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51753U - 一种从动盘限位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从动盘限位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51753U
CN220151753U CN202321535851.7U CN202321535851U CN220151753U CN 220151753 U CN220151753 U CN 220151753U CN 202321535851 U CN202321535851 U CN 202321535851U CN 220151753 U CN220151753 U CN 2201517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ibration reduction
cover plate
damping
main
dis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53585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韩甜甜
段丽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aster Eaton Xi'an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aster Eaton Xi'an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aster Eaton Xi'an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Co ltd filed Critical Faster Eaton Xi'an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53585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517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517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5175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chanical Operated Clutch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从动盘限位机构,包括:预减振加强盘放置在预减振下盖板和预减振上盖板之间;主减振上盖板、外毂、主减振加强盘和主减振下盖板依次套设在内毂上;内毂的外齿与外毂的内齿相啮合,外毂的外部的外齿凸出部与预减振加强盘的内齿相啮合。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内毂的外齿与外毂的内齿相啮合,外毂的外部的外齿凸出部与预减振加强盘的内齿相啮合,限制预减振弹簧和主减振弹簧受力压缩,保护预减振弹簧和主减振弹簧受力。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于实现,能够有效的提高从动盘的疲劳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从动盘限位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离合器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从动盘限位机构。
背景技术
离合器安装于发动机飞轮和变速箱之间,主要作用是:减小或消除发动机与传动系所产生的共振现象;减小传动系所产生的扭转振动振幅;缓和传动系偶然发生的瞬时最大载荷,减少冲击,提高传动系零件的寿命。使汽车起步平稳。我们知道汽车的动力来自发动机,发动机发出的转矩通过飞轮及压盘与从动盘接触面的摩擦作用传给从动盘,而发动机的动力是随每个气缸作功而间断发出的,这种间断动力会对汽车传动系统的零件产生扭转冲击,并发生振动和噪声。为了减少这个冲击力,从动盘上设计有从动盘减振系统,从动盘减振系统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主减振总成和预减振总成。不论是主减振总成还是预减振总成在其中起主要减振作用为主减振弹簧和预减振弹簧,通过弹簧作用而减少这种冲击力。在离合器工作过程当中,弹簧被反复压缩,弹簧的寿命对从动盘使用期限起着决定性作用,所以对于弹簧的保护至关重要。目前对于从动盘减振系统的设计,离合器从动盘在工作当中,对弹簧的压缩行程无限制,弹簧每次会被压缩至极限,这样会大大缩短弹簧的疲劳寿命,从而进一步影响从动盘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从动盘在工作当中,使弹簧压缩至极限,缩短弹簧的疲劳寿命的问题,提供一种从动盘限位机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从动盘限位机构,包括:预减振总成和主减振总成;预减振总成包括预减振上盖板、预减振加强盘和预减振下盖板;主减振总成包括主减振上盖板、主减振加强盘、主减振下盖板、内毂和外毂;
