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72238U - 液冷板、电池总成及用电设备 - Google Patents

液冷板、电池总成及用电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72238U
CN220172238U CN202321399274.3U CN202321399274U CN220172238U CN 220172238 U CN220172238 U CN 220172238U CN 202321399274 U CN202321399274 U CN 202321399274U CN 220172238 U CN220172238 U CN 2201722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ling
pipeline
connecting pipeline
liquid cooling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39927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苏宏超
秦傲
吴富山
郭舒
彭青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399274.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722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722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722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液冷板、电池总成及用电设备,该液冷板包括:冷板本体,包括换热流道;以及第一接头组件,包括第一连接管路和第一通止装置;第一连接管路的一端与换热流道固定连通,另一端形成用于与用电端的第二接头组件的第二连接管路可拆卸连通的第一连接部,第一通止装置设于第一连接管路的内部,且能够可解锁地密封第一连接部,即与用电端连接时解锁,断开时密封。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一接头组件的第一连接管路直接与冷板本体的接口连通,以实现与用电端的第二接头组件的第二连接管路的可拆卸连接,无需设置软管以及密封结构,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避免漏液风险,降低成本,同时,局部压损也减小。

Description

液冷板、电池总成及用电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电池包冷却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液冷板、电池总成及用电设备。
背景技术
新能源车辆通常会配合动力电池为车辆的行驶提供保障,为了提高动力电池的使用性能,通常需要液冷板对动力电池进行换热。
相关技术中,车辆端设置一快换接头,并与电池包端设置包端接头连接,包端接头再通过软管与液冷板上的接口连接,实现液冷板与车辆冷却系统的连接。然而,由于包端接头需要额外的软管实现与液冷板的连接,需要两次装配以及两处密封,增加装配成本、漏液风险高,还会导致连接处局部压损过大而增加功耗。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液冷板、电池总成及用电设备,该液冷板无需设置软管以及密封结构,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避免漏液风险,降低成本,同时,局部压损也减小,以至少部分解决相关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液冷板,包括:
冷板本体,包括换热流道;以及
第一接头组件,包括第一连接管路和第一通止装置;所述第一连接管路的一端与所述换热流道固定连通,另一端形成用于与用电端的第二接头组件的第二连接管路可拆卸连通的第一连接部;
所述第一通止装置设于所述第一连接管路的内部,且能够可解锁地密封所述第一连接部。
可选地,所述第二连接管路包括用于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接头组件包括设于所述第二连接管路内并靠近所述第二连接部,且能够可解锁地密封所述第二连接部的第二通止装置;
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插接时,所述第一通止装置能够与所述第二通止装置配合解锁,使得所述第一连接管路与所述第二连接管路连通。
可选地,所述第一通止装置包括第一密封块和固定环;
所述固定环固设于所述第一连接管路的内部,所述第一密封块弹性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管路,所述第一密封块能够移动至所述固定环的内腔,用于将所述第一连接管路密封;
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插接时,所述第一密封块能够在第二通止装置推动下由所述固定环的内腔滑出,以解锁所述第一通止装置的密封,使得所述第一连接管路与所述第二连接管路连通。
可选地,所述第一通止装置还包括第二底座和第二弹性件;
所述第二底座固设于所述第一连接管路的内部,且所述固定环相对于所述第二底座靠近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开口,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底座连接,所述第一密封块连接于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另一端,所述第二弹性件能够带动所述第一密封块移动至所述固定环的内腔,且所述第一密封块配置为能够在第二通止装置推动下由所述固定环的内腔滑出。
