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09144U - 气雾生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气雾生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09144U
CN220109144U CN202321237236.8U CN202321237236U CN220109144U CN 220109144 U CN220109144 U CN 220109144U CN 202321237236 U CN202321237236 U CN 202321237236U CN 220109144 U CN220109144 U CN 2201091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erosol
base
heating
heating portion
generat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23723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文
彭量
朱赛胜
胡水钊
程洪森
贺景松
张文博
吴泽鑫
徐中立
李永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FirstUn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FirstUn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FirstUn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FirstUn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23723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091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091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0914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气雾生成装置,被配置为加热气溶胶生成制品生成气溶胶;包括:加热器,具有相背离的自由前端和末端,以及:加热部分,至少部分于自由前端和末端之间延伸,以用于插入至气溶胶生成制品内进行加热;至少一个环形元件,围绕或结合于加热部分;基座,至少部分围绕加热部分,且被布置成对加热部分提供结构支撑以将加热部分保持于气雾生成装置;基座包括耦接于加热部分外表面的结合部分,该结合部分沿加热部分的长度方向与环形元件抵靠,以阻止基座相对于加热部分移动。以上气雾生成装置,加热器通过环形元件在加热部分外提供基座的止动是有利。

Description

气雾生成装置
本分案申请是基于申请号为202222714984.2,申请日为2022年10月10日,实用新型名称为“气雾生成装置及用于气雾生成装置的加热器”的中国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加热不燃烧气溶胶生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气雾生成装置及用于气雾生成装置的加热器。
背景技术
烟制品(例如,香烟、雪茄等)在使用过程中燃烧烟草以产生烟草烟雾。人们试图通过制造在不燃烧的情况下释放化合物的产品来替代这些燃烧烟草的制品。
此类产品的示例为加热装置,其通过加热而不是燃烧材料来释放化合物。例如,该材料可为烟草或其他非烟草产品,这些非烟草产品可包含或可不包含尼古丁。已知的加热装置通过销钉或针状的电阻加热器插入至烟草或其他非烟草产品内进行加热。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气雾生成装置,被配置为加热气溶胶生成制品生成气溶胶;包括:
加热器,用于加热气溶胶生成制品;所述加热器包括沿长度方向相背离的自由前端和末端,以及:
加热部分,至少部分于所述自由前端和末端之间延伸,以用于插入至气溶胶生成制品内进行加热;
至少一个环形元件,围绕或结合于所述加热部分;
基座,至少部分围绕所述加热部分,且被布置成对所述加热部分提供结构支撑以将所述加热部分保持于所述气雾生成装置;所述基座包括耦接于所述加热部分外表面的结合部分,该结合部分沿所述加热部分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环形元件抵靠,以阻止所述基座沿所述加热部分的长度方向相对于所述加热部分移动。
在一些实施中,所述加热部分包括:
外壳,至少部分于所述自由前端和末端之间延伸;所述外壳内设有第一空腔;
电阻加热线圈,位于所述第一空腔内。
在一些实施中,所述电阻加热线圈被构造成是螺线管线圈;
所述电阻加热线圈的导线材料的截面沿轴向方向的延伸尺寸大于沿径向方向的延伸尺寸。
在一些实施中,所述至少一个环形元件包括金属或合金。
在一些实施中,所述至少一个环形元件的外表面的颜色不同于所述加热部分的外表面的颜色。
在一些实施中,所述至少一个环形元件沿所述加热部分的长度方向的延伸尺寸为0.5~2mm;
和/或,所述至少一个环形元件沿所述加热部分的长度方向的延伸尺寸,小于所述基座沿所述加热部分的长度方向的延伸尺寸。
在一些实施中,所述环形元件的壁厚为0.1~0.5mm。
在一些实施中,所述基座由可模制材料在所述加热部分的一部分周围模制,以将所述基座耦接到所述加热部分。
