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02012U - 一种散热机构及循环泵减速机冷油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散热机构及循环泵减速机冷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02012U
CN220102012U CN202320530050.5U CN202320530050U CN220102012U CN 220102012 U CN220102012 U CN 220102012U CN 202320530050 U CN202320530050 U CN 202320530050U CN 220102012 U CN220102012 U CN 2201020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er
shell
heat dissipation
assembly
speed reduc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53005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万庆
王玉彩
杨宇
陈琨
胡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izhou Huadian Tangzhai Power Generation Co ltd
Guizhou Wujiang Hydropower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izhou Huadian Tangzhai Power Generation Co ltd
Guizhou Wujiang Hydropower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izhou Huadian Tangzhai Power Generation Co ltd, Guizhou Wujiang Hydropower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izhou Huadian Tangzhai Power Gener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53005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0201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020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0201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膏湿法脱硫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散热机构及循环泵减速机冷油器,包括散热组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设置有传动件,所述壳体的上端依次设置有多个扇叶,动力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一端的动力叶片,该动力叶片与多个所述扇叶均被所述传动件串联。通过利用冷却油下降时的冲击力,带动动力叶片进行转动,动力叶片的转动通过传动件带动多个扇叶进行转动,以实现散热的目的。通过冷却器对机壳中热油进行回收并冷却,且在冷却的过程中对其进行实时的监控,并将冷却后的热油重新注入到机壳内部。同时由于动力叶片的转动带动扇叶进行转动,扇叶通过啮合件带动机壳上的遮挡板移开,让出散热孔位置,方便内部的扇叶将其内的热量排出。

Description

一种散热机构及循环泵减速机冷油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膏湿法脱硫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散热机构及循环泵减速机冷油器。
背景技术
湿法脱硫,特点是脱硫系统位于烟道的末端、除尘器之后,脱硫过程的反应温度低于露点,所以脱硫后的烟气需要再加热才能排出。由于是气液反应,其脱硫反应速度快、效率高、脱硫添加剂利用率高,如用石灰做脱硫剂时,当Ca/S=1时,即可达到90%的脱硫率,适合大型燃煤电站的烟气脱硫。但是,湿法烟气脱硫存在废水处理问题,初投资大,运行费用也较高,湿法脱硫的工艺条件中的反应温度在300℃到400℃之间,传统的工艺过程中都需要工人在旁监控,耗时耗力。
根据专利号CN202120612795.7中提出的石膏湿法脱硫循环泵减速机冷油器,包括机壳,机壳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进水法兰和出水法兰,机壳内设置有两处隔板,两隔板之间的机壳侧壁上设置有进油法兰和回油法兰,两隔板之间连通有若干换热管,换热管为不锈钢管,换热管的壁厚为0.5-0.8mm。换热管为SUS304不锈合金钢,换热系数好,强度高。在壁厚相同的情况下,不锈钢管的总体传热系数比铜管低6%。但是由于使用比铜管薄的不锈钢管,不锈钢管的总体传热系数和凝结放热系数都比铜管大,提高了整体换热性能,在相同的换热面积下,总体的传热系数比铜管提高,因此,具有很强的抗冲击性能及抗振性能,由于管子内壁光滑,使得其边界层流底层厚度减薄,既强化换热,又提高了抗结垢性能。
其中的减速机冷油器在用油后,从进油口进,从出油口出后还需要人工进行收集,之后再回放入进油口,在冷却器长时间使用时,会流出大量油,需要人工往返收集倒入,增加了工作量,降低了工作效率,而且在冷却油时不能够很好地进行冷却把控,无法判断何时冷却完成,导致影响收集油进程。