可选地,所述第二弹性件构造为弹簧。
可选地,所述液冷板还包括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形成于所述第一连接管路的周向,用于与托盘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管路包括管路一和管路二,所述管路一和所述管路二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安装部并相互连通,且分别朝向远离所述第一安装部的相对两侧延伸。
可选地,所述管路二包括用于与所述管路一连通的第一连接段和垂直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段远离所述管路一的一端的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二连接段用于与所述换热流道连通。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管路和所述第二连接管路的数量至少均为两个,且一一对应。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管路的外侧壁设有第一密封件,用于密封所述第一连接管路与所述第二连接管路插接时两者之间的间隙。
本公开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电池总成,所述电池总成包括上述的液冷板。
本公开第三方面,还提供一种用电设备,所述用电设备包括上述的电池总成;
所述用电设备还包括第二接头组件,所述第二接头组件包括第二连接管路,所述第二连接管路形成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可拆卸连通。
可选地,所述第二接头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二连接管路内的第二通止装置,所述第二通止装置用于可解锁地密封所述第二连接部。
可选地,所述第二通止装置包括第一底座、第一弹性件、第一滑块和第一推杆;
所述第一底座固连于所述第二连接管路内,所述第一推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底座连接,另一端朝向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开口方向延伸并形成有密封部,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底座连接,所述第一滑块连接于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另一端,且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管路的内侧壁;所述第一滑块套设于所述第一推杆,所述第一弹性件能够带动所述第一滑块移动至所述密封部,使得所述密封部处于所述第一滑块的内腔,用于将所述第二连接部密封。
可选地,所述用电设备为车辆。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即本公开的液冷板,通过将第一接头组件的第一连接管路直接与冷板本体的接口连通,以实现与用电端的第二接头组件的第二连接管路的可拆卸连接,相比于相关技术,无需设置软管以及密封结构,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避免漏液风险,降低成本(减少电池端的快换接头、不需要连接软管以及密封结构),同时,局部压损也减小。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液冷板的结构图;
图2是基于图1中的A-A剖视图;
图3是基于图2中的B部放大图;
图4是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液冷板的拆解图;
图5是基于图4中的C部放大图;
图6是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通止装置的结构图;
图7是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总成的结构图,其中,示意出了第二接头组件与第一接头组件的连接结构;
图8是基于图7中的D-D剖视图;
图9是基于图8中的E部放大图;
图10是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接头组件的拆解图,侧视方向;
图11是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接头组件的拆解图,俯视方向;
图12是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第二通止装置的结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液冷板;20-托盘;30-动力电池;100-冷板本体;110-换热流道;111-接口;200-第一接头组件;201-第一连接部;210-第一连接管路;211-管路一;212-管路二;2121-第一连接段;2122-第二连接段;220-第一通止装置;221-第一密封块;221a-柱状密封部;221b-柱状固定部;222-固定环;223-第二弹性件;224-第二底座;230-第一安装部;240-第一密封件;300-第二接头组件;301-第二连接部;310-第二连接管路;320-第二通止装置;321-第一滑块;322-第一推杆;322a-密封部;322b-推杆部;323-第一弹性件;324-第一底座;330-第二安装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通常是指对应附图的上、下、左、右;“内、外”是指相应部件轮廓的内和外;“远、近”是指相应结构或者相应部件远离或者靠近另一结构或者部件而言的。另外,本公开所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为了区分一个要素和另一个要素,不具有顺序性和重要性。此外,在下面的描述中,当涉及到附图时,除非另有解释,不同的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上述定义仅用于解释和说明本公开,不应当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
