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23958U - 雾化结构及电子雾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雾化结构及电子雾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23958U
CN220123958U CN202320544325.0U CN202320544325U CN220123958U CN 220123958 U CN220123958 U CN 220123958U CN 202320544325 U CN202320544325 U CN 202320544325U CN 220123958 U CN220123958 U CN 2201239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heating element
generating body
axial
element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54432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丹丹
罗永杰
包雅倩
郑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moore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moore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moore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moore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544325.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239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239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239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雾化结构及电子雾化装置,雾化结构包括:发热体组件,具有容置腔;第一隔热件,绕发热体组件轴向,层叠绕设于发热体组件外周;以及第二隔热件,套设于发热体组件轴向的至少一端外,且遮挡第一隔热件相邻两层之间的缝隙。上述雾化结构中,第一隔热件绕发热体组件轴向层叠绕设于发热体组件外周,对发热体组件进行隔热。并且,第二隔热件套设于发热体组件轴向的至少一端外,且遮挡第一隔热件相邻两层之间的缝隙,以对第一隔热件相邻两层之间的对流热气流进行阻挡,防止相邻两层第一隔热件之间的热气流流出而使壳体温度升高,对发热体组件进行隔热,防止电子雾化装置壳体温度及能耗过高,方便用户握持使用电子雾化装置。

Description

雾化结构及电子雾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雾化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雾化结构及电子雾化装置。
背景技术
气溶胶是一种由固体或液体小质点分散并悬浮在气体介质中形成的胶体分散体系,由于气溶胶可通过呼吸系统被人体吸收,为用户提供一种新型的替代吸收方式。例如,可对液体类或固体类的气溶胶生成基质加热而产生气溶胶的电子雾化装置,应用于不同领域中,为用户递送可供吸入的气溶胶,替代常规的产品形态及吸收方式。
相关技术中,加热不燃烧类型的电子雾化装置的发热体组件温度较高,长期加热温度一般在200-350℃,尤其是周圈加热的发热体组件会向周围结构件以及产品外壳传递大量的热,导致电子元器件性能恶化,外壳烫手等问题,必须进行隔热处理,提高用户使用时体验感以及增加续航能力。具体地,为了达到隔热效果,通常使用隔热材料卷绕在发热体组件外进行隔热处理,但是采用这种隔热方式仍然存在壳体温度及能耗过高的问题。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加热不燃烧类型的电子雾化装置壳体温度过高的问题,提供一种防止壳体温度过高的雾化结构及电子雾化装置。
一种雾化结构,包括:
发热体组件,所述发热体组件具有容置腔;
第一隔热件,绕所述发热体组件轴向,层叠绕设于所述发热体组件外周;以及
第二隔热件,所述第二隔热件套设于所述发热体组件轴向的至少一端外,且遮挡所述第一隔热件相邻两层之间的缝隙。
上述雾化结构包括第一隔热件和第二隔热件,第一隔热件绕发热体组件轴向层叠绕设于发热体组件外周,以在发热体组件的轴向及径向上增大热量传递的阻力,对发热体组件进行隔热。并且,第二隔热件套设于发热体组件轴向的至少一端外,且遮挡第一隔热件相邻两层之间的缝隙,以对第一隔热件相邻两层之间的对流热气流进行阻挡,防止相邻两层第一隔热件之间的热气流流出而使壳体温度升高,进一步对发热体组件进行隔热,防止电子雾化装置壳体温度及能耗过高,方便用户握持使用电子雾化装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隔热件包括层叠绕设的多层,每层所述第一隔热件均沿所述发热体组件的轴向延伸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隔热件被构造为环形片,所述环形片套设于所述发热体组件轴向的一端,且遮挡于位于该端的所述第一隔热件外。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热体组件轴向的顶端的外周套设有所述第二隔热件;和/或
