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41552U - 清洁装置和散热部件 - Google Patents

清洁装置和散热部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41552U
CN220141552U CN202320948907.5U CN202320948907U CN220141552U CN 220141552 U CN220141552 U CN 220141552U CN 202320948907 U CN202320948907 U CN 202320948907U CN 220141552 U CN220141552 U CN 2201415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section
heat dissipation
channel
opening
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94890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毕金廷
安明波
蒋月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covacs Robotics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covacs Robotics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covacs Robotics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Ecovacs Robotics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94890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415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415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4155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清洁装置和散热部件,该清洁装置至少包括机体和风扇组件,其中,所述机体具有导流通道和目标腔体;所述导流通道的第一端与所述风扇组件的出风口连通,所述导流通道的第二端透过所述机体与外部环境连通,所述导流通道用于将所述出风口排出的气流导流至外部环境中;所述目标腔体用于容纳发热部件,并且所述目标腔体与所述导流通道上的散热口连通,当所述导流通道中的气流流经所述散热口时,所述气流在所述散热口处形成负压,以将所述目标腔体内的热量通过所述散热口抽出。本申请提供的方案,可以在确保清洁装置使用安全的情况下,保证清洁装置的散热效果。

Description

清洁装置和散热部件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清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清洁装置和散热部件。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扫地机器人等清洁装置,通过风扇组件抽取回收箱内的空气以在回收箱内形成负压,从而将脏污吸取至回收箱内进行存储。风扇组件排出的气流直接排放至清洁装置的机体内部,以对机体内部的发热部件(例如电机、电池包和电路板等电器件)进行散热。
然而,在清洁装置清洁过程中,当所清洁的脏污中存在水渍时,风扇组件所排出的气流中容易含有水汽,倘若该气流直接排放至机体内部,虽然可以解决发热部件的散热问题,但是气流中含有的水汽则会对机体内部的发热部件造成损伤,影响清洁装置的使用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清洁装置和散热部件,可以在确保清洁装置使用安全的情况下,保证清洁装置的散热效果。
本申请提供一种清洁装置。该清洁装置至少包括机体和风扇组件,其中,所述机体具有导流通道和目标腔体;所述导流通道的第一端与所述风扇组件的出风口连通,所述导流通道的第二端透过所述机体与外部环境连通,所述导流通道用于将所述出风口排出的气流导流至外部环境中;所述目标腔体用于容纳发热部件,并且所述目标腔体与所述导流通道上的散热口连通,当所述导流通道中的气流流经所述散热口时,所述气流在所述散热口处形成负压,以将所述目标腔体内的热量通过所述散热口抽出。
相应的,本申请提供一种散热部件。该散热部件至少包括导流通道,其中,所述导流通道包括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所述第一管段与所述第二管段连通,并且沿所述导流通道内的气流流动方向,所述第一管段位于所述第二管段的后方;所述第一管段的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二管段的截面积,并且所述第二管段上开设有散热口。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包括:本申请所采用的方案通过将导流通道与风扇组件的出风口连通,使得导流通道将出风口排出的气流直接导流至外部环境中。相较于将出风口排出的气流直接排放至机体内部,本申请可以避免出风口排出气流排放至机体内部,防止气流中的水汽对机体内的发热部件及其他电器件产生损伤,提高清洁装置的使用安全。
