,下裆部10m位于穿用者下裆。下裆部10m是在长度方向上夹设在腹侧腰围部10f与背侧腰围部10b之间的区域。分离平面状态且伸长状态的吸收性物品1由腹侧腰围部10f、背侧腰围部10b和下裆部10m在俯视时呈现大致沙漏形状。也就是,长度方向的中央部朝左右方向的内侧凹陷。该凹陷的部分若成形为内裤型,则成为一对腿围开口部1b。
分离平面状态且伸长状态的吸收性物品1的外装体10是构成吸收性物品1的外形的构件。另外,外装体10具有相比吸收性主体20位于左右方向上的穿用者的左侧的外侧的位置的左侧延伸部10L和位于右侧的外侧的右侧延伸部10R。
如图2所示那样,对于分离平面状态且伸长状态的吸收性物品1,腹侧腰围部10f位于吸收性主体20的长度方向的一端侧,背侧腰围部10b位于吸收性主体20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侧。腹侧腰围部10f和背侧腰围部10b分别在两侧端部具有将腹侧腰围部10f和背侧腰围部10b接合的侧端部接合10e。通过在设在图2所示的分离平面状态且伸长状态的吸收性物品1的长度方向的大致中央部也即下裆部10m的沿着左右方向的折线CL对折,利用侧端部接合10e将腹侧腰围部10f的侧端部和背侧腰围部10b的侧端部接合,由此成为内裤型。侧端部接合10e可使用超声波接合、粘接剂、熔融接合等周知的接合手段。若成型为内裤型,则成为具备腰围开口部1a以及一对腿围开口部1b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另外,折线CL是长度方向上的吸收性物品1的大致中心,是沿着左右方向的直线。在图1所示的内裤型的吸收性物品1中,是具有折回的部分的尿布1的最下端(下裆),是下裆部10m的端部。
<外装体10>
外装体10具备外装顶片11、外装底片12、腹侧腰围弹性构件13、背侧腰围弹性构件14,彼此通过热熔粘接剂等接合固定。
外装顶片(腰围部10d的肌肤侧片)11和外装底片(腰围部10d的非肌肤侧片)12是大致相同形状,构成吸收性物品1的外形。外装顶片11可由热风无纺布、纺粘无纺布、SMS无纺布(纺粘/熔喷/纺粘无纺布)、防水膜等形成。外装底片12可由热风无纺布、纺粘无纺布、SMS无纺布(纺粘/熔喷/纺粘无纺布)等形成。外装底片12的长度方向上的腹侧以及背侧的外侧端(上端)分别具有朝肌肤侧折回而将外装顶片11的外侧端(上端)包入的腹侧折回部10ff和背侧折回部10bf。另外,也可以是不具有腹侧折回部10ff和背侧折回部10bf的构成。另外,在作为外装顶片11以及外装底片12使用纺粘无纺布或SMS无纺布等无纺布的场合,优选的是,折叠部LB、RB、BL(后述)与压缩部40在厚度方向重叠。即便是纺粘无纺布或SMS无纺布等柔软的材料,由于压缩部40的刚性,也容易维持折叠部LB、RB、BL(后述)的折叠状态。同样,在通过超声波接合等接合外装顶片11和外装底片12的场合,优选的是,接合的部分与折叠部LB、RB、BL也在厚度方向重叠。
腹侧腰围弹性构件13以及背侧腰围弹性构件14分别在腹侧腰围部10f和背侧腰围部10b设在厚度方向上的外装顶片11与外装底片12之间。腹侧腰围弹性构件13以及背侧腰围弹性构件14例如是多根橡胶丝等。腹侧腰围弹性构件13以及背侧腰围弹性构件14利用热熔粘接剂等粘接剂接合固定。利用腹侧腰围弹性构件13以及背侧腰围弹性构件14,对腹侧腰围部10f以及背侧腰围部10b赋予朝左右方向的伸缩性。腹侧腰围弹性构件13以及背侧腰围弹性构件14既可以从腹侧腰围部10f以及背侧腰围部10b的左侧端部连续至右侧端部,也可以在左右方向间歇地配置。另外,腹侧腰围部10f以及背侧腰围部10b既可以具备在左右方向伸缩的伸缩性片,也可以不具备橡胶丝而仅具备伸缩片。
<吸收性主体20>
吸收性主体20接合在外装体10的肌肤侧面。作为在外装体10上接合吸收性主体20的方法,例如可例示粘接剂、热封、超声波密封、它们的组合等公知的连接方法。在外装体10接合吸收性主体20的场合,优选的是,在吸收性主体20的左右方向的端部,具有未由粘接剂粘接外装体10与吸收性主体20的非粘接区域。当形成折叠状态(后述)的吸收性物品1时,能降低将外装体10与吸收性主体20粘接的粘接剂从吸收性主体20朝左右方向的外侧渗出的可能性。另外,为了降低将该外装体10与吸收性主体20粘接的粘接剂渗出的可能性,优选的是,折叠基准位置L1、L2(后述)在左右方向设在比吸收性主体20靠外侧的位置。
吸收性主体20具备由芯包覆片包覆外周面的吸液性的吸收体(吸收性芯)22、包覆吸收体22的外周面的芯包覆片、第1肌肤侧片(未图示)、非肌肤侧片(未图示)、侧方片24d以及下裆弹性构件30。各构件利用热熔粘接剂等粘接剂或者熔融、压接等周知的手段来接合。另外,在吸收性主体20之中的设有吸收体22的区域,设有从肌肤侧在厚度方向进行了压缩的大致沿着长度方向的形状的压缩部40。
吸收体22是将吸液性材料成型为大致矩形形状的构件,能吸收尿等排泄物。吸收体22并不限于矩形形状,能形成为沙漏形状等任意形状。作为吸液性材料,例如可使用纸浆纤维等吸液性纤维、高吸收性聚合物(所谓SAP)等。另外,也可以使用将高分子吸收性聚合物夹入在2张无纺布间的SAP片。另外,吸收体22的形状并不一定限于图2所示那样的形状。作为芯包覆片,可例示薄纸或无纺布等透液性片。但是,也可以是不使用这些芯包覆片的构成。
第1肌肤侧片是在穿用时可与穿用者肌肤接触的透液性的片构件,是大致矩形形状,具有比吸收体22大的平面尺寸。第1肌肤侧片设在比吸收体22靠肌肤侧的位置。第1肌肤侧片例如由亲水性的热风无纺布或纺粘无纺布等形成。另外,也可以是在第1肌肤侧片与吸收体之间具备第2肌肤侧片的构成。
非肌肤侧片是大于吸收体22的平面尺寸的大致矩形形状的片,是从非肌肤侧覆盖吸收体22的不透液性的片。作为非肌肤侧片,例如可例示聚乙烯膜或聚丙烯膜等。
侧方片24d是比吸收体22大的平面尺寸的大致矩形形状的片构件,作为侧方片24d,例如由热风无纺布或纺粘无纺布等形成。从肌肤侧观看时,侧方片24d覆盖吸收体22的左右方向上的两端部,此时,具体的构成是从吸收体22的左侧的端部起,在比吸收体22的左右方向上的左侧的端部靠外侧的位置朝厚度方向的非肌肤侧折回,将吸收体22的非肌肤侧面的整个区域覆盖,在比吸收体22的右侧的端部靠外侧的位置朝厚度方向的肌肤侧折回,将吸收体22的右侧的端部覆盖。在侧方片24d,在比吸收体22靠肌肤侧的位置固定有弹性构件50S。通过该弹性构件50S的收缩,形成一对立体褶裥50,立体褶裥50成为防漏壁,降低了排泄物朝吸收性主体20的左右方向的外侧泄漏的可能性。
下裆弹性构件30在厚度方向设在比吸收体22以及非肌肤侧片靠非肌肤侧且比侧方片24d靠肌肤侧的位置,也就是设在非肌肤侧片与侧方片24d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是沿着长度方向的多根(4根)橡胶丝,但根数并不限于此,既可以是单数也可以是4本以上的多根,并不限于橡胶丝等,例如也可以是具有伸缩性的带状的弹性片等。
<连结部60>
在吸收性物品1的左右方向的两端部设有一对连结部60(左侧连结部60L、右侧连结部60R)。连结部60是能连结腹侧腰围部10f和背侧腰围部10b的构件。连结部60具有卡合部61和连结接合部62。一对连结部60是关于左右方向的中心线C―C对称的形状。在以下的说明中,主要对左侧连结部60L进行说明,但右侧连结部60R也具有左右反转的同样构成。
左侧连结部60L是由无纺布等构成的片构件,左侧的端部(一端部)通过连结接合部62L与腰围部10d(腹侧腰围部10f和背侧腰围部10b)接合。另外,连结接合部62L也是侧端部接合10e。也就是,腹侧腰围部10f、背侧腰围部10b和左侧连结部60L一体地接合。但是,也可以是连结接合部62L与侧端部接合10e分开地进行接合。例如,也可以是左侧连结部60L在腹侧腰围部10f或者背侧腰围部10b,在侧端部接合10e以外的规定区域作为连结接合部62L进行接合。另外,连结接合部62L既可以与侧端部接合10e同样地通过超声波熔融接合等进行接合,也可以通过热熔粘接剂等粘接剂等进行接合。
另外,在左侧连结部60L的比左右方向上的连结接合部62L靠右侧(另一端侧)的位置设有卡合部61L。卡合部61L是用于相对于腰围部10d的非肌肤侧面能分离地卡合左侧连结部60L的卡合构件,是在左侧连结部60L的肌肤侧的面具备多个卡合用钩构件(未图示的卡合用突起)的粘扣带。通过使这些卡合用突起与构成设在腰围部10d的最外装部分的外装底片12的无纺布的纤维(毛圈)钩挂,卡合部61L(连结部60L)能分离地与腰围部10d的非肌肤侧面卡合。
如图1等所示那样,内裤型状态的吸收性物品1的左侧连结部60L的卡合部61L在比侧端部接合10e(连结接合部62)靠左右方向的内侧(另一侧)的位置与腹侧腰围部10f卡合。
<<<关于吸收性物品1的装拆>>>
对吸收性物品1的装拆进行说明。吸收性物品1能以内裤型状态和条带型状态进行穿用。例如说明以下动作:早晨在家里等穿用内裤型状态的吸收性物品1,在外出去处拆掉穿用着的吸收性物品1而穿用新的吸收性物品1。图3A是从上侧观看内裤型状态的吸收性物品1时的示意图。图3B是从上侧观看条带型状态的吸收性物品1时的示意图。
