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22142U - 改进型充电用组合端子 - Google Patents

改进型充电用组合端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22142U
CN220122142U CN202321672144.2U CN202321672144U CN220122142U CN 220122142 U CN220122142 U CN 220122142U CN 202321672144 U CN202321672144 U CN 202321672144U CN 220122142 U CN220122142 U CN 2201221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ive part
sleeve
plug
elastic
positio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67214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黃俐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yin Electronics Donggu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yin Electronics Donggu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yin Electronics Donggu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yin Electronics Donggu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67214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221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221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2214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改进型充电用组合端子,包括插接部、接线部、弹性导电部,该弹性导电部被限位安装于上导电部和下导电部之间,所述插接部和接线部之间设置有旋扣套件,该旋扣套件包括有一套筒,所述的上导电部和下导电部分别插套于套筒的两端,并通过旋扣套件中的定位销实现定位,所述的弹性导电部在上导电部和下导电部夹挤压力下产生压迫弹性形变,实现与上导电部和下导电部的导电接触。本实用新型采用插接部、接线部、旋扣套件相互组合方式设计,利用旋扣套件实现对插接部的轴向定位,无需再额外利用充电枪的塑胶座对插接部进行定位,更换插接部时只需要将插接部与旋扣套件分离就可以自充电枪上取下插接部,无需拆卸充电枪,更换方便快捷。

Description

改进型充电用组合端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用连接器产品技术领域,特指一种改进型充电用组合端子。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目前的充电枪存在以下问题:充电枪的插头与插座中,导电插针(柱)与导电端子之间的插接配合由于长期插拔、摩擦以及其他情况,会出现导电插针(柱)、导电端子出现磨损、损坏,严重将导致充电枪无法使用。由于目前的导电插针(柱)与导电端子主体部分均采用一体成型,即便仅仅是局部磨损或者损坏也需要对整个导电插针(柱)与导电端子进行更换。
为了克服这种问题,本申请人曾提出了一种解决方案,见中国专利号为202310494055.1的发明专利申请,其采用了一种“充电用组合端子”的技术方案。该技术方案中,组合端子包括:插接部,该插接部前端开设有一插接接口,其后端设置有上导电部;接线部,该接线部前端设置有与上导电部套接的下导电部,后端与外部导电部件连接;弹性导电部,该弹性导电部被限位安装于下导电部内,并与接线部形成导电接触;所述插接部的上导电部与接线部的下导电部插套配合,插接部在外力作用下令上导电部对位于下导电部内的弹性导电部产生压迫弹性形变,弹性导电部与上导电部形成多点弹性导电接触。该技术方案将充电端子采用插接部和接线部相互组合方式设计,这样维修时只需要更换容易磨损、损害的插接部,无需更换接线部,从而减少产品维修成本。
