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21933U - 应急电源散热装置及应急电源 - Google Patents

应急电源散热装置及应急电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21933U
CN220121933U CN202320766582.9U CN202320766582U CN220121933U CN 220121933 U CN220121933 U CN 220121933U CN 202320766582 U CN202320766582 U CN 202320766582U CN 220121933 U CN220121933 U CN 2201219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heat dissipation
power supply
emergency power
wor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76658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雄伟
邓勇明
董寿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Cpk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Cpk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Cpk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Cpk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76658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219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219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219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应急电源散热装置及应急电源,该应急电源散热装置包括壳体、工作组件、散热组件以及导热件,工作组件、散热组件以及导热件均设于壳体内;工作组件与壳体之间的间隙形成散热通道,壳体上设置有与散热通道连通的散热口;散热组件与工作组件紧贴设置;导热件的一端连接于散热组件,另一端置于散热通道内;应急电源包括所述应急电源散热装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高了应急电源工作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应急电源散热装置及应急电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应急电源散热装置及应急电源。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应急电源的使用越来越广泛。人们在进行户外活动的过程中,当手机或其他电子设备的电量过低时,就需要用到应急电源来充电。而传统的应急电源的机箱大多数靠钣金制作或靠挤压型材,其结构较为单一,散热面积较小,不便对其内部产生的热量进行散热,从而容易造成应急电源内部零部件的损坏,降低了其工作的可靠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应急电源散热装置,旨在提高应急电源工作的可靠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应急电源散热装置,包括:
壳体;
工作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工作组件与所述壳体之间的间隙形成散热通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与所述散热通道连通的散热口;
散热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散热组件与所述工作组件紧贴设置;
导热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导热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散热组件,另一端置于所述散热通道内。
可选的,所述工作组件包括电池包和电路板,所述电池包和所述电路板分别与所述壳体的内壁之间具有所述间隙,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工作电路,所述工作电路与所述电池包电连接;
所述散热组件包括第一散热件和第二散热件,所述第一散热件的底部与所述电池包的表面紧贴设置,所述第二散热件的底部与所述工作电路的表面抵接,所述第一散热件和所述第二散热件分别与所述导热件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一散热件和所述第二散热件均为片状结构。
可选的,所述第二散热件与所述工作电路之间设置有导热层。
可选的,所述导热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导热件分别为第一导热件和第二导热件;
所述第一导热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散热件,另一端置于所述散热通道内,所述第二导热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散热件,另一端置于所述散热通道内。
可选的,所述第一导热件和所述第二导热件均为导热硅胶片。
可选的,所述应急电源散热装置还包括:
散热风扇,所述散热风扇设置在所述散热通道内,并与所述工作电路电连接。
可选的,所述散热口的数量为双数,且所述散热口的朝向两两相对设置。
可选的,所述散热口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散热口分别为第一散热口和第二散热口;
