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84949U - 一种直流电能仪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直流电能仪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84949U
CN220084949U CN202321472733.6U CN202321472733U CN220084949U CN 220084949 U CN220084949 U CN 220084949U CN 202321472733 U CN202321472733 U CN 202321472733U CN 220084949 U CN220084949 U CN 2200849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ad sealing
shell
hasp
diverter
instru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47273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顾益刚
许文专
朱君昌
张凤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yin Sfere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yin Sfere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yin Sfere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yin Sfere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47273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849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849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8494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ions Arranged To Contact A Plurality Of Conduc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直流电能仪表,包括仪表上壳、仪表下壳、分离器底座、铅封罩壳、下线路板、上线路板和分流器,分流器安装于分流器底座内,分流器底座与仪表下壳配合固定分流器,在下线路板安装入仪表下壳后将分流器底座和仪表下壳的脱扣路径锁死,只有拆卸下线路板后分流器底座和仪表下壳才能脱扣分离,分流器针脚与下线路板通过焊接方式电气连接,上线路板和仪表上壳安装完毕并安装铅封螺钉并铅封后,仪表部分和分流器为完全固定且呈铅封状态,无需额外铅封分流器;铅封罩壳安装后本直流电能仪表为全包围状态,具有极高的操作安全性,分流器底座有散热通道,且从外侧到分流器留有足够的爬电距离,保证散热的同时兼顾了电气安全。

Description

一种直流电能仪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直流电能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直流电能仪表。
背景技术
直流充电桩需要直流电能表来进行电能计量,采集电气信号常采用分流器,传统做法是分流器单独安装在铜排中,然后用连接线连接至直流电能表,由于充电桩体积通常较小,很难布线,且需要单独安装直流电能表,占用额外空间,不利于充电桩小型化;另外一种是将直流电能表和分流器连接为一个整体,一起安装于铜排中,这种方式体积小,无需连接信号线,但由于分流器直接连接铜排,直流电能表又与分流器直接连接,且分流器裸露在直流电能表外,操作直流电能表会有安全隐患,且分流器作为直流电能表的一部分,需要额外增加铅封手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直流电能仪表。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直流电能仪表,其特点在于,其包括仪表上壳、仪表下壳、分离器底座、铅封罩壳、下线路板、上线路板和分流器;
