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12184U - 一种减振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减振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12184U
CN219712184U CN202320970591.XU CN202320970591U CN219712184U CN 219712184 U CN219712184 U CN 219712184U CN 202320970591 U CN202320970591 U CN 202320970591U CN 219712184 U CN219712184 U CN 2197121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shock absorber
shaft
shell
limi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97059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国新
韩彬
韩景亮
金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Static Source Noise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Static Source Noise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Static Source Noise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Static Source Noise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970591.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121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121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121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减振器,涉及机械减振技术领域,包括壳体,壳体包括上壳体与下壳体,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设置有减振单元,减振器还包括水平限位装置,水平限位装置用于限制上壳体与下壳体在水平方向上的相对位移;水平限位装置包括缓冲单元,缓冲单元与减振单元用于使得上壳体与下壳体接触时为柔性间接接触。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水平限位装置,使得减振器在水平方向上可抗剪切,使得减振器不易在水平方向上发生移位,使得减振器的使用状态更稳定,从而提升减振器的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减振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减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减振器。
背景技术
机械设备在运行时会产生机械振动,振动经过结构传播会形成噪声,机械噪声会对人产生不良影响。为消除该不良影响,相关技术一般采用在设备下加装减振器的方式。相关的减振器包括壳体和设置于壳体中的减振单元,其中,壳体可分为多段,且多段壳体之间依靠减振单元进行连接,多段壳体之间不直接连接。这使得,壳体之间没有进行硬连接。而减振单元是柔性体,在其受力时,会朝受力方向产生形变,发生形变的减振单元会吸收振动,使得机械的振动被削弱,如此,使得机械噪声减小,对机械的不良影响被消除。理想状态下,减振器仅在竖直方向受力,其仅在竖直方向产生形变。然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机械设备不仅会产生竖直方向的力,还会产生水平方向的力,由此,减振器的受力不均。水平力会使减振器壳体在侧向受力方向上产生位移,破坏减振器状态的稳定性,影响减振效率,严重时,会对设备造成伤害,缩短设备的使用年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减振器,具有可抗侧面剪切力,较为稳定的优点。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减振器,包括壳体,壳体包括上壳体与下壳体,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设置有减振单元,减振器还包括水平限位装置,水平限位装置用于限制上壳体与下壳体在水平方向上的相对位移;水平限位装置包括缓冲单元,缓冲单元与减振单元用于使得上壳体与下壳体接触时为柔性间接接触。
其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水平限位装置,使得减振器在水平方向上可抗剪切,使得减振器不易在水平方向上发生移位,使得减振器的使用状态更稳定,从而提升减振器的性能。
可选的,上壳体包括顶板与多块上侧板,下壳体包括底板与多块下侧板,顶板与底板平行,顶板与底板通过减振单元间隔设置;上侧板和下侧板一一对应且具有间隙。
可选的,水平限位装置包括限位轴和与限位轴对应的轴套,限位轴和轴套分设于上壳体和下壳体;限位轴和轴套配合限制上壳体与下壳体的相对位移。
可选的,限位轴与轴套之间具有间隙。
可选的,缓冲单元设置于限位轴与轴套的间隙中,缓冲单元为弹性件。
可选的,弹性件为减振垫,减振垫通过粘接套设于限位轴或轴套上。
可选的,弹性件为减振垫,限位轴上设置有凸缘,减振垫套设于凸缘与壳体之间,凸缘的外径小于减振垫的外径,凸缘的外径大于减振垫的内径。
可选的,弹性件为减振垫,减振垫过盈套设于限位轴上。
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特点和优点将会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以及附图中进行详细的揭露。本实用新型最佳的实施方式或手段将结合附图来详尽表现,但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制。另外,在每个下文和附图中出现的这些特征、要素和组件是具有多个,并且为了表示方便而标记了不同的符号或数字,但均表示相同或相似构造或功能的部件。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减振器的剖视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减振器的剖视图二。
其中,1.壳体;11.上壳体;111.上侧板;112.顶板;12.下壳体;121.下侧板;122.底板;2.减振单元;3.水平限位装置;31.限位轴;32.轴套,33.缓冲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中引用的“一个实施例”或“实例”或“例子”意指结合实施例本身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被包括在本专利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短语“在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位置的出现不必都是指同一个实施例。
实施例: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减振器,包括壳体1和减振单元2。壳体1中设置有容腔,减振单元2设置于容腔中。壳体1包括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减振单元2将上壳体11与下壳体12分隔,使得上壳体11与下壳体12之间无刚性连接。在本实施例中,上壳体11包括顶板112,下壳体12包括底板122。
在减振器使用时,其通常设置于机械装置与安装工位之间,其主要承受机械装置与安装工位之间的竖直方向的力。如此,力由机械装置传递到上壳体11,由上壳体11传递到减振单元2,由减振单元2传递到下壳体12,在力从减振单元2传递到下壳体12的过程中,力被减振单元2吸收。从而使得由力引发的振动被削弱,使得振动减弱,从而使得噪声大大降低。
然而,在机械装置工作时,由于其工况的复杂性,其可能发生抖动,使得减振器受到与竖直方向不同向的力,这其中包括与竖直方向垂直的力。由于上壳体11与下壳体12之间无刚性连接,这使得上壳体11与下壳体12之间在水平方向上可能发生相对位移,导致减振器状态不稳定,影响减振器性能。
常用的减振器的壳体1除顶板112和底板122外,还包括多块上侧板111和多块下侧板121。上侧板111和下侧板121一一对应,在本实施例中,上侧板111具有四块,下侧板121具有四块。上侧板和下侧板一一对应且具有空隙。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未对上侧板111和下侧板121的数量作出限制。
为此,本实施例在上壳体11与下壳体12之间设置有水平限位装置3。水平限位装置3可减弱水平方向的振动,使得上壳体11与下壳体12之间的位移减小或不产生位移。本实施例未对水平限位装置3的具体形式作出限制,具体的,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水平限位装置3包括设置于顶板112中部的限位轴31和设置于底板122中部的轴套32,限位轴31与顶板112固定,轴套32与底板31固定。在本实施例中,限位轴31还可以设置于底板122,相应的,轴套32固定于顶板112上。限位轴31或轴套32上套设有缓冲单元33。本实施例对缓冲单元33的具体形式不作限制,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缓冲单元33为减振垫。减振垫在减振器未受力时处于松弛状态,不受水平方向力的作用,即限位轴31与轴套32在上壳体11与下壳体12没有发生水平方向的相对位移时,其为间隙配合。当上壳体11与下壳体12在水平方向上具有相对移动的趋势时,并且产生了少量的相对移动后,限位轴31与轴套32之间发生相对移动。以减振垫套设于限位轴31上为例,此时,轴套32与减振垫发生接触,在轴套32与减振垫之间产生力的传递,该力经过减振垫减振后传递到限位轴31上。限位轴31即给予减振垫反作用力,减振垫将该反作用力传递至轴套32。如此,使得上壳体11与下壳体12之间的水平方向的力被抵消,使得上壳体11与下壳体12在水平方向上的相对位移被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未对限位轴31和轴套32的具体位置作出限制,其可以位于壳体1内部中部,也可以位于壳体1内部边缘。本实施例未对减振垫和限位轴、轴套之间的固定方式作出限制,减振垫可以粘接于限位轴或轴套上。限位轴31可设置有凸缘,减振垫套设于凸缘与壳体1之间,凸缘的外径小于减振垫的外径,凸缘的外径大于减振垫的内径。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减振垫的套设方式下,减振垫在减振器未受力时处于松弛状态,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减振垫还可过盈套设于限位轴31上。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熟悉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实用新型包括但不限于附图和上面具体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内容。任何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和结构原理的修改都将包括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中。

