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78037U - 一种外置式装配的修正带装配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外置式装配的修正带装配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78037U
CN220078037U CN202320627512.5U CN202320627512U CN220078037U CN 220078037 U CN220078037 U CN 220078037U CN 202320627512 U CN202320627512 U CN 202320627512U CN 220078037 U CN220078037 U CN 2200780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pe
belt
winding
correction
whe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62751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坚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tou Rongshe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tou Rongshe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tou Rongshe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tou Rongshe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62751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780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780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780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Replacement Of Web Rol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外置式装配的修正带装配装置,包括机架与至少一个底座,底座设置在机架上,底座上设有用于固定修正带下壳体的定位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还设有能够定位所述修正带收带轮的定位机构,定位机构处于所述定位槽的外侧;底座的一侧还设有能够在放带轮处夹持并牵引所述修正带的带芯头贴附在收带轮上的贴带机构,能够用于可转动安装收带轮的绕带机构,以及能够在定位机构处夹持收带轮套装到下壳体的收带导向轴上并牵引修正带的带芯绕过修正带的带嘴的夹轮机构,贴带机构、绕带机构、夹轮机构均安装在所述机架上。这种外置式装配的修正带装配装置能够在下壳体的外部完成贴带操作再进行后续装配,使修正带装配更加自由。

Description

一种外置式装配的修正带装配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修正带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外置式装配的修正带装配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的修正带包括下壳体、上壳体、带嘴、放带轮、带芯、收带轮和嘴壳。修正带的组装步骤如下:(1)将放带轮安装在下壳体的放带导向轴上,收带轮安装在下壳体的收带导向轴上,带嘴安装在下壳体的带嘴安装槽中,使放带轮和收带轮能够绕相应的导向轴转动,并且放带轮和收带轮相啮合;(2)将带芯放置在放带轮上,带芯的芯孔套接在放带轮的轮孔上,使带芯与放带轮传动连接;(3)带芯从放带轮开始放带,通过机械手驱动夹子夹住带芯头,使带芯头绕过下壳体上相应的带体导向轴,然后绕过带嘴,再绕过相应的带体导向轴,最后将带芯头贴在收带轮上,并使带芯头在收带轮上绕包半圈以上,以保证带芯头能够牢固地贴紧在收带轮上;再通过转动收带轮,使松垮的带体张紧;(4)将上壳体与下壳体相扣接,将嘴壳套接在带嘴上,至此完成整个修正带的拼装。
