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14413U - 空调底壳、空调机壳以及车顶空调 - Google Patents
空调底壳、空调机壳以及车顶空调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0114413U CN220114413U CN202321455662.9U CN202321455662U CN220114413U CN 220114413 U CN220114413 U CN 220114413U CN 202321455662 U CN202321455662 U CN 202321455662U CN 220114413 U CN220114413 U CN 22011441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conditioner
- structural layer
- installation area
- bottom plate
- lay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7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4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
- 239000011152 fibreglass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8000013016 damp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9000006096 absorb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35939 shock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4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0975 Carbon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62 carbon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707 rearrang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35 stainless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220 stainless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719 thicken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调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空调底壳、空调机壳以及车顶空调,该空调底壳包括第一底板和两个第一隔板,两个第一隔板均固定在第一底板上,并将第一底板分隔为第一安装区、第二安装区和第三安装区,第一安装区位于第二安装区和第三安装区之间,位于第一安装区的第一底板包括第一结构层、第二结构层以及夹设在其二者之间的第一加强层,第一加强层采用钢质材料制成,第一结构层和第二结构层均采用玻璃钢材料制成,使得第一底板上第一安装区的结构强度和承载能力得到了有效提高,并且,第一安装区位于第一底板上较为居中的位置,提高了空调底壳整体结构的平衡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底壳、空调机壳以及车顶空调。
背景技术
车顶空调是安装在大巴车或者货车车厢顶部的空调,通常包括底壳、压缩机、冷凝器、节流元件以及蒸发器等,底壳安装在车厢顶部,压缩机、冷凝器、节流元件以及蒸发器均安装在底壳上,并通过冷媒管连通,冷媒管内流通有制冷剂。
CO2制冷剂具有无污染和流动损失小等优点,是目前车顶空调技术领域的重点研究方向之一,但是,由于CO2制冷剂的运行压力较高,因此采用CO2制冷剂的车顶空调的各个零部件尺寸和重量都远大于采用其他制冷剂的车顶空调,而现有技术中常见的底壳无法承受重量较大的CO2制冷剂车顶空调,尤其是底壳上安装压缩机的区域,非常容易出现该区域的底壳塌陷的问题,另外,车顶空调的各个零部件重量增大后,如何保持底壳的平衡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因此,亟需提出一种空调底壳、空调机壳以及空调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底壳,其第一底板上的第一安装区具有较强的结构强度和承载能力,并且,该空调底壳的整体结构平衡性较好。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空调底壳,包括:
第一底板;
两个第一隔板,两个第一隔板均固定在第一底板上,并将第一底板分隔为第一安装区、第二安装区以及第三安装区,第一安装区位于第二安装区和第三安装区之间;
位于第一安装区的第一底板包括第一加强层、第一结构层以及第二结构层,第一加强层夹设在第一结构层和第二结构层之间,第一加强层采用钢质材料制成,第一结构层和第二结构层均采用玻璃钢材料制成。
可选地,空调底壳还包括围板,围板固定在第一底板的边缘,围板沿第一底板的周向延伸且首尾相连。
可选地,空调底壳还包括支架,支架固定在围板的外壁上。
可选地,空调底壳还包括第二底板,第二底板固定在支架上,第二底板包括第二加强层、第三结构层以及第四结构层,第二加强层夹设在第三结构层和第四结构层之间,第二加强层采用钢质材料制成,第三结构层和第四结构层均采用玻璃钢材料制成。
可选地,第四结构层固定在支架上,第三结构层为一整块玻璃钢板。
可选地,第一结构层位于第二结构层的上方,第一结构层为一整块玻璃钢板。