上述技术方案在应用过程中同时发现其存在一定不足,插接部与接线部之间没有轴向定位结构,插接部是利用充电枪上的塑胶部件进行限位,这样就导致在更换插接部时,容易损坏塑胶部件,导致充电枪受损。另外,上述技术方案在生产加工,以及装配工艺还存在一定可以改进的地方,本发明人为此提出以下技术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改进型充电用组合端子,以进一步降低产品维修更换的成本。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改进型充电用组合端子,包括:插接部,该插接部前端开设有一插接接口,其后端一体成型有上导电部;接线部,该接线部前端一体成型有与上导电部对应的下导电部,后端与外部导线连接;弹性导电部,该弹性导电部被限位安装于上导电部和下导电部之间,所述插接部和接线部之间设置有旋扣套件,该旋扣套件包括有一套筒,所述的上导电部和下导电部分别插套于套筒的两端,并通过旋扣套件中的定位销实现定位,所述的弹性导电部在上导电部和下导电部夹挤压力下产生压迫弹性形变,实现与上导电部和下导电部的导电接触。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插接接口的内壁成型有定位槽,一弹性导电夹在自身弹性膨胀作用下被限位于该定位槽中。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上导电部为成型于插接部后端的凸台,该凸台的底面与弹性导电部形成多点弹性导电接触,并且该凸台的底面成型有凸点。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下导电部包括:成型于接线部前端的上凸台和位于上凸台外沿的承接凸缘,所述的弹性导电部与上凸台的侧面和/或承接凸缘形成导电接触。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弹性导电部整体呈一个具有缺口的穹盖造型,其包括:呈不闭合环形的底部带条和与底部带条一体成型并间隔分布的复数条弹性臂;所述的弹性臂自底部带条向插接部方向延伸,同时向底部围设的环形中心方向倾斜,再通过向中心方向弯折令弹性臂的末端指向中心方向;弹性导电部受到上导电部和下导电部夹挤压力产生弹性形变如下:底部带条在压力下所围设的不闭合环形向外膨胀,其外表面被涨紧贴合于旋扣套件的套筒内壁,底部带条的底部在夹挤压力作用下抵压下导电部;弹性臂在压力下向中心方向折弯,令弹性臂的最高点抵压于上导电部底面上。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下导电部与旋扣套件中的套筒之间形成有容纳所述底部带条的间隙。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底部带条的底部呈锯齿状。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旋扣套件包括:套筒和定位销,该定位销包括设置于上导电部侧面的上定位销和设置于下导电部侧面的下定位销;所述的套筒上端内缘形成有与上定位销配合的内凸缘,通过上定位销与内凸缘之间的卡扣配合实现插接部与套筒之间的轴向定位;所述的套筒下端形成有与下定位销配合的定位槽,通过下定位销与定位槽之间的销孔配合实现接线部与套筒之间的旋转方向定位。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沿所述的套筒上端面开设有贯穿内凸缘的进口槽,上导电部与套筒插套配合时,位于上导电部侧面的上定位销先通过轴向移动进入进口槽中,再通过转动后令上定位销与进口槽交错,通过上定位销与内凸缘之间的卡扣配合实现插接部与套筒之间的轴向定位。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定位槽沿套筒下端面开设,通过下定位销与定位槽之间的销孔配合实现接线部与套筒之间的旋转方向定位。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充电端子采用插接部、接线部、旋扣套件相互组合方式设计,利用旋扣套件实现对插接部的轴向定位,这样就无需再额外利用充电枪的塑胶座对插接部进行定位,更换插接部时只需要将插接部与旋扣套件分离就可以自充电枪上取下插接部,不需要拆卸充电枪,更换更为方便快捷。
2、本实用新型充电端子采用插接部、接线部、旋扣套件相互组合方式设计,各个部件加工更加简单,可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在装配也更加简单方便。
3、本实用新型弹性导电部与上导电部之间形成多点弹性导电接触,这样可以适应充电枪的大电流充电作业,插接部和接线部之间通过弹性导电部实现导接,可以保证导接稳定。
4、本实用新型的弹性导接部采用了膨胀压缩结构,无需较长的弹性压缩空间,实现在较短距离中提供稳定的弹性支持,从而确保导电接触的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是图1中A-A向剖视图;
图5是图1中B-B向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装配过程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插接部的立体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套筒的立体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中弹性导电部的立体图;