在将吸收性物品1从单个包装体100(后述)取出了的状态下,是图1所示那样的内裤型(短裤型),当早晨在家里等穿用时,能作为通常的内裤型的吸收性物品进行穿用。如图3A所示那样,内裤型状态的吸收性物品1通过腹侧腰围部10f和背侧腰围部10b在左右方向的两端部的侧端部接合10e、10e相互接合,形成出环状的腰围开口部1a。内裤型状态的吸收性物品1在腰围部10d的左右方向的两侧部设有一对连结部60,通过卡合部61而与腹侧腰围部10f的非肌肤侧面卡固。在内裤型状态的吸收性物品1的腹侧腰围部10f的左右方向的端部,在比侧端部接合10e靠内侧的位置分别设有分离部15。分离部15是用于将形成为环状的腰围部10d分离成腹侧腰围部10f和背侧腰围部10b的部分,在左右方向上,设在从侧端部接合10e起至卡合部61卡合的部分为止的区域的任意部位。如图3A所示那样,吸收性物品1的分离部15在左右方向上设在接近侧端部接合10e的位置。
并且,在外出去处,通过使沿着穿用者的腰围形成为环状的腰围部10d分离成腹侧腰围部10f和背侧腰围部10b,能将吸收性物品1从身体上拆卸下来。具体来讲,通过在分离部15分离成腹侧腰围部10f和背侧腰围部10b,穿用者能容易地将吸收性物品1从身体上拆卸下来。分离部15例如是沿着上下方向的易撕线,通过沿着该易撕线将腹侧腰围部10f撕开,能分离成腹侧腰围部10f和背侧腰围部10b。另外,分离部15并不限于易撕线。例如,作为分离部15也可以不具有易撕线,而是在腹侧腰围部10f与侧端部接合10e的左右方向的内侧的端部的交界将腹侧腰围部10f撕开。通过在分离部15分离成腹侧腰围部10f和背侧腰围部10b,穿用者不用脱掉裤子等穿着衣物或鞋子就能拆卸吸收性物品1。
在外出去处新穿用吸收性物品1的场合,通过使吸收性物品1的腹侧腰围部10f和背侧腰围部10b在分离部15分离,能作为图3B所示那样的所谓条带型状态的吸收性物品1进行穿用。如图3B所示那样,条带型状态的吸收性物品1能向前后拉分腹侧腰围部10f和背侧腰围部10b。并且,在左右方向的两侧,经由连结接合部62(侧端部接合10e)将一对连结部60L、60R接合在背侧腰围部10b侧。通过将腹侧腰围部10f以及背侧腰围部10b分别配置在穿用者的腹部和背部,设在连结部60L、60R的各卡合部61L、61R分别与腹侧腰围部10f卡合,腰围部10d形成为环状,故而能形成穿用状态。通常的内裤型状态的吸收性物品在外出去处的洗手间等处的装拆困难,但通过将吸收性物品1设为条带型的状态,即便穿用者不脱掉裤子等穿着衣物或鞋子也能进行吸收性物品1的装拆。
在对穿用的条带型状态的吸收性物品1进行拆卸的场合,通过使卡合部61、61从腹侧腰围部10f分离,吸收性物品1分离成腹侧腰围部10f和背侧腰围部10b,因而,穿用者能容易地进行吸收性物品1的拆卸。
另外,通过具备一对连结部60,在穿用状态下也能以大致左右对称的状态进行穿用。因而,容易确认在分离部15分离成腹侧腰围部10f和背侧腰围部10b的条带型的状态下穿用者是否正确地穿用,是否均衡地使连结部60卡合。另外,一对连结部60不必关于左右方向的中心线C-C对称,能设为任意的非对称的形状或大小。例如,关于吸收性物品1,也可以使左侧连结部60L的左右方向的长度比右侧连结部60R的长度长。在该场合,右侧连结部60R由于左右方向的长度短,所以,相比左侧连结部60L,容易进行操作。因而,当要穿用条带型的状态的吸收性物品1时,首先,使左右方向的长度短的右侧连结部60R与腹侧腰围部10f卡合。然后,使左右方向的长度长的左侧连结部60L与腹侧腰围部10f卡合。也就是,由于穿用者的右侧是右侧连结部60与腹侧腰围部10f卡合的状态,所以,相比右侧连结部60与腹侧腰围部10f未卡合的状态,容易操作左侧连结部60L,即便是左右方向的长度长的左侧连结部60L,也容易适当地卡合在腹侧腰围部10f的正确的位置。
<<<单个包装体100>>>
吸收性物品1由包装件101包装,成为单个包装体100。图4是单个包装体100的平面图。单个包装体100中的吸收性物品1在沿着上下方向以及左右方向的折叠部LB、RB、BL折叠的状态下,被收容在包装件101的内侧。以下,将由包装件101包装了的状态的单个包装体100以及吸收性物品1称为“包装状态的单个包装体100”或“包装状态的吸收性物品1”,将可由包装件101包装的状态的吸收性物品1也称为“折叠状态”。
另外,在图4等中,吸收性物品1的左右方向以及上下方向沿着单个包装体100的左右方向以及上下方向,吸收性物品1的前后方向沿着单个包装体100的厚度方向。另外,在包装状态下,包装件101具有沿着弯折部LC1、LC2(后述)的弯折方向、与弯折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以及与弯折方向以及正交方向正交的厚度方向。在包装状态的单个包装体100中,包装件101的弯折方向沿着单个包装体100以及吸收性物品1的上下方向,包装件101的正交方向沿着单个包装体100以及吸收性物品1的左右方向,包装件101的厚度方向沿着单个包装体100的厚度方向以及吸收性物品1的前后方向。
以下,说明单个包装体100的制造方法。图5是示出单个包装体100的制造方法的流程的图。单个包装体100通过经过图5所示的吸收性物品制造工序(S1)~端部接合部形成工序(S6)来制造。
<吸收性物品制造工序(S1)>
首先,进行制造吸收性物品1的吸收性物品制造工序(S1)。对于上述的吸收性物品1,通过周知的方法来制造图1~图3B所示的吸收性物品1。吸收性物品1作为图3A所示的内裤型状态的吸收性物品1被收容于包装件101。
<吸收性物品左右折叠工序(S2)>
接下来,为了将通过吸收性物品制造工序(S1)制造出的吸收性物品1设为折叠状态,首先,进行在图6所示的展开状态的吸收性物品1的左右折叠位置B1、B2折叠的吸收性物品左右折叠工序(S2)。图6是从腹侧观看展开状态的吸收性物品1的示意图。
图6所示的折叠基准位置B1、B2分别是成为折叠吸收性物品1时的基准(支点)的位置。折叠基准位置B1是沿着上下方向的用于折叠的基准位置,设在左侧延伸部10L的任意部位。折叠基准位置B2是沿着上下方向的用于折叠的基准位置,设在右侧延伸部10R的任意部位。
具体来讲,从图6所示的展开状态起,使用折叠装置(未图示),将左侧延伸部10L之中的左右方向上的比折叠基准位置B1靠外侧的部分朝背侧折叠,从而成为图7A所示的状态,接下来,将右侧延伸部10R之中的左右方向上的比折叠基准位置B2靠外侧的部分朝背侧折叠,从而成为图7B所示的状态。图7A是示出将图6的吸收性物品1在弯折基准位置B1折叠的状态的图。图7B是示出将图7A的吸收性物品1在弯折基准位置B2折叠的状态的图。如图7B所示那样,通过在折叠基准位置B1、B2折叠,左侧延伸部10L之中的折叠部分的一部分和右侧延伸部10R之中的折叠部分的一部分在厚度方向(前后方向)重叠。由此,能更加缩短折叠状态的吸收性物品1的左右方向的长度。
在折叠基准位置B1以及折叠基准位置B2分别折叠了左侧延伸部10L的部分以及右侧延伸部10R的部分的状态(图7B)下,将从厚度方向(前后方向)上的上侧(例如背侧)观看吸收性物品1的场合的、左右方向上的最左侧的端部称为“左侧折叠部LB”,将左右方向上的最右侧的端部称为“右侧折叠部RB”,将左侧折叠部LB以及右侧折叠部RB也称为“左右折叠部”。左侧折叠部LB和右侧折叠部RB分别沿着上下方向。吸收性物品1由于具有规定厚度,所以,折叠状态的左侧折叠部LB以及右侧折叠部RB分别位于比折叠基准位置B1以及折叠基准位置B2靠左右方向的外侧的位置。另外,在展开状态下,左侧折叠部LB在前后方向与折叠基准位置B1重叠,右侧折叠部RB在前后方向与折叠基准位置B2重叠。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沿着上下方向的左右折叠部LB、RB”与吸收性物品1的上下方向平行,但并不限于此。沿着上下方向的左右折叠部LB、RB也可以相对于上下方向分别在45度的范围内倾斜。
对于图7B所示的在右侧折叠部RB折叠的状态的吸收性物品1,左侧连结部60L的非卡合区域60n(后述)的至少一部分在厚度方向上由在右侧折叠部RB折叠的右侧延伸部10R的一部分覆盖。
<吸收性物品上下折叠工序(S3)>
在吸收性物品左右折叠工序(S2)之后,进行吸收性物品上下折叠工序(S3),形成图8所示的折叠状态的吸收性物品1。图8是示出折叠状态的吸收性物品1的图。图7A以及图7B所示的折叠基准位置B3是成为折叠吸收性物品1时的基准位置(支点)的位置。折叠基准位置B3是沿着左右方向的用于折叠的基准位置,设在吸收性物品1的上下方向上的大致中央部。
具体来讲,从图7B所示的状态起,使用折叠装置,将吸收性物品1的比折叠基准位置B3靠下侧(下裆侧)的部分朝上侧(腰围开口部1a侧)在折叠基准位置B3折叠,由此,成为图8所示的折叠状态的吸收性物品1。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折叠状态下,通过尽量缩短从腰围开口部1a(自然状态的吸收性物品1的上端)起至下裆部10m的端部为止的长度(将从腰围开口部1a起至下裆部10m的端部为止的长度设为0或者使之接近0),缩短折叠状态的吸收性物品1的上下方向的长度。