预减振加强盘放置在预减振下盖板和预减振上盖板之间;主减振上盖板、外毂、主减振加强盘和主减振下盖板依次套设在内毂上;内毂外侧设置有外齿,外毂的内部设置有规则的内齿,内毂的外齿与外毂的内齿相啮合,预减振加强盘内部设置有若干个内齿,外毂的外部设置有若干个外齿,外毂的外部的外齿与预减振加强盘的内齿相啮合。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
进一步的,预减振总成还包括:第一碟簧、阻尼垫片和预减振弹簧;预减振下盖板、预减振上盖板和预减振加强盘上均设置有若干个弹簧窗口;预减振弹簧设置在预减振下盖板、预减振上盖板和预减振加强盘上的弹簧窗口中;阻尼垫片设置在预减振加强盘和预减振下盖板之间,阻尼垫片与预减振加强盘相互连接;第一碟簧放置在预减振上盖板和预减振加强盘之间;预减振下盖板和预减振上盖板通过固定件进行固定。
进一步的,阻尼垫片上设置有限位块,预减振加强盘在预减振加强盘上的相邻弹簧窗口之间设置有豁口,阻尼垫片与预减振加强盘通过限位块与豁口相啮合进行连接。
进一步的,固定件为预减振铆钉,预减振铆钉为若干个。
进一步的,主减振总成还包括主减振弹簧;主减振上盖板、主减振下盖板和主减振加强盘上均设置有若干个弹簧窗口;主减振弹簧安装在主减振上盖板、主减振下盖板和主减振加强盘上的弹簧窗口中。
进一步的,主减振上盖板与主减振下盖板之间依次设置有第二碟簧、第一阻尼垫、第二阻尼垫、外毂和主减振加强盘;
主减振加强盘的数目为两个;第二阻尼垫内部设置有圆环和通孔,通孔均匀分布在圆环周围;主减振上盖板、第二阻尼垫、外毂与主减振下盖板之间通过第一铆钉进行固定。
进一步的,主减振加强盘、主减振上盖板与主减振下盖板的弹簧窗口之间均设置有螺栓孔,主减振加强盘、主减振上盖板与主减振下盖板、预减振总成通过第二铆钉进行连接。
进一步的,主减振加强盘中心为规则的镂空设计,外毂的尺寸与主减振加强盘的中心部位相配合。
进一步的,第一阻尼垫、第二阻尼垫与第二碟簧的尺寸不相同。
进一步的,第一阻尼垫内部为规则的镂空设计,第一阻尼垫内径大于第二阻尼垫内径尺寸。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内毂的外齿与外毂的内齿相啮合,外毂的外部的外齿部与预减振加强盘的内齿相啮合,限制预减振弹簧和主减振弹簧受力压缩,保护预减振弹簧和主减振弹簧受力。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于实现,能够有效的提高从动盘的疲劳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预减振总成示意图;
图2是主减振总成示意图;
图3是预减振总成的爆炸图;
图4是主减振总成的爆炸图。
其中,1-预减振总成;2-主减振总成;3-预减振上盖板;4-第一碟簧;5-预减振加强盘;6-阻尼垫片;7-预减振弹簧;8-预减振下盖板;9-预减振铆钉;10-主减振上盖板;11-第二碟簧;12-第一阻尼垫;13-第二阻尼垫;14-外毂;15-第一铆钉;16-第二铆钉;17-主减振弹簧;18-主减振加强盘;19-主减振下盖板;20-内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上”、“下”、“水平”、“内”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若出现术语“水平”,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见图1、图2、图3和图4,本实用新型公布了一种从动盘限位机构,包括:预减振总成1和主减振总成2;预减振总成1包括预减振上盖板3、预减振加强盘5和预减振下盖板8;主减振总成2包括主减振上盖板10、主减振加强盘18、主减振下盖板19、内毂20和外毂14;
预减振加强盘5放置在预减振下盖板8和预减振上盖板3之间;主减振上盖板10、外毂14、主减振加强盘18和主减振下盖板19依次套设在内毂20上;内毂20外侧设置有外齿,外毂14的内部设计有规则的内齿,内毂20的外齿与外毂14的内齿相啮合,预减振加强盘5内部设计有若干个内齿,外毂14的外部设计有若干个外齿,外毂14的外部的外齿与预减振加强盘5的内齿相啮合。
预减振总成1还包括:第一碟簧4、阻尼垫片6和预减振弹簧7;预减振下盖板8、预减振上盖板3和预减振加强盘5上均设置有若干个弹簧窗口;预减振弹簧7设置在预减振下盖板8、预减振上盖板3和预减振加强盘5上的弹簧窗口中;阻尼垫片6设置在预减振加强盘5和预减振下盖板8之间,阻尼垫片6与预减振加强盘5相互连接;第一碟簧4放置在预减振上盖板3和预减振加强盘5之间;预减振下盖板8和预减振上盖板3通过固定件固定连接。
阻尼垫片6上设置有限位块,预减振加强盘5在预减振加强盘5上的相邻弹簧窗口之间设置有豁口,阻尼垫片6与预减振加强盘5通过限位块与豁口相啮合进行连接。
