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958747U - 一种气溶胶发生器的红外发热体及气溶胶发生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气溶胶发生器的红外发热体及气溶胶发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958747U
CN217958747U CN202221594085.7U CN202221594085U CN217958747U CN 217958747 U CN217958747 U CN 217958747U CN 202221594085 U CN202221594085 U CN 202221594085U CN 217958747 U CN217958747 U CN 2179587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rared
coating
aerosol generator
heating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59408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欧阳俊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IVP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IVP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IVP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IVP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59408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9587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9587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9587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气溶胶发生器的红外发热体及气溶胶发生器,包括设有第一开槽的第一壳体以及设有第二开槽的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设有第一红外涂层以及与所述第一红外涂层电连接的第一导电件,所述第二壳体设有第二红外涂层以及与所述第二红外涂层电连接的第二导电件。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开槽和第二开槽合围成用于容置可抽吸材料的加热仓。本实施例通过在围成加热仓的两个壳体分别设置红外涂层,从而进行分段加热,形成混合口感的气溶胶。

Description

一种气溶胶发生器的红外发热体及气溶胶发生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溶胶发生器的红外发热体和应用该气溶胶发生器的红外发热体的气溶胶发生器。
背景技术
气溶胶发生器通过其内配置的发热体对可抽吸材料进行加热而产生气溶胶。其中,所述发热体的加热方式有多种,例如电磁加热、电热管加热以及红外加热等。由于红外加热的方式加热效率高而逐渐被采用。现有技术中的红外加热方式包括中心加热结构,这种加热方式热扩散相对较慢;另一种是外围加热结构,这种加热方式热扩散快,加热效率高。现有采用外围加热结构通过在一体式的石英管外设置红外涂层,由于红外辐射升温较快,可抽吸材料各个部位快速吸收热量而无法产生混合口感的气溶胶。
因而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气溶胶发生器的红外发热体及气溶胶发生器,旨在产生混合口感的气溶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气溶胶发生器的红外发热体,包括具有第一开槽的第一壳体以及具有第二开槽的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设有第一红外涂层以及与所述第一红外涂层电连接的第一导电件,所述第二壳体设有第二红外涂层以及与所述第二红外涂层电连接的第二导电件,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开槽和第二开槽合围成用于容置可抽吸材料的加热仓。
所述气溶胶发生器的红外发热体,其中,所述第一红外涂层涂覆于所述第一开槽的外侧壁,所述第二红外涂层涂覆于所述第二开槽的外侧壁,以使得红外涂层包覆所述加热仓的外表面。
所述气溶胶发生器的红外发热体,其中,所述第一红外涂层涂覆于所述第一开槽的内侧壁,所述第二红外涂层涂覆于所述第二开槽的内侧壁,以使得红外涂层包覆所述加热仓的内表面。
所述气溶胶发生器的红外发热体,其中,所述第一红外涂层涂覆于所述第一开槽的外侧壁和内侧壁,所述第二红外涂层涂覆于所述第二开槽的外侧壁和内侧壁,以使得红外涂层包覆所述加热仓的内表面和外表面。
所述气溶胶发生器的红外发热体,其中,所述第一导电件包括至少部分覆盖所述第一红外涂层的第一导电涂层以及由第一导电涂层引出的两第一引脚;和/或
所述第二导电件包括至少部分覆盖所述第二红外涂层的第二导电涂层和由第一第二导电涂层引出的两第二引脚。
所述气溶胶发生器的红外发热体,其中,所述第一导电件与第二导电件并联。
所述气溶胶发生器的红外发热体,其中,所述第一开槽和/或所述第二开槽的开口端的端面设有胶层,通过所述胶层粘合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以合围形成所述加热仓。
所述气溶胶发生器的红外发热体,其中,其还包括至少一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过盈套接于所述加热仓的外周或者过盈插入所述加热仓内,以紧固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
所述气溶胶发生器的红外发热体,其中,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采用耐高温透明材质。
所述的气溶胶发生器的红外发热体,所述加热仓呈中空的管状结构,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为沿所述加热仓的轴向方向延伸的弧形板。
