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21255U - 进出口总成、换热板模组、电池包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进出口总成、换热板模组、电池包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21255U
CN220021255U CN202320746987.6U CN202320746987U CN220021255U CN 220021255 U CN220021255 U CN 220021255U CN 202320746987 U CN202320746987 U CN 202320746987U CN 220021255 U CN220021255 U CN 2200212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face
heat exchange
air conditioning
inlet
conditioning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74698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凌和平
黄伟
罗贻利
闫连宝
郭忠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74698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212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212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212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进出口总成、换热板模组、电池包和车辆,进出口总成包括本体,本体与空调系统的连接侧设置有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第一接口的孔径大于第二接口的孔径;本体与换热板的连接侧设置有第三接口和第四接口;第一接口和第三接口连通,第二接口和第四接口连通。进出口总成给空调系统的工质通入换热板提供了连接接口,能够缓冲工质在空调系统侧气液两相变化带来的体积变化,降低了体积变化给空调系统带来的不利影响。

Description

进出口总成、换热板模组、电池包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换热技术领域,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进出口总成、换热板模组、电池包和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不断增多,动力电池的电池稳定性与电池寿命也成为了车企和用户关注的焦点。而电池的热管理技术对影响电池的稳定性与电池寿命有很大影响。
现有技术中,电池的热管理技术常见的方式有三种,包括风冷、液冷与直冷。液冷主要通过冷却液为电池系统降温,比风冷的散热效率更高;而直冷是将汽车空调系统中的制冷剂注入电池包内部直接换热,使得直冷的散热效率更高。但由于直冷将空调系统的高压制冷剂(也可称为“工质”)直接通入电池包的换热板,在空调系统侧,制冷剂进、出换热板会有液态、气态两相的变化,而气液两相的变化会带来制冷剂体积的急剧改变,因此如果直接将空调系统与换热板对接的话,则会给空调系统流路带来易疲劳失效等不利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进出口总成、换热板模组、电池包和车辆的新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进出口总成,包括:
本体,所述本体与空调系统的连接侧设置有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所述第一接口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接口的孔径,所述第一接口用于输送气态工质;
所述本体与换热板的连接侧设置有第三接口和第四接口;
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三接口连通,所述第二接口和所述第四接口连通;
在所述进出口总成中未流通工质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能够与封堵盖连接,在所述进出口总成中流通工质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能够与空调系统相连;
所述第三接口和所述第四接口用于与换热板连通。
可选地,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二接口之间的间距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接口孔径的两倍。
可选地,所述第三接口的孔径和所述第四接口的孔径相等,所述第三接口和所述第四接口的深度范围为1mm-3mm;
所述第三接口用于与换热板的第三管路焊接,所述第四接口用于与换热板的第四管路焊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用于与空调管路插接;