将从厚度方向上的上侧观看在沿着左右方向的折叠基准位置B3在上下方向折叠了吸收性物品1的折叠状态的吸收性物品1(图8)的场合的、上下方向上的最下侧的端部称为“上下折叠部BL”。上下折叠部BL沿着吸收性物品1的左右方向。吸收性物品1由于具有规定厚度,所以,折叠状态的上下折叠部BL在上下方向上位于比折叠基准位置B3靠上侧(腰围开口部1a侧)的位置。另外,在展开状态下,上下折叠部BL在前后方向上与折叠基准位置B3重叠。
另外,优选的是,在展开状态下,以与吸收体22的上下方向正交的方式设置折叠基准位置B3。另外,也可以以与设在吸收性主体20的压缩部40交叉的方式设置折叠基准位置B3。吸收体22是吸收性物品1中的刚性高的构件。同样,压缩部40是吸收性物品1中的刚性更高的部分。通过在与刚性高的压缩部40交叉的部分折叠吸收性物品1,容易使吸收体22出现所谓的折痕,容易维持吸收性物品1的折叠状态,因而,容易以紧凑的形状维持单个包装体100。另外,对于折叠状态的吸收性物品1,厚度方向上的一侧的面是具有腰围开口部1a的腰围开口侧区域,另一侧的面是具有下裆部10m的下裆侧区域。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沿着左右方向的上下折叠部BL”与吸收性物品1的左右方向平行,但并不限于此。沿着左右方向的上下折叠部BL也可以相对于左右方向分别在45度的范围内倾斜。
对于图8所示的折叠状态的吸收性物品1,左侧连结部60L的非卡合区域60n的至少一部分在厚度方向上由在右侧折叠部RB折叠的右侧延伸部10R的一部分覆盖,进而,由在上下折叠部BL折叠的下裆侧区域进一步覆盖。另外,右侧连结部60R的非卡合区域60n的至少一部分在厚度方向上由在上下折叠部BL折叠的下裆侧区域覆盖。
<吸收性物品载置工序(S4)>
在吸收性物品上下折叠工序(S3)之后,进行在包装件101之上载置折叠状态的吸收性物品1的吸收性物品载置工序(S4)。图9是说明吸收性物品载置工序后的状态的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吸收性物品载置工序(S4)中,以使折叠状态的吸收性物品1之中的具有腰围开口部1a的腰围开口侧区域成为下侧(腰围开口侧区域与包装件101抵接)的方式载置吸收性物品1。图9所示的第1弯折基准位置L1、第2弯折基准L2是用于折叠包装件101的基准位置。第1弯折基准位置L1和第2弯折基准位置L2设定成沿着吸收性物品1的上下方向。
作为包装件101,例如可使用由无纺布或PE等膜等任意材料构成的片构件。在吸收性物品1具备热感剂等挥发性物质的场合,也可以使用由使挥发性物质难以透过的(所谓阻气性高的)EVOH树脂(乙烯-乙烯醇共聚树脂)、PET(聚酯)、铝、聚乙烯醇、尼龙等形成的片构件。
<弯折工序(S5)>
在吸收性物品载置工序(S4)之后,进行弯折包装件101的弯折工序(S5)。以使包装件101的左右方向上的一侧的第1折回部101L朝向左右方向的另一侧、且由第1折回部101L覆盖折叠状态的吸收性物品1的下裆侧区域的方式,在弯折基准位置L1弯折包装件101,从而成为图10所示的状态。图10是示出将吸收性物品1和包装件101的左右方向上的一侧折回的状态的图,以左斜下的斜线部表示折回的第1折回部101L。如图10所示那样,通过将弯折基准位置L1设为吸收性物品1的左右方向上的一侧的端部,能将左右方向的一侧形成为在吸收性物品1与包装件101之间几乎没有间隙(小间隙)的状态。另外,在弯折基准位置L1折回了第1折回部101L的状态下,将从厚度方向(吸收性物品1的前后方向)的上侧(例如背侧)观看单个包装体100(包装途中的单个包装体100)的场合的、左右方向上的最靠一侧的端部称为“一侧弯折部LC1”。
在将吸收性物品1和包装件101的左右方向上的一侧折回了的状态下,在第1折回部101L的外侧面的左右方向上的另一侧的端部涂敷热熔粘接剂等粘接剂101h。粘接剂101h是用于将第1折回部101L和第2折回部101R接合而形成内侧接合部102的粘接部。优选的是,为了防止异物混入到单个包装体100的内侧、或是在吸收性物品1设有挥发性的场合降低挥发性物质从单个包装体100流出的可能性,在吸收性物品1的上下方向上,该粘接剂101h从包装件101的上端连续地涂敷至下端。另外,粘接剂101h由于只要能将第1折回部101L的外侧面和第2折回部101R的内侧面粘接即可,所以,也可以不在第1折回部101L的外侧面设置粘接剂101h,而是在第2折回部101R的内侧面设置粘接剂101h。
接下来,以使包装件101的左右方向上的另一侧的第2折回部101R朝向左右方向的一侧、由第1折回部101L以及第2折回部101R覆盖折叠状态的吸收性物品1的下裆侧区域的方式,在弯折基准位置L2折叠包装件101,从而成为图11所示的状态。图11是示出将吸收性物品1和包装件101的左右方向上的另一侧折回的状态的图。在图11中,以右斜下的斜线部表示折回的第2折回部101R。通过将弯折基准位置L2设为吸收性物品1的左右方向上的另一侧的端部,能将左右方向的另一侧设成为在吸收性物品1与包装件101之间几乎没有间隙(小间隙)的状态。另外,在弯折基准位置L2折回了第2折回部101R的状态下,将从厚度方向(吸收性物品1的前后方向)的上侧(例如背侧)观看单个包装体100(包装途中的单个包装体100)的场合的、左右方向上的最靠另一侧的端部称为“另一侧弯折部LC2”。
在将吸收性物品1和包装件101的左右方向上的另一侧折回的状态下,在左右方向的大致中央部,第1折回部101L的左右方向上的另一侧的端部与第2折回部101R的左右方向上的一侧的端部重合,通过设在第1折回部101L的外侧面的粘接剂101h接合,从而成为内侧接合部102。也就是,内侧接合部102是依靠粘接剂101h形成的接合部。优选的是,内侧接合部102沿着一侧弯折部LC1以及另一侧弯折部LC2,沿着上下方向,从上下方向上的一侧的端部连续至另一侧的端部。另外,内侧接合部102在左右方向(正交方向)上设在比一侧弯折部LC1靠内侧且比另一侧弯折部LC2靠内侧的位置。本实施方式的内侧接合部102在左右方向上设在一侧弯折部LC1与另一侧弯折部LC2之间,在单个包装体100中,设在正交方向上的大致中央部。通过弯折工序(S5),包装件101在厚度方向上形成出未设置内侧接合部102的面和设置有内侧接合部102的面。
在吸收性物品左右折叠工序(S2)以及吸收性物品上下折叠工序(S3)之后,进行弯折工序(S5),由此,能在左侧连结部60L的非卡合区域60n和右侧连结部60R的非卡合区域60n分别由吸收性物品1的折叠部分覆盖的状态下进行弯折工序(S5),因而,在弯折工序(S5)中,以保护非卡合区域60n的状态折回包装件101,因此,能降低左侧连结部60L和右侧连结部R的非卡合区域60n发生弯折或破损的可能性。
<端部接合部形成工序(S6)>
在弯折工序(S5)之后,进行端部接合部形成工序(S6),形成一对端部接合部103。端部接合部形成工序(S6)在包装件101的上下方向(正交方向)的一侧的端部以及另一侧的端部分别形成一侧端部接合部103a和另一侧端部接合部103b。一侧端部接合部103a和另一侧端部接合部103b是通过施加了热和压力的熔融而形成的接合部。优选的是,一侧端部接合部103a以及另一侧端部接合部103b沿着左右方向(正交方向),从左右方向上的一侧的端部连续至另一侧的端部。通过一对端部接合部103的形成,吸收性物品1成为收容于包装件101的状态,成为图4所示那样的单个包装体100。另外,也将吸收性物品载置工序(S4)、弯折工序(S5)、端部接合部形成工序(S6)称为以包装件101包装吸收性物品1的“包装工序”。
<包装状态的单个包装体100>
如上述那样,吸收性物品1为了在内裤型状态以及条带型状态下都能进行装拆而具备连结部60。包装状态的吸收性物品1是内裤型状态(参照图3A),连结部60在连结接合部62与腰围部10d接合。
另外,如图6等所示那样,连结部60具有能与腰围部10d卡合的卡合部61,具有不与腰围部10d卡合的非卡合区域60n。非卡合区域60n是除了卡合部61以及连结接合部62以外的区域,左侧连结部60L的非卡合区域60n具有侧端侧非卡合区域60na、上侧非卡合区域60nb、下侧非卡合区域60nc,右侧连结部60R的非卡合区域60n具有侧端侧非卡合区域60ne、上侧非卡合区域60nf、下侧非卡合区域60ng。也将侧端侧非卡合区域60na、上侧非卡合区域60nb、下侧非卡合区域60nc、侧端侧非卡合区域60ne、上侧非卡合区域60nf、下侧非卡合区域60ng统称为“非卡合区域60n”。在图4、图7A及图7B、图8以及图9中,为方便起见,以阴影线表示左侧连结部60L的非卡合区域60n,省略吸收性主体20、连结接合部62等地进行表示。
左侧连结部60L的侧端侧非卡合区域60na是指左右方向上的从卡合部61L起至左侧连结部60L的右侧的端部为止的区域。上侧非卡合区域60nb是指上下方向上的从卡合部61L起至左侧连结部60L的上端为止的区域。下侧非卡合区域60nc是指上下方向上的从卡合部61L起至左侧连结部60L的下端为止的区域。同样,右侧连结部60R的侧端侧非卡合区域60ne是指左右方向上的从卡合部61R起至右侧连结部60R的左侧的端部为止的区域。上侧非卡合区域60nf是指上下方向上的从卡合部61R起至右侧连结部60R的上端为止的区域。下侧非卡合区域60ng是指上下方向上的从卡合部61R起至右侧连结部60R的下端为止的区域。