然而,上述带芯在进行贴带的时候,需要先将带芯头暂时贴附在带体导向轴上进行预定位,再通过机械手驱动夹具夹住带芯头,使带芯头依次绕过带体导向轴、带嘴、带体导向轴,最后才能将带芯头贴在收带轮上,又由于目前修正带的尺寸越做越小,放带轮与收带轮之间的距离较窄,机械手的夹具无法通过放带轮与收带轮之间的夹缝,使得带芯头难以贴紧在收带轮上,贴带装配过程较为繁琐、不便,装配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外置式装配的修正带装配装置,这种外置式装配的修正带装配装置能够在下壳体的外部完成贴带操作再进行后续装配,使修正带装配更加自由。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外置式装配的修正带装配装置,包括机架与至少一个底座,底座设置在机架上,底座上设有用于固定修正带下壳体的定位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还设有能够定位所述修正带收带轮的定位机构,定位机构处于所述定位槽的外侧;底座的一侧还设有能够在放带轮处夹持并牵引所述修正带的带芯头贴附在收带轮上的贴带机构,能够用于可转动安装收带轮的绕带机构,以及能够在定位机构处夹持收带轮套装到下壳体的收带导向轴上并牵引修正带的带芯绕过修正带的带嘴的夹轮机构,贴带机构、绕带机构、夹轮机构均安装在所述机架上。
先将装好放带轮、带芯、带嘴的下壳体放置在定位槽中,使带芯头暂时贴附在带体导向轴上进行预定位;然后将空的收带轮套装在定位机构上,使收带轮处于下壳体的外部;再通过贴带机构在放带轮处夹持并牵引修正带的带芯头贴附在收带轮上;之后,绕带机构、夹轮机构可以有两种先后动作过程:
第一:接着,通过绕带机构驱动定位机构上的收带轮转动,使带芯在收带轮上预先绕上几圈,以确保收带轮与带芯的牢固连接;最后,通过夹轮机构在定位机构处夹持起收带轮并牵引修正带的带芯头绕过修正带的带嘴,并将收带轮套装在修正带的收带导向轴上,使得在下壳体外部已完成贴带操作、预绕带操作的收带轮装配到下壳体中;
第二:接着,通过夹轮机构在定位机构处夹持起收带轮并牵引修正带的带芯头绕过修正带的带嘴,并将收带轮套装在修正带的收带导向轴上,使得在下壳体外部已完成贴带操作的收带轮装配到下壳体中;最后,通过绕带机构驱动收带导向轴上的收带轮转动,使带芯在收带轮上预先绕上几圈,以确保收带轮与带芯的牢固连接。
优选方案中,所述底座的一侧设有用于固定所述修正带放带轮的压带机构。上述压带机构按压在放带轮的上端面上,能够保持放带轮在放带时的平衡,避免收带轮在贴带、绕带、夹轮时放带轮的位置发生偏移。
进一步优选方案中,所述压带机构包括压带升降机构和压带头,压带升降机构的动力输出端朝上设置,压带头安装在压带升降机构的动力输出端上。通常,上述压带升降机构包括压带气缸座和压带升降气缸,压带升降气缸安装在压带气缸座上,压带升降气缸的活塞杆朝上设置,所述压带头安装在压带升降气缸的活塞杆末端上。通过驱动压带升降气缸的活塞杆向下收缩,带动压带头向下下降,使得压带头按压在放带轮的上端面上。
更进一步优选方案中,所述压带头包括压带座和压块,压带座安装在所述压带升降机构的动力输出端上,压块安装在压带座上,压块的下端面上开设有能够容纳所述修正带放带轮上端面的凹入部。上述放带轮在进行放带的时候,能够在压块的凹入部中顺利转动,避免压块的下端面阻碍到放带轮的转动。
更进一步优选方案中,所述压带机构还包括用于固定所述修正带带嘴的带嘴压块。上述压带头按压在放带轮的上端面上时,使带嘴压块也按压在修正带带嘴上,能够保持带嘴与放带轮两侧的平衡。一种具体方案中,所述带嘴压块安装在所述压带座上。将带嘴压块也安装在压带座上,当压带升降机构带动压带座向下下降时,压块和带嘴压块能够同时下降,压块固定住修正带放带轮,带嘴压块固定住修正带带嘴。
再更进一步优选方案中,所述带嘴压块的侧面为自外至内逐渐向下倾斜的斜面。当带嘴压块按压在带嘴上时,带嘴压块的侧面与带嘴对齐,增大了带嘴的导向面积。当收带轮在带嘴的附近下降时,带芯能够在斜面的引导下自外至内逐渐向下插入到下壳体内壁与带嘴之间的缝隙中。
一种具体方案中,所述机架上自前至后依次设有贴带工位与夹轮工位,机架上设有能够驱动所述底座在贴带工位与夹轮工位之间切换位置的移动机构,所述贴带机构与贴带工位对应,所述夹轮机构与夹轮工位对应,所述绕带机构与贴带工位或者夹轮工位对应。
另一种具体方案中,所述机架上自前至后依次设有贴带工位、绕带工位与夹轮工位,机架上设有能够驱动所述底座在贴带工位与绕带工位之间、绕带工位与夹轮工位之间切换位置的移动机构,所述贴带机构与贴带工位对应,所述绕带机构与绕带工位对应,所述夹轮机构与夹轮工位对应。
