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47406U - 车辆转向柱 - Google Patents

车辆转向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47406U
CN220147406U CN202321664740.6U CN202321664740U CN220147406U CN 220147406 U CN220147406 U CN 220147406U CN 202321664740 U CN202321664740 U CN 202321664740U CN 220147406 U CN220147406 U CN 2201474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umn
pipe
vehicle
steering column
b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66474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尹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L Mand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nd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ndo Corp filed Critical Mando Corp
Priority to CN20232166474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474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474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474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eering Contro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转向柱,包括上管柱(100)和下管柱(200),在上管柱(100)和下管柱(200)中的一方的管壁上形成有向内弯折而成的卷边(300),上管柱(100)和下管柱(200)中的另一方插入上管柱(100)和下管柱(200)中的一方内,且与卷边(300)过盈配合,相互连接的上管柱(100)和下管柱(200)还通过贯穿上管柱(100)的管壁和下管柱(200)的管壁的连接件(400)进行连接,上管柱(100)承受的力经由上管柱(100)、连接件(400)、卷边(300)传递给下管柱(200)。

Description

车辆转向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转向柱。
背景技术
车辆转向柱总成作为连接方向盘和转向机构的部件,是用作传递扭矩的重要部件。以往,车辆转向装置包括转向柱、万向节、中间轴、输出轴以及车辆侧的转向机构等。连接于转向柱的方向盘经由转向柱、万向节、中间轴、输出轴与车辆侧的转向机构连接,通过操作方向盘来带动转向机构,使与转向机构连接的车轮左右摆动来实现汽车的转向。
在车辆发生安全事故时,驾驶员头部和胸部会对方向盘产生冲击,该冲击通过方向盘会传递给转向柱,转向柱反过来会对驾驶员头部和胸部产生反向冲击力,这样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为了减小发生安全事故时对人体的伤害,当前,车辆转向柱设置溃缩吸能结构,当对转向柱的冲击力达到转向柱的溃缩吸能结构阈值时,借助这样的溃缩吸能结构转向柱会沿着轴线发生溃缩,由此对冲击力进行缓冲,这样能够减小反向冲击力,保护驾驶员。
如图3所示,以往的具有溃缩吸能结构的车辆转向柱包括上管柱10、与上管柱10通过过盈配合插接的下管柱20以及安装在上管柱10上的连接支架30,连接支架30还与车辆内部的规定部位连接,以将车辆转向柱安装在车辆内。另外,在上管柱10的外周面上外套有用于限定连接支架30的位置的限位架40。另外,连接支架30包括安装架31,安装架31形成为长条板状。在安装架31的长度方向的两端,沿着安装架31的宽度方向,切掉部分材料形成有卡槽32。在卡槽32内插入有滑块50,在滑块50上形成有通孔51,通过螺钉(为图示)穿过通孔与车辆内部的规定部位连接,从而将连接支架30与车辆连接。在滑块50的下端安装有撕裂板60,撕裂板60的一端也通过上述螺钉与滑块50连接,撕裂板60的另一端通过铆钉70与安装架31连接。
对于这样的以往的车辆转向柱,在方向盘受到冲击时,上管柱受力,然后上管柱受到的力经由限位架、连接支架、撕裂板以及滑块进行传递,依靠撕裂板的撕裂以及上管柱与下管柱之间的摩擦来实现溃缩。在这样的组装结构中,对限位架与连接支架之间的间隙要求非常高,间隙过大会影响力的传递。在实际生产中限位架与连接支架之间的间隙很难进行控制。另外,在方向盘受到冲击时上管柱受力,受力方向为其轴线的延伸方向,而撕裂板的受力方向偏离上管柱的轴心,由于力臂不位于同一直线上,所以在方向盘受到冲击时,上管柱有可能发生弯折,这样就可能使溃缩所需要的力增加,从而存在不能够按照设计要求发生溃缩的情况,无法对驾驶员进行保护。另外,以往的实现溃缩结构的部件数量多,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管柱不易发生弯折,能够按照设计要求发生溃缩的车辆转向柱。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转向柱,包括上管柱和下管柱,在上管柱和下管柱中的一方的管壁上形成有向内弯折而成的卷边,上管柱和下管柱中的另一方插入上管柱和下管柱中的一方内,且与卷边过盈配合,相互连接的上管柱和下管柱还通过贯穿上管柱的管壁和下管柱的管壁的连接件进行连接,上管柱承受的力经由上管柱、连接件、卷边传递给下管柱。
根据上述的车辆转向柱,包括上管柱和下管柱,在上管柱和下管柱中的一方的管壁上形成有向内弯折而成的卷边,上管柱和下管柱中的另一方插入上管柱和下管柱中的一方内,且与卷边过盈配合,相互连接的上管柱和下管柱还通过贯穿上管柱的管壁和下管柱的管壁的连接件进行连接,上管柱承受的力经由上管柱、连接件、卷边传递给下管柱。这样,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上管柱和下管柱之间摩擦以及贯穿上管柱的管壁和下管柱的管壁的连接件进行吸能并实现溃缩,方向盘受到的力沿着管柱的轴线方向传递,不与管柱偏离。与以往的车辆转向柱相比,避免了碰撞过程中由于限位架与连接支架之间存在间隙,管住轴线上的力与滑块受到的力之间的力臂不位于同一直线上而使管住弯折,力传递不稳定的情况,从而能够按照设计要求发生溃缩。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不需要以往的撕裂板以及滑块等,减少了部件数量,降低了成本。
另外,在上述的车辆转向柱中,连接件为铆钉。
另外,在上述的车辆转向柱中,卷边形成在下管柱。
另外,在上述的车辆转向柱中,沿着下管柱的管壁的周向隔开间隔形成有多个卷边。
另外,在上述的车辆转向柱中,卷边包括在下管柱的管壁的靠近中部侧的壁部上形成的卷边和在下管柱的管壁的端部上形成的卷边。
另外,在上述的车辆转向柱中,卷边形成有8个。
另外,在上述的车辆转向柱中,还具有连接支架,连接支架将下管柱与车辆内部的规定部位进行连接。