在一些实施中,所述基座包括有机聚合物。
在一些实施中,所述至少一个环形元件与所述末端是平齐的。
在一些实施中,所述基座包括靠近或朝向所述自由前端的第一表面;
所述至少一个环形元件被包围在所述基座内,并与所述第一表面平齐。
在一些实施中,所述至少一个环形元件与所述末端的距离大于0.5mm。
在一些实施中,所述基座包括靠近或朝向所述自由前端的第一表面;
所述至少一个环形元件部分由所述基座内延伸至所述第一表面外。
在一些实施中,所述基座上还设有:
一个或多个围绕所述基座的周向布置的连接部分,所述基座通过该连接部分与所述气雾生成装置紧固连接。
在一些实施中,所述至少一个环形元件至少包括:
第一环形元件和第二环形元件,沿所述加热部分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所述结合部分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环形元件和第二环形元件之间。
在一些实施中,所述基座包括:
靠近或至少部分结合于所述加热部分的内侧壁以及背离所述内侧壁的外侧壁;
至少一个第二空腔,位于所述内侧壁和外侧壁之间,以在所述内侧壁和外侧壁之间提供绝热。
在一些实施中,所述基座包括靠近或朝向所述自由前端的第一侧、以及背离所述第一侧的第二侧;
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空腔在所述第二侧是敞开的,以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空腔在所述第一侧是封闭的。
在一些实施中,所述结合部分与所述加热部分之间是没有间隙的;
和/或,所述结合部分与所述加热部分之间的间隙小于0.05mm。
在一些实施中,所述基座包括靠近或朝向所述自由前端的第一表面;
所述加热部分的中心轴线与垂直于所述第一表面的法线的夹角小于1°。
在一些实施中,所述电阻加热线圈在沿其轴向方向上,包括靠近所述自由前端的第一端、以及靠近所述末端的第二端;
所述加热部分还包括:用于对所述电阻加热线圈供电的第一导电引脚和第二导电引脚;其中,
所述第一导电引脚与所述第一端连接,并至少部分由所述第一端延伸至所述末端外;
所述第二导电引脚与所述第二端连接,并至少部分由所述第二端延伸至所述末端外;
所述第一导电引脚与所述第二导电引脚之间的间距介于0.7mm~0.9mm。
在一些实施中,还包括:
电芯,用于提供电力;
电路,被配置为控制所述电芯向所述加热器提供功率,以保持所述加热部分被所述基座围绕部分的温度低于340℃。
本申请的又一个实施例还提出一种气雾生成装置,被配置为加热气溶胶生成制品生成气溶胶;包括:
加热器,用于加热气溶胶生成制品;所述加热器包括沿长度方向相背离的自由前端和末端,以及:
加热部分,至少部分于所述自由前端和末端之间延伸,以用于插入至气溶胶生成制品内进行加热;
至少一个环形元件,围绕或结合于所述加热部分;
基座,由可模制材料在所述加热部分和所述至少一个环形元件的一部分周围模制,以将所述基座耦接到所述加热部分和所述至少一个环形元件。
本申请的又一个实施例还提出一种气雾生成装置,被配置为加热气溶胶生成制品生成气溶胶;包括:
加热器,用于加热气溶胶生成制品;所述加热器包括沿长度方向相背离的自由前端和末端,以及:
加热部分,至少部分于所述自由前端和末端之间延伸,以用于插入至气溶胶生成制品内进行加热;
第一环形元件,围绕或结合于所述加热部分;
第二环形元件,围绕或结合于所述加热部分;所述第二环形元件与所述第一环形元件沿所述加热元件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
基座,由可模制材料至少部分在所述第一环形元件和第二环形元件之间围绕所述加热部分的一部分周围模制。
本申请的又一个实施例还提出一种气雾生成装置,被配置为加热气溶胶生成制品生成气溶胶;包括:
加热器,用于加热气溶胶生成制品;所述加热器包括沿长度方向相背离的自由前端和末端,以及:
外壳,至少部分于所述自由前端和末端之间延伸,以用于插入至气溶胶生成制品内;
电阻加热线圈,被容纳和保持于所述外壳内;
至少一个凹槽或凹腔,由所述外壳的外表面界定,并沿所述外壳的周向围绕所述外壳布置;
基座,由可模制材料在所述外壳的一部分周围模制,且至少部分伸入至所述至少一个凹槽或凹腔内,以阻止所述基座沿所述外壳的长度方向相对于所述外壳移动。
本申请的又一个实施例还提出一种气雾生成装置,被配置为加热气溶胶生成制品生成气溶胶;包括:
加热器,用于加热气溶胶生成制品;所述加热器包括沿长度方向相背离的自由前端和末端,以及:
加热部分,至少部分于所述自由前端和末端之间延伸,以用于插入至气溶胶生成制品内进行加热;
基座,至少部分围绕或结合于所述加热部分;所述气雾生成装置通过该基座对所述加热器提供保持;所述基座包括:
围绕或结合于所述加热部分的内侧表面,以及背离所述内侧表面的外侧表面;
至少一个第二空腔,位于所述内侧表面和外侧表面之间,以减少所述加热部分的热量向所述外侧表面的传递。
本申请的又一个实施例还提出一种用于气雾生成装置的加热器,所述加热器包括沿长度方向相背离的自由前端和末端,以及:
加热部分,至少部分于所述自由前端和末端之间延伸,以用于插入至气溶胶生成制品内进行加热;
至少一个环形元件,围绕或结合于所述加热部分;
基座,至少部分围绕所述加热部分,以对所述加热部分提供结构支撑;所述基座包括耦合于所述加热部分外表面的结合部分,该结合部分沿所述加热部分的长度方向与所述至少一个环形元件抵靠,以阻止所述基座沿所述加热部分的长度方向相对于所述加热部分移动。
本申请的又一个实施例还提出一种用于气雾生成装置的加热器,所述加热器包括沿长度方向相背离的自由前端和末端,以及:
加热部分,至少部分于所述自由前端和末端之间延伸,以用于插入至气溶胶生成制品内进行加热;
基座,至少部分围绕或结合于所述加热部分,以对所述加热部分提供结构支撑;所述基座包括:
围绕或结合于所述加热部分的内侧表面,以及背离所述内侧表面的外侧表面;
至少一个第二空腔,位于所述内侧表面和外侧表面之间,以减少所述加热部分的热量向所述外侧表面的传递。
本申请的又一个实施例还提出一种气雾生成装置,被配置为加热气溶胶生成制品生成气溶胶;包括:
加热器,用于加热气溶胶生成制品;所述加热器包括沿长度方向相背离的自由前端和末端,以及:
加热部分,至少部分于所述自由前端和末端之间延伸,以用于插入至气溶胶生成制品内进行加热;
基座,至少部分围绕所述加热部分,且被布置成对所述加热部分提供结构支撑以将所述加热部分保持于所述气雾生成装置;
所述基座包括靠近或朝向所述自由前端的第一表面;
所述加热部分的中心轴线与垂直于所述第一表面的法线的夹角小于1°。
一种气雾生成装置,被配置为加热气溶胶生成制品生成气溶胶;包括:
加热器,用于加热气溶胶生成制品;所述加热器包括:
加热部分,以用于插入至气溶胶生成制品内进行加热,并具由沿长度方向相背离的自由前端和末端;
基座,由可模制材料在所述加热部分的一部分周围模制,且被布置成对所述加热部分提供结构支撑;所述基座与所述加热部分的末端具有间距,进而在所述基座与所述加热部分在靠近末端处界定有台阶;
所述基座与所述加热部分的末端之间的间距大于0.5mm。
以上气雾生成装置,加热器通过环形元件在加热部分外提供基座的止动是有利。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是一实施例提供的气雾生成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加热器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加热器一个视角的分解示意图;
图4是图2中加热器一个视角的剖面示意图;
图5是一个又一个实施例的基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又一个实施例的外壳的示意图;
图7是又一个实施例的加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又一个实施例的加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又一个实施例的加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又一个实施例的加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一个实施例中于外壳外模制基座的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模具进行合模的示意图;
图13是模制基座后进行脱模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本申请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气雾生成装置,其构造可以参见图1所示,包括:
腔室,具有敞口40;在使用中,气溶胶生成制品1000能通过腔室的敞口40可移除地接收于腔室内;
至少部分在腔室内延伸的加热器30,当气溶胶生成制品1000接收在腔室内时插入至气溶胶生成制品1000内进行加热,从而使气溶胶生成制品1000释放多种挥发性化合物,且这些挥发性化合物仅通过加热处理来形成;
电芯10,用于供电;
电路20,用于在电芯10和加热器30之间引导电流。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电芯10提供的直流供电电压在约2.5V至约9.0V的范围内,电芯10可提供的直流电流的安培数在约2.5A至约20A的范围内。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加热器30大体呈销钉或者针状或棒状或杆状或柱状或片状或板状的形状,进而对于插入至气溶胶生成制品1000内是有利的;同时,加热器30可以具有大约12~20毫米的长度,大约2~4毫米的外径尺寸。
进一步在可选的实施中,气溶胶生成制品1000优选采用加热时从基质中释放的挥发化合物的含烟草的材料;或者也可以是能够加热之后适合于电加热发烟的非烟草材料。气溶胶生成制品1000优选采用固体基质,可以包括香草叶、烟叶、均质烟草、膨胀烟草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粉末、颗粒、碎片细条、条带或薄片中的一种或多种;或者,固体基质可以包含附加的烟草或非烟草的挥发性香味化合物,以在基质受热时被释放。
在实施中,加热器30通常可以包括电阻加热元件、以及辅助电阻加热元件固定制备等的辅助基材。例如在一些实施中,电阻加热元件是螺旋线圈的形状或形式。或者在又一些实施中,电阻加热元件是结合于衬底上的导电轨迹的形式。或者在又一些实施中,电阻加热元件是薄片的形状。
进一步图2至图4示出了一个实施例的加热器30的示意图;该实施例的加热器30包括沿长度方向相对的自由前端311和末端312;其中自由前端311呈锥形尖端,用于插入至气溶胶生成制品1000内;具体地加热器30包括:
外壳31,被构造成销钉或针状或柱状或棒状的外形形状;并且外壳31沿长度方向相对的两端分别界定形成加热器30的自由前端311和末端312;以及,外壳31内具有在自由前端311和末端312之间延伸的空腔313。其中,空腔313在末端312处形成开口或敞口,便于在其内部装配各功能部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外壳31是可导热的;外壳31采用导热的材质制备,可采用陶瓷例如氧化铝陶瓷、氧化锆陶瓷,或者玻璃,或者可采用金属或合金例如铁铝合金、不锈钢等等。
在该实施中,外壳31的空腔313内设置有:
电阻加热线圈32;