通常,上述移动机构包括水平驱动电机、主动带轮、同步轮、同步带和平移座,水平驱动电机安装在所述机架上,主动带轮、同步轮均可转动安装在机架上,同步带张紧在主动带轮与同步轮的外面,平移座与同步带连接,主动带轮与水平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传动连接;所述底座安装在平移座上。通过水平驱动电机驱动主动带轮转动,以此来带动同步轮、同步带传输实现平移座及其上的底座的水平移动。当然,上述移动机构也可以采用其它结构来实现底座在不同工位上的平移,例如:上述移动机构可采用步进电机、螺旋伞齿轮、滚珠丝杠、滑块、导轨、平移座等结构来实现平移,其中步进电机通过控制步进角度来实现移动,螺旋伞齿轮可将电机的旋转运动转换为线性移动;通过滚珠丝杠带动平移座移动。
优选方案中,所述贴带机构包括贴带支架、第一摆臂、第二摆臂、贴带升降机构、第一夹具和能够驱动第一摆臂旋转的第一旋转驱动机构,以及能够驱动第二摆臂旋转的第二旋转驱动机构;第一旋转驱动机构安装在贴带支架上,第一摆臂的固定端安装在第一旋转驱动机构的动力输出端上,第二旋转驱动机构安装在第一摆臂的活动端上,第二摆臂的固定端安装在第二旋转驱动机构的动力输出端上,贴带升降机构安装在第二摆臂的活动端上,第一夹具安装在贴带升降机构的动力输出端上,并且第一夹具处于所述修正带带体导向轴与所述定位机构之间;在第一旋转驱动机构的带动下,所述修正带带体导向轴处于第一夹具的运动路径上;并且在第二旋转驱动机构的带动下,第二摆臂活动端的运动路径大于所述修正带带体导向轴与收带轮外径最远点之间的距离。工作时,先通过第一旋转驱动机构驱动第一摆臂摆动,带动第二摆臂上的第一夹具移动到修正带带体导向轴的上方;然后,通过贴带升降机构驱动第一夹具下降,使第一夹具夹住修正带带体导向轴上粘附的带芯头;接着,通过贴带升降机构驱动第一夹具向上上升,带动带芯头越过下壳体的上边沿,使得带芯头与带体导向轴脱离;再通过第二旋转驱动机构驱动第二摆臂向定位机构的方向摆动,使第一夹具拉动带芯头进行放带,直到带芯头越过定位机构上的收带轮外侧;再通过第一旋转驱动机构驱动第一摆臂沿收带轮的收带方向继续摆动,使得修正带的带芯头能够部分绕包在收带轮上,保证带芯头能够更加紧固的贴合在收带轮上。
通常,上述第一旋转驱动机构、第二旋转驱动机构均为旋转气缸。上述贴带升降机构为升降气缸。上述第一夹具包括两个夹爪和用于驱动两个夹爪做开合动作的贴带夹取驱动机构;上述贴带夹取驱动机构为气动手指,两个夹爪的固定端分别安装在气动手指的两个气爪上,两个夹爪的夹持端对应配合。
当然,上述贴带机构可采用多轴机械手或简单的二轴机械手与一些辅助结构的配合;上述辅助结构可以是顶杆,通过顶杆将带芯头顶向收带轮上,使带芯头贴紧在收带轮上;上述辅助结构也可以是驱动收带轮转动的结构,使带芯头在收带轮绕包几圈。上述贴带机构也可以采用其它具体结构来实现。
优选方案中,所述夹轮机构包括机械手和第二夹具,第二夹具安装在机械手的动力输出端上,并且第二夹具处于所述修正带收带导向轴与所述定位机构之间的上方。通常,上述机械手可为二轴机械手、三轴机械手或多轴机械手。
优选方案中,所述绕带机构包括绕带升降机构、绕带压座、绕带压块和能够驱动绕带压块转动的绕带驱动机构,绕带升降机构的动力输出端朝上设置,绕带压座安装在绕带升降机构的动力输出端上,绕带驱动机构安装在绕带压座上,绕带压块安装在绕带驱动机构的动力输出端上并处于所述定位机构的正上方。当绕带升降机构带动绕带压座向下下降时,绕带压块随着绕带压座的下降而下降到按压住定位机构上的收带轮,再通过绕带驱动机构驱动绕带压块转动,收带轮在按压作用下随着绕带压块转动,使带芯在收带轮上预先绕上几圈。
通常,上述绕带升降机构包括绕带气缸座和绕带升降气缸,绕带升降气缸安装在绕带气缸座上,绕带升降气缸的活塞杆朝上设置,所述绕带压座安装在绕带升降气缸的活塞杆末端上。通过驱动绕带升降气缸的活塞杆向下收缩,带动绕带压座及其上的绕带压块向下下降,使得绕带压块能够按压住定位机构上的收带轮。
上述绕带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主动带轮、从动带轮和同步带,驱动电机安装在所述绕带压座上,主动带轮、从动带轮均可转动安装在绕带压座上,同步带张紧在主动带轮与从动带轮的外面,所述绕带压块与从动带轮同轴连接;主动带轮与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传动连接。通过驱动电机驱动主动带轮转动,带动从动带轮、同步带传输使绕带压块转动,进而使绕带压块带动收带轮转动。
一种优选方案中,所述定位槽的边沿上设有能够供所述修正带带嘴穿过的缺口,所述定位机构处于所述缺口的前方。放置修正带的时候,使带嘴穿过缺口并外露在定位槽的外侧,便于带芯绕过带嘴。当定位机构处于缺口的前方,带芯在拉向定位机构上的收带轮时,带芯能够先绕过带嘴的一侧,再将带芯头粘贴在收带轮上。
