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371478U - 一种流体连接器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流体连接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371478U
CN215371478U CN202121853611.2U CN202121853611U CN215371478U CN 215371478 U CN215371478 U CN 215371478U CN 202121853611 U CN202121853611 U CN 202121853611U CN 215371478 U CN215371478 U CN 2153714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ug
socket
housing
sealing
sealing 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85361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凡乐
李长征
李小强
王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sit Electric Tech Hang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sit Electric Tech Hang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sit Electric Tech Hang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sit Electric Tech Hang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85361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3714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3714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3714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Quick-Acting Or Multi-Walled Pipe Joi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流体连接器装置,包括:插座、插头、用于插入插座内以导入流体的密封杆以及锁紧装置,密封杆外周部套设有密封环和第一弹簧,密封环和插座的内腔均与第一弹簧的弹性端抵接,插头可插入插座内与密封环抵接,插头内设有用于与密封杆的端部抵接的密封块和第二弹簧,密封块和插头的内腔均与第二弹簧的弹性端抵接,插座的端部套设有锁紧装置,当插头插入至预设位置时,锁紧装置可锁紧插头和插座,密封杆的周部设有与密封杆的内腔连通的开孔。通过使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流体连接器装置,可以有效提高流体连接接头的使用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流体连接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流体连接接头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流体连接器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进步,各行业进入科技高速发展时代,数据中心、轨道交通、超级计算机、航空航天、大功率光纤激光器、核能、防务等领域对设备散热管理也进入了新的技术变革,原本的风扇、空调的风冷技术正迅速被液冷技术取代,完美解决了设备空间管理与热管理之间的矛盾。
液冷技术不同于风冷技术,液冷技术是通过液体的流动迅速带走电子、电力等设备关键部位的热量,液冷管路连接技术就是液冷技术的核心所在,当液冷管路连接安全、便捷、稳定且可靠时,可有效保证液冷技术的效果。其中,液冷管路连接技术的重点环节便是管路的连接接头。从整个液冷系统后期维护的便捷性考虑,有些接头需要可以便捷地断开和连接;而从设备的安全性考虑,接头的断开和连接均需要无泄漏设计;且接头的密封材料和管路材料还需要考虑耐高温、耐腐蚀以及与冷却介质的兼容性。因为液冷管路的任一个环节出现不合格现象,均可能在实际操作和反复使用过程中产生泄漏,从而导致电力、电子等部件受损和需要进行频繁的维修清理,最终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甚至无法挽回的损失。
现有技术中,流体连接接头主要用于实现流体的连通和断开操作,其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因流阻太大而发生渗漏现象,进而影响流体的输送流量,且常用的流体连接接头结构复杂,加工难度大,不易进行装配使用。
