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65643U - 电子元器件全自动套管成型编带一体机 - Google Patents

电子元器件全自动套管成型编带一体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65643U
CN220065643U CN202321565491.5U CN202321565491U CN220065643U CN 220065643 U CN220065643 U CN 220065643U CN 202321565491 U CN202321565491 U CN 202321565491U CN 220065643 U CN220065643 U CN 2200656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eeve
bending
reversing
plate
lif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56549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辛永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bei Yichuan Jinpin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bei Yichuan Jinpi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bei Yichuan Jinpin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bei Yichuan Jinpi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56549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656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656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6564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upply And Installment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子元器件全自动套管成型编带一体机,包括元件供料机构、排料缓冲机构、错位分料机构、翻转上料机构、转盘式工位转换机构、套管装套机构、套管上料机构、切断机构、套管下压机构、吹热风机构、引脚预折弯机构、用于带动工件转动预设角度的换向机构、用于将元件依次夹取到元件引脚整形切脚机构的各个工位的工位转移上夹机构、用于元件的引脚切割和折弯成型的元件引脚整形切脚机构和用于将元件的引脚贴合在纸带与胶带之间的元件贴带机构。本实用新型可实现电子元件的自动化供料、上料、送料、套管、折脚以及编带作业,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化程度高、替代了人手操作,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可满足企业的规模化生产需求。

Description

电子元器件全自动套管成型编带一体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设备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电子元器件全自动套管成型编带一体机。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电子元件(如轴向电阻,保险电阻,色码电感,二极管等)生产线中,需要将套管套上电子元件,对电子元件的引脚折弯成不同形状,以及将电子元件贴上料带编带,然而,目前市面上的电子元件自动化生产设备并不具备上述功能,因而有必要发明一种集电子元件套管、折脚成型以及编带功能为一体的电子元器件全自动套管成型编带一体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集电子元件套管、折脚成型以及编带功能为一体的电子元器件全自动套管成型编带一体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子元器件全自动套管成型编带一体机,包括用于元件供料的元件供料机构、用于元件输出缓冲的排料缓冲机构、用于将元件逐一移送至翻转上料机构一侧的错位分料机构、用于夹取元件并将元件移送至转盘式工位转换机构的上料工位的翻转上料机构、用于夹住元件并带动元件进行工位转换的转盘式工位转换机构、用于将套管套上元件上的套管装套机构、用于安装套管料卷的套管料卷安装架、用于拉动套管前进以使得套管套上套管装套机构的套管针上的套管上料机构、用于将套管切断的切断机构、用于下压套管使得套管完全套上元件的套管下压机构、用于向工件吹热风使得套管熔缩在工件上的吹热风机构、用于将工件的上部引脚往下折弯的引脚预折弯机构、用于带动工件转动预设角度的换向机构、用于将元件依次夹取到元件引脚整形切脚机构的各个工位的工位转移上夹机构、用于元件的引脚切割和折弯成型的元件引脚整形切脚机构和用于将元件的引脚贴合在纸带与胶带之间的元件贴带机构,所述翻转上料机构、套管装套机构、套管下压机构、吹热风机构、引脚预折弯机构、换向机构和元件引脚整形切脚机构沿着转盘式工位转换机构的送料方向依次布置于转盘式工位转换机构侧边,所述错位分料机构位于翻转上料机构的上料工位,所述排料缓冲机构位于错位分料机构上方,所述元件供料机构位于排料缓冲机构侧边并且元件供料机构的出料部位位于排料缓冲机构的上端入料部位上方一侧,所述套管上料机构位于套管装套机构的上料工位下方,所述切断机构位于套管装套机构的上料工位一侧,所述套管料卷安装架位于套管上料