另一种优选方案中,所述定位槽的边沿上设有能够供所述修正带带嘴穿过的缺口,所述定位机构靠近缺口所在的一侧。放置修正带的时候,使带嘴穿过缺口并外露在定位槽的外侧,便于带芯绕过带嘴。
进一步优选方案中,所述定位机构为定位柱。定位机构除了采用定位柱外,还可以采用能固定收带轮的其它结构,例如:能够在收带轮轮孔中撑开的定位块或能够夹持住收带轮下端边沿的夹块等。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这种外置式装配的修正带装配装置通过在定位槽的外侧设置能够定位收带轮的定位机构,将带芯的贴带操作设置在下壳体的外部完成,增大了贴带的活动空间,使得带芯头能够快速贴紧在收带轮上,贴带简单方便,避免撕裂甚至撕断带芯头;并可以实现在下壳体外部完成预绕带操作再夹轮装配或者夹轮装配后再进行预绕带操作,使修正带装配更加自由。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贴带机构与压带机构相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绕带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夹轮机构与压带机构相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4中下壳体放入定位槽中的结构示意图。
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外置式装配的修正带装配装置,包括机架1与多个底座2,底座2设置在机架1上,底座2上设有用于固定修正带下壳体71的定位槽21,底座2上还设有能够定位所述修正带收带轮72的定位机构22,定位机构22处于所述定位槽21的外侧;底座2的一侧还设有能够在放带轮73处夹持并牵引所述修正带的带芯头741贴附在收带轮72上的贴带机构3,能够用于可转动安装收带轮72的绕带机构4,以及能够在定位机构22处夹持收带轮72套装到下壳体71的收带导向轴75上并牵引修正带的带芯74绕过修正带的带嘴76的夹轮机构5,贴带机构3、绕带机构4、夹轮机构5均安装在所述机架1上。
机架1上自前至后依次设有贴带工位11、绕带工位12与夹轮工位13,机架1上设有能够驱动所述底座2在贴带工位11与绕带工位12之间、绕带工位12与夹轮工位13之间切换位置的移动机构14,所述贴带机构3与贴带工位11对应,所述绕带机构4与绕带工位12对应,所述夹轮机构5与夹轮工位13对应。上述移动机构14可采用步进电机、螺旋伞齿轮、滚珠丝杠、滑块、导轨、平移座等结构来实现平移,其中步进电机通过控制步进角度来实现移动,螺旋伞齿轮可将电机的旋转运动转换为线性移动;通过滚珠丝杠带动平移座移动。
先将装好放带轮73、带芯74、带嘴76的下壳体71放置在定位槽21中,使带芯头741暂时贴附在带体导向轴77上进行预定位;然后将空的收带轮72套装在定位机构22上,使收带轮72处于下壳体71的外部;再通过贴带机构3在放带轮73处夹持并牵引修正带的带芯头741贴附在收带轮72上;接着,通过移动机构14将贴带好的收带轮72所在的底座2移动到绕带工位12上,通过绕带机构4驱动定位机构22上的收带轮72转动,使带芯74在收带轮72上预先绕上几圈,以确保收带轮72与带芯74的牢固连接;最后,通过移动机构14将预绕带好的收带轮72所在的底座2移动到夹轮工位13上,通过夹轮机构5在定位机构22处夹持起收带轮72并牵引修正带的带芯头741绕过修正带的带嘴76,并将收带轮72套装在修正带的收带导向轴75上,使得在下壳体71外部已完成贴带操作、预绕带操作的收带轮72装配到下壳体71中。
底座2的一侧设有用于固定所述修正带放带轮73的压带机构6。上述压带机构6按压在放带轮73的上端面上,能够保持放带轮73在放带时的平衡,避免收带轮72在贴带、绕带、夹轮时放带轮73的位置发生偏移。
压带机构6包括压带升降机构61和压带头62,压带升降机构61的动力输出端朝上设置,压带头62安装在压带升降机构61的动力输出端上。通常,上述压带升降机构61包括压带气缸座611和压带升降气缸612,压带升降气缸612安装在压带气缸座611上,压带升降气缸612的活塞杆朝上设置,所述压带头62安装在压带升降气缸612的活塞杆末端上。通过驱动压带升降气缸612的活塞杆向下收缩,带动压带头62向下下降,使得压带头62按压在放带轮73的上端面上。
压带头62包括压带座621和压块622,压带座621安装在所述压带升降机构61的动力输出端上,压块622安装在压带座621上,压块622的下端面上开设有能够容纳所述修正带放带轮73上端面的凹入部。上述放带轮73在进行放带的时候,能够在压块622的凹入部中顺利转动,避免压块622的下端面阻碍到放带轮73的转动。