同时,导流通道上还开设有散热口,并且用于容纳发热部件的目标腔体与散热口连通,当风扇组件排出的气流流经导流通道时,可以增加散热口处的空气流速,使得散热口处形成负压。如此,目标腔体内的空气可以在负压差的作用下加速从散热口处排出,加快对发热部件的散热,保证清洁装置的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清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清洁装置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A部放大图;
图4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导流通道和散热通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清洁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本申请使用的例如“上”、“上方”、“下”、“下方”、“第一端”、“第二端”、“一端”、“另一端”等表示空间相对位置的术语是出于便于说明的目的来描述如附图中所示的一个单元或特征相对于另一个单元或特征的关系。空间相对位置的术语可以旨在包括设备在使用或工作中除了图中所示方位以外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将图中的设备翻转,则被描述为位于其他单元或特征“下方”或“之下”的单元将位于其他单元或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性术语“下方”可以囊括上方和下方这两种方位。设备可以以其他方式被定向(旋转90度或其他朝向),并相应地解释本文使用的与空间相关的描述语。
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滑动连接”、“固定”、“套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本申请提供一种清洁装置和散热部件,以下分别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的描述顺序不作为对本申请实施例优选顺序的限定。且在以下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使用清洁装置进行辅助清洁,以降低用户的劳动强度。
以扫地机器人为例,扫地机器人在经过长时间工作后,其内的电器件(例如电机、电池包和电路板等)由于长时间运行会产生大量热量,该热量会使电器件的自身温度升高,影响其使用寿命,并且该热量又会传导至机壳上,从而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现有的扫地机器人通过将自身风扇组件排出的气流直接排放至机体内部,以解决机体内电器件温度过高的问题。然而,由于风扇组件在扫地机器人中作为负压源进行使用,其工作时需要抽取回收箱内的空气以在回收箱内形成负压,从而由吸尘口将脏污吸取至回收箱内进行存储,这也就导致当所清洁的脏污中存在水渍时,风扇组件所排出的气流中容易含有大量水汽,该水汽若直接吹向电器件则会对电器件造成损伤,影响扫地机器人的使用安全。
再者,倘若直接将上述风扇组件排出的气流直接排放至机体外部,那么,电器件在清洁装置的清洁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热量,则无法得到有效的散热,从而导致温度过高,同样会影响到产品的性能及使用安全。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清洁装置和散热部件,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风扇组件排出的气流中含有的水汽对发热部件容易造成损伤,以及发热部件无法得到有效散热的技术问题,以下分别进行详细说明。
针对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清洁装置和散热部件,该清洁装置可以是具有洗地、扫地、拖地等清洁功能的清洁机器人等,清洁装置能够自动在待清洁面上移动,以对待清洁面进行清洁工作。当然,清洁装置也可以是具有洗地、扫地、拖地等清洁功能的手持式洗地机等,用户通过手持清洁装置,以推动清洁装置在待清洁面上移动,以对待清洁面进行清洁工作,在此不作限定。
在一种可实现的实施方式中,请一并参考图1、图2和图3,清洁装置可以包括机体10和风扇组件20。机体10作为清洁装置的基础载体,对清洁装置的其它零部件起到承载及保护的作用。风扇组件20与机体10连接,风扇组件20通常作为清洁装置的负压源,其用于为清洁装置提供负压,使得清洁装置通过负压吸取脏污。例如,清洁装置还可以包括回收箱30,风扇组件20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21。回收箱30与机体10连接,回收箱30的进尘口与机体10的吸尘口11连通,回收箱30的负压口与风扇组件20的进风口连通。这样当风扇组件20运行时,风扇组件20形成有定向气流(具体气流流向可详见图1所示的箭头方向),该定向气流可以包括吸入的气流和排出的气流,其中,吸入的气流用于吸取回收箱30内的空气,从而在回收箱30内形成负压,使得脏污在负压的作用下通过吸尘口11进入并存储至回收箱30内,排出的气流则直接通过出风口21排出。