单个包装体100的吸收性物品1的连结部60在使卡合部61与腹侧腰围部10f卡合的状态下收容于包装件101,非卡合区域60n由于是不与腰围部10d卡合的区域,所以,是从腹侧腰围部10f的非肌肤侧面脱离开而容易变形的部分。尤其是吸收性物品1那样的短裤型卫生巾由于以收容于包装件101的单个包装状态被携带,所以,存在着以下可能性:吸收性物品1在单个包装体100的内侧活动或从外部对单个包装体100施加力,从而连结部60发生弯折变形或破损,连结部60变形,无法充分发挥连结部60的功能。
相对于此,单个包装体100的吸收性物品1通过由在折叠部(左右折叠部LB、RB或者上下折叠部BL)折叠的吸收性物品1的规定部分覆盖连结部60之中的非卡合区域60n的至少一部分,能由吸收性物品1的规定部分保护非卡合区域60n的至少一部分。由此,能降低被收容于包装件101的状态的吸收性物品1的连结部60的非卡合区域60n发生弯折或破损的可能性。
具体来讲,对单个包装体100的连结部60的非卡合区域60n由在折叠部LB、RB、BL折叠的吸收性物品1的规定部分覆盖的状态进行说明。
在上述的吸收性物品左右折叠工序(S2)中,首先,在左侧折叠部LB将左侧延伸部10L的一部分朝背侧折叠(图7A),接下来,在右侧折叠部RB将右侧延伸部10R的一部分以将已经折叠的左侧延伸部10L的部分覆盖的方式朝背侧折叠(图7B)。当在厚度方向观看吸收性物品左右折叠工序后的状态时,折叠的右侧延伸部10R的部分(规定部分)位于与左侧连结部60L的侧端侧非卡合区域60na、上侧非卡合区域60nb、下侧非卡合区域60nc重叠的区域。因而,侧端侧非卡合区域60na、上侧非卡合区域60nb、下侧非卡合区域60nc成为由折叠的右侧延伸部10R的部分覆盖的状态,能降低包装状态的吸收性物品1的左侧连结部60L的侧端侧非卡合区域60na、上侧非卡合区域60nb、下侧非卡合区域60nc发生变形或破损的可能性。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侧端侧非卡合区域60na、上侧非卡合区域60nb、下侧非卡合区域60nc的大致整个区域由折叠的右侧延伸部10R的部分覆盖,但是,也可以是侧端侧非卡合区域60na、上侧非卡合区域60nb、下侧非卡合区域60nc中的任意区域由折叠的右侧延伸部10R的部分覆盖,还可以是侧端侧非卡合区域60na、上侧非卡合区域60nb、下侧非卡合区域60nc的各区域的至少一部分由折叠的右侧延伸部10R的部分覆盖。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9等所示那样,在与上下方向大致平行的左右折叠部LB、RB折叠吸收性物品1,但并不限于此。例如,左右折叠部LB、RB也可以相对于上下方向倾斜了规定角度(例如相对于上下方向分别为45度的范围),左侧折叠部LB和右侧折叠部RB也可以相对于上下方向分别以不同的角度关于左右方向的中心线C-C呈左右非对称。另外,在左右折叠部LB、RB的至少一方相对于上下方向倾斜的场合,优选的是,左右方向折叠部LB、RB的上端位于比左右折叠部LB、RB的下端靠左右方向的内侧的位置。吸收性物品1的腰围部10d由于具备腹侧腰围弹性构件13、背侧腰围弹性构件14,所以,相比下裆部10m容易在左右方向收缩。因而,通过将左右折叠部LB、RB的上端设在比下端靠内侧的位置,在依靠左右折叠部LB、RB进行折叠时,能够不会施加过度的力地进行折叠。另外,通过左右折叠部LB、RB的上端位于左右方向的内侧,在折叠状态下,容易将非卡合区域60n之中的上侧非卡合区域配置在比吸收性物品1的上端靠下侧的位置,容易防止上侧非卡合区域的变形或破损。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9等所示那样,关于折叠状态的吸收性物品1的左右方向的中心线C-C对称地示出左侧折叠部LB和右侧折叠部RB,但并不限于此。从吸收性物品1的左右方向的左侧的侧端起至左侧折叠部LB为止的长度与从右侧的侧端起至右侧折叠部RB为止的长度不同。由此,当在厚度方向观看单个包装体100时,例如在左侧左右折叠部LB折叠的吸收性物品1的非卡合区域60n与在右侧左右折叠部RB折叠的吸收性物品1的部分重叠,从而能减轻非卡合区域60n的变形或破损,并且能任意设定单个包装体100所收容的吸收性物品1的左右方向的长度,因而,能实现将单个包装体100设为紧凑形状等调整。
当在厚度方向观看吸收性物品上下折叠工序(S3)后的状态时,在上下折叠部BL折叠的下裆侧区域(规定部分)由于位于与左侧连结部60L的侧端侧非卡合区域60na、上侧非卡合区域60nb、下侧非卡合区域60nc重叠的区域,所以,左侧连结部60L的侧端侧非卡合区域60na、上侧非卡合区域60nb、下侧非卡合区域60nc进一步减小了变形或破损的可能性。进而,不仅是左侧连结部60L,当在厚度方向观看时,右侧连结部60R的侧端侧非卡合区域60ne、上侧非卡合区域60nf、下侧非卡合区域60ng也位于与在上下折叠部BL折叠的下裆侧区域(规定部分)重叠的区域。因而,侧端侧非卡合区域60ne、上侧非卡合区域60nf、下侧非卡合区域60ng成为由折叠的下裆侧区域覆盖的状态,因而,能降低右侧连结部60R的侧端侧非卡合区域60ne、上侧非卡合区域60nf、下侧非卡合区域60ng发生变形或破损的可能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侧端侧非卡合区域60na、上侧非卡合区域60nb、下侧非卡合区域60nc、侧端侧非卡合区域60ne、上侧非卡合区域60nf、下侧非卡合区域60ng的大致整个区域由在上下折叠部BL折叠的下裆侧区域覆盖,但也可以是侧端侧非卡合区域60na、上侧非卡合区域60nb、下侧非卡合区域60nc、侧端侧非卡合区域60ne、上侧非卡合区域60nf、下侧非卡合区域60ng中的任意区域由在上下折叠部BL折叠的下裆侧区域覆盖,还可以是侧端侧非卡合区域60na、上侧非卡合区域60nb、下侧非卡合区域60nc、侧端侧非卡合区域60ne、上侧非卡合区域60nf、下侧非卡合区域60ng的各区域的一部分由在上下折叠部BL折叠的下裆侧区域覆盖。
另外,在包装状态的在上下折叠部BL折叠的吸收性物品1中,优选的是,连结部60L在上下折叠部BL折叠,而卡合部61L未在上下折叠部BL折叠。同样,优选的是,连结部60R在上下折叠部BL折叠,而卡合部61R未在折叠部BL折叠。也就是,卡合部61L、61R分别在上下方向上位于比上下折叠部BL靠腰围开口部1a侧的位置。由此,例如,为了缩短折叠状态的吸收性物品1的上下方向的长度,即便在连结部60L、60R在上下折叠部BL折叠的场合,通过使卡合部61L、61R不在上下折叠部BL折叠,可缩短折叠状态的吸收性物品1的上下方向的长度,并且容易将卡合部61L、61R维持成平面状态,容易使之与腰围部10d卡合。
另外,优选的是,包装状态的吸收性物品1在左右折叠部LB、RB分别以连结部60L、60R为外侧地进行折叠。也就是,如图1等所示那样,吸收性物品1的连结部60L、60R设在腹侧腰围部10f的非肌肤侧面,此时,通过在左右折叠部LB、RB将左侧延伸部10L、右侧延伸部10R分别朝背侧的非肌肤侧面折叠,以使连结部60L、60R分别朝向外侧的状态进行折叠。
如上述那样,对于吸收性物品1,腹侧腰围部10f具有腹侧腰围弹性构件13,背侧腰围部10b具有背侧腰围弹性构件14,因而,腹侧腰围部10f和背侧腰围部10b在左右方向收缩。另一方面,具备连结部60L、60R的腹侧腰围部10f与不具备连结部60L、60R的背侧腰围部10b相比刚性高,与背侧腰围部10b相比难以收缩。因而,假设若以连结部60L、60R为内侧地折叠左右折叠部LB、RB,则与内侧的腹侧腰围部10f相比,外侧的背侧腰围部10b更加收缩,容易作用将连结部60L、60R朝背侧腰围部10b的那侧拉伸的力,或容易作用将折叠状态展开的力。相对于此,通过以连结部60L、60R为外侧在左右折叠部LB、RB折叠,与以连结部60L、60R为内侧在左右折叠部LB、RB折叠的场合相比,背侧腰围部10b的收缩难以在展开连结部60L、60R的方向上施加力,因而,能减轻因不具备连结部60L、60R的背侧腰围部10b的收缩力而产生的连结部60L、60R的弯折或破损。
如图3A以及图12所示那样,具备腹侧腰围弹性构件13的腹侧腰围部10f、具备背侧腰围弹性构件14的背侧腰围部10b和连结部60在侧端部接合10e接合,连结部60设在比腹侧腰围部10f靠非肌肤侧的位置。图12是图3A中的部分Z的放大图。如图12所示那样,在将吸收性物品1设为展开状态时,具有从左右方向的内侧与侧端部接合10e邻接的内侧邻接区域1J和从左右方向的外侧与侧端部接合10e邻接的外侧邻接区域1K。在外侧邻接区域1K,背侧腰围部10b、腹侧腰围部10f和连结部60未接合。
优选的是,当从上侧观看展开状态的吸收性物品1时,在吸收性物品1的上端,外侧邻接区域1K朝背侧腰围部10b侧倾斜。另外,优选的是,外侧邻接区域1K的曲率比内侧邻接区域1J大。由此,外侧邻接区域1K由于是刚性高的部分,所以,在穿用时从穿着衣物的外侧容易变得显眼,此时,外侧邻接区域1K朝背侧腰围部10b侧倾斜,或是外侧邻接区域1K的曲率比内侧邻接区域1J大,由此,在穿用状态下,外侧邻接区域1K容易沿着穿用者的身体并沿着背侧腰围部10b,所以,与外侧邻接区域1K沿着左右方向的场合相比,能使侧端部接合10e或外侧邻接区域1K从穿着衣物的外侧变得不显眼。