图10是图4中C处放大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用于充电枪中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见图1至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改进型充电用组合端子包括:插接部1、接线部2、弹性导电部3、弹性导电夹4和旋扣套件5。
所述的插接部1用于与外部的导电插针(柱)对接,故插接部1前端开设有一插接接口11,外部的导电插针(柱)在对接过程中插入插接接口11中。为了确保插接接口11与导电插针(柱)的稳定大电流导通,在插接接口11内安装有弹性导电夹4。具体而言,弹性导电夹4为一个未闭合的环绕套筒,在所述插接接口11的内壁成型有定位槽111,弹性导电夹4在自身弹性膨胀作用下被限位于该定位槽111中。
所述的插接部1的后端设置有上导电部12,本实施例中,上导电部12为成型于插接部1后端的凸台,该凸台的底面将与弹性导电部3形成弹性导电接触。
所述的插接部1为圆柱体,为了便于转动时进行定位限制,在插接部1的圆周面上形成第一定位部13。
所述的接线部2用于外部电线连接,接线部2通常采用一体成型方式固定在充电枪的塑胶基座中,其前端设置有与上导电部12对应的下导电部21。所述的接线部2后端开设有与外部电线连接的连接孔22。
所述的下导电部21包括成型于接线部2前端的上凸台211和位于上凸台211外沿的承接凸缘212。
所述的弹性导电部与上凸台的侧面和/或承接凸缘形成导电接触。
所述的接线部2圆周面上形成有定位凹槽23,在充电枪装配过程中,将通过定位凹槽23与外部的塑胶基座形成配合,将接线部2与塑胶基座固定连接。另外,在所述的接线部2开设有与的连接孔22连通的通孔220。该通孔220可在插接配合中形成气孔,利于插接。
所述的弹性导电部3被限位安装于上导电部12和下导电部21之间。结合图9所示,弹性导电部3整体呈一个具有缺口30的穹盖造型,其包括:呈不闭合环形的底部带条31和与底部带条31一体成型并间隔分布的复数条弹性臂32。所述的弹性臂32自底部带条31向插接部1方向延伸,并且延伸的同时向底部31围设的环形中心方向倾斜,再通过向中心方向弯折令弹性臂32的末端指向中心方向。所述的底部带条31的底部呈锯齿状。
所述的接线部2圆周面上形成有定位凹槽23,在充电枪装配过程中,将通过定位凹槽23与外部的塑胶基座形成配合,将接线部2与塑胶基座固定连接。另外,在所述的接线部2开设有与的连接孔22连通的通孔220。该通孔220可在插接配合中形成气孔,利于插接。
所述的旋扣套件5设置在插接部1和接线部2之间,该旋扣套件5包括:套筒51和定位销。其中定位销包括:设置于上导电部侧面的上定位销52和设置于下导电部21侧面的下定位销53。所述的上导电部12和下导电部21分别插套于套筒51的两端,并通过旋扣套件5中的定位销实现定位,所述的弹性导电部3在上导电部12和下导电部21夹挤压力下产生压迫弹性形变,实现与上导电部12和下导电部21的导电接触。具体而言,所述的套筒51上端内缘形成有与上定位销52配合的内凸缘511,上定位销52插接固定在上导电部12圆周面上开设的小孔中,为了保持平稳定位,上导电部12上均匀设置有两个上定位销52。通过上定位销52与内凸缘511之间的卡扣配合实现插接部与套筒51之间的轴向定位;所述的套筒51下端形成有与下定位销53配合的定位槽512,通过下定位销53与定位槽512之间的销孔配合实现接线部2与套筒51之间的旋转方向定位。
为了实现上导电部12与套筒51的对接,沿所述的套筒51上端面开设有贯穿内凸缘511的进口槽513,上导电部与套筒51插套配合时,位于上导电部侧面的上定位销52先通过轴向移动进入进口槽513中,再通过转动后令上定位销52与进口槽513交错,通过上定位销52与内凸缘511之间的卡扣配合实现插接部与套筒51之间的轴向定位。
所述的定位槽512沿套筒51下端面开设,通过下定位销53与定位槽512之间的销孔配合实现接线部2与套筒51之间的旋转方向定位。
结合图4、图5所示,当旋扣套件5与插接部1和接线部2连接配合后,插接部1的底面抵压在套筒51的上端面,套筒51的下端面抵压在下导电部21的承接凸缘212上。套筒51与下导电部21之间形成一个腔体50,该腔体50用于容纳弹性导电部3。下导电部21中上凸台211与旋扣套件5中的套筒51之间形成有容纳所述底部带条的间隙210。
装配弹性导电部3的时候,利用弹性导电部3的缺口30,将弹性导电部3向其中心压缩,令整个弹性导电部3围设的造型直径缩小,可以通过套筒51上端口放置到腔体50内;当弹性导电部3放置腔体部212内后,作用在其上的外力消失,在自身弹性作用下,整个弹性导电部3向外围膨胀,并在套筒51限制下复位。底部带条31插接至所述的间隙210内。
见图11所示,这是本实用新型用于充电枪6中的立体图,接线部2和旋扣套件5中的套筒51装配后固定或者一体注塑成型在充电枪6的塑胶基座60中。然后将插接部1与套筒51配合。结合图6所示,安装插接部1时,首先通过进口槽513,令插接部1上的上定位销52先轴向移动进入进口槽513中,再通过转动一定角度(图中所示为90度)后令上定位销52与进口槽513交错,通过上定位销52与内凸缘511之间的卡扣配合实现插接部与套筒51之间的轴向定位。
