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52791U - 中心火盖、燃烧器以及燃烧灶 - Google Patents

中心火盖、燃烧器以及燃烧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52791U
CN220152791U CN202321674770.5U CN202321674770U CN220152791U CN 220152791 U CN220152791 U CN 220152791U CN 202321674770 U CN202321674770 U CN 202321674770U CN 220152791 U CN220152791 U CN 2201527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re
fire cover
main body
top wall
bloc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67477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帅
谭争鸣
张炳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u Midea Smart Kitchen Appliance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u Midea Smart Kitchen Appliance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u Midea Smart Kitchen Appliance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u Midea Smart Kitchen Appliance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67477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527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527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5279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Gas Burn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中心火盖、燃烧器以及燃烧灶,其中,中心火盖包括火盖主体和防堵部,火盖主体包括相连接的顶壁和侧壁,顶壁和侧壁配合围成有燃气腔,顶壁开设有连通燃气腔的稳焰孔,且侧壁开设有连通燃气腔的出火孔,防堵部连接于顶壁,且,其面向顶壁的一侧与顶壁之间构造出连通燃气腔的稳焰槽,其中,火盖主体在水平面的投影位于防堵部在同一水平面的投影的区域范围内。本申请技术方案能够实现在降低中心火盖上出火孔和稳焰孔被堵塞的可能。

Description

中心火盖、燃烧器以及燃烧灶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燃气燃烧器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中心火盖、燃烧器以及燃烧灶。
背景技术
随着烹饪技术的不断提升,对燃烧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燃烧器的中心火盖为了提高燃烧效率,会在其自身不同壁体上开设有火孔(例如在其顶壁或者侧壁上分别开设有火孔)以提高燃烧面积。
然而,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在烹饪过程中,烹饪时候所产生油污容易垂落且流向火孔,使得火孔容易被油污堵塞,导致中心火盖的燃烧效率较低,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中心火盖、燃烧器以及燃烧灶,能够实现在降低中心火盖上出火孔和稳焰孔被堵塞的可能。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中心火盖,该中心火盖包括:
火盖主体,包括相连接的顶壁和侧壁,所述顶壁和所述侧壁配合围成有燃气腔,所述顶壁开设有连通所述燃气腔的稳焰孔,且所述侧壁开设有连通所述燃气腔的出火孔;和
防堵部,连接于所述顶壁,且,其面向所述顶壁的一侧与所述顶壁之间构造出连通所述燃气腔的稳焰槽,其中,所述火盖主体在水平面的投影位于所述防堵部在同一水平面的投影的区域范围内。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的中心火盖,通过采用防堵部连接在火盖主体的顶壁,且火盖主体在水平面的投影位于防堵部在同一水平面的投影的区域范围内,如此,可以通过防堵部来对炊具所产生的污物进行阻挡,降低污物滴落或掉落至火盖主体的可能,降低污物与出火孔和稳焰孔接触的可能,避免污物对出火孔和火焰孔造成堵塞,从而保证中心火盖的出火效率。并且,防堵部与火盖主体的顶壁之间构造出稳焰槽,稳焰槽通过火盖主体的顶壁的稳焰孔连通燃气腔,使得稳焰孔处的火焰在稳焰槽的槽底壁遮挡下,其根部不会离稳焰孔较大距离,使得出火孔处的火焰能够保持稳定,降低脱火现象发生的可能。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侧壁围成筒体结构,所述防堵部封盖在所述顶壁的上端;