综上所述,如何提高流体连接接头的使用效果,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流体连接器装置,可以有效提高流体连接接头的使用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流体连接器装置,包括:插座、插头、用于插入所述插座内以导入流体的密封杆以及锁紧装置,所述密封杆外周部套设有密封环和第一弹簧,所述密封环和所述插座的内腔均与所述第一弹簧的弹性端抵接,所述插头可插入所述插座内与所述密封环抵接,所述插头内设有用于与所述密封杆的端部抵接的密封块和第二弹簧,所述密封块和所述插头的内腔均与所述第二弹簧的弹性端抵接,所述插座的端部套设有所述锁紧装置,当所述插头插入至预设位置时,所述锁紧装置可锁紧所述插头和所述插座,所述密封杆的周部设有与所述密封杆的内腔连通的开孔。
优选的,所述插座包括插座壳体和与所述插座壳体贯通连接的插座底座壳体,所述密封杆贯穿设于所述插座壳体和所述插座底座壳体内,所述插座壳体和所述密封杆之间夹设有所述密封环,所述密封环和所述插座底座壳体均与所述第一弹簧的弹性端抵接,所述密封环可沿所述插座壳体的轴向移动。
优选的,所述插头包括插头壳体和与所述插头壳体贯通连接的插头底座壳体,所述插头壳体可插入所述插座壳体内与所述密封环抵接,所述密封块和所述插头底座壳体均与所述第二弹簧的弹性端抵接,所述密封块可沿所述插头壳体的轴向移动。
优选的,所述锁紧装置包括套设于所述插座壳体外周部的自锁壳体、钢珠以及第三弹簧,所述自锁壳体和所述插座壳体对应设有用于容纳所述钢珠的容纳槽和用于安装所述第三弹簧的安装槽;
所述自锁壳体设有用于分隔所述容纳槽和所述安装槽的凸台,所述凸台可与所述插座壳体的外周部抵接,所述钢珠可与所述插座壳体的内周部抵接,所述插头壳体的外周部设有用于卡接所述钢珠的弧形槽。
优选的,所述插头壳体的内壁直径尺寸大于所述密封杆的直径尺寸,所述密封块的一端与所述密封杆的端部相抵,所述密封块的另一端与所述插头壳体的内壁相抵,所述密封块设有用于连通所述插头壳体和所述插头底座壳体的开口。
优选的,所述密封块的一端和所述密封杆的端部中的一者设有凸起,另一者设有与所述凸起配合的凹陷。
优选的,所述密封块的一端和所述插头壳体之间设有密封圈,所述密封杆和所述密封环之间设有密封圈,所述插头壳体的端部和所述密封环之间设有密封圈,所述密封环和所述插座壳体之间设有密封圈。
优选的,所述插座壳体和所述插座底座壳体为螺纹连接,且二者连接处设有密封圈;所述插头壳体和所述插头底座壳体为螺纹连接,且二者连接处设有密封圈。
优选的,所述插座、所述插头以及所述密封杆均为防腐蚀材质件。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流体连接器装置时,当需要实现流体的连通操作时,可以将插头插入插座内,插头会与密封环密封抵接,密封块会与密封杆的端部密封抵接,而后,逐渐将插头插入插座内,此时,插头会推动密封环沿着密封杆的外周部移动,密封环移动过程中会使密封杆周部的开孔露出。当插头插入预设位置时,锁紧装置可锁紧插头和插座,以完成插头和插座的装配操作。之后,可以将插头和插座分别与不同的管路连通,使得流体由一个管路经过插座、密封杆的内腔、密封杆的开孔,流至插头的内腔,最终流入另一管路,实现两个管路的快速连通。当需要实现流体的断开操作时,只需解除锁紧装置的锁紧操作,再反向拔出插头,使得插头和插座分离即可,以实现两个管路的快速断开。
本装置的锁紧装置可提高插头和插座的连接效果,使得插头和插座可承受较大的水压,并且,插头和插座连接相抵处均为密封抵接,可有效避免流体泄漏现象。另外,本装置操作简单,只需利用插头插入或拔出插座即可实现管路的连通或断开操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流体连接器装置,可以有效提高流体连接接头的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流体连接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插座底座壳体的主视图;
图3为插座底座壳体的剖视图;
图4为密封圈的主视图;
图5为密封圈的剖视图;
图6为密封杆的主视图;
图7为密封杆的剖视图;
图8为第二弹簧的主视图;
图9为第二弹簧的剖视图;
图10为密封环的主视图;
图11为密封环的剖视图;
图12为插座壳体的主视图;
图13为插座壳体的剖视图;
图14为第三弹簧的主视图;
图15为第三弹簧的剖视图;
图16为钢珠的主视图;
图17为钢珠的剖视图;
图18为自锁壳体的主视图;
图19为自锁壳体的剖视图;
图20为插头壳体的主视图;
图21为插头壳体的剖视图;
图22为密封块的主视图;
图23为密封块的剖视图;
图24为第一弹簧的主视图;
图25为第一弹簧的剖视图;
图26为插头底座壳体的主视图;
图27为插头底座壳体的剖视图。
图1-图27中:
1为插座、2为插头、3为密封杆、4为锁紧装置、5为密封环、6为第一弹簧、7为密封块、8为第二弹簧、9为开孔、10为插座壳体、11为插座底座壳体、12为插头壳体、13为插头底座壳体、14为自锁壳体、15为钢珠、16为第三弹簧、17为弧形槽、18为开口、19为凸起、20为凹陷、21为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流体连接器装置,可以有效提高流体连接接头的使用效果。
请参考图1至图27。
本具体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流体连接器装置,包括:插座1、插头2、用于插入插座1内以导入流体的密封杆3以及锁紧装置4,密封杆3外周部套设有密封环5和第一弹簧6,密封环5和插座1的内腔均与第一弹簧6的弹性端抵接,插头2可插入插座1内与密封环5抵接,插头2内设有用于与密封杆3的端部抵接的密封块7和第二弹簧8,密封块7和插头2的内腔均与第二弹簧8的弹性端抵接,插座1的端部套设有锁紧装置4,当插头2插入至预设位置时,锁紧装置4可锁紧插头2和插座1,密封杆3的周部设有与密封杆3的内腔连通的开孔9。
