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643847U - 双向止通接头 - Google Patents

双向止通接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643847U
CN212643847U CN202020699092.8U CN202020699092U CN212643847U CN 212643847 U CN212643847 U CN 212643847U CN 202020699092 U CN202020699092 U CN 202020699092U CN 212643847 U CN212643847 U CN 2126438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joint
housing
spring
female
pushing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69909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瑾
徐正杰
李扬眉
武东
黄崇洋
周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Chinaust Automotive Plastic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Chinaust Automotive Plastic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Chinaust Automotive Plastic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Chinaust Automotive Plastic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69909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6438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6438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6438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Quick-Acting Or Multi-Walled Pipe Joi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向止通接头,其包括阴接头组件和阳接头组件。阴接头组件包括阴接头壳体、第一弹簧和第一推动件。阴接头壳体具有第一内连接口,第一弹簧与第一推动件位于阴接头壳体内,第一弹簧的两端分别按压于第一推动件的一端与阴接头壳体的内部,第一推动件能够按压于第一内连接口并密封第一内连接口。阳接头组件包括阳接头壳体、第二弹簧和第二推动件。阳接头壳体具有第二内连接口,第二弹簧与第二推动件的一端位于阳接头壳体内。第二弹簧的两端分别按压于第二推动件的一端与阳接头壳体的内部,第二推动件能够按压于第二内连接口并密封第二内连接口,第二推动件的另一端能够穿过第一内连接口并按压于第一推动件的另一端。

Description

双向止通接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向止通接头。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增长,电池整包快换需求也在增长,在拆卸、换包工作时,进出口接头必须两端都有通断的能力。在新能源电池包进出口和充电桩模块接口处需要用接头来连接管路,冷却电池包和充电模块。密封不泄漏是其连通时基本功能。因为考虑到需要检修、换包的情况,拆卸接头时冷却介质是不能流出来的,如果流出不仅污染设备,万一碰到线路造成短路将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就需要一款接头不仅连通时能安全工作,拆卸时也需要两端都能密封,不让液体流出。目前有应用的是工业级单向止通接头,金属材质,通径小,价格高,压降大,应用于上述提到的领域不切实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包与充电模块之间的接头无法满足双向密封要求的缺陷,提供一种双向止通接头。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双向止通接头,其特点在于,其包括:
阴接头组件,所述阴接头组件包括阴接头壳体、第一弹簧和第一推动件,所述阴接头壳体具有第一外连接口与第一内连接口,所述第一外连接口用于连接外部设备,所述第一弹簧与所述第一推动件位于所述阴接头壳体内,所述第一弹簧的两端沿所述阴接头壳体的轴向分别按压于所述第一推动件的一端与所述阴接头壳体的内部,所述第一推动件能够按压于所述第一内连接口并密封所述第一内连接口;
阳接头组件,所述阳接头组件包括阳接头壳体、第二弹簧和第二推动件,所述阳接头壳体具有第二外连接口与第二内连接口,所述第二外连接口用于连接外部设备,所述第二弹簧与所述第二推动件的一端位于所述阳接头壳体内,所述第二弹簧的两端沿所述阳接头壳体的轴向分别按压于所述第二推动件的一端与所述阳接头壳体的内部,所述第二推动件能够按压于所述第二内连接口并密封所述第二内连接口,所述第二内连接口与所述第一内连接口可拆卸密封连接,所述第二推动件的另一端能够穿过所述第一内连接口并按压于所述第一推动件的另一端。
较佳地,所述第一内连接口的内侧具有第一密封槽,所述第一密封槽内装有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推动件中朝向所述第一密封圈的表面为第一密封面,所述第一密封面能够按压于所述第一密封圈。