所述侧壁包括分火段和安装段,所述分火段连接在所述安装段和所述顶壁之间,所述分火段上设置有所述出火孔;
其中,在由所述安装段至所述顶壁的方向上,所述分火段所围成的筒体结构的外径逐渐减小。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防堵部包括防堵主体和防堵外檐,所述防堵主体连接于所述顶壁,所述防堵外檐环设于所述防堵主体的外边缘;
所述防堵外檐在远离所述火盖主体的方向延伸,且与所述防堵主体共同围合以限定出收容腔。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在远离所述火盖主体的方向上,所述防堵外檐呈扩口状设置。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出火孔的开口朝向斜上方,且,所述防堵外檐与竖直面的相交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大于所述出火孔的开口方向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顶壁上形成有朝向所述防堵部方向凸出的第一安装凸台,所述防堵部连接于所述第一安装凸台,且,所述第一安装凸台的外侧壁、所述防堵部面向所述顶壁的底面以及所述顶壁之间共同围成所述稳焰槽。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防堵部开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安装凸台与所述顶壁共同开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防堵部和所述第一安装凸台通过一紧固件与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的配合固定连接;
或者,所述第一安装凸台朝向所述防堵部的表面与所述防堵部焊接连接。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防堵部上形成有朝向所述火盖主体方向凸出的第二安装凸台,所述火盖主体与所述第二安装凸台连接,且,所述第二安装凸台的外侧壁、所述防堵部面向所述顶壁的底面以及所述顶壁之间共同围成所述稳焰槽。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安装凸台开设有第三连接孔,所述火盖主体开设有第四连接孔,所述第二安装凸台和所述火盖主体通过一紧固件与所述第三连接孔和所述第四连接孔的配合固定连接;
或者,所述第二安装凸台朝向所述火盖主体的表面与所述火盖主体焊接连接。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稳焰孔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稳焰孔沿所述火盖主体的周向间隔排布。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出火孔至少包括第一火孔和第二火孔,在所述防堵部朝向所述火盖主体的方向上,所述第一火孔与所述第二火孔呈间隔设置;
所述第一火孔的数量与所述第二火孔的数量均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火孔沿所述火盖主体的周向间隔排布,多个所述第二火孔沿所述火盖主体的周向间隔排布,且,在所述火盖主体的周向上,所述第一火孔与所述第二火孔呈一一错开设置。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火盖主体和/或所述防堵部为不锈钢材质。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火盖主体的侧壁内具有台阶结构,所述台阶结构用于与炉头的分气盘进行卡接固定。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燃烧器,该燃烧器包括如上所述的中心火盖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燃烧灶,该燃烧灶包括如上所述的燃烧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中心火盖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中心火盖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中心火盖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中心火盖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