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71452U - 一种改善液体温度均匀度的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改善液体温度均匀度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71452U
CN220171452U CN202321658908.2U CN202321658908U CN220171452U CN 220171452 U CN220171452 U CN 220171452U CN 202321658908 U CN202321658908 U CN 202321658908U CN 220171452 U CN220171452 U CN 2201714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pipe
uniformity
temperature
impro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65890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林
杨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Sushi Sida Test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Sushi Sida Tes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Sushi Sida Test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Sushi Sida Tes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65890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714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714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7145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改善液体温度均匀度的装置,属于试验箱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试验箱中不能控制试验箱内各处液体温度均匀度的问题。本改善液体温度均匀度的装置包括箱体,箱体内设有至少一个供外部液体进入箱体内部的进液管以及至少一个供箱体内部液体排出至箱体外部的出液管,箱体内还设有与进液管连通的第一环管以及与出液管连通的第二环管,第二环管与第一环管相对设置,第一环管朝向第二环管的一侧设有若干第一开口,第二环管朝向第一环管的一侧设有若干第二开口。通过此结构的设计,可以改善试验箱箱体内液体温度的均匀度。

Description

一种改善液体温度均匀度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试验箱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改善液体温度均匀度的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确保在各种应用中获得精确和可重复的结果,需要在各种试验箱中进行稳定的液体温度控制。许多试验箱设计都考虑到了液体温度控制的要求,但在某些情况下,液体的温度均匀度达不到试验要求,因此需要改善箱内液体温度的均匀度。而如何快速改善试验箱中各处液体温度的均匀度对一些试验来说至关重要。
目前,现有技术中控制试验箱中各处温度均匀度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实现。一种是,在试验箱的外部设有液体喷射装置与液体抽吸装置,试验箱的上部设有一进液管,通过液体喷射装置(如高压泵等)将液体通过进液管向试验箱内喷射;同时,在试验箱的下部设有一出液管,通过液体抽吸装置(如液泵)将箱内液体通过出液管抽出试验箱。该方法不能精确控制试验箱内各处液体的流速,所以也不能精准控制试验箱内温度的均匀度。例如:当对试验箱中某个需要降温的物体进行降温,而试验箱内上部进液管处附近的液体流温度最低,试验箱下部出液管处附近的液体流温度最高,所以整个水箱内的温度分布不均匀。
另一种是,加入一个搅拌桨搅拌,同样的这种方式也不能精确的控制试验箱内各处液体的流速,也不能精准控制试验箱内温度的均匀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改善液体温度均匀度的装置,以解决现有装置不能精准控制试验箱内各处液体温度均匀度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基础方案为:
改善液体温度均匀度的装置,包括箱体,箱体内设有至少一个供外部液体进入箱体内部的进液管以及至少一个供箱体内部液体排出至箱体外部的出液管,所述箱体内还设有与进液管连通的第一环管以及与出液管连通的第二环管,所述第二环管与第一环管相对设置,所述第一环管朝向第二环管的一侧设有若干第一开口,所述第二环管朝向第一环管的一侧设有若干第二开口。
箱体外部的液体从进液管的外端进入,流入与进液管连通的第一环管,由于第一环管是封闭的曲线环管,在外接增压设备的压力作用下,液体从第一环管上的若干第一开口处均匀的进入箱体内部空间,然后箱体内部的液体再经由第二环管上的若干第二开口进入第二环管内,由于第二环管是封闭的曲线环管,且与出液管连通,通过出液管排出至箱体外部。