所述散热风扇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散热风扇分别为第一散热风扇和第二散热风扇,所述第一散热风扇和所述第二散热风扇分别设于所述第一散热口处和所述第二散热口处。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应急电源,所述应急电源包括如上所述的应急电源散热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出的应急电源散热装置及应急电源,该应急电源散热装置包括壳体、工作组件、散热组件以及导热件,工作组件、散热组件以及导热件均设于壳体内;工作组件与壳体之间的间隙形成散热通道,壳体上设置有与散热通道连通的散热口;散热组件与工作组件紧贴设置;导热件的一端连接于散热组件,另一端置于散热通道内;应急电源包括所述应急电源散热装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高了应急电源工作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应急电源散热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应急电源散热装置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应急电源散热装置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应急电源散热装置再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应急电源散热装置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 壳体 20 工作组件
21 电池包 22 电路板
23 工作电路 30 散热通道
40 散热口 50 散热组件
51 第一散热件 52 第二散热件
60 导热件 61 第一导热件
62 第二导热件 70 导热层
80 散热风扇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应急电源的使用越来越广泛。人们在进行户外活动的过程中,当手机或其他电子设备的电量过低时,就需要用到应急电源来充电。而传统的应急电源的机箱大多数靠钣金制作或靠挤压型材,其结构较为单一,散热面积较小,不便对其内部产生的热量进行散热,从而容易造成应急电源内部零部件的损坏,降低了其工作的可靠性。
为此,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应急电源散热装置,旨在提高应急电源工作的可靠性。
参照图1至图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应急电源散热装置包括:
壳体10;
工作组件20,设置于所述壳体10内,所述工作组件20与所述壳体10之间的间隙形成散热通道30,所述壳体10上设置有与所述散热通道30连通的散热口40;
散热组件50,设置于所述壳体10内,所述散热组件50与所述工作组件20紧贴设置;
导热件60,设置于所述壳体10内,所述导热件60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散热组件50,另一端置于所述散热通道30内。
可以理解的是,壳体10指的是应急电源的外壳,其用于安装应急电源散热装置以及应急电源中的其他部件,对提出的部件有保护的作用。可选的,壳体10的截面形状可以为矩形状,也可以为直角梯形状。而且,壳体10的材质可以为金属材质,也可以为塑料材质。为了便于用户进行使用以及提高应急电源的结构强度,本实施例中的壳体10的截面形状为矩形状,且材质为金属材质。
工作组件20设置在壳体10内,其与壳体10的连接可以是螺接、胶接、卡接等方式,具体在此没有特殊的限制。工作组件20与壳体10的内壁之间具有一定间隙,且间隙形成散热通道30。而且,壳体10上设置有与散热通道30连通的散热口40,以便工作组件20因工作产生的热量可以先从该散热通道30散发到散热口40,再从散热口40散发到外部环境,以避免过多的热量在壳体10内聚集,更好地保护工作组件20的使用寿命。
需要说明的是,工作组件20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电池包21、电路板22以及设于电路板22上的工作电路23等等。其中,电池包21用于给工作电路23供电,进而为应急电源的正常运行提供用电保障;电路板22用于装设工作电路23;工作电路23可以为控制电路、逆变电路等电路的任意一种或者多种组合,比如工作电路23可以为控制电路或逆变电路,也可以同时包括控制电路和逆变电路,具体的根据应急电源产品的设计需求来设定。
可选的,散热组件50可以采用散热片来实现,比如铝挤式散热片、塞铜式散热片、压固法散热片、锻造式散热片等,具体在此没有特殊的限制。而且,散热组件50的材质一般不做限制,但为了提高散热组件50的散热性能,本技术方案中的散热组件50的材质为金属材质。散热组件50也设置在壳体10内,且靠近工作组件20的一端与工作组件20紧贴设置。可选的,散热组件50与工作组件20的连接可以采用胶接、磁性连接等方式,比如在散热组件50上设置第一磁铁,工作组件20上设置第二磁铁,通过第一磁铁与第二磁铁之间的磁性吸附作用,将散热组件50固定在工作组件20上。可见,其他连接方式的实现方式与此类似,在此不做过多的阐述。
此外,导热件60可以采用但不限于导热硅脂、导热硅胶、散热膏、导热绝缘片、导热双面胶、导热硅胶片等。而且,导热件60的截面形状可以为规则的图形,也可以为不规则的图形,具体根据应急电源的散热需求来设定。具体地,导热件60设置在壳体10内,导热件60的一端靠近散热组件50的一端与散热组件50连接,导热件60的另一端置于散热通道30内。
如此,在应急电源散热装置的实际应用中,工作组件20中的电池包21和电路板22上的工作电路23在运行时会产生一定的热量。由于散热组件50具备良好的导热性,所以产生的热量会快速从工作电路23传导至散热组件50上,经散热组件50散发至导热件60,再由导热件60传导至散热通道30中,最终经散热通道30散发至壳体10上的散热口40,以便散热口40将热量散热到外部环境中去,从而减少热量在壳体10内聚集,有效提高了应急电源的散热效率,也提高了应急电源工作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出的应急电源散热装置及应急电源,该应急电源散热装置包括壳体10、工作组件20、散热组件50以及导热件60,工作组件20、散热组件50以及导热件60均设于壳体10内;工作组件20与壳体10之间的间隙形成散热通道30,壳体10上设置有与散热通道30连通的散热口40;散热组件50与工作组件20紧贴设置;导热件60的一端连接于散热组件50,另一端置于散热通道30内;应急电源包括所述应急电源散热装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高了应急电源工作的可靠性。
参照图1和图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工作组件20包括电池包21和电路板22,所述电池包21和所述电路板22分别与所述壳体10的内壁之间具有所述间隙,所述电路板22上设置有工作电路23,所述工作电路23与所述电池包21电连接;
所述散热组件50包括第一散热件51和第二散热件52,所述第一散热件51的底部与所述电池包21的表面紧贴设置,所述第二散热件52的底部与所述工作电路23的表面抵接,所述第一散热件51和所述第二散热件52分别与所述导热件60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由上述实施例可知,工作组件20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电池包21、电路板22以及设于电路板22上的工作电路23等等。本实施例以工作组件20包括电池包21、电路板22以及设置于电路板22上的工作电路23为例,电池包21、电路板22以及设置于电路板22上的工作电路23均设置在壳体10内,电池包21的底部与壳体10的底部固定连接,且电池包21位于电路板22的下方,并与电路板22之间具有第一间隙;电路板22的底部与壳体10的顶部固定连接,电路板22上的工作电路23通过导线与电池包21电连接。需要说明的是,电池包21和电路板22分别与壳体10的内壁之间也具有第二间隙,不同的第二间隙之间连通以形成所述散热通道30。