以及,导电引脚321和导电引脚322,分别连接于电阻加热线圈32的两端,以用于对电阻加热线圈32供电;导电引脚321和导电引脚322至少部分从空腔313内延伸至末端312外,对于与电路20连接是有利的。以及,导电引脚321与电阻加热线圈32的上端通过焊接等方式连接,并贯穿电阻加热线圈32至末端312外;导电引脚322直接与电阻加热线圈32的下端通过焊接等方式连接。导电引脚321和导电引脚322具有大约0.1~0.5mm的直径。或者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导电引脚321和导电引脚322具有0.3mm的直径。
在实施中,由外壳31和保持于外壳31内的电阻加热线圈32构成用于插入至气溶胶生成制品1000内加热的加热部分。
或者在又一些变化实施例中,由棒状的加热部件界定用于插入至气溶胶生成制品1000内加热的加热部分;例如加热部件还可以包括:棒状的电绝缘衬底例如陶瓷、聚合物等,以及形成或结合于电绝缘衬底的电阻加热轨迹等。
在一些实施中,外壳31具有大约2.0~2.8mm的外径、以及大约0.1~0.3mm的壁厚;则外壳31的空腔313的内径大约为1.5~2.1mm、以及空腔313的长度大约为12~15mm。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中,电阻加热线圈32的材质采用具有适当阻抗的金属材料、金属合金、石墨、碳、导电陶瓷或其它陶瓷材料和金属材料的复合材料。其中,适当的金属或合金材料包括镍、钴、锆、钛、镍合金、钴合金、锆合金、钛合金、镍铬合金、镍铁合金、铁铬合金、铁铬铝合金、铁锰铝基合金或不锈钢等中的至少一种。当然在装配之后,电阻加热线圈32与外壳31的空腔313的内壁是彼此绝缘的。以及在使用中,外壳31通过接收或传递电阻加热线圈32的热量进而加热气溶胶生成制品1000。在一些实施例中,电阻加热线圈32表面喷涂或沉积或表面氧化等形成有绝缘层,以用于使电阻加热线圈32与外壳31的空腔313的内壁提供绝缘。
以及在一些实施例中,导电引脚321和/或导电引脚322大约具有0.1~0.5mm的直径;以及,导电引脚321和/或导电引脚322具有大约20~40mm的长度。以及,导电引脚321和/或导电引脚322是采用低电阻率的金属或合金制备的,例如金、银、铜或含有它们的合金;或者在又一些实施例中导电引脚321和/或导电引脚322是采用表面具有镀层例如镍层的铜丝或铜线。或者在又一些实施例中,导电引脚321和/或导电引脚322还可以喷涂或包覆绝缘层,例如陶瓷层、釉层、有机物层等对于绝缘是有利的。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导电引脚321和/或导电引脚322外套设有铁氟龙的绝缘管,对于提供绝缘是有利的。
以及,导电引脚321和导电引脚322之间是间隔的;且导电引脚321和导电引脚322之间的间隔间距介于0.8mm±0.1mm;导电引脚321和导电引脚322之间的间隔间距介于0.7mm~0.9mm。
以及,电阻加热线圈32与气溶胶生成制品1000是不接触的。
根据图3和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被构造成是螺线管线圈形式的电阻加热线圈32的导线材料的截面形状是不同于常规圆形的形状。在图3和图4所示的实施中,电阻加热线圈32的导线材料的截面具有沿轴向延伸的尺寸大于沿垂直于轴向的径向延伸的尺寸,从而使电阻加热线圈32的导线材料的截面呈扁的矩形形状。
简单地说,以上构造的电阻加热线圈32与由圆形截面导线形成的常规螺旋状加热线圈相比,导线材料的形式完全地或至少是展平的。因此,导线材料沿着径向方向延伸呈较小的程度。通过这种措施,可以减少电阻加热线圈32中的能量损失。特别地,可以促进电阻加热线圈32产生的热量沿径向朝外壳31的传递。
或者在又一些变化的实施例中,电阻加热线圈32的导线材料可以是横截面为圆形的形状。
以及,以及进一步参见图2所示,加热器30还包括:
基座34,至少部分围绕或结合于外壳31上;基座34基本是靠近末端312布置的,气雾生成装置通过夹持或保持基座34进而使加热器30被稳定安装和固定在装置内。以及,基座34基本是避开电阻加热线圈32;或者,基座34基本是位于电阻加热线圈32靠近末端312的端部的。或者在又一些实施例中,基座34比电阻加热线圈32更靠近末端312;或者在又一些实施例中,基座34沿加热器30的长度上与电阻加热线圈32是错开布置的;或者在又一些实施例中,基座34沿加热器30的长度上与电阻加热线圈32之间的间距大于1mm。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座34是独立地制备获得后,再通过铆压或机械固定等方式结合于外壳31上的。
或者在又一些实施例中,基座34是由可模制材料围绕外壳31模制的。基座34是由有机聚合物例如PEEK、聚四氟乙烯、聚氨酯、聚树脂等、或者陶瓷等可模制材料制备的。
以及在一些实施中,电路20控制电芯21提供给加热器30的电力,以使得在使用中加热部分和/或外壳31由基座34所围绕部分的温度低于340℃;或者在又一些实施例中,在工作中,加热部分和/或外壳31由基座34所围绕部分的温度低于320℃。
以及进一步地参见图2至图4所示,基座34具有沿纵向方向相背离的第一侧3410和第二侧3420。在实施中,第一侧3410是朝向或靠近自由前端311的,以及第二侧3420是朝向或靠近末端312的。以及在装配后,基座34的第一侧3410表面是与腔室背离敞口40的内底壁是平齐的。以及在装配后,基座34的第一侧3410表面至少部分是裸露于腔室的。
基座34的第一侧3410表面基本是垂直于外壳31和/或加热部分的中心轴线的。或者在一些实施例中,外壳31和/或加热部分的中心轴线与垂直于基座34的第一侧3410表面的法线的夹角小于1°;或者在一些实施例中,外壳31和/或加热部分的中心轴线与垂直于基座34的第一侧3410表面的法线的夹角小于0.5°。
