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92526U - 一种高速辊道供油管路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速辊道供油管路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92526U
CN220092526U CN202321507328.3U CN202321507328U CN220092526U CN 220092526 U CN220092526 U CN 220092526U CN 202321507328 U CN202321507328 U CN 202321507328U CN 220092526 U CN220092526 U CN 2200925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bearing
bearing seat
air inlet
roller w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507328.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成武
籍剑锋
王君明
杨忠仪
王阳
张建勇
张宇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xi Jingang Zhizao Technology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xi Jingang Zhizao Technology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xi Jingang Zhizao Technology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xi Jingang Zhizao Technology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507328.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925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925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9252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olling Contact B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速辊道供油管路结构,包括轴承座,所述轴承座的内侧设置有轴承,所述轴承的周缘处设置有辊道,所述轴承座的下方左侧设置有进气孔,所述进气孔的外壁设置有进气管,所述轴承座的上方右侧设置有出气孔,油气润滑工作时油气从辊道下方进入,油气与轴承接触后在轴承座底部形成油池,多余压缩空气从轴承座上方出气孔排出,从而根据不同空间位置选择不同规格的管路,改变其辊道油气供给方式,下部供油气,上部出油气,在满足轴承润滑要求的基础上,使润滑油在轴承座底部形成油池。同时根据现场实际合理的减少油气润滑供油间隔时间,达到省油的目的。油气从轴承座上部出气孔排出,不会出现因轴承座内部憋压造成的轴承卡死。

Description

一种高速辊道供油管路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辊道润滑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速辊道供油管路结构。
背景技术
热轧带钢厂热输出辊道润滑方式为油气润滑,需要长期供油才能满足生产需求,现有技术层流辊道润滑方式为油气润滑,润滑油通过压缩空气为动力向辊道轴承座不断供给,辊道轴承座顶端与底部共有两个油孔,工作时油气从辊道上方油孔进入,下方油孔排出;
上述此种供油方式使辊道轴承座内部润滑油从轴承座下方排气孔随着压缩空气排出,辊道轴承得不到很好的润滑,造成轴承损坏,辊道卡死。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速辊道供油管路结构,具有可以根据现场实际合理的减少油气润滑供油间隔时间,达到省油的目的,避免出现因轴承座内部憋压造成的轴承卡死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速辊道供油管路结构,包括轴承座,所述轴承座的内侧设置有轴承,所述轴承的周缘处设置有辊道,所述轴承座的下方左侧设置有进气孔,所述进气孔的外壁设置有进气管,所述轴承座的上方右侧设置有出气孔。
为了便于油气导入辊道,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速辊道供油管路结构优选的,所述进气管为透明胶管,所述进气管的长度为500mm。
为了提高连接牢固性和密封性,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速辊道供油管路结构优选的,所述进气管和进气孔的连接处设置有连接头。
为了为辊道供油,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速辊道供油管路结构优选的,所述进气管的另一端与外部主供油管路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进气管为透明胶管且长度为500mm,安装时进气管一头与连接头连接后安装在轴承座下方进气孔上,进气管另一头与接头连接至主供油管路。油气润滑工作时油气从辊道下方进入,油气与轴承接触后在轴承座底部形成油池,多余压缩空气从轴承座上方出气孔排出,从而根据不同空间位置选择不同规格的管路,改变其辊道油气供给方式,下部供油气,上部出油气,在满足轴承润滑要求的基础上,使润滑油在轴承座底部形成油池。同时根据现场实际合理的减少油气润滑供油间隔时间,达到省油的目的。油气从轴承座上部出气孔排出,不会出现因轴承座内部憋压造成的轴承卡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轴承座;2、轴承;3、辊道;4、进气孔;5、进气管;6、出气孔;7、连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一种高速辊道供油管路结构,包括轴承座1,轴承座1的内侧设置有轴承2,轴承2的周缘处设置有辊道3,轴承座1的下方左侧设置有进气孔4,进气孔4的外壁设置有进气管5,轴承座1的上方右侧设置有出气孔6。
本实施例中:进气管5为透明胶管且长度为500mm,安装时进气管5一头与连接头7连接后安装在轴承座1下方进气孔4上,进气管5另一头与接头连接至主供油管路。油气润滑工作时油气从辊道3下方进入,油气与轴承2接触后在轴承座1底部形成油池,多余压缩空气从轴承座1上方出气孔6排出,从而根据不同空间位置选择不同规格的管路,改变其辊道3油气供给方式,下部供油气,上部出油气,在满足轴承2润滑要求的基础上,使润滑油在轴承座1底部形成油池。同时根据现场实际合理的减少油气润滑供油间隔时间,达到省油的目的。油气从轴承座1上部出气孔6排出,不会出现因轴承座1内部憋压造成的轴承2卡死。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进气管5为透明胶管,进气管5的长度为500mm。
本实施例中:进气管5为透明胶管,进气管5的长度为500mm,从而方便点检、维护,有效监控供油状态和适时调整油量,降低油耗。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进气管5和进气孔4的连接处设置有连接头7。
本实施例中:进气管5和进气孔4的连接处设置有连接头7,连接头7型号为G1/8-M14,提高连接密封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进气管5的另一端与外部主供油管路连通。
本实施例中:进气管5的另一端与外部主供油管路连通,便于为辊道3供油。
工作原理:进气管5为透明胶管且长度为500mm,安装时进气管5一头与连接头7连接后安装在轴承座1下方进气孔4上,进气管5另一头与接头连接至主供油管路。油气润滑工作时油气从辊道3下方进入,油气与轴承2接触后在轴承座1底部形成油池,多余压缩空气从轴承座1上方出气孔6排出,从而根据不同空间位置选择不同规格的管路,改变其辊道3油气供给方式,下部供油气,上部出油气,在满足轴承2润滑要求的基础上,使润滑油在轴承座1底部形成油池。同时根据现场实际合理的减少油气润滑供油间隔时间,达到省油的目的。油气从轴承座1上部出气孔6排出,不会出现因轴承座1内部憋压造成的轴承2卡死。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4)