一种气溶胶发生器,包括设有安装槽的外壳、安装于外壳内的电池元件和电路板,以及如上任一所述的红外发热体,所述红外发热体容置于所述安装槽内,且与所述电池元件电连接。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气溶胶发生器的红外发热体及气溶胶发生器,包括设有第一开槽的第一壳体以及设有第二开槽的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设有第一红外涂层以及与所述第一红外涂层电连接的第一导电件,所述第二壳体设有第二红外涂层以及与所述第二红外涂层电连接的第二导电件。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开槽和第二开槽合围成用于容置可抽吸材料的加热仓。本实施例通过在围成加热仓的两个壳体分别设置红外涂层,从而进行分段加热,形成混合口感的气溶胶。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气溶胶发生器的红外发热体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气溶胶发生器的红外发热体较佳实施例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气溶胶发生器的红外发热体一个变形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气溶胶发生器的红外发热体一个变形实施例的爆炸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气溶胶发生器的红外发热体一个变形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气溶胶发生器的红外发热体另一变形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气溶胶发生器的红外发热体另一变形实施例的爆炸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气溶胶发生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Figure BDA0003712371370000031
Figure BDA0003712371370000041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照图1-2,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气溶胶发生器的红外发热体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红外发热体包括设有第一开槽13的第一壳体1以及设有第二开槽23的第二壳体2,所述第一壳体1设有第一红外涂层11以及与所述第一红外涂层11电连接的第一导电件12,所述第二壳体2设有第二红外涂层21以及与所述第二红外涂层21电连接的第二导电件22。所述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开槽13和第二开槽23合围成用于容置可抽吸材料200的加热仓3。本实施例通过在围成加热仓3的两个壳体分别设置红外涂层,从而进行分段加热,形成混合口感的气溶胶。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加热仓3可以为圆形、四方形、椭圆形等。由于现有可抽吸材料200多被设置成圆柱体结构,因而所述加热仓3也呈中空的管状结构,即其横截面呈圆形,以提高红外发热体100的通用性。相对应的,所述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为沿所述加热仓3的轴向方向延伸的弧形板。所述第一开槽13和第二开槽23即为半圆形开槽,相互扣合而合围成管状的加热仓3。值得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所述加热仓3不限于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合围而成,其也可以是多个壳体合围而形成。例如,其可以是三个壳体或者四个壳体合围而形成。各个壳体分别设置有开槽和红外涂层,这样便于形成更加精细的分段加热。
优选的,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开槽13或者所述第二开槽23的开口端的端面设有胶层5,通过所述胶层5粘合所述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以合围形成所述加热仓3。所述胶层5可以采用耐高温且热稳定性好的胶黏剂,例如高温硅胶。通过胶层5使得第一开槽13和第二开槽23的端面紧密相连,可以填补连接间隙,防止加热仓3内的热量从连接间隙内流出,有效提高了热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红外发热体100还包括至少一固定支架4。所述固定支架4呈环形,环形的固定支架4其外径与所述加热仓3内径相适配,以过盈插接入所述加热仓3内,从而紧固所述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进一步,所述固定支架4一端设有限位台阶,所述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沿轴向方向的端面贴合于所述限位台阶,以保证两个壳体齐平。当然,还可以将环形的固定支架4的内径设置为与所述加热仓3的外径相适配,并将固定支架4套接于两个壳体的外周,以紧固所述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所述固定支架4可以为一个,两个或者多个,其沿加热仓3的轴向方向间隔分布。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第一红外涂层11可以涂覆于所述第一开槽13的外侧壁,所述第二红外涂层21涂覆于所述第二开槽23的外侧壁,以使得所述加热仓3的外表面包覆于红外涂层。所述红外涂层用于通电后释放红外辐射线,所述红外辐射线穿过所述第一壳体1或者第二壳体2而到达加热仓3内,从而对插入加热仓3内的可抽吸材料200进行加热。优选的,所述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选用耐高温的透明材料制成,例如石英玻璃、碳化硅陶瓷或者微晶玻璃等材料,这些材料对红外光的透过率较高,可以提高热效率。在实际应用中,所述红外涂层可以包括生物炭,碳纤维制品,电气石,远红外陶瓷,玉石等材料。优选的,所述红外涂层具有导电和红外辐射的功能,导电材料可以为氧化锡、氧化锌、氧化铟、银和铜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红外涂层可以通过将以上材料通过大气等离子喷涂的方式喷涂在第一开槽13和第二开槽23的外侧壁后固化而形成。在实际应用中,所述可抽吸材料200可以为颗粒状、自然排列的丝状或者有序排列的丝状。红外辐射具有穿透性,可以实现非接触加热,而不会对可抽吸材料200造成物理损伤。