所述第一接口内设置有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二接口内设置有第二密封圈;
所述第一密封圈被配置为密封所述第一接口和空调系统第一管路的连接部;
所述第二密封圈被配置为密封所述第二接口和空调系统第二管路的连接部。
可选地,所述本体与空调系统的连接侧设置有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内设置有第三密封圈;
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位于所述环形凹槽内,并且所述环形凹槽用于与空调系统的连接板嵌设配合,所述第三密封圈能够密封所述环形凹槽和所述连接板。
可选地,所述本体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一定位孔用于与空调系统的连接板上的连接孔相对,所述进出口总成通过第一定位孔能够与空调系统连接,所述第一定位孔为贯穿所述本体的通孔,或者所述第一定位孔为开设在所述本体与空调系统的连接侧的盲孔。
可选地,所述本体设置有多个第二定位孔,一个所述第一定位孔与每个所述第二定位孔的距离相等;
相邻所述第二定位孔之间的距离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定位孔孔径的三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换热板模组,应用于电池,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进出口总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包,包括第二方面所述的换热板模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第三方面所述的电池包。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效果在于: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进出口总成,所述进出口总成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与空调系统的连接侧设置有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所述第一接口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接口的孔径;所述本体与换热板的连接侧设置有第三接口和第四接口;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三接口连通,所述第二接口和所述第四接口连通;所述进出口总成给空调系统的工质通入换热板提供了连接接口,并且在空调系统的连接侧,第一接口的孔径大于第二接口的孔径,这就针对工质在气态、液态两种不同的状态,在进出口总成处能够得到体积变化的缓冲,可以避免空调系统的工质直接通入换热板、换热板内的工质直接流回空调系统过程中,由于工质的体积变化而给空调系统带来的不利影响。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进出口总成的立体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进出口总成的立体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进出口总成的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进出口总成的后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进出口总成的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进出口总成的侧视图;
图7为图3中A-A处的截面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换热板模组的立体图;
图9为图8中的局部放大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进出口总成的立体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进出口总成的主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换热板模组的立体图;
图13为图12的局部放大图。
其中:
100、进出口总成;1、本体与空调系统的连接侧;11、第一接口;12、第二接口;13、第一凸台;14、第一密封圈;15、环形凹槽;16、第一定位孔;17、第二定位孔;2、本体与换热板的连接侧;21、第三接口;22、第四接口;23、第二凸台;3、装配孔;
200、换热板;201、流道。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参照图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进出口总成,进出口总成包括:
本体,本体与空调系统的连接侧1设置有第一接口11和第二接口12,第一接口11的孔径大于第二接口12的孔径,所述第一接口11用于输送气态工质,也就是第一接口11输送的工质中可以包括部分气态工质,剩余部分为液态工质,或者第一接口11输送的工质中全部为气态工质;
本体与换热板的连接侧2设置有第三接口21和第四接口22;
第一接口11和第三接口21连通,第二接口12和第四接口22连通;