在本实施方式中,机体10具有导流通道12,导流通道12的第一端与出风口21连通,导流通道12的第二端透过机体10与外部环境连通,从而由导流通道12将出风口21排出的气流导流至外部环境中。如此,相较于现有的风扇组件20排出的气流直接排放至机体10内部的方式,本申请可以避免风扇组件20排出的气流进入机体10内部,防止出风口21排出的气流中含有的水汽对机体10内的发热部件产生损伤,提高清洁装置的使用安全。
为了方便叙述,本申请将机体10中用于安放发热部件的空间定义为目标腔体13,即机体10具有目标腔体13,目标腔体13用于容纳发热部件。进一步的,导流通道12的侧壁上具有散热口121,目标腔体13与散热口121连通,这样当导流通道12中的气流流经散热口121时,该气流可以在散热口121处形成负压,从而将目标腔体13内的热量通过散热口121抽出。换而言之,当导流通道12中的气流流经散热口121时,该气流可以增加散热口121处的空气流速,并且根据伯努利定律中流速越大,压力越小的原理,风扇组件20排出的气流可以在散热口121处形成负压,使得目标腔体13内的空气在负压差的作用下加速从散热口121处排出至导流通道12中,同时,外界空气在大气压压力下可以自动进目标腔体13中,从而在目标腔体13中形成定向、稳定的气流带,加快对目标腔体13中发热部件的散热,进而保证清洁装置的散热效果。
通过上述方式,本申请即避免了风扇组件20排出气流进入机体10中,防止气流中含有的水汽对机体10内的发热部件及其他电器件产生损伤,提高清洁装置的使用安全。同时,利用风扇组件20排出气流流经散热口121,使得目标腔体13内的空气在负压差的作用下可以加速从散热口121处排出,加快对目标腔体13内发热部件的散热。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发热部件可以是电机、电池包和电路板等电器件中的一个或多个。导流通道12可以理解为用于连通两端开口的通路,该通路可以与机体10一体制作而成,也可以是通过安装在机体10上管件构成。
在实际应用中,机体10通常具有机壳14,机壳14用于将发热部件围设在机体10内部。机壳14上开设有第一开孔141。导流通道12的第二端可以与第一开孔141之间可以存在预设距离,导流通道12排出的气流经过该预设距离后,再通过第一开孔141与外部环境连通,从而将出风口12排出的气流导流至外部环境中。
然而,考虑到当导流通道12排出的气流经过该预设距离时,势必会存在部分气流进入至机体10内部,影响机体10内发热部件的运行安全。因此,为了尽可能的避免出风口21排出的气流进入至机体10的内部,在一种可实现的实施方式中,导流通道12的第二端可以与第一开孔141直接连接,以使得出风口21排出的气流依次经过导流通道12和第一开孔141排放至外部环境中。这样,可以杜绝因导流通道12的第二端与第一开孔141之间存在间距,所导致的出风口21排出的气流部分进入机体10内的情形,以避免出风口21排出气流中含有的水汽对机体10内的发热部件产生损伤。同时,由于导流通道12的第二端与第一开孔141直接连接,还能避免外部环境中的气流经过第一开孔141进入机体10内部,进一步保证机体10内发热部件的运行安全。
在一种可实现的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导流通道12可以包括第一管段122和第二管段123,其中,第一管段122的一端与出风口21连通,第一管段122的另一端与第二管段123连通。换而言之,沿出风口21排出的气流方向,第二管段123位于第一管段122的后方,从而出风口21排出的气流可以依次经过第一管段122和第二管段123从第一开孔141排出。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管段122的截面积大于第二管段123的截面积,散热口121开设在第二管段123上。这样,由于流经第一管段122的流量和流经第二管段123的流量一致,并且第一管段122的截面积大于第二管段123的截面积,根据流量=流速x横截面积,可知,第二管段123内的气流流速大于第一管段122内的气流流速。因此,相比于将散热口121开设在第一管段122上,本申请将散热口121开设在第二管段123上可以增大导流通道12在散热口121处的流速,同时根据伯努利定律中流速越大,压力越小的原理,即增大了散热口121处的负压差,进而加快抽取目标腔体13内空气的速度,提高对目标腔体13内发热部件的散热效果。