相关技术中,在电池包端为了实现液冷板与车辆端的连接,通常会在电池包设置快换接头,该快换接头包含连接公头和连接母头。连接公头用于与车辆端的管路连接;连接母头和电池包内冷却系统连接,但是因为连接母头存在以及其结构形式,导致其和电池包内的液冷板联通时,需要额外的软管。该快换接头在使用时包括如下缺点:
1)在和电池包内液冷板联通时,需要额外的软管。
2)在生产安装连接软管时,需要进行两次装配操作。
3)电池包内有两处密封,出现漏液风险高。
4)有两个快插接头/卡箍,成本增加。
5)因为存在两处连接,导致局部压损过大,功耗增加。
6)当快换接头和液冷板上的进出口距离较近时,受工艺限制快插连接管无法制造,不能使用(长度需大于一定值)。而卡箍+橡胶管方案,空间有限,操作不便甚至不能操作。
如图1至图12所示,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液冷板10,该液冷板10包括冷板本体100和第一接头组件200,其中,冷板本体100包括换热流道110,冷板本体100可以设有与换热流道110连通的接口111;冷板本体100通过流经其换热流道110内的冷却液对电池进行换热,即冷却或者加热。第一接头组件200包括第一连接管路210;第一连接管路210的一端可以与换热流道110直接连通,或者与接口111固定连通,另一端形成用于与用电端(用电设备,例如车辆,下面以用电设备为车辆的进行相应描述)的第二接头组件300的第二连接管路310可拆卸连通的第一连接部201,第一通止装置220设于第一连接管路210的内部,且能够可解锁地密封第一连接部201,即在与车辆端连接时解锁,断开时密封,避免漏液。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即本公开的液冷板10,通过将第一接头组件200的第一连接管路210直接与冷板本体100的接口111连通,以实现与车辆端的第二接头组件300的第二连接管路310的可拆卸连接,无需在电池包内设置软管以及密封结构,相比于相关技术,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避免漏液风险,降低成本(减少电池包端的快换接头、不需要连接软管以及密封结构),同时,局部压损也减小。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通止装置220可以设置在第一连接管路210的内部,且相对于冷板本体100更加靠近第一连接部201的一端,方便与第二接头组件300配合以实现解锁。
另外,由于该第二接头组件300的第二连接管路310第一连接部201直接与液冷板10的接口111连通,另一端直接与用电端的第二连接管路310连通,针对相关技术中快换接头和液冷板10上的接口111距离较近的情况,因节省了两处密封连接结构,方便连接,较好地解决不方便操作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液冷板10可以用于车辆的动力电池30的换热(包括冷却和加热),即,在环境温度较高时,可以通入温度较低的冷却液(换热工质)降低动力电池30的温度;在环境温度较低时,可以通入温度较高的冷却液(换热工质)提升动力电池30的温度。
如图3所示,第一接头组件200还包括设于第一连接管路210的内部并靠近第一连接部201,且能够可解锁地密封第一连接部201的第一通止装置220。其中,第一连接管路210内可以设置有第一通止装置220,该第一通止装置220被配置为在第一连接管路210与第二连接管路310断开时,将第一连接部201密封,避免液冷板10内的冷却液流出;同时,还能够在第一连接管路210与第二连接管路310连接时实现解锁,即解除密封,以方便与第二连接管路310的联通,使得车辆端的冷却系统中的冷却液能够经第二连接管路310和第一连接管路210进入液冷板10的冷板本体100的换热流道110内对动力电池30进行冷却或者加热。
为了实现第一连接管路210与第二连接管路310连接时,实现第一连接管路210内部第一通止装置220的解锁,同时在第一连接管路210与第二连接管路310断开时,第二连接管路310的密封,如图10及图1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连接管路310包括用于与第一连接管路210的第一连接部201连接的第二连接部301,第二接头组件300还包括设于第二连接管路310内并靠近第二连接部301,且能够可解锁地密封第二连接部301的第二通止装置320。其中,第二连接管路310内可以设置有第二通止装置320,该第二通止装置320被配置为在第二连接管路310与第一连接管路210断开时,将第二连接部301密封,避免车辆端的第二连接管路310内的冷却液流出;同时,还能够在在第一连接部201与第二连接部301插接时,第一通止装置220能够与第二通止装置320配合解锁,使得第一连接管路210与第二连接管路310连通。使得车辆端的冷却系统中的冷却液能够经第二连接管路310和第一连接管路210,并由接口111处进入冷板本体100的换热流道110内用于动力电池30的冷却或者加热。
第一通止装置220和第二通止装置320可以采用任意合适的结构进行构造,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通止装置320包括第一滑块321和第一推杆322;第一推杆322的一端与第二连接管路310连接,另一端朝向第二连接部301的开口方向延伸并形成有密封部322a,第一滑块321弹性连接于第二连接管路310的内侧壁并套设于第一推杆322;第一滑块321能够移动至密封部322a处,用于将第二连接管路310密封。其中,第一堆杆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二连接管路310的内侧壁,另一端朝向第二连接部301的开口方向延伸,并于外端形成密封部322a,第一滑块321滑动连接于第二连接管路310,在第一连接管路210未与第二连接管路310连接时,第一滑块321能够移动至第一推杆322的密封部322a位置,并与该密封部322a配合,从而将第二连接部301密封。
