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341457U - 一种电池采集连接组件、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池采集连接组件、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341457U
CN220341457U CN202321788169.9U CN202321788169U CN220341457U CN 220341457 U CN220341457 U CN 220341457U CN 202321788169 U CN202321788169 U CN 202321788169U CN 220341457 U CN220341457 U CN 2203414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y
battery
busbar
units
adjac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78816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东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ve Ener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ve Ener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ve Ener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Eve Ener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788169.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3414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3414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34145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池采集连接组件、电池模组及电池包,该电池采集连接组件包括托盘、第一汇流排单元、绝缘件、热压膜和柔性线路板,第一汇流排单元包括多个沿托盘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汇流排,绝缘件位于第一汇流排单元中,绝缘件设置于沿托盘的长度方向相邻的两个汇流排之间,使沿第一汇流排单元中相邻的两个所述汇流排之间绝缘,热压膜将托盘、第一汇流排单元、绝缘件一体包裹,柔性线路板设置于热压膜上,每组第一汇流排单元对应设置有一个柔性线路板。本申请在第一汇流排单元中两个相邻的汇流排之间设置一个绝缘件,可避免两个相邻的汇流排直接接触导致短路,从而提高电池包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Description

一种电池采集连接组件、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储能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池采集连接组件、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背景技术
CCS(Cells Contact System,采集集成件)组件配置在电池包中,用于采集多个电芯的温度和/或电压,实现对电池包中多个电芯的状态监控。多个电芯之间通过汇流排进行连接,以实现电芯与电芯之间的导电连接。在电池包结构中,汇流排以及CCS组件一般均设置于电芯的上方,但由于两者分开设置,在组装电池包时工序较为复杂,效率较低。
为此,为了提高电池包的装配效率,一般将CCS组件与汇流排进行集成与一体,但由于电芯与电芯之间间距较近,且与CCS组件集成设置,相邻的汇流排之间容易发生短路,存在电气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池采集连接组件、电池模组及电池包,旨在改善现有技中电池包中由于电芯间距较近汇流排之间容易发生短路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池采集连接组件,包括:
至少一组第一汇流排单元,所述第一汇流排单元包括多个汇流排,所述汇流排设置于所述托盘的表面,并沿所述托盘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绝缘件,位于所述第一汇流排单元中并与所述托盘连接,所述绝缘件设置于沿所述托盘的长度方向相邻的两个所述汇流排之间,使绝缘件两侧的两个所述汇流排之间绝缘;
热压膜,被配置为将所述托盘、所述第一汇流排单元、所述绝缘件一体包裹;
柔性线路板,设置于所述热压膜上,每组所述第一汇流排单元均对应设置有一个柔性线路板,每个所述柔性线路板与同一所述第一汇流排单元中的所有所述汇流排连接,且位于该所述第一汇流排单元的一侧。
在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中,所述电池采集连接组件具有两组所述第一汇流排单元,且两组所述第一汇流排单元相邻的设置于所述托盘的中部,其中一组所述第一汇流排单元中的多个所述汇流排与另一组所述第一汇流排单元中的多个汇流排一一对位设置,其中一组所述第一汇流排单元中的所述绝缘件与另一组所述第一汇流排单元中的所述绝缘件一一对位设置。