需要说明的是,插头2和插座1通过插拔操作即可实现快速连接和断开,无需额外借助其它工具,且插拔过程中不会出现内部流体泄漏现象,有效保证了流体输送效果。流体连接器装置的结构如图1所示,图中的箭头方向为流体的流动方向。
可以在实际运用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和实际需求,对插座1、插头2、密封杆3以及锁紧装置4的形状、结构、尺寸、材质、位置等进行确定。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流体连接器装置时,当需要实现流体的连通操作时,可以将插头2插入插座1内,插头2会与密封环5密封抵接,密封块7会与密封杆3的端部密封抵接,而后,逐渐将插头2插入插座1内,此时,插头2会推动密封环5沿着密封杆3的外周部移动,密封环5移动过程中会使密封杆3周部的开孔9露出。当插头2插入预设位置时,锁紧装置4可锁紧插头2和插座1,以完成插头2和插座1的装配操作。之后,可以将插头2和插座1分别与不同的管路连通,使得流体由一个管路经过插座1、密封杆3的内腔、密封杆3的开孔9,流至插头2的内腔,最终流入另一管路,实现两个管路的快速连通。当需要实现流体的断开操作时,只需解除锁紧装置4的锁紧操作,再反向拔出插头2,使得插头2和插座1分离即可,以实现两个管路的快速断开。
本装置的锁紧装置4可提高插头2和插座1的连接效果,使得插头2和插座1可承受较大的水压,并且,插头2和插座1连接相抵处均为密封抵接,可有效避免流体泄漏现象。另外,本装置操作简单,只需利用插头2插入或拔出插座1即可实现管路的连通或断开操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流体连接器装置,可以有效提高流体连接接头的使用效果。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优选的,插座1包括插座壳体10和与插座壳体10贯通连接的插座底座壳体11,密封杆3贯穿设于插座壳体10和插座底座壳体11内,插座壳体10和密封杆3之间夹设有密封环5,密封环5和插座底座壳体11均与第一弹簧6的弹性端抵接,密封环5可沿插座壳体10的轴向移动。
也即密封环5夹设于密封杆3和插座壳体10之间,当插头2插入插座壳体10内时,插头2可推动密封环5移动,密封环5可以挤压第一弹簧6,当插头2插至预设位置时,插头2可以被锁紧装置4锁紧固定,以完成插头2和插座1的插入操作。而当需要拔出插头2时,可以解除锁紧装置4的锁紧作用,再向外拔出插头2即可,与此同时,密封环5可以在第一弹簧6的作用下复位,以有效封堵密封杆3的开孔9,避免流体泄漏。
优选的,插头2包括插头壳体12和与插头壳体12贯通连接的插头底座壳体13,插头壳体12可插入插座壳体10内与密封环5抵接,密封块7和插头底座壳体13均与第二弹簧8的弹性端抵接,密封块7可沿插头壳体12的轴向移动。
需要说明的是,当插头壳体12插入插座壳体10时,密封块7会与密封杆3相抵,随着插头壳体12的逐步插入,第二弹簧8会被压缩,以便于后续过程中驱动密封块7复位。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某些特殊设备需要在不停机状态下直接更换故障模块,因此,要求液体连接器具有抗压性能,而本装置将流体连接器设计为双向自密封结构,使得各模块具有过压保护,可防止因受外界环境温度或热源影响而造成管路爆裂、冷板起鼓、变形等现象,有效提高流体连接器的使用寿命和使用效果。
可以在实际运用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和实际需求,对插座壳体10、插座底座壳体11、密封环5、第一弹簧6、开孔9、插头壳体12、插头底座壳体13、密封块7以及第二弹簧8的形状、结构、尺寸、材质、位置等进行确定。
优选的,锁紧装置4包括套设于插座壳体10外周部的自锁壳体14、钢珠15以及第三弹簧16,自锁壳体14和插座壳体10对应设有用于容纳钢珠15的容纳槽和用于安装第三弹簧16的安装槽;自锁壳体14设有用于分隔容纳槽和安装槽的凸台,凸台可与插座壳体10的外周部抵接,钢珠15可与插座壳体10的内周部抵接,插头壳体12的外周部设有用于卡接钢珠15的弧形槽17。
需要说明的是,插头壳体12插入插座壳体10时,插头壳体12可以推动挤压密封环5和第一弹簧6,与此同时,密封块7会与密封杆3相抵,且第二弹簧8会被压缩,当弧形槽17与插座壳体10的容纳槽对齐的位置时,钢珠15会从卡入弧形槽17内,自锁壳体14会在第三弹簧16的作用下向前移动,以实现插头壳体12和插座壳体10的锁紧操作。
当需要实现插头壳体12和插座壳体10的解锁操作时,可以向后推动自锁壳体14,密封环5会被第一弹簧6反向推动,密封环5会挤压钢珠15,使得钢珠15离开弧形槽17、进入容纳槽内,此时可以反向拔出插头壳体12,拔出过程中第二弹簧8会推动密封块7反向移动复位,实现插头壳体12和插座壳体10的解锁操作。
可以在实际运用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和实际需求,对自锁壳体14、钢珠15、第三弹簧16、容纳槽、安装槽以及弧形槽17的形状、结构、尺寸、材质、位置等进行确定。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优选的,插头壳体12的内壁直径尺寸大于密封杆3的直径尺寸,密封块7的一端与密封杆3的端部相抵,密封块7的另一端与插头壳体12的内壁相抵,密封块7设有用于连通插头壳体12和插头底座壳体13的开口18。