为了使得电池包21和电路板22均能更好地散热,本实施例中的散热组件50包括第一散热件51和第二散热件52。其中,第一散热件51的底部与电池包21的表面相互贴合,第二散热件52的底部与工作电路23的表面相互贴合,导热件60远离散热通道30的一端分别第一散热件51、第二散热件52连接。
如此,在应急电源散热装置的实际应用中,由于第一散热件51和第二散热件52均具备良好的散热性能,所以电池包21产生的热量会先传导至第一散热件51上,而电路板22上的工作电路23产生的热量会先传导至第二散热件52上,再分别经第一散热件51和第二散热件52传导至导热件60上,由导热件60传导至散热通道30,最后经壳体10的散热口40散发至外部环境中。由此可见,通过设置第一散热件51和第二散热件52,可以加快壳体10内部进行散热的速度,更好地提高了应急电源的散热效率以及工作的可靠性。
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散热件51和第二散热件52均为片状结构,以增大电池包21和工作组件20的散热面积,从而提高壳体10内部的散热效率。
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至图3,电路板22上的工作电路23因运行产生的热量是壳体10内储存热量的主要来源,因此本实施例中的第二散热件52与所述工作电路23之间设置有导热层70,以改善上述问题。导热层70由导热硅脂组成。导热硅脂具有高导热率,极佳的导热性和使用稳定性,其可以通过点胶的方式,填充于某一工作电路23不同部件的缝隙中或不同工作电路23的间隙中,从而提高工作电路23的热传递效率,进而提高壳体10内部的散热效率。
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4,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加快壳体10内传递热量的速度,本实施例中的导热件6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导热件60分别为第一导热件61和第二导热件62,第一导热件61的一端连接于第一散热件51,第一导热件61的另一端置于散热通道30内;第二导热件62的一端连接于第二散热件52,第二导热件62的另一端置于散热通道30内。如此,电池包21产生的热量经第一散热件51传导至第一导热件61,再经第一导热件61传导至散热通道30,而工作电路23产生的热量经第二散热件52传导至第二导热件62,再经第二导热件62传导至散热通道30。由此可见,两条散热路线相互独立,大大提高了壳体10内的散热效率。
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导热件61和第二导热件62均为导热硅胶片。导热硅胶片是以硅胶为基材,添加金属氧化物等各种辅材,通过特殊工艺合成的一种导热介质材料。导热硅胶片又称为导热硅胶垫、导热矽胶片、软性导热垫、导热硅胶垫片等等,其不仅可以起到很好的导热作用,同时还起到绝缘、减震、密封等作用,适用性强。
参照图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应急电源散热装置还包括:
散热风扇80,所述散热风扇80设置在所述散热通道30内,并与所述工作电路23电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提高应急电源工作的可靠性,本实施例中的应急电源散热装置还包括散热风扇80。具体地,散热风扇80设置在散热通道30内,以及通过导线与工作电路23中的控制电路电路电连接。可选的,散热风扇80的来源、型号以及数量在此均没有特殊的限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定。
如此,在实际应用中,散热风扇80用于接收控制电路发出的控制信号,并根据接收到的控制信号朝散热通道30吹出冷风以对壳体10的内部环境进行散热,以提高壳体10内的散热效率的同时更好地保护壳体10内的部件的使用寿命,进而提高应急电源工作的可靠性。
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散热口40的数量为双数,且散热口40的朝向两两相对设置。如此,在散热通道30内设置有散热风扇80的情况下,每一对散热口40包括散热进风口和散热出风口,且散热进风口与散热出风口形成对流,大大加快了散热通道30内的热量交换速率,从而提高了壳体10内的散热效率。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保护壳体10内的部件的使用寿命,多个散热口40上均设置有散热网,以减少外部环境中的物质从散热口40进入到壳体10内部,从而起到保护的作用。
在一实施例中,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的散热口4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散热口40分别为第一散热口和第二散热口,第一散热口和第二散热口分别与散热通道30连通,且朝向相对设置以形成对流,以加快散热通道30内的热交换速度。进一步地,散热风扇80的数量也设置有两个,两个散热风扇80分别为第一散热风扇和第二散热风扇,第一散热风扇和第二散热风扇分别设于第一散热口处和第二散热口处。如此,在第一散热口和第二散热口加快散热通道30的热交换效率的前提下,第一散热风扇和第二散热风扇进一步将交换后的热量吹出到外部环境,大大缩短壳体10内散热的时间,以避免过多的热量在壳体10内部聚集,更好地保护了壳体10内的部件的使用寿命,提高了应急电源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应急电源,该应急电源包括所述应急电源散热装置,该应急电源散热装置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应急电源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应急电源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工作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工作组件与所述壳体之间的间隙形成散热通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与所述散热通道连通的散热口;
散热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散热组件与所述工作组件紧贴设置;