以及进一步地参见图2至图4所示,基座34包括:
沿径向相背离的外侧壁341和内侧壁342;其中,外侧壁341界定沿周向围绕基座34的外表面,以及内侧壁342界定围绕外壳31的内表面;
空腔343,位于外侧壁341和内侧壁342之间;空腔343在第一侧3410处是封闭的,以及空腔343在第二侧3420处是敞开的。
以及,外侧壁341和内侧壁342在第一侧3410处连接,而在第二侧3420处是非连接的。以及,空腔343的空间被空气填充,以用于至少阻止外壳31的热量传递至外侧壁341。或者,空腔343用于提供绝热。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座34具有大致圆形、方形或多边形等的外轮廓形状。
以及进一步地参见图2至图4所示,基座34的第二侧3420基本是与外壳31的末端312平齐的。
以及在一些实施例中,基座34沿加热器30的纵向方向的延伸尺寸为3~6mm。
进一步地参见图2至图4所示,基座34还包括:
一个或多个沿周向围绕基座34和/或外侧壁341布置的连接部分344;连接部分344上可以设置有螺钉孔345或连接孔或连接槽等紧固结构,在装配中通过螺钉、卡勾等与连接部分344的螺钉孔345等紧固结构配合,进而将基座34和/或加热器30紧固于气雾生成装置内。
在图2至图4的实施例中,连接部分344是由外侧壁341沿径向延伸出的。以及,连接部分344是相对于外侧壁341凸出的。以及,螺钉孔345是沿基座34的纵向贯穿连接部分344的。
在图4中所示的实施例中,内侧壁342比外侧壁341在第二侧3420略微更凸出一些;例如图4中,内侧壁342比外侧壁341在第二侧3420凸出0.4mm。或者在一些实施中,外侧壁341和内侧壁342在第二侧3420处是平齐的。或者在又一些实施例中,外侧壁341相对是比内侧壁342在第二侧3420略微更凸出一些。
或者图5示出了又一个变化实施例的基座34c的示意图,在该实施例中基座34c包括:
外侧壁341c;外侧壁341c上界定有槽3411c,沿周向围绕外侧壁341c和/或基座34c;在装配中,气雾生成装置至少部分伸入至槽3411c内,进而阻止基座34c沿轴向方向移动。同时,也可以通过至少部分伸入至槽3411c内,以通过压紧的方式使基座34和/或加热器30紧固于气雾生成装置内。
或者在图5的实施例中,基座34c还包括:
由外侧壁341c延伸至第二侧3420c外的连接部分344c;连接部分344c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多个的连接部分344c也可以是沿周向围绕外侧壁341c布置的。
连接部分344c是沿纵向方向相对第二侧3420c凸出的。以及在装配中,连接部分344c上的螺钉孔345c通过锁螺钉等方式,进而将基座34c和/或加热器30紧固于气雾生成装置内。
以及进一步地参见图2至图4所示,加热器30还包括:
至少一个环形元件,例如环形元件331和环形元件332,是围绕和结合于外壳31的至少部分外表面上的。以及,环形元件331和环形元件332是沿外壳31的纵向间隔布置的;
以及,基座34的内侧壁342具有卡入至环形元件331和环形元件332之间的部分3421;进而在装配后,部分3421是沿纵向方向与环形元件331和/或环形元件332抵靠的;或者,部分3421是被环形元件331和环形元件332夹持的;从而环形元件331和环形元件332以用于阻止基座34沿外壳31的纵向方向相对于外壳31移动。
对于模制的基座34的部分3421与外壳31的外表面是没有缝隙的或者缝隙或间隙是小于0.05mm的;相比独立制备获得后铆压或机械固定等方式结合于外壳31的外表面的方式可能存在0.05mm的装配间隙,部分3421与环形元件331和/或环形元件332的抵靠是更加稳固的。
在一些实施中,环形元件331和环形元件332是通过铆压等方式结合于外壳31的外表面上的。
在一些实施中,环形元件331和环形元件332是金属或合金的材质制备的,例如不锈钢、黄铜、铝合金、钛合金等。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中,环形元件331和/或环形元件332具有与外壳31的外表面不同的颜色。例如,外壳31是由不锈钢制备的,外壳31的外表面是银色的;环形元件331和/或环形元件332是由黄铜制备的,环形元件331和/或环形元件332是黄色的。则在制备中,由设备识别和定位环形元件331和/或环形元件332的位置,进而将基座34围绕环形元件331和/或环形元件332装配和制备是有利的。
以及在实施中,基座34是完全包围环形元件331和/或环形元件332的;即在装配后,环形元件331和/或环形元件332没有伸出或裸露于基座34外的。以及,环形元件331相比更靠近基座34的第一侧3410,环形元件332相比更靠近基座34的第二侧3420。
以及进一步参见图4所示,在装配后,环形元件331和/或环形元件332均是被基座34的内壁围绕或包围的。以及环形元件331和/或环形元件332是被基座34包裹或遮挡的。例如在图4所示的实施中,基座34的第一侧3410的表面是比环形元件331更加靠近自由前端311的。
以及在一些实施例中,环形元件332比环形元件331更靠近末端312;以及,环形元件332是靠近或位于外壳31的末端312的;以及在图4中,环形元件332与外壳31的末端312基本上是具有间距的;环形元件332与外壳31的末端312的间距大于或等于0.5mm。
以及在一些实施例中,环形元件331和/或环形元件332沿轴向方向的延伸尺寸是相同的。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环形元件331和/或环形元件332沿轴向方向的延伸尺寸为0.5~2mm。以及在一些实施例中,环形元件331和环形元件332之间的间距介于0.5~1mm。