压带机构6还包括用于固定所述修正带带嘴76的带嘴压块63。上述压带头62按压在放带轮73的上端面上时,使带嘴压块63也按压在修正带带嘴76上,能够保持带嘴76与放带轮73两侧的平衡。一种具体方案中,所述带嘴压块63安装在所述压带座621上。将带嘴压块63也安装在压带座621上,当压带升降机构61带动压带座621向下下降时,压块622和带嘴压块63能够同时下降,压块622固定住修正带放带轮73,带嘴压块63固定住修正带带嘴76。
带嘴压块63的侧面为自外至内逐渐向下倾斜的斜面631。当带嘴压块63按压在带嘴76上时,带嘴压块63的侧面与带嘴76对齐,增大了带嘴76的导向面积。当收带轮72在带嘴76的附近下降时,带芯74能够在斜面631的引导下自外至内逐渐向下插入到下壳体71内壁与带嘴76之间的缝隙中。
贴带机构3包括贴带支架31、第一摆臂32、第二摆臂33、贴带升降机构34、第一夹具35和能够驱动第一摆臂32旋转的第一旋转驱动机构36,以及能够驱动第二摆臂33旋转的第二旋转驱动机构37;第一旋转驱动机构36安装在贴带支架31上,第一摆臂32的固定端安装在第一旋转驱动机构36的动力输出端上,第二旋转驱动机构37安装在第一摆臂32的活动端上,第二摆臂33的固定端安装在第二旋转驱动机构37的动力输出端上,贴带升降机构34安装在第二摆臂33的活动端上,第一夹具35安装在贴带升降机构34的动力输出端上,并且第一夹具35处于所述修正带带体导向轴77与所述定位机构22之间;在第一旋转驱动机构36的带动下,所述修正带带体导向轴77处于第一夹具35的运动路径上;并且在第二旋转驱动机构37的带动下,第二摆臂33活动端的运动路径大于所述修正带带体导向轴77与收带轮72外径最远点之间的距离。工作时,先通过第一旋转驱动机构36驱动第一摆臂32摆动,带动第二摆臂33上的第一夹具35移动到修正带带体导向轴77的上方;然后,通过贴带升降机构34驱动第一夹具35下降,使第一夹具35夹住修正带带体导向轴77上粘附的带芯头741;接着,通过贴带升降机构34驱动第一夹具35向上上升,带动带芯头741越过下壳体71的上边沿,使得带芯头741与带体导向轴77脱离;再通过第二旋转驱动机构37驱动第二摆臂33向定位机构22的方向摆动,使第一夹具35拉动带芯头741进行放带,直到带芯头741越过定位机构22上的收带轮72外侧;再通过第一旋转驱动机构36驱动第一摆臂32沿收带轮72的收带方向继续摆动,使得修正带的带芯头741能够部分绕包在收带轮72上,保证带芯头741能够更加紧固的贴合在收带轮72上。
通常,上述第一旋转驱动机构36、第二旋转驱动机构37均为旋转气缸。上述贴带升降机构34为升降气缸。上述第一夹具35包括两个夹爪和用于驱动两个夹爪做开合动作的贴带夹取驱动机构;上述贴带夹取驱动机构为气动手指,两个夹爪的固定端分别安装在气动手指的两个气爪上,两个夹爪的夹持端对应配合。
夹轮机构5包括机械手51和第二夹具52,第二夹具52安装在机械手51的动力输出端上,并且第二夹具52处于所述修正带收带导向轴75与所述定位机构22之间的上方。通常,上述机械手51可为二轴机械手51、三轴机械手51或多轴机械手51。当然,上述机械手51也可以采用类似贴带机构3的结构。
绕带机构4包括绕带升降机构41、绕带压座42、绕带压块43和能够驱动绕带压块43转动的绕带驱动机构44,绕带升降机构41的动力输出端朝上设置,绕带压座42安装在绕带升降机构41的动力输出端上,绕带驱动机构44安装在绕带压座42上,绕带压块43安装在绕带驱动机构44的动力输出端上并处于所述定位机构22的正上方。当绕带升降机构41带动绕带压座42向下下降时,绕带压块43随着绕带压座42的下降而下降到按压住定位机构22上的收带轮72,再通过绕带驱动机构44驱动绕带压块43转动,收带轮72在按压作用下随着绕带压块43转动,使带芯74在收带轮72上预先绕上几圈。
通常,上述绕带升降机构41包括绕带气缸座411和绕带升降气缸412,绕带升降气缸412安装在绕带气缸座411上,绕带升降气缸412的活塞杆朝上设置,所述绕带压座42安装在绕带升降气缸412的活塞杆末端上。通过驱动绕带升降气缸412的活塞杆向下收缩,带动绕带压座42及其上的绕带压块43向下下降,使得绕带压块43能够按压住定位机构22上的收带轮72。
上述绕带驱动机构44包括驱动电机441、主动带轮442、从动带轮443和同步带444,驱动电机441安装在所述绕带压座42上,主动带轮442、从动带轮443均可转动安装在绕带压座42上,同步带444张紧在主动带轮442与从动带轮443的外面,所述绕带压块43与从动带轮443同轴连接;主动带轮442与驱动电机441的动力输出轴传动连接。通过驱动电机441驱动主动带轮442转动,带动从动带轮443、同步带444传输使绕带压块43转动,进而使绕带压块43带动收带轮72转动。