优选的,第一管段122应当平滑过渡至第二管段123,以减少气流从出风口21流动至散热口121处的流速损耗量。具体的,在一种可实现的实施方式中,导流通道12还可以包括第三管段124。第三管段124位于第一管段122和第二管段123之间,并且第一管段122通过第三管段124与第二管段123连通,从而出风口21排出的气流依次经过第一管段122、第三管段124和第二管段123,并从第一开孔141排出。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自第一管段122向第二管段123方向,第三管段124的截面积逐渐减小。如此,相比于第一管段122和第二管段123之间阶梯设置的方式,本申请在第一管段122和第二管段123之间采用第三管段124平滑过渡,使得第一管段122内的气流可以沿着第三管段124平滑流入至第二管段123中,以减少气流在第一管段122和第二管段123之间的流速损耗量,从而减少气流从出风口21流动至散热口121处的流速损耗量,保证气流流经散热口121处的流速,进而确保通过散热口121抽取目标腔体13内空气的速度。在实际应用中,第三管段124可以被构造为:自第一管段122向第二管段123方向,以第三管段124的中心线为基准向内逐渐聚拢设置,从而实现第一管段122和第二管段123之间平滑过渡。
进一步的,本申请也可以通过限定气流从出风口21流动至散热口121的距离,以减少气流从出风口21流动至散热口121处的流速损耗量。具体的,散热口121与出风口21之间的距离应当小于散热口121与第一开孔141之间的距离,这样,可以缩短气流从出风口21流动至散热口121的路径长度,从而降低气流在导流通道12中流动的流速损耗,以减少气流从出风口21流动至散热口121处的流速损耗量。在本实施方式中,散热口121与出风口21之间的距离应当越短越好,这样,气流从出风口21流动至散热口121处的流速损耗也就越小。根据经验值,散热口121与出风口21之间的距离可以设置为1cm至10cm之间。
需要指出的是,考虑到导流通道12的结构可能存在弯曲通道的情形,因此本申请所限定的散热口121与出风口21之间的距离,应当理解为,气流沿导流通道12从出风口21流动至散热口121所经的路径长度。同理,散热口121与第一开孔141之间的距离,应当理解为,气流沿导流通道12从散热口121流动至第一开孔141所经的路径长度。
在一种可实现的实施方式中,导流通道12还可以包括第四管段125,其中,第四管段125位于第二管段123和第一开孔141之间,第二管段123通过第四管段125与第一开孔141连通,从而出风口21排出的气流依次经过第一管段122、第三管段124、第二管段123和第四管段125,并从第一开孔141排出。并且,第四管段125的截面积大于第二管段123的截面积,这样,可以减缓从第一开孔141排出气流的流速,以解决当清洁装置移动至用户身旁时,从第一开孔141排出的气流冲击到用户身上,因流速过大引起用户不适的问题。
在实际使用,第四管段125可以被构造为:自第二管段123向第一开孔141方向,以第四管段125的中心线为基准向外逐渐扩张设置,也就是说,自第二管段123向第一开孔141方向,第四管段125的截面积逐渐增大。当然,第一管段122也可以被构造为直管结构。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第一管段122、第二管段123、第三管段124和第四管段125可以通过热熔、铆接、焊接等工艺相互连接,亦可以通过一体注塑或铸造的方式制作为一个整体,当然,也可以通过上述两种方式相互组合制成,本申请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考虑到清洁装置在清洁过程中,通过导流通道12排出气流中的水汽容易滞留在导流通道12的内壁上,使得导流通道12内的湿度过大。在清洁装置在停止清洁工作后,滞留在导流通道12内的水汽则会通过散热口121进入至目标腔体13内,同样可能影响目标腔体13的发热部件的使用安全。
为了尽可能的避免上述问题,在一种可实现的实施方式中,请再次参见图3和图4,清洁装置还可以包括单向导通件40。具体的,单向导通件40覆盖散热口121。例如,当清洁装置进行清洁工作时,单向导通件40开启,目标腔体13通过散热口121与导流通道12连通,使得目标腔体13内的空气可以通过散热口121加速流出,从而抽取目标腔体13内的热量。当清洁装置停止清洁工作时,目标腔体13内的发热部件无需加速散热,单向导通件40关闭,阻断目标腔体13与导流通道12连通,从而阻挡导流通道12内的水汽通过散热口121进入目标腔体13,避免导流通道12内残留的水汽对目标腔体13内发热部件产生损坏,保证目标腔体13内发热部件的使用安全。
在本实施方式中,单向导通件40的具体结构可以是止回阀或弹性膜片等。为了方便理解,下述分别以单向导通件40为止回阀和弹性膜片为例进行详细叙述。
当单向导通件40为止回阀时,止回阀可以安装在散热口121处。当清洁装置进行清洁工作时,出风口21排出的气流流经导流通道12,并在散热口121处产生负压,止回阀的阀瓣在内外压差的作用下开启,目标腔体13与导流通道12连通,使得目标腔体13内的空气可以通过散热口121流入至导流通道12中进行散热。当清洁装置停止清洁工作时,风扇组件20停止工作,散热口121处的负压消失,止回阀的阀瓣自动关闭,阻断目标腔体13与导流通道12连通,从而阻挡导流通道12内的水汽通过散热口121进入目标腔体13。
当单向导通件40为弹性膜片时,弹性膜片的外轮廓与散热口121的内轮廓相适配,并且弹性膜片部分连接在散热口121。为了方便叙述,弹性膜片与散热口121连接处可以定义为固定部,其余部分可以定义为活动部,活动部可以相对于固定部弯曲变形。当清洁装置进行清洁工作时,出风口21排出的气流流经导流通道12,并在散热口121处产生负压,活动部在内外压差的作用下向导流通道12一侧弯曲变形,使得目标腔体13与导流通道12连通,这样目标腔体13内的空气可以通过散热口121流入至导流通道12中进行散热。当清洁装置停止清洁工作时,风扇组件20停止工作,散热口121处的负压消失,活动部在自身弹性作用下恢复原状,弹性膜片覆盖散热口121,阻断目标腔体13与导流通道12连通,从而阻挡导流通道12内的水汽通过散热口121进入目标腔体13。