较佳地,所述阴接头壳体内具有多根相互平行的第一弹簧固定柱,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套于多根所述第一弹簧固定柱形成的环上。
较佳地,所述阴接头壳体内壁具有多个沿所述阴接头壳体的轴向延伸的第一导向槽,所述第一推动件上固定有多个第一导向块,多个所述第一导向块分别可滑动地连接于多个所述第一导向槽。
较佳地,所述阴接头壳体内沿周向固定有多个加强筋,多个所述加强筋位于所述第一推动件的四周。
较佳地,所述第一推动件中朝向所述第一外连接口的一端为外球面结构。
较佳地,所述阴接头壳体包括第一外接头壳体与第一内接头壳体,所述第一外连接口位于所述第一外接头壳体上,所述第一内连接口位于所述第一内接头壳体上,所述第一外接头壳体与所述第一内接头壳体通过激光焊接连接。
较佳地,所述第一外连接口的外周面为竹节结构。
较佳地,所述第一外连接口的外周面上具有第一外密封槽,所述第一外密封槽内安装有第一外密封圈。
较佳地,所述第二内连接口的内侧具有第二密封槽,所述第二密封槽内装有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推动件由尖端部与按压部组成,所述尖端部固定于所述按压部,所述按压部中连接于所述尖端部的表面为第二密封面,所述第二密封面能够按压于所述第二密封圈。
较佳地,所述按压部中朝向所述第二外连接口的一端为外球面结构。
较佳地,所述阳接头壳体的第二内连接口的外周面上具有第三密封槽,所述第三密封槽内装有第三密封圈,所述第三密封圈按压于所述阳接头壳体与所述阴接头壳体之间。
较佳地,所述阴接头壳体中连接于所述阳接头壳体的一端的外周面上沿周向开有两个相对设置并贯通的卡簧槽,所述阳接头壳体上沿周向开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与所述卡簧槽位置正对,所述双向止通接头还包括卡簧,所述卡簧穿过两个所述卡簧槽并卡设于所述环形槽内。
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实用新型各较佳实例。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通过在阴接头壳体和阳接头壳体内分别设置弹簧和推动件能够实现阴接头组件和阳接头组件相连接时,双向止通接头处于导通状态,而阴接头壳体和阳接头壳体相分离时,两者皆处于密封隔断状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双向止通接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双向止通接头在一位置状态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双向止通接头在另一位置状态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第一内接头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第二内接头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阴接头组件100
阴接头壳体110
第一外连接口111
第一内连接口112
第一密封槽113
第一弹簧固定柱114
第一导向槽115
加强筋116
第一外接头壳体117
第一内接头壳体118
第一外密封槽119
第一弹簧120
第一推动件130
第一密封面131
第一导向块132
第一密封圈140
第一外密封圈150
卡簧槽160
阳接头组件200
阳接头壳体210
第二外连接口211
第二内连接口212
第二密封槽213
第二弹簧固定柱214
第二导向槽215
第二外接头壳体216
第二内接头壳体217
第二外密封槽218
第三密封槽219
第二弹簧220
第二推动件230
第二密封面231
第二导向块232
尖端部233
按压部234
第二密封圈240
第三密封圈250
环形槽260
第二外密封圈270
卡簧3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但并不因此将本实用新型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图1-图3示出了一种双向止通接头,其包括:阴接头组件100和阳接头组件200。阴接头组件100包括阴接头壳体110、第一弹簧120和第一推动件130。阴接头壳体110具有第一外连接口111与第一内连接口112,第一外连接口111用于连接外部设备。第一弹簧120与第一推动件130位于阴接头壳体110内,第一弹簧120的两端沿阴接头壳体110的轴向分别按压于第一推动件130的一端与阴接头壳体110的内部,第一推动件130能够按压于第一内连接口112并密封第一内连接口112。
阳接头组件200包括阳接头壳体210、第二弹簧220和第二推动件230。阳接头壳体210具有第二外连接口211与第二内连接口212,第二外连接口 211用于连接外部设备。第二弹簧220与第二推动件230的一端位于阳接头壳体210内,第二弹簧220的两端沿阳接头壳体210的轴向分别按压于第二推动件230的一端与阳接头壳体210的内部,第二推动件230能够按压于第二内连接口212并密封第二内连接口212。第二内连接口212与第一内连接口112可拆卸密封连接,第二推动件230的另一端能够穿过第一内连接口112 并按压于第一推动件130的另一端。