定位槽21的边沿上设有能够供所述修正带带嘴76穿过的缺口211,所述定位机构22处于所述缺口211的前方。放置修正带的时候,使带嘴76穿过缺口211并外露在定位槽21的外侧,便于带芯74绕过带嘴76。当定位机构22处于缺口211的前方,带芯74在拉向定位机构22上的收带轮72时,带芯74能够先绕过带嘴76的一侧,再将带芯头741粘贴在收带轮72上。所述定位机构22为定位柱。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中的外置式装配的修正带装配装置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机架1上自前至后依次设有贴带工位11与夹轮工位13,机架1上设有能够驱动所述底座2在贴带工位11与夹轮工位13之间切换位置的移动机构14,所述贴带机构3与贴带工位11对应,所述夹轮机构5与夹轮工位13对应,所述绕带机构4与贴带工位11对应。先将装好放带轮73、带芯74、带嘴76的下壳体71放置在定位槽21中,使带芯头741暂时贴附在带体导向轴77上进行预定位;然后将空的收带轮72套装在定位机构22上,使收带轮72处于下壳体71的外部;再通过贴带机构3在放带轮73处夹持并牵引修正带的带芯头741贴附在收带轮72上;接着,在贴带工位11上继续通过绕带机构4驱动收带导向轴75上的收带轮72转动,使带芯74在收带轮72上预先绕上几圈;最后,通过移动机构14将预绕带好的收带轮72所在的底座2移动到夹轮工位13上,通过夹轮机构5在定位机构22处夹持起收带轮72并牵引修正带的带芯头741绕过修正带的带嘴76,并将收带轮72套装在修正带的收带导向轴75上,使得在下壳体71外部已完成贴带操作、的收带轮72装配到下壳体71中。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中的外置式装配的修正带装配装置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机架1上自前至后依次设有贴带工位11与夹轮工位13,机架1上设有能够驱动所述底座2在贴带工位11与夹轮工位13之间切换位置的移动机构14,所述贴带机构3与贴带工位11对应,所述夹轮机构5与夹轮工位13对应,所述绕带机构4与夹轮工位13对应。先将装好放带轮73、带芯74、带嘴76的下壳体71放置在定位槽21中,使带芯头741暂时贴附在带体导向轴77上进行预定位;然后将空的收带轮72套装在定位机构22上,使收带轮72处于下壳体71的外部;再通过贴带机构3在放带轮73处夹持并牵引修正带的带芯头741贴附在收带轮72上;接着,通过移动机构14将贴带好的收带轮72所在的底座2移动到夹轮工位13上,通过夹轮机构5在定位机构22处夹持起收带轮72并牵引修正带的带芯头741绕过修正带的带嘴76,并将收带轮72套装在修正带的收带导向轴75上,使得在下壳体71外部已完成贴带操作的收带轮72装配到下壳体71中;最后,在夹轮工位13上继续通过绕带机构4驱动收带导向轴75上的收带轮72转动,使带芯74在收带轮72上预先绕上几圈,以确保收带轮72与带芯74的牢固连接。
实施例4
如图6-7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外置式装配的修正带装配装置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定位槽21的边沿上设有能够供所述修正带带嘴76穿过的缺口211,所述定位机构22靠近缺口211所在的一侧。放置修正带的时候,使带嘴76穿过缺口211并外露在定位槽21的外侧,便于带芯74绕过带嘴76。所述定位机构22为定位柱。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其各部分名称等可以不同,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构思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或简单变化,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内。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4)