在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中,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一汇流排单元中位置对应的两个所述绝缘件为一体结构。
在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中,所述一体结构包括第一隔板和两个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和两个所述第二隔板呈“工”字形连接,所述第一隔板设置于两个相邻的所述汇流排之间,第二隔板设置于所述汇流排靠近所述柔性线路板的一侧。
在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汇流排单元中的所述汇流排表面沉陷于所述托盘的表面,并与所述托盘配合形成凹槽结构,所述凹槽结构用于与电芯极柱插接。
在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中,所述电池采集连接组件还包括至少一组第二汇流排单元,所述第二汇流排单元与所述第一汇流排单元间隔设置,所述第二汇流排单元设置于所述托盘的外侧并与所述托盘连接,所述热压膜将所述托盘、所述第一汇流排单元、所述第二汇流排单元、所述绝缘件一体包裹。
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中,所述托盘上设置有防爆阀阀孔列,所述防爆阀阀孔列包括一列多个沿托盘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防爆阀阀孔,在所述防爆阀阀孔列中相邻的防爆阀阀孔之间的托盘区域设置有第一卡扣,所述第一卡扣用于与安装到防爆阀阀孔上的所述防爆阀卡接。
在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中,所述托盘的一侧设置有加强板,所述柔性线路板的部分延伸至所述加强板上,所述电池采集连接组件还包括连接器,所述连接器位于所述加强板上,并与所述柔性线路板电连接,所述连接器用于与外部的控制装置连接。
在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包括:
多个电芯;
上述的电池采集连接组件,所述电池采集连接组件上的每个所述汇流排均用于电连接两个相邻的电芯。
在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中,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池包,包括上述的电池模组。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采集连接组件、电池模组及电池包,该电池采集连接组件,在托盘上的每组第一汇流排单元中,每两个相邻的汇流排之间设置一个绝缘件将其隔开,使两个相邻的汇流排之间绝缘,可避免两个相邻的汇流排直接接触导致短路,从而提高电池包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电池采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俯视图);
图2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电池采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斜轴视图);
图3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绝缘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加强板与柔性线路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第一汇流排单元的汇流排与托盘沉陷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防爆阀孔与第一卡扣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附图标记:10、电池采集连接组件;11、托盘;12、第一汇流排单元;13、第二汇流排单元;14、柔性线路板;15、防爆阀阀孔列;16、热压膜;17、加强板;18、连接器;100、汇流排;200、防爆阀阀孔;201、第一卡扣;300、绝缘件;301、第一隔板;302、第二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若本申请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图1-图6所示,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池采集连接组件10,包括托盘11、至少一组第一汇流排单元12、绝缘件300、热压膜16以及柔性线路板14。其中,第一汇流排单元12包括多个汇流排100,汇流排100设置于托盘11的表面,并沿托盘1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绝缘件300位于第一汇流排单元12中,并与托盘连接,绝缘件300设置于沿托盘11长度方向相邻的两个汇流排100之间,使绝缘件300两侧的两个相邻的汇流排100绝缘。热压膜16被配置为将托盘11、第一汇流排单元12以及绝缘件300一体包裹。柔性线路板14设置于热压膜16上,每组第一汇流排单元12均对应设置有一个柔性线路板14,每个柔性线路板14与同一第一汇流排单元12中的所有汇流排100连接,且位于该第一汇流排单元12的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组第一汇流排单元12包括一列多个沿托盘11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于托盘11上的汇流排100,汇流排100用于与电芯极柱连接,每个汇流排100对应连接一个电芯。