可选地,弹性膜片的材质可以是硅胶或橡胶等弹性材质。
上述散热口121可以直接与目标腔体13连通。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受限于机体10内的结构设计,目标腔体13与导流通道12之间往往存在一定距离,使得散热口121与目标腔体13无法直接连通。因此,在一种可实现的实施方式中,清洁装置还可以包括散热通道15。散热口121可以通过散热通道15与目标腔体13连通,这样,可以依次经过散热通道15和散热口121抽取目标腔体13内的热量,同时满足机体10内零部件的安装结构布置。
进一步的,散热通道15和导流通道12在散热口121处具有预设夹角α,并且该预设夹角α应当不超过90°,这样,可以防止导流通道12中气流吹向散热通道15内,避免影响散热通道15内的气流通过散热口121排出,进而保证目标腔体13内气体通过散热通道15的散热效果。需要指出的是,预设夹角α也可以理解为散热通道15在临近散热口121处的气流方向,与导流通道12在临近散热口121处的气流方向之间的夹角,具体可详见图4所示。
在实际应用中,预设夹角α的角度应当越小越好,如此,方能尽可能的避免导流通道12中气流吹向散热通道15内,以保证清洁装置的散热效果。优选的,预设夹角α小于60°。
关于导流通道12和散热通道15的具体连接方式。在一实施例中,导流通道12和散热通道15可以采用分体结构设计,例如,导流通道12和散热通道15单独生产完成后,再采用组装的方式实现连通。在另一实施例中,导流通道12和散热通道15也可以采用一体结构设计。例如,导流通道12和散热通道15可以被构造为三通管。具体的,三通管的第一端与出风口21连通,三通管的第二端通过目标腔体13连通,三通管的第三端与第一开孔141连通。在实际应用中,沿风扇组件20排出的气流方向,三通管的第三端的尾部还可以形成有若干消音孔,以由消音孔消除风扇组件20排出气流所产生的风噪声,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关于散热口121通过散热通道15与目标腔体13的连通方式,本申请提供两种可以实现的实施例以供参考。
实施例一,目标腔体13具有第二开孔(未示出),散热通道15的一端与第二开孔连接,散热通道15的另一端与散热口121连接,以使得目标腔体13内的热量依次通过第二开孔、散热通道15和散热口121抽出。这样,散热通道15通过直接抽取目标腔体13内连通的方式,可以实现对目标腔体13内发热部件的散热效果最大化。
示例性的,以发热部件为电路板为例,电路板通常安装在机体10内,对应的,目标腔体13由机体10所围绕形成,第二开孔开设在机体10上,散热通道15的一端可以与第二开孔连接,散热通道15的另一端与散热口121连接,以由散热通道15将第二开孔和散热口121连通。
实施例二,在一些特定的应用场景中,例如,请一并参见图1和图3,当发热部件为连接在机体10上的电机部件50内的绕组时,对应的,目标腔体13则由电机部件50的外壳体51所围绕形成。然而,在实际生产中,电机部件50通常外购而来,其外壳体51上仅具有用于散热的通风孔,该通风孔并不作为用于与散热通道15连接的第二开孔,倘若需要将散热通道15的一端通过与第二开孔连接,以实现散热通道15与目标腔体13的连通,则需要在外壳体51上额外打孔,这也就增加了清洁装置的整体生产成本。
因此,为了实现在上述特定应用场景下的散热以及控制生产成本,在一种可实现的实施方式中,目标腔体13与附近环境连通,目标腔体13内的热量可以散热至环境中。散热通道15的一端位于目标腔体13的附近,散热通道15的另一端与散热口121连接,这样,目标腔体13内的热量可以依次经过附近环境、散热通道15和散热口121抽出,从而无需将散热通道15的一端与目标腔体13上的孔位连接。
举例而言,当发热部件为连接在机体10上的电机部件50内的绕组时,无需在外壳体51上打孔,只需将散热通道15的一端设置在外壳体51的附近,使得外壳体51内的热量由其上的通风孔散热至外部环境中,然后由散热通道15和散热口121抽出。
上述电机部件50可以作为负压源的驱动部件,具体的,电机部件50与上述风扇组件20连接,以驱动风扇组件20转动。电机部件50也可以作为对地面清扫的动力源,具体的,电机部件50与刷盘连接,以驱动刷盘转动对地面进行清洁。当然,电机部件50也可以作为水泵的动力源,具体的,电机部件50与泵体连接,以驱动泵体运行。
以电机部件50与风扇组件20连接为例,请参见图5所示,电机部件50可以直接通过其转轴与风扇组件20连接。当然,电机部件50也可以通过传动部件60与风扇组件20连接,从而由传动部件60改变电机部件50的传动方向,使得电机部件50和风扇组件20在清洁装置的底面上并排设置,进而可以尽可能做低清洁装置的整体高度,以满足清洁装置在低矮区域的清洁工作。需要指出的是,电机部件50的具体结构可以参照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可选地,传动部件50可以是传动链、传动带和齿轮组件中的一种。
在一种可实现的实施方式中,上述风扇组件20可以包括外罩(未示出)和风叶(未示出)。外罩与机体10连接,风叶安装于外罩内,对应的,外罩的排风口即为上述的出风口21。外罩的进风口可以与回收箱30的负压口连通,外罩的排风口可以与导流通道12的一端连通,使得风叶排出的气流在外罩和导流通道12的共同导流下,排向外部环境中。