1.一种外置式装配的修正带装配装置,包括机架与至少一个底座,底座设置在机架上,底座上设有用于固定修正带下壳体的定位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还设有能够定位所述修正带收带轮的定位机构,定位机构处于所述定位槽的外侧;底座的一侧还设有能够在放带轮处夹持并牵引所述修正带的带芯头贴附在收带轮上的贴带机构,能够用于可转动安装收带轮的绕带机构,以及能够在定位机构处夹持收带轮套装到下壳体的收带导向轴上并牵引修正带的带芯绕过修正带的带嘴的夹轮机构,贴带机构、绕带机构、夹轮机构均安装在所述机架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置式装配的修正带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一侧设有用于固定所述修正带放带轮的压带机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置式装配的修正带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带机构包括压带升降机构和压带头,压带升降机构的动力输出端朝上设置,压带头安装在压带升降机构的动力输出端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外置式装配的修正带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带头包括压带座和压块,压带座安装在所述压带升降机构的动力输出端上,压块安装在压带座上,压块的下端面上开设有能够容纳所述修正带放带轮上端面的凹入部。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外置式装配的修正带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带机构还包括用于固定所述修正带带嘴的带嘴压块。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外置式装配的修正带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带嘴压块的侧面为自外至内逐渐向下倾斜的斜面。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置式装配的修正带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上自前至后依次设有贴带工位与夹轮工位,机架上设有能够驱动所述底座在贴带工位与夹轮工位之间切换位置的移动机构,所述贴带机构与贴带工位对应,所述夹轮机构与夹轮工位对应,所述绕带机构与贴带工位或者夹轮工位对应。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置式装配的修正带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上自前至后依次设有贴带工位、绕带工位与夹轮工位,机架上设有能够驱动所述底座在贴带工位与绕带工位之间、绕带工位与夹轮工位之间切换位置的移动机构,所述贴带机构与贴带工位对应,所述绕带机构与绕带工位对应,所述夹轮机构与夹轮工位对应。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置式装配的修正带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贴带机构包括贴带支架、第一摆臂、第二摆臂、贴带升降机构、第一夹具和能够驱动第一摆臂旋转的第一旋转驱动机构,以及能够驱动第二摆臂旋转的第二旋转驱动机构;第一旋转驱动机构安装在贴带支架上,第一摆臂的固定端安装在第一旋转驱动机构的动力输出端上,第二旋转驱动机构安装在第一摆臂的活动端上,第二摆臂的固定端安装在第二旋转驱动机构的动力输出端上,贴带升降机构安装在第二摆臂的活动端上,第一夹具安装在贴带升降机构的动力输出端上,并且第一夹具处于所述修正带带体导向轴与所述定位机构之间;在第一旋转驱动机构的带动下,所述修正带带体导向轴处于第一夹具的运动路径上;并且在第二旋转驱动机构的带动下,第二摆臂活动端的运动路径大于所述修正带带体导向轴与收带轮外径最远点之间的距离。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置式装配的修正带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轮机构包括机械手和第二夹具,第二夹具安装在机械手的动力输出端上,并且第二夹具处于所述修正带收带导向轴与所述定位机构之间的上方。