反之,当需要更换插接部1时,只需要将插接部1旋转一定角度,令插接部1上的上定位销52与进口槽513位置对其,然后就可以将插接部1取下。
本实用新型中弹性导电部3的导电原理如下:
首先,插接部1在与套筒51插套配合中,上导电部12将对弹性导电部3产生向下的压力,弹性导电部3受到上导电部12和下导电部21夹挤压力产生弹性形变如下:
(1)底部带条31在压力下所围设的不闭合环形向外膨胀,其外表面被涨紧贴合于套筒51的内壁,并在压力下令底部带条31插接至所述的间隙210内,令底部带条31与上凸台圆周面之间形成导电接触面;
(2)底部带条31的底部在压力作用下抵压承接凸缘212表面,同时底部带条31的底部呈锯齿状或者类似锯齿造型,这样可以确保至少存在多点导电接触。
(3)弹性臂32在压力下向中心方向折弯,令弹性臂32的最高点抵压于构成上导电部12的凸台底面上。由于整个弹性导电部3有复数个弹性臂32,在压力作用下,每个弹性臂32均可实现与上导电部12的凸台底面导电接触,这些弹性臂32形成复数条并联支路,不仅导电接触稳定,并且利于大电流充电作业。
另外,见图10所示,当插接部1通过旋扣套件5与接线部2连接配合时,弹性导电部3的弹性臂32在上导电部12和下导电部21夹持下会发生形变,从而实现稳定的弹性导电接触。如果上导电部12底面和下导电部21的顶面之间间隔过小,将会导致位于上导电部12底面和下导电部21的顶面之间的弹性臂32被完全压平,这样不仅会导致弹性臂32彻底发生变形难以复位,并且由于上导电部12和下导电部21之间缺少间隔,将导致自旋扣套件5中旋入或旋出插接部1时,会出现“咬死”情况,导致难以更换受损的插接部1。所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结合图6所示,在作为上导电部12的凸台底面成型有凸点120,并且凸点120的高度大于弹性臂32的厚度,从而令插接部1与接线部2连接配合时,上导电部12底面和下导电部21的顶面之间形成有大于弹性臂32厚度的间隔1200,以方便后续的插接部1更换。
当然,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非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述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内。

Claims (10)

1.改进型充电用组合端子,包括:
插接部,该插接部前端开设有一插接接口,其后端一体成型有上导电部;
接线部,该接线部前端一体成型有与上导电部对应的下导电部,后端与外部导线连接;
弹性导电部,该弹性导电部被限位安装于上导电部和下导电部之间,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接部和接线部之间设置有旋扣套件,该旋扣套件包括有一套筒,所述的上导电部和下导电部分别插套于套筒的两端,并通过旋扣套件中的定位销实现定位,所述的弹性导电部在上导电部和下导电部夹挤压力下产生压迫弹性形变,实现与上导电部和下导电部的导电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型充电用组合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接口的内壁成型有定位槽,一弹性导电夹在自身弹性膨胀作用下被限位于该定位槽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型充电用组合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导电部为成型于插接部后端的凸台,该凸台的底面与弹性导电部形成多点弹性导电接触,并且该凸台的底面成型有凸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型充电用组合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导电部包括:成型于接线部前端的上凸台和位于上凸台外沿的承接凸缘,所述的弹性导电部与上凸台的侧面和/或承接凸缘形成导电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型充电用组合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性导电部整体呈一个具有缺口的穹盖造型,其包括:呈不闭合环形的底部带条和与底部带条一体成型并间隔分布的复数条弹性臂;所述的弹性臂自底部带条向插接部方向延伸,同时向底部围设的环形中心方向倾斜,再通过向中心方向弯折令弹性臂的末端指向中心方向;