以及在一些实施中,环形元件331和环形元件332的壁厚为0.1~0.5mm。则环形元件331和/或环形元件332的外侧表面是相对于外壳31的外侧表面凸出的,且凸出高度为0.1~0.5mm。
或者在又一些变化的实施例中,环形元件331和环形元件332沿轴向方向的延伸尺寸是不同的。例如,环形元件331沿轴向方向的延伸尺寸大于环形元件332沿轴向方向的延伸尺寸。
进一步图6和图7示出了又一个实施例的加热器30的示意图,在该实施例中,加热器30包括:
外壳31a,外壳31a的外表面上形成有至少一个围绕该外壳31a的凹槽或凹腔314a;以及,外壳31a是靠近末端312a的;
基座34a,围绕或结合于外壳31a上;并且基座34a的内侧壁342a具有伸入或卡入至凹槽或凹腔314a内的部分3421a。
进而在装配后,通过部分3421a伸入或卡入至凹槽或凹腔314a内,进而阻止基座34a沿外壳31a的纵向方向相对于外壳31a移动是有利的。
或者图8示出了又一个变化实施例的加热器30的示意图,在该实施例中,加热器30包括:
外壳31b,外壳31b上仅具有一个环形元件331b;环形元件331b可以是通过铆压等方式形成于外壳31b的外表面的;
基座34b,围绕和结合于外壳31b上,并且基座34b包围环形元件331b;进而在装配后,由环形元件331b阻止基座34b沿外壳31b的纵向方向相对于外壳31b移动。
环形元件331b位于基座34b的第一侧3410b和第二侧3420之间的。环形元件331b与末端312b具有间距,以及与第一侧3410b具有间距。
或者图9示出了又一个变化实施例的加热器30的示意图,在该实施例中,加热器30包括:
外壳31d,界定有相背离的自由前端311d和末端312d;
环形元件331d和环形元件332d,依次间隔地结合于外壳31d外;环形元件331d沿轴向的延伸长度是大于环形元件332d沿轴向的延伸长度的;环形元件332d比环形元件331d更靠近末端312d;以及,环形元件332d与末端312d保持由间距大于或等于0.5mm;或者在又一些实施例中环形元件332d与末端312d可以是平齐的;
基座34d,围绕和结合于外壳31d上,并且基座34d完全包围环形元件331d、以及完全包围环形元件332d;以及,基座34d的内侧壁342d具有伸入至环形元件332d和环形元件331d之间的部分3421d,进而阻止基座34d沿纵向相对于外壳31d的移动。
以及在该实施例中,环形元件331d与基座34d的第一侧3410d是平齐的;以及环形元件332d是与基座34d的第二侧3420d是平齐的。环形元件331d与基座34d的第一侧3410d平齐,对于在基座34d模制过程中注塑模制材料的注射量的精确控制和定位是有利的。
以及在该实施例中,基座34d与外壳31d的末端312d之间具有间距d12;以及该间距d12大于0.5mm;进而在实施中,由基座34d与外壳31d的末端312d之间界定形成台阶3430d。对于在模制中,设备或模具在该位置完成基座34d的材料注射,对于防止注塑过程中模制浆料溢出至末端312d外、以及提升第二基座34d与外壳31d的垂直度是有利的。以及在实施中,台阶3430d对于基座34d的固化和脱模是有利的。
或者图10示出了又一个变化实施例的加热器30的示意图,在该实施例中,加热器30包括:
外壳31e,界定有相背离的自由前端311e和末端312e;
环形元件331e和环形元件332e,依次间隔地结合于外壳31e外;环形元件331e沿轴向的延伸长度是大于环形元件332e沿轴向的延伸长度的;环形元件332e比环形元件331e更靠近末端312e;以及,环形元件332e与末端312e可以保持有间距或者可以基本是平齐的;
基座34e,围绕和结合于外壳31e上,并且基座34e仅包围环形元件331e的部分、以及完全包围环形元件332e;以及,基座34e的内侧壁342e具有伸入至环形元件332e和环形元件331e之间的部分3421e,进而阻止基座34e沿纵向相对于外壳31e的移动。
以及在装配后,环形元件331e至少部分是相对于基座34e的第一侧3410e凸出的,或者环形元件331e至少部分是伸出或裸露于基座34e的第一侧3410e外的。
以及在实施例中,环形元件331e伸出或裸露于基座34e的第一侧3410e外的长度或尺寸d11为1.0~2.0mm。例如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环形元件331e伸出于基座34e的第一侧3410e外的长度d11为1.3mm。对于阻止在装配或制备中阻止基座34e刮花外壳31e的靠近自由前端311e的裸露表面是有利的。
进一步地图11至图13示出了一个实施例中,通过模具于外壳31外模制基座34的示意图;根据图中所示,模具包括上模500、下模600和可移动的治具700。其中:
下模600相对于上模500的表面上具有用于容纳和保持外壳31的保持腔610,以及围绕保持腔610并用于注塑模制基座34的型腔620;
可移动的治具700,该治具700上设置有管状的支撑部件710,外壳31是插入于支撑部件710上进而保持的;可移动的治具700的支撑部件710是从下模600的下侧穿过至保持腔610上侧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治具700与下模600在装配后,支撑部件710始终是穿过至保持腔610上侧的;便于将外壳31装配于支撑部件710上。装配后,再将移动治具700向下移动,至使被保持于支撑部件710上的外壳31移动至保持腔610内的预定位置。
而后将上模500与下模600合模,由上模500对型腔620进行封闭;
以及,上模500上设置有避让孔510,以用于在合模时供被保持于保持腔610的外壳31伸入;以及,上模500上还设置有注料口520,注料口520是与型腔620连通的,进而以用于通过注料口520向型腔620注射用于形成基座34的可模制材料,待可模制材料于外壳31外固化形成基座34。
合模的过程参见图11所示,包括:
按照图12中箭头R11所示,先将可移动的治具700向下移动,使支撑部件710上的外壳31移动至保持腔610内的预定位置;
而后图12中箭头R12所示,将上模500移动至下模600上合模,封闭型腔620,而后即可进行注塑。
脱模的过程参见图13所示,包括:
按照图13中箭头R21所示,先将上模500从下模600上分离,打开型腔620;
而后按照图13中箭头R22所示移动治具700,将模制有基座34的外壳31从上侧顶出型腔620;而后将模制有基座34的外壳31从治具700的支撑部件710上拔除,即获得加热器30。
以及在实施中,外壳31外的环形元件331和环形元件332,还能用于可移动的治具700的移动过程中的定位。
以及在一些实施中,外壳31的管壁的壁厚的公差或误差控制小于0.015mm;对于模制基座34的注塑和脱模过程中防止披锋和流挂是有利的。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及其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较佳的实施例,但并不限于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实施例,进一步地,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气雾生成装置,被配置为加热气溶胶生成制品生成气溶胶;其特征在于,包括:
加热器,用于加热气溶胶生成制品;所述加热器包括:
加热部分,以用于插入至气溶胶生成制品内进行加热,并具由沿长度方向相背离的自由前端和末端;
基座,由可模制材料在所述加热部分的一部分周围模制,且被布置成对所述加热部分提供结构支撑;所述基座与所述加热部分的末端具有间距,进而在所述基座与所述加热部分在靠近末端处界定有台阶;
所述基座与所述加热部分的末端之间的间距大于0.5mm。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部分包括:
外壳,至少部分于所述自由前端和末端之间延伸;所述外壳内设有第一空腔;
电阻加热线圈,位于所述第一空腔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阻加热线圈被构造成是螺线管线圈;
所述电阻加热线圈的导线材料的截面沿轴向方向的延伸尺寸大于沿径向方向的延伸尺寸。
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气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包括:
围绕或结合于所述加热部分的内侧表面,以及背离所述内侧表面的外侧表面;
至少一个第二空腔,位于所述内侧表面和外侧表面之间,以减少所述加热部分的热量向所述外侧表面的传递。
5.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气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包括靠近或朝向所述自由前端的第一表面;
所述加热部分的中心轴线与垂直于所述第一表面的法线的夹角小于1°。
6.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气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还包括:
至少一个环形元件,围绕或结合于所述加热部分;
所述基座包括耦接于所述加热部分外表面的结合部分,该结合部分沿所述加热部分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环形元件抵靠,以阻止所述基座沿所述加热部分的长度方向相对于所述加热部分移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环形元件至少包括:
第一环形元件和第二环形元件,沿所述加热部分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所述结合部分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环形元件和第二环形元件之间。
8.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气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上还设有:
一个或多个围绕所述基座的周向布置的连接部分,所述基座通过该连接部分与所述气雾生成装置紧固连接。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包括靠近或朝向所述自由前端的第一侧、以及背离所述第一侧的第二侧;
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空腔在所述第二侧是敞开的,以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空腔在所述第一侧是封闭的。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阻加热线圈在沿其轴向方向上,包括靠近所述自由前端的第一端、以及靠近所述末端的第二端;
所述加热部分还包括:用于对所述电阻加热线圈供电的第一导电引脚和第二导电引脚;其中,
所述第一导电引脚与所述第一端连接,并至少部分由所述第一端延伸至所述末端外;
所述第二导电引脚与所述第二端连接,并至少部分由所述第二端延伸至所述末端外;
所述第一导电引脚与所述第二导电引脚之间的间距介于0.7mm~0.9mm。