在进出口总成中未流通工质的情况下,第一接口11和第二接口12能够与封堵盖连接,以避免外部杂质通过第一接口11和第二接口12进入到进出口总成内部,保证进出口总成内部的清洁。
在进出口总成中流通工质的情况下,第一接口11和第二接口12能够与空调系统相连,具体为第一接口11和第二接口12能够分别与空调系统的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相连;在一种实施例中,通过换热板对电池加热时,第一管路为工质出口管路,第二管路为工质进口管路,第一接口11与空调系统的出口管路相连,第二接口12与空调系统的进口管路相连,空调系统中的气态工质便可以通过第一接口11流入到进出口总成中;在另一种实施例中,电池需要通过换热板冷却时,第二管路为工质出口管路,第一管路为工质进口管路,液态工质从第二接口12流入到进出口总成中;而空调系统中的换热工质可以为R123a或R32等冷媒。第一接口的孔径大于第二接口的孔径,意味着工质气态、液态的不同体积变化,在进出口总成的位置得到了缓冲,降低了对空调系统的疲劳破损等不利影响。
所述第三接口21和所述第四接口22用于与换热板连通,具体为第三接口21和第四接口22分别与换热板的第三管路和第四管路连通,在一种实施例中,通过换热板对电池加热时,第三管路为换热板的进口管路,第四管路为换热板的出口管路,第三接口21与换热板的进口管路连通,第四接口22与换热板的出口管路连通,进出口总成中的气态工质便可以通过第三接口21流向换热板的进口管路,进而通过换热板的进口管路流进换热板的流道中,气态工质在换热板中放热液化,同时放出热量给电池加热;在换热板与电池进行换热后,换热板中的工质可以从换热板的出口管路流向第四接口22,最后从第二接口12流出,此时工质大部分转化为液态。
由于第二接口12和第四接口22连通,经过换热的换热工质便可以通过第二接口12流回空调系统,以便于空调系统对换热工质处理后重新进行换热。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电池需要通过换热板冷却时,第四管路为换热板的进口管路,第三管路为换热板的出口管路,进出口总成中的液态工质便可以通过第四接口22流向换热板的进口管路,进而通过换热板的进口管路流进换热板的流道中,液态工质在换热板中吸热后气化成气态,同时给电池降温;在换热板与电池进行换热后,换热板中的工质可以从换热板的出口管路流向第三接口21,最后从第一接口11流出,此时工质大部分转化为气态。
由于第一接口11和第三接口21连通,经过换热的换热工质便可以通过第一接口11流回空调系统,以便于空调系统对换热工质处理后重新进行换热。
第一接口11和第三接口21连通,以及第二接口12和第四接口22实现了换热板与提供工质的空调系统连接,比如外部空调系统的泵体可以通过进出口总成与换热板连接,将换热板与汽车的空调系统管路集成一体,保证换热板中工质的流通的稳定性。
在一种实施例中,进出口总成的本体可以为基板,基板的两侧分别为本体与空调系统的连接侧1和本体与换热板的连接侧2,第一接口11和第二接口12,以及第三接口21和第四接口22两两设置于基板的相对两侧;而且基板的呈四角带圆角的矩形。进出口总成给空调系统的工质通入换热板提供了连接接口,可以避免空调系统的工质直接通入换热板而造成工质在空调系统和换热板之间的泄露,保证了工质流通的稳定性和换热效率。
另外,第一接口11和第二接口12的两个接头可以均为阴接头,也就是第一接口11和第二接口12均形成插孔,第一接口11和第二接口12与空调系统中的制冷剂的管路接头插接配合并紧固连接,以使得换热板通过进出口总成连接于空调系统之中。
具体地,第一接口11的孔径和第二接口12的孔径均为接口的内径,在第一接口11的孔径大于第二接口12的孔径的情况下,第一接口11用于输送气态工质,第二接口12用于输送液态工质或者气液工质;第一接口11在输送气态工质时可以提供与第二接口12液态工质或者气液工质相匹配的工质量。
可以理解为,气相工质密度小于液相与气液工质,也就是气相工质的体积流量大于液相与气液工质才能实现工质的气液平衡,因此流通气态工质的第一接口11的内径更粗,以保证通过进出口总成给换热板提供足够的工质。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进出口总成包括本体,本体与空调系统的连接侧1设置有第一接口11和第二接口12,第一接口11的孔径大于第二接口12的孔径;本体与换热板的连接侧2设置有第三接口21和第四接口22;第一接口11和第三接口21连通,第二接口12和第四接口22连通;进出口总成给空调系统的工质通入换热板提供了连接接口,可以避免空调系统的工质直接通入换热板而造成工质在空调系统和换热板之间的泄露,保证了工质流通的稳定性和换热效率。
可选地,第一接口11与第二接口12之间的间距大于或者等于第一接口11孔径的两倍。
具体地,第一接口11与第二接口12之间的间距可以为第一接口11与第二接口12之间的中心距,为保证空调系统的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与进出口总成相连后的强度,第一接口11与第二接口12之间的中心距大于或者等于第一接口11内径的两倍的2倍;另外,第一接口11与第二接口12距离进出口总成边缘的距离不应小于2mm。
可选地,第三接口21的孔径和第四接口22的孔径相等,第三接口21和第四接口22的深度范围为1mm-3mm;
第三接口21用于与换热板的第三管路焊接,第四接口22用于与换热板的第四管路焊接。
具体地,进出口总成的第三接口21和第四接口22与换热板的第三管路和第四管路可以采用焊接方式相连接,接头的连接方式为第三管路插入第三接口21中形成搭接,第四管路插入第四接口22中形成搭接。为保证焊接的质量,第三接口21和第四接口22的深度均可以大于或者等于1mm,同时为了减小进出口总成的尺寸,第三接口21和第四接口22的深度均可以小于或者等于3mm,以使得第三管路和第四管路的搭接深度在1mm-3mm的范围。