所述发热体组件轴向的底端的外周套设有所述第二隔热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热体组件轴向的顶端的外周套设有多个所述第二隔热件,全部所述第二隔热件沿所述发热体组件的轴向层叠设置;和/或
所述发热体组件轴向的底端的外周套设有多个所述第二隔热件,全部所述第二隔热件沿所述发热体组件的轴向层叠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层所述第一隔热件具有内表面和外表面,至少一层所述第一隔热件的所述内表面和/或所述外表面上涂覆有第一反射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隔热件具有在所述发热体组件轴向上相背的顶面和底面,所述顶面和所述底面中的至少一者上涂覆有第二反射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反射膜及所述第二反射膜的材料为铝或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雾化结构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套设于所述第一隔热件及所述第二隔热件外。
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包括上述雾化结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电子雾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电子雾化装置的截面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电子雾化装置的截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200、电子雾化装置;100、雾化结构;10、发热体组件;11、底座;12、容置腔;13、套管;15、顶环;30、第一隔热件;50、第二隔热件;70、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如背景技术记载所述,采用隔热材料卷绕隔热时,仍然存在壳体温度及能耗过高的问题。具体而言,传统的隔热方式将隔热材料多层卷绕在发热体组件的外周,热量沿发热体组件径向和轴向的传导热阻较高,但是仍存在隔热材料表面产生热辐射向外传播及隔热材料层与层之间的空气沿轴向向两端对流传热的情况,进而还是存在壳体温度及能耗过高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雾化结构,以提高隔热效果,防止壳体温度及能耗过高。
参阅图1-2,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雾化结构100,雾化结构100包括发热体组件10,发热体组件10具有容置腔12,容置腔12用于放置气溶胶生成基质。雾化结构100设于电子雾化装置200中时,电子雾化装置200工作并加热发热体组件10,进而使发热体组件10向气溶胶生成基质传导热量,并雾化气溶胶生成基质。
进一步地,雾化结构100包括第一隔热件30和第二隔热件50,第一隔热件30绕发热体组件10轴向层叠绕设于发热体组件10外周,以在发热体组件10的轴向及径向上增大热量传递的阻力,对发热体组件10进行隔热。并且,第二隔热件50套设于发热体组件10轴向的至少一端外,且遮挡第一隔热件30相邻两层之间的缝隙,以对第一隔热件30相邻两层之间的对流热气流进行阻挡,防止相邻两层第一隔热件30之间的热气流流出而使壳体温度升高,进一步对发热体组件10进行隔热,防止电子雾化装置200壳体温度及能耗过高,方便用户握持使用电子雾化装置200。
可选地,发热体组件10局部发热,或者发热体组件10整体发热,发热体组件10能够向容置腔12内的气溶胶生成基质传递热量即可。例如,发热体组件10包括底座11、套管13及顶环15,套管13套设连接底座11和顶环15之间,通过套管13发热来加热雾化气溶胶生成基质。其中,可以将套管13设置为能够导热的金属材料,底座11和顶环15可以设置为塑胶件等导热率较低的材料,一方面通过底座11和顶环15安装套管13,另一方面防止套管13产生的热量沿轴向传递。
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隔热件30包括层叠绕设的多层,每层第一隔热件30均沿发热体组件10的轴向延伸设置,以使第一隔热件30沿发热体组件10的轴向覆盖发热体组件10的外周,对发热体组件10外周进行有效隔热。
进一步地,第二隔热件50被构造为环形片,环形片套设于发热体组件10轴向的一端,且遮挡于该端的第一隔热件30外。其中,环形片盖设于多层第一隔热件30的轴向端部,便可对相邻两层第一隔热件30之间的缝隙进行遮挡,以防止相邻两层第一隔热件30之间的进行气流对流而向外传递热量,以防止轴向对流传热而降低隔热效果,进一步降低壳体温度及能耗。
可选地,第一隔热件30的材料为泡沫型气凝胶、陶瓷纤维气凝胶、预氧丝纤维气凝胶、陶瓷纤维毡、玻璃纤维毡中的任意一种,导热系数极低,具有较好的隔热效果。还可选地,第二隔热件50的材料为泡沫型气凝胶、陶瓷纤维气凝胶、预氧丝纤维气凝胶、陶瓷纤维毡、玻璃纤维毡中的任意一种,导热系数极低,具有较好的隔热效果。其中,第一隔热件30和第二隔热件50的材料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一些实施例中,发热体组件10轴向的顶端外周上套设有第二隔热件50,使第二隔热件50盖设于多层第一发热件的轴向顶端上,遮挡相邻两层第一发热体组件10之间对流通道的顶端,防止在发热体组件10轴向的顶端产生气体对流传热。
