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534262U - 曲轴扭转减振器、曲轴组件及发动机 - Google Patents

曲轴扭转减振器、曲轴组件及发动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534262U
CN214534262U CN202022601477.9U CN202022601477U CN214534262U CN 214534262 U CN214534262 U CN 214534262U CN 202022601477 U CN202022601477 U CN 202022601477U CN 214534262 U CN214534262 U CN 2145342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rankshaft
rotating ring
elastic
elastic member
damp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60147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慧辉
马庆镇
陈琳
陈国强
张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chai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ichai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chai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ichai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60147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53426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5342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53426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hafts, Cranks, Connecting Bars, And Related B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曲轴扭转减振器、曲轴组件及发动机,曲轴扭转减振器用于与曲轴连接,包括弹性减振组件和减振器本体,减振器本体包括壳体和转动环,壳体套接在转动环的外侧,壳体、曲轴和转动环同轴设置,且转动环可在曲轴的带动下相对壳体转动;弹性减振组件包括弹性件,弹性件的周侧外缘与转动环连接,弹性件的端面与曲轴连接,以使曲轴通过弹性件和转动环同步转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曲轴扭转减振器,通过在曲轴和减振器之间设置有弹性件,通过弹性件解耦曲轴的轴向振动,从而减少曲轴传递到减振器本体上的轴向振动,进而减小噪声,提升舒适性。

Description

曲轴扭转减振器、曲轴组件及发动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密封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曲轴扭转减振器、曲轴组件及发动机。
背景技术
在汽车发动机工作时,作用于曲轴上的力的大小和方向都是周期性变化的,曲轴会因为转动惯量较大的飞轮的摆动,而产生扭转振动;这种扭转振动会大大影响影响车辆乘坐的舒适度,甚至还会影响整个动力输出和传动系统的运行。
现有技术中,通常设置有曲轴扭矩减振器来减轻扭转振动。现有的曲轴扭矩减振器应用最广泛的是橡胶扭转减振器和硅油扭转减振器。曲轴扭矩减振器的作用是将曲轴扭矩通过皮带传递给水泵、液压泵、发电机等部件并驱动其工作,同时通过其减振作用减小曲轴系统扭转振动,从而降低曲轴扭转振动给发动机带来的危害和减少整车的振动与噪声,被广泛应用在的高性能发动机上。
但是,现有的曲轴扭转减振器在运行过程中经常会由于轴向振动引起减振器异常振动噪声,影响舒适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曲轴扭转减振器、曲轴组件及发动机,该曲轴扭转减振器通过在曲轴和减振器之间设置有弹性件,通过弹性件解耦曲轴的轴向振动,从而减少曲轴传递到减振器本体上的轴向振动,进而减小噪声,提升舒适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曲轴扭转减振器,用于与曲轴连接,包括弹性减振组件和减振器本体,减振器本体包括壳体和转动环,壳体套接在转动环的外侧,壳体、曲轴和转动环同轴设置,且转动环可在曲轴的带动下相对壳体转动;
弹性减振组件包括弹性件,弹性件的周侧外缘与转动环连接,弹性件的端面与曲轴连接,以使曲轴通过弹性件和转动环同步转动。
可选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曲轴扭转减振器,弹性减振组件还包括和第一紧固件,弹性件上具有多个第一连接孔,第一紧固件穿设在第一连接孔中以连接弹性件和曲轴。
可选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曲轴扭转减振器,弹性件为圆盘状,弹性件与转动环同轴设置,转动环内缘围成开口,且弹性件在转动环上的投影面积大于开口的面积;
弹性件的周侧外缘与开口的侧边连接。