第一通止装置220包括第一密封块221和固定环222;固定环222固设于第一连接管路210的内部,第一密封块221弹性连接于第一连接管路210,第一密封块221能够移动至固定环222的内腔,用于将第一连接管路210密封。其中,固定环222固定连接于第一连接管路210内,且第一密封块221弹性连接于第一连接管路210,固定环222的中部可以设置有内腔,在第一连接管路210未与第二连接管路310连接时,该第一密封块221能够移动至固定环222的内腔处,并与固定环222配合,从而将第一连接部201密封。
在第一连接部201与第二连接部301插接时,第一推杆322能够与第一密封块221抵接,第一推杆322能够推动第一密封块221由固定环222的内腔滑出并朝向第一连接管路210的内部滑动,以解锁第一通止装置220,同时,第一连接部201或者固定环222推动第一滑块321向内(即朝向第二连接管路310的内部方向)移动,以解锁第二通止装置320,使得第一连接管路210与第二连接管路310连通,即第二连接管路310与第一连接管路210实现联通,车辆端的冷却液能够流入冷板本体100,用于动力电池30的换热需求。
可选地,第二通止装置320还包括第一底座324和第一弹性件323;第一底座324固连于第二连接管路310内,第一推杆322远离密封部322a的一端与第一底座324连接,第一弹性件323的一端与第一底座324连接,第一滑块321连接于第一弹性件323的另一端,且滑动连接于第二连接管路310的内侧壁;第一滑块321能够间隙套设于第一推杆322的推杆部322b,并密封套设于第一推杆322的密封部322a。
如图10、图11及图12所示,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通止单元可以包括第一底座324、第一弹性件323、第一滑块321和第一推杆322;第一底座324固连于第二连接管路310内,第一推杆322的一端与第一底座324连接,另一端朝向第二连接部301的开口方向延伸并形成有密封部322a,第一弹性件323的一端与第一底座324固定连接,第一滑块321连接于第一弹性件323的另一端,且滑动连接于第二连接管路310的内侧壁;同时,第一滑块321套设于第一推杆322,第一弹性件323能够带动第一滑块321移动至密封部322a,使得密封部322a处于第一滑块321的内腔,用于将第二连接部301密封。其中,第一底座324可以为任意形状,但需要满足,在第一底座324安装于第二连接管路310内时,冷却液能够流经第一底座324,即第一底座324不会影响冷却液在第二连接管路310内的流通。例如,第一底座324可以构造为十字型结构,冷却液可以经该十字型结构与第二连接管路310的内侧壁之间的间隙由该十字形结构的一侧流向另一侧。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推杆322可以包括推杆部322b和密封部322a,推杆部322b的一端与第一底座324固定连接,另一端连接有密封部322a,且该密封部322a的尺寸大于推杆部322b的尺寸。第一滑块321可以构造为环形滑块,即该环形滑块的外侧壁周向与第二连接管路310的内侧壁滑动连接,第一推杆322插装于该环形滑块的内腔中,且推杆部322b与内腔为间隙配合,密封部322a与内腔大小和形状相对应,第一弹性件323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底座324和环形滑块,在第一连接管路210与第二连接管路310分离状态下,第一弹性件323能够带动环形滑块移动至与密封部322a平齐的位置,即密封部322a处于环形滑块的内腔处,用于将第二连接部301密封,避免第二连接管路310内部的冷却液泄漏。
需要说明的是,密封部322a可以构造为圆柱结构,环形滑块的内腔构造为与该圆柱结构相适配的圆柱腔,第一弹性件323在初始状态下,圆柱结构处于该圆柱腔内时,能够实现第二连接管路310的密封;第一弹性件323在压缩状态下,圆柱结构离开该圆柱腔,能够实现第二连接管路310的密封解除。
为了实现与第二通止装置320的配合解锁,第一通止装置220还包括第二底座224和第二弹性件223;第二底座224固设于第一连接管路210的内部,且固定环222相对于第二底座224靠近第二连接部301的开口,第二弹性件223的一端与第二底座224连接,第一密封块221连接于第二弹性件223的另一端,第二弹性件223能够带动第一密封块221移动至固定环222的内腔,且第一密封块221能够在第一推杆322的推动下由固定环222的内腔滑出。
如图3及图6所示,第一通止装置220包括第二底座224、第二弹性件223、第一密封块221和固定环222;第二底座224和固定环222分别固设于第一连接管路210的内部,且固定环222相对于第二底座224更加靠近第一连接部201的开口,第二弹性件223的一端与第二底座224连接,第一密封块221连接于第二弹性件223的另一端,第二弹性件223能够带动第一密封块221移动至固定环222的内腔,用于将第一连接部201密封。其中,第二底座224可以为任意形状,但需要满足,在第二底座224安装于第一连接管路210内时,冷却液能够流经第二底座224,即第二底座224不会影响冷却液在第一连接管路210内的流通。例如,第二底座224可以构造为与第一底座324相同的十字型结构。
第一密封块221可以构造为圆柱状结构,固定环222可以构造为圆环状结构,其外侧壁与第一连接管路210的内侧壁固定且密封连接,该固定环222的内腔构造为与第一密封块221的圆柱状结构相适配的圆柱状内腔,第二弹性件223在初始状态下,第一密封块221处于该圆柱状内腔内部,能够实现第一连接管路210的密封。在第一连接管路210与第二连接管路310插接时,第一推杆322与第一密封块221抵接,第一推杆322能够推动第一密封块221由固定环222234的内腔滑出并朝向第一连接管路210的内部移动,且第一连接部201或者固定环222推动第一滑块321朝向第一底座324方向移动,以实现第一通止装置220和第二通止装置320的解锁,使得第一连接管路210与第二连接管路310连通。
