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724731U - 风机组件和室外机 - Google Patents

风机组件和室外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724731U
CN209724731U CN201920370446.1U CN201920370446U CN209724731U CN 209724731 U CN209724731 U CN 209724731U CN 201920370446 U CN201920370446 U CN 201920370446U CN 209724731 U CN209724731 U CN 2097247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unting bracket
carrier
fan assembly
guide member
conn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37044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袁伟杰
许永锋
张铁钢
何仕强
李跃飞
黄浪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Guangdong Midea HVAC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37044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7247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7247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72473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风机组件和室外机,其中,风机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安装支架;电机本体,设于安装支架上;风扇,与电机本体的驱动轴相连,以驱动空气由风扇的第一侧向第二侧流动;至少一个导风件,每个导风件与安装支架相连,且导风件设于安装支架朝向第一侧的一侧,其中,在导风件的迎风面上,导风件的垂直于空气流动方向的截面面积由第一侧向第二侧的方向逐渐变大。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限定导风件的迎风面的形状,具体地,限定在导风件的迎风面上,导风件垂直于空气流动方向的截面面积在由第一侧向第二侧的方向,即由进风向出风的方向上逐渐变大,可有效降低风阻,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损耗,进而提高能源利用率。

Description

风机组件和室外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风机组件和一种室外机。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用户对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空调已经成为不可缺少的电器设备,然而在一些需要大风量空气调节的场景下,常常需要体积和重量较大的风机,故而要求相对应的安装支架具有足够的强度,现有技术中,常常将安装支架折弯形成下U形横截面的结构,且要求折弯边具有一定的高度,然而采用上述方式对风机进行安装时,不可避免地,根据实际强度需求需要增加安装支架的宽度和高度,非常不利于室外机整体小型化的设计,同时也会由于下U形的截面形状增加迎风面积,从而增大风阻,并带来噪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风机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室外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风机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安装支架;电机本体,设于所述安装支架上;风扇,与所述电机本体的驱动轴相连,以驱动空气由所述风扇的第一侧向第二侧流动;至少一个导风件,每个所述导风件与所述安装支架相连,且所述导风件设于所述安装支架朝向所述第一侧的一侧,其中,在所述导风件的迎风面上,所述导风件的垂直于所述空气流动方向的截面面积由第一侧向第二侧的方向逐渐变大。
通过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风机组件,通过将电机本体设置于安装支架上,再将风扇与电机本体传动连接,具体地,将风扇与电机本体的驱动轴相连,以实现吸风排风,而在风扇运转时,通过限定设于安装支架朝向第一侧的导风件的迎风面的形状,具体地,限定在导风件的迎风面上,导风件垂直于空气流动方向的截面面积在由第一侧向第二侧的方向,即由进风向出风的方向上逐渐变大,可有效降低风阻,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损耗,进而提高能源利用率。