具体地,电池采集连接组件包括多个绝缘件300,多个绝缘件300均位于第一汇流排单元12中,每个绝缘件300设置于同一第一汇流排单元12中两个相邻的汇流排100之间,在每组第一汇流排单元12中,每两个相邻的汇流排100之间均设置有一个绝缘件300,用于保证两个相邻的汇流排100不会相互接触,从而避免第一汇流排单元12中的汇流排100因相互接触发生短路。
一般地,第一汇流排单元12中仅设置一列汇流排100,即在该列汇流排100中,多个汇流排100间隔分布,可以是等距分布,也可以是非等距分布。
其中,在托盘11上的汇流排100以及绝缘件300设置完毕后,热压膜16将托盘11的表面、托盘11上所有的汇流排100以及托盘11上所有的绝缘件300一体包裹,从而便于设置柔性线路板14。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托盘11一般采用塑胶材料制成,其具有良好的绝缘性和可塑性。
相比现有技术仅单独将塑料托盘或热压膜作为ccs组件的承载结构,本申请的电池采集连接组件在塑胶托盘11上设置汇流排100,再通过热压膜16将汇流排100和托盘12全覆盖包裹形成一体结构,再将柔性线路板14设置于热压膜16上,同时在承载结构上集成汇流排和采集线束,集成化程度高,能够提高电池包整体的结构性能。同时,该电池采集连接组件既具有一定结构强度,相比仅使用塑胶托盘,结构重量更轻,能够提高电池包的轻量化特性。
同样的,托盘11上设置有多个柔性线路板14,每个第一汇流排单元12均对应连接有一个柔性线路板14,每个柔性线路板14均设置于热压膜16上。
可以理解的是,在电池采集连接组件10的每组第一汇流排单元12中的每两个相邻的汇流排100之间设置绝缘件300,用于分隔同一第一汇流排单元12中相邻的两个汇流排100,能够在电池包中电芯密集排布时,避免相邻的汇流排100之间相互接触形成短路,从而能够提高电池包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需要注意的是,托盘11上的每一列汇流排100均对应设置有一个柔性线路板14,柔性线路板14一般通过胶粘的方式设置于热压膜16上。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一般地,绝缘件300为塑胶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池采集组件中的第一汇流排单元12设置于托盘11的中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池采集组件具有两组第一汇流排单元12,两组第一汇流排单元12相邻设置且位于托盘11的中部,两组第一汇流排单元12中,其中一组第一汇流排单元12中多个汇流排100与另一组第一汇流排单元12中多个汇流排一一对位设置;其中一组第一汇流排单元12中绝缘件300与另一组第一汇流排单元12中的绝缘件300一一对位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关于汇流排100的“一一对位设置”,即,其中一组第一汇流排单元12中的每个汇流排100均与另一组第一汇流排单元12中的每个汇流排100在托盘11宽度方向上的位置相同。
同样的,关于绝缘件300的“一一对位设置”,即,其中一组第一汇流区12中的绝缘件与另一组第一汇流排单元12中的绝缘件300在托盘11宽度方向上的位置相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两组相邻的第一汇流排单元12中,对位设置的两个汇流排100彼此也相邻。
在一些实施例中,两组相邻的第一汇流排单元12中,对位设置的两个绝缘件300。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组第一汇流排单元12中均设置有多个绝缘件300,每个绝缘件300均设置于沿托盘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且相邻的两个汇流排100之间,两个相邻的第一汇流排单元12中对位设置的两个绝缘件300为一体结构。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将有两个绝缘件300构成一个新绝缘件300去分隔四个汇流排100,新绝缘件300的一侧有两个汇流排100,另一侧有两个汇流排100,同侧的两个汇流排100分别位于两个不同且相邻的第一汇流排单元12内。
即,通过将原本设置于两个不同第一汇流排单元12中的两个绝缘件300使用一个更长的绝缘件300代替,从而减少电池采集连接组件10上的零件数量,提高电池采集连接组件10的组装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的一体结构包括第一隔板301和两个第二隔板302,第一隔板301和两个第二隔板302呈“工”字形连接,第一隔板301设置于两个相邻的汇流排100之间,第二隔板302设置于汇流排100靠近柔性线路板14的一侧。
可以理解的是,“工”字形一体结构具体为第一隔板301沿垂直于托盘11的长度方向设置,两个第二隔板302分别连接于第一隔板301的两端,两个第二隔板302均沿托盘11的长度方向设置,从而将两个在托盘11长度方向相邻的汇流排100隔开,防止其相互接触从而发生短路。