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一接口11和第三接口21通过第一通孔连通,第二接口12和第四接口22通过第二通孔连通;
第一通孔的孔径小于第一接口11的孔径和第三接口21的孔径的较小值,第二通孔的孔径小于第二接口12的孔径和第四接口22的孔径的较小值,也就是第一通孔、第一接口11和第三接口中第一通孔的内径最小,第二通孔、第二接口12和第四接口中第二通孔的内径最小,以增加进出口总成中工质的流速,提高工质在总成中工质流动的顺畅性。
另外,第一通孔、第一接口11和第三接口的中心线重合,第二通孔、第二接口12和第四接口的中心线重合,以减小工质在进出口总成中的流动阻力。
在一种实施例中,参见图1,本体与空调系统的连接侧1设置有第一凸台13,第一接口11和第二接口12位于第一凸台13上,以保证第一接口11和第二接口12的设置深度,提高第一接口11和第二接口12分别与空调系统的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相连的稳定性。
在一种实施例中,参见图2,本体与换热板的连接侧2设置有第二凸台23,第三接口21和第四接口22位于第二凸台23上,以保证第三接口21和第四接口22的设置深度,提高第三接口21和第四接口22与换热板的第三管路和第四管路连通的稳定性。
可选地,参见图3和图7,第一接口11和第二接口12用于与空调系统插接;
第一接口11内设置有第一密封圈14,第二接口12内设置有第二密封圈;
第一密封圈14被配置为密封第一接口11和空调系统第一管路的连接部;
第二密封圈被配置为密封第二接口12和空调系统第二管路的连接部。
具体地,空调系统的第一管路可以与第一接口11过盈插接配合,空调系统的第二管路可以与第二接口12过盈插接配合,以保证空调系统与进出口总成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进出口总成与汽车的空调系统间采用第一密封圈14和第二密封圈密封,如图7所示。具体密封方式为,空调系统的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沿径向分别设置两个密封槽,将两个第一密封圈14装入第一管路的两个密封槽中,将两个第二密封圈装入第二管路的两个密封槽中。在空调系统与进出口总成连接时,第一密封圈14和第二密封圈承受压缩应力而产生塑性变形,第一密封圈14和第二密封圈表面分别与第一接口11和第二接口12表面接触产生接触压力,当工质压力低于接触压力时,第一密封圈14和第二密封圈可以防止工质溢出,而且随着工质压力的增加,第一密封圈14和第二密封圈会被更紧的压入相应的密封槽中,提高空调系统与进出口总成之间连接的密封性。
可选地,参见图1,本体与空调系统的连接侧1设置有环形凹槽15,环形凹槽15内设置有第三密封圈;
第一接口11和第二接口12位于环形凹槽15内,并且环形凹槽15用于与空调系统的连接板嵌设配合,第三密封圈能够密封环形凹槽15和连接板。
具体地,将第三密封圈装入环形凹槽15中,通过螺栓将进出口总成的环形凹槽15与空调系统的连接板连接并压紧第三密封圈,依靠第三密封圈塑性变形力以及自身弹性,实现进出口总成与空调系统的二次密封。
可选地,本体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定位孔16,第一定位孔16用于与空调系统的连接板上的连接孔相对,进出口总成通过第一定位孔16能够与空调系统连接。第一定位孔16为贯穿所述本体的通孔,或者第一定位孔(16)为开设在本体与空调系统的连接侧1的盲孔。在图1所示实施例中,第一定位孔16为盲孔,优势在于能够避免破坏进出口总成本身的结构强度。而采用通孔则具有加工简单的优势。
具体地,第一定位孔16与空调系统的连接板上的连接孔相对的情况下,可以采用螺栓装配进第一定位孔16与连接孔,以实现进出口总成与空调系统的定位和连接,防止进出口总成与空调系统之间的相对移动。
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一定位孔16位于本体与空调系统的连接侧1的中心区域,并且第一定位孔16设置在第一接口11和第二接口12之间,用于对进出口总成与空调系统进行对位的基础上,实现进出口总成与汽车的空调系统紧固,可进一步增加进出口总成与空调系统的接触压力,提高两者之间的密封效果。
另外,第一定位孔的直径应大于螺栓的直径,一般第一定位孔的直径与螺栓的直径差值范围为1-2mm,便于螺栓装配进第一定位孔16与连接孔。
可选地,本体设置有多个第二定位孔17。在图3所示实施例中,第二定位孔17为四个,四个第二定位孔17构成了矩形的顶点,而一个第一定位孔16恰好位于该矩形的中心位置,即,存在一个第一定位孔16,该第一定位孔16与每个第二定位孔17的距离相等。如果第二定位孔17为三个,则三个第二定位孔17构成正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一个定位孔16位于正三角形的中心。以此类推,多个第二定位孔17构成正多边形的多个顶点,一个定位孔16位于该正多边形的中心。这样的排布优势在于,第二定位孔17作为第一定位孔16的辅助定位,能够保证进出口总成与空调系统连接完成后受力的均匀性。
相邻第二定位孔17之间的距离大于或者等于第二定位孔17孔径的三倍。