本实施例通过分别在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设置第一红外涂层11和第二红外涂层21,且第一红外涂层11与第一导电件12相连,第二红外涂层21与第二导电件22相连。优选的,所述第一导电件12和第二导电件22并联。这样方便对两个红外涂层分别进行控制,从而实现径向方向的分半加热。所述第一导电件12包括至少部分覆盖所述第一红外涂层11的第一导电涂层121以及由所述第一导电涂层121引出的两第一引脚122。所述第二导电件22包括至少部分覆盖所述第二红外涂层21的第二导电涂层221以及由所述第二导电涂层221引出的引出的两第二引脚222。所述第一导电涂层121和第二导电涂层221可以通过印刷覆盖于红外涂层,其覆盖的面积大小以及形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所述第一引脚122和第二引脚222通过焊接与相应的导电涂层电连接。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先导通第一红外涂层11,使得第一红外涂层11先发热一个预设时间,再导通第二红外涂层21。这样红外辐射线从第一开槽13的外侧壁向加热仓3内辐射,从而可抽吸材料200各个部分在径向方向吸收到的热量不同,进而产生不同口感的气溶胶,实现混合口感。
优选的,所述第一红外涂层11和/或所述第二红外涂层21还可以被设置成具有反射功能,可以在其组成材料中增加金、银、镍、铝、金合金、银合金、镍合金、铝合金、金的氧化物、银的氧化物等材料经电镀而形成反射膜。通过反射膜将向外辐射的红外线反射至加热仓3内,以提高热效率,减小热量损失。还可以在所述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外罩设一反射罩,以将向外辐射的红外线反射纸加热仓3内。当然,也可以在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外罩设一隔热罩进行保温,减小热量损失并防止气溶胶发生器过热而烫伤用户。在实际应用中,所述第一红外涂层11和第二红外涂层21的参数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其发射的红外辐射线的波长和效率。
请参照图3-5,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变形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红外涂层11涂覆于所述第一开槽13的内侧壁,所述第二红外涂层21涂覆于所述第二开槽23的内侧壁,以使得红外涂层包覆所述加热仓3的内表面。这样,当第一红外涂层11和第二红外涂层21分别经由第一导电件12和第二导电件22通电时,发出的红外线可以直接作用于加热仓3内的可抽吸材料200,而无需穿过加热仓3壁,减小了热损耗,提高了加热效率。另一方面,由于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采用分体连接,因而在加工时首先分别在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内部印刷或者喷涂红外涂层,再将配置有红外涂层的两个壳体进行装配,而形成加热仓3。解决了现有在一体结构的加热仓3内壁涂覆涂层难的问题。在实际应用中,所述第一导电涂层121和第二导电涂层221分别位于第一红外涂层11和第二红外涂层21上,所述第一引脚122和第二引脚222可以焊接于所述加热仓3的内侧壁,也可以焊接于所述加热仓3的外侧壁。当第一引脚122和第二引脚222焊接于所述加热仓3的外侧壁时,相应的导电涂层从所述加热仓3的内壁侧弯折延伸至加热仓3的外侧壁,以焊接引脚。
请参照图6和图7,在本实施例的另一变形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红外涂层11涂覆于所述第一开槽13的内侧壁和外侧壁,所述第二红外涂层21涂覆于所述第二开槽23的内侧壁和外侧壁,以使得红外涂层包覆所述加热仓3的内表面和外表面。本实施例通过在加热仓3的内外表面同时设置红外涂层可以增大发热面积,提高发热效率。值得说明的是,所述第一红外涂层11和第二红外涂层21还可以采用其他的组合方式,例如第一红外涂层11位于第一开槽13的内侧壁,第二红外涂层21位于第二开槽23的外侧壁。所述第一红外涂层11和第二红外涂层21涂覆的具体形状和占用开槽表面积的大小不作限制。
如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气溶胶发生器,所述气溶胶发生器包括设有安装槽301的外壳300、安装于所述外壳300内的电池元件400和电路板500、以及如上任一所述的气溶胶发生器的红外发热体100。所述红外发热体100容置于所述安装槽301内,且与所述电池元件400电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导电件12和第二导电件22并联接入所述电路板500或电池元件400,以单独控制第一红外涂层11和第二红外涂层21的辐射参数。该气溶胶发生器的红外发热体1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气溶胶发生器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气溶胶发生器的红外发热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第一开槽的第一壳体以及具有第二开槽的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设有第一红外涂层以及与所述第一红外涂层电连接的第一导电件,所述第二壳体设有第二红外涂层以及与所述第二红外涂层电连接的第二导电件,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开槽和第二开槽合围成用于容置可抽吸材料的加热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气溶胶发生器的红外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红外涂层涂覆于所述第一开槽的外侧壁,所述第二红外涂层涂覆于所述第二开槽的外侧壁,以使得红外涂层包覆所述加热仓的外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气溶胶发生器的红外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红外涂层涂覆于所述第一开槽的内侧壁,所述第二红外涂层涂覆于所述第二开槽的内侧壁,以使得红外涂层包覆所述加热仓的内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气溶胶发生器的红外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红外涂层涂覆于所述第一开槽的外侧壁和内侧壁,所述第二红外涂层涂覆于所述第二开槽的外侧壁和内侧壁,以使得红外涂层包覆所述加热仓的内表面和外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气溶胶发生器的红外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件包括至少部分覆盖所述第一红外涂层的第一导电涂层以及由第一导电涂层引出的两第一引脚;和/或