可选地,发热体组件10轴向的顶端的外周套设有多个第二隔热件50,全部第二隔热件50沿发热体组件10的轴向层叠设置,以多重隔热,提高对轴向对流传热的隔热效果。还可选的,发热体组件10轴向的顶端外周上套设有一个第二隔热件50,对于第二隔热件50的数量在此不做限定。
另一些实施例中,发热体组件10轴向的底端外周上套设有第二隔热件50,使第二隔热件50盖设于多层第一发热件的轴向底端上,遮挡相邻两层第一发热体组件10之间对流通道的底端,防止在发热体组件10轴向的底端产生气体对流传热。
可选地,发热体组件10轴向的底端的外周套设有多个第二隔热件50,全部第二隔热件50沿发热体组件10的轴向层叠设置,以多重隔热,提高对轴向对流传热的隔热效果。还可选的,发热体组件10轴向的底端外周上套设有一个第二隔热件50,对于第二隔热件50的数量在此不做限定。
参阅图3,又一些实施例中,发热体组件10轴向的顶端外周上套设有第二隔热件50,使第二隔热件50盖设于多层第一发热件的轴向顶端上,遮挡相邻两层第一发热体组件10之间对流通道的顶端,防止在发热体组件10轴向的顶端产生气体对流传热。并且,发热体组件10轴向的底端外周上套设有第二隔热件50,使第二隔热件50盖设于多层第一发热件的轴向底端上,遮挡相邻两层第一发热体组件10之间对流通道的底端,防止在发热体组件10轴向的底端产生气体对流传热。
可选地,发热体组件10轴向的顶端的外周套设有多个第二隔热件50,全部第二隔热件50沿发热体组件10的轴向层叠设置,以多重隔热,提高对轴向对流传热的隔热效果。还可选的,发热体组件10轴向的顶端外周上套设有一个第二隔热件50,对于第二隔热件50的数量在此不做限定。
还可选地,发热体组件10轴向的底端外周上套设有多个第二隔热件50,多个第二隔热件50沿发热体组件10的轴向层叠设置,以多重隔热,提高对轴向对流传热的隔热效果。还可选的,发热体组件10轴向的底端外周上套设有一个第二隔热件50,对于第二隔热件50的数量在此不做限定。
一些实施例中,每层第一隔热件30具有内表面和外表面,至少一层第一隔热件30的内表面和/或外表面上涂覆有第一反射膜,如此对第一隔热件30进行单面或双面镀膜,来通过第一反射膜对发热体组件10产生的热辐射进行反射,减少第一隔热件30向外传递的热辐射,进一步降低壳体温度及能耗。
可选地,第一反射膜的材料为铝或银,具有较高的反射率。第一反射膜的厚度为5nm~50um,第一反射膜可以通过蒸镀、磁控溅射及真空镀等方式制备。
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隔热件50具有在发热体组件10轴向上相背的顶面和底面,顶面和底面中的至少一者上涂覆有第二反射膜,如此对第二隔热件50进行单面或双面镀膜,来通过第二反射膜对传递至第二隔热件50的热量进行反射,减小第二隔热件50向外传递的热辐射,进一步降低壳体温度及能耗。
可选地,第二反射膜的材料为铝或银,具有较高的反射率。第二反射膜的厚度为5nm~50um,第二反射膜可以通过蒸镀、磁控溅射及真空镀等方式制备。
一些实施例中,雾化结构100还包括壳体70,壳体70套设于第一隔热件30及第二隔热件50外,用于保护第一隔热件30及第二隔热件50,以将雾化结构100组装为一个整体。其中,壳体70为用户握持的位置,壳体70套设于第一隔热件30和第二隔热件50外,发热体组件10产生的热量被第一隔热件30及第二隔热件50隔离,壳体70的温度较低,能耗较低。
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电子雾化装置200,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雾化结构100。雾化结构100包括发热体组件10,发热体组件10具有容置腔12,容置腔12用于放置气溶胶生成基质。电子雾化装置200工作时,加热发热体组件10,进而使发热体组件10向气溶胶生成基质传导热量,并雾化气溶胶生成基质。可选地,电子雾化装置200通过电磁加热、电阻加热及等离子体等方式加热发热体组件10,对于发热体组件10的加热方式,在此不做限定。
进一步地,雾化结构100包括第一隔热件30和第二隔热件50,第一隔热件30绕发热体组件10轴向层叠绕设于发热体组件10外周,以在发热体组件10的轴向及径向上增大热量传递的阻力,对发热体组件10进行隔热。并且,第二隔热件50套设于发热体组件10轴向的至少一端外,且遮挡第一隔热件30相邻两层之间的缝隙,以对第一隔热件30相邻两层之间的对流热气流进行阻挡,防止相邻两层第一隔热件30之间的热气流流出而使壳体温度升高,进一步对发热体组件10进行隔热,防止电子雾化装置200壳体温度及能耗过高,方便用户握持使用电子雾化装置200。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雾化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热体组件,所述发热体组件具有容置腔;
第一隔热件,绕所述发热体组件轴向,层叠绕设于所述发热体组件外周;以及
第二隔热件,所述第二隔热件套设于所述发热体组件轴向的至少一端外,且遮挡所述第一隔热件相邻两层之间的缝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热件包括层叠绕设的多层,每层所述第一隔热件均沿所述发热体组件的轴向延伸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隔热件被构造为环形片,所述环形片套设于所述发热体组件轴向的一端,且遮挡于位于该端的所述第一隔热件外。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体组件轴向的顶端的外周套设有所述第二隔热件;和/或