当第一环管与第二环管均沿着箱体内壁设置,且第一开口的数量多且均匀的分布在第一环管上、第二开口的数量多且均匀的分布在第二环管上,实现在空间上对箱体内部液体温度均匀度的控制,结构设计合理,无需人为额外进行搅拌,具有较高的实用性与经济效益。
进一步,若干所述第一开口处设有分液管,分液管远离第一环管的一端向第二环管延伸,若干分液管之间围成混液腔;每个分液管上设有若干朝向混液腔设置的第三开口。
与第一环管连通的每个分液管远离第一环管的一端是封闭的,由每个朝向第二环管延伸的分液管围成的区域称为混液腔,在外接增压设备的压力作用下,第一环管内的液体均匀进入分液管,再从每个分液管的第三开口处流出来,均匀的进入到混液腔,再经若干第二开口进入第二环管。
进一步,所述第三开口处设有喷嘴固定座,每个喷嘴固定座上均设有喷嘴。
第三开口处安装喷嘴固定座,喷嘴固定座与喷嘴相连,喷嘴上具有喷嘴孔,分液管中的液体从喷嘴固定座到喷嘴,最后从喷嘴孔喷射出来,液体喷射的大小与距离更好控制。
进一步,所述喷嘴固定座上开设有螺纹孔,所述喷嘴上具有与螺纹孔相配合的外螺纹。
喷嘴固定座与喷嘴螺纹连接,有利于喷嘴的更换,使之可以适配不同型号的喷嘴,利于改善箱内液体温度的均匀度。
进一步,所述喷嘴固定座上设有连接柱,连接柱与第三开口连接。
喷嘴固定座通过连接柱与第三开口连接,有利于结构的稳定,经久耐用。
进一步,所述第二环管的内侧设有若干与混液腔正对设置的吸液管,吸液管的两端分别与第二环管连通,所述第二开口设置在吸液管上。
进一步,若干所述第二开口均设于吸液管正对混液腔的一侧。
第二环管是闭合的曲线环管,与第二环管连通的每个吸液管上设有若干第二开口。从分液管中喷嘴孔喷射出来的液体进入混液腔,再经第二开口进入到吸液管,在外接液体抽吸装置的作用下,箱体内部的液体经第二开口均匀进入到吸液管,再从吸液管汇集至出液管,最终排至箱体外部。
进一步,所述若干吸液管相互平行。
进一步,所述若干分液管相互平行。
若干分液管等距设置,若干吸液管等距设置,使得液体的混合更为均匀,有利于改善箱内液体温度的均匀度。
进一步,所述进液管为两个且相对设置,所述出液管为两个且相对设置。
两个进液管在第一环管上相对设置,既保证了液体均匀进入箱体内部,又缩短了液体进入内部的时间;两个出液管在第二环管上相对设置,既保证了液体均匀排出箱体内部,又缩短了液体排出时间。提高了箱内液体温度均匀度改善效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改善液体温度均匀度的装置具有以下优点:1、结构设计合理,无需人为搅拌液体。2、从时间、空间上箱内各处同时有液体的流入/流出,液体混合更为均匀,效率更快,箱内液体温度均匀度改善更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较佳实施例的剖切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较佳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较佳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5是图4中A-A处剖视图。
图6是图4中B-B处部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喷嘴固定座、喷嘴、分液管之间的连接关系图。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1、箱体;2、进液管;3、第一环管;4、第二环管;5、出液管;6、分液管;7、第二开口;8、第三开口;9、喷嘴固定座;10、喷嘴;11、喷嘴孔;12、吸液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改善液体温度均匀度的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箱体1,该箱体1的一侧设有进液管2,进液管2的一端从箱体1一侧面穿出,与箱体1内部的第一环管3连通;在箱体1的另一侧也设有进液管2,该进液管2从箱体1的另一侧面穿出,同时也与箱体1内部的第一环管3连通,两个进液管2相对设置。该箱体1的一侧还设有出液管5,出液管5的一端从箱体1一侧面穿出,与箱体1内部的第二环管4连通;在箱体1的另一侧也设有出液管5,该出液管5从箱体1的另一侧面穿出,同时也与箱体1内部的第二环管4连通,两个出液管5相对设置;第一环管3与第二环管4均为液体能在管内流动的封闭曲线环管,且第一环管3与第二环管4在箱体1内部相对设置。
本实施例中,第一环管3的外环面靠近箱体1的内壁设置,第二环管4的外环面靠近箱体1的内壁设置,第一环管3位于箱体1的上部,第二环管4位于箱体1的下部,第一环管3与第二环管4均为大小相同的矩形环管。
本实施例中,其中一个进液管2和其中一个出液管5位于同一侧面,另一个进液管2与另一个出液管5也位于同一侧面。进液管2与箱体1侧面采用焊接、粘接、铆接、螺纹连接等连接方式连接,出液管5与箱体1侧面采用焊接、粘接、铆接、螺纹连接等连接方式连接。
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环管3位于箱体1的下部,第二环管4位于箱体1的上部;也可以第一环管3位于箱体1的一侧,第二环管4位于箱体1的另一侧。第一环管3可以是正方形、圆形等对称封闭曲线管道,也可以是其它非对称封闭曲线管道;第二环管4可以是正方形、圆形等对称封闭曲线管道,也可以是其它非对称封闭曲线管道。
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环管3的尺寸可以大于第二环管4的尺寸,也可以小于第二环管4的尺寸。相应的,第一环管3上的进液管2可以是多个对称设置的,也可以是多个非对称设置的;第二环管4上的出液管5可以是多个对称设置的,也可以是多个非对称设置的。
应当理解,第一环管3与第二环管4是箱体1内部对称设置的封闭曲线环管,第一环管3上设有至少一个进液管2,第二环管4上设有至少一个出液管5,因此第一环管3与第二环管4的形状大小与位置关系不影响本技术方案的实现,只是第一环管3与第二环管4相对设置效果最好。