在本方案中,当阴接头组件100和阳接头组件200相互分离时,第一推动件130在第一弹簧120的弹簧力作用下按压于第一内连接口112,从而使第一内连接口112处于密封隔断状态。同样的,第二推动件230在第二弹簧 220的弹簧力作用下按压于第二内连接口212,从而使第二内连接口212处于密封隔断状态。本实例中,阴接头组件100与阳接头组件200分别连接于电池包和充电模块,两者相分离的状态下能够保证电池包和充电模块内的液体冷却介质无法从电池包和充电模块内流出,保证了系统的安全性。当阴接头组件100与阳接头组件200相连接时,即阴接头壳体110与阳接头壳体210 密封连接,第二推动件230的一端能够穿过第一内连接口112并按压于第一推动件130,此时,第一推动件130与第二推动件230在相互的推动作用下,第一推动件130与第一内连接口112相分离,第二推动件230与第二内连接口212相分离,从而使电池包和充电模块内的液体冷却介质能够穿过第一内连接口112和第二内连接口212相互流动,从而实现液体循环散热。本方案中,第二弹簧220与第一弹簧120的弹性系数相同,在第一推动件130与第二推动件230相互按压时,两者的弹性变形量相同,第一内连接口112与第二内连接口212的开口量相同。
为了保证第一内连接口112与第一推动件130之间的密封性,第一内连接口112的内侧具有第一密封槽113,第一密封槽113内装有第一密封圈140,第一推动件130中朝向第一密封圈140的表面为第一密封面131,第一密封面131能够按压于第一密封圈140。
另外,为了保证第二内连接口212与第二推动件230之间的密封性,第二内连接口212的内侧具有第二密封槽213,第二密封槽213内装有第二密封圈240,第二推动件230由尖端部233与按压部234组成,尖端部233固定于按压部234,按压部234中连接于尖端部233的表面为第二密封面231,第二密封面231能够按压于第二密封圈240。在其他实施例中,尖端部233 可设计为圆锥形,第二密封槽213可设置于第二内连接口212的侧壁上,尖端部233的锥形面能够按压在第二密封槽213上,也可以实现第二内连接口 212密封。
为了固定第一弹簧120的作用方向,阴接头壳体110内具有多根相互平行的第一弹簧固定柱114,第一弹簧120的一端套于多根第一弹簧固定柱114 形成的环上。第一弹簧固定柱114分散设置,既能够起到支撑弹簧的作用,同时不影响阴接头壳体110内液体的流动。另外,阳接头壳体210内也具有多根相互平行的第二弹簧固定柱214,第二弹簧220的一端套于多根第二弹簧固定柱214形成的环上。
本方案中,如图4所示,阴接头壳体110内壁具有多个沿阴接头壳体110 的轴向延伸的第一导向槽115,第一推动件130上固定有多个第一导向块132,多个第一导向块132分别可滑动地连接于多个第一导向槽115。受到第一导向槽115和第一导向块132的相互作用,使得第一推动件130只能沿阴接头壳体110的轴向运动,确保无论第一推动件130如何运动,其始终正对第一密封圈140,从而能够完全按压在第一密封圈140上,保证第一内连接口112的密封性。同样的,如图5所示,阳接头壳体210内壁具有多个沿阳接头壳体210的轴向延伸的第二导向槽215,按压部234上固定有多个第二导向块 232,多个第二导向块232分别可滑动地连接于多个第二导向槽215。
为了加强阴接头壳体110与阳接头壳体210的结构强度,阴接头壳体110 和阳接头壳体210内沿周向固定有多个加强筋116,多个加强筋116分别位于第一推动件130和第二推动件230的四周。
双向止通接头应用在流体领域,压降是必须考虑的功能需求。首先,内部通径必须足够大,壳体体积尽可能小。然后还要满足流体流动原理,合理设计空间内部结构。推动机构是流阻比较大的地方,因此其结构外形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本实施例中,第一推动件130中朝向第一外连接口111的一端为外球面结构,按压部234中朝向第二外连接口211的一端为外球面结构,尖端部233为箭型结构,上述结构能够满足压降需求,能够使液体流动尽可能的顺滑,平缓。通过仿真观察到上述结构能够将压降控制在设计要求范围内。
为了便于将第一弹簧120、第一推动件130、第一密封圈140安装于阴接头壳体110内,本实施例中,阴接头壳体110包括第一外接头壳体117与第一内接头壳体118,第一外连接口111位于第一外接头壳体117上,第一内连接口112位于第一内接头壳体118上,第一外接头壳体117与第一内接头壳体118通过激光焊接连接。激光焊接具有焊接可靠性高,密封性好的优点。同样的,阳接头壳体210包括第二外接头壳体216与第二内接头壳体217,第二外连接口211位于第二外接头壳体216上,第二内连接口212位于第二内接头壳体217上,第二外接头壳体216与第二内接头壳体217通过激光焊接连接。
为了便于将第一外接头壳体117、第二外接头壳体216连接于电池包和充电模块上,第一外连接口111和第二外连接口211的外周面均为竹节结构。
另外,第一外连接口111的外周面上具有第一外密封槽119,第二外连接口211的外周面上具有第二外密封槽218,第一外密封槽119内安装有第一外密封圈150,第二外密封槽218内安装有第二外密封圈270。第一外密封圈150能够实现第一外接头壳体117与电池包密封连接,第二外密封圈270 能够实现第二外接头壳体216与充电模块密封连接。
为了保证阳接头壳体210与阴接头壳体110相连接后的密封性,阳接头壳体210的第二内接头壳体217的外周面上具有第三密封槽219,第三密封槽219内装有第三密封圈250,第三密封圈250按压于第二内接头壳体217 与第一内接头壳体118之间。
本方案中,阴接头壳体110中连接于阳接头壳体210的一端(即第一内接头壳体118)的外周面上沿周向开有两个相对设置并贯通的卡簧槽160,第二内接头壳体217上沿周向开有环形槽260,环形槽260与卡簧槽160位置正对,双向止通接头还包括卡簧300,卡簧300穿过两个卡簧槽160并卡设于环形槽260内。需要分离阳接头壳体210和阴接头壳体110时,首先用力将卡簧300拨开,慢慢将阴接头壳体110与阳接头壳体210分开,受到弹簧力的作用,第一推动件130与第二推动件230在第一导向槽115和第二导向槽215内迅速向前移动,与两端的密封圈配合密封,防止液体流出。拆卸时,会有少许液体流出,要立刻擦拭干净即可。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仅是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3)

