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06810U - 一种电池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池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06810U
CN220106810U CN202321154929.0U CN202321154929U CN220106810U CN 220106810 U CN220106810 U CN 220106810U CN 202321154929 U CN202321154929 U CN 202321154929U CN 220106810 U CN220106810 U CN 2201068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battery device
conductive
conductive connecting
connecting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154929.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程克强
关俊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Innovation Aviation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Innovation Aviation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Innovation Aviation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Innovation Aviation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154929.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068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068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068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池装置,通过设置导电连接件,导电连接件中的部分位于第一表面,且设于其他表面的极柱与导电连接件连接,可以将设于其他表面的极柱的信号引出至第一表面,进而只需要在各电池的第一表面设置采集组件即可,无需在其他位置再设置采集组件,从而减少了采集组件的设置数量,降低了电池装置的制作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电池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指一种电池装置。
背景技术
电池包一般包括:箱体、以及设于箱体内的电池组,电池组包括多个电池,电池的两个极柱中一个用作正极柱另一个用作负极柱,其中一个极柱(如正极柱或负极柱)设于电池的顶面,另一个极柱设于电池的底面,这时在设置柔性线路板以采集电池的电压和温度等信息时,需要在电池的顶面和底面分别设置柔性线路板,这样无疑增加了电池包的制作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装置,用以降低制作成本。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装置,包括:多个电池、以及设于各所述电池之上的采集组件,所述电池包括:朝向所述采集组件的第一表面和其他表面,所述电池的两个极柱中至少一个设于所述其他表面;
至少部分所述电池还包括至少一个导电连接件,所述导电连接件中的部分位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导电连接件与所述采集组件连接,设于所述其他表面的所述极柱与所述导电连接件连接。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装置,通过设置导电连接件,导电连接件中的部分位于第一表面,且设于其他表面的极柱与导电连接件连接,可以将设于其他表面的极柱的信号引出至第一表面,进而只需要在各电池的第一表面设置采集组件即可,无需在其他位置再设置采集组件,从而减少了采集组件的设置数量,降低了电池装置的制作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电池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又一种电池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另一种电池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与图3对应的右侧视图;
