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13825U - 一种塑料支架生产用高效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塑料支架生产用高效模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0113825U CN220113825U CN202321646240.XU CN202321646240U CN220113825U CN 220113825 U CN220113825 U CN 220113825U CN 202321646240 U CN202321646240 U CN 202321646240U CN 220113825 U CN220113825 U CN 22011382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roove
- fixedly connected
- die
- hollow
- cool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塑料支架生产用高效模具,包括底板,底板的上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第一气缸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模具,第二气缸靠近第一气缸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模具,改善了喷气道与模仁的成型槽以及输送冷却水的冷却槽相连通,使得在向模仁里倒入熔融材料时,熔融材料会流到喷气道内造成堵塞,同时冷却水也会通过冷却槽流入到喷气槽内的问题,本装置中导热铜板还可挡住喷气槽,这使得熔融材料在倒入第一模具的内部时,不易进入到喷气槽的内部,从而让喷气槽不易出现堵塞的现象,挡板能挡住喷气槽,使得冷却液不易进入到喷气槽的内部,能够顺利的流到出水孔并排出。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塑料模具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塑料支架生产用高效模具。
背景技术
塑料支架是一种常见的工业制品,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电子和家庭用品等领域。通常情况下,塑料支架的生产需要使用模具来进行成型,传统的塑料支架模具制造工艺存在着制造周期长、成本高、精度低、寿命短等问题,导致生产效率低下,加工难度大,生产成本高昂。
例如公告号为CN214395264U的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塑料支架生产用高效模具,使用时,注塑机与注塑头连接,然后通过注塑机将第二模仁与第一模仁贴合,然后通过注塑机向注塑头内部注入熔融材料并通过进料道、分料道和注塑道向模仁内部注入熔融材料,形成塑料支架的形状,然后通过第一进水头向第一冷却槽注入冷却水,通过第二进水头向第二冷却槽内部注入冷却水,从而分别将第一导热铜板和第二导热铜板吸取的热量散去,从而对熔融材料进行冷却工作,使得支架可以快速成型,并凝固,然后通过输气头向通气道输送高压气体,并通过分气道和喷气道喷入第一模仁的内部,使得成品与第一模仁分离,通过进气头向注塑头注入高压气体,然后通过进料道、分料道和注塑道注入第二模仁的内部,使得成品与第二模仁分离,从而实现脱模的效果,只要第一模仁与第二模仁分离,成品塑料之间便可以脱落,进气头内部的堵气板在注塑过程中将进气头内部通道堵住,在脱模的过程中,堵气板将被高压气流顶起并向进气头内侧移动,实现通气的效果,弹簧用于堵气板回位工作。
针对上述方案:本发明人认为上述参考文件中冷却水来对吸热的导热铜板进行冷却,从而达到对成型后的支架进行冷却凝固的效果,再通过向喷气道内输送高压气体,从而把模仁里的成品支架吹出脱落,并与模仁分离,但由于喷气道与模仁的成型槽以及输送冷却水的冷却槽相连通,这使得在向模仁里倒入熔融材料时,熔融材料会流到喷气道内,容易造成喷气道的堵塞,同时冷却水也会通过冷却槽流入到喷气槽内,造成冷却水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塑料支架生产用高效模具,可有效的解决喷气道与模仁的成型槽以及输送冷却水的冷却槽相连通,容易造成喷气道的堵塞,以及冷却水通过冷却槽流入到喷气槽内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塑料支架生产用高效模具,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模具,所述第二气缸靠近第一气缸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模具,所述第一模具的上侧开设有第一进料口,所述第二模具的上侧开设有第二进料口,所述第一模具的内部设置有脱模机构;
所述脱模机构包括开设在第一模具内部的喷气槽,且所述喷气槽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一模具的内部开设有第一进气槽,且所述第一进气槽与喷气槽相连通,所述第一模具的一侧开设有第二进气槽,且所述第二进气槽与第一进气槽相连通,所述第一模具的内部开设有冷却槽,且所述冷却槽与喷气槽相连通,所述底板的上侧开设有进水孔,且所述进水孔与冷却槽相连通,所述底板的下侧开设有出水孔,且所述出水孔与冷却槽相连通,所述第一模具位于冷却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导热铜板,所述导热铜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第一模具的一侧固定连接有L形空心块,所述L形空心块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杆,且所述滑杆与连接板之间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模具位于冷却槽的内部设置有挡板,且所述挡板与连接板之间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L形空心块的上侧开设有第一空心槽,所述L形空心块位于第一空心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限位杆,所述滑杆的外侧开设有第二空心槽,且所述限位杆滑动连接在第二空心槽的内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滑杆的内部开设有第三空心槽,且所述第三空心槽与第二空心槽相连通,所述滑杆位于第三空心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磁铁块,所述限位杆的下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磁铁块,且所述第一磁铁块与第二磁铁块相吸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滑杆的外侧开设有第四空心槽,所述滑杆的内部开设有第五空心槽,且所述第五空心槽与第四空心槽相连通,所述滑杆位于第五空心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三磁铁块。