1.一种高速辊道供油管路结构,包括轴承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座(1)的内侧设置有轴承(2),所述轴承(2)的周缘处设置有辊道(3),所述轴承座(1)的下方左侧设置有进气孔(4),所述进气孔(4)的外壁设置有进气管(5),所述轴承座(1)的上方右侧设置有出气孔(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速辊道供油管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5)为透明胶管,所述进气管(5)的长度为50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速辊道供油管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5)和进气孔(4)的连接处设置有连接头(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速辊道供油管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5)的另一端与外部主供油管路连通。
CN202321507328.3U 2023-06-14 2023-06-14 一种高速辊道供油管路结构 Active CN2200925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07328.3U CN220092526U (zh) 2023-06-14 2023-06-14 一种高速辊道供油管路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07328.3U CN220092526U (zh) 2023-06-14 2023-06-14 一种高速辊道供油管路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92526U true CN220092526U (zh) 2023-11-28

Family

ID=888411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507328.3U Active CN220092526U (zh) 2023-06-14 2023-06-14 一种高速辊道供油管路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9252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20092526U (zh) 一种高速辊道供油管路结构
CN204827922U (zh) 新型两进中排螺杆真空泵
CN208649788U (zh) 一种改进型液体密封真空伏辊
CN216236889U (zh) 一种自清式天然气过滤器
CN211679308U (zh) 线材粗中轧轧机润滑装置
CN202667258U (zh) 一种带有回油装置的轧辊轴承座
CN207999992U (zh) 一种煤矿井下水冷却设备节水装置
CN209414200U (zh) 一种纺织行业加弹机专用的低压式高速离心风机
CN201969727U (zh) 轴承箱冷却装置
CN204769058U (zh) 一种煤磨机水冷轴承油盖
CN210859320U (zh) 一种用于工艺空气压缩机的隔离气装置
CN206191233U (zh) 一种矿用风动设备过滤润滑装置
CN201625660U (zh) 一种辊系润滑和蒸汽加热结构
CN203189277U (zh) 主动水润滑式船用潜水泵
CN220015384U (zh) 一种适用于水轮发电机附属设备润滑油回油箱的呼吸器
CN215890568U (zh) 风机轴承润滑防缺油装置
CN220582196U (zh) 一种轧钢加热炉换向阀自润滑装置
CN2509348Y (zh) 一种循环冷却水装置
CN219549205U (zh) 一种风电齿轮箱机械泵排气机构
CN214023087U (zh) 一种无缝钛合金高压空气瓶冷却装置
CN213707032U (zh) 一种便于节能的输灰装置
CN201908844U (zh) 一种螺杆中压机
CN201726855U (zh) Protos润滑系统降温装置总成
CN219655229U (zh) 一种减速机冷却器
CN219283516U (zh) 一种具有降低流速功能的供水管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