所述仪表上壳的表面下部和表面上部分别开设有显示窗和接线端口,所述仪表上壳的底部设有N相螺钉槽,所述仪表上壳的两侧设有搭扣槽;
所述分流器底座内底部沿着长度方向固定有用于对分流器的底部进行支撑的分流器底部支撑,所述分流器底部支撑上下部分别固定有定位柱,每一所述定位柱的顶部相对外侧均设有第一外搭扣和相对内侧均设有第一内搭扣,所述分流器底座的左右内壁均开设有搭扣孔;
所述分流器上设有多个信号采样针,所述分流器上且位于信号采样针的两侧开设有与定位柱相对应的定位孔;
所述仪表下壳的内底部上部设有强弱电隔离墙,所述仪表下壳的左右侧壁前侧上分别设有与搭扣槽相对应的前搭扣、左右侧壁后侧上分别设有与搭扣孔相对应的后搭扣,所述仪表下壳内设有与定位柱相对应的定位柱孔和与信号采样针一一对应的分流器针孔,所述仪表下壳的下内壁设有N端压线框槽,所述仪表下壳的上下内壁分别设有与第一外搭扣相对应的第二内搭扣;
所述铅封罩壳内部设有电子铅封柱;
所述下线路板的底部设有N接线端,所述下线路板上开设有与信号采样针相对应的信号采样焊接孔和与强弱电隔离墙相对应的强弱电隔离槽,所述下线路板的上下端分别设置有与第一内搭扣相对应的第二外搭扣;
所述上线路板的底部设有电子铅封按键,所述上线路板的下部和上部分别设有与显示窗相对应的显示元件和与接线端口相对应功能接线端;
所述分流器安装于分流器底座内,每一所述定位孔套入对应的定位柱上,所述仪表下壳安装于分流器底座内,每一所述定位柱孔套入对应定位柱上,每一所述分流器针孔套入对应信号采样针上,每一所述第二内搭扣与对应的第一外搭扣相搭接,每一所述后搭扣与对应的搭扣孔相搭接,所述下线路板安装于仪表下壳内,每一所述信号采样焊接孔套入对应的信号采样针上并焊接固定,所述强弱电隔离槽套入对应的强弱电隔离墙上,所述N接线端装入对应的N端压线框槽,每一所述第二外搭扣与对应的第一内搭扣相搭接,所述上线路板安装于仪表下壳内,所述仪表上壳与仪表下壳对接固定,所述显示窗对应于显示元件,所述接线端口对应于功能接线端,所述N接线端的接线螺钉置于N相螺钉槽内,所述搭扣槽与对应的前搭扣相搭接,所述铅封罩壳与分流器底座对接并与仪表上壳固定,所述电子铅封柱对电子铅封按键呈按压状态。
较佳地,所述分流器底座的背面设有轨装附件安装孔,利用螺钉穿设轨装附件和轨装附件安装孔后螺接固定,以将轨装附件安装在分流器底座上。
较佳地,所述仪表下壳的内底部四个角位置处均固定有用于支撑下线路板的线路板支撑。
较佳地,所述仪表上壳的右侧顶部和左侧底部设有第一铅封螺母部,所述铅封罩壳的表面右侧顶部和表面左侧底部设有第一铅封螺钉槽,利用第一铅封螺钉穿设第一铅封螺钉槽与第一铅封螺母部螺接固定。
较佳地,所述仪表上壳的右侧底部设有第二铅封螺钉槽,所述仪表下壳的右侧底部设有第二铅封螺母部,安装第二铅封螺钉和铅封扣到第二铅封螺钉槽,第二铅封螺钉通过第二铅封螺钉槽螺接第二铅封螺母部。
较佳地,所述铅封罩壳的左右侧壁开设有走线孔,所述仪表上壳的左侧顶部设有第一走线扣,所述仪表下壳的底部且位于第二铅封螺母部的后方设有第二走线扣。
较佳地,所述分流器底座的上下壁上均开设有第一散热孔,所述分流器底座的左右壁上均开设有第二散热孔。
较佳地,所述分流器底部支撑的上下端分别开设有用于安装螺母的螺母槽,两个所述定位柱位于两个螺母槽之间,所述分流器的上下端分别开设有与螺母槽相对应的螺钉孔,两个组合螺钉分别穿过对应螺钉孔与螺母螺接固定。
较佳地,所述分流器底座的左右内壁均固定有两个壳体限位支撑,所述仪表下壳的底部置于四个壳体限位支撑上。
较佳地,所述仪表下壳的底部外侧边缘固定有分流器支撑,安装到位后所述分流器支撑接触分流器的表面。
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实用新型各较佳实例。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一种直流电能仪表,分流器安装于分流器底座内,分流器底座与仪表下壳配合固定分流器,在下线路板安装入仪表下壳后将分流器底座和仪表下壳的脱扣路径锁死,只有拆卸下线路板后分流器底座和仪表下壳才能脱扣分离,分流器针脚与下线路板通过焊接方式电气连接,上线路板和仪表上壳安装完毕并安装铅封螺钉并铅封后,仪表部分和分流器为完全固定且呈铅封状态,无需额外铅封分流器;铅封罩壳安装后本直流电能仪表为全包围状态,具有极高的操作安全性,分流器底座有散热通道,且从外侧到分流器留有足够的爬电距离,保证了散热的同时兼顾了电气安全,仪表下壳与分流器接触的位置为架空结构,预留足够的散热空间,防止分流器发热影响仪表内部器件进而影响仪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案示意图;