可选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曲轴扭转减振器,弹性件的周侧均匀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二连接孔,转动环上设置有多个第三连接孔,第二连接孔和第三连接孔对应设置;弹性减振组件还包括第二紧固件,第二紧固件依次穿设第二连接孔和第三连接孔,以连接弹性件和转动环。
可选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曲轴扭转减振器,还包括压片组件,压片组件包括第一压片,第一压片在弹性件上的投影覆盖第一连接孔,第一压片具有与第一连接孔对应的第一通孔,第一紧固件依次穿过第一通孔和第一连接孔,以将第一压片、弹性件和曲轴连接在一起。
可选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曲轴扭转减振器,压片组件还包括第二压片,第二压片具有与第二紧固件对应设置的第二通孔,第二紧固件依次穿过第二通孔、第二连接孔和第三连接孔,以将第二压片、弹性件和转动环连接在一起。
可选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曲轴扭转减振器,第二压片设置为多个,每个第二压片分别对应至少两个相邻的第二紧固件。
可选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曲轴扭转减振器,弹性件为弹性钢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曲轴组件,包括曲轴和上述的曲轴扭转减振器,曲轴的端面具有多个螺孔,弹性件的第一连接孔中穿设有第一紧固件与螺孔连接,用以固定连接曲轴和弹性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发动机,包括上述的曲轴组件。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曲轴扭转减振器,包括弹性减振组件和减振器本体,减振器本体包括壳体和转动环,曲轴与转动环之间设置有弹性件,曲轴通过弹性件与转动环连接。在曲轴转动时,曲轴转动传递的轴向振动会通过弹性件过渡,通过弹性件解耦曲轴的轴向振动,从而减少曲轴传递到减振器本体上的轴向振动,从而减小了现有的曲轴扭转减振器在运行过程中经常会由于轴向振动引起的减振器异常振动噪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曲轴扭转减振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曲轴扭转减振器的爆炸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曲轴扭转减振器;
2-曲轴;
10-弹性减振组件;
11-弹性件;
111-第一连接孔;
112-第二连接孔;
12-第一紧固件;
13-第二紧固件;
20-减振器本体;
21-壳体;
22-转动环;
221-开口;
222-第三连接孔;
30-压片组件;
31-第一压片;
311-第一通孔;
32-第二压片;
321-第二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其作出调整,以便适应具体的应用场合。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装置或构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构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现有技术中,通常设置有曲轴扭矩减振器来减轻扭转振动。现有的曲轴扭矩减振器应用最广泛的是橡胶扭转减振器和硅油扭转减振器。曲轴扭矩减振器的作用是将曲轴扭矩通过皮带传递给水泵、液压泵、发电机等部件并驱动其工作,同时通过其减振作用减小曲轴系统扭转振动,从而降低曲轴扭转振动给发动机带来的危害和减少整车的振动与噪声,被广泛应用在的高性能发动机上。但是,现有的曲轴扭转减振器在运行过程中经常会由于轴向振动引起减振器异常振动噪声,影响舒适性。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曲轴扭转减振器、曲轴组件及发动机,该曲轴扭转减振器通过在曲轴和减振器之间设置有弹性件,通过弹性件解耦曲轴的轴向振动,从而减少曲轴传递到减振器本体上的轴向振动。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曲轴扭转减振器的结构示意图;图 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曲轴扭转减振器的爆炸图。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曲轴扭转减振器1,用于与曲轴2连接,曲轴扭转减振器1 包括弹性减振组件10和减振器本体20,减振器本体20包括壳体21和转动环22,壳体21套接在转动环22的外侧,壳体21、曲轴2和转动环22同轴设置,且转动环22可在曲轴2的带动下相对壳体21转动。
其中,曲轴扭转减振器1包括弹性减振组件10和减振器本体20,减振器本体20由壳体21和转动环22组成。其中,壳体21套接在转动环22的外侧,即在壳体21中开设有空腔,转动环22设置在壳体21的空腔内部,且转动环22可在壳体21的空腔内相对壳体21转动。为了便于转动环22与壳体 21的相对转动,壳体21和转动环22应同轴设置,另外转动环22是与曲轴2 连接的,转动环22在曲轴2的带动下相对壳体21转动。