实用新型内容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鉴于上述或现有技术中存在需要单独增加动力机构才能够进行散热的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散热机构,包括散热组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设置有传动件,所述壳体的上端依次设置有多个扇叶,动力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一端的动力叶片,该动力叶片与多个所述扇叶均被所述传动件串联。
作为本实用新型散热机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传动件包括多个第一转轴,所述扇叶安装在所述第一转轴上且与之一一对应,每个所述第一转轴的底部均设置有带轮,所述动力叶片安装在第二转轴上,且所述第二转轴的底部也设置有带轮,多个所述带轮之间通过皮带串联。
本实用新型的散热机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利用冷却油下降时的冲击力,带动动力叶片进行转动,动力叶片的转动通过传动件带动多个扇叶进行转动,以实现散热的目的。
鉴于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还存在对机壳中的冷却油进行回收再利用以及进一步散热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循环泵减速机冷油器,包括所述的散热机构,以及换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和所述动力组件均安装在所述换热组件内,所述换热组件包括机壳以及位于所述机壳内部的多根换热管,所述换热管内流动有水,在所述机壳与所述换热管之间承装有冷却油,回流组件,所述回流组件安装在所述换热组件上,其中所述回流组件包括冷却器以及连接所述冷却器和所述机壳之间的外排管和回流管,所述动力组件设置在所述回流管的末端,所述机壳的上端开设有多个散热孔,所述散热组件在所述机壳内并位于所述散热孔下方,且所述散热组件通过啮合件带动位于所述散热孔上方的遮挡板移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循环泵减速机冷油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多根所述换热管的两端均设置有汇集盒且均与所述汇集盒内部相连通,所述机壳设置为圆环状,所述汇集盒位于所述机壳的两端,且两个汇集盒的外侧均设置有开口,一个设置为进水口一个设置为出水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循环泵减速机冷油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冷却器位于所述机壳的下方,所述机壳的底部设置有连接所述冷却器上方的所述外排管,所述机壳的上方设置有所述回流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循环泵减速机冷油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二转轴上端通过轴承以及连杆固定在所述回流管末端,且所述动力叶片位于所述回流管出口的正下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循环泵减速机冷油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机壳靠近所述回流管处的外壁设置有所述散热孔以及所述遮挡板,所述遮挡板通过键槽配合沿着所述机壳外壁滑动,且在键槽内还设置有弹簧用于带动所述遮挡板复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循环泵减速机冷油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多个所述第一转轴均通过轴承安装在部分所述散热孔内,且所述第一转轴的上端设置有所述啮合件的齿轮,所述遮挡板的内壁设置有齿槽,所述齿轮与所述齿槽相啮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循环泵减速机冷油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在所述回流管侧面位于所述机壳上方的部分设置有进油管,该进油管的入口处设置有漏斗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循环泵减速机冷油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冷却器上的有温度感应器,该温度感应器的触头延伸至所述冷却器内部,并与所述冷却器的控制元件相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循环泵减速机冷油器的有益效果:通过冷却器对机壳中热油进行回收并冷却,且在冷却的过程中对其进行实时的监控,并将冷却后的热油重新注入到机壳内部。同时由于动力叶片的转动带动扇叶进行转动,扇叶通过啮合件带动机壳上的遮挡板移开,让出散热孔位置,方便内部的扇叶将其内的热量排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循环泵减速机冷油器的整体示意图一。
图2为循环泵减速机冷油器的整体示意图二。
图3为循环泵减速机冷油器的俯视图。