此外,可以理解地,在空气流动方向为自下而上时,即第一侧为上方,第二侧为下方,此时,导风件的垂直于空气流动方向的截面面积即为导风件自身在水平截面上的轮廓所围成的面积,通过限定上述面积在自下而上的方向上逐渐变大,空气可沿导风件扩散流动,以实现风阻的降低。
可以理解地,根据实际使用的环境调整安装支架的数量,安装支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安装支架具体包括:承接部,所述承接部上设有用于连接所述电机本体的承接孔;连接部,分别设于所述承接部两端,所述连接部包括至少一个连接台阶,所述连接台阶中与配合件相连的面上开设有连接孔,以通过所述连接孔实现所述安装支架与所述配合件的固定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安装支架包括有承接部以及分别设于承接部两端的连接部,在承接部上设有连接电机本体的承接孔,电机本体通过承接孔连接到安装支架上,以提高连接强度。此外,通过在连接部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连接台阶,在连接台阶上设置有与配合件对应设置的连接孔,具体地,将安装支架安装到配合件时,通过连接台阶上与配合件相连的侧壁上的连接孔实现连接,以提高安装效率。
其中,连接部的形状可以由承接部的两个端面向两侧延伸而成,还可以通过连接台阶实现连接固定。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电机本体和安装支架的连接,可以为螺纹连接,例如承接孔为螺纹孔,则可以直接通过螺钉固定,或者承接孔为通孔,则可以通过螺栓穿过承接孔,并在另一端通过螺母进行固定。
其中,承接孔可以设于安装平面上,还可以设在承接部中除安装平面以外的其它区域上。
同样地,安装支架和配合件之间的固定连接,可以为螺纹连接,例如连接孔为螺纹孔,则可以直接通过螺钉固定,或者连接孔为通孔,则可以通过螺栓穿过承接孔,并在另一端通过螺母进行固定。
可以理解地,配合件即为安装支架的安装对象,当安装在空调器的室外机上时,配合件可以为室外机壳体的横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导风件具体包括:迎风板,所述空气由所述第一侧向所述第二侧流动时,所述迎风板的外表面与所述空气接触;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迎风板和所述承接部相连。
在该技术方案中,导风件包括迎风板和连接板,其中,迎风板为直接与空气接触的板体,可以理解地,迎风板的形状即直接影响空气由第一侧向第二侧流动时的风阻,连接板用于连接迎风板和承接部,即迎风板通过连接板与安装支架的承接部相连,以保证使用过程中整体的稳定。其中,连接板和迎风板可以为相互独立的板体,通过焊接或其它连接方式连接,或者连接板直接由迎风板的延伸而成。
其中,连接板可以沿空气流动方向设置。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迎风板的横截面为V形或U形。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迎风板的横截面限定为V形或U形,从而在电机本体带动风扇转动的过程中,空气由下方向上流动时流经迎风板,可有效减少风阻,以提高工作效率。
可以理解的,在迎风板的横截面形状为V形或U形的基础上,还可根据具体高度需求在开口端还可延伸对应长度的板件,延伸的板件沿平行于空气的流动方向设置,即可在不影响风阻的基础上增加高度方向上的尺寸。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承接部与所述连接部通过冲压一体成型。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整个安装支架为一体的槽状结构时,一方面利于母材的选择,即直接选用具有一定强度的板件冲压即可实现加工,另一方面,由于将承接部和连接部一体成型,还可有效提高连接强度。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封口板,由所述迎风板的轴向两端向所述第二侧的方向延伸至所述安装支架,以使所述导风件和所述安装支架配合后形成闭合腔体。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迎风板的轴向两端向外延伸有封口板,并且将封口板延伸至安装支架上,换言之,封口板将由迎风板至安装支架的空间的两端封闭上形成闭合腔体,从而可有效减少灰尘的堆积,更便于后续维护和清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漏水部,开设于所述迎风板的下表面,以将所述闭合腔体内的流体通过所述漏水部流出。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迎风板的下表面开设有漏水部,可使得在特殊条件下,将闭合腔体中的流体排出,一方面通过漏水部的设置可减少生锈的情况发生,另一方面由于内部的流体流出后在低温环境下也可减少凝固的发生概率,特别是在腔体内的流体为水时,由于水在凝固后体积变大,减少在管内部积存后对安装支架结构的破坏。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所述漏水部设于所述迎风板的最低处。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漏水部设于迎风板的最低处,流体可根据自重沿闭合腔体内壁向下流动,在流至漏水部处时,向外排出,从而使得在闭合腔体内的流体均可由漏水部流出,进而以减少生锈或对整体结构造成的破坏。