另外,第二定位孔17可以为从本体与换热板的连接侧贯穿到本体与空调系统的连接侧1的通孔,并且第二定位孔17的中心与进出口总成的边缘的间距不应小于第二定位孔17的内径,进一步地,第二定位孔17的中心与进出口总成的边缘的间距大于或者等于第二定位孔17的内径与2mm的加和,同时相邻第二定位孔17之间的距离大于或者等于第二定位孔17内径的三倍,以第二定位孔17的设置对进出口总成的强度造成影响。在实际应用中,第二定位孔17也能够设计为类似于第一定位孔16的盲孔。
在一种实施例中,参见图1至图9,第一接口11和第三接口21平行,第二接口12和第四接口22平行,并且上述四个接口均平行于换热板,以降低进出口总成中工质流动的阻力,提高进出口总成中的工质的流通顺畅性。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参见图10至图13,第一接口11和第三接口21垂直,第二接口12和第四接口22垂直。比如第一接口11和第二接口12平行于换热板,第三接口21和第四接口22垂直于换热板,以便于进出口总成连接于换热板的表面,提高装配的紧凑性。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换热板模组,换热板模组应用于电池,换热板模组包括:
如前文所述的进出口总成100。
具体地,换热板模组包括:
换热板200,换热板中设置有流道201;
第三接口21和第四接口22分别与流道201的进口和出口连通。
在一种实施例中,换热板200为口琴流道板,进出口总成100连接于换热板200的端部。由于口琴管厚度较薄,口琴管进出口处需要采用管路连接进出口总成,以将进出口总成安装在换热板的前端。
为固定换热板200在电池包中的位置,需设置定位结构来对换热板进行定位。该定位结构平行于换热板200的厚度方向,定位结构上设置通孔,以采用栓接方式连接进出口总成与电池托盘。
另外,还包括装配孔3,装配孔3位于本体与换热板的连接侧,以便于对进出口总成进行连接和固定。在另一种实施例中,换热板200为循环流道板,进出口总成100连接于换热板200的一侧表面。
具体地,循环流道板可以为冲压式换热板,冲压式换热板的工质进出口设置在换热板的大平板上,中心线方向平行于换热板厚度方向。第三接口21和第四接口22直接装配到换热板工质进出口处,进出口总成与换热板无管路相连接,如图11所示。
第三接口21和第四接口22与冲压换热板通过焊接相连。为保证焊接质量,换热板的进口管路和出口管路从接口面往外延伸一段距离,延伸长度应保证第三接口21和第四接口22与换热板的大平板相接触。延伸管路的壁厚不应小于0.25mm,延伸管路的外径与换热板中流道直径相同。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池包,电池包包括如前所述的换热板模组。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车辆包括如前所述的电池包。
虽然已经通过例子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例子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10)

1.一种进出口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
本体,所述本体与空调系统的连接侧(1)设置有第一接口(11)和第二接口(12),所述第一接口(11)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接口(12)的孔径,所述第一接口(11)用于输送气态工质;
所述本体与换热板的连接侧(2)设置有第三接口(21)和第四接口(22);
所述第一接口(11)和所述第三接口(21)连通,所述第二接口(12)和所述第四接口(22)连通;
在所述进出口总成中未流通工质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接口(11)和所述第二接口(12)能够与封堵盖连接,在所述进出口总成中流通工质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接口(11)和所述第二接口(12)能够与空调系统相连;
所述第三接口(21)和所述第四接口(22)用于与换热板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出口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口(11)与所述第二接口(12)之间的间距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接口(11)孔径的两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出口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接口(21)的孔径和所述第四接口(22)的孔径相等,所述第三接口(21)和所述第四接口(22)的深度范围为1mm-3mm;
所述第三接口(21)用于与换热板的第三管路焊接,所述第四接口(22)用于与换热板的第四管路焊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出口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口(11)和所述第二接口(12)用于分别与空调管路插接;
所述第一接口(11)内设置有第一密封圈(14),所述第二接口(12)内设置有第二密封圈;
所述第一密封圈(14)被配置为密封所述第一接口(11)和空调系统第一管路的连接部;