因此,在液冷板10的第一接头组件200与车辆端的第二接头组件300连接时,第一连接管路210与第二连接管路310可以插接在一起,此时,第一推杆322的前端与第一密封块221的前端抵接,第一推杆322向第一连接管路210的内部方向推动第一密封块221,第二弹性件223受压,与此同时,第一连接部201或者固定环222的前端与第一滑块321的前端抵接,并向第二连接管路310的内部方向推动第一滑块321,第一弹性件323受压,随着插接的进行,第一滑块321与第一推杆322的密封部322a分离,第一密封块221由固定环222的内腔脱离,从而实现第一连接管路210与第二连接管路310的连通。当第一连接管路210与第二连接管路310分离时,第一弹性件323和第二弹性件223弹性回复,并分别推动第一滑块321和第一密封块221复位,从而将第一连接管路210的第一密封部322a与第二连接管路310的的第二连接部301密封。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第一底座324、第一弹性件323、第一滑块321、第一推杆322、第二底座224、第二弹性件223、第一密封块221和固定环222的具体结构是示例性的,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采用能够实现相同或者相似功能的任意形状及结构,这里不作限定。
第一弹性件323和第二弹性件223可以采用任意合适的结构进行构造,如图6及图1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323和第二弹性件223均可以构造为弹簧。
其中,作为第一弹性件323的弹簧可以套设于第一推杆322,作为第二弹性件223的弹簧可以分别连接第二底座224和第一密封块221,为了方便弹簧与第一密封件240的连接,第一密封件240可以包括柱状密封部221a和柱状固定部221b,柱状密封部221a用于与固定环222的内腔实现密封连接,柱状固定部221b用于与弹簧远离第二底座224的一端固定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弹性件323和第二弹性件223还可以为弹片、弹性橡胶等具有弹性的结构件,能够在第二连接管路310与第一连接管路210连接时实现密封解锁,以及在第二连接管路310与第一连接管路210分离时分别带动第一滑块321和第一密封块221实现密封即可。
为了方便第一连接管路210与托盘20的固定连接,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液冷板10还包括第一安装部230,第一安装部230形成于第一连接管路210的周向,用于与托盘20连接。其中,第一安装部230可以采用任意合适的结构进行构造,例如,第一安装部230可以构造为法兰套筒,第一连接管路210连接于该法兰套筒的内部,该法兰套筒的外侧壁与托盘20固定连接。其中,法兰套筒与托盘20的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焊接,也可以是通过螺栓组件或者铆接组件连接。
为了方便第一连接管路210内部的第一通止装置220的安装,如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管路210包括管路一211和管路二212,管路一211和管路二212分别固定连接于第一安装部230并相互连通,且分别朝向远离第一安装部230的相对两侧延伸。其中,管路一211、管路一211通过焊接或胶粘等固定到法兰套筒的内部,然后整体再通过焊接或螺栓紧固等方式固定在托盘20上,实现电池包的密封要求。其中,管路一211远离管路二212的一端形成用于与第二连接管路310的第二连接部301插接的第一连接部201。
为了方便第一连接管路210与冷板本体100的接口111连接,方便节省竖直方向的空间占用,如图8及图9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管路二212包括用于与管路一211连通的第一连接段2121和垂直连接于第一连接段2121远离管路一211的一端的第二连接段2122,第二连接段2122用于与接口111连通。其中,待与电池包实现安装后,第一连接段2121可以与管路一211为方向相同的水平方向布置,第二连接段2122可以是与第一连接段2121垂直的竖直方向布置,这里,形成第一安装部230的法兰套筒可以连接于托盘20的侧壁上。
为了实现液冷板10的冷板本体100的换热需求,换热流道110内的冷却液需要实现流动,即满足有进有出,从而实现与动力电池30的热量交换,如图1及图10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管路210和第二连接管路310的数量至少均为两个,且一一对应。其中,冷板本体100可以设置两个接口111,一个用于冷却液的流入,另一个用于冷却液的流出,第一连接管路210为两个,一个第一连接管路210与其中一个接口111连接,用于向冷板本体100输入冷却液,另一个第一连接管路210与其中另一个接口111连接,用于冷板本体100中的冷却液排出,对应的第二连接管路310也为两个,分别与两个第一连接管连接。同时,两个第一连接管路210中均设置的一个第一通止装置220,两个第二连接管路310中均设置有一个第二通止装置320。
在第一连接部201与第二连接部301的插接时,为了密封两者之间的间隙,如图3及图9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管路210的外侧壁设有第一密封件240,用于密封第一连接管路210与第二连接管路310插接时两者之间的间隙。第一密封件240可以为围设于第一连接部201周向的密封圈或者密封条。其中,当第一连接部201插装于第二连接管路310的第二连接部(301)的内部时,可以在第一连接部201的外侧壁与第二连接部301的内侧壁之间设置一环形的密封圈或者密封条,以密封两者之间的间隙。