图2(a)-(b)为仪表上壳示意图;
图3为仪表下壳示意图;
图4(a)-(b)为分流器底座示意图;
图5(a)-(b)为铅封罩壳示意图;
图6为下线路板示意图;
图7为上线路板示意图;
图8为分流器示意图;
图9(a)-(n)为本实用新型组装过程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图;
图11为图10中A-A剖视图;
图12为图11中a区放大图展示分流器底座和仪表下壳作用机理示意图;
图13为图10中B-B剖视图展示分流器底座纵向散热示意图;
图14(a)-(b)为图10中C-C剖视图展示分流器底座横向散热示意图及爬电距离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直流电能仪表,其包括仪表上壳1、仪表下壳2、分离器底座3、铅封罩壳4、下线路板5、上线路板6、分流器8和轨装附件12。
如图2(a)-(b)所示,仪表上壳1的右侧底部设有铅封螺钉槽1a,仪表上壳1的右侧顶部和左侧底部设有铅封螺母部1c,仪表上壳1的表面下部和表面上部分别开设有显示窗1d和接线端口1e,仪表上壳1的左侧顶部设有走线扣1f,仪表上壳1的底部设有N相螺钉槽1h,仪表上壳1的两侧设有搭扣槽1i。
如图4(a)-(b)所示,分流器底座3内底部中间位置处沿着长度方向固定有用于对分流器8的底部进行支撑的分流器底部支撑3d,分流器底部支撑3d的上下端分别开设有用于安装螺母7的螺母槽3e,分流器底部支撑3d上下部分别固定有定位柱3a,两个定位柱3a位于两个螺母槽3e之间,每一定位柱3a的顶部相对外侧均设有第一外搭扣3b和相对内侧均设有第一内搭扣3c,分流器底座3的左右内壁均开设有搭扣孔3i及固定有两个壳体限位支撑3f,分流器底座3的上下壁上均开设有散热孔3g,分流器底座3的左右壁上均开设有散热孔3h,分流器底座3的背面设有轨装附件安装孔3k。
如图8所示,分流器8上设有多个信号采样针8b,分流器8上且位于信号采样针8b的两侧开设有与定位柱3a相对应的定位孔8a,分流器8的上下端分别开设有与螺母槽3e相对应的螺钉孔8c。
如图3所示,仪表下壳2的右侧底部设有铅封螺母部2a,仪表下壳2的内底部上部设有强弱电隔离墙2b,仪表下壳2的左右侧壁前侧上分别设有与搭扣槽1i相对应的前搭扣2c、左右侧壁后侧上分别设有与搭扣孔3i相对应的后搭扣2d,仪表下壳2内开设有与定位柱3a相对应的定位柱孔2g和与信号采样针8b一一对应的分流器针孔2e,仪表下壳2的下内壁设有N端压线框槽2f,仪表下壳2的上下内壁分别设有与第一外搭扣3b相对应的第二内搭扣2h,仪表下壳2的底部外侧(即背面)边缘固定有分流器支撑2i,仪表下壳2的底部且位于铅封螺母部2a的后方设有走线扣2j,仪表下壳2的内底部四个角位置处均固定有用于支撑下线路板5的线路板支撑。
如图5(a)-(b)所示,铅封罩壳4的表面右侧顶部和表面左侧底部设有铅封螺钉槽4a,铅封罩壳4的左右侧壁开设有走线孔4b,铅封罩壳4内部设有电子铅封柱4c。
如图6所示,下线路板5的底部设有N接线端5a,下线路板5上开设有与信号采样针8b相对应的信号采样焊接孔5b和与强弱电隔离墙2b相对应的强弱电隔离槽5c,下线路板5的上下端分别设置有与第一内搭扣3c相对应的第二外搭扣5d。
如图7所示,上线路板6的底部设有电子铅封按键6a,上线路板6的下部和上部分别设有与显示窗1d相对应的显示元件6b和与接线端口1e相对应功能接线端6c。