弹性导电部受到上导电部和下导电部夹挤压力产生弹性形变如下:底部带条在压力下所围设的不闭合环形向外膨胀,其外表面被涨紧贴合于旋扣套件的套筒内壁,底部带条的底部在夹挤压力作用下抵压下导电部;弹性臂在压力下向中心方向折弯,令弹性臂的最高点抵压于上导电部底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改进型充电用组合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导电部与旋扣套件中的套筒之间形成有容纳所述底部带条的间隙。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改进型充电用组合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部带条的底部呈锯齿状。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改进型充电用组合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旋扣套件包括:套筒和定位销,该定位销包括设置于上导电部侧面的上定位销和设置于下导电部侧面的下定位销;
所述的套筒上端内缘形成有与上定位销配合的内凸缘,通过上定位销与内凸缘之间的卡扣配合实现插接部与套筒之间的轴向定位;
所述的套筒下端形成有与下定位销配合的定位槽,通过下定位销与定位槽之间的销孔配合实现接线部与套筒之间的旋转方向定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改进型充电用组合端子,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的套筒上端面开设有贯穿内凸缘的进口槽,上导电部与套筒插套配合时,位于上导电部侧面的上定位销先通过轴向移动进入进口槽中,再通过转动后令上定位销与进口槽交错,通过上定位销与内凸缘之间的卡扣配合实现插接部与套筒之间的轴向定位。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改进型充电用组合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位槽沿套筒下端面开设,通过下定位销与定位槽之间的销孔配合实现接线部与套筒之间的旋转方向定位。
CN202321672144.2U 2023-06-28 2023-06-28 改进型充电用组合端子 Active CN2201221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72144.2U CN220122142U (zh) 2023-06-28 2023-06-28 改进型充电用组合端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72144.2U CN220122142U (zh) 2023-06-28 2023-06-28 改进型充电用组合端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22142U true CN220122142U (zh) 2023-12-01

Family

ID=888940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672144.2U Active CN220122142U (zh) 2023-06-28 2023-06-28 改进型充电用组合端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2214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7788913U (zh) 充电端子及充电座
CN220122142U (zh) 改进型充电用组合端子
CN116487915A (zh) 充电用组合端子
CN218997143U (zh) 一种新能源快充电连接器及卡簧端子
CN110048261B (zh) 插孔电接触组件和电连接器
CN110350345B (zh) 一种大电流连接器组件
CN215848333U (zh) 一种头部可拆卸式剃须刀嵌入式插接结构
CN208508092U (zh) 自锁防水连接器
CN109066142B (zh) 可同步装配的电源连接器
CN108879149B (zh) 易于装配的电连接器
TWM649344U (zh) 改進型充電用組合端子
CN109038018B (zh) 一种线簧端子连接结构
CN216488631U (zh) 一种金属连接端子
CN216436207U (zh) 接触导电组件、导电装置及用电产品
CN108988003A (zh) 自锁防水连接器
CN216598246U (zh) 一种冠簧
CN218070267U (zh) 一种电连接端子
CN216488627U (zh) 一种信号稳定的连接器
CN219833099U (zh) 储能连接器电连接结构
CN212648593U (zh) 线芯接头组件
CN217405855U (zh) 正反对插式插头、正反对插式插座和充放电连接器
CN213278478U (zh) 一种环形抱紧电连接器
CN220914660U (zh) 一种充电座前壳结构及一种车辆
CN218828211U (zh) 电连接器
CN217882044U (zh) 新型储能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