需要说明的是,反之,当第二连接部301插装于第一连接部201的内部时,可以在第二连接部301的外侧壁与第一连接部201的内侧壁之间同样设置一环形的密封圈或者密封条,也能够密封两者之间的间隙。密封圈和密封条包括但不限于橡胶材质,也可以为本领域所熟知的任意合适材质制成,这里不作具体限定。
如图7至图9的所示,本公开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电池总成,该电池总成包括上述的液冷板10,因此,该电池总成1也具有上述液冷板10的所有优点,这里不再赘述。
其中,电池总成可以包括侧围板、托板和顶盖围成的壳体,以及设于壳体内的电池模组和用于对电池模组进行冷却的液冷板10,当用电设备为车辆时,该用电端的第二接头组件300可以通过第二安装部330连接于车辆的车架上,通过第二连接管路310与车辆的冷却系统连通,该液冷板10的第一接头组件200可以通过第一安装部230设于侧围板或者顶盖,并通过第一连接管路210直接与冷板本体100的接口111连通,实现车辆的冷却系统与液冷板10的连通。
本公开的液冷板10可以应用到不同形式的电池包中,例如,模组类型、CTB类型等电池包。
本公开第三方面,还提供一种用电设备,该用电设备包括上述的电池总成,因此,该用电设备也具有电池总成的所有优点。其中,用电设备还包括第二接头组件300,第二接头组件300包括第二连接管路310,第二连接管路310形成有第二连接部301,第一连接部201与第二连接部301可拆卸连通。通过设于用电端(用电端,以用电设备为车辆为例)的第二接头组件300、设于电池总成1的第一接头组件200,实现电池包的液冷板10和车辆的冷却系统的快速、有效、可靠的连接和密封,在电池包端减少了两处密封结构,提高装配效率和成本,减少泄漏。
其中,第二接头组件300包括第二连接管路310和第二安装部330,并通过第二安装部330安装在车辆的车身本体上;其中,第二安装部330可以采作任意合适结构进行构造,例如,第二安装部330可以是法兰结构,其可以围设于第二连接管路310的周向,其上具有多个用于与车身本体连接的通孔,通过螺栓组件固定连接于车身本体。
第二接头组件300可以采用任意合适的结构进行构造,如图10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接头组件300还包括设于第二连接管路310内的第二通止装置320,第二通止装置320用于可解锁地密封第二连接部301。
当第一接头组件200和第二接头组件300分开时,各自通过内部的通止装置(即第一接头组件200通过第一连接管路210内的第一通止装置220,第二接头组件300通过第二连接管路310内的第二通止装置320)实现内部其内部空间的密封,防止冷却液泄漏。当电池包装配到整车上时,第一接头组件200和第二接头组件300连接,即第一连接管路210与第二连接管路310插接配合时,第一通止装置220与第二通止装置320配合解锁以实现第一连接管路210与第二连接管路310的联通,另外,通过第一密封件240实现第一连接管路210与第二连接管路310之间间隙的密封,进而实现冷却液可以流通并且不泄露。
如图11及图12所示,第二通止装置320包括第一底座324、第一弹性件323、第一滑块321和第一推杆322;第一底座324固连于第二连接管路310内,第一推杆322的一端与第一底座324连接,另一端朝向第二连接部(301)的开口方向延伸并形成有密封部322a,第一弹性件323的一端与第一底座324连接,第一滑块321连接于第一弹性件323的另一端,且滑动连接于第二连接管路310的内侧壁;第一滑块321套设于第一推杆322,第一弹性件323能够带动第一滑块321移动至密封部322a,使得密封部322a处于第一滑块321的内腔,用于将第二连接部301密封。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通止装置220和第二通止装置320的结构可以互换,或者可以是其他任意合适的形式,能够实现插入拔出时,冷却液的通断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该用电设备包括但不限于车辆,还可以为具有储电功有的储电模组等设备。
本公开提供的液冷板10、电池总成及用电设备,通过将具有快换接头功能的第一接头组件200直接集成设置在液冷板10的冷板本体100上,实现与车辆端的第二接头组件300连接和拆开时,冷却液的通止等功能。
本公开的快换功能主要通过整车端的第二接头组件300、液冷板10的第一接头组件200实现。整车端的第一接头组件200和常规快换类似,通过法兰安装在车身本体或者整车车架上;液冷板10则创造性地集成了与第二接头组件300配合的第一接头组件200的功能。当电池包从整车上拆下来时,各自通过内部的通止装置实现其内部空间密封,防止冷却液泄漏。当电池包装配到整车上时,两个接头组件内的通止装置实现管路联通,另外第一密封件240能够实现第一连接管路210与第二连接管路310之间间隙的密封;进而实现冷却液可以流道畅通并且不泄露。
其中,液冷板10包括第一连接管路210、第一安装部230(法兰套筒)、第一通止装置220和冷板本体100,一般采用金属铝或者铝合金。其中,第一连接管路210包括管路一211和管路二212,两者通过焊接或胶粘等固定到法兰套筒,然后整体再通过焊接或螺栓紧固等固定在电池总成的托盘20上,实现电池包密封要求。管路一211的外侧壁设有和整车端的第二连接管路310配合并能够实现密封的第一密封件240,第一通止装置220设于管路一211和或管路二212的内部,实现冷却液的通止和密封。共中,第一通止装置220包括第一密封块221、固定环222、第二底座224和第二弹性件223(弹簧);弹簧两端通过焊接、胶粘或其他连接工艺分别和第一密封块221、第二底座224连接。第二底座224通过焊接固定在管路二212上。(通过将第一连接管路210拆成管路一211和管路二212,并通过法兰套筒连接,使得第一连接管路210内部可以设置第一通止装置220。当然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设置第一通止装置220)。当车辆端的第二接头组件300的第二连接管路310插装时,第二接头组件300的第一推杆322顶面推动第一密封块221移动,压缩弹簧,同时,第一连接部201的端面推动第一滑块321移动,打开流道通道实现冷却液的畅通流动。当车辆端接头拔出时,第一密封块221和第一滑块321分别受弹簧弹力作用,移动回原始位置,分别与固定环222和第一推杆322的密封部322a配合以实现密封,防止冷却液泄漏。