因此,当插头壳体12插至预设位置后,流体可以由一个管路经过密封杆3的内腔、密封杆3的开孔9,流至插头壳体12的内腔,再流入密封块7的开口18,然后再流入插头底座壳体13的内腔,最后流至另一管路,以实现两个管路的快速连通。
优选的,密封块7的一端和密封杆3的端部中的一者设有凸起19,另一者设有与凸起19配合的凹陷20,以确保密封块7和密封杆3的完全贴合密封。
优选的,密封块7的一端和插头壳体12之间设有密封圈21,密封杆3和密封环5之间设有密封圈21,插头壳体12的端部和密封环5之间设有密封圈21,密封环5和插座壳体10之间设有密封圈21,以避免插头壳体12插入插座壳体10时出现泄漏现象。
可以在实际运用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和实际需求,对开口18、凸起19、凹陷20以及各个密封圈21的形状、结构、尺寸、材质、位置等进行确定。
优选的,插座壳体10和插座底座壳体11为螺纹连接,且二者连接处设有密封圈21,以确保插座壳体10和插座底座壳体11密封连接效果;插头壳体12和插头底座壳体13为螺纹连接,且二者连接处设有密封圈21,以确保插头壳体12和插头底座壳体13密封连接效果。
而且,如果插座壳体10、插座底座壳体11、插头壳体12以及插头底座壳体13中的一者出现损坏现象时,可以通过拆卸操作将受损部件进行替换,再利用新的部件和其它未受损部件继续配合使用,以提高装置的整体使用寿命和降低装置的维修成本。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设置密封圈21,是指选用合适的密封材料,精确计算密封圈21的压缩量与零件的配合间隙,并精确控制零件的尺寸精度和光洁度,从而有效保证液冷管路的可靠性和密封性能。
优选的,插座1、插头2以及密封杆3均为防腐蚀材质件。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液冷系统的工作介质、使用环境以及制造技术的要求,液冷管路的材料需要保证管路及接头的耐环境性能,例如强度耐压性能、耐腐蚀性能、耐湿热及耐霉菌等要求,因此,可以对一些材料进行特殊的表面处理技术,以满足使用要求,并将插座1、插头2以及密封杆3均为防腐蚀材质件,以便于等离子水、乙二醇水等冷却液体、含酸含碱类液体以及气体均可通过流体连接器装置进行输送,且可避免流体连接器装置出现腐蚀现象。
还需要进行说明的是,本申请文件中提到的第一弹簧6和第二弹簧8以及第三弹簧16,其中,第一和第二以及第三只是为了区分位置的不同,并没有先后顺序之分。
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内外”、“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简化描述和便于理解,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所有实施例的任意组合方式均在此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在此不做赘述。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流体连接器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流体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插座(1)、插头(2)、用于插入所述插座(1)内以导入流体的密封杆(3)以及锁紧装置(4),所述密封杆(3)外周部套设有密封环(5)和第一弹簧(6),所述密封环(5)和所述插座(1)的内腔均与所述第一弹簧(6)的弹性端抵接,所述插头(2)可插入所述插座(1)内与所述密封环(5)抵接,所述插头(2)内设有用于与所述密封杆(3)的端部抵接的密封块(7)和第二弹簧(8),所述密封块(7)和所述插头(2)的内腔均与所述第二弹簧(8)的弹性端抵接,所述插座(1)的端部套设有所述锁紧装置(4),当所述插头(2)插入至预设位置时,所述锁紧装置(4)可锁紧所述插头(2)和所述插座(1),所述密封杆(3)的周部设有与所述密封杆(3)的内腔连通的开孔(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1)包括插座壳体(10)和与所述插座壳体(10)贯通连接的插座底座壳体(11),所述密封杆(3)贯穿设于所述插座壳体(10)和所述插座底座壳体(11)内,所述插座壳体(10)和所述密封杆(3)之间夹设有所述密封环(5),所述密封环(5)和所述插座底座壳体(11)均与所述第一弹簧(6)的弹性端抵接,所述密封环(5)可沿所述插座壳体(10)的轴向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体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2)包括插头壳体(12)和与所述插头壳体(12)贯通连接的插头底座壳体(13),所述插头壳体(12)可插入所述插座壳体(10)内与所述密封环(5)抵接,所述密封块(7)和所述插头底座壳体(13)均与所述第二弹簧(8)的弹性端抵接,所述密封块(7)可沿所述插头壳体(12)的轴向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流体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装置(4)包括套设于所述插座壳体(10)外周部的自锁壳体(14)、钢珠(15)以及第三弹簧(16),所述自锁壳体(14)和所述插座壳体(10)对应设有用于容纳所述钢珠(15)的容纳槽和用于安装所述第三弹簧(16)的安装槽;