可选地,空调底壳还包括第二隔板,第二隔板固定在第一底板上,并将第一安装区分隔为两个子安装区。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机壳,其空调底壳上的部分区域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和承载能力,并且,该空调机壳的整体结构平衡性较好。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空调机壳,包括空调顶盖以及上述的空调底壳,空调顶盖与空调底壳扣合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顶空调,当该车顶空调采用CO2作为制冷剂时,其空调底壳能够对车顶空调中的各个部件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空调底壳局域区域出现塌陷问题的几率较低,并且,该车顶空调的整体结构平衡性较好。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车顶空调,包括压缩机、节流元件、冷凝器、蒸发器以及上述的空调机壳,压缩机、节流元件、冷凝器以及蒸发器均安装在第一底板上,压缩机和节流元件均位于第一安装区内,冷凝器和蒸发器中的一个位于第二安装区内,另一个位于第三安装区内。
可选地,车顶空调还包括阻尼减震器,压缩机通过减震阻尼器安装在第一底板上。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底壳,将位于第一安装区的第一底板设置为在第一结构层和第二结构层之间夹设第一加强层的结构,第一加强层采用钢质材料制成,第一结构层和第二结构层均采用玻璃钢材料制成,有效提高了第一底板上第一安装区的结构强度和承载能力,当空调采用CO2作为制冷剂时,可以将压缩机等较重的部件安装在第一底板的第一安装区,以避免第一底板装有较重部件的区域出现塌陷的问题,并且,将第一安装区设置在第二安装区与第三安装区之间,使得第一安装区位于第一底板上较为居中的位置,提高了空调底壳整体结构的平衡性,将空调的各个部件安装在该空调底壳上后,空调整体也能够具有较高的平衡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底壳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本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底壳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位于第一安装区的第一底板的局部结构剖视图;
图4是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底板的局部结构剖视图;
图5是本实施例提供的空调顶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施例提供的阻尼减震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0、第一底板;110、第一安装区;111、子安装区;1101、第一加强层;1102、第一结构层;1103、第二结构层;120、第二安装区;130、第三安装区;210、第一隔板;220、第二隔板;300、围板;410、支架;420、加强板;500、第二底板;510、第二加强层;520、第三结构层;530、第四结构层;
20、空调顶盖;30、阻尼减震器;
D1、车辆行驶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底壳,其第一底板上的第一安装区具有较强的结构强度和承载能力,并且,该空调底壳的整体结构平衡性较好。
具体地,如图1至图3所示,该空调底壳包括第一底板100和两个第一隔板210,两个第一隔板210均固定在第一底板100上,并将第一底板100分隔为第一安装区110、第二安装区120以及第三安装区130,第一安装区110位于第二安装区120和第三安装区130之间,位于第一安装区110的第一底板100包括第一加强层1101、第一结构层1102以及第二结构层1103,第一加强层1101夹设在第一结构层1102和第二结构层1103之间,第一加强层1101采用钢质材料制成,第一结构层1102和第二结构层1103均采用玻璃钢材料制成。
上述空调底壳将位于第一安装区110的第一底板100设置为在第一结构层1102和第二结构层1103之间夹设第一加强层1101的结构,第一加强层1101采用钢质材料制成,第一结构层1102和第二结构层1103均采用玻璃钢材料制成,有效提高了第一底板100上第一安装区110的结构强度和承载能力,当空调采用CO2作为制冷剂时,可以将压缩机等较重的部件安装在第一底板100的第一安装区110,以避免第一底板100装有较重部件的区域出现塌陷的问题,并且,将第一安装区110设置在第二安装区120与第三安装区130之间,使得第一安装区110位于第一底板100上较为居中的位置,提高了空调底壳整体结构的平衡性,将空调的各个部件安装在该空调底壳上后,空调整体也能够具有较高的平衡性。当然,当空调采用其他制冷剂时,上述空调底壳同样适用。
本实施例中,第一加强层1101的厚度在3mm以上,示例性地,第一加强层1101的厚度可以是3mm、4mm或者5mm等,以提高第一加强层1101的结构强度,进一步提高第一安装区110的第一底板100的结构强度和承载能力。
可选地,如图1至图3所示,空调底壳还包括围板300,围板300固定在第一底板100的边缘,围板300沿第一底板100的周向延伸且首尾相连,围板300的设置对第一安装区110的边缘、第二安装区120的边缘以及第三安装区130的边缘起到了围挡效果,进而对安装在上述三个区域内的空调部件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
进一步地,如图1至图3所示,空调底壳还包括支架410,支架410固定在围板300的外壁上,除第一安装区110、第二安装区120以及第三安装区130之外,还可以将空调的部件安装在支架410上,增加了空调底壳上安装空调部件的区域。本实施例中的支架410可以采用碳钢板或者不锈钢钢板制成,使得支架410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和承载能力,当然,在其他实施方案中,支架410也可以选用其他材料制成,根据使用需求而定即可。