优选的是,如图4所示那样,当在厚度方向观看单个包装体100(折叠状态的吸收性物品1)时,在左右方向上,非卡合区域60n设在吸收性物品1的内侧。也就是,优选的是,对于折叠状态的吸收性物品1,在左右方向上,左侧连结部60L的侧端侧非卡合区域60na、上侧非卡合区域60nb、下侧非卡合区域60nc不露出,右侧连结部60R的侧端侧非卡合区域60ne、上侧非卡合区域60nf、下侧非卡合区域60ng不露出。由此,在收容于包装件101的状态下,非卡合区域60n与包装件101接触,能降低非卡合区域60n发生弯折或破损的可能性。
另外,单个包装体100在具备至少一对弯折部LC1、LC2的包装件101中以弯折部LC1、LC2的弯折方向与吸收性物品1的上下方向一致的状态收容着吸收性物品1。优选的是,该吸收性物品1的左右方向的一侧的端部与一侧弯折部LC1或者另一侧弯折部LC2的内面接触。由此,能更加缩短单个包装体100的包装件101的左右方向的长度,容易限制吸收性物品1相对于包装件101的左右方向的移动,因而,不仅是非卡合区域60n,也容易减轻吸收性物品1的变形或破损。另外,在以包装件101的弯折方向与吸收性物品1的左右方向一致的状态收容吸收性物品1的场合,优选的是,吸收性物品1的上下方向的一侧的端部与至少1个弯折部的内面接触。
单个包装体100具有一对弯折部LC1、LC2和沿着弯折方向的内侧接合部102,内侧接合部(包装接合部)102是将包装件101彼此接合的部分。优选的是,当在厚度方向观看单个包装体100时,内侧接合部102具有与连结部60重叠的区域。单个包装体100如图4所示那样,在厚度方向观看单个包装体100时,内侧接合部102具有与左侧连结部60L重叠的部分,且具有与右侧连结部60R重叠的部分。设有连结部60的部分的刚性比未设置连结部60的部分高。因而,在厚度方向观看时,通过在与连结部60重叠的部分设置内侧接合部102,在弯折工序(S5)中,能以稳定的状态形成内侧接合部102,因而,能使内侧接合部102的接合更加牢固。另外,也可以构成为:当在厚度方向观看单个包装体100时,具有内侧接合部102与左侧连结部60L和右侧连结部60R中的任一方重叠的部分。
另外,通常,当穿用者等将单个包装体100开封并将从包装件101取出的折叠状态的吸收性物品1展开来使用时,首先,对于从包装件101的任意位置取出的折叠状态的吸收性物品1(图8),将吸收性物品1的在上下折叠部BL(折叠基准位置B3)折叠的下裆侧区域展开(图7B),将在右侧折叠部RB(折叠基准位置B2)折叠的右侧延伸部10R的部分展开(图7A),将在左侧折叠部LB(折叠基准位置B1)折叠的左侧延伸部10L的部分展开,由此,成为展开状态的吸收性物品1(图6)。如图7B所示那样,当展开上下折叠部BL时,优选连结部60能目视辨认。对于图6所示的折叠状态的吸收性物品1,由于连结部60由折叠的吸收性物品1覆盖,所以是无法目视辨认的状态,而通过展开上下折叠部BL这样的操作使得连结部60能目视辨认,由此容易使穿用者认识到连结部60的存在。
<<<吸收性物品1的变形例>>>
对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吸收性物品1进行说明。
图13是从腹侧观看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吸收性物品1的示意图。对与第1实施方式的构成通用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等,省略吸收性物品1的基本构成的详细说明。
图13所示的吸收性物品1在左右方向的左侧具有左侧连结部60L,在右侧具有右侧连结部60R。左侧连结部60L和右侧连结部60R由于是左右对称的构成,所以主要对左侧连结部60L的构成进行说明。
左侧连结部60L在左右方向的右侧的端部具备卡合部61L,在左侧的端部的连结接合部62L与腰围部10d接合。左侧连结部60L具备上下方向上的从卡合部61起至左侧连结部60L的上端为止的上侧非卡合区域60nb和上下方向上的从卡合部61起至左侧连结部60L的下端为止的下侧非卡合区域60nc。也可以如图13所示那样是卡合部61L设置至左右方向上的右侧的端部且不具备上述的侧端侧非卡合区域60na的左侧连结部60L。
关于图13所示的吸收性物品1,通过与上述的实施方式同样,经过吸收性物品左右折叠工序(S2)~端部接合部形成工序(S6)来制造单个包装体100,由折叠的吸收性物品1的规定部分覆盖左侧连结部60L的上侧非卡合区域60nb以及下侧非卡合区域60nc,由此能降低上侧非卡合区域60nb以及下侧非卡合区域60nc发生变形或破损的可能性。
另外,左侧连结部60L也可以具有将左侧连结部60L和腹侧腰围部10f临时固定的临时固定部63L。临时固定部63L设在左右方向上的比连结接合部62L靠右侧的位置。
临时固定部63L是能分离地固定左侧连结部60L和腹侧腰围部10f的固定部。左侧连结部60L和腹侧腰围部10f的临时固定可通过热熔粘接剂等粘接剂、施加热以及压力的压缩接合或熔融接合、超声波接合等任意的方法来设置。
通过在临时固定部63L将左侧连结部60L和腹侧腰围部10f临时固定,能更加降低因包装件101所收容的吸收性物品1的左侧连结部60L从腹侧腰围部10f分离开而导致左侧连结部60L发生弯折或破损的可能性。
将图13所示的吸收性物品1收容于包装件101的单个包装体100可通过与上述的实施方式同样的流程(图5)来制造,此时,在吸收性物品制造工序(S1)中,形成具备将连结部60和腹侧腰围部10f临时固定的临时固定部63的吸收性物品1,这点与上述的实施方式不同。在制造具备临时固定部63的吸收性物品1的吸收性物品制造工序(S1)后,经过吸收性物品左右折叠工序(S2)和吸收性物品上下折叠工序(S3),进行吸收性物品载置工序(S4)、弯折工序(S5)和端部接合部形成工序(S6)的由包装件101包装吸收性物品1的包装工序,此时,能降低因连结部60的卡合部61从腹侧腰围部10f脱离导致连结部60发生变形或破损的可能性。
在图13所示的吸收性物品1中,在左右方向上的卡合部61L与连结接合部62L之间且在上下方向上的与卡合部61L重叠的部分设置临时固定部63L,但并不限于此。临时固定部63L可设置在任意部位。
也可以在与卡合部61L重叠的位置设置临时固定部63L。设在与卡合部61L重叠的位置的临时固定部63L能加强卡合部61L向腹侧腰围部10f的卡合。因而,能降低因左侧连结部60L从腹侧腰围部10f分离开而导致左侧连结部60L发生弯折或破损的可能性。
也可以将临时固定部63L设在不与卡合部61L重叠的位置。通过设在不与卡合部61L重叠的位置的临时固定部63L,能增加将左侧连结部60L固定于腹侧腰围部10f的区域(面积),因而,能降低因左侧连结部60L从腹侧腰围部10f分离开导致左侧连结部60L发生弯折或破损的可能性。另外,卡合部61L也可以设在非卡合区域60n。
另外,在上述的单个包装体100中,连结部60也可以在非卡合区域60n的下端部具有朝非肌肤侧折回的下端弯折部。例如,在包装件101所收容的吸收性物品1在下侧非卡合区域60nc的下端部具有朝非肌肤侧折回的下端弯折部的状态下,也可以构成为由折叠的吸收性物品1覆盖包括下侧非卡合区域60nc在内的非卡合区域60n的至少一部分。由此,可防止包括下侧弯折部的非卡合区域60n的变形或破损,并且穿用者等容易抓住朝非肌肤侧弯折的下侧弯折部,因而,容易进行使腹侧腰围部10f与背侧腰围部10b连结的操作。
在上述的单个包装体100中,连结部60也可以在非卡合区域60n在连结部60的左右方向上的与连结接合部62相反侧的端部,具有朝非肌肤侧折回的侧端弯折部。例如,在包装件101所收容的吸收性物品1在侧端侧非卡合区域60na具有朝非肌肤侧折回的侧端弯折部的状态下,也可以构成为由折叠的吸收性物品1覆盖包括侧端侧非卡合区域60na在内的非卡合区域60n的至少一部分。由此,可防止包括侧端弯折部的非卡合区域60n的变形或破损,并且穿用者容易抓住朝非肌肤侧弯折的侧端弯折部,因而,容易进行使腹侧腰围部10f与背侧腰围部10b连结的操作。
在上述的单个包装体100中,也可以是非卡合区域60n不具有朝非肌肤侧折回的弯折部的构成。由于非卡合区域60n不具有朝非肌肤侧折回的弯折部,所以,能降低以弯折部为起点使非卡合区域60n发生弯折或破损的可能性。
另外,上述的单个包装体100构成为收容着连结部60具备卡合部61且可使卡合部61与腹侧腰围部10f卡合的吸收性物品1,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构成为连结部60不具备卡合部61而设置能分离地与腹侧腰围部10f的非肌肤侧面卡合的卡合部。在腹侧腰围部10f具备卡合部的场合,在使腹侧腰围部10f的卡合部与连结部60卡合的状态下,由在折叠部(LB、RB、BL)折叠的吸收性物品1的规定部分覆盖侧端侧非卡合区域、上侧非卡合区域或者下侧非卡合区域的至少一部分,由此,能减轻非卡合区域的弯折或破损。