在一些实施例中,“工”字形一体结构的两个第二隔板302分别位于汇流排100背离另一第一汇流排单元12的一侧,且,第二隔板302在托盘11宽度方向上的投影将靠近第一隔板301的汇流排100完全遮挡。
在一些实施例中,一体结构还可只设置第一隔板301。
在一些实施例中,两组相邻的第一汇流排单元12中,每组第一汇流排单元12中均设置有多个绝缘件300,每个绝缘件300均设置于沿托盘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且相邻的两个汇流排100之间,两组相邻的第一汇流排单元12中的多个绝缘件300连接为一体结构,即,多个绝缘件300形成网格结构,分隔多个间隔设置的汇流排100。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汇流排单元12中的汇流排100表面沉陷于托盘11的表面,汇流排100并与托盘11配合形成凹槽结构,该凹槽结构用于与电芯极柱进行插接配合。
其中,汇流排100的表面沉陷于托盘11的表面,即,汇流排100的表面低于托盘11的表面,从而与托盘11配合形成凹槽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凹槽结构的深度为0.5mm-1.5mm。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凹槽结构为矩形凹槽,其矩形凹槽的侧壁与电芯极柱的侧壁之间具有预设间距,预设间距为1mm-3mm。即,矩形凹槽要略大于电芯极柱,从而便于电芯极柱插接于凹槽结构中。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设置凹槽结构,能够与电芯极柱实现插接效果,能够快速定位电池采集连接组件与电芯模组,从而提高电池采集连接组件与电芯模组之间的装配效率,进而提高电池包的装配效率。
同时,通过将第一汇流排单元12中的汇流排100设置为汇流排100表面低于托盘11的表面,形成凹槽结构,能够对热压膜16起到定位作用,便于热压膜16快速定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池采集连接组件10还包括至少一组第二汇流排单元13,第二汇流排单元13与第一汇流排单元12间隔设置,第二汇流排单元13设置于托盘11的外侧并与托盘12连接,热压膜16将托盘11、第一汇流排单元12、第二汇流排单元13、绝缘件300一体包裹。
具体的,第二汇流排单元13包括一列多个沿托盘11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汇流排100,第二汇流排单元13与第一汇流排单元12间隔设置,每个第二汇流排单元13均对应设置有一个柔性线路板14,电路板设置于第二汇流排单元13的一侧,第二汇流排单元13中的所有汇流排100均与对应设置的柔性线路板14连接。
具体的,第二汇流排单元13中的每个汇流排100均单独与托盘11连接。即,第二汇流排单元13中的汇流排100的一端与托盘11连接,其另一端背离托盘11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汇流排单元12位于托盘11的中部,第二汇流排单元13位于托盘11的外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托盘11上具有两个第一汇流排单元12和两个第二汇流排单元13,两个第一汇流排单元12相邻的设置于托盘11的中部,两个第二汇流排单元13分别设置于两个第一汇流排单元12的两侧,两个第一汇流排单元12、两个第二汇流排单元13均对应设置有一个柔性线路板14。即,沿托盘11的宽度方向依次具有一个第二汇流排单元13、一个柔性线路板14、一个柔性线路板14、一个第一汇流排单元12、一个第一汇流排单元12、一个柔性线路板14、一个柔性线路板14以及一个第二汇流排单元13,其中位于中部的两个第一汇流排单元12紧邻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托盘11上设置有防爆阀阀孔列15,防爆阀阀孔列15包括一列多个沿托盘11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防爆阀阀孔200,在防爆阀阀孔列15中相邻的防爆阀阀孔200之间的托盘11区域设置有第一卡扣201,第一卡扣201用于与安装到防爆阀阀孔200上的防爆阀卡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卡扣201为具有六边形底座的卡扣。其六边形底座与待安装至托盘11上的防爆阀的肋壁厚相等。
可以理解的是,设置六边形底座的卡扣,相当于在托盘11上的防爆阀开孔处设置加强筋,能够加强托盘11上防爆阀孔开孔处的结构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托盘11上具有两个防爆阀阀孔列15。具体地,沿托盘11的宽度方向依次具有一个第二汇流排单元13、一个柔性线路板14、一个防爆阀阀孔列15、一个柔性线路板14、一个第一汇流排单元12、一个第一汇流排单元12、一个柔性线路板14、一个防爆阀阀孔列15、一个柔性线路板14以及一个第二汇流排单元13。
在一些实施例中,托盘11的端部设置有加强板17,柔性线路板14的部分延伸至加强板17上,电池采集连接组件10还包括连接器18,连接器18位于加强板17上,并与柔性线路板14电连接,连接器18用于与外部的控制装置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连接器18一般通过插针与柔性线路板14连接,每个柔性线路板14对应连接一个连接器18。