其中,转动环22通常设置为开设有开口的圆盘状,而壳体21即为设置在转动环22外侧边或覆盖整个转动环22,在与转动环22的开口位置也对应开设有开口的壳状结构。其中,壳体21的覆盖范围可以大于转动环22整体的面积,也可以小于转动环22的整体面积,可以方便转动环22与弹性减振组件10的连接即可,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具体的,弹性减振组件10包括弹性件11,弹性件11的周侧外缘与转动环22连接,弹性件11的端面与曲轴2连接,以使曲轴2通过弹性件11和转动环22同步转动。
其中,弹性减振组件10包括弹性件11,其中弹性件11是分别与曲轴2 的端面和转动环22连接的,即在曲轴2与转动环22之间设置有弹性件11,曲轴2在转动时可以同步带动弹性件11和转动环22进行转动。
其中,弹性件11设置在曲轴2与转动环22之间,为了保证曲轴2、弹性件11和转动环22之间的同轴转动,通常将弹性件11设置在转动环22的中部,且曲轴2和转动环22同轴设置。另外,为了保证曲轴2可以顺利带动转动环22转动,弹性件11分别与曲轴2和转动环22连接,其中弹性件11 与曲轴2和转动环22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为活动连接,如插接、卡接等,也可以为固定连接,如通过焊接连接弹性件11、曲轴2和转动环22,从而使得曲轴2可以同步带动弹性件11和转动环22进行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曲轴2与转动环22之间设置有弹性件11,曲轴2通过弹性件11与转动环22连接。在曲轴2转动时,曲轴2转动传递的轴向振动会通过弹性件11过渡,通过弹性件11解耦曲轴的轴向振动,从而减少曲轴 2传递到减振器本体20上的轴向振动,从而减小了现有的曲轴扭转减振器在运行过程中经常会由于轴向振动引起的减振器异常振动噪声。
需要注意的是,为了最大程度的减少曲轴2的轴向振动,同时也可以保持曲轴2与转动环22之间连接的稳定性,保证曲轴2可以同步带动转动环 22,可选的,弹性件11可以为弹性钢片,可以在保证曲轴2与转动环22之间连接的稳定性的同时最大程度减少曲轴2的轴向振动,结构简单、耐久性好。
为了进一步保证弹性件11与曲轴2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可选的,弹性减振组件10还包括和第一紧固件12,弹性件11上具有多个第一连接孔111,第一紧固件12穿设在第一连接孔111中以连接弹性件11和曲轴2。
需要注意的是,曲轴2的端面通常也设置有多个连接孔,弹性件11上具有多个第一连接孔111,多个第一连接孔111与曲轴2端面的连接孔对应设置,在第一连接孔111和曲轴2上的连接孔处穿设有第一紧固件12,从而使得曲轴2与弹性件11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
另外,曲轴2的端面的连接孔通常为螺纹孔,则第一紧固件12可以为螺栓,螺栓通过第一连接孔111插入到曲轴2端面的螺纹孔中并与其螺纹连接,从而使得弹性件11与曲轴2的端面贴合固定,且曲轴2在转动时可以带动弹性件11稳定转动。
在上述实施例中,曲轴2和转动环22之间设置有弹性件11来减少曲轴 2的轴向振动,若弹性件11整体与转动环22的侧面贴合,则曲轴2传递到弹性件11上的轴向振动可能只会被弹性件11抵消一部分。为了保证弹性件 11的振动解耦功能,可选的,弹性件11为圆盘状,弹性件11与转动环22 同轴设置,转动环22内缘围成开口221,且弹性件11在转动环22上的投影面积大于开口221的面积;
弹性件11的周侧外缘与开口221的侧边连接。
其中,弹性件11设置为圆盘状的片状弹性件,如圆盘状的弹性钢片,且弹性件11也与转动环22同轴设置,从而保证曲轴2在带动转动环22转动时,可以使得弹性件11在转动时受力更加均匀。在转动环22内缘围成有开口221,为了保证弹性件11与转动环22之间的连接效果,弹性件11安装在转动环 22上时,弹性件11可以覆盖开口221,且弹性件11的周侧外缘与开口221 的侧边连接,即弹性件11的周侧外缘与转动环22的内缘连接。
需要注意的是,弹性件11设置为圆盘状,在弹性件11与转动环22的内缘连接时,通常是弹性件11的圆盘外缘与转动环22的内缘连接。此时弹性件11的侧边与开口221的侧边贴合,即在弹性件11的大部分位置是与开口 221对应设置的,且弹性件11的一侧是与曲轴2连接的。在曲轴2将轴向振动传递到弹性件11上时,大部分轴向振动会被弹性件11与开口221对应的部分解耦,从而大大降低了传递到转动环22上的轴向振动。其中为了保证减振效果,通常开口221的直径应设置为大于曲轴2的直径,则曲轴2与弹性件11连接时,曲轴2也处于开口221的覆盖范围内,曲轴2传递到弹性件 11的轴向振动也会很好的被开口221处的部分弹性件11解耦,从而提高了弹性件11的解耦效果。
可选的,弹性件11的周侧均匀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二连接孔112,转动环 22上设置有多个第三连接孔222,第二连接孔112和第三连接孔222对应设置;弹性减振组件10还包括第二紧固件13,第二紧固件13依次穿设第二连接孔112和第三连接孔222,以连接弹性件11和转动环22。
其中,弹性件11的周侧均匀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二连接孔112,在转动环 22的对应位置设置有多个第三连接孔222,在将弹性件11与转动环22连接时,多个第二连接孔112和多个第三连接孔222对应设置。此时在第二连接孔112和第三连接孔222之间穿设有第二紧固件13,从而使得弹性件11和转动环22之间稳定连接。