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模具位于进水孔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漏斗,所述第一模具位于出水孔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水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气缸的上侧固定连接有加固杆,且所述加固杆与第一模具之间固定连接。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本装置中导热铜板位于冷却槽的内部,可对第一模具内部的支架进行导热,且能被冷却槽内部的冷却液进行冷却,这使得冷却液对支架的冷却效果更好,同时导热铜板还可挡住喷气槽,这使得熔融材料在倒入第一模具的内部时,不易进入到喷气槽的内部,从而让喷气槽不易出现堵塞的现象。
2.本装置中挡板位于冷却槽的内部,且与导热铜板之间有间隔,不仅可让冷却液能顺利的接触到导热铜板,还使得挡板能挡住喷气槽,使得冷却液不易进入到喷气槽的内部,能够顺利的流到出水孔并排出,不易造成冷却液的浪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模具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4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图5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导热铜板和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
1、底板;21、第一气缸;22、第二气缸;23、第一模具;24、第二模具;25、第一进料口;26、第二进料口;31、喷气槽;32、第一进气槽;33、第二进气槽;34、冷却槽;35、进水孔;36、出水孔;37、导热铜板;38、连接板;39、L形空心块;310、滑杆;41、第一空心槽;42、限位杆;43、第二空心槽;51、第三空心槽;52、第一磁铁块;53、第二磁铁块;61、第四空心槽;62、第五空心槽;63、第三磁铁块;7、挡板;8、加固杆;91、漏斗;92、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8,一种塑料支架生产用高效模具,包括底板1,底板1的上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气缸21和第二气缸22,第一气缸2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模具23,第二气缸22靠近第一气缸2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模具24,第一模具23的上侧开设有第一进料口25,第二模具24的上侧开设有第二进料口26,第一气缸21和第二气缸22可分别带动第一模具23和第二模具24进行反向移动,这使得第二进气槽33和冷却槽34能相互靠近并贴合在一起,而生产塑料支架的熔融材料则可通过第一进料口25和第二进料口26倒入第一模具23和第二模具24的内部来进行成型,第一模具23的内部设置有脱模机构,第一模具23和第二模具24的内部均设置有脱模机构。
脱模机构包括开设在第一模具23内部的喷气槽31,且喷气槽31设置有多个,第一模具23的内部开设有第一进气槽32,且第一进气槽32与喷气槽31相连通,第一模具23的一侧开设有第二进气槽33,且第二进气槽33与第一进气槽32相连通,第二进气槽33可连接气压高压泵,使得气压高压泵所产生的高压气体能通过第一进气槽32喷到喷气槽31的内部,再通过喷气槽31来把第一模具23内部所成型的塑料支架喷出,来达到脱模的效果,且脱模效率更高更方便。
此外,第一模具23的内部开设有冷却槽34,且冷却槽34与喷气槽31相连通,底板1的上侧开设有进水孔35,且进水孔35与冷却槽34相连通,底板1的下侧开设有出水孔36,且出水孔36与冷却槽34相连通,进水孔35的内部可用于倒入冷却液,并流到冷却槽34的内部,冷却槽34内部的冷却液便可带走第一模具23内部支架的热量,使得支架能快速冷却成型,而出水孔36则可使用冷却液在降温之后能顺利的排出,从而再次倒入新的冷却液继续冷却。
另外,第一模具23位于冷却槽34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导热铜板37,导热铜板3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板38,第一模具2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L形空心块39,L形空心块39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杆310,且滑杆310与连接板38之间固定连接,导热铜板37位于冷却槽34的内部,可对第一模具23内部的支架进行导热,且能被冷却槽34内部的冷却液进行冷却,这使得冷却液对支架的冷却效果更好,同时导热铜板37还可挡住喷气槽31,这使得熔融材料在倒入第一模具23的内部时,不易进入到喷气槽31的内部,从而让喷气槽31不易出现堵塞的现象,连接板38可连接导热铜板37和滑杆310,同时还可使得冷却液不易从冷却槽34的边缘流出,而L形空心块39则可支撑滑杆310,滑杆310可被人们拉动来带动导热铜板37进行移动,使得导热铜板37能不再挡住喷气槽31,进而让高压气体能顺利的通过喷气槽31。
具体的,第一模具23位于冷却槽34的内部设置有挡板7,且挡板7与连接板38之间固定连接,挡板7位于冷却槽34的内部,且与导热铜板37之间有间隔,不仅可让冷却液能顺利的接触到导热铜板37,还使得挡板7能挡住喷气槽31,使得冷却液不易进入到喷气槽31的内部,能够顺利的流到出水孔36并排出,不易造成冷却液的浪费。