进而,上述的实施方式1以及吸收性物品2的单个包装体100按照吸收性物品制造工序(S1)、吸收性物品左右折叠工序(S2)、吸收性物品上下折叠工序(S3)、吸收性物品载置工序(S4)、弯折工序(S5)、端部接合部形成工序(S6)的顺序形成单个包装体100,但并不限于此。也就是,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针对预先设为折叠状态的吸收性物品1(在进行了吸收性物品左右折叠工序和吸收性物品上下折叠工序之后)进行包装工序,但也可以在吸收性物品制造工序(S1)以及吸收性物品左右折叠工序(S2)之后进行折叠收容工序。
图14A是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折叠收容工序的图。图14A是以下状态:将吸收性物品1在左右折叠部LB、RB折叠(S2),在包装件101的弯折方向与吸收性物品1的左右方向一致的状态下载置到包装件101上(S4),将包装件101的左右方向上的一侧的第1折回部101L朝向左右方向的另一侧且以覆盖吸收性物品1的腰围开口侧区域的方式进行折叠。在图14A所示的状态下,包装件101的弯折方向沿着吸收性物品1的左右方向。另外,当在厚度方向观看时,折叠的吸收性物品1的右侧延伸部10R的部分由于位于与左侧连结部60L的侧端侧非卡合区域60na、上侧非卡合区域60nb、下侧非卡合区域60nc重叠的区域,所以,侧端侧非卡合区域60na、上侧非卡合区域60nb、下侧非卡合区域60nc成为由折叠的右侧延伸部10R的部分覆盖的状态。
接下来,进行折叠收容工序。折叠收容工序是一起进行以下操作的工序:在沿着吸收性物品1的左右方向的上下折叠部BL(折叠基准线B3)进行折叠的操作;以及折叠包装件101用以将吸收性物品1收容在内部的操作。在折叠收容工序中,通过使上下折叠部BL沿着另一侧弯折部LC2,能一起进行吸收性物品1的折叠和包装件101的折回。通过该折叠收容工序,关于与弯折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能更加减小包装件101相对于吸收性物品1的间隙。另外,在上下折叠部B3折叠的吸收性物品1的下裆侧区域位于与左侧连结部60L的侧端侧非卡合区域60na、上侧非卡合区域60nb、下侧非卡合区域60nc重叠的区域,且位于与右侧连结部60R的侧端侧非卡合区域60ne、上侧非卡合区域60nf、下侧非卡合区域60ng重叠的区域,因而,左侧连结部60L的侧端侧非卡合区域60na、上侧非卡合区域60nb、下侧非卡合区域60nc、以及右侧连结部60R的侧端侧非卡合区域60ne、上侧非卡合区域60nf、下侧非卡合区域60ng由折叠的吸收性物品1的下裆侧区域覆盖。由此,能降低各连结部60L、60R的非卡合区域60n发生弯折或破损的可能性。
===第2实施方式===
<<<吸收性物品2>>>
图15是吸收性物品2的概略侧视图。图16是从非肌肤侧观看分解平面状态且伸长状态的吸收性物品2的平面图。以下,关于第2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2,主要说明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与第1实施方式的构成通用的部分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等,省略吸收性物品1的基本构成的详细说明。另外,第1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1的一些构成也能应用于第2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2。
如图15等所示那样,内裤型状态的吸收性物品2在展开状态下具有相互正交的“上下方向”、“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吸收性物品2具有腰围部10d和位于穿用者下裆的下裆部10m。腰围部10d之中的腹侧腰围部10f覆盖穿用者腹侧,下裆部10m位于穿用者下裆。下裆部10m是在长度方向上夹设在腹侧腰围部10f与背侧腰围部10b之间的区域。腹侧腰围部10f具备腹侧腰围弹性构件13,背侧腰围部10b具备背侧腰围弹性构件14,由此,分别具备左右方向的伸缩性。腹侧腰围部10f在左右方向上的两侧端具备腹侧腰围侧端10fe、10fe,背侧腰围部10b在左右方向上的两侧端具备背侧腰围侧端10be、10be。另外,下裆部10m具有具备吸收体的吸收性主体20。
吸收性物品2在腹侧腰围部10f的两侧端部的非肌肤侧面分别具备卡合部71。卡合部71是用于相对于背侧腰围部10b的肌肤侧面能分离地卡合的卡合构件。通过使卡合部71与背侧腰围部10b卡合,吸收性物品2成为内裤状态。具体来讲,是在腹侧腰围部10f的非肌肤侧面具备多个卡合用钩构件的粘扣带。通过使这些卡合用突起与构成背侧腰围部10b的肌肤侧面的无纺布的纤维(毛圈)钩挂,卡合部71能分离地与背侧腰围部10b的肌肤侧面卡合。第2实施方式的单个包装件100的吸收性物品2以使卡合部71与背侧腰围部10b卡合的内裤型状态被收容于包装件101。
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经过吸收性物品左右折叠工序(S2)~端部接合部形成工序(S6),能制造将吸收性物品2收容于包装件101的单个包装体100。吸收性物品2也与吸收性物品1同样,以在设在任意部位的左右折叠部LB、RB、上下折叠部BL折叠的折叠状态被收容于包装件101。
图17是说明内裤型状态的吸收性物品2的卡合状态的图。如图17所示那样,若使卡合部71与背侧腰围部10b的肌肤侧面卡合,则背侧腰围侧端10be位于比腹侧腰围部10f靠非肌肤侧的位置,腹侧腰围侧端10fe位于比背侧腰围部10b靠肌肤侧的位置。在该状态下,吸收性物品2具备卡合部71未与背侧腰围部10b卡合的侧端侧非卡合区域70na、上侧非卡合区域70nb以及下侧非卡合区域70nc。也将侧端侧非卡合区域70na、上侧非卡合区域70nb以及下侧非卡合区域70nc统称为“非卡合区域70n”。侧端侧非卡合区域70na是指左右方向上的从卡合部71至背侧腰围侧端10be为止的区域。上侧非卡合区域70nb是指背侧腰围部10b之中的在左右方向与卡合部71重叠的部分,且上下方向上的从背侧腰围部10b的上端至卡合部71为止的区域。下侧非卡合区域70nc是指背侧腰围部10b之中的在左右方向与卡合部71重叠的部分,且上下方向上的从背侧腰围部10b的下端至卡合部71为止的区域。
非卡合区域70n由于是腹侧腰围部10f和背侧腰围部10b在前后方向(厚度方向)重叠的区域之中的腹侧腰围部10f与背侧腰围部10b未卡合的区域,所以,位于非肌肤侧的背侧腰围部10b中的非卡合区域70n是从腹侧腰围部10f的非肌肤侧面脱离而容易变形的部分。尤其是像短裤型卫生巾那样,由于以收容于包装件101的单个包装状态进行携带,吸收性物品2在单个包装体100的内侧活动或者相对于单个包装体100从外部施加力,因而,存在着以下可能性:位于非肌肤侧的背侧腰围部10b的非卡合区域70n发生弯折变形或破损,无法正常地进行腹侧腰围部10f与背侧腰围部10b的卡合,吸收性物品2的美观性受损。
相对于此,关于吸收性物品2,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通过在吸收性物品左右折叠工序(S2)或者吸收性物品上下折叠工序(S3)中在任意的位置折叠吸收性物品2,在折叠的吸收性物品2的规定部分,将侧端侧非卡合区域70na、上侧非卡合区域70nb或者下侧非卡合区域70nc的至少一部分覆盖,从而保护非卡合区域70n。具体来讲,当在厚度方向观看折叠状态的吸收性物品2时,在下折叠部(未图示)折叠的吸收性物品2的下裆侧区域(规定部分)位于与侧端侧非卡合区域70na、上侧非卡合区域70nb或者下侧非卡合区域70nc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位置,从而能保护侧端侧非卡合区域70na、上侧非卡合区域70nb或者下侧非卡合区域70nc的至少一部分。由此,可降低收容于包装件101的状态的吸收性物品2的非卡合区域70n发生弯折或破损的可能性,容易进行腹侧腰围部10f与背侧腰围部10b的卡合,也容易提高吸收性物品2的美观性。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在腹侧腰围部10f的非肌肤侧面设置卡合部71,使之与背侧腰围部10b的肌肤侧面卡合,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在背侧腰围部10b的肌肤侧面设置卡合部71,使之与腹侧腰围部10f的非肌肤侧面卡合,还可以在背侧腰围部10b的非肌肤侧面设置卡合部71,使之与腹侧腰围部10f的肌肤侧面卡合。
===其他的实施方式===