导热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导热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散热组件,另一端置于所述散热通道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急电源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组件包括电池包和电路板,所述电池包和所述电路板分别与所述壳体的内壁之间具有所述间隙,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工作电路,所述工作电路与所述电池包电连接;
所述散热组件包括第一散热件和第二散热件,所述第一散热件的底部与所述电池包的表面紧贴设置,所述第二散热件的底部与所述工作电路的表面抵接,所述第一散热件和所述第二散热件分别与所述导热件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急电源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件和所述第二散热件均为片状结构。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急电源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散热件与所述工作电路之间设置有导热层。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急电源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导热件分别为第一导热件和第二导热件;
所述第一导热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散热件,另一端置于所述散热通道内,所述第二导热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散热件,另一端置于所述散热通道内。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急电源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热件和所述第二导热件均为导热硅胶片。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急电源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应急电源散热装置还包括:
散热风扇,所述散热风扇设置在所述散热通道内,并与所述工作电路电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应急电源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口的数量为双数,且所述散热口的朝向两两相对设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应急电源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口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散热口分别为第一散热口和第二散热口;
所述散热风扇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散热风扇分别为第一散热风扇和第二散热风扇,所述第一散热风扇和所述第二散热风扇分别设于所述第一散热口处和所述第二散热口处。
10.一种应急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应急电源散热装置。
CN202320766582.9U 2023-03-28 2023-03-28 应急电源散热装置及应急电源 Active CN2201219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66582.9U CN220121933U (zh) 2023-03-28 2023-03-28 应急电源散热装置及应急电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66582.9U CN220121933U (zh) 2023-03-28 2023-03-28 应急电源散热装置及应急电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21933U true CN220121933U (zh) 2023-12-01

Family

ID=889143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766582.9U Active CN220121933U (zh) 2023-03-28 2023-03-28 应急电源散热装置及应急电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2193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987101U (zh) 服务器
CN113133279B (zh) 电子设备
CN220121933U (zh) 应急电源散热装置及应急电源
CN217283820U (zh) 具有风冷和液冷装置的电源
CN211044149U (zh) 一种密封式散热箱体
CN210630148U (zh) 散热结构和移动设备
CN219205084U (zh) 电子设备用的散热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14708519U (zh) 高散热性能的逆变器
CN217933178U (zh) 硬盘盒和移动硬盘
CN216083625U (zh) 一种热电制冷笔记本电脑风冷系统
CN220062206U (zh) 暖通设备
CN214846537U (zh) 一种可降低进风温度的散热机箱
CN215073603U (zh) 一种散热装置及手机
CN215647962U (zh) 一种基于铜材的手机散热主板
CN215379513U (zh) 一种防尘型不间断电源
CN213338634U (zh) 一种笔记本电脑外置散热器
CN217057758U (zh) 空调室外机
CN114828594B (zh) 散热装置、散热系统和电气设备
CN216597233U (zh) 电源模块散热结构及电子设备
CN212933442U (zh) 磁吸半导体制冷散热器
CN218920007U (zh) 一种移动电源
CN217880228U (zh) 一种用于计算机外部散热的装置
CN216600606U (zh) 一种高效导热散热模块
CN215872456U (zh) 散热器
CN212809780U (zh) 一种便于散热的存储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