图1中中心火盖一视角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中心火盖另一视角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3中中心火盖一视角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3中中心火盖另一视角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中心火盖再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中心火盖又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中心火盖又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0、中心火盖;10、火盖主体;10a、燃气腔;10b、稳焰槽;11、顶壁;11a、稳焰孔;13、侧壁;131、分火段;131a、出火孔;131b、第一火孔;131c、第二火孔;133、安装段;1331、台阶结构;15、第一安装凸台;17、第二连接孔;19、第四连接孔;30、防堵部;30a、收容腔;31、防堵主体;31a、第一连接孔;311、底面;33、防堵外檐;35、第二安装凸台;351、第三连接孔;50、紧固件。
本申请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部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下部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部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此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随着烹饪技术的不断提升,对燃烧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燃烧器的中心火盖为了提高燃烧效率,会在其自身不同壁体上开设有火孔(例如在其顶壁或者侧壁上分别开设有火孔)以提高燃烧面积。
然而,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在烹饪过程中,烹饪时候所产生油污容易垂落且流向火孔,使得火孔容易被油污堵塞,导致中心火盖的燃烧效率较低,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的一方面提出了一种燃气灶(图中未示出),该燃气灶包括灶体(图中未示出)和燃烧器,燃烧器安装于灶体,并用于对炊具进行加热。
在用户烹饪过程中,避免烹饪过程中炊具溢出污物(例如油污、汤水以及锅底残留水等等)对燃烧器造成影响,请参阅图1,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出了一种燃烧器,该燃烧器包括炉头(图中未示出)、分气盘(图中未示出)以及中心火盖100,分气盘设于炉头上,中心火盖100安装于分气盘,且其内部形成有燃气腔10a,燃气腔10a与炉头的燃气气道相连通,使得炉头的燃气气道的气体能流向中心火盖100的燃气腔10a内。
为了在用户烹饪过程中,避免炊具所溢出的污物对中心火盖100的燃烧效率造成影响,请结合参阅图1至图4,本申请的再一方面提出了中心火盖100,该中心火盖100包括火盖主体10和防堵部30,火盖主体10安装于分气盘,防堵部30封盖在火盖主体10的上端。
火盖主体10与防堵部30均可以为不锈钢材质或者铜材质等等,其中,不锈钢材质具有成本较低、使用寿命较长(由于不锈钢的熔点较高,故其具备有耐烧的特性)等优点。而铜材质具有燃烧性能稳定,且更易于加工等优点。可以理解的是,示范性地,图1与图3的火盖主体10与防堵部30均为不锈钢材质,且,图3中的火盖主体10的厚度小于图1中火盖主体10的厚度,也即图3中的火盖主体10为薄钢体,图1中的火盖主体10为厚钢体。
在图中示例性示出的结构中,火盖主体10和防堵部30可以是分体结构,例如通过一紧固件50将火盖主体10和防堵部30进行配合固定连接,如此便可通过紧固件50实现火盖主体10和防堵部30进行可拆卸操作。其中,火盖主体10和防堵部30通过紧固件50进行连接下,具体的固定连接形式可以铆固或卡固或螺纹连接等形式。例如,紧固件50可以是膨胀铆钉,通过膨胀铆钉依次穿设于防堵部30和火盖主体10,实现铆固,该方式下具有安装方便、铆接牢固等优点,进一步地,膨胀铆钉也可以是不锈钢材质,对此不作限定。
当然,火盖主体10和防堵部30也可以是一体结构,保证两者连接的稳定性,且实际生产加工过程中,能减少中心火盖100的火盖主体10和防堵部30的装配工序,有利于减少组装时间,降低成本。具体地,火盖主体10与防堵部30为不锈钢材质时,两者可以为一体冲压成型的方式实现加工成型;或者,火盖主体10与防堵部30为铜材质时,两者可以为一体铸造成型的方式实现加工成型。
火盖主体10包括顶壁11和侧壁13,顶壁11和侧壁13配合围成有上述的燃气腔10a,防堵部30连接于顶壁11。其中,燃气腔10a形成有用于连通燃气气道的敞口,顶壁11可以是火盖主体10背离燃气腔10a的敞口的壁面,而侧壁13可以是与顶壁11相邻接的壁面。
