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72104U - 封装模组外壳 - Google Patents

封装模组外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72104U
CN220172104U CN202321484974.2U CN202321484974U CN220172104U CN 220172104 U CN220172104 U CN 220172104U CN 202321484974 U CN202321484974 U CN 202321484974U CN 220172104 U CN220172104 U CN 2201721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wall
wall
shell
bottom wall
lower s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48497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袁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Bopule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Bopule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Bopule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Bopule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48497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721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721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7210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uffer Packag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封装模组外壳,包括可相互扣合的上壳体和下壳体,下壳体包括底壁,底壁的上边缘设置有第一上侧壁,底壁的下边缘设置有第一下侧壁,底壁的两侧边缘设置有第一侧壁;第一侧壁靠近第一上侧壁的一端设置有缺口;第一上侧壁、第一下侧壁和第一侧壁上设置有若干垂直于底壁的支板,支板的顶部设置有向外侧凸起的卡扣部;上壳体包括顶壁,顶壁的上边缘设置有第二上侧壁,顶壁的下边缘设置有第二下侧壁,顶壁的两侧边缘设置有第二侧壁;顶壁上设置有接口部;第二上侧壁、第二下侧壁和第二侧壁上设置有对应卡扣部的开口部,上壳体和下壳体扣合时卡扣部嵌入开口部中。本实用新型使外壳安装拆卸更加方便,提高生产加工效率。