在一些实施例中,沿托盘11的宽度方向依次具有一个第二汇流排单元13、一个第一柔性线路板、一个防爆阀阀孔列15、一个第二柔性线路板、一个第一汇流排单元12、一个第一汇流排单元12、一个第三柔性线路板、一个防爆阀阀孔列15、一个第四柔性线路板以及一个第二汇流排单元13。其中,托盘11的端部具有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第一加强板靠近第一柔性线路板和第二柔性线路板设置,第二加强板靠近第三柔性线路板和第四柔性线路板设置。第一柔性线路板的端部、第二柔性线路板的端部均延伸设置于第一加强板上,第三柔性线路板的端部、第四柔性线路板的端部均延伸设置于第二加强板上。第一加强板上设置有与第一柔性线路板连接的第一连接和与第二柔性线路板连接的第二连接器,第二加强板上设置有与第三柔性线路板连接的第三连接器和与第四柔性线路板连接的第四连接器。
在一些实施例中,加强板17均为环氧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托盘11的端部具有延伸部,加强板17设置于延伸部上,延伸部用于承载加强板17。其中,延伸部上设置有第一定位柱和第二定位柱,加强板17上设置有与第一定位柱匹配连接的第一定位孔、与第二定位柱匹配连接的第二定位孔。
一般地,第一定位柱、第二定位柱均为圆柱,第一定位孔为圆孔,第二定位柱为腰型孔,可以理解的是,腰型孔相对圆形孔尺寸更大,能够避免结构精度不足导致不易安装的情况。
在一些实施例中,腰型孔的长度方向为腰型孔的孔心与圆形孔的孔心的连线方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包括多个电芯以及上述的电池采集连接组件10,电池采集连接组件10上的每个汇流排100均用于连接两个相邻的电芯。
即,每个汇流排100连接两个极柱,该两个极柱分别位于两个相邻电芯上。
由于该电池模组采用了上述实施例中的电池采集连接组件10,因而,其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中的电池采集组件所具有的部分或者全部有益效果,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池包,该电池包包括上述的电池模组。
由于该电池包采用了上述实施例中的电池模组,该电池模组采用了上述的电池采集连接组件10,因而,其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中的电池采集组件所具有的部分或者全部有益效果,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池包包括底盘、盖板以及上述的电池模组,盖板盖设于底盘上与底盘配合形成容置腔,电池模组设置于容置腔中,进而形成电池包。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申请的申请构思下,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电池采集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托盘;
至少一组第一汇流排单元,所述第一汇流排单元包括多个汇流排,所述汇流排设置于所述托盘的表面,并沿所述托盘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绝缘件,位于所述第一汇流排单元中并与所述托盘连接,所述绝缘件设置于沿所述托盘的长度方向相邻的两个所述汇流排之间,使绝缘件两侧的两个所述汇流排之间绝缘;
热压膜,被配置为将所述托盘、所述第一汇流排单元、所述绝缘件一体包裹;
柔性线路板,设置于所述热压膜上,每组所述第一汇流排单元均对应设置有一个柔性线路板,每个所述柔性线路板与同一所述第一汇流排单元中的所有所述汇流排连接,且位于该所述第一汇流排单元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采集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采集连接组件具有两组所述第一汇流排单元,两组所述第一汇流排单元相邻的设置于所述托盘的中部,其中一组所述第一汇流排单元中的多个所述汇流排与另一组所述第一汇流排单元中的多个汇流排一一对位设置,其中一组所述第一汇流排单元中的所述绝缘件与另一组所述第一汇流排单元中的所述绝缘件一一对位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采集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一汇流排单元中位置对应的两个所述绝缘件为一体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采集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体结构包括第一隔板和两个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和两个所述第二隔板呈“工”字形连接,所述第一隔板设置于两个相邻的所述汇流排之间,第二隔板设置于所述汇流排靠近所述柔性线路板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采集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汇流排单元中的所述汇流排表面沉陷于所述托盘的表面,并与所述托盘配合形成凹槽结构,所述凹槽结构用于与电芯极柱插接。