在实际应用中,风扇组件20的具体结构可以参考现有的涡轮风扇。当导流通道12为管件时,外罩的排风口与导流通道12的一端连通方式可以是:导流通道12的一端内径略小于外罩的排风口的外径,导流通道12的一端可以采用过盈的方式套设在外罩的排风口上,以实现外罩的排风口与导流通道12的一端连通。当然,导流通道12与外罩的排风口也可以采用胶粘、螺纹连接和热熔连接等其他方式连接,本申请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另一种可实现的实施方式中,风扇组件20也可以仅包括风叶。对应的,机体10上形成有安装腔室,风叶安装在安装腔室内,并且安装腔室分别与回收箱30的负压口和导流通道12的一端连通,使得风叶排出的气流在安装腔室和导流通道12的共同导流下排向外部环境中。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散热部件。如图4所示,上述散热部件至少包括导流通道12,导流通道12包括第一管段122和第二管段123,其中,第一管段122与第二管段123连通,并且沿导流通道12内的气流流动方向,第一管段122位于第二管段123的后方。第一管段122的截面积大于第二管段123的截面积,散热口121开设在第二管段123上。换而言之,进入导流通道12内的气流先流经第一管段122再进入第二管段123,即流经第一管段122的流量和流经第二管段123的流量一致,并且第一管段122的截面积大于第二管段123的截面积,根据流量=流速x横截面积,可知,第二管段123内的气流流速大于第一管段122内的气流流速。因此,相比于将散热口121开设在第一管段122上,本申请将散热口121开设在第二管段123上可以增大导流通道12在散热口121处的流速,同时根据伯努利定律中流速越大,压力越小的原理,即增大了散热口121处的负压差,提高散热口121处的吸力。
进一步的,导流通道12还可以包括第三管段124。第三管段124位于第一管段122和第二管段123之间,并且第一管段122通过第三管段124与第二管段123连通。自第一管段122向第二管段123方向,第三管段124的截面积逐渐减小,使得第一管段122内的气流可以通过第三管段124平滑流入至第二管段123中,以减少气流在第一管段122和第二管段123之间的流速损耗量,从而减少气流从出风口21流动至散热口121处的流速损耗量,保证散热口21处的吸力。导流通道12还可以包括第四管段125,其中,第四管段125位于第二管段123的末端,第四管段125的与第二管段123连通,从而进入导流通道12内的气流依次经过第一管段122、第三管段124、第二管段123和第四管段125排出。并且,第四管段125的截面积大于第二管段123的截面积,以减缓从导流通道12排出气流的流速。
进一步的,散热部件还包括散热通道15。散热通道15与散热口121连通,并自第二管段123向径向外侧延伸,以满足不同环境下的安装需求。散热通道15和导流通道12在散热口121处具有预设夹角,该预设夹角小于60°,以防止导流通道12中气流吹向散热通道15内,避免影响散热通道15内的气流通过散热口121排出。
进一步的,散热部件还包括单向导通件40。单向导通件40覆盖散热口121,以阻挡导流通道12内的水汽通过散热口121进入散热通道15。
关于导流通道12、散热通道15和单向导通件40的具体结构,可以参考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内容,此处不作赘述。
以下结合具体的应用场景,以清洁装置为扫地机器人为例,进行详细的说明。
应用场景一
小明购买了一台扫地机器人,这台扫地机器人内集成有散热部件,该散热部件不仅可以加快电机部件散热的功能,其还具有避免风扇组件排出的水汽对机体内电器件产生损坏的功能。
某天,小明点击手机APP上开始按钮,以启动扫地机器人对地面进行清洁。在清洁的过程中,扫地机器人通过转动前端的刷盘对地面进行摩擦清洁,同时,风扇组件抽取回收箱内的空气所形成的气流在回收箱内形成负压,并利用该吸取地面上的脏污,以实现双重清洁。风扇组件排出的气流则通过导流通道透过机体排放至外部环境中,并借助机壳阻隔阻挡排放至外部环境中的气流再次进入至机体内,以避免风扇组件排出气流中含有的水汽对机体内电器件产生损坏。与此同时,风扇组件排出的气流流经散热口时,在散热口处形成负压,该负压驱动弹性膜片产生形变,使得散热口与导流通道连通,并利用该负压通过散热通道抽取电机部件产生的热量,以使得电机部件的运行温度始终处于安全范围内。
待扫地机器人完成清洁操作后,扫地机器人自动返回基站并处于待机状态。此时,风扇组件停止工作,散热口处的负压消失,弹性膜片恢复原状重新覆盖散热口,阻断散热口与导流通道连通。小明为了感受对电机部件的散热效果,将手放置在电机部件位置处,也并未感受到明显的灼热感,对该散热效果也是甚是赞扬。
又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扫地机器人仍然处于完好状态,未有任何部件发生损坏,性能稳定可靠,小明对该款扫地机器人的质量格外满意。