图4为图3中A-A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B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6为图5中C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7为图5中D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实用新型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参照图1、图2、图4-7,为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该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散热机构,包括散热组件100,包括壳体101,壳体101的内设置有传动件102,壳体101的上端依次设置有多个扇叶103,动力组件200,包括设置在壳体101一端的动力叶片201,该动力叶片201与多个扇叶103均被传动件102串联。通过下落的油在经过动力叶片201时对其形成冲击,带动动力叶片201进行转动,动力叶片201的转动通过传动件102带动其余的扇叶103也进行转动,从而将扇叶103所处空间的热量排出,实现对循环泵减速机冷油器进行散热的目的。
本申请避免设置单独的驱动机构,仅仅利用冷却油需要注入到设备中进行换热且冷却油从设备的上方注入这个特点,将动力扇叶103设置在冷却油下落的必经之路上,利用冷却油下落时的冲击力来带动动力扇叶103进行转动,该动力扇叶103的转动通过传动件102给位于散热孔303处的其余扇叶103提供了动力,且其余的扇叶103还通过啮合件104将位于散热孔303上方的遮挡板304进行移开,以实现打开遮挡板304让出散热孔303,并同步对外进行排热气的效果。
实施例2
参照图1-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例,与上个实施例不同的是,该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循环泵减速机冷油器,包括散热机构,以及换热组件300,散热组件100和动力组件200均安装在换热组件300内,换热组件300包括机壳301以及位于机壳301内部的多根换热管302,换热管302内流动有水,在机壳301与换热管302之间承装有冷却油,回流组件400,回流组件400安装在换热组件300上,其中回流组件400包括冷却器401以及连接冷却器401和机壳301之间的外排管402和回流管403。热水从汇集盒305的进水口305a进入,然后分散到各个换热管302中,并通过各个换热管302又进入到另一个汇集盒305中,最终从另一个汇集盒305的出水口305b排出,当热水进入到换热管302中时,对换热管302外、机壳301内这部分空间中油进行热交换,将对热水降温的目的,同时油别传导加热后,通过外排管402流入到下方冷却器401中进行冷却,并由冷却器401中的温度感应器进行实时的监控,当冷却油的温度降到合适温度时,冷却器401中的泵将会将之通过回流管403重新注入到机壳301内部进行使用,在使用的过程中,当油量不足时,通过进油管404也可向机壳301中注入新的冷却油。
具体的,多根换热管302的两端均设置有汇集盒305且均与汇集盒305内部相连通,机壳301设置为圆环状,汇集盒305位于机壳301的两端,且两个汇集盒305的外侧均设置有开口,一个设置为进水口305a一个设置为出水口305b。多根换热管302的设置用于增加热水与冷却油之间能够换热的面积,以提高换热速度和效果,多根换热管302设置在两个汇集盒305之间,且多根换热管302环形等间距分布,多根换热管302通过两端的汇集盒305对热水进行分散,同时也对已经降温的热水进行重新的汇集,以实现对热水的快速热交换和降温。
冷却器401位于机壳301的下方,机壳301的底部设置有连接冷却器401上方的外排管402,机壳301的上方设置有回流管403。在冷却器401上的有温度感应器,该温度感应器的触头延伸至冷却器401内部,并与冷却器401的控制元件相电性连接。机壳301的底部设置冷却器401这样可以让变热的冷却油在不需要外力的作用下自动的流入到冷却器401中进行冷却,反之被冷却器401冷却过的冷却油在泵的作用下通过回流管403重新注入到机壳301的内部,进行再次冷却使用。冷却器401中的温度感应器用于对冷却器401中的冷却油温度进行检测,只有当温度达标后,控制元件才会启动泵,将冷却油重新注入到机壳301内部,以保证流出的冷却油温度均是符合换热降温需求的。
在回流管403侧面位于机壳301上方的部分设置有进油管404,该进油管404的入口处设置有漏斗装。漏斗装的进油管404设置,方便使用者向机壳301内部注入新的冷却油,以补充机壳301内部的冷却油不足的问题,之所以设置在回流管403的侧面,从而与回流管403部分共有,这样避免在机壳301上开设多余的入口,且也能够与回流管403中的冷却油一样对动力叶片201进行带动,为散热组件100提供动力。
实施例3
参照图4~7,为本实用新型第三个实施例,与上个实施例不同的是,该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循环泵减速机冷油器中的动力组件200和散热组件100,动力组件200设置在回流管403的末端,机壳301的上端开设有多个散热孔303,散热组件100在机壳301内并位于散热孔303下方,且散热组件100通过传动件102带动位于散热孔303上方的遮挡板304移动。机壳301靠近回流管403处的外壁设置有散热孔303以及遮挡板304,遮挡板304通过键槽配合沿着机壳301外壁滑动,且在键槽内还设置有弹簧306用于带动所述遮挡板304复位。传动件102包括多个第一转轴102a,扇叶103安装在第一转轴102a上且与之一一对应,每个第一转轴102a的底部均设置有带轮102b,动力叶片201安装在第二转轴202上,且第二转轴202的底部也设置有带轮102b,多个带轮102b之间通过皮带102c串联。第二转轴202上端通过轴承以及连杆203固定在回流管403末端,且动力叶片201位于回流管403出口的正下方。多个第一转轴102a均通过轴承安装在部分散热孔303内,且第一转轴102a的上端设置有传动件102的齿轮104a,遮挡板304的内壁设置有齿槽104b,齿轮104a与齿槽104b相啮合。