固定件为预减振铆钉9,预减振铆钉9为若干个。主减振总成2还包括主减振弹簧17;主减振上盖板10、主减振下盖板19和主减振加强盘18上均设置有若干个弹簧窗口;主减振弹簧17设置在主减振上盖板10、主减振下盖板19和主减振加强盘18上的弹簧窗口中。
主减振上盖板10与主减振下盖板19之间依次设置有第二碟簧11、第一阻尼垫12、第二阻尼垫13、外毂14和主减振加强盘18;
主减振加强盘18的数目为两个;第二阻尼垫13内部设置有圆环和通孔,通孔均匀设置在圆环周围;主减振上盖板10、第二阻尼垫13、外毂14与主减振下盖板19之间通过第一铆钉15进行固定。
主减振加强盘18、主减振上盖板10与主减振下盖板19的弹簧窗口之间均设置有螺栓孔,主减振加强盘18、主减振上盖板10与主减振下盖板19通过第二铆钉16进行连接。
主减振加强盘18中心为规则的镂空设计,外毂14的尺寸与主减振加强盘18的中心部位尺寸相配。
第一阻尼垫12、第二阻尼垫13与第二碟簧11的尺寸不相同。
第一阻尼垫12内部为规则的镂空设计,第一阻尼垫12内径大于第二阻尼垫13内径尺寸。
本实用新型保护预减振弹簧7和主减振弹簧17的方法,具体为:
在从动盘刚开始工作时,力值较小,从动盘上的预减振总成1起主要作用,预减振弹簧7受力压缩,当外毂14的内齿与内毂20的外齿并紧之后,起限位作用,预减振弹簧7将不再被压缩,限制了预减振弹簧7并紧,保护预减振弹簧7,提升预减振弹簧7疲劳寿命。当力值逐渐增大时,主减振加强盘18开始转动时,压缩主减振弹簧17,当预减振加强盘5的内齿与外毂14的外齿的一侧边并紧之后,加强盘停止转动,从而起到限位作用,主减振弹簧17不再压缩,限制主减振弹簧17并紧,保护主减振弹簧17,提升主减振弹簧17疲劳寿命。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从动盘限位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减振总成(1)和主减振总成(2);所述预减振总成(1)包括预减振上盖板(3)、预减振加强盘(5)和预减振下盖板(8);所述主减振总成(2)包括主减振上盖板(10)、主减振加强盘(18)、主减振下盖板(19)、内毂(20)和外毂(14);
所述预减振加强盘(5)放置在预减振下盖板(8)和预减振上盖板(3)之间;所述主减振上盖板(10)、外毂(14)、主减振加强盘(18)和主减振下盖板(19)依次套设在内毂(20)上;所述内毂(20)外侧设置有外齿,所述外毂(14)的内部设置有规则的内齿,所述内毂(20)的外齿与外毂(14)的内齿相啮合,所述预减振加强盘(5)内部设置有若干个内齿,所述外毂(14)的外部设置有若干个外齿,所述外毂(14)的外部的外齿与预减振加强盘(5)的内齿相啮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从动盘限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减振总成(1)还包括:第一碟簧(4)、阻尼垫片(6)和预减振弹簧(7);
所述预减振下盖板(8)、预减振上盖板(3)和预减振加强盘(5)上均设置有若干个弹簧窗口;所述预减振弹簧(7)设置在预减振下盖板(8)、预减振上盖板(3)和预减振加强盘(5)上的弹簧窗口中;所述阻尼垫片(6)设置在预减振加强盘(5)和预减振下盖板(8)之间,所述阻尼垫片(6)与预减振加强盘(5)相互连接;所述第一碟簧(4)放置在预减振上盖板(3)和预减振加强盘(5)之间;所述预减振下盖板(8)和预减振上盖板(3)通过固定件进行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从动盘限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垫片(6)上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预减振加强盘(5)在预减振加强盘(5)上的相邻弹簧窗口之间设置有豁口,所述阻尼垫片(6)与预减振加强盘(5)通过限位块与豁口相啮合进行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从动盘限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为预减振铆钉(9),所述预减振铆钉(9)为若干个。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从动盘限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减振总成(2)还包括主减振弹簧(17);所述主减振上盖板(10)、主减振下盖板(19)和主减振加强盘(18)上均设置有若干个弹簧窗口;所述主减振弹簧(17)安装在主减振上盖板(10)、主减振下盖板(19)和主减振加强盘(18)上的弹簧窗口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从动盘限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减振上盖板(10)与主减振下盖板(19)之间依次设置有第二碟簧(11)、第一阻尼垫(12)、第二阻尼垫(13)、外毂(14)和主减振加强盘(18);