1.一种双向止通接头,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阴接头组件,所述阴接头组件包括阴接头壳体、第一弹簧和第一推动件,所述阴接头壳体具有第一外连接口与第一内连接口,所述第一外连接口用于连接外部设备,所述第一弹簧与所述第一推动件位于所述阴接头壳体内,所述第一弹簧的两端沿所述阴接头壳体的轴向分别按压于所述第一推动件的一端与所述阴接头壳体的内部,所述第一推动件能够按压于所述第一内连接口并密封所述第一内连接口;
阳接头组件,所述阳接头组件包括阳接头壳体、第二弹簧和第二推动件,所述阳接头壳体具有第二外连接口与第二内连接口,所述第二外连接口用于连接外部设备,所述第二弹簧与所述第二推动件的一端位于所述阳接头壳体内,所述第二弹簧的两端沿所述阳接头壳体的轴向分别按压于所述第二推动件的一端与所述阳接头壳体的内部,所述第二推动件能够按压于所述第二内连接口并密封所述第二内连接口,所述第二内连接口与所述第一内连接口可拆卸密封连接,所述第二推动件的另一端能够穿过所述第一内连接口并按压于所述第一推动件的另一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止通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连接口的内侧具有第一密封槽,所述第一密封槽内装有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推动件中朝向所述第一密封圈的表面为第一密封面,所述第一密封面能够按压于所述第一密封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向止通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阴接头壳体内具有多根相互平行的第一弹簧固定柱,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套于多根所述第一弹簧固定柱形成的环上。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向止通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阴接头壳体内壁具有多个沿所述阴接头壳体的轴向延伸的第一导向槽,所述第一推动件上固定有多个第一导向块,多个所述第一导向块分别可滑动地连接于多个所述第一导向槽。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向止通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阴接头壳体内沿周向固定有多个加强筋,多个所述加强筋位于所述第一推动件的四周。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向止通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推动件中朝向所述第一外连接口的一端为外球面结构。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向止通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阴接头壳体包括第一外接头壳体与第一内接头壳体,所述第一外连接口位于所述第一外接头壳体上,所述第一内连接口位于所述第一内接头壳体上,所述第一外接头壳体与所述第一内接头壳体通过激光焊接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向止通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连接口的外周面为竹节结构。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向止通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连接口的外周面上具有第一外密封槽,所述第一外密封槽内安装有第一外密封圈。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止通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内连接口的内侧具有第二密封槽,所述第二密封槽内装有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推动件由尖端部与按压部组成,所述尖端部固定于所述按压部,所述按压部中连接于所述尖端部的表面为第二密封面,所述第二密封面能够按压于所述第二密封圈。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双向止通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部中朝向所述第二外连接口的一端为外球面结构。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止通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阳接头壳体的第二内连接口的外周面上具有第三密封槽,所述第三密封槽内装有第三密封圈,所述第三密封圈按压于所述阳接头壳体与所述阴接头壳体之间。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双向止通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阴接头壳体中连接于所述阳接头壳体的一端的外周面上沿周向开有两个相对设置并贯通的卡簧槽,所述阳接头壳体上沿周向开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与所述卡簧槽位置正对,所述双向止通接头还包括卡簧,所述卡簧穿过两个所述卡簧槽并卡设于所述环形槽内。