其中,迎风板的下表面可以为斜面,也可以为弧面。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所述连接台阶具体包括:连接底壁,与所述承接部相连;连接侧壁,与所述连接底壁相连,所述连接侧壁与所述连接底壁之间呈第一角度;所述连接侧壁和/或所述连接侧壁上设有所述连接孔。
在该技术方案中,连接台阶包括有依次相连的连接底壁和连接侧壁,其中连接底壁与承接部相连,连接底壁和连接侧壁之间呈第一角度,同时在连接侧壁和/或连接底壁上设置连接孔,具体地,连接孔可以只设置在连接侧壁上,还可只设置在连接底壁上,还可在连接底壁和连接侧壁上均设置有连接孔,可以理解地,在具体使用环境下,可灵活选择设在不同位置的连接孔进行连接,增强产品适用范围,此外通过第一角度的设置利于安装支架与配合件之间的配合,减少由于连接侧壁和配合件之间不贴合而导致的断开的情况发生。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连接底壁与所述承接部相连的一侧的截面与所述承接部的截面相同,所述连接部远离所述承接部的一侧呈扁平状。
在该技术方案中,连接底壁和承接部过渡连接,在连接部由承接部延伸至配合件的过程中,与承接部相连的一侧的截面和承接部的截面相同,截面面积逐渐减小,从而可以降低连接部和配合件相配合的竖向高度的尺寸,进而便于降低电机本体的竖向安装高度,使得整机结构更为紧凑,利于小型化的设计和使用需求。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挂接顶壁,与所述连接侧壁相连,所述挂接顶壁与所述连接侧壁之间呈第二角度,以通过所述挂接顶壁实现所述安装支架与所述配合件的抵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连接侧壁和挂接顶壁之间呈第二角度,从而可通过挂接顶壁将安装支架抵接在配合件上,具体地,挂接在配合件的顶部,从而在紧固安装前先执行预定位,在配合件挂接上安装支架时,连接孔可与配合件上的预留孔大致对应上,提高安装效率。
其中,需要说明的,在连接侧壁上设有呈第二角度的挂接顶壁时,在挂接顶壁上还可开设有连接孔,从而通过挂接顶壁上的连接孔在实现与配合件的抵接的基础上,与配合件进行连接,即在挂接顶壁上既执行预定位,同时也实现相互之间的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承接部的轴线高于所述连接底壁的轴线;或所述承接部的轴线低于所述连接底壁的轴线;或所述连接部与所述连接底壁的轴线重合。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限定承接部的轴线与连接底壁的轴线之间的高度关系,从而可以根据风机组件具体的安装位置进行灵活调整,具体地,在需要电机本体处于较低位置时,可将承接部的轴线设置为低于连接底壁的轴线,整个安装支架呈下沉的弯折趋势,从而在将电机本体安装到安装支架上时,可减少在高度方向的尺寸,同理,在需要电机本体处于较高位置时,可将承接部的轴线设置为高于连接底壁的轴线,整个安装支架呈上升的弯折趋势,从而在将电机本体安装到安装支架上时,可沿在高度方向向上偏移,同理在将承接部的轴线设置为与连接底壁的轴线重合时,风机组件整体的位置处于较为平均的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室外机,包括:壳体;以及上述第一方面技术方案中任一风机组件,其中,所述风机组件的安装支架分别连接于所述壳体相对的两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室外机,由于在壳体相对的两侧通过上述第一方面技术方案中风机组件的安装支架相连,故而具有上述第一方面任一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风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2所示的安装支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安装支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实施例的安装支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安装支架和导风件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实施例的安装支架和导风件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导风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实施例的导风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室外机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10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风机组件,10安装支架,102承接部,1022承接孔,1026封口板,104连接部,1042连接台阶,1044连接底壁,1046连接侧壁,1047连接孔,1048挂接顶壁,106漏水部,108导风件,1082迎风板,1084连接板,12电机本体,2室外机,22壳体,24配合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可以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10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