Claims (8)

1.一种减振器,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包括上壳体(11)与下壳体(12),所述上壳体(11)与所述下壳体(12)之间设置有减振单元(2),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器还包括水平限位装置(3),所述水平限位装置(3)用于限制所述上壳体(11)与所述下壳体(12)在水平方向上的相对位移;所述水平限位装置(3)包括缓冲单元(33),所述缓冲单元(33)与所述减振单元(2)用于使得所述上壳体(11)与所述下壳体(12)接触时为柔性间接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11)包括顶板(112)与多块上侧板(111),所述下壳体(12)包括底板(122)与多块下侧板(121),所述顶板(112)与所述底板(122)平行,所述顶板(112)与所述底板(122)通过所述减振单元(2)间隔设置;所述上侧板(111)和所述下侧板(121)一一对应且具有空隙。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限位装置(3)包括限位轴(31)和与所述限位轴(31)对应的轴套(32),所述限位轴(31)和所述轴套(32)分设于所述上壳体(11)和所述下壳体(12);所述限位轴(31)和所述轴套(32)配合限制所述上壳体(11)与所述下壳体(12)在水平方向上的相对位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轴(31)与所述轴套(32)之间具有间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单元(33)设置于所述限位轴(31)与所述轴套(32)的所述间隙中,所述缓冲单元(33)为弹性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减振垫,所述减振垫通过粘接套设于所述限位轴(31)或轴套(32)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减振垫,所述限位轴(31)上设置有凸缘,所述减振垫套设于所述凸缘与所述壳体(1)之间,所述凸缘的外径小于所述减振垫的外径,所述凸缘的外径大于所述减振垫的内径。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减振垫,所述减振垫过盈套设于所述限位轴(31)上。
CN202320970591.XU 2023-04-23 2023-04-23 一种减振器 Active CN2197121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70591.XU CN219712184U (zh) 2023-04-23 2023-04-23 一种减振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70591.XU CN219712184U (zh) 2023-04-23 2023-04-23 一种减振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12184U true CN219712184U (zh) 2023-09-19

Family

ID=880149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970591.XU Active CN219712184U (zh) 2023-04-23 2023-04-23 一种减振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1218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S6159041A (ja) 船舶推進機の振動減衰装置
JP2004150626A (ja) ダンパ内蔵のクランクシャフト
CN108350980B (zh) 用于混合动力车辆的振动衰减器
CN219712184U (zh) 一种减振器
CN104455198A (zh) 减振器及汽车
CN101402300A (zh) 具有全向缓冲能力的弹簧减振充气轮
CN219673167U (zh) 一种减振器
KR20140067824A (ko) 차량용 토크 컨버터
CN216788697U (zh) 压缩机
CN112343951A (zh) 一种大过载减振器及其安装机构
CN112178097A (zh) 一种大过载减振器
CN219712224U (zh) 一种致动器、可升降的装置
CN219903990U (zh) 热管理装置和车辆
CN217135290U (zh) 一种消音减震电机
CN220791856U (zh) 一种刹车盘的全浮动连接结构及刹车盘
KR20080092641A (ko) 듀얼 매스 플라이휠용 유압댐퍼
CN214945970U (zh) 一种分体式双向低频被动减振器
CN217462962U (zh) 带减震组件的柔性汽车连轴器
KR101099123B1 (ko) 듀얼 메스 플라이휠
CN215733860U (zh) 一种抗震性步进电机轴
CN216555151U (zh) 一种新型曲轴扭转减震器
CN215059190U (zh) 减震双质量飞轮
CN220151753U (zh) 一种从动盘限位机构
CN211285768U (zh) 一种具有减震效果的装载机后车架
CN210441481U (zh) 一种用于新风除湿机的压缩机的减震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