顶壁11开设有连通燃气腔10a的稳焰孔11a,且侧壁13开设有连通燃气腔10a的出火孔131a。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例如,当火盖主体10为不锈钢材质时,不锈钢材质下的火盖主体10,火盖主体10自身的侧壁13壁厚较薄,故出火孔131a的深度较浅,使得燃气腔10a内的气体气流速度会大于火焰的燃烧速度,并且出火孔131a处的火焰在没有遮挡的情况下,会容易远离出火孔131a处进行燃烧,也即火焰根部离出火孔131a较大的距离发生离焰现象,最终导致火焰熄灭,产生脱火现象。而防堵部30面向顶壁11的一侧与顶壁11之间构造出连通燃气腔10a的稳焰槽10b,这样设置下,在稳焰孔11a处的火焰在稳焰槽10b面向稳焰孔11a的槽底壁的阻挡下,该处的火焰的根部不会离稳焰孔11a较大距离,从而能保证连通燃气腔10a内的出火孔131a和稳焰孔11a的火焰保持稳定,使得出火孔131a处的火焰不易于发生脱火现象,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火盖主体10在水平面的投影位于防堵部30在同一水平面的投影的区域范围内。如此,在防堵部30的遮挡下,能降低污物滴落或掉落至火盖主体10的可能,也即降低污物与出火孔131a和稳焰孔11a接触的可能,避免污物对出火孔131a和火焰孔造成堵塞。
进一步地,防堵部30的外边缘与火盖主体10的侧壁13之间的间距可以是大于或等于3mm,以降低从防堵部30滴落或者掉落的污物与火盖主体10的侧壁13接触的可能。示范性地,该间距具体数值可以为3mm、3.5mm、4mm或者4.5mm等等,对此不作限定。
本申请技术方案通过采用防堵部30连接在火盖主体10的顶壁11,且火盖主体10在水平面的投影位于防堵部30在同一水平面的投影的区域范围内,如此,可以通过防堵部30来对炊具所产生的污物进行阻挡,降低污物滴落或掉落至火盖主体10的可能,降低污物与出火孔131a和稳焰孔11a接触的可能,避免污物对出火孔131a和火焰孔造成堵塞,从而保证中心火盖100的出火效率。并且,防堵部30与火盖主体10的顶壁11之间构造出稳焰槽10b,稳焰槽10b通过火盖主体10的顶壁11的稳焰孔11a连通燃气腔10a,使得稳焰孔11a处的火焰在稳焰槽10b的槽底壁遮挡下,其根部不会离稳焰孔11a较大距离,使得出火孔131a处的火焰能够保持稳定,降低脱火现象发生的可能。
在一实施例中,请结合参阅图5至图8,侧壁13围成筒体结构,防堵部30封盖在顶壁11的上端。侧壁13包括分火段131和安装段133,分火段131连接在安装段133和顶壁11之间,分火段131上设置有出火孔131a。安装段133可以用于与分气盘进行安装。分火段131的出火孔131a起到均分火焰的作用,使得中心火盖100的燃烧面积较大,提高热效率。
其中,在由安装段133至顶壁11的方向上,分火段131所围成的筒体结构的外径逐渐减小。这样设置下,在筒体结构的逐渐减小下,位于分火段131的出火孔131a的开口至防堵部30的外边缘的距离会组件增大,使得污物发生掉落或滴落后与出火孔131a的接触可能性进一步减小,进一步减少出火孔131a被污物所堵塞的可能,以保证中心火盖100的出火效率。
火盖主体10的侧壁13内具有台阶结构1331,也即火盖主体10的安装段133会形成有台阶结构1331,台阶结构1331用于与炉头的分气盘进行卡接固定。当火盖主体10因为其自身厚度较大,无法较好地与分气盘进行卡接固定时,因此通过设置有台阶结构1331,通过台阶结构1331的台阶面与分气盘进行配合连接,便于用户进行装配。
在一种结构形式中,防堵部30包括防堵主体31和防堵外檐33,防堵主体31连接于顶壁11,防堵外檐33环设于防堵主体31的外边缘。防堵主体31与防堵外檐33的结构连接形式可以是一体结构,例如防堵部30为不锈钢材质时,防堵主体31和防堵外檐33可以通过一体冲压成型的方式实现加工成型,提高两者的连接强度,且减少车间的装配工序。当然,防堵主体31与防堵外檐33的结构连接形式也可以是分体结构,如此,可以根据火盖主体10的实际尺寸,选择合适尺寸的防堵外檐33与防堵主体31进行安装,以匹配更多尺寸的火盖主体10。
防堵外檐33在远离火盖主体10的方向延伸,且与防堵主体31共同围合以限定出收容腔30a。这样设置,在防堵外檐33和防堵主体31的配合下,且防堵外檐33同时在远离火盖主体10的方向延伸,使得收容腔30a能够具备有一定的容量以实现对污物进行收容,避免污物发生掉落或滴落后与出火孔131a、稳焰孔11a发生接触以造成出火孔131a、稳焰孔11a发生堵塞。
进一步地,请结合参阅图5至图8,在远离火盖主体10的方向上,防堵外檐33呈扩口状设置。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若出火孔131a处的高温火焰的根部碰触到低温的防堵外檐33,会使得火焰燃烧不充分,导致燃烧的烟气中的一氧化碳无法较好地转换为二氧化碳,进而导致一氧化碳超标,对用户的身体健康造成不好的影响。当防堵外檐33呈扩口状设置时,也即防堵外檐33会大致呈喇叭状,防堵外檐33靠近防堵主体31的位置会形成有避让区域,该避让区域能够供出火孔131a的火焰的根部进行蔓延,避免火焰的根部碰触到防堵外檐33,以保证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不对用户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出火孔131a的开口朝向斜上方。这样设置,能够调整出火孔131a的火焰蔓延方向,使得出火孔131a的火焰能够朝向斜上方进行燃烧蔓延,实现提高与位于中心火盖100上方的炊具底部的接触面积,以提高燃烧器对炊具的加热效果。