L形空心块39的上侧开设有第一空心槽41,L形空心块39位于第一空心槽4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限位杆42,滑杆310的外侧开设有第二空心槽43,且限位杆42滑动连接在第二空心槽43的内部,限位杆42可通过移动到第一空心槽41和第二空心槽43的内部,来限位住滑杆310,使得滑杆310和导热铜板37不易发生移动,进而让导热铜板37能稳定在冷却槽34内,同时限位杆42还可移动脱离第二空心槽43,此时滑杆310和导热铜板37便可正常进行移动。
滑杆310的内部开设有第三空心槽51,且第三空心槽51与第二空心槽43相连通,滑杆310位于第三空心槽5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磁铁块53,限位杆42的下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磁铁块52,且第一磁铁块52与第二磁铁块53相吸附,第三空心槽51的内部可用于放置第一磁铁块52和第二磁铁块53,而第一磁铁块52与第二磁铁块53相吸附在一起,可使得限位杆42能稳定在第二空心槽43的内部,不易脱离出去,进而让滑杆310能更加稳定。
具体的,滑杆310的外侧开设有第四空心槽61,滑杆310在带动导热铜板37一起不再挡住喷气槽31的时候,第四空心槽61便会移动至限位杆42的下侧,此时限位杆42可移进第四空心槽61的内部,来限位住滑杆310,让滑杆310和导热铜板37不易发生移动,滑杆310的内部开设有第五空心槽62,且第五空心槽62与第四空心槽61相连通,滑杆310位于第五空心槽62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三磁铁块63,第三磁铁块63可与第一磁铁块52相吸附,使得限位杆42在第四空心槽61的内部也能更稳定。
具体的,第一模具23位于进水孔35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漏斗91,第一模具23位于出水孔36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水管92,漏斗91可便于人们向进水孔35的内部倒入冷却液,而水管92则可对流出的冷却液进行导向排出,便于人们进行收集。
第一气缸21的上侧固定连接有加固杆8,且加固杆8与第一模具23之间固定连接,加固杆8可用于加固第一气缸21与第一模具23的连接,使得第一气缸21与第一模具23的连接更加牢固,不易出现断裂损坏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在使用本装置时,首先启动第一气缸21和第二气缸22分别带动第一模具23和第二模具24相靠近,并贴合在一起,然后通过第一进料口25和第二进料口26向第一模具23和第二模具24的内部倒入熔融材料,来对塑料支架进行生产成型,由于喷气槽31被导热铜板37所阻挡,使得熔融材料不易进入到喷气槽31的内部,从而让喷气槽31不易出现堵塞的现象。
当塑料支架成型后,可通过漏斗91向进水孔35和冷却槽34的内部倒入冷却液,冷却液会经过导热铜板37,而导热铜板37又可对第一模具23内部的支架进行导热,这使得冷却液对支架的冷却效果更好,能够快速冷却成型,之后冷却液会通过出水孔36排出,而同样位于冷却槽34内的挡板7则可对喷气槽31进行阻挡,使得冷却液不易进入到喷气槽31的内部,能够顺利的流到出水孔36并排出,不易造成冷却液的浪费。
当需要对支架进行脱模时,可首先分离拉动滑杆310,滑杆310会带动连接板38和导热铜板37以及挡板7进行移动,使得导热铜板37和挡板7不再挡住喷气槽31,此时便可把气压高压泵连接在第二进气槽33的内部,使得气压高压泵所产生的高压气体能通过第一进气槽32喷到喷气槽31的内部,再通过喷气槽31来把第一模具23内部所成型的塑料支架喷出,来达到脱模的效果,且脱模效率更高更方便,至此即可解决喷气槽31与模仁的成型槽以及输送冷却水的冷却槽34相连通,这使得在向模仁里倒入熔融材料时,熔融材料会流到喷气槽31内,容易造成喷气槽31的堵塞,同时冷却水也会通过冷却槽34流入到喷气槽31内,造成冷却水的浪费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塑料支架生产用高效模具,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上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气缸(21)和第二气缸(22),所述第一气缸(2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模具(23),所述第二气缸(22)靠近第一气缸(2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模具(24),所述第一模具(23)的上侧开设有第一进料口(25),所述第二模具(24)的上侧开设有第二进料口(26),所述第一模具(23)的内部设置有脱模机构;
所述脱模机构包括开设在第一模具(23)内部的喷气槽(31),且所述喷气槽(31)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一模具(23)的内部开设有第一进气槽(32),且所述第一进气槽(32)与喷气槽(31)相连通,所述第一模具(23)的一侧开设有第二进气槽(33),且所述第二进气槽(33)与第一进气槽(32)相连通,所述第一模具(23)的内部开设有冷却槽(34),且所述冷却槽(34)与喷气槽(31)相连通,所述底板(1)的上侧开设有进水孔(35),且所述进水孔(35)与冷却槽(34)相连通,所述底板(1)的下侧开设有出水孔(36),且所述出水孔(36)与冷却槽(34)相连通,所述第一模具(23)位于冷却槽(34)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导热铜板(37),所述导热铜板(3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板(38),所述第一模具(2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L形空心块(39),所述L形空心块(39)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杆(310),且所述滑杆(310)与连接板(38)之间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塑料支架生产用高效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