进一步地,如图1至图4所示,空调底壳还包括第二底板500,第二底板500固定在支架410上,第二底板500包括第二加强层510、第三结构层520以及第四结构层530,第二加强层510夹设在第三结构层520和第四结构层530之间,第二加强层510采用钢质材料制成,第三结构层520和第四结构层530均采用玻璃钢材料制成,使得第二底板500具有较强的结构强度和承载能力,将第二底板500固定在支架410上,对安装在支架410区域的空调部件起到了很好的支撑作用。本实施例中,第二加强层510的厚度在2mm以上,示例性地,第二加强层510的厚度可以是2mm、3mm或者4mm等,以提高第二加强层510的结构强度,进一步提高第二底板500的结构强度和承载能力。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第四结构层530固定在支架410上,第三结构层520为一整块玻璃钢板,即,直接与空调部件接触的一侧的结构层不可断开,使得第三结构层520具有更高的结构强度和承载能力。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支架410的纵截面呈L字型,其长度较短的一个端面(以下简称纵端面)固定在围板300的外壁上,其长度较长的一个端面(以下简称横端面)上固定有第二底板500,优选地,如图1至图4所示,在支架410的两个端面之间,还连接有加强板420,以提高支架410整体的结构强度和承载能力。优选地,如图1至图4所示,支架410横端面上的第二底板500朝向支架410纵端面延伸至支架410的纵端面上,使得第二底板500整体的结构强度和承载能力得到了有效提高。当然,在其他实施方案中,支架410的纵截面也可以是一字型,根据使用需求而定即可。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第一结构层1102位于第二结构层1103的上方,第一结构层1102为一整块玻璃钢板,即,直接与空调部件接触的一侧的结构层不可断开,使得第一结构层1102具有更高的结构强度和承载能力。
可选地,如图1至图4所示,空调底壳还包括第二隔板220,第二隔板220固定在第一底板100上,并将第一安装区110分隔为两个子安装区111,使具有较高结构强度和承载能力的第一安装区110结构更为规整。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空调机壳,如图1至图5所示,该空调机壳包括空调顶盖20以及上述的空调底壳,空调顶盖20与空调底壳扣合连接,该空调机壳采用上述的空调底壳,因此,将重量较大的空调部件安装在该空调机壳内,其承载空调部件的可靠度较高,并且,空调整体的结构平衡性较好。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顶空调,如图1至图5所示,该车顶空调包括压缩机、节流元件、冷凝器、蒸发器以及上述的空调机壳,压缩机、节流元件、冷凝器以及蒸发器均安装在第一底板100上,压缩机和节流元件均位于第一安装区110内,冷凝器和蒸发器中的一个位于第二安装区120内,另一个位于第三安装区130内,该车顶空调采用上述的空调机壳,当车顶空调采用CO2作为制冷剂时,其空调底壳能够对车顶空调中的各个部件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空调底壳局域区域出现塌陷问题的几率较低,并且,该车顶空调的整体结构平衡性较好。
本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5所示,车辆行驶方向D1为向左行驶,冷凝器位于第二安装区120内,蒸发器位于第三安装区130内,即,将冷凝器安装在靠近车头的一侧,将蒸发器安装在靠近车尾的一侧,以优化汽车空调整体性能和汽车车厢内部风场环境。当然,在其他实施方案中,也可以是将冷凝器安装在第三安装区130内,蒸发器安装在第二安装区120内,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而定即可。
进一步地,如图1至图5所示,压缩机和节流元件分别位于两个子安装区111内,本实施例中,压缩机安装在下侧的子安装区111内,节流元件安装在上侧的子安装区111内,进一步地,本实施例提供的车顶空调还包括三通阀、单向阀以及气液分离器,三通阀、单向阀以及气液分离器均安装在第一底板100上,且均位于上侧的子安装区111内。当然,在其他实施方案中,也可以将节流元件安装在下侧的子安装区111内,压缩机安装在上侧的子安装区111内,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而定即可。
优选地,如图1至图6所示,车顶空调还包括阻尼减震器30,压缩机通过减震阻尼器安装在第一底板100上,以实现对压缩机的减震效果。需要说明的是,减震阻尼器为本领域较为常见的减震部件,图6为仅多种减震阻尼器中的一种,只要是能够实现对压缩机的减震效果即可。
可选地,连通压缩机、节流元件、冷凝器以及蒸发器的冷媒管的壁厚进行加厚处理,使得冷媒管能够承受较大的运行压力。本实施例中,冷媒管的壁厚在2.5mm以上,示例性地,冷媒管的壁厚可以是2.5mm、3mm或者3.5mm等,冷媒管的具体壁厚和管径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而定即可,本实施例中,冷媒管的壁厚为2.5mm,管径为16mm,可以通过140bar的保压测试。
可选地,如图1至图5所示,车顶空调还包括电控箱,电控箱安装在第二底板500上。
本实施例提供的车顶空调,当采用CO2作为制冷剂时,第二底板500和位于第一安装区110的第一底板100均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因此,可以将重量较大的电控箱安装在第二底板500上、压缩机安装在第一安装区110的第一底板100上,有效避免了安装有电控箱和压缩机的底板出现塌陷的问题。示例性地,本实施例将重量为30Kg的电控箱安装在第二底板500上,将重量为80Kg的压缩机安装在第一安装区110的第一底板100上,空调底壳无塌陷问题,且整体结构平衡度好,另外,本实施例中,冷媒管均进行了壁厚加厚处理,当车顶空调采用CO2作为制冷剂时,冷媒管能够适应较大的运行压力。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空调底壳,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底板(100);
两个第一隔板(210),两个所述第一隔板(210)均固定在所述第一底板(100)上,并将所述第一底板(100)分隔为第一安装区(110)、第二安装区(120)以及第三安装区(130),所述第一安装区(110)位于所述第二安装区(120)和所述第三安装区(130)之间;