由此可见,本申请所采用的方案通过将导流通道与风扇组件的出风口连通,使得导流通道将出风口排出的气流直接导流至外部环境中。相较于将出风口排出的气流直接排放至机体内部,本申请可以避免出风口排出气流排放至机体内部,防止气流中的水汽对机体内的发热部件及其他电器件产生损伤,提高清洁装置的使用安全。同时,导流通道上还开设有散热口,并且用于容纳发热部件的目标腔体与散热口连通,当风扇组件排出的气流流经导流通道时,可以增加散热口处的空气流速,使得散热口处形成负压。如此,目标腔体内的空气可以在负压差的作用下加速从散热口处排出,加快对发热部件的散热,保证清洁装置的散热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7)

1.一种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装置至少包括机体和风扇组件,其中,所述机体具有导流通道和目标腔体;
所述导流通道的第一端与所述风扇组件的出风口连通,所述导流通道的第二端透过所述机体与外部环境连通,所述导流通道用于将所述出风口排出的气流导流至外部环境中;
所述目标腔体用于容纳发热部件,并且所述目标腔体与所述导流通道上的散热口连通,当所述导流通道中的气流流经所述散热口时,所述气流在所述散热口处形成负压,以将所述目标腔体内的热量通过所述散热口抽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具有机壳,所述机壳上设置有第一开孔;
所述导流通道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开孔连接,以使得所述出风口排出的气流依次经过所述导流通道和所述第一开孔排放至外部环境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通道包括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
所述第一管段的一端与所述出风口连通,所述第一管段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管段连通;
所述第一管段的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二管段的截面积,并且所述散热口开设在所述第二管段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通道还包括第三管段;
所述第三管段位于所述第一管段和所述第二管段之间,并且所述第一管段通过所述第三管段与所述第二管段连通;
自所述第一管段向所述第二管段方向,所述第三管段的截面积逐渐减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通道还包括第四管段;
所述第四管段位于所述第二管段和所述第一开孔之间,所述第二管段通过所述第四管段与所述第一开孔连通,并且所述第四管段的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二管段的截面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口与所述出风口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散热口与所述第一开孔之间的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装置还包括单向导通件;
所述单向导通件覆盖所述散热口,以阻挡所述导流通道内的水汽通过所述散热口进入所述目标腔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导通件为弹性膜片;
所述弹性膜片的外轮廓与所述散热口的内轮廓相适配,并且所述弹性膜片部分连接在所述散热口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还具有散热通道;
所述目标腔体具有第二开孔,所述散热通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开孔连接,所述散热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散热口连接,以使得所述目标腔体内的热量依次通过所述第二开孔、所述散热通道和所述散热口抽出。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还具有散热通道;
所述目标腔体与附近环境连通,所述目标腔体内的热量散发至所述附近环境中;
所述散热通道的一端位于所述目标腔体附近,所述散热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散热口连接,以使得所述目标腔体内的热量依次经过所述附近环境、所述散热通道和所述散热口抽出。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通道和所述导流通道在所述散热口处具有预设夹角,所述预设夹角小于60°。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装置还包括电机部件;
所述电机部件与所述机体连接,所述目标腔体由所述电机部件的外壳体围绕形成,所述散热通道的一端位于所述外壳体附近。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机部件与所述风扇组件连接,以驱动所述风扇组件转动;
或者,
所述电机部件与刷盘连接,以驱动所述刷盘转动。