如图1和图8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个实施例的风机组件1,包括:至少一个安装支架10;电机本体12,设于安装支架10上;风扇(图中未示出),与电机本体的驱动轴相连,以驱动空气由风扇的第一侧向第二侧流动;至少一个导风件108,每个导风件108与安装支架10相连,且导风件108设于安装支架10朝向第一侧的一侧,其中,在导风件108的迎风面上,导风件108的垂直于空气流动方向的截面面积由第一侧向第二侧的方向逐渐变大。
通过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风机组件1,通过将电机本体12设置于安装支架10上,再将风扇与电机本体12传动连接,具体地,将风扇与电机本体12的驱动轴相连,以实现吸风排风,而在风扇运转时,通过设于安装支架10朝向第一侧的导风件108的迎风面的形状,具体地,限定在导风件108的迎风面上,导风件108垂直于空气流动方向的截面面积在由第一侧向第二侧的方向,即由进风向出风的方向上逐渐变大,可有效降低风阻,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损耗,进而提高能源利用率;还可以降低噪音,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此外,可以理解地,在空气流动方向为自下而上时,即第一侧为上方,第二侧为下方,此时,导风件108的垂直于空气流动方向的截面面积即为导风件108自身在水平截面上的轮廓所围成的面积,通过限定上述面积在自下而上的方向上逐渐变大,空气可沿导风件108扩散流动,以实现风阻的降低,从而降低风机运转时的噪音,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可以理解地,根据实际使用的环境调整安装支架10的数量,安装支架10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
如图2,在上述实施例中,安装支架10具体包括:承接部102,安装平面设于承接部102上,承接部102上设有用于连接电机本体12的承接孔1022;连接部104,分别设于承接部102两端,连接部104包括至少一个连接台阶1042,连接台阶1042中与配合件24相连的面上开设有连接孔1047,以通过连接孔1047实现安装支架10与配合件24的固定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安装支架10包括有承接部102以及分别设于承接部102两端的连接部104,在承接部102上设有连接电机本体12的承接孔1022,电机本体12通过承接孔1022连接到安装支架10上,以提高连接强度。此外,通过在连接部104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连接台阶1042,在连接台阶1042上设置有与配合件24对应设置的连接孔1047,具体地,将安装支架10安装到配合件24时,通过连接台阶1042上与配合件24相连的侧壁上的连接孔1047实现连接,以提高安装效率。
其中,如图2所示,连接台阶1042的数量可以为一个,当然,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连接台阶1042的数量也可以为多个,优选地,每个连接台阶1042优选为Z形。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电机本体12和安装支架10的连接,可以为螺纹连接,例如承接孔1022为螺纹孔,则可以直接通过螺钉固定,或者承接孔1022为通孔,则可以通过螺栓穿过承接孔1022,并在另一端通过螺母进行固定。
其中,承接孔1022可以设于安装平面上,还可以设在承接部102中除安装平面以外的其它区域上。
同样地,安装支架10和配合件24之间的固定连接,可以为螺纹连接,例如连接孔1047为螺纹孔,则可以直接通过螺钉固定,或者连接孔1047为通孔,则可以通过螺栓穿过承接孔1022,并在另一端通过螺母进行固定。
可以理解地,配合件24即为安装支架10的安装对象,当安装在空调器的室外机2上时,配合件24可以为室外机2壳体22的横梁。
如图6和图7所示,在上述实施例中,导风件108具体包括:迎风板1082,空气由第一侧向第二侧流动时,迎风板1082的外表面与空气接触;连接板1084,连接板1084的两端分别与迎风板1082和承接部102相连迎风板1082。
在该实施例中,导风件108包括迎风板1082和连接板1084,其中,迎风板1082为直接与空气接触的板体,可以理解地,迎风板1082的形状即直接影响空气由第一侧向第二侧流动时的风阻,连接板1084用于连接迎风板1082和承接部102,即迎风板1082通过连接板1084与安装支架10的承接部102相连,以保证使用过程中整体的稳定。
其中,连接板1084和迎风板1082可以为相互独立的板体,通过焊接或其它连接方式连接,或者连接板1084直接由迎风板1082延伸而成。
其中,连接板1084可以沿空气流动方向设置,以使空气仅沿迎风板1082的外表面流动,减少连接板1084对风阻的影响。
在上述实施例中,迎风板1082的横截面为V形或U形。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迎风板1082的横截面限定为V形或U形,从而在电机本体带动风扇转动的过程中,空气由下方向上流动时流经迎风板1082,可有效减少风阻,以提高工作效率。