如图9(a)-(n)为本实用新型组装过程示意图,第一步按图9(a)将螺母7装入分流器底座3的螺母槽3e内;第二步按图9(b)安装分流器8,将分流器8安装于分流器底座3内,每一定位孔8a套入对应的定位柱3a上,分流器底部支撑3d对分流器8底部进行支撑;第三步按图9(c)安装仪表下壳2,仪表下壳2安装于分流器底座3内,每一定位柱孔2g套入对应定位柱3a上,每一分流器针孔2e套入对应信号采样针8b上,仪表下壳2的底部置于四个壳体限位支撑3f上,安装到位后分流器支撑2i接触分流器8的表面,每一第二内搭扣2h与对应的第一外搭扣3b相搭接,每一后搭扣2d与对应的搭扣孔3i相搭接,此时分流器8完全固定,拆卸分流器8需要第二内搭扣2h和第一外搭扣3b、后搭扣2d和搭扣孔3i同时脱扣;第四步按图9(d)安装下线路板5,下线路板5安装于仪表下壳2内,强弱电隔离槽5c套入对应的强弱电隔离墙2b上,每一信号采样焊接孔5b套入对应的信号采样针8b上并焊接固定,N接线端5a装入对应的N端压线框槽2f,每一第二外搭扣5d与对应的第一内搭扣3c相搭接,安装完毕的下线路板5阻止了分流器底座3的第一外搭扣3b和仪表下壳2的第二内搭扣2h的脱扣路径,不拆卸下线路板5将无法解除分流器底座3和仪表下壳2的配合固定(原理详见图12描述);第五步按图9(e)安装上线路板6,上线路板6安装于仪表下壳2内;第六步按图9(f)安装仪表上壳1,仪表上壳1与仪表下壳2对接固定,显示窗1d对应上线路板6的显示元件6b,接线端口1e对应上线路板6的功能接线端6c,N相螺钉槽1h对应下线路板5的N接线端5a的接线螺钉,N接线端5a的接线螺钉置于N相螺钉槽1h内,搭扣槽1i与对应的前搭扣2c相搭接,仪表上壳1的铅封螺钉槽1a对应仪表下壳2的铅封螺母部2a;第七步按图9(g)安装铅封螺钉10和铅封扣11到仪表上壳1的铅封螺钉槽1a,铅封螺钉10通过铅封螺钉槽1a螺接仪表下壳2的铅封螺母部2a,此时所用已安装零件完全固定,且在不破坏铅封扣11的情况下无法拆卸任何一个已装零件;第八步按图9(h)将两个组合螺钉9分别穿过对应的分流器8的螺钉孔8c与装入分流器底座3的螺母槽3e的螺母7螺接固定;第九步按图9(i)安装铅封罩壳4,铅封罩壳4与分流器底座3对接并与仪表上壳1固定,铅封螺钉10穿设铅封螺钉槽4a与铅封螺母部1c螺接固定,安装完毕后电子铅封柱4c对电子铅封按键6a呈按压状态,到此出厂安装步骤完毕,状态如图9(j),如需增加导轨安装方式,按图9(k)安装轨装附件12,利用螺钉13穿设轨装附件12和轨装附件安装孔3k后螺接固定,以将轨装附件12安装在分流器底座3上,安装完毕如图9(l)。
在安装外接铜排101时需在图9(h)步骤先退出组合螺钉9,组合螺钉9同时穿设分流器8和外接铜排101与螺母7螺接固定然后安装铅封罩壳4和铅封螺钉10,最后按图9(m)安装铅封扣11到铅封罩壳4的铅封螺钉槽4a,最终状态如图9(n),除了铅封扣11的物理铅封,铅封罩壳4在安装完毕后电子铅封柱4c对上线路板6的电子铅封按键6a呈按压状态,实现电子铅封;接线时,功能接线端6c连接线通过走线扣1f理线再从对应侧铅封罩壳4的走线孔4b引出,N接线端5a通过走线扣2j理线再从对应侧铅封罩壳4的走线孔4b引出。
如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安装完毕后的正视图。图11为图10中A-A剖视图。图12为图11中a区放大图展示分流器底座、分流器、下线路板和仪表下壳作用机理示意图,如图所示仪表下壳2的第二内搭扣2h和分流器底座3的第一外搭扣3b配合固定留有d的内向变形余量用于下线路板5的第二外搭扣5d与分流器底座3的第一内搭扣3c配合固定,而下线路板5的第二外搭扣5d与分流器底座3的第一内搭扣3c没有内向变形余量使仪表下壳2的第二内搭扣2h和第一外搭扣3b无法变形脱扣,不拆卸线路板5将无法解除分流器底座3和仪表下壳2的配合固定,分流器8被分流器底座3的定位柱3a四向定位,加上仪表下壳2的分流器支撑2i和分流器底座3的分流器底部支撑3d的上部和底部支撑,分流器8被完全固定,由此看出,需要拆卸分流器8则需分离仪表下壳2和分流器底座3,分离仪表下壳2和分流器底座3需拆卸下线路板5,拆卸下线路板5需第二外搭扣5d与分流器底座3的第一内搭扣3c脱扣,而下线路板5的信号采样焊接孔5b与分流器8的信号采样针8b是焊接固定的,在解除焊接固定前第二外搭扣5d与分流器底座3的第一内搭扣3c无法脱扣,而安装完毕的本实用新型直流电能仪表的仪表上壳1和仪表下壳2是铅封的无法拆卸,那在内部的下线路板5的信号采样焊接孔5b与分流器8的信号采样针8b也就无法解除焊接,进而可得出本实用新型直流电能仪表所有零件都处于铅封状态。
如图13所示,仪表下壳2的分流器支撑2i使分流器8上部形成散热通道b1,分流器底座3上下分布的散热孔3g使分流器8底部形成直通的散热通道b2。