如图3所示,位于箱体1上部的第一环管3上设有若干第一开口,第一开口处连接有向下延伸分液管6,分液管6的下端是封闭的,若干分液管6围着的区域称为混液腔,同时分液管6上设有若干朝向混液腔设置的第三开口8,每个第三开口8处均设有喷嘴固定座9,喷嘴固定座9上设置连接柱,连接柱与第三开口8连接;同时,喷嘴10连接在喷嘴固定座9上,喷嘴10上设有能喷射液体的喷嘴孔11。
本实施例中,如图3、图4、图5和图7所示,当进液管2是金属材质时,第一环管3、分液管6、喷嘴固定座9、连接柱及喷嘴10均为金属材质,此时,进液管2与第一环管3焊接连通,也可以通过螺纹连接连通;若干分液管6分别与第一环管3焊接连通,也可以通过螺纹连接连通;喷嘴固定座9上的连接柱是中空的连接柱,连接柱与第三开口8焊接。
在其它实施列中,第一环管3、分液管6或第一环管3与分液管6可以一体成型,也可以由多段空心的环管焊接或铆接连接形成第一环管3;喷嘴固定座9与连接柱一体成型;喷嘴固定座9上开设有螺纹孔,喷嘴10具有与喷嘴固定座9螺纹孔相配合的外螺纹,喷嘴10与喷嘴固定座9螺纹连接,喷嘴10上设有用于喷射液体的喷嘴孔11,通过以上方式,可以更换具有不同大小喷嘴孔11的喷嘴10,从而控制液体进入箱体1内部的流量与流速。
本实施例中,如图3、图4、图5、和图7所示,当进液管2是塑料等材质时,第一环管3、分液管6、喷嘴固定座9、连接柱及喷嘴10均为与分液管6相同的材质(如塑料),第一环管3与进液管2是热熔/粘胶等方式固连,若干分液管6与进液管2是热熔/粘胶等方式固连;喷嘴固定座9上的连接柱是中空的连接柱,连接柱与第三开口8热熔/粘胶等方式固连。
在一些其它实施例中,喷嘴固定座9与喷嘴10一体成型,喷嘴固定座9与喷嘴10除了采用热熔/粘胶等方式固连,还可以喷嘴固定座9是内部镶嵌金属内螺纹的塑料件,喷嘴10与喷嘴固定座9螺纹连接,喷嘴10上设有用于喷射液体的喷嘴孔11,通过以上方式,可以更换具有不同大小喷嘴孔11的喷嘴10,从而控制液体进入箱体1内部的流量与流速。
本实施例中,如图2、图3和图5所示,第二环管4为封闭的矩形环管,第二环管4的内侧设有若干与混液腔正对设置的吸液管12,吸液管12的两端分别与第二环管4连通,每个吸液管12上设有正对朝向混液腔的若干第二开口7。若干第二开口7正对混液腔的一侧设置,有利于减少箱体1内部液体流动的路径,提高液体混合速度。
在一些其它实施例中,吸液管12上的若干第二开口7还可以不正对混液腔设置,也能实现改善箱内液体温度的均匀度。
在一些其它实施例中,第二环管4是封闭的曲线环管,如矩形环管,第二环管4上设有若干第二开口7;或者第二环管4正对混液腔的一侧设有若干第二开口7。
本实施例中,当出液管5是金属材质时,第二环管4与吸液管12也为金属材质,此时,出液管5与第二环管4焊接连通,也可以通过螺纹连接连通;吸液管12与第二环管4焊接连通;当出液管5是塑料等材质时,第二环管4与吸液管12也为与吸液管12相同的材质,出液管5与第二环管4是热熔/粘胶等方式固定连通;第二环管4与吸液管12是热熔/粘胶等方式固定连通。
在其它实施列中,第二环管4、吸液管12或第二环管4与吸液管12可以一体成型,也可以由多段空心的环管过盈配合或焊接连接形成第一环管3。
如图2、图3、图5和图6所示,进入进液管2的液体只能从与若干分液管6连通的喷嘴10上的喷嘴孔11流出,在外接压力泵的压力作用下,通过各个分液管6的喷嘴10喷入混液腔,再从混液腔正下方的若干第二开口7进入吸液管12,再从吸液管12流入第二环管4,最终从与第二环管4连通的出液管5排至箱体1外部。
为了提高箱内液体混合的速度,在箱体1外部设置了液体喷射装置(本实施例为高压泵)和液体抽吸装置(本实施例为液泵),在液体进入进液管2时,配合高压泵的使用以及喷嘴10大小的更换,从而控制各喷嘴10处的喷射力度与喷射量;在液体排出时,配合液泵的抽吸,控制第二开口7处的液体流速与流量;从而实现各喷嘴10以及各第二开口7所对应的混液腔的空间范围内精确的控制液体的流入/流出,进而间接控制了整个箱体1内部的液体混合,更高效的改善了箱内液体温度的均匀度。
为了提高箱内液体混合的均匀度,第一环管3上的若干分液管6相互平行,由此,分液管6上的喷嘴10喷射出来的液体在混液腔的竖直空间上分布均匀;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分液官上的喷嘴10也是相互平行且均匀设置的,由此,分液管6上的喷嘴10喷射出来的液体在混液腔上更为均匀分布。
为了提高箱内液体混合的均匀度,第二环管4上的若干吸液管12相互平行,由此,吸液管12上的第二开口7对混液腔内的液体均匀抽吸。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吸液管12上的第二开口7也是相互平行且均匀设置的,由此,吸液管12上抽吸混液腔内的液体更为均匀,达到了改善箱体1内各处液体的温度均匀度效果。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改善液体温度均匀度的装置,包括箱体(1),箱体(1)内设有至少一个供外部液体进入箱体(1)内部的进液管(2)以及至少一个供箱体(1)内部液体排出至箱体(1)外部的出液管(5),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内还设有与进液管(2)连通的第一环管(3)以及与出液管(5)连通的第二环管(4),所述第二环管(4)与第一环管(3)相对设置,所述第一环管(3)朝向第二环管(4)的一侧设有若干第一开口,所述第二环管(4)朝向第一环管(3)的一侧设有若干第二开口(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善液体温度均匀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第一开口处设有分液管(6),分液管(6)远离第一环管(3)的一端向第二环管(4)延伸,若干分液管(6)之间围成混液腔;每个分液管(6)上设有若干朝向混液腔设置的第三开口(