综上所述,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上管柱和下管柱之间摩擦以及贯穿上管柱的管壁和下管柱的管壁的连接件进行吸能并实现溃缩,方向盘受到的力沿着管柱的轴线方向传递,不与管柱偏离。与以往的车辆转向柱相比,避免了碰撞过程中由于限位架与连接支架之间存在间隙,管住轴线上的力与滑块受到的力之间的力臂不位于同一直线上而使管住弯折,力传递不稳定的情况,从而能够按照设计要求发生溃缩。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不需要以往的撕裂板以及滑块等,减少了部件数量,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车辆转向柱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车辆转向柱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以往的车辆转向柱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是以下实施方式所公开的车辆转向柱仅为示例,只要能够达到本实用新型的效果,则并不限于以下的实施方式。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车辆转向柱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车辆转向柱的分解示意图。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车辆转向柱,包括上管柱100和下管柱200,在上管柱100和下管柱200中的一方的管壁上形成有向内弯折而成的卷边300,上管柱100和下管柱200中的另一方插入上管柱100和下管柱200中的一方内,且与卷边300过盈配合,相互连接的上管柱100和下管柱200还通过贯穿上管柱100的管壁和下管柱200的管壁的连接件400进行连接,上管柱100承受的力经由上管柱100、连接件400、卷边300传递给下管柱200。
具体地说,在下管柱200的管壁上形成有向内弯折而成的卷边300,上管柱100插入下管柱200中且与卷边300过盈配合,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在上管柱100的管壁上形成有向内弯折而成的卷边300,下管柱200插入上管柱100中且与卷边300过盈配合,只要能够形成两者之间的过盈配合连接即可。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卷边300包括在下管柱200的管壁的靠近中部侧的壁部上形成的卷边和在下管柱200的管壁的端部上形成的卷边,但是不限于此,可以仅在下管柱200的管壁的靠近中部侧的壁部上形成的卷边,也可以仅在下管柱200的管壁的端部上形成的卷边,只要能够形成卷边即可。另外,卷边可以通过对管壁进行冲切形成与管壁连接的裁切条,然后使裁切条向管体的轴向侧弯折来形成。
另外,沿着下管柱200的管壁的周向隔开间隔形成有多个卷边300,例如可以在下管柱200的管壁的靠近中部侧的壁部上沿着下管柱200的管壁的周向隔开等间隔形成4个卷边300,在下管柱200的管壁的端部上沿着下管柱200的管壁的周向隔开等间隔也形成4个卷边300,共形成8个卷边。但是不限于此,可以分别形成更多的卷边例如5个卷边、6个卷边等,或更少的卷边例如3个卷边等,只要能够形成过盈配合连接即可。
另外,相互连接的上管柱100和下管柱200还通过贯穿上管柱100的管壁和下管柱200的管壁的铆钉进行连接,但是不限于此,还可以通过螺钉、销钉等其他连接件进行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车辆转向柱,还具有连接支架500,连接支架500将下管柱200与车辆内部的规定部位进行连接,具体地说,连接支架500仅安装在下管柱200上,并与车辆内部的规定部位进行连接,在本实用新型中,车辆内部的规定部位根据汽车设计的不同而不同,可以是仪表盘下侧的支撑架等。
连接支架500包括横向架510、安装架520、两个支撑臂530、调节结构540以及锁紧手柄550。其中,调节结构540包括调节螺栓541、自锁螺母542、凸轮构件543、滚针推力轴承544、弹簧片545以及调节弹簧546。
具体地说,横向架510焊接在下管柱200的外周壁上。安装架520形成为长条状,在安装架520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焊接一个支撑臂530。调节螺栓541依次穿过一侧的支撑臂530上形成的长孔、横向架上形成的通孔、另一侧的支撑臂530上形成的长孔、凸轮构件543、滚针推力轴承544弹簧片545与自锁螺母542连接。调节弹簧546的两端分别形成挂钩,一端的挂钩钩挂在调节螺栓541的端部,另一端的挂钩钩挂在一侧的支撑臂530的突起上。另外,锁紧手柄550与凸轮构件543连接。由此,通过转动锁紧手柄550,借助凸轮构件543将横向架510锁紧在支撑臂530上,或者松开横向架510与支撑臂530之间的固定连接,由此能够在需要的时候,松开转向柱使其移动。
根据上述的车辆转向柱,包括上管柱和下管柱,在上管柱和下管柱中的一方的管壁上形成有向内弯折而成的卷边,上管柱和下管柱中的另一方插入上管柱和下管柱中的一方内,且与卷边过盈配合,相互连接的上管柱和下管柱还通过贯穿上管柱的管壁和下管柱的管壁的连接件进行连接,上管柱承受的力经由上管柱、连接件、卷边传递给下管柱。这样,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上管柱和下管柱之间摩擦以及贯穿上管柱的管壁和下管柱的管壁的连接件进行吸能并实现溃缩,方向盘受到的力沿着管柱的轴线方向传递,不与管柱偏离。与以往的车辆转向柱相比,避免了碰撞过程中由于限位架与连接支架之间存在间隙,管住轴线上的力与滑块受到的力之间的力臂不位于同一直线上而使管住弯折,力传递不稳定的情况,从而能够按照设计要求发生溃缩。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不需要以往的撕裂板以及滑块等,减少了部件数量,降低了成本。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可轻易想到变化,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这些修改、变化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车辆转向柱,其特征在于,
包括上管柱(100)和下管柱(200),
在所述上管柱(100)和所述下管柱(200)中的一方的管壁上形成有向内弯折而成的卷边(300),所述上管柱(100)和所述下管柱(200)中的另一方插入所述上管柱(100)和所述下管柱(200)中的一方内,且与所述卷边(300)过盈配合,相互连接的所述上管柱(100)和所述下管柱(200)还通过贯穿所述上管柱(100)的管壁和所述下管柱(200)的管壁的连接件(400)进行连接,
所述上管柱(100)承受的力经由所述上管柱(100)、所述连接件(400)、所述卷边(300)传递给所述下管柱(2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转向柱,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400)为铆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转向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卷边(300)形成在所述下管柱(20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转向柱,其特征在于,沿着所述下管柱(200)的管壁的周向隔开间隔形成有多个所述卷边(30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转向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卷边(300)包括在所述下管柱(200)的管壁的靠近中部侧的壁部上形成的卷边和在所述下管柱(200)的管壁的端部上形成的卷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转向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卷边(300)形成有8个。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转向柱,其特征在于,还具有连接支架(500),所述连接支架(500)将所述下管柱(200)与车辆内部的规定部位进行连接。
CN202321664740.6U 2023-06-27 2023-06-27 车辆转向柱 Active CN2201474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64740.6U CN220147406U (zh) 2023-06-27 2023-06-27 车辆转向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64740.6U CN220147406U (zh) 2023-06-27 2023-06-27 车辆转向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47406U true CN220147406U (zh) 2023-12-08