14.一种散热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部件至少包括导流通道,其中,所述导流通道包括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
所述第一管段与所述第二管段连通,并且沿所述导流通道内的气流流动方向,所述第一管段位于所述第二管段的后方;
所述第一管段的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二管段的截面积,并且所述第二管段上开设有散热口。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散热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通道还包括第三管段和第四管段;
所述第三管段位于所述第一管段和所述第二管段之间,并且所述第一管段通过所述第三管段与所述第二管段连通,自所述第一管段向所述第二管段方向,所述第三管段的截面积逐渐减小;
所述第四管段位于所述第二管段的末端,并且所述第四管段与所述第二管段连通,并且第四管段的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二管段的截面积。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散热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部件还包括散热通道;
所述散热通道与所述散热口连通,并自所述第二管段向径向外侧延伸;
所述散热通道和所述导流通道在所述散热口处具有预设夹角,所述预设夹角小于60°。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散热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部件还包括单向导通件;
所述单向导通件覆盖所述散热口,以阻挡所述导流通道内的水汽通过所述散热口进入所述散热通道。
CN202320948907.5U 2023-04-24 2023-04-24 清洁装置和散热部件 Active CN2201415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48907.5U CN220141552U (zh) 2023-04-24 2023-04-24 清洁装置和散热部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48907.5U CN220141552U (zh) 2023-04-24 2023-04-24 清洁装置和散热部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41552U true CN220141552U (zh) 2023-12-08

Family

ID=890108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948907.5U Active CN220141552U (zh) 2023-04-24 2023-04-24 清洁装置和散热部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4155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909491B1 (en) Noise-cancelling cooling structure and vacuum cleaner thereof
CN113775544A (zh) 一种电风机及清洁设备
JP2002102122A (ja) 真空掃除機
CN113775545A (zh) 一种电风机及清洁设备
CN113775547A (zh) 一种电风机及清洁设备
CN211692882U (zh) 电风机及具有其的吸尘器
JP4951588B2 (ja) 電動送風機及びこれを備えた電気掃除機
CN215521345U (zh) 一种电风机及清洁设备
CN215521343U (zh) 一种电风机及清洁设备
CN215521344U (zh) 一种电风机及清洁设备
CN220141552U (zh) 清洁装置和散热部件
CN113027791A (zh) 电风机及具有其的吸尘器
CN216060402U (zh) 一种用于清洁机的风机组件及清洁机
CN211355203U (zh) 吸尘器
CN215595958U (zh) 一种电风机及清洁设备
KR100808205B1 (ko) 진공청소기용 모터 어셈블리
CN111740334B (zh) 一种散热装置
CN213360481U (zh) 一种吸尘器用无刷电风机
CN219846383U (zh) 清洁设备和机体
CN213488601U (zh) 一种吸尘器附件
CN213910057U (zh) 清洁机器人
CN210519325U (zh) 一种电动工具
CN220655517U (zh) 清洁系统以及集尘装置
CN218285631U (zh) 一种便于散热的改进型电动剪刀
CN219246771U (zh) 动力组件、清洁设备及机器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