CN202321237236.8U 2022-10-10 2022-10-10 气雾生成装置 Active CN2201091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37236.8U CN220109144U (zh) 2022-10-10 2022-10-10 气雾生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14984.2U CN219613076U (zh) 2022-10-10 2022-10-10 气雾生成装置及用于气雾生成装置的加热器
CN202321237236.8U CN220109144U (zh) 2022-10-10 2022-10-10 气雾生成装置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714984.2U Division CN219613076U (zh) 2022-10-10 2022-10-10 气雾生成装置及用于气雾生成装置的加热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09144U true CN220109144U (zh) 2023-12-01

Family

ID=87794364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237236.8U Active CN220109144U (zh) 2022-10-10 2022-10-10 气雾生成装置
CN202222714984.2U Active CN219613076U (zh) 2022-10-10 2022-10-10 气雾生成装置及用于气雾生成装置的加热器
CN202321233824.4U Active CN220109143U (zh) 2022-10-10 2022-10-10 气雾生成装置及用于气雾生成装置的加热器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714984.2U Active CN219613076U (zh) 2022-10-10 2022-10-10 气雾生成装置及用于气雾生成装置的加热器
CN202321233824.4U Active CN220109143U (zh) 2022-10-10 2022-10-10 气雾生成装置及用于气雾生成装置的加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3) CN22010914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78346A1 (zh) * 2022-10-10 2024-04-18 深圳市合元科技有限公司 气雾生成装置及用于气雾生成装置的加热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78346A1 (zh) * 2022-10-10 2024-04-18 深圳市合元科技有限公司 气雾生成装置及用于气雾生成装置的加热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13076U (zh) 2023-09-01
CN220109143U (zh) 2023-1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20109144U (zh) 气雾生成装置
CN111657557A (zh) 加热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加热不燃烧烟具
CN214386095U (zh) 用于气雾生成装置的加热器及气雾生成装置
CN117898481A (zh) 气雾生成装置及用于气雾生成装置的加热器
CN217184851U (zh) 气雾生成装置及用于气雾生成装置的加热器
WO2023116451A1 (zh) 气雾生成装置及用于气雾生成装置的加热器
CN217184847U (zh) 气雾生成装置及用于气雾生成装置的加热器
CN216983604U (zh) 气雾生成装置及用于气雾生成装置的加热器
CN217826773U (zh) 气雾生成装置及用于气雾生成装置的加热器
CN219781592U (zh) 气雾生成装置及用于气雾生成装置的加热器
CN212325392U (zh) 加热装置及加热不燃烧烟具
CN220458602U (zh) 气雾生成装置及用于气雾生成装置的加热器
CN220875921U (zh) 气雾生成装置及用于气雾生成装置的加热器
CN219182823U (zh) 气雾生成装置及用于气雾生成装置的加热器
CN217609592U (zh) 气雾生成装置及用于气雾生成装置的加热器
CN115606855A (zh) 用于气雾生成装置的加热器及气雾生成装置
CN114680387A (zh) 气雾生成装置
CN116671672A (zh) 气雾生成装置及用于气雾生成装置的加热器
CN219613083U (zh) 气雾生成装置及用于气雾生成装置的加热器
CN116671673A (zh) 气雾生成装置及用于气雾生成装置的加热器
US20220346451A1 (en) Heating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and heat-not-burn smoking device
CN114642278A (zh) 用于气雾生成装置的加热器及气雾生成装置
CN116420924A (zh) 气雾生成装置及用于气雾生成装置的电阻加热器
WO2023011552A1 (zh) 气雾生成装置
CN218999545U (zh) 气雾生成装置及用于气雾生成装置的加热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