所述第二密封圈被配置为密封所述第二接口(12)和空调系统第二管路的连接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出口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与空调系统的连接侧(1)设置有环形凹槽(15),所述环形凹槽(15)内设置有第三密封圈;
所述第一接口(11)和所述第二接口(12)位于所述环形凹槽(15)内,并且所述环形凹槽(15)用于与空调系统的连接板嵌设配合,所述第三密封圈能够密封所述环形凹槽(15)和所述连接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出口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定位孔(16),所述第一定位孔(16)用于与空调系统的连接板上的连接孔相对,所述进出口总成通过第一定位孔(16)能够与空调系统连接,所述第一定位孔(16)为贯穿所述本体的通孔,或者所述第一定位孔为开设在所述本体与空调系统的连接侧(1)的盲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进出口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设置有多个第二定位孔(17),一个所述第一定位孔(16)与每个所述第二定位孔(17)的距离相等;
相邻所述第二定位孔(17)之间的距离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定位孔(17)孔径的三倍。
8.一种换热板模组,应用于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进出口总成(100)。
9.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8所述的换热板模组。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包。
CN202320746987.6U 2023-03-31 2023-03-31 进出口总成、换热板模组、电池包和车辆 Active CN2200212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46987.6U CN220021255U (zh) 2023-03-31 2023-03-31 进出口总成、换热板模组、电池包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46987.6U CN220021255U (zh) 2023-03-31 2023-03-31 进出口总成、换热板模组、电池包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21255U true CN220021255U (zh) 2023-11-14

Family

ID=886736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746987.6U Active CN220021255U (zh) 2023-03-31 2023-03-31 进出口总成、换热板模组、电池包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2125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10310B (zh) 連接器組件與伺服器機架
US8978740B2 (en) Heat exchanger
JP2015534030A (ja) 熱交換器
KR102173362B1 (ko) 전기소자 쿨링모듈
CN210120215U (zh) 电池包的冷却板组件、电池包和车辆
US20130209856A1 (en) Cooling system for automotive battery
US20140338873A1 (en) Stacked-Plate Heat Exchanger Including A Collector
WO2021136017A1 (zh) 中冷器的主板、中冷器及中冷器的制造方法
JP2017511460A (ja) 自動車両用の熱交換器
WO2022007563A1 (zh) 一种承压能力强的芯片冷却器
CN220021255U (zh) 进出口总成、换热板模组、电池包和车辆
WO2020238781A1 (zh) 板式换热器
CN217933875U (zh) 一种燃料电池系统用氢气换热器及燃料电池系统
KR20190121686A (ko) 열전달 장치의 하우징 부재들을 연결하기 위한 시스템
CN215295918U (zh) 一种换热器
US20230216101A1 (en) Heat management apparatus and heat management system
CN210724582U (zh) 逆变器电源模块冷却结构
CN216716649U (zh) 膨胀阀、温控装置和电池包
CN216770291U (zh) 换热机构、换热系统
CN221278744U (zh) 接头管件、电池热管理系统、电池、用电装置及储能系统
CN219226386U (zh) 一种电池液冷板
CN219317917U (zh) 一种金属快插接头、直冷系统及电池包
CN219350409U (zh) 电池包及用电设备
CN218827444U (zh) 冷板换热器、电池包、热管理系统和车辆
CN219303761U (zh) 一种跨越式液冷流道系统及电池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