所述主减振加强盘(18)的数目为两个;所述第二阻尼垫(13)内部设置有圆环和通孔,所述通孔均匀分布在圆环周围;所述主减振上盖板(10)、第二阻尼垫(13)、外毂(14)与主减振下盖板(19)之间通过第一铆钉(15)进行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从动盘限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减振加强盘(18)、主减振上盖板(10)与主减振下盖板(19)的弹簧窗口之间均设置有螺栓孔,所述主减振加强盘(18)、主减振上盖板(10)与主减振下盖板(19)、预减振总成通过第二铆钉(16)进行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从动盘限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减振加强盘(18)中心为规则的镂空设计,所述外毂(14)的尺寸与主减振加强盘(18)的中心部位相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从动盘限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尼垫(12)、第二阻尼垫(13)与第二碟簧(11)的尺寸不相同。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从动盘限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尼垫(12)内部为规则的镂空设计,所述第一阻尼垫(12)内径大于第二阻尼垫(13)内径尺寸。
CN202321535851.7U 2023-06-15 2023-06-15 一种从动盘限位机构 Active CN2201517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35851.7U CN220151753U (zh) 2023-06-15 2023-06-15 一种从动盘限位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35851.7U CN220151753U (zh) 2023-06-15 2023-06-15 一种从动盘限位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51753U true CN220151753U (zh) 2023-12-08

Family

ID=890106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535851.7U Active CN220151753U (zh) 2023-06-15 2023-06-15 一种从动盘限位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5175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74443B (zh) 摆动减震装置
CN107850174B (zh) 扭转振荡缓冲装置
CN201377540Y (zh) 发动机曲轴多级并联式扭转减振器
KR20170016371A (ko) 상호 맞물림형 절연기를 갖는 비틀림 진동 감쇠기
CN201561090U (zh) 飞轮从动架式扭转减振器
CN202007859U (zh) 一种扭转减振器及包含该扭转减振器的离合器盖总成
CN104520607B (zh) 具有不一致弹性体轮廓的扭转振动阻尼器
CN105508499A (zh) 带有多级减震的混合动力车用扭转减振器
EP1741954A2 (en) Twin mass flywheel assembly
CN220151753U (zh) 一种从动盘限位机构
KR101830341B1 (ko) 토크 컨버터
EP1442228B1 (en) Twin mass flywheel
CN201779209U (zh) 一种扭转减振器及包含该扭转减振器的离合器盖总成
KR102090212B1 (ko) 토셔널 댐퍼
CN210106446U (zh) 一种带减振装置的离合器
CN211117365U (zh) 一种低噪减振器总成
CN202266633U (zh) 具有减震效果的飞轮
CN219712184U (zh) 一种减振器
CN219994214U (zh) 一种分体式预减振装置
CN216158197U (zh) 非对称阻尼大转角限扭减振器
KR100684936B1 (ko) 히스테리시스를 위한 복수의 마찰판을 갖는 클러치 댐퍼디스크 조립체
CN212338026U (zh) 集成限扭装置的飞轮减振器
CN112128263B (zh) 一种低震动的离合器从动盘
CN220622605U (zh) 一种组合式橡胶减振器
CN214534262U (zh) 曲轴扭转减振器、曲轴组件及发动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