Family

ID=890127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664740.6U Active CN220147406U (zh) 2023-06-27 2023-06-27 车辆转向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4740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070795B2 (ja) ステアリングホイールの位置調節装置
CN102438878B (zh) 冲击吸收式转向装置
JP5293824B2 (ja) 衝撃吸収式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5626346B2 (ja) 自動車用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KR20090093426A (ko) 자동차의 충격 흡수식 조향 컬럼
EP0458456B1 (en) Steering column assembly mounting mechanism
US4998999A (en) Steering column assembly with energy absorption mechanism
KR20160106236A (ko) 자동차의 조향컬럼
JP5761398B2 (ja) ステアリングコラム装置
JP2014076805A5 (zh)
CN220147406U (zh) 车辆转向柱
JP5120115B2 (ja) ステアリングコラムの支持装置
JP2008114837A (ja) 衝撃吸収式ステアリングコラム装置
JPH09272448A (ja) 衝撃吸収式ステアリングコラム装置
JP5267447B2 (ja) ステアリングコラムの支持装置
CN112429072B (zh) 汽车转向管柱溃缩吸能机构
JP2005096731A (ja) 衝撃吸収式ステアリングコラム装置
KR20200016576A (ko) 차량의 스티어링 컬럼 장치
JP2014177267A (ja) 衝撃吸収式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5212388B2 (ja) ステアリングコラムの支持装置
JP6668619B2 (ja) テレスコピック式ステアリングコラム装置
CN214985615U (zh) 一种用于转向管柱的轴向调节连接机构
JP3582368B2 (ja)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CN213799863U (zh) 一种转向管柱吸能结构及车辆
KR101046186B1 (ko) 조향장치의 마운팅 브라켓 충격 흡수구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