6.根据权利要求1的所述电池采集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采集连接组件还包括至少一组第二汇流排单元,所述第二汇流排单元与所述第一汇流排单元间隔设置,所述第二汇流排单元设置于所述托盘的外侧并与所述托盘连接,所述热压膜将所述托盘、所述第一汇流排单元、所述第二汇流排单元、所述绝缘件一体包裹。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采集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盘上设置有防爆阀阀孔列,所述防爆阀阀孔列包括一列多个沿托盘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防爆阀阀孔,在所述防爆阀阀孔列中相邻的防爆阀阀孔之间的托盘区域设置有第一卡扣,所述第一卡扣用于与安装到所述防爆阀阀孔上的防爆阀卡接。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采集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盘的端部设置有加强板,所述柔性线路板的部分延伸至所述加强板上,所述电池采集连接组件还包括连接器,所述连接器位于所述加强板上,并与所述柔性线路板电连接,所述连接器用于与外部的控制装置连接。
9.一种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电芯;
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采集连接组件,所述电池采集连接组件上的每个所述汇流排均用于电连接两个相邻的电芯。
10.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模组。
CN202321788169.9U 2023-07-07 2023-07-07 一种电池采集连接组件、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Active CN2203414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88169.9U CN220341457U (zh) 2023-07-07 2023-07-07 一种电池采集连接组件、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88169.9U CN220341457U (zh) 2023-07-07 2023-07-07 一种电池采集连接组件、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341457U true CN220341457U (zh) 2024-01-12

Family

ID=894606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788169.9U Active CN220341457U (zh) 2023-07-07 2023-07-07 一种电池采集连接组件、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34145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04045B (zh) 電池模組及包含此電池模組之電池組
US20100196752A1 (en) Soft Package Lithium Ion Power Battery Module
EP2645454A2 (en) Bus bar assembly having a novel structure
US20200373542A1 (en) Battery power extraction and integration structure, battery pack and vehicle
CN212848715U (zh) 一种电芯模组
CN108878754A (zh) 电池模组
EP2612389B1 (en) High-voltage battery with integrated cell connector
CN111653708A (zh) 一种汇流排及电池模组
KR20090007337A (ko) 소프트 패키지 리튬이온 파워 배터리 모듈
CN220341457U (zh) 一种电池采集连接组件、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CN115842503A (zh) Bipv光伏瓦片
CN116864925A (zh) 一种电池采集连接组件、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CN211295247U (zh) 多电芯串并联的电池pack结构
CN112201908B (zh) 极耳端板、锂电池及锂电池的pack方法
CN220106714U (zh) 电芯组及电池模组
CN219591611U (zh) 一种电池模组和电子设备
CN220544095U (zh) 电芯组、电池和用电设备
CN217788742U (zh) 一种电池装置
CN217387684U (zh) 连接器、电路组件、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CN220106810U (zh) 一种电池装置
CN220382210U (zh) 一种电池模组
CN217086784U (zh) 一种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CN213124592U (zh) 一种锂电池组结构
CN219203326U (zh) 储能装置
CN220628126U (zh) 电芯组件、电池模组和电池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