具体地,如图6所示,迎风板1082的横截面为V形,如图7所示,迎风板1082的横截面为U形。
可以理解的,在迎风板1082的横截面形状为V形或U形的基础上,还可根据具体高度需求在开口端还可延伸对应长度的板件(即连接板1084),延伸的板件沿平行于空气的流动方向设置,即可在不影响风阻的基础上增加高度方向上的尺寸。
在上述实施例中,承接部102与连接部104通过冲压一体成型。
在该实施例中,在整个安装支架为一体的槽状结构时,一方面利于母材的选择,即直接选用具有一定强度的板件冲压即可实现加工,另一方面,由于将承接部102和连接部104一体成型,还可有效提高连接强度。
如图9所示,在上述实施例中,还包括:封口板1026,由迎风板1082的轴向两端向第二侧的方向延伸至安装支架10,以使导风件108和安装支架10配合后形成闭合腔体。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在迎风板1082的轴向两端向外延伸有封口板1026,并且将封口板1026延伸至安装支架10上,换言之,封口板1026将由迎风板1082至安装支架10的空间的两端封闭上形成闭合腔体,从而可有效减少灰尘的堆积,更便于后续维护和清洁。
在上述实施例中,还包括:漏水部106,开设于迎风板1082的下表面,以将闭合腔体内的流体通过漏水部106流出,其中,漏水部106呈孔状或槽状。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在迎风板1082的下表面开设有漏水部106,可使得在特殊条件下,将闭合腔体中的流体排出,一方面通过漏水部106的设置可减少生锈的情况发生,另一方面由于内部的流体流出后在低温环境下也可减少凝固的发生概率,特别是在腔体内的流体为水时,由于水在凝固后体积变大,减少在管内部积存后对安装支架10结构的破坏。
具体地,如图9所示,漏水部呈孔状,迎风板1082底部设有多个漏水部106迎风板1082。
在上述实施例中,漏水部106设于迎风板1082的最低处。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漏水部106设于迎风板1082的最低处,流体可根据自重沿闭合腔体内壁向下流动,在流至漏水部106处时,向外排出,从而使得在闭合腔体内的流体均可由漏水部106流出,进而以减少生锈或对整体结构造成的破坏。
其中,迎风板1082的下表面可以为斜面,也可以为弧面。
如图2所示,在上述实施例中,连接台阶1042具体包括:连接底壁1044,与承接部102相连;连接侧壁1046,与连接底壁1044相连,连接侧壁1046与连接底壁1044之间呈第一角度,且连接侧壁1046和/或连接底壁1044上设有连接孔1047。
在该实施例中,连接台阶1042包括有依次相连的连接底壁1044和连接侧壁1046,其中连接底壁1044与承接部102相连,上述三者之间均存在一定角度,具体地,连接底壁1044和连接侧壁1046之间呈第一角度,同时在连接侧壁1046和/或连接底壁1044上设置连接孔1047,具体地,连接孔1047可以只设置在连接侧壁1046上,还可只设置在连接底壁1044上,还可在连接底壁1044和连接侧壁1046上均设置有连接孔1047,可以理解地,在具体使用环境下,可灵活选择设在不同位置的连接孔1047进行连接,增强产品适用范围,此外通过第一角度的设置利于安装支架10与配合件24之间的配合,减少由于连接侧壁1046和配合件24之间不贴合而导致的断开的情况发生。
在上述实施例中,连接底壁1044与承接部102相连的一侧的截面与承接部102的截面相同,连接部远离承接部的一侧呈扁平状。
在该实施例中,连接底壁1044和承接部102过渡连接,在连接部由承接部延伸至配合件的过程中,与承接部相连的一侧的截面和承接部的截面相同,截面面积逐渐减小,从而可以降低连接部和配合件相配合的竖向高度的尺寸,进而便于降低电机本体的竖向安装高度,使得整机结构更为紧凑,利于小型化的设计和使用需求。
如图3所示,在上述实施例中,还包括:挂接顶壁1048,与连接侧壁1046相连,挂接顶壁1048与连接侧壁1046之间呈第二角度,以通过挂接顶壁1048实现安装支架10与配合件24的抵接
在该实施例中,连接侧壁1046和挂接顶壁1048之间呈第二角度,从而可通过挂接顶壁1048将安装支架10抵接在配合件24上,具体地,挂接在配合件24的顶部,从而在紧固安装前先执行预定位,在配合件24挂接上安装支架10时,连接孔1047可与配合件24上的预留孔大致对应上,提高安装效率。
其中,第一角度的取值范围为70°~150°,第二角度的取值范围为70°~150,第一角度和第二角度的优选取值均为90°。
其中,需要说明的,在连接侧壁上设有呈第二角度的挂接顶壁时,在挂接顶壁上还可开设有连接孔,从而通过挂接顶壁上的连接孔在实现与配合件的抵接的基础上,与配合件进行连接,即在挂接顶壁上既执行预定位,同时也实现相互之间的连接。
如图3至图5所示,在上述实施例中,承接部102的轴线高于连接底壁1044的轴线;或承接部102的轴线低于连接底壁1044的轴线;或连接部104与连接底壁1044的轴线重合。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限定承接部102的轴线与连接底壁1044的轴线之间的高度关系,从而可以根据风机组件1具体的安装位置进行灵活调整,具体地,如图3所示,在需要电机本体12处于较低位置时,可将承接部102的轴线设置为低于连接底壁1044的轴线,整个安装支架10呈下沉的弯折趋势,从而在将电机本体12安装到安装支架10上时,可减少在高度方向的尺寸,同理,在需要电机本体12处于较高位置时,如图4所示,可将承接部102的轴线设置为高于连接底壁1044的轴线,整个安装支架10呈上升的弯折趋势,从而在将电机本体12安装到安装支架10上时,可沿在高度方向向上偏移,同理在将承接部102的轴线设置为与连接底壁1044的轴线重合时,如图5所示,风机组件1整体的位置处于较为平均的状态。