车辆端的第二接头组件300可以由法兰、第二连接管路310、第二通止结构组成,可以采用高强度塑胶材料(如PA66+GF30)。法兰用于电池包装配后,固定锁紧第二连接管路310。第二通止装置320主要由第一推杆322、第一弹性件323(弹簧)、第一滑块321构成;可以实现快换接头插入拔出时,冷却液的通断。第一推杆322通过第一底座324牢靠的固定在第二连接管路310,可以采用一体注塑成型。当电池包转到整车上/液冷板10的第一连接管路210插入时,第一连接管路210推动第一滑块321移动,压缩弹簧,打开流道通道实现冷却液的通畅流道。当电池包从整车上拆下来/液冷板10的第一连接管路210拔出时,第一滑块321受弹簧弹力作业,移动回原始位置,和第一推杆322的密封部322a实现密封,防止冷却液泄漏。
本公开提供的液冷板10、电池总成及用电设备,当用电设备为车辆时,通过将具有快换功能的第一接头组件200集成在液冷板10上,来实现整车和电池包液冷回路的快速连接、密封或断开。相对一般快换电池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避免漏液风险,降低成本(减少一半接头、同时不需要连接软管),同时局部压损也减小。另外针对进出水嘴和冷板上的进出口距离较近的情况,也能较好解决。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5)

1.一种液冷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冷板本体,包括换热流道;以及
第一接头组件,包括第一连接管路和第一通止装置;所述第一连接管路的一端与所述换热流道固定连通,另一端形成用于与用电端的第二接头组件的第二连接管路可拆卸连通的第一连接部;
所述第一通止装置设于所述第一连接管路的内部,且能够可解锁地密封所述第一连接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管路包括用于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接头组件包括设于所述第二连接管路内并靠近所述第二连接部,且能够可解锁地密封所述第二连接部的第二通止装置;
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插接时,所述第一通止装置能够与所述第二通止装置配合解锁,使得所述第一连接管路与所述第二连接管路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止装置包括第一密封块和固定环;
所述固定环固设于所述第一连接管路的内部,所述第一密封块弹性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管路,所述第一密封块能够移动至所述固定环的内腔,用于将所述第一连接管路密封;
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插接时,所述第一密封块能够在所述第二通止装置推动下由所述固定环的内腔滑出,以解锁所述第一通止装置的密封,使得所述第一连接管路与所述第二连接管路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通止装置还包括第二底座和第二弹性件;
所述第二底座固设于所述第一连接管路的内部,且所述固定环相对于所述第二底座靠近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开口,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底座连接,所述第一密封块连接于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另一端,所述第二弹性件能够带动所述第一密封块移动至所述固定环的内腔,且所述第一密封块配置为能够在第二通止装置推动下由所述固定环的内腔滑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性件构造为弹簧。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板还包括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形成于所述第一连接管路的周向,用于与托盘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管路包括管路一和管路二,所述管路一和所述管路二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安装部并相互连通,且分别朝向远离所述第一安装部的相对两侧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路二包括用于与所述管路一连通的第一连接段和垂直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段远离所述管路一的一端的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二连接段用于与所述换热流道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管路和所述第二连接管路的数量至少均为两个,且一一对应。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管路的外侧壁设有第一密封件,用于密封所述第一连接管路与所述第二连接管路插接时两者之间的间隙。