上述的实施方式是用于使本实用新型的理解变容易的示例,并不对本实用新型作出限定性解释。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其构思的前提下可进行变更、改进,并且本实用新型当然也包括其等同构成。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折叠状态的吸收性物品1以及吸收性物品2处于在左右折叠部LB、RB和上下折叠部RB折叠的状态,但并不限于此。关于吸收性物品1以及吸收性物品2,只要是以下构成即可:包装状态的吸收性物品1以及吸收性物品2具有至少1个折叠部,在折叠部折叠的部分,非卡合区域60n、70n的至少一部分被覆盖。例如,折叠状态的吸收性物品1以及吸收性物品2可以是以下构成:处于在左右折叠部LB、RB折叠而在上下折叠部RB未折叠的状态,由在左右折叠部LB、RB折叠的部分覆盖非卡合区域60n、70n的至少一部分;也可以是以下构成:处于在上下折叠部RB折叠而在左右折叠部LB、RB未折叠的状态,由在上下折叠部RB折叠的部分覆盖非卡合区域60n、70n的至少一部分。进而,也可以是仅左右折叠部LB和左右折叠部RB中的任意一方折叠的构成。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设成为包装件101具备一侧弯折部LC1和另一侧弯折部LC2的单个包装体100,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包装件101仅具备1个弯折部的单个包装体100,或是包装件101具备3个以上的弯折部的单个包装体100,或者包装件101不具备弯折部。另外,单个包装体100也可以不必是具有内侧接合部102的构成,另外,内侧接合部102不必是正交方向上的中央部,例如内侧接合部102也可以设在正交方向上的另一侧的端部。
上述的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1在左右方向上的两侧端部具备一对连结部60,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在左右方向上的中央部具备连结部60,还可以是吸收性物品1具备1个连结部60的构成。
另外,单个包装体100等所收容的吸收性物品1、2也可以具备热感剂、凉感剂、香料等挥发性物质,通过挥发性物质来减少穿用吸收性物品1时的不适感。
附图标记的说明
1 吸收性物品(短裤型卫生巾),
1a 腰围开口部,
1b 腿围开口部,
1J 内侧邻接区域,
1K 外侧邻接区域,
10 外装体,
10f 腹侧腰围部(腰围部、另一侧腰围部),
10b 背侧腰围部(腰围部、一侧腰围部),
10d 腰围部,
10m 下裆部,
10e 侧端部接合(接合部),
10ff 腹侧折回部,
10bf 背侧折回部,
10L 左侧延伸部,
10R 右侧延伸部,
11 外装顶片,
12 外装底片,
13 腹侧腰围弹性构件,
14 背侧腰围弹性构件,
15 分离部,
20 吸收性主体,
22 吸收体,
24d 侧方片,
30 下裆弹性构件,
40 压缩部,
50 立体褶裥,
50S 弹性构件,
60 连结部,
60L 左侧连结部,
60R 右侧连结部,
60n 非卡合区域,
60na 侧端侧非卡合区域(非卡合区域),
60nb 上侧非卡合区域(非卡合区域),
60nc 下侧非卡合区域(非卡合区域),
60ne 侧端侧非卡合区域(非卡合区域),
60nf 上侧非卡合区域(非卡合区域),
60ng 下侧非卡合区域(非卡合区域),
61L、61R 卡合部,
62L、62R 连结接合部,
63L、63R 临时固定部,
100 单个包装体,
101 包装件,
102 内侧接合部(包装接合部),
103a 一侧端部接合部,
103b 另一侧端部接合部,
B1 折叠基准位置,
B2 折叠基准位置,
B3 折叠基准位置,
BL 左侧折叠部(左右折叠部),
LB 右侧折叠部(左右折叠部),
RB 上下折叠部,
L1 第1弯折基准位置,
L2 第2弯折基准位置,
LC1 第1弯折部,
LC2 第2弯折部,
CL 折线。

Claims (19)

1.一种吸收性物品的单个包装体,该吸收性物品的单个包装体具备:
吸收性物品,该吸收性物品具有腰围部以及下裆部,在成为展开状态时具备相互正交的上下方向、左右方向以及前后方向;以及
包装件,该包装件对在至少1个折叠部折叠的状态的1个上述吸收性物品进行包装,
其特征在于,
上述腰围部具有一侧腰围部和与上述一侧腰围部接合的另一侧腰围部,
上述腰围部能分离成上述一侧腰围部和上述另一侧腰围部,
上述腰围部具备用于将分离开的分离状态的上述一侧腰围部和上述另一侧腰围部连结的连结部,
上述一侧腰围部、上述另一侧腰围部和上述连结部的上述左右方向的一端部通过接合部一体地接合,
上述连结部的肌肤侧面在上述左右方向上的比上述一端部靠另一端侧的位置具有能分离地与上述另一侧腰围部的非肌肤侧面卡合的卡合部,
上述左右方向上的从上述卡合部起至上述连结部的另一端为止的区域、上述上下方向上的从上述卡合部起至上述连结部的上端为止的区域、或者上述上下方向上的从上述卡合部起至上述连结部的下端为止的区域是不与上述另一侧腰围部卡合的非卡合区域,
上述非卡合区域的至少一部分被在上述折叠部折叠的上述吸收性物品的规定部分覆盖。
2.一种吸收性物品的单个包装体,该吸收性物品的单个包装体具备:
吸收性物品,该吸收性物品具有腰围部以及下裆部,在成为展开状态时具备相互正交的上下方向、左右方向以及前后方向;以及
包装件,该包装件对在至少1个折叠部折叠的状态的1个上述吸收性物品进行包装,
其特征在于,
上述腰围部具有一侧腰围部和与上述一侧腰围部接合的另一侧腰围部,
上述腰围部能分离成上述一侧腰围部和上述另一侧腰围部,
上述腰围部具备用于将分离开的分离状态的上述一侧腰围部和上述另一侧腰围部连结的连结部,
上述连结部的上述左右方向的一端部与上述腰围部接合,
上述连结部的肌肤侧面在上述左右方向上的比上述一端部靠另一端侧的位置具有能分离地与上述另一侧腰围部的非肌肤侧面卡合的卡合部,
上述左右方向上的从上述卡合部起至上述连结部的另一端为止的区域、上述上下方向上的从上述卡合部起至上述连结部的上端为止的区域、或者上述上下方向上的从上述卡合部起至上述连结部的下端为止的区域是不与上述另一侧腰围部卡合的非卡合区域,
上述非卡合区域的至少一部分被在上述折叠部折叠的上述吸收性物品的规定部分覆盖。
3.一种吸收性物品的单个包装体,该吸收性物品的单个包装体具备:
吸收性物品,该吸收性物品具有腰围部以及下裆部,在成为展开状态时具备相互正交的上下方向、左右方向以及前后方向;以及
包装件,该包装件对在至少1个折叠部折叠的状态的1个上述吸收性物品进行包装,
其特征在于,
上述腰围部具有一侧腰围部和与上述一侧腰围部接合的另一侧腰围部,
上述腰围部能分离成上述一侧腰围部和上述另一侧腰围部,
上述腰围部具备用于将分离开的分离状态的上述一侧腰围部和上述另一侧腰围部连结的连结部,
上述连结部的上述左右方向的一端部与上述腰围部接合,
上述连结部的肌肤侧面在上述左右方向上的比上述一端部靠另一端侧的位置具有能分离地与上述另一侧腰围部的非肌肤侧面卡合的卡合部,
上述左右方向上的从上述卡合部起至上述连结部的另一端为止的区域、上述上下方向上的从上述卡合部起至上述连结部的上端为止的区域、或者上述上下方向上的从上述卡合部起至上述连结部的下端为止的区域是不与上述另一侧腰围部卡合的非卡合区域,
上述非卡合区域的至少一部分被在上述折叠部折叠的上述吸收性物品的规定部分覆盖,
上述一侧腰围部以及上述另一侧腰围部分别具备能在上述左右方向伸缩的伸缩构件,
上述一侧腰围部、上述另一侧腰围部以及上述连结部由接合部接合,
上述连结部在上述前后方向上位于比上述另一侧腰围部靠非肌肤侧的位置,
当将上述吸收性物品设成上述展开状态时,具有从上述左右方向的外侧与上述接合部邻接的外侧邻接区域,
在上述外侧邻接区域,上述一侧腰围部、上述另一侧腰围部和上述连结部未接合,
当从上侧观看上述吸收性物品时,在上述吸收性物品的上端,上述外侧邻接区域在上述前后方向上朝上述一侧腰围部侧倾斜。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的单个包装体,其特征在于,
上述一侧腰围部以及上述另一侧腰围部分别具备能在上述左右方向伸缩的伸缩构件,
上述吸收性物品在一对沿着上述上下方向的左右折叠部以上述连结部为外侧地折叠。
5.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的单个包装体,其特征在于,
上述吸收性物品在沿着上述左右方向的上下折叠部折叠,
上述连结部由在上述上下折叠部折叠的上述吸收性物品的规定部分覆盖,
当将上述上下折叠部展开时,上述连结部能目视辨认。
6.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的单个包装体,其特征在于,
上述吸收性物品的单个包装体具有沿着上述前后方向的厚度方向,
上述包装件具备一对弯折部和沿着上述弯折部的将上述包装件彼此接合的包装接合部,
当在上述厚度方向观看时,上述包装接合部具有与上述连结部重叠的区域。
7.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的单个包装体,其特征在于,
上述吸收性物品在沿着上述左右方向的上下折叠部折叠,
上述连结部在上述上下折叠部折叠,
上述卡合部未在上述上下折叠部折叠。
8.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的单个包装体,其特征在于,
上述吸收性物品是生理用的短裤型卫生巾。