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置式装配的修正带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绕带机构包括绕带升降机构、绕带压座、绕带压块和能够驱动绕带压块转动的绕带驱动机构,绕带升降机构的动力输出端朝上设置,绕带压座安装在绕带升降机构的动力输出端上,绕带驱动机构安装在绕带压座上,绕带压块安装在绕带驱动机构的动力输出端上并处于所述定位机构的正上方。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置式装配的修正带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槽的边沿上设有能够供所述修正带带嘴穿过的缺口,所述定位机构处于所述缺口的前方。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置式装配的修正带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槽的边沿上设有能够供所述修正带带嘴穿过的缺口,所述定位机构靠近缺口所在的一侧。
14.如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外置式装配的修正带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机构为定位柱。
CN202320627512.5U 2023-03-28 2023-03-28 一种外置式装配的修正带装配装置 Active CN2200780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27512.5U CN220078037U (zh) 2023-03-28 2023-03-28 一种外置式装配的修正带装配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27512.5U CN220078037U (zh) 2023-03-28 2023-03-28 一种外置式装配的修正带装配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78037U true CN220078037U (zh) 2023-11-24

Family

ID=888264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627512.5U Active CN220078037U (zh) 2023-03-28 2023-03-28 一种外置式装配的修正带装配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7803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436238A (zh) 一种自动换卷机构及自动换卷装置
CN220078037U (zh) 一种外置式装配的修正带装配装置
CN114204762A (zh) 一种电机定子线圈用绕线加工装置
US5341997A (en) Two-wire stator winding machine
CN111762639A (zh) 一种高效率双向转动的收放卷装置
CN116281309A (zh) 一种外绕式修正带装配方法
CN113460748A (zh) 一种自动化卷绕机
CN210223662U (zh) 一种电缆生产的束丝机
CN220078055U (zh) 一种修正带收带外置装配的贴带装置
CN219203228U (zh) 圆柱电芯包胶装置
CN220145178U (zh) 一种修正带外置装配的夹轮装配装置
CN220078054U (zh) 一种修正带收带外置装配的绕带装置
CN217534843U (zh) 一种修正带装配机的绕带装置
CN212768795U (zh) 一种涂改带组装机的水平绕带装置
CN114955649A (zh) 自动接带装置以及贴胶设备
CN217534940U (zh) 一种修正带装配机的拨带装置
CN210052858U (zh) 一种智能包胶布机
JP2007099461A (ja) ワイヤ自動巻き取り装置
CN217529971U (zh) 一种修正带装配机
CN113247396B (zh) 一种电缆贴标设备
CN112271320A (zh) 卷绕机
CN216871764U (zh) 一种双工位绕线包胶纸自动绕线机
JPS6253930B2 (zh)
CN213277793U (zh) 一种具有包胶功能的套管绕线机
CN219203227U (zh) 一种用于圆柱电芯的立式包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