11.一种电池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总成包括如权利要求1-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液冷板。
12.一种用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用电设备包括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池总成;
所述用电设备还包括第二接头组件,所述第二接头组件包括第二连接管路,所述第二连接管路形成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可拆卸连通。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用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头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二连接管路内的第二通止装置,所述第二通止装置用于可解锁地密封所述第二连接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用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止装置包括第一底座、第一弹性件、第一滑块和第一推杆;
所述第一底座固连于所述第二连接管路内,所述第一推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底座连接,另一端朝向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开口方向延伸并形成有密封部,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底座连接,所述第一滑块连接于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另一端,且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管路的内侧壁;所述第一滑块套设于所述第一推杆,所述第一弹性件能够带动所述第一滑块移动至所述密封部,使得所述密封部处于所述第一滑块的内腔,用于将所述第二连接部密封。
15.根据权利要求12-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用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用电设备为车辆。
CN202321399274.3U 2023-06-02 2023-06-02 液冷板、电池总成及用电设备 Active CN2201722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99274.3U CN220172238U (zh) 2023-06-02 2023-06-02 液冷板、电池总成及用电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99274.3U CN220172238U (zh) 2023-06-02 2023-06-02 液冷板、电池总成及用电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72238U true CN220172238U (zh) 2023-12-12

Family

ID=890595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399274.3U Active CN220172238U (zh) 2023-06-02 2023-06-02 液冷板、电池总成及用电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7223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128493A (zh) 钢球锁定快速接头
CN109058629B (zh) 可带压拔插的盲插流体连接器
CN212643847U (zh) 双向止通接头
CN220172238U (zh) 液冷板、电池总成及用电设备
CN114233959B (zh) 一种带压插拔流体连接器
JP2019051927A (ja) 2つのハウジングのアセンブリのための冷却回路部分の接続
CN218992728U (zh) 快换接头、快换接头组件、冷却水系统及电动车
CN219493434U (zh) 接头结构、电池包总成及车辆
US10427539B2 (en) Connector assembly
CN214254542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冷却系统
CN215258436U (zh) 一种汽车冷却水路快装接头
CN215294036U (zh) 一种带有锁紧和双向阀装置的流体连接器
CN215522383U (zh) 转接水管及电池模组
CN111677952B (zh) 冷媒插接件接头、冷媒插接件以及电连接器
CN218883293U (zh) 一种电池包快换结构
CN215371478U (zh) 一种流体连接器装置
CN220021255U (zh) 进出口总成、换热板模组、电池包和车辆
CN218954313U (zh) 一种接头组件和管道接头
CN113451676A (zh) 电池箱及电动汽车
CN219832770U (zh) 不间断电源的液冷循环散热机构及电子设备
CN116914328B (zh) 一种应用于动力电池新型热管理结构
CN220957304U (zh) 一种汽车用双向截止阀
CN116315310B (zh) 一种民航新能源机坪车辆电池盒温控装置
CN219457896U (zh) 电芯模组
CN216143344U (zh) 母端、流体连接器及冷却循环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