具(23)位于冷却槽(34)的内部设置有挡板(7),且所述挡板(7)与连接板(38)之间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塑料支架生产用高效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L形空心块(39)的上侧开设有第一空心槽(41),所述L形空心块(39)位于第一空心槽(4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限位杆(42),所述滑杆(310)的外侧开设有第二空心槽(43),且所述限位杆(42)滑动连接在第二空心槽(43)的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塑料支架生产用高效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杆(310)的内部开设有第三空心槽(51),且所述第三空心槽(51)与第二空心槽(43)相连通,所述滑杆(310)位于第三空心槽(5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磁铁块(53),所述限位杆(42)的下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磁铁块(52),且所述第一磁铁块(52)与第二磁铁块(53)相吸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塑料支架生产用高效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杆(310)的外侧开设有第四空心槽(61),所述滑杆(310)的内部开设有第五空心槽(62),且所述第五空心槽(62)与第四空心槽(61)相连通,所述滑杆(310)位于第五空心槽(62)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三磁铁块(6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塑料支架生产用高效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具(23)位于进水孔(35)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漏斗(91),所述第一模具(23)位于出水孔(36)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水管(9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塑料支架生产用高效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缸(21)的上侧固定连接有加固杆(8),且所述加固杆(8)与第一模具(23)之间固定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646240.XU CN220113825U (zh) | 2023-06-27 | 2023-06-27 | 一种塑料支架生产用高效模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646240.XU CN220113825U (zh) | 2023-06-27 | 2023-06-27 | 一种塑料支架生产用高效模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0113825U true CN220113825U (zh) | 2023-12-01 |
Family
ID=888944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1646240.XU Active CN220113825U (zh) | 2023-06-27 | 2023-06-27 | 一种塑料支架生产用高效模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0113825U (zh) |
-
2023
- 2023-06-27 CN CN202321646240.XU patent/CN22011382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2248389B (zh) | 一种用于生产高强度配件的注塑模具 | |
CN211994047U (zh) | 一种精密塑胶配件生产模具 | |
CN220113825U (zh) | 一种塑料支架生产用高效模具 | |
CN212219104U (zh) | 一种薄壁注塑件快速成型模具 | |
CN108582694A (zh) | 一种可斜向顶杆脱模的注塑模具及其工作方法 | |
CN218892172U (zh) | 一种塑料杯子模具组件及模具 | |
CN219727112U (zh) | 一种汽车注塑件气辅注塑成型装置 | |
CN218462809U (zh) | 一种塑胶加工用的卧式注塑模具 | |
CN215472790U (zh) | 一种控制面板用成型模具 | |
CN213860498U (zh) | 一种循环水冷注塑机 | |
CN214294122U (zh) | 一种多工位浇筑的连续生产型注塑装置 | |
CN210705888U (zh) | 一种带有冷却功能的注塑模具 | |
CN211842995U (zh) | 一种汽车清洗盖板注塑模具 | |
CN211221852U (zh) | 一种具有缓冲道的汽车仪表板用注塑模具 | |
CN210233961U (zh) | 一种用于生产次抛飞机瓶的装置 | |
CN208343370U (zh) | 一种可斜向顶杆脱模的注塑模具 | |
CN209022379U (zh) | 一种能提升塑料制品外观质量的注塑模具 | |
CN219256392U (zh) | 一种注塑模具的排料结构 | |
CN218700883U (zh) | 一种多腔型浇筑模具 | |
CN217553034U (zh) | 一种便于脱模的电视机后壳注塑模具设备 | |
CN216068527U (zh) | 一种阻燃塑料成型模具 | |
CN214562539U (zh) | 一种化妆瓶生产用模具 | |
CN211467290U (zh) | 一种水滴形水晶瓶瓶身成型装置 | |
CN219191105U (zh) | 一种成型效率高的注塑模具 | |
CN221136704U (zh) | 一种高效脱模衣架注塑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