Description

封装模组外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封装模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封装模组外壳。
背景技术
封装模组外壳作为芯片的载体,不仅起到芯片内的键合点与外部电路进行电连接的作用,也为集成电路芯片提供了一个稳定可靠的工作环境,对集成电路芯片起到保护的作用。封装模组外壳通常包括两个壳体,在壳体上设置有安装孔,在封装的过程中,将芯片安装在壳体内,然后用紧固件穿过安装孔将两个壳体锁紧形成一个整体,这种方式需要用到多个螺钉,安装步骤繁琐,且螺钉体积极小,容易散落丢失,安装操作不便,安装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封装模组外壳,使外壳安装方便,提高封装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封装模组外壳,包括可相互扣合的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下壳体包括底壁,所述底壁的上边缘设置有第一上侧壁,所述底壁的下边缘设置有第一下侧壁,所述底壁的两侧边缘设置有第一侧壁,所述第一上侧壁、第一下侧壁和第一侧壁围合底壁;所述第一侧壁靠近第一上侧壁的一端设置有缺口;所述第一上侧壁、第一下侧壁和第一侧壁上设置有若干垂直于底壁的支板,所述支板的顶部设置有向外侧凸起的卡扣部;
所述上壳体包括顶壁,所述顶壁的上边缘设置有第二上侧壁,所述顶壁的下边缘设置有第二下侧壁,所述顶壁的两侧边缘设置有第二侧壁,所述第二上侧壁、第二下侧壁和第二侧壁围合顶壁;所述顶壁上设置有接口部;所述第二上侧壁、第二下侧壁和第二侧壁上设置有对应卡扣部的开口部,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扣合时所述卡扣部嵌入开口部中。
优选的是,所述接口部位于顶壁靠近第二下侧壁的一端,所述第二下侧壁上设置有一个开口部并位于第二下侧壁的中心,所述第二侧壁上各设置有一个开口部并位于靠近第二下侧壁的部位。
优选的是,所述底壁的内侧设置有两个定位柱,所述定位柱的中心设置有定位孔,所述顶壁的内侧设置有对应定位孔的定位轴,所述定位轴位于接口部的两侧。
优选的是,所述底壁的内侧设置有交错的凸起条纹。
优选的是,所述缺口的长度为第一侧壁的长度的1/3~1/2。
优选的是,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为高分子塑料壳体。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封装模组外壳包括可相互扣合的上壳体和下壳体,下壳体包括底壁和围合底壁的第一上侧壁、第一下侧壁和第一侧壁,第一上侧壁、第一下侧壁和第一侧壁上设置有若干垂直于底壁的支板,支板的顶部设置有向外侧凸起的卡扣部,上壳体包括顶壁和围合顶壁的第二上侧壁、第二下侧壁和第二侧壁,第二上侧壁、第二下侧壁和第二侧壁上设置有对应卡扣部的开口部,上壳体和下壳体扣合时卡扣部嵌入开口部中,使外壳安装拆卸更加方便,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封装模组外壳的立体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封装模组外壳的下壳体的立体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封装模组外壳的上壳体的立体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封装模组外壳的上壳体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其中:1、下壳体;11、底壁;12、第一上侧壁;13、第一下侧壁;14、第一侧壁;141、缺口;15、支板;151、卡扣部;16、定位柱;161、定位孔;2、上壳体;21、顶壁;211、接口部;22、第二上侧壁;23、第二下侧壁;24、第二侧壁;25、开口部;26、定位轴;3、凸起条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如附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封装模组外壳,包括可相互扣合的上壳体2和下壳体1,如附图2所示,下壳体1包括底壁11,底壁11的上边缘形成有第一上侧壁12,底壁11的下边缘形成有第一下侧壁13,底壁11的两侧边缘具有第一侧壁14,第一上侧壁12、第一下侧壁13和第一侧壁14垂直并围合底壁11。第一侧壁14靠近第一上侧壁12的一端开有缺口141,第一上侧壁12、第一下侧壁13和第一侧壁14上具有若干垂直于底壁11的支板15,支板15的顶部形成有向外侧凸起的卡扣部151。
如附图3、附图4所示,上壳体2包括顶壁21,顶壁21的上边缘形成有第二上侧壁22,顶壁21的下边缘形成有第二下侧壁23,顶壁21的两侧边缘具有第二侧壁24,第二上侧壁22、第二下侧壁23和第二侧壁24围合顶壁21,上壳体2和下壳体1扣合时形成一个用于保护芯片的腔体,顶壁21上具有接口部211,便于芯片与外部进行电连接。第二上侧壁22、第二下侧壁23和第二侧壁24上形成有对应卡扣部151的开口部25,上壳体2和下壳体1扣合时卡扣部151嵌入开口部25中,无需使用螺丝便可使上壳体2和下壳体1相连,安装拆卸更加方便。
接口部211位于顶壁21靠近第二下侧壁23的一端,第二下侧壁23上具有一个开口部25,该开口部25位于第二下侧壁23的中心,两侧的第二侧壁24上各具有一个开口部25并位于靠近第二下侧壁23的部位,下壳体1上的卡扣部151与开口部25对应扣合,使接口部211周围的连接更稳固,避免从接口部211进行插拔时上壳体2和下壳体1脱落分离,使安装更加可靠。第二上侧壁22上具有两个开口部25,使外壳整体连接受力更加均衡。
底壁11的内侧具有两个定位柱16,定位柱16的中心具有定位孔161,顶壁21的内侧形成有对应定位孔161的定位轴26,上壳体2与下壳体1扣合时定位轴26插入定位孔161中,使连接更加顺畅,定位更加准确。定位轴26位于接口部211的两侧,进一步减小接口部211的定位误差,使芯片与外部的连接更加准确。
底壁11的内侧形成有交错的凸起条纹3,增强下壳体1的强度。上壳体2和下壳体1为高分子塑料壳体,增强壳体的强度同时具有较好的弹性。缺口141的长度为第一侧壁14的长度的1/3~1/2,缺口141的存在降低了下壳体1在靠近第一上侧壁12部分的强度,当上壳体2和下壳体1扣合时只需对第一上侧壁12施加压力即可使底壁11靠近第一上侧壁12的部分产生轻微弯曲,从而使第一上侧壁12处的卡扣部151从上壳体2的开口部25中脱出,使整个下壳体1与上壳体2快速分离,拆卸方便,提高了外壳的拆卸效率,便于检修及更换内部结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封装模组外壳,其特征在于:包括可相互扣合的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下壳体包括底壁,所述底壁的上边缘设置有第一上侧壁,所述底壁的下边缘设置有第一下侧壁,所述底壁的两侧边缘设置有第一侧壁,所述第一上侧壁、第一下侧壁和第一侧壁围合底壁;所述第一侧壁靠近第一上侧壁的一端设置有缺口;所述第一上侧壁、第一下侧壁和第一侧壁上设置有若干垂直于底壁的支板,所述支板的顶部设置有向外侧凸起的卡扣部;
所述上壳体包括顶壁,所述顶壁的上边缘设置有第二上侧壁,所述顶壁的下边缘设置有第二下侧壁,所述顶壁的两侧边缘设置有第二侧壁,所述第二上侧壁、第二下侧壁和第二侧壁围合顶壁;所述顶壁上设置有接口部;所述第二上侧壁、第二下侧壁和第二侧壁上设置有对应卡扣部的开口部,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扣合时所述卡扣部嵌入开口部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装模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部位于顶壁靠近第二下侧壁的一端,所述第二下侧壁上设置有一个开口部并位于第二下侧壁的中心,所述第二侧壁上各设置有一个开口部并位于靠近第二下侧壁的部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封装模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壁的内侧设置有两个定位柱,所述定位柱的中心设置有定位孔,所述顶壁的内侧设置有对应定位孔的定位轴,所述定位轴位于接口部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装模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壁的内侧设置有交错的凸起条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装模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的长度为第一侧壁的长度的1/3~1/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装模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为高分子塑料壳体。
CN202321484974.2U 2023-06-12 2023-06-12 封装模组外壳 Active CN2201721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84974.2U CN220172104U (zh) 2023-06-12 2023-06-12 封装模组外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84974.2U CN220172104U (zh) 2023-06-12 2023-06-12 封装模组外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72104U true CN220172104U (zh) 2023-12-12

Family

ID=890568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484974.2U Active CN220172104U (zh) 2023-06-12 2023-06-12 封装模组外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7210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974249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9742080B2 (en) Electric junction box
US7146721B2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sealed electronic module
US7445454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improved pick up cap
CN220172104U (zh) 封装模组外壳
CN113437550B (zh) 电子设备
JP5776613B2 (ja) 車載用電子機器
US6948946B1 (en) IC socket
US7473106B2 (en) IC socket connector configured by discrete wafers assembled to a frame
CN217523055U (zh) Bms外壳及电池箱
JP2021093329A (ja) 端子台
CN106025129A (zh) 一种动力电池系统及动力电池模组连接结构
US20160344119A1 (en) Capacitor frame assembly
US20230199979A1 (en) Electronic control unit housing with electronic component holder
CN211402416U (zh) 传感器及传感器组件
US7641497B2 (en) Socket with bolt
CN212257370U (zh) 功率模块及功率装置
CN220368918U (zh) 一种壳体结构及定位装置
CN219778870U (zh) 封装壳体
CN217883921U (zh) 一种紧固型抗静电膜
CN213632146U (zh) 传感器及安装板
CN221103519U (zh) 麦克风模组和车载电子设备
CN218003908U (zh) 投影设备
CN220233378U (zh) 一种电池装置
CN116979324B (zh) 铜排电路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