CN202020699092.8U 2020-04-30 2020-04-30 双向止通接头 Active CN2126438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699092.8U CN212643847U (zh) 2020-04-30 2020-04-30 双向止通接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699092.8U CN212643847U (zh) 2020-04-30 2020-04-30 双向止通接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643847U true CN212643847U (zh) 2021-03-02

Family

ID=747952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699092.8U Active CN212643847U (zh) 2020-04-30 2020-04-30 双向止通接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643847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86826A (zh) * 2020-04-30 2021-11-02 上海亚大汽车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双向止通接头
CN113602137A (zh) * 2021-06-30 2021-11-05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换电汽车的连接装置
CN114576454A (zh) * 2022-03-09 2022-06-03 扬州华光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带阀式快插接头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86826A (zh) * 2020-04-30 2021-11-02 上海亚大汽车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双向止通接头
CN113602137A (zh) * 2021-06-30 2021-11-05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换电汽车的连接装置
CN113602137B (zh) * 2021-06-30 2023-04-25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换电汽车的连接装置
CN114576454A (zh) * 2022-03-09 2022-06-03 扬州华光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带阀式快插接头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643847U (zh) 双向止通接头
EP1169598B1 (en) Automatic dry-release connector
US20220021052A1 (en) Liquid cooling plug-in assembly, liquid cooling plug-in device, and battery pack assembly
CN109296861B (zh) 一种盲插浮动流体连接器
CN110513553B (zh) 浮动流体接头及流体接头组件
CN110671562B (zh) 一种微小型带压插拔流体连接器
CN108194721B (zh) 一种浮动流体连接器
CN111061017A (zh) 一种连接器和光纤连接组件
CN114233959B (zh) 一种带压插拔流体连接器
CN209921090U (zh) 一种螺旋式连接器液冷结构及连接器
CN113586826A (zh) 双向止通接头
CN218510395U (zh) 管道接头
CN112119252A (zh) 流体连接装置和系统
CN103003611A (zh) 具有一体回流阀的快速连接阀
US10427539B2 (en) Connector assembly
CN113839257A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具有固定枪头能力的高密封性充电接口
CN218480299U (zh) 一种自动通断的液体管道接头
CN220172238U (zh) 液冷板、电池总成及用电设备
CN218954313U (zh) 一种接头组件和管道接头
CN220816920U (zh) 一种用于防腐阻燃橡胶管的快速接头
CN213271529U (zh) 一种新型三通接头结构
CN214889586U (zh) 一种金属簧式快插接头
CN217736613U (zh) 一种用于液冷系统的连接器
CN211858835U (zh) 一种连接结构、液冷结构及电池包
CN211599664U (zh) 车用切换阀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