9.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的单个包装体,其特征在于,
上述吸收性物品的单个包装体具备吸收体,
在上述吸收体设有压缩部,
上述折叠部与上述压缩部在厚度方向重叠。
10.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的单个包装体,其特征在于,
上述吸收性物品的单个包装体具备外装体和利用粘接剂接合在上述外装体的肌肤侧面的吸收性主体,
在上述左右方向的端部具有未由粘接剂粘接上述外装体与上述吸收性主体的非粘接区域。
11.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的单个包装体,其特征在于,
上述吸收性物品的单个包装体具备外装体和接合在上述外装体的肌肤侧面的吸收性主体,
当将成为沿着上述上下方向折叠上述吸收性物品时的基准的位置设为折叠基准位置时,
上述折叠基准位置在上述左右方向设在比上述吸收性主体靠外侧的位置。
12.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的单个包装体,其特征在于,
上述吸收性物品的单个包装体具备外装体和接合在上述外装体的肌肤侧面的吸收性主体,
上述吸收性主体具备下裆弹性构件,
上述下裆弹性构件是沿着上述上下方向的多根橡胶丝。
13.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的单个包装体,其特征在于,
上述吸收性物品的单个包装体具备吸收体,
在上述吸收体设有压缩部,
当将成为沿着上述左右方向折叠上述吸收性物品时的基准的位置设为折叠基准位置时,
上述折叠基准位置与上述压缩部交叉。
1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的单个包装体,其特征在于,
上述吸收性物品的单个包装体具有沿着上述前后方向的厚度方向,
上述包装件具有一对弯折部和沿着上述弯折部的将上述包装件彼此接合的包装接合部,
上述包装接合部从一侧的端部连续设置至另一侧的端部。
15.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的单个包装体,其特征在于,
上述吸收性物品在一对左右折叠部折叠,
上述左右折叠部分别相对于上述上下方向倾斜了规定角度。
16.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的单个包装体,其特征在于,
上述吸收性物品在一对左右折叠部折叠,
从上述吸收性物品的上述左右方向的左侧的侧端起至上述左右折叠部之中的左侧折叠部为止的长度与从上述左右方向的右侧的侧端起至上述左右折叠部之中的右侧折叠部为止的长度不同。
17.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的单个包装体,其特征在于,
设有沿着上述上下方向的易撕线,通过沿着上述易撕线将上述腰围部撕开,能分离成上述一侧腰围部和上述另一侧腰围部,
上述易撕线在上述左右方向上设在从上述接合部起至上述卡合部卡合的部分为止的区域的任意部位。
18.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的单个包装体,其特征在于,
上述吸收性物品在一对左右折叠部折叠,
上述左右方向的一侧的上述连结部的上述非卡合区域的至少一部分在上述前后方向上由在上述左右折叠部之中的另一侧的折叠部折叠的部分覆盖。
19.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的单个包装体,其特征在于,
上述吸收性物品在一对左右折叠部折叠,
上述左右方向的一侧的上述连结部的上述非卡合区域的至少一部分在上述前后方向上由在上述左右折叠部之中的另一侧的折叠部折叠的部分覆盖,进而由在上下折叠部折叠的下裆侧区域进一步覆盖,
上述左右方向的另一侧的连结部的上述非卡合区域的至少一部分在上述前后方向上由在上述上下折叠部折叠的上述下裆侧区域覆盖。
CN202090001231.3U 2020-12-28 2020-12-28 吸收性物品的单个包装体 Active CN220175390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20/049168 WO2022144990A1 (ja) 2020-12-28 2020-12-28 吸収性物品の個包装体及び吸収性物品の個包装体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75390U true CN220175390U (zh) 2023-12-15

Family

ID=822591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90001231.3U Active CN220175390U (zh) 2020-12-28 2020-12-28 吸收性物品的单个包装体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3244284U (zh)
KR (1) KR20230001649U9 (zh)
CN (1) CN220175390U (zh)
WO (1) WO202214499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4076512A (ja) * 2022-11-25 2024-06-06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パンツ型吸収性物品、及び、パンツ型吸収性物品の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07963C (zh) 1998-12-18 2007-04-04 金伯利-克拉克环球有限公司 具有无刺激可再紧固接缝的吸湿制品
KR20050042747A (ko) * 2002-09-18 2005-05-10 유니챰 가부시키가이샤 일러스트가 들어간 일회용 기저귀
JP4652724B2 (ja) * 2003-08-19 2011-03-16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使い捨て吸収性物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BR112012017966A2 (pt) * 2010-01-20 2016-05-03 Procter & Gamble artigo absorvente que pode ser fechado novamente
JP6006289B2 (ja) * 2014-12-26 2016-10-12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230001649U9 (ko) 2024-03-25
JP3244284U (ja) 2023-10-25
WO2022144990A1 (ja) 2022-07-07
KR20230001649U (ko) 2023-08-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602568B2 (ja) 使い捨て着用物品
KR101582714B1 (ko) 일회용 기저귀
EP1153587B1 (en) Absorbent article
EP2593060B1 (en) Disposable diaper
KR102179940B1 (ko) 착용 물품
TWI519283B (zh) Wearing items
JP5832619B1 (ja) 使い捨ておむつ
JP2004216082A (ja) パンツ型の使い捨て着用物品
JP2012100857A (ja) 吸収性物品
JP2008194160A (ja) 吸収性物品
KR102605995B1 (ko) 일회용 착용 물품
US20110015606A1 (en) Absorbent article
CN107405220B (zh) 一次性穿着物品
CN111031984B (zh) 吸收性物品
US20060084936A1 (en) Disposable wearing article
CN220175390U (zh) 吸收性物品的单个包装体
WO2013089198A1 (ja) 使い捨て着用物品
CN112869954B (zh) 吸收性物品的包装体
CN108135751B (zh) 一次性穿着物品
JP5497375B2 (ja) 使い捨ておむつ
JP5906045B2 (ja) 使い捨て着用物品
JP2006218056A (ja) 吸収性物品
CN219461691U (zh) 吸收性物品组以及生理用辅助垫
JP5337557B2 (ja) 吸収性物品
WO2021033408A1 (ja) パンツ型吸収性物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