可以理解地,连接底壁的轴线不包括与承接部过渡连接的部分,即连接底壁的轴线仅为与连接侧壁相连,且二者之间呈第一角度的部分结构的轴线。
如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室外机2,包括:壳体22;以及上述任一实施例风机组件1,其中,风机组件1的安装支架10分别连接于壳体22相对的两侧。
根据本实施例提出的室外机2,由于在壳体22相对的两侧通过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风机组件1的安装支架10相连,故而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个具体实施例的风机组件1,包括:两个安装支架10,每个安装支架10的下方均采用如图8所示的V形的迎风板1082,在两个安装支架10上设有电机本体,且在每个安装支架10中位于两端的连接部104均含有一个连接台阶1042,在连接台阶1042的连接侧壁1046上开设有两个连接孔1047,在承接部102内开设有两对(即四个)承接孔1022,从而可根据不同的电机规格连接至不同的承接孔1022上,此外,如图1所示,连接支架整体呈下沉趋势,以减少整体在高度方向上的尺寸,更利于小型化的设计。此外,如图9所示,在迎风板1082的底部开设有三个孔状的漏水部106,以使得在下雨或下雪时,腔体内部残留的流体通过漏水部106流出。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限定安装支架的迎风面的形状,具体地,限定在安装支架的迎风面上,安装支架垂直于空气流动方向的截面面积在由第一侧向第二侧的方向,即由进风向出风的方向上逐渐变大,可有效降低风阻,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损耗,进而提高能源利用率。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风机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个安装支架;
电机本体,设于所述安装支架上;
风扇,与所述电机本体的驱动轴相连,以驱动空气由所述风扇的第一侧向第二侧流动;
至少一个导风件,每个所述导风件与所述安装支架相连,且所述导风件设于所述安装支架朝向所述第一侧的一侧,
其中,在所述导风件的迎风面上,所述导风件的垂直于所述空气流动方向的截面面积由第一侧向第二侧的方向逐渐变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具体包括:
承接部,所述承接部上设有用于连接所述电机本体的承接孔;
连接部,分别设于所述承接部两端,所述连接部包括至少一个连接台阶,所述连接台阶中与配合件相连的面上开设有连接孔,以通过所述连接孔实现所述安装支架与所述配合件的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件具体包括:
迎风板,所述空气由所述第一侧向所述第二侧流动时,所述迎风板的外表面与所述空气接触;
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迎风板和所述承接部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迎风板的横截面为V形或U形。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接部与所述连接部通过冲压一体成型。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机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封口板,由所述迎风板的轴向两端向所述第二侧的方向延伸至所述安装支架,以使所述导风件和所述安装支架配合后形成闭合腔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机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漏水部,开设于所述迎风板的下表面,以将所述闭合腔体内的流体通过所述漏水部流出,其中,所述漏水部呈孔状或槽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风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水部设于所述迎风板的最低处。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台阶具体包括:
连接底壁,与所述承接部相连;
连接侧壁,与所述连接底壁相连,所述连接侧壁与所述连接底壁之间呈第一角度;