综上,回流管403以及进油管404中的冷却油向下移动进入到机壳301内部时,冷却油对动力叶片201冲击,致使动力叶片201以及第二转轴202进行转动,第二转轴202的转动带动带轮102b进行转动,然后通过皮带102c带动其余的各个第一转轴102a上的带轮102b进行转动,使得第一转轴102a进行转动,第一转轴102a带动各自对应的扇叶103进行转动,同时第一转轴102a顶端的齿轮104a也进行转动,由于齿轮104a与遮挡板304内部的齿槽104b相啮合,从而在该齿槽104b中进行转动,将遮挡板304沿着键槽进行限位移动,即打开即可上散热孔303的位置,同时配合扇叶103的转动,将机壳301内部的热量排出,当冷却油注入停止时,在键槽内设置有弹簧306,并在给弹簧306的作用下遮挡板304复位重新对散热孔303进行遮盖,避免脏污进入其中。
重要的是,应注意,在多个不同示例性实施方案中示出的本申请的构造和布置仅是例示性的。尽管在此公开内容中仅详细描述了几个实施方案,但参阅此公开内容的人员应容易理解,在实质上不偏离该申请中所描述的主题的新颖教导和优点的前提下,许多改型是可能的(例如,各种元件的尺寸、尺度、结构、形状和比例、以及参数值(例如,温度、压力等)、安装布置、材料的使用、颜色、定向的变化等)。例如,示出为整体成形的元件可以由多个部分或元件构成,元件的位置可被倒置或以其它方式改变,并且分立元件的性质或数目或位置可被更改或改变。因此,所有这样的改型旨在被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根据替代的实施方案改变或重新排序任何过程或方法步骤的次序或顺序。在权利要求中,任何“装置加功能”的条款都旨在覆盖在本文中所描述的执行所述功能的结构,且不仅是结构等同而且还是等同结构。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示例性实施方案的设计、运行状况和布置中做出其他替换、改型、改变和省略。因此,本实用新型不限制于特定的实施方案,而是扩展至仍落在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的多种改型。
此外,为了提供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简练描述,可以不描述实际实施方案的所有特征(即,与当前考虑的执行本实用新型的最佳模式不相关的那些特征,或与实现本实用新型不相关的那些特征)。
应理解的是,在任何实际实施方式的开发过程中,如在任何工程或设计项目中,可做出大量的具体实施方式决定。这样的开发努力可能是复杂的且耗时的,但对于那些得益于此公开内容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不需要过多实验,所述开发努力将是一个设计、制造和生产的常规工作。
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10)

1.一种散热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散热组件(100),包括壳体(101),所述壳体(101)的内设置有传动件(102),所述壳体(101)的上端依次设置有多个扇叶(103),
动力组件(200),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101)一端的动力叶片(201),该动力叶片(201)与多个所述扇叶(103)均被所述传动件(102)串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件(102)包括多个第一转轴(102a),所述扇叶(103)安装在所述第一转轴(102a)上且与之一一对应,每个所述第一转轴(102a)的底部均设置有带轮(102b),所述动力叶片(201)安装在第二转轴(202)上,且所述第二转轴(202)的底部也设置有带轮(102b),多个所述带轮(102b)之间通过皮带(102c)串联。
3.一种循环泵减速机冷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机构,以及,
换热组件(300),所述散热组件(100)和所述动力组件(200)均安装在所述换热组件(300)内,所述换热组件(300)包括机壳(301)以及位于所述机壳(301)内部的多根换热管(302),所述换热管(302)内流动有水,在所述机壳(301)与所述换热管(302)之间承装有冷却油,
回流组件(400),所述回流组件(400)安装在所述换热组件(300)上,其中所述回流组件(400)包括冷却器(401)以及连接所述冷却器(401)和所述机壳(301)之间的外排管(402)和回流管(403),所述动力组件(200)设置在所述回流管(403)的末端,所述机壳(301)的上端开设有多个散热孔(303),所述散热组件(100)在所述机壳(301)内并位于所述散热孔(303)下方,且所述散热组件(100)通过啮合件(104)带动位于所述散热孔(303)上方的遮挡板(304)移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循环泵减速机冷油器,其特征在于:多根所述换热管(302)的两端均设置有汇集盒(305)且均与所述汇集盒(305)内部相连通,所述机壳(301)设置为圆环状,所述汇集盒(305)位于所述机壳(301)的两端,且两个汇集盒(305)的外侧均设置有开口,一个设置为进水口(305a)一个设置为出水口(305b)。