需要注意的是,此处的第二紧固件13可以为与第一紧固件12相同的紧固件,如螺栓和螺母配合的紧固件等,从而使得第二紧固件13从第二连接孔 112和第三连接孔222之间穿过后对弹性件11和转动环22之间进行固定,保证了弹性件11与转动环22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可选的,还包括压片组件30,压片组件30包括第一压片31,第一压片 31在弹性件11上的投影覆盖第一连接孔111,第一压片31具有与第一连接孔111对应的第一通孔311,第一紧固件12依次穿过第一通孔311和第一连接孔111,以将第一压片31、弹性件11和曲轴2连接在一起。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压片31设置在弹性件11上与曲轴2的相对侧,且第一压片31覆盖多个第一连接孔111,即第一压片31可以为设置在弹性件 11一侧的限位片,用于对第一紧固件12的一端提供限位。在第一压片31上设置有与第一连接孔111对应的第一通孔311,第一紧固件12依次穿过第一通孔311和第一连接孔111,以将第一压片31、弹性件11和曲轴2相互连接。其中,在曲轴2转动过程中,由于扭矩较大,在弹性件11一侧设置第一压片 31与曲轴2连接可以增大第一紧固件12与弹性件11的接触面积,使得受力更加均匀,提高了稳定性。
可选的,压片组件30还包括第二压片32,第二压片32具有与第二紧固件13对应设置的第二通孔321,第二紧固件13依次穿过第二通孔321、第二连接孔112和第三连接孔222,以将第二压片32、弹性件11和转动环22连接在一起。
同理的,在弹性件1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压片32,第二压片32用于对第二紧固件13的一端提供支撑,从而增大弹性件11与转动环22连接时第二紧固件13的受力面积,提高了稳定性。其中,第二压片32所起到的技术效果与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压片31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的,第二压片32设置为多个,每个第二压片32分别对应至少两个相邻的第二紧固件13。
其中,每个第二压片32分别对应至少两个相邻的第二紧固件13,即相邻的至少两个第二紧固件13共同连接有同一个第二压片32,使得相邻的第二连接孔112之间的受力更加均匀,同时进一步提高了转动时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曲轴组件,包括曲轴2和上述的曲轴扭转减振器1,曲轴2的端面具有多个螺孔,弹性件11的第一连接孔111中穿设有第一紧固件12与螺孔连接,用以固定连接曲轴2和弹性件11。
其中,本实施例中的曲轴扭转减振器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曲轴扭转减振器的结构相同,并能带来相同或者类似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具体可参照上述实施例的描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发动机,包括上述的曲轴组件。可以理解的是,构成该发动机的基本功能元件及其工作原理与现有技术基本相同,本领域技术人员基于现有技术完全可以实现,故在此不再赘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曲轴扭转减振器,用于与曲轴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弹性减振组件和减振器本体,所述减振器本体包括壳体和转动环,所述壳体套接在所述转动环的外侧,所述壳体、所述曲轴和所述转动环同轴设置,且所述转动环可在所述曲轴的带动下相对所述壳体转动;
所述弹性减振组件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周侧外缘与所述转动环连接,所述弹性件的端面与所述曲轴连接,以使所述曲轴通过所述弹性件和所述转动环同步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曲轴扭转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减振组件还包括和第一紧固件,所述弹性件上具有多个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紧固件穿设在所述第一连接孔中以连接所述弹性件和所述曲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曲轴扭转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圆盘状,所述弹性件与所述转动环同轴设置,所述转动环内缘围成开口,且所述弹性件在所述转动环上的投影面积大于所述开口的面积;
所述弹性件的周侧外缘与所述开口的侧边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曲轴扭转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的周侧均匀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二连接孔,所述转动环上设置有多个第三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孔和所述第三连接孔对应设置;所述弹性减振组件还包括第二紧固件,所述第二紧固件依次穿设所述第二连接孔和所述第三连接孔,以连接所述弹性件和所述转动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曲轴扭转减振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压片组件,所述压片组件包括第一压片,所述第一压片在所述弹性件上的投影覆盖所述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压