图5为图4中虚线圈内的局部放大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极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电池包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电池,11-极柱,11a-柱体,11b-延伸部,12-导电连接件,12a-本体,12b-引出部,13-凹陷,20-采集组件,30-汇流排,31-避让部,40-固定件,110-箱体,130-电池管理系统,140-线束,m1-平直段,b1-第一表面,b2-第二表面,b3-第三表面,b4-第四表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地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装置,如图1至图4所示,可以包括:多个电池10、以及设于各电池10之上的采集组件20,电池10的数量并不限于图中所示的数量,具体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此处并不限定。各电池10沿着y方向依次排列,电池10可以包括多个表面,其中将朝向采集组件20的表面称之为第一表面b1,与第一表面b1相对设置的相对面还可以称之为第四表面b4(仅在图4中示出),将垂直于y方向的表面称之为第三表面b3,将分别与第一表面b1和第三表面b3垂直的表面称之为第二表面b2,除了第一表面b1之外,其余的表面均统称为其他表面,使得其他表面包括第二表面b2、第三表面b3和第四表面b4等。应理解,在图1和图2中,虚线框表示采集组件20与电池10进行装配后的所在位置。
并且,电池10可以包括两个极柱11,若将两个极柱11分别定义为第一极柱和第二极柱时,第一极柱可以用作正极柱,第二极柱可以用作负极柱。具体地,可以将其中一个极柱11设于第一表面b1,将另一个极柱11设于其他表面,如第二表面b2,如图2所示;或者,可以将两个极柱11均设于第二表面b2,如图1所示;又或者,将其中一个极柱11设于第一表面b1,将另一个极柱11设于其他表面,如第三表面b3,如图4所示;再或者,将两个极柱11均设于第三表面b3,如图3所示。当然,两个极柱11的设置位置并不限于图1至图4中所示,此处只是以此为例进行说明而已。
还有,如图1、图2和图4所示,至少部分电池10还包括:至少一个导电连接件12,导电连接件12中的部分位于第一表面b1,导电连接件12与采集组件20连接(为了避免附图结构过于复杂,图中1、图2和图4中未示出导电连接件12与采集组件20连接),设于其他表面的极柱11与导电连接件12连接。这样,可以将设于其他表面的极柱11的信号引出至第一表面b1,进而只需要在各电池10的第一表面b1设置采集组件20即可,无需在其他位置再设置采集组件20,从而减少了采集组件20的设置数量,降低了电池装置的制作成本。
下面分情况说明如何实现至少部分电池包括的导电连接件。
情况1、针对两个极柱中其中一个设于第一表面,另一个设于其他表面的情况:
如图4所示,以三个电池10为例,将三个电池10按照从左至右的顺序依次编号为电池1、电池2和电池3,假设三个电池10串联连接,为了实现三个电池10的连接,可以在电池10与采集组件20之间设置多个汇流排30,多个汇流排30中的部分可以分别与相邻电池10中具有不同极性的极柱11连接,如用于连接电池1的正极柱和电池2的负极柱的汇流排30,多个汇流排30中的另一部分可以与单个电池10的极柱11连接,以便于将极柱11的信号引出,如与电池3的正极柱连接的汇流排30。
其中,由于其他表面(如第三表面b3)设有一个极柱11,所以在第一表面b1设有与该极柱11连接的导电连接件的本体12a(后面内容会有详细介绍),如图5所示,这时汇流排30可以设置有避让部31,该避让部31可以裸露出本体12a,以便于该本体12a与采集组件连接,从而实现该本体12a对应的导电连接件与采集组件连接。在采集组件具有与本体12a连接的采集端时,采集端在避让部31所在位置与本体12a连接,这时可以在避让部31附近设置绝缘件(如绝缘膜或绝缘垫等,图中未示出),如果因误操作而导致采集端焊接在汇流排30上时,绝缘件的设置可以避免将采集端移除时对汇流排30造成损伤,进而避免对汇流排30的过流能力造成损伤。其中,避让部31的结构并不限于为图5中所示的通孔,还可以为其他形状,具体可以根据本体的设置位置、形状和设置数量等因素进行设置,在此并不限定。
并且,若要实现相邻电池10中设于其他表面(如第三表面b3)的极柱11的连接,可以如图4所示,设于其他表面的极柱11可以包括柱体11a和延伸部11b,延伸部11b可以沿着电池10的表面进行延伸和弯折,以便于将极柱11的电位引出至与第一表面b1相对设置的相对面(即第四表面b4),使得延伸部11b具有平行于相对面的平直段m1,这时相邻两个电池10中均位于相对面的平直段m1可以搭接,以便于实现相邻两个电池10的极柱11的电连接。这样,通过平直段m1的搭接即可实现电连接,无需在相对面设置汇流排30,减少了汇流排30的设置数量,可以降低电池10装置的制作成本,简化电池10装置的结构。
当然,设于其他表面的极柱11的延伸部11b还可以不设置平直段m1,这时同样可以在电池10的第四表面b4设置汇流排30,通过该汇流排30实现相邻的两个电池10的延伸部11b的连接,从而实现各电池10的连接关系。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由于平直段m1的搭接,使得电池3的负极柱与电池2的正极柱具有相同的电位,若仅设置与电池3的负极柱连接的导电连接件12时,通过该导电连接件12即可采集到电池3的负极柱的电位与电池2的正极柱的电位,这时可以无需再设置电池2的正极柱对应的导电连接件12;又因电池2的负极柱设于第一表面,采集组件可以直接采集电池2的负极柱的电位,所以对于电池2而言无需设置导电连接件12,也就是说,平直段搭接的两个电池(如电池2和电池3)中,可以其中一个电池(如电池3)设有导电连接件12,另一个电池(如电池2)则可以无需设导电连接件12。这样可以减少导电连接件12的设置数量,在简化电池装置的结构和制作难度的同时,降低制作成本。
应当理解的是,如图4所示,对于电池3而言,由于正极柱设于第一表面b1,采集组件20可以直接采集正极柱的电位,所以无需设置该正极柱的导电连接件12,由于负极柱设于第三表面b3,所以需要设置负极柱对应的导电连接件12,以便于将该负极柱的电位引出至第一表面b1,所以在此情况1中,部分电池(如电池3)设置有一个导电连接件12即可。
情况2、针对两个极柱均设于其他表面的情况:
如图6所示,由于两个极柱11均设于其他表面(如第三表面b3),所以每个极柱11均包括连接的柱体11a和延伸部11b,且每个延伸部11b均具有平行于第一表面b1或相对面的平直段m1,相邻两个电池中位于同一表面的平直段m1可以搭接(如图6中虚线圈内所示),以实现各电池的电连接;并且,参照上述情况1中的原因,平直段m1搭接的两个电池中,其中一个电池设有导电连接件12,另一个电池不设导电连接件12,并且设有导电连接件12的电池中具有两个导电连接件12,这样可以减少导电连接件12的设置数量,在简化电池装置的结构和制作难度的同时,降低制作成本。
其中,对于每个电池而言:两个极柱11对应的延伸部11b的延伸方向可以基于各电池的电连接关系确定。如图6所示,图中示出了三个电池的两个极柱11,以中间的电池的两个极柱11为例,位置靠上的极柱11的延伸部11b向着左上方延伸,位置靠下的极柱11的延伸部11b向着右下方延伸,这样相邻的两个电池的极柱11的平直段m1即可实现搭接,进而实现各电池的串联连接。如果部分电池的极柱11的延伸部11b的延伸方向相同,则可以实现部分相邻电池的并联连接。
由于在此情况2中可以通过平直段的搭接实现各电池的连接关系,所以在此情况2中可以无需再汇流排,这样可以减少电池装置的部件数量,降低电池装置的制作成本,简化电池装置的装配。当然,在搭接的平直段之上还可以设置汇流排,以增加两个极柱之间的过流能力,提高电池装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并且,汇流排可以设置有如情况1中介绍的避让部,使得裸露出本体以便于采集组件连接。
总之,可以根据设于其他表面的极柱的数量,设置导电连接件的数量、极柱的结构、汇流排等结构,以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提高设计的灵活性。
并且,不管是上述情况1还是情况2,由于平直段需要实现各电池的电连接,所以平直段可以实现高压传输,由于导电连接件用于将极柱的电位引出至第一表面,所以导电连接件可以实现低压传输,这时以图6所示为例,平直段与导电连接件之间可以设置有间隙,以便于实现高压与低压的分开设置且互不干扰,提高电池装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导电连接件12可以包括:连接的本体12a和引出部12b,本体12a设于第一表面b1,而引出部12b用于连接设于其他表面的极柱11和本体12a,其中,引出部12b与极柱11的连接方式可以为焊接、铆接、插接或卡接等连接方式,从而实现将设于其他表面的极柱11的电位引出至本体12a中,使得本体12a与对应的极柱11具有相同的电位,在本体12a与采集组件20连接时,采集组件20可以通过导电连接件12采集到对应的极柱11的电位。
并且,如图1所示,在两个极柱11均设于其他表面时,两个极柱11均对应设置有导电连接件12,这时在第一表面b1就设置有两个导电连接件12的本体12a且分别与两个极柱11连接,为了实现两个极柱11绝缘避免短路,两个本体12a之间的距离d1可以设置为不小于1.4mm,这样可以满足爬电距离和电气隔离的要求,保证两个极柱11有效绝缘。
当然,在其中一个极柱(以正极柱为例)11设于其他表面,另一个极柱(如负极柱)11设于第一表面b1时,如图2所示,在第一表面b1只需要设置与正极柱连接的导电连接件12,这时负极柱与导电连接件12的本体均位于第一表面b1,为了实现两个极柱11绝缘避免短路,负极柱与导电连接件12的本体绝缘设置,在导电连接件12的本体与正极柱等电位时,可以实现该导电连接件12与设于第一表面b1且所带电荷的极性相反的极柱绝缘。
进一步,如图2所示,导电连接件12与设于第一表面b1且所带电荷的极性相反的极柱之间具有间隙d2,且间隙d2为1.4mm,以实现电气隔离,满足导电连接件12与设于第一表面b1且所带电荷的极性相反的极柱绝缘的目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电池还包括固定件40,该固定件40采用绝缘材料制作,所以该固定件40是绝缘的,并且该固定件40可以用于固定极柱11和导电连接件12,这样不仅可以实现两个极柱11绝缘,还可以避免极柱11和导电连接件12发生移动和变形,实现极柱11和导电连接件12的形状保持,提高电池装置的可靠性。
其中,固定件40的具体形状可以根据极柱11和导电连接件12的具体形状、设置位置和相对位置关系等因素进行设置,并不限于图7中这一种固定件40的形状,此处只是以图5所示形状为例进行说明而已,在此并不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7所示,第一表面b1可以设置有凹陷13,采集组件20和导电连接件12均设于凹陷13内,并且在设置有平直段m1时平直段m1也可以设于凹陷13内,这样可以避免增加电池装置的高度,有利于减少电池装置的体积。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电连接件可以采用导电材料制作,例如金属铜、金属铝、钢等至少一种,优选可以为金属铝。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池装置可以为电池组或电池模组。
当然,电池装置还可以为电池包,如图8所示,还可以包括箱体110,电池10和采集组件20均设于箱体110内。并且,电池包还可以包括:设于箱体110内的电池管理系统130,采集组件20可以通过线束140与电池管理系统130连接,以便于将采集到的电压、温度等信息传输至电池管理系统130中,实现电池管理系统130对电池的管理。当然,电池包中还可以其他用于实现电池包功能的结构,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计,在此并不限定。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电池、以及设于各所述电池之上的采集组件,所述电池包括:朝向所述采集组件的第一表面和其他表面,所述电池的两个极柱中至少一个设于所述其他表面;