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循环泵减速机冷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器(401)位于所述机壳(301)的下方,所述机壳(301)的底部设置有连接所述冷却器(401)上方的所述外排管(402),所述机壳(301)的上方设置有所述回流管(403)。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循环泵减速机冷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轴(202)上端通过轴承以及连杆(203)固定在所述回流管(403)末端,且所述动力叶片(201)位于所述回流管(403)出口的正下方。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循环泵减速机冷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301)靠近所述回流管(403)处的外壁设置有所述散热孔(303)以及所述遮挡板(304),所述遮挡板(304)通过键槽配合沿着所述机壳(301)外壁滑动,且在键槽内还设置有弹簧(306)用于带动所述遮挡板(304)复位。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循环泵减速机冷油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转轴(102a)均通过轴承安装在部分所述散热孔(303)内,且所述第一转轴(102a)的上端设置有所述啮合件(104)的齿轮(104a),所述遮挡板(304)的内壁设置有齿槽(104b),所述齿轮(104a)与所述齿槽(104b)相啮合。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循环泵减速机冷油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回流管(403)侧面位于所述机壳(301)上方的部分设置有进油管(404),该进油管(404)的入口处设置有漏斗装。
10.如权利要求6-9任一所述的循环泵减速机冷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器(401)上的有温度感应器,该温度感应器的触头延伸至所述冷却器(401)内部,并与所述冷却器(401)的控制元件相电性连接。
CN202320530050.5U 2023-03-17 2023-03-17 一种散热机构及循环泵减速机冷油器 Active CN2201020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30050.5U CN220102012U (zh) 2023-03-17 2023-03-17 一种散热机构及循环泵减速机冷油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30050.5U CN220102012U (zh) 2023-03-17 2023-03-17 一种散热机构及循环泵减速机冷油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02012U true CN220102012U (zh) 2023-11-28

Family

ID=888449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530050.5U Active CN220102012U (zh) 2023-03-17 2023-03-17 一种散热机构及循环泵减速机冷油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0201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623635B (zh) 一种两排双管式低温省煤器
CN220102012U (zh) 一种散热机构及循环泵减速机冷油器
CN113803732B (zh) 一种蓄热式催化燃烧废气处理装置及其处理方法
CN114017269B (zh) 一种逆流循环式风力发电机变频器用降温装置
CN214620698U (zh) 一种汽轮机用凝汽器
CN110755990B (zh) 一种节能炉用烟气净化装置
CN111486728A (zh) 一种热管式换热器
CN217440147U (zh) 一种柴油发电机组用机壳散热结构
CN215275832U (zh) 一种具有防腐蚀功能的化肥高塔蒸汽冷凝水回收装置
CN212080116U (zh) 一种三螺杆挤出机的高扭矩传动箱
CN213455018U (zh) 一种多级换热型闭式冷却塔
CN210952065U (zh) 一种高效率冷热交换设备
CN210638353U (zh) 一种用于氧化炉的水套循环降温设备
CN207980844U (zh) 一种消失模铸造烟气处理装置
CN110579078A (zh) 一种高效率冷热交换设备
CN220268399U (zh) 一种冷却散热型减速机
CN213179572U (zh) 一种高效烟气换热器
CN220652637U (zh) 一种防潮散热低压柜
CN220852198U (zh) 一种在线清灰的板式烟气冷却器
CN216245733U (zh) 一种方便除尘的板片式换热器
CN221611856U (zh) 一种热处理炉的废气余热利用设备
CN219368406U (zh) 一种高温烧结窑炉的冷却装置
CN216102079U (zh) 一种内燃机车单节防堵散热装置
CN220649165U (zh) 一种防风沙冷却塔
CN220829099U (zh) 苯蒸汽冷却回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