位于所述第一安装区(110)的所述第一底板(100)包括第一加强层(1101)、第一结构层(1102)以及第二结构层(1103),所述第一加强层(1101)夹设在所述第一结构层(1102)和所述第二结构层(1103)之间,所述第一加强层(1101)采用钢质材料制成,所述第一结构层(1102)和所述第二结构层(1103)均采用玻璃钢材料制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底壳还包括围板(300),所述围板(300)固定在所述第一底板(100)的边缘,所述围板(300)沿所述第一底板(100)的周向延伸且首尾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底壳还包括支架(410),所述支架(410)固定在所述围板(300)的外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底壳还包括第二底板(500),所述第二底板(500)固定在所述支架(410)上,所述第二底板(500)包括第二加强层(510)、第三结构层(520)以及第四结构层(530),所述第二加强层(510)夹设在所述第三结构层(520)和所述第四结构层(530)之间,所述第二加强层(510)采用钢质材料制成,所述第三结构层(520)和所述第四结构层(530)均采用玻璃钢材料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结构层(530)固定在所述支架(410)上,所述第三结构层(520)为一整块玻璃钢板。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结构层(1102)位于所述第二结构层(1103)的上方,所述第一结构层(1102)为一整块玻璃钢板。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底壳还包括第二隔板(220),所述第二隔板(220)固定在所述第一底板(100)上,并将所述第一安装区(110)分隔为两个子安装区(111)。
8.空调机壳,其特征在于,包括空调顶盖(20)以及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底壳,所述空调顶盖(20)与所述空调底壳扣合连接。
9.车顶空调,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机、节流元件、冷凝器、蒸发器以及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机壳,所述压缩机、所述节流元件、所述冷凝器以及所述蒸发器均安装在所述第一底板(100)上,所述压缩机和所述节流元件均位于所述第一安装区(110)内,所述冷凝器和所述蒸发器中的一个位于所述第二安装区(120)内,另一个位于所述第三安装区(130)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顶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顶空调还包括阻尼减震器(30),所述压缩机通过所述阻尼减震器(30)安装在所述第一底板(100)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455662.9U CN220114413U (zh) | 2023-06-08 | 2023-06-08 | 空调底壳、空调机壳以及车顶空调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455662.9U CN220114413U (zh) | 2023-06-08 | 2023-06-08 | 空调底壳、空调机壳以及车顶空调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0114413U true CN220114413U (zh) | 2023-12-01 |
Family
ID=889167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1455662.9U Active CN220114413U (zh) | 2023-06-08 | 2023-06-08 | 空调底壳、空调机壳以及车顶空调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0114413U (zh) |
-
2023
- 2023-06-08 CN CN202321455662.9U patent/CN220114413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081910B (zh) | 一种空调安装架组件、空调器组件和汽车 | |
CN101509717A (zh) | 一种顶置式房车卧式空调压缩机的固定结构 | |
CN201392053Y (zh) | 一种顶置式房车卧式空调压缩机的固定机架 | |
CN204555273U (zh) | 空调器室内机的底盘及空调器室内机 | |
CN220114413U (zh) | 空调底壳、空调机壳以及车顶空调 | |
CN105546652A (zh) | 分体立式室内机的底盘及分体立式室内机 | |
CN105509183A (zh) | 室外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209724731U (zh) | 风机组件和室外机 | |
CN108302648B (zh) | 整体式空调器 | |
CN215412219U (zh) | 电控盒、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 | |
CN107917477A (zh) | 空调系统安装架以及含有该框架的空调系统 | |
CN211455896U (zh) | 电池液冷结构和动力电池 | |
CN208794694U (zh) | 一种核电站用抗震型墙洞安装式换热器 | |
CN209435024U (zh) | 电机支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220809107U (zh) | 一种车用热管理机组的冷却系统支架及热管理机组 | |
CN113997968B (zh) | 一种卧式具有导流装置的客室空调 | |
CN213473298U (zh) | 用于车辆的机舱总成及车辆 | |
CN205400875U (zh) | 一种商用车上吹式排气管及其固定结构 | |
CN221213381U (zh) | 用于车辆的空调器和车辆 | |
CN215175556U (zh) | 一种新型气液分离器 | |
CN217917519U (zh) | 车载空调对接结构 | |
CN218152152U (zh) | 一种空调制冷设备用减振装置 | |
CN211575626U (zh) | 一种储液器连接结构及压缩机 | |
CN107757297B (zh) | 汽车冷凝器总成 | |
KR101454715B1 (ko) | 지붕형 에어컨 케이스 하우징 및 이를 이용한 지붕형 에어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