防堵外檐33与竖直面的相交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大于出火孔131a的开口方向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在防堵外檐33呈扩口状设置下,防堵外檐33与水平面之间会具有夹角,而当防堵外檐33与竖直面的相交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大于出火孔131a的开口方向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时,能够进一步避免出火孔131a处的火焰在燃烧过程中,其根部碰触到防堵外檐33,使得用户在使用燃烧器进行烹饪时更为安全、健康。
在图中示例性示出的方案中,本申请将稳焰孔11a的数量设置为多个,多个稳焰孔11a沿火盖主体10的周向间隔排布。如此,能够使得在周向上的多个稳焰孔11a的火焰能够保持稳定燃烧,以在周向上对环形侧壁13的出火孔131a处的火焰起到稳焰效果,使得中心火盖100的出火孔131a的火焰在实现均分的同时,保证整体的稳定出火。示范性地,稳焰孔11a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三个或者四个等等,对此不作限定。
出火孔131a至少包括第一火孔131b和第二火孔131c,在防堵部30朝向火盖主体10的方向上,第一火孔131b与第二火孔131c呈间隔设置。第一火孔131b的数量与第二火孔131c的数量均为多个,多个第一火孔131b沿火盖主体10的周向间隔排布,多个第二火孔131c沿火盖主体10的周向间隔排布。多个第一火孔131b和多个第二火孔131c均匀环绕在火盖主体10周围能使得多个第一火孔131b和多个第二火孔131c喷射出的火焰呈辐射状分布,对炊具底部的加热更加均匀。
在火盖主体10的周向上,第一火孔131b与第二火孔131c呈一一错开设置。第一火孔131b和第二火孔131c喷射形成的气流相互交错、相互干涉,进而起到相互稳焰的效果。
当然,请结合参阅图7至图8,出火孔131a还可以包括多个第三火孔和多个第四火孔,多个第三火孔沿火盖主体10的周向间隔排布,且,多个第四火孔沿火盖主体10的周向间隔排布。在火盖主体10的周向上,相邻排的火孔之间呈一一错开设置(也即第一火孔与第二火孔之间错开,第二火孔与第三火孔之间错开),对此不作限定。
为了在防堵部30面向顶壁11的一侧与顶壁11之间能构造出连通燃气腔10a的稳焰槽10b,在一实施例中,请结合参阅图5至图8,顶壁11上形成有朝向防堵部30方向凸出的第一安装凸台15,防堵部30连接于第一安装凸台15,且,第一安装凸台15的外侧壁、防堵部30面向顶壁11的底面311以及顶壁11之间共同围成稳焰槽10b。如此,通过第一安装凸台15的凸出,使得防堵部30连接于第一安装凸台15时,防堵部30与顶壁11之间能形成有间隙,该间隙的部分(第一安装凸台15的外侧壁、防堵部30面向顶壁11的底面311以及顶壁11之间)也即形成为稳焰槽10b。
进一步地,防堵部30开设有第一连接孔31a,第一安装凸台15与顶壁11共同开设有第二连接孔17,防堵部30和第一安装凸台15通过上述的紧固件50与第一连接孔31a和第二连接孔17的配合固定连接。如此配合连接下,连接结构简单,且连接牢固。例如,当紧固件50为铆钉时,第一连接孔31a与第二连接孔17可以为通孔,通过铆钉依次穿设第一连接孔31a与第二连接孔17实现铆固,连接牢固,不易脱离。又例如,当紧固件50为螺纹件时,第一连接孔31a与第二连接孔17可以为螺纹孔,通过螺纹件依次穿设第一连接孔31a与第二连接孔17实现螺纹连接,且螺纹连接的方式下,可以便于用户进行拆卸,当收容腔30a装满污物时,为了避免污物由收容腔30a内溢出,此时用户便可单独对防堵部30进行拆卸,以对收容腔30a内的污物进行清洁。
当然,请结合参阅图8至图9,第一安装凸台15朝向防堵部30的表面与防堵部30焊接连接。例如,可以是将第一安装凸台15与防堵部30通过碰焊的焊接方式实现两者的固定连接,如此能够提高两者的连接强度,并且结构简单,能够减少用于进行两者连接的连接结构数量。
在另一种结构形式中,请参阅图11,防堵部30上形成有朝向火盖主体10方向凸出的第二安装凸台35,火盖主体10与第二安装凸台35连接,且,第二安装凸台35的外侧壁、防堵部30面向顶壁11的底面以及顶壁11之间共同围成稳焰槽10b。如此,通过第二安装凸台35的凸出,使得火盖主体10连接于第二安装凸台35时,防堵部30与顶壁11之间能形成有间隙,该间隙的部分(第二安装凸台35的外侧壁、防堵部30面向顶壁11的底面311以及顶壁11之间)也即形成为稳焰槽10b。