至少部分所述电池还包括至少一个导电连接件,所述导电连接件中的部分位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导电连接件与所述采集组件连接,设于所述其他表面的所述极柱与所述导电连接件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连接件包括连接的本体和引出部,所述本体设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引出部连接所述本体和设于所述其他表面的所述极柱。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第一表面的所述导电连接件为两个,两个所述导电连接件的本体之间的距离不小于1.4m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连接件与设于所述第一表面且所带电荷的极性相反的所述极柱绝缘。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连接件与设于所述第一表面且所带电荷的极性相反的所述极柱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间隙为1.4mm。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还包括绝缘的固定件,所述导电连接件和所述极柱固定于所述固定件中。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具有凹陷,所述采集组件和所述导电连接件均设于所述凹陷内。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设于所述其他表面的所述极柱包括连接的柱体和延伸部,所述延伸部具有:平行于所述第一表面或平行于所述其他表面中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设置的相对面的平直段;相邻两个所述电池中位于同一表面的所述平直段搭接;
所述平直段搭接的两个所述电池中,其中一个所述电池设有所述导电连接件。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直段与所述导电连接件之间具有间隙。
10.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电池与所述采集组件之间的汇流排;
所述汇流排具有避让部,所述避让部裸露出所述采集组件连接的部分所述导电连接件。
CN202321154929.0U 2023-05-15 2023-05-15 一种电池装置 Active CN2201068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54929.0U CN220106810U (zh) 2023-05-15 2023-05-15 一种电池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54929.0U CN220106810U (zh) 2023-05-15 2023-05-15 一种电池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06810U true CN220106810U (zh) 2023-11-28

Family

ID=888671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154929.0U Active CN220106810U (zh) 2023-05-15 2023-05-15 一种电池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0681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73049B2 (en) Bus bar module and power supply device
CN112582759B (zh) 电池模组及电动汽车
WO2021098805A1 (zh) 电池包和车辆
US20090096418A1 (en) Electrical energy storage device, in particular for equipping a motor vehicle
CN214848959U (zh) 一种电池模组、具有该电池模组的电池包和车辆
CN102479934A (zh) 电池模块结构
CN217009513U (zh) 电池模组输出组件、电池模组和车辆
EP3624219B1 (en) Battery module and busbar assembly thereof
CN216720218U (zh) 二次电池
CN214227086U (zh) 一种采样组件及电池模组
EP2612389A2 (en) High-voltage battery with integrated cell connector
CN220106810U (zh) 一种电池装置
CN217544807U (zh) 电芯模组及具有其的电池包
CN115663406A (zh) 一种电芯转接件、电芯堆及无模组电池包
CN220066050U (zh) 电池
CN220382258U (zh) 连接器及电池包
CN220341457U (zh) 一种电池采集连接组件、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CN218887477U (zh) 信号采集组件及电池模组
CN220710568U (zh) 电池模组
CN220628126U (zh) 电芯组件、电池模组和电池包
CN218632338U (zh) 电池模组、电池包及车辆
CN220253697U (zh) 一种装配效率高的汇流排及电池模组
CN218472041U (zh) 电池信息采集装置、电池包以及车辆
CN220042202U (zh) 电池组
CN220556619U (zh) 隔离板组件、电池模组以及电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