机构的下方一侧,所述工位转移上夹机构位于元件引脚整形切脚机构上方,所述元件贴带机构位于元件引脚整形切脚机构的出料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新颖,设计合理,设置有用于元件供料的元件供料机构、用于元件输出缓冲的排料缓冲机构、用于将元件逐一移送至翻转上料机构一侧的错位分料机构、用于夹取元件并将元件移送至转盘式工位转换机构的上料工位的翻转上料机构、用于夹住元件并带动元件进行工位转换的转盘式工位转换机构、用于将套管套上元件上的套管装套机构、用于安装套管料卷的套管料卷安装架、用于拉动套管前进以使得套管套上套管装套机构的套管针上的套管上料机构、用于将套管切断的切断机构、用于下压套管使得套管完全套上元件的套管下压机构、用于向工件吹热风使得套管熔缩在工件上的吹热风机构、用于将工件的上部引脚往下折弯的引脚预折弯机构、用于带动工件转动预设角度的换向机构、用于将元件依次夹取到元件引脚整形切脚机构的各个工位的工位转移上夹机构、用于元件的引脚切割和折弯成型的元件引脚整形切脚机构和用于将元件的引脚贴合在纸带与胶带之间的元件贴带机构,可实现电子元件的自动化供料、上料、送料、套管、折脚以及编带作业,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化程度高、替代了人手操作,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可满足企业的规模化生产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排料上料部位的结构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排料缓冲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排料缓冲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排料部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接料漏斗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分料上料部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游部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游部位的结构示意图(隐去第一转盘);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转盘式工位转换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工位转换夹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套管装套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装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套管装套部位的结构放大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套管料卷放置部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套管上料部位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1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套管上料部位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1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套管上料部位的结构示意图(隐去切断机构);
图2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导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套管下压部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2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套管下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吹热风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引脚预折弯部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2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引脚预折弯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引脚预折弯部位的放大图;
图2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引脚预折弯的示意图(折弯前);
图2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引脚预折弯的示意图(折弯后);
图2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换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工件转移上夹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工件转移上夹的夹料部位的分解示意图;