所述自锁壳体(14)设有用于分隔所述容纳槽和所述安装槽的凸台,所述凸台可与所述插座壳体(10)的外周部抵接,所述钢珠(15)可与所述插座壳体(10)的内周部抵接,所述插头壳体(12)的外周部设有用于卡接所述钢珠(15)的弧形槽(17)。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流体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壳体(12)的内壁直径尺寸大于所述密封杆(3)的直径尺寸,所述密封块(7)的一端与所述密封杆(3)的端部相抵,所述密封块(7)的另一端与所述插头壳体(12)的内壁相抵,所述密封块(7)设有用于连通所述插头壳体(12)和所述插头底座壳体(13)的开口(18)。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流体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块(7)的一端和所述密封杆(3)的端部中的一者设有凸起(19),另一者设有与所述凸起(19)配合的凹陷(20)。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流体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块(7)的一端和所述插头壳体(12)之间设有密封圈(21),所述密封杆(3)和所述密封环(5)之间设有密封圈(21),所述插头壳体(12)的端部和所述密封环(5)之间设有密封圈(21),所述密封环(5)和所述插座壳体(10)之间设有密封圈(21)。
8.根据权利要求3至7任一项所述的流体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壳体(10)和所述插座底座壳体(11)为螺纹连接,且二者连接处设有密封圈(21);所述插头壳体(12)和所述插头底座壳体(13)为螺纹连接,且二者连接处设有密封圈(21)。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流体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1)、所述插头(2)以及所述密封杆(3)均为防腐蚀材质件。
CN202121853611.2U 2021-08-09 2021-08-09 一种流体连接器装置 Active CN2153714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853611.2U CN215371478U (zh) 2021-08-09 2021-08-09 一种流体连接器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853611.2U CN215371478U (zh) 2021-08-09 2021-08-09 一种流体连接器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371478U true CN215371478U (zh) 2021-12-31

Family

ID=796170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853611.2U Active CN215371478U (zh) 2021-08-09 2021-08-09 一种流体连接器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37147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513553B (zh) 浮动流体接头及流体接头组件
CN108194721B (zh) 一种浮动流体连接器
CN109058629B (zh) 可带压拔插的盲插流体连接器
CN111811153A (zh) 热管理组件及热管理系统
CN114233959B (zh) 一种带压插拔流体连接器
CN215371478U (zh) 一种流体连接器装置
CN111946922A (zh) 一种公接头组件及设置其的快速接头
WO2020177759A1 (zh) 电连接器及其冷媒插接件、插入端和接收端
CN110131510B (zh) 一种嵌入式可大浮动且弹簧不暴露在流道的流体连接器
CN108808164B (zh) 液冷系统及电池系统
CN213871607U (zh) 一种盲插流体连接器
WO2022166580A1 (zh) 流体连接器及密封结构
CN110469731B (zh) 一种具有双重密封功能的快换接头
CN111677952B (zh) 冷媒插接件接头、冷媒插接件以及电连接器
CN215981355U (zh) 一种具有安全保护的气体接口机构
CN219317917U (zh) 一种金属快插接头、直冷系统及电池包
CN220172238U (zh) 液冷板、电池总成及用电设备
CN111750187A (zh) 一种活塞式新型盲插接头
CN217977885U (zh) 一种气液两相的流体连接器
CN219755442U (zh) 一种具有自卸压功能的流体连接器
CN220816920U (zh) 一种用于防腐阻燃橡胶管的快速接头
CN218935617U (zh) 一种可带压插拔的液冷连接器
CN220585280U (zh) 一种大容量电池
CN215635640U (zh) 一种快换组合接头装置
CN110454630B (zh) 阴阳一体式接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