所述第二导电件包括至少部分覆盖所述第二红外涂层的第二导电涂层和由第一第二导电涂层引出的两第二引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气溶胶发生器的红外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件与第二导电件并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气溶胶发生器的红外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槽和/或所述第二开槽的开口端的端面设有胶层,通过所述胶层粘合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以合围形成所述加热仓。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气溶胶发生器的红外发热体,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至少一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过盈套接于所述加热仓的外周或者过盈插入所述加热仓内,以紧固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气溶胶发生器的红外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采用耐高温透明材质。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气溶胶发生器的红外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仓呈中空的管状结构,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为沿所述加热仓的轴向方向延伸的弧形板。
11.一种气溶胶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设有安装槽的外壳、安装于外壳内的电池元件和电路板,以及如权利要求1-10任一所述的红外发热体,所述红外发热体容置于所述安装槽内,且与所述电池元件电连接。
CN202221594085.7U 2022-06-24 2022-06-24 一种气溶胶发生器的红外发热体及气溶胶发生器 Active CN2179587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594085.7U CN217958747U (zh) 2022-06-24 2022-06-24 一种气溶胶发生器的红外发热体及气溶胶发生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594085.7U CN217958747U (zh) 2022-06-24 2022-06-24 一种气溶胶发生器的红外发热体及气溶胶发生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958747U true CN217958747U (zh) 2022-12-06

Family

ID=842744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594085.7U Active CN217958747U (zh) 2022-06-24 2022-06-24 一种气溶胶发生器的红外发热体及气溶胶发生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95874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4082367A1 (en) Heater and smoking set comprising same
CN216147266U (zh) 加热器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1910527U (zh) 加热器以及包括该加热器的烟具
CN113080520A (zh) 加热器以及包括该加热器的烟具
WO2023231627A1 (zh) 电磁加热线圈、加热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CN114052297A (zh) 加热组件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CN112841726A (zh) 加热器以及包括该加热器的烟具
CN113647692A (zh) 加热组件和气溶胶产生装置
CN217958747U (zh) 一种气溶胶发生器的红外发热体及气溶胶发生器
CN111820476A (zh) 红外加热管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113647691A (zh) 加热组件和气溶胶产生装置
CN217771509U (zh) 电子烟
CN209768994U (zh) 烟支加热器及电加热吸烟装置、隔热装置
CN209788481U (zh) 烟支加热器及电加热吸烟装置
CN216220206U (zh) 加热组件和气溶胶产生装置
CN218605047U (zh) 加热组件以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WO2023155507A1 (zh) 加热器及雾化装置
CN216776103U (zh) 加热组件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EP4190184A1 (en) Heater and cigarette utensil comprising heater
CN213307438U (zh) 一种电子烟
CN115553507A (zh) 一种气流加热组件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114052298A (zh) 加热组件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WO2022027801A1 (zh) 加热模组及发烟装置
CN213344352U (zh) 加热器以及包含该加热器的烟具
CN218219118U (zh) 发热组件及加热不燃烧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