图3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元件引脚整形切脚机构和工件转移上夹机构部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3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元件引脚整形切脚机构的俯视图;
图3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换向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引脚整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引脚整形装置的整形部位的放大图;
图3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切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切脚部位的放大示意图;
图3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切脚部位的一半部位的结构分解图;
图4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凸轮传动部位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图1至图40,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元器件全自动套管成型编带一体机,包括用于元件供料的元件供料机构1、用于元件输出缓冲的排料缓冲机构2、用于将元件逐一移送至翻转上料机构4一侧的错位分料机构3、用于夹取元件并将元件移送至转盘式工位转换机构5的上料工位的翻转上料机构4、用于夹住元件并带动元件进行工位转换的转盘式工位转换机构5、用于将套管套上元件上的套管装套机构6、用于安装套管料卷的套管料卷安装架7、用于拉动套管前进以使得套管套上套管装套机构6的套管针631上的套管上料机构8、用于将套管切断的切断机构9、用于下压套管使得套管完全套上元件的套管下压机构10、用于向工件吹热风使得套管熔缩在工件上的吹热风机构11、用于将工件的上部引脚往下折弯的引脚预折弯机构12、用于带动工件转动预设角度的换向机构13、用于将元件依次夹取到元件引脚整形切脚机构15的各个工位的工位转移上夹机构14、用于元件的引脚切割和折弯成型的元件引脚整形切脚机构15和用于将元件的引脚贴合在纸带与胶带之间的元件贴带机构16,下面将对各个组成部分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进行说明。
翻转上料机构4、套管装套机构6、套管下压机构10、吹热风机构11、引脚预折弯机构12、换向机构13和元件引脚整形切脚机构15沿着转盘式工位转换机构5的送料方向依次布置于转盘式工位转换机构5侧边。
优选的,翻转上料机构4可以包括翻转夹子41、翻转夹子安装座42、翻转转轴43和转轴旋转驱动装置44,翻转转轴43水平且可旋转地安装在机架顶部,转轴旋转驱动装置44与翻转转轴43的一端相连接,翻转夹子安装座42安装在翻转转轴43的另一端,翻转夹子41安装在翻转夹子安装座42上。
错位分料机构3位于翻转上料机构4的上料工位。
较佳的,错位分料机构3可以包括分料滑块31和分料滑块平移驱动装置32,分料滑块31的顶部凹设有用于供单个元件放置的元件放置槽33,分料滑块平移驱动装置32与分料滑块31传动连接以带动其平移。
排料缓冲机构2位于错位分料机构3上方。
如图4至图7所示,排料缓冲机构2包括接料漏斗21、第一料槽板22、第二料槽板23和排料缓冲支架24,第一料槽板22设有两块并分别纵向安装在排料缓冲支架24上,第一料槽板22沿着X轴方向间隔布置,第二料槽板23设有两块并分别纵向安装在排料缓冲支架24上,第二料槽板23沿着X轴方向间隔布置并分别位于各自对应的第一料槽板22的Y轴方向一侧,第一料槽板22和第二料槽板23之间留有供元件的两端引脚穿过的中部呈波浪形的元件落料导槽25,接料漏斗21安装在排料缓冲支架24上端并位于第一料槽板22和第二料槽板23上方,并且接料漏斗21的下端出料部位对接元件落料导槽25的上端入料部位。
如图5和图7所示,接料漏斗21包括第一导板211、第二导板212、第三导板213和两块侧边板214,侧边板214沿着X轴方向间隔布置并与Y轴相平行,第一导板211、第二导板212和第三导板213穿设于两块侧边板214之间并与侧边板214相垂直,第一导板211和第二导板212均倾斜布置并呈V型摆布,第一导板211与第二导板212的下端之间设有供元件通过的下落出口,第三导板213位于第一导板211下方并位于下落出口一侧,侧边板214的内侧设有第四导板215,第四导板215位于第二导板212下方,第四导板215与第三导板213之间形成供元件下落通过下落通道。
如图4所示,为了保证电子元件的下落稳定,第二料槽板23和第一料槽板22的外侧面可以设有若干个沿着元件落料导槽25依次布置的限位导板26。
元件供料机构1位于排料缓冲机构2侧边并且元件供料机构1的出料部位位于排料缓冲机构2的上端入料部位上方一侧。
在本实施例中,元件供料机构1设置为振动盘。
如图10、凸11和图12所示,转盘式工位转换机构5包括第一转盘51、工位转换夹52、凸轮分割器53和凸轮分割器驱动装置,第一转盘51与凸轮分割器53的输出部位相连接,凸轮分割器驱动装置与凸轮分割器53传动连接,工位转换夹52设有若干个并均匀布置于第一转盘51边缘。
转盘式工位转换机构5的上料工位下方、下料工位下方和元件换向工位下方分别设有开夹装置,开夹装置包括开夹摆臂551、开夹座552和开夹摆臂摆动驱动装置553,开夹摆臂551的中部与开夹座552转动连接,开夹摆臂摆动驱动装置553与开夹摆臂551传动连接,开夹摆臂摆动驱动装置553能够带动开夹摆臂551摆动,使得开夹摆臂551推动工位转换夹52的夹子打开。
工作时,电子元件从振动盘输出,之后通过接料漏斗后落入到元件落料导槽内,从而实现排料,电子元件通过元件落料导槽后逐一输出并跌落到分料滑块的元件放置槽内,分料滑块平移将电子元件输送至翻转上料机构的上料工位,翻转上料机构的翻转夹子将电子元件夹住并翻转,使得电子元件移动到转盘式工位转换机构的上料工位并呈竖立状态,转盘式工位转换机构的工位转换夹子夹住电子元件并将其移送至套管装套机构的装套工位。