进一步地,第二安装凸台35开设有第三连接孔351,火盖主体10开设有第四连接孔19,第二安装凸台35和火盖主体10通过一紧固件50与第三连接孔351和第四连接孔19的配合固定连接。例如,当紧固件50为铆钉时,第三连接孔351与第四连接孔19可以为通孔,通过铆钉依次穿设第三连接孔351与第四连接孔19实现铆固,连接牢固,不易脱离。又例如,当紧固件50为螺纹件时,第三连接孔351与第四连接孔19可以为螺纹孔,通过螺纹件依次穿设第三连接孔351与第四连接孔19实现螺纹连接,且螺纹连接的方式下,可以便于用户进行拆卸,当收容腔30a装满污物时,为了避免污物由收容腔30a内溢出,此时用户便可单独对防堵部30进行拆卸,以对收容腔30a内的污物进行清洁。
当然,第二安装凸台35朝向火盖主体10的表面与火盖主体10焊接连接。例如,可以是将第二安装凸台35与火盖主体10通过碰焊的焊接方式实现两者的固定连接,如此能够提高两者的连接强度,并且结构简单,能够减少用于进行两者连接的连接结构数量。
本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5)

1.一种中心火盖,其特征在于,包括:
火盖主体,包括相连接的顶壁和侧壁,所述顶壁和所述侧壁配合围成有燃气腔,所述顶壁开设有连通所述燃气腔的稳焰孔,且所述侧壁开设有连通所述燃气腔的出火孔;和
防堵部,连接于所述顶壁,且,其面向所述顶壁的一侧与所述顶壁之间构造出连通所述燃气腔的稳焰槽,其中,所述火盖主体在水平面的投影位于所述防堵部在同一水平面的投影的区域范围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心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围成筒体结构,所述防堵部封盖在所述顶壁的上端;
所述侧壁包括分火段和安装段,所述分火段连接在所述安装段和所述顶壁之间,所述分火段上设置有所述出火孔;
其中,在由所述安装段至所述顶壁的方向上,所述分火段所围成的筒体结构的外径逐渐减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心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堵部包括防堵主体和防堵外檐,所述防堵主体连接于所述顶壁,所述防堵外檐环设于所述防堵主体的外边缘;
所述防堵外檐在远离所述火盖主体的方向延伸,且与所述防堵主体共同围合以限定出收容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中心火盖,其特征在于,在远离所述火盖主体的方向上,所述防堵外檐呈扩口状设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中心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出火孔的开口朝向斜上方,且,所述防堵外檐与竖直面的相交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大于所述出火孔的开口方向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中心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壁上形成有朝向所述防堵部方向凸出的第一安装凸台,所述防堵部连接于所述第一安装凸台,且,所述第一安装凸台的外侧壁、所述防堵部面向所述顶壁的底面以及所述顶壁之间共同围成所述稳焰槽。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中心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堵部开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安装凸台与所述顶壁共同开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防堵部和所述第一安装凸台通过一紧固件与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的配合固定连接;
或者,所述第一安装凸台朝向所述防堵部的表面与所述防堵部焊接连接。
8.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中心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堵部上形成有朝向所述火盖主体方向凸出的第二安装凸台,所述火盖主体与所述第二安装凸台连接,且,所述第二安装凸台的外侧壁、所述防堵部面向所述顶壁的底面以及所述顶壁之间共同围成所述稳焰槽。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中心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凸台开设有第三连接孔,所述火盖主体开设有第四连接孔,所述第二安装凸台和所述火盖主体通过一紧固件与所述第三连接孔和所述第四连接孔的配合固定连接;