所述发热体组件轴向的底端的外周套设有所述第二隔热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雾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体组件轴向的顶端的外周套设有多个所述第二隔热件,全部所述第二隔热件沿所述发热体组件的轴向层叠设置;和/或
所述发热体组件轴向的底端的外周套设有多个所述第二隔热件,全部所述第二隔热件沿所述发热体组件的轴向层叠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每层所述第一隔热件具有内表面和外表面,至少一层所述第一隔热件的所述内表面和/或所述外表面上涂覆有第一反射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雾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隔热件具有在所述发热体组件轴向上相背的顶面和底面,所述顶面和所述底面中的至少一者上涂覆有第二反射膜。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雾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射膜及所述第二反射膜的材料为铝或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结构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套设于所述第一隔热件及所述第二隔热件外。
10.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雾化结构。
CN202320544325.0U 2023-03-16 2023-03-16 雾化结构及电子雾化装置 Active CN2201239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44325.0U CN220123958U (zh) 2023-03-16 2023-03-16 雾化结构及电子雾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44325.0U CN220123958U (zh) 2023-03-16 2023-03-16 雾化结构及电子雾化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23958U true CN220123958U (zh) 2023-12-05

Family

ID=889586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544325.0U Active CN220123958U (zh) 2023-03-16 2023-03-16 雾化结构及电子雾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2395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4082367A1 (en) Heater and smoking set comprising same
CN113080520A (zh) 加热器以及包括该加热器的烟具
CN109674095A (zh) 烟支加热器及电加热吸烟装置、隔热装置
JP2023039406A (ja) 加熱モジュール及びエアロゾル発生装置
JP7499968B2 (ja) エアロゾル発生装置
KR20230043187A (ko) 히터 및 해당 히터를 포함하는 스모킹 세트
JP2023039405A (ja) 案内部材、加熱モジュール及びエアロゾル発生装置
WO2023216701A1 (zh) 加热组件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CN220123958U (zh) 雾化结构及电子雾化装置
JP2023039407A (ja) 加熱モジュール及びエアロゾル発生装置
EP4309524A1 (en) Heating mechanism and aerosol generating device
JP2024000501A (ja) エアロゾル発生装置及びその加熱モジュール
JP2023021008A (ja) エアロゾル生成製品
CN113068866A (zh) 加热器以及包括该加热器的烟具
WO2023207296A1 (zh) 气溶胶生成装置以及加热组件
WO2024060721A1 (zh) 气溶胶产生装置及其加热装置
WO2023093449A1 (zh) 加热组件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CN217065416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发热组件和发热体
KR20230038554A (ko) 히터 및 해당 히터를 포함하는 담배 도구
KR20210118902A (ko) 담배 히터 및 전기 가열 흡연 장치
CN114190604A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发热组件和发热体
CN219578298U (zh) 电子雾化装置
CN217958747U (zh) 一种气溶胶发生器的红外发热体及气溶胶发生器
CN218499997U (zh) 加热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WO2024140039A1 (zh) 加热模组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