如图14(a)所示,分流器底座3左右分布的散热孔3h使分流器8底部形成散热通道c,由于左右侧不是铜排进出区,需要考虑电气安全,如图14(b)所示,散热孔3h分布在分流器底座3左右偏下处,形成e的爬电距离路径,满足电气安全要求。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些仅是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直流电能仪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仪表上壳、仪表下壳、分离器底座、铅封罩壳、下线路板、上线路板和分流器;
所述仪表上壳的表面下部和表面上部分别开设有显示窗和接线端口,所述仪表上壳的底部设有N相螺钉槽,所述仪表上壳的两侧设有搭扣槽;
分流器底座内底部沿着长度方向固定有用于对分流器的底部进行支撑的分流器底部支撑,所述分流器底部支撑上下部分别固定有定位柱,每一所述定位柱的顶部相对外侧均设有第一外搭扣和相对内侧均设有第一内搭扣,所述分流器底座的左右内壁均开设有搭扣孔;
所述分流器上设有多个信号采样针,所述分流器上且位于信号采样针的两侧开设有与定位柱相对应的定位孔;
所述仪表下壳的内底部上部设有强弱电隔离墙,所述仪表下壳的左右侧壁前侧上分别设有与搭扣槽相对应的前搭扣、左右侧壁后侧上分别设有与搭扣孔相对应的后搭扣,所述仪表下壳内设有与定位柱相对应的定位柱孔和与信号采样针一一对应的分流器针孔,所述仪表下壳的下内壁设有N端压线框槽,所述仪表下壳的上下内壁分别设有与第一外搭扣相对应的第二内搭扣;
所述铅封罩壳内部设有电子铅封柱;
所述下线路板的底部设有N接线端,所述下线路板上开设有与信号采样针相对应的信号采样焊接孔和与强弱电隔离墙相对应的强弱电隔离槽,所述下线路板的上下端分别设置有与第一内搭扣相对应的第二外搭扣;
所述上线路板的底部设有电子铅封按键,所述上线路板的下部和上部分别设有与显示窗相对应的显示元件和与接线端口相对应功能接线端;
所述分流器安装于分流器底座内,每一所述定位孔套入对应的定位柱上,所述仪表下壳安装于分流器底座内,每一所述定位柱孔套入对应定位柱上,每一所述分流器针孔套入对应信号采样针上,每一所述第二内搭扣与对应的第一外搭扣相搭接,每一所述后搭扣与对应的搭扣孔相搭接,所述下线路板安装于仪表下壳内,每一所述信号采样焊接孔套入对应的信号采样针上并焊接固定,所述强弱电隔离槽套入对应的强弱电隔离墙上,所述N接线端装入对应的N端压线框槽,每一所述第二外搭扣与对应的第一内搭扣相搭接,所述上线路板安装于仪表下壳内,所述仪表上壳与仪表下壳对接固定,所述显示窗对应于显示元件,所述接线端口对应于功能接线端,所述N接线端的接线螺钉置于N相螺钉槽内,所述搭扣槽与对应的前搭扣相搭接,所述铅封罩壳与分流器底座对接并与仪表上壳固定,所述电子铅封柱对电子铅封按键呈按压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电能仪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器底座的背面设有轨装附件安装孔,利用螺钉穿设轨装附件和轨装附件安装孔后螺接固定,以将轨装附件安装在分流器底座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电能仪表,其特征在于,所述仪表下壳的内底部四个角位置处均固定有用于支撑下线路板的线路板支撑。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电能仪表,其特征在于,所述仪表上壳的右侧顶部和左侧底部设有第一铅封螺母部,所述铅封罩壳的表面右侧顶部和表面左侧底部设有第一铅封螺钉槽,利用第一铅封螺钉穿设第一铅封螺钉槽与第一铅封螺母部螺接固定。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电能仪表,其特征在于,所述仪表上壳的右侧底部设有第二铅封螺钉槽,所述仪表下壳的右侧底部设有第二铅封螺母部,安装第二铅封螺钉和铅封扣到第二铅封螺钉槽,第二铅封螺钉通过第二铅封螺钉槽螺接第二铅封螺母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直流电能仪表,其特征在于,所述铅封罩壳的左右侧壁开设有走线孔,所述仪表上壳的左侧顶部设有第一走线扣,所述仪表下壳的底部且位于第二铅封螺母部的后方设有第二走线扣。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电能仪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器底座的上下壁上均开设有第一散热孔,所述分流器底座的左右壁上均开设有第二散热孔。