所述连接底壁和/或所述连接侧壁上设有所述连接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风机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挂接顶壁,与所述连接侧壁相连,所述挂接顶壁与所述连接侧壁之间呈第二角度,以通过所述挂接顶壁实现所述安装支架与所述配合件的抵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风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底壁与所述承接部相连的一侧的截面与所述承接部的截面相同,所述连接部远离所述承接部的一侧呈扁平状。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风机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承接部的轴线高于所述连接底壁的轴线;或
所述承接部的轴线低于所述连接底壁的轴线;或
所述连接部与所述连接底壁的轴线重合。
13.一种室外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如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风机组件,其中,所述风机组件的安装支架分别连接于所述壳体相对的两侧。
CN201920370446.1U 2019-03-21 2019-03-21 风机组件和室外机 Active CN2097247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370446.1U CN209724731U (zh) 2019-03-21 2019-03-21 风机组件和室外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370446.1U CN209724731U (zh) 2019-03-21 2019-03-21 风机组件和室外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724731U true CN209724731U (zh) 2019-12-03

Family

ID=686879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370446.1U Active CN209724731U (zh) 2019-03-21 2019-03-21 风机组件和室外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72473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40936A (zh) * 2020-01-10 2020-05-1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机支架及空调外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40936A (zh) * 2020-01-10 2020-05-1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机支架及空调外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41271B (zh) 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外单元
CN108954795A (zh) 空调外机支架
CN209724731U (zh) 风机组件和室外机
CN108613285A (zh) 整体式空调器
CN114083954B (zh) 一种顶置式车载空调
CN102141275A (zh) 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外单元
CN110762640A (zh) 整体式空调
CN217519987U (zh) 一种轻量化军用方舱空调
US11326603B2 (en) Two-stage compressor with a gas storage chamber between stages and air conditioner having same
CN208846564U (zh) 整体式空调器
CN110145803A (zh) 一种新风模块及风管机
CN210801401U (zh)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0050070U (zh) 风机组件和室外机
CN101592363B (zh) 分体式空调室外机
CN210106206U (zh) 风机组件和室外机
CN210107684U (zh) 一种空调面板及空调器
MY125173A (en) An air conditioner to be mounted on a roof of a vehicle
CN112455179A (zh) 一种一体式车载空调器
CN206222517U (zh) 窗式空调器
CN208186612U (zh) 整体式空调器
CN212508839U (zh) 一种转子式压缩机用均油管结构及压缩机
CN215982930U (zh) 空调室外机和空调
CN210218161U (zh) 风机组件和室外机
CN210861394U (zh) 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器
CN210404864U (zh) 一种定子骨架结构及定子组件、电机、压缩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