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改善液体温度均匀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开口(8)处设有喷嘴(10)固定座(9),每个喷嘴(10)固定座(9)上均设有喷嘴(1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改善液体温度均匀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10)固定座(9)上开设有螺纹孔,所述喷嘴(10)上具有与螺纹孔相配合的外螺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改善液体温度均匀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10)固定座(9)上设有连接柱,连接柱与第三开口(8)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改善液体温度均匀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环管(4)的内侧设有若干与混液腔正对设置的吸液管(12),吸液管(12)的两端分别与第二环管(4)连通,所述第二开口(7)设置在吸液管(12)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改善液体温度均匀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第二开口(7)均设于吸液管(12)正对混液腔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6-7中任一项所述的改善液体温度均匀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吸液管(12)相互平行。
9.根据权利要求6-7中任一项所述的改善液体温度均匀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分液管(6)相互平行。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改善液体温度均匀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管(2)为两个且相对设置,所述出液管(5)为两个且相对设置。
CN202321658908.2U 2023-06-27 2023-06-27 一种改善液体温度均匀度的装置 Active CN2201714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58908.2U CN220171452U (zh) 2023-06-27 2023-06-27 一种改善液体温度均匀度的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58908.2U CN220171452U (zh) 2023-06-27 2023-06-27 一种改善液体温度均匀度的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71452U true CN220171452U (zh) 2023-12-12

Family

ID=890553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658908.2U Active CN220171452U (zh) 2023-06-27 2023-06-27 一种改善液体温度均匀度的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7145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950345B1 (ko) 연장살수관이 구비된 공기압을 이용한 절수용 샤워기
CN105903425A (zh) 喷射反应器
CN218232840U (zh) 一种雾化喷射装置及衣物处理设备
CN220171452U (zh) 一种改善液体温度均匀度的装置
CN216487975U (zh) 用于芯片封装的反应液搅拌装置
CN211416093U (zh) 用于模具镶件的冷却结构
CN215784528U (zh) 一种淋胶枪及应用其的淋胶机
CN218071961U (zh) 一种清洗喷管
CN210065328U (zh) 一种射流式曝气器及其组成的污水处理池
CN220214538U (zh) 一种改善箱内液体温度均匀度的装置
TW202015832A (zh) 可加強霧化效果之金屬壓鑄機噴頭裝置
CN211917667U (zh) 防止材料提前发泡的螺杆
CN210545796U (zh) 一种适用于植保无人机的微型混合喷嘴
CN108745785B (zh) 一种模块式注胶头阀岛
EP3868279A1 (en) Dishwasher
CN213408281U (zh) 用于液体混合的阵列式射流混合器
CN112403696A (zh) 一种机械加工用喷头
CN107137041B (zh) 连通部件和洗碗机
CN218742597U (zh) 一种用于混合流体喷射的导流装置及其喷射控制装置
CN210454758U (zh) 一种洗车机用喷枪及其自助洗车机
KR200372965Y1 (ko) 전기 도금 등에서 사용되는 분사노즐의 구조
CN215544801U (zh) 一种喷涂延长雾化装置
CN215948383U (zh) 一种智能坐便器的清洗水路
CN211226544U (zh) 一种用于ic厌氧反应器的旋流布水系统
CN216226806U (zh) 一种覆膜砂冷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