片具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孔对应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紧固件依次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一连接孔,以将所述第一压片、所述弹性件和所述曲轴连接在一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曲轴扭转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片组件还包括第二压片,所述第二压片具有与所述第二紧固件对应设置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紧固件依次穿过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二连接孔和所述第三连接孔,以将所述第二压片、所述弹性件和所述转动环连接在一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曲轴扭转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压片设置为多个,每个所述第二压片分别对应至少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二紧固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曲轴扭转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弹性钢片。
9.一种曲轴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曲轴和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曲轴扭转减振器,所述曲轴的端面具有多个螺孔,弹性件的第一连接孔中穿设有第一紧固件与所述螺孔连接,用以固定连接所述曲轴和所述弹性件。
10.一种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9所述的曲轴组件。
CN202022601477.9U 2020-11-10 2020-11-10 曲轴扭转减振器、曲轴组件及发动机 Active CN21453426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601477.9U CN214534262U (zh) 2020-11-10 2020-11-10 曲轴扭转减振器、曲轴组件及发动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601477.9U CN214534262U (zh) 2020-11-10 2020-11-10 曲轴扭转减振器、曲轴组件及发动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534262U true CN214534262U (zh) 2021-10-29

Family

ID=782879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601477.9U Active CN214534262U (zh) 2020-11-10 2020-11-10 曲轴扭转减振器、曲轴组件及发动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53426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0756104B1 (en) Improved spring seats in a damper disc
US4591348A (en) Damper disc with self-aligning spring seats
JPS6352256B2 (zh)
JPS6141021A (ja) ト−シヨンスプリング直列配置型ダンパ−デイスク
CN108240416B (zh) 扭转减振装置、飞轮及汽车传动系统
WO2010143468A1 (ja) トルクリミッタ装置
JPH04211744A (ja) 自動車用動力伝達装置
CN214534262U (zh) 曲轴扭转减振器、曲轴组件及发动机
JPS6319427A (ja) 電磁クラツチ
US6520306B2 (en) Torsional damping device, especially for clutches
JPH027292Y2 (zh)
WO2023061197A1 (zh) 吸振器及汽车
JPH02283510A (ja) 二重はずみ車を備える自動車用トーションダンパー
CN106051043B (zh) 尤其用于机动车的传递扭矩的双减振飞轮
CN213674202U (zh) 一种基于双质量飞轮的机器人关节扭转减振结构
JPH01145429A (ja) クラッチディスク
US9217477B2 (en) Friction clutch system
CN208951221U (zh) 一种双质量飞轮
CN111527318B (zh) 联轴节
JP3292617B2 (ja) トルク変動吸収装置
JPH08121187A (ja) 遠心振り子式吸振器
CN215596299U (zh) 一种车用增程器机电耦合缓冲限扭机构
CN220791841U (zh) 减震式旋转法兰组件及电动滚筒
CN220151753U (zh) 一种从动盘限位机构
CN214367589U (zh) 一种飞轮齿圈及发动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