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电能仪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器底部支撑的上下端分别开设有用于安装螺母的螺母槽,两个所述定位柱位于两个螺母槽之间,所述分流器的上下端分别开设有与螺母槽相对应的螺钉孔,两个组合螺钉分别穿过对应螺钉孔与螺母螺接固定。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电能仪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器底座的左右内壁均固定有两个壳体限位支撑,所述仪表下壳的底部置于四个壳体限位支撑上。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电能仪表,其特征在于,所述仪表下壳的底部外侧边缘固定有分流器支撑,安装到位后所述分流器支撑接触分流器的表面。
CN202321472733.6U 2023-06-12 2023-06-12 一种直流电能仪表 Active CN2200849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72733.6U CN220084949U (zh) 2023-06-12 2023-06-12 一种直流电能仪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72733.6U CN220084949U (zh) 2023-06-12 2023-06-12 一种直流电能仪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84949U true CN220084949U (zh) 2023-11-24

Family

ID=888228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472733.6U Active CN220084949U (zh) 2023-06-12 2023-06-12 一种直流电能仪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8494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300061B2 (en) Battery wiring module
KR100910100B1 (ko) 전기기기의 단자 장치
JP2003009347A (ja) 電気接続箱
US6800807B2 (en) Electric junction box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KR0178371B1 (ko) 접촉기와 차단기의 결합용 장치
EP3379656A1 (en) Three-dimensional converter
US9788441B2 (en) Switching device
CN220019686U (zh) 一种分流器安装装置
CN220084949U (zh) 一种直流电能仪表
JP5448469B2 (ja) ヒュージブルリンクの接続構造
CN116773882A (zh) 一种一体式直流电能表
CN108701979A (zh) 电气连接箱
JP2006210199A (ja) 端子台
CN116647984B (zh) 一种分流器安装设备
KR200436538Y1 (ko) 퓨즈박스의 버스바 장착구조
CN215419980U (zh) 一种电机控制装置的装配结构
JPH1080040A (ja) 電気接続箱のアース構造
CN220456784U (zh) 一种新型壳体内外的导线连接结构
CN211088548U (zh) 插座的接线端子连接结构
JP2019149898A (ja) 電線接続構造、及び配電盤
CN215768719U (zh) 一种标准化设计的模块式电能计量箱
JP4177247B2 (ja) バスバーのヒューズ接続構造とそれを備える電気接続箱
CN221042507U (zh) 一体化接线板及发电机
CN221007696U (zh) 一种新型结构的电能表
CN113285555B (zh) 用于电机的接线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