或者,所述第二安装凸台朝向所述火盖主体的表面与所述火盖主体焊接连接。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心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稳焰孔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稳焰孔沿所述火盖主体的周向间隔排布。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心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出火孔至少包括第一火孔和第二火孔,在所述防堵部朝向所述火盖主体的方向上,所述第一火孔与所述第二火孔呈间隔设置;
所述第一火孔的数量与所述第二火孔的数量均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火孔沿所述火盖主体的周向间隔排布,多个所述第二火孔沿所述火盖主体的周向间隔排布,且,在所述火盖主体的周向上,所述第一火孔与所述第二火孔呈一一错开设置。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心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火盖主体和/或所述防堵部为不锈钢材质。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心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火盖主体的侧壁内具有台阶结构,所述台阶结构用于与炉头的分气盘进行卡接固定。
14.一种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中心火盖。
15.一种燃烧灶,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燃烧器。
CN202321674770.5U 2023-06-28 2023-06-28 中心火盖、燃烧器以及燃烧灶 Active CN2201527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74770.5U CN220152791U (zh) 2023-06-28 2023-06-28 中心火盖、燃烧器以及燃烧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74770.5U CN220152791U (zh) 2023-06-28 2023-06-28 中心火盖、燃烧器以及燃烧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52791U true CN220152791U (zh) 2023-12-08

Family

ID=890097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674770.5U Active CN220152791U (zh) 2023-06-28 2023-06-28 中心火盖、燃烧器以及燃烧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5279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339693B (zh) 一种全上进风式灶具燃烧器
EP3438549A1 (en) Energy gathering cap for gas cooktop, pan support for gas cooktop, and gas cooktop
CN204880123U (zh) 一种外环火盖
CN107975799B (zh) 火盖、燃烧器及燃气灶具
CN220152791U (zh) 中心火盖、燃烧器以及燃烧灶
CN110617474B (zh) 燃烧器的火盖、燃烧器和燃气灶具
CN110566945A (zh) 一种燃烧器及燃气灶
CN210688220U (zh) 燃烧器的火盖、燃烧器和燃气灶具
CN210688218U (zh) 火盖、燃烧器和家用燃气装置
CN110617475B (zh) 火盖、燃烧器和家用燃气装置
EP3128235A1 (en) Gas burner, in particular for a cooking top for household use
CN211450918U (zh) 一种外环火燃烧组式灶具燃烧器
CN210035495U (zh) 一种切槽式外火盖及燃烧器和灶具
CN218993390U (zh) 火盖及具有其的燃烧器
CN220750185U (zh) 一种用于灶具的火盖组件
CN219014316U (zh) 一种具有分体式分气座结构的红外燃烧器
CN217715084U (zh) 商用大锅灶排烟结构
CN217763425U (zh) 一种旋直火集成式燃烧器
CN210601738U (zh) 一种保洁一体式火盖燃烧器
CN218993391U (zh) 火盖及具有其的燃烧器
CN210004384U (zh) 一种灶具的防干烧炉头
CN215723211U (zh) 一种三环火灶具燃烧器
CN210688225U (zh) 内火盖、燃烧器和燃气用具
CN216281395U (zh) 一种外分火器
CN218442419U (zh) 一种上进风灶具炉头及灶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