如图13至图15所示,套管装套机构6可以包括第二转盘61、第二转盘旋转驱动装置和若干个装套装置63,第二转盘旋转驱动装置与第二转盘61传动连接以带动其旋转,装套装置63均匀布置于第二转盘61的边缘,每个装套装置63均包括套管针631、套管针升降驱动装置、脱料板633、脱料板升降驱动装置和脱料板升降导柱635,脱料板633位于第二转盘61下方,套管针631纵向且可升降地穿设于第二转盘61上,套管针631的下端可升降地穿设于脱料板633的中部,脱料板升降导柱635设有两根并纵向且可升降地穿设于第二转盘61上,脱料板升降导柱635分别位于套管针631两侧,脱料板升降导柱635的下端分别与脱料板633的两端相连接,套管针升降驱动装置能够带动位于套管上料工位的装套装置63的套管针631上下升降,脱料板升降驱动装置能够带动位于套管装套工位的装套装置63的脱料板633相对于套管针631上下升降。
作为优选,套管针升降驱动装置可以包括套管针复位弹簧6321、第一弹簧抵块6322、套管针升降抵杆6323、第一下压抵头6324和第一下压抵头升降驱动装置6325,第一弹簧抵块6322安装在套管针631上端,套管针复位弹簧6321套设于套管针631外部且位于第一弹簧抵块6322与第二转盘61之间,套管针升降抵杆6323安装在套管针631上端并位于第一弹簧抵块6322上方,第一下压抵头6324位于处于套管上料工位的装套装置63的套管针升降抵杆6323上方,第一下压抵头升降驱动装置6325与第一下压抵头6324传动连接。
为了使得套管针的升降更加稳定,套管针升降抵杆6323的下端可以连接有纵向的位于套管针631侧边的套管针升降导柱6326,套管针升降导柱6326通过直线轴承可升降地穿过于第二转盘61。
具体而言,脱料板升降驱动装置可以包括脱料板复位弹簧6341、第二弹簧抵块6342、脱料板升降抵杆6343、第二下压抵头6344和第二下压抵头升降驱动装置6345,第二弹簧抵块6342安装在脱料板升降导柱635上端,脱料板复位弹簧6341套设于脱料板升降导柱635外部且位于第二弹簧抵块6342与第二转盘61之间,脱料板升降抵杆6343安装在两个脱料板升降导柱635上端并位于第二弹簧抵块6342上方,第二下压抵头6344位于处于套管装套工位的装套装置63的脱料板升降抵杆6343上方,第二下压抵头升降驱动装置6345与第二下压抵头6344传动连接。
套管上料机构8位于套管装套机构6的上料工位下方,切断机构9位于套管装套机构6的上料工位一侧,套管料卷安装架7安装在机架上并位于套管上料机构8的下方一侧。
具体实施时,套管上料机构8可以包括套管上料升降座81、套管上料升降驱动装置82、第一气动夹钳83、下导模84、上导模85、第二气动夹钳86和导模针87,上导模85安装在套管上料固定座88上并位于套管装套机构6的套管上料工位下方,第二气动夹钳86安装在套管上料固定座88上且位于上导模85侧边,第二气动夹钳86的夹钳部位分别位于上导模85的两侧贯穿孔位置处,套管上料升降座81位于套管上料固定座88下方,套管上料升降驱动装置82与套管上料升降座81传动连接以带动其上下升降,下导模84安装在套管上料升降座81上,第一气动夹钳83安装在套管上料升降座81上,第一气动夹钳83的夹钳部位分别位于下导模84的两侧贯穿孔位置处,导模针87纵向布置,导模针87的上端穿过套管上料固定座88后伸入到上导模85的中心通孔内,导模针87的下端穿过下导模84的中心通孔后向下穿出套管上料升降座81。
如图17所示,切断机构9可以包括切刀91、切刀安装摆臂92和切刀安装摆臂摆动驱动装置93,切刀91安装在切刀安装摆臂92上,切刀安装摆臂92与切刀安装摆臂摆动驱动装置93传动连接。
工作时,套管料卷放置于套管料卷安装架上,套管料卷的套管自由端穿过机架上的开设的通孔后依次穿入到下导模、上导模的中心通孔内,同时套管料卷的套管自由端套上导模针,当套管针移动至上导模的上方时,套管针升降驱动装置带动套管针下降,使得套管针的下端部位插入到套管料卷的套管自由端,然后第二气动夹钳夹住套管料卷的套管自由端上部,套管上料升降座下降,第一气动夹钳夹住套管料卷的套管自由端下部,第二气动夹钳松开,之后套管上料升降座上升,使得第一气动夹钳夹住套管料卷的套管自由端的同时带动套管料卷的套管自由端上升,使得套管料卷的套管自由端套上套管针,之后切断机构将套管料卷的套管自由端切断,然后第二转盘转动,使得外部套有套管的套管针移动至套管装套工位上方,之后脱料板升降驱动装置带动脱料板相对于套管针下降,使得脱料板将套在套管针外部的套管往下推动至套上电子元件,从而完成装套。
如图22所示,套管下压机构10可以包括下压头101、下压头升降支架102和升降支架升降驱动装置103,下压头101安装在下压头升降支架102的上端,升降支架升降驱动装置103与下压头升降支架102传动连接。
如图23所示,吹热风机构11可以包括吹热风支架111、吹热风座112和吹热风管113,吹热风支架111设有两个,吹热风座112分别安装在各自对应的吹热风支架111上,吹热风管113设有八个并分别安装在各自对应的吹热风座112的底部。
工作时,转盘式工位转换机构将外部套有套管的电子元件移送至套管下压工位,下压头下降以往下推动套管以保证套管套紧在电子元件上,之后转盘式工位转换机构再带动电子元件移送至吹热风工位,吹热风机构对套管吹热风,使得套管熔缩在电子元件上。
如图25和图26所示,引脚预折弯机构12包括引脚折弯座121、折弯转轴122、折弯进退驱动装置123、第一折弯转动齿轮124、第二折弯转动齿轮125、齿轮转动驱动装置126、中心折弯针127、侧边折弯针128、第一挡片129和第二挡片130,折弯转轴122水平且可旋转地穿设于引脚折弯座121上,折弯进退驱动装置123与折弯转轴122的后端传动连接,第一折弯转动齿轮124套设于折弯转轴122中部,第二折弯转动齿轮125的下端与引脚折弯座121转动连接,第二折弯转动齿轮125位于第一折弯传动齿轮124下方并与第一折弯转动齿轮124相啮合,第二折弯转动齿轮125与齿轮转动驱动装置126传动连接并由齿轮转动驱动装置126带动摆动,中心折弯针127水平安装在折弯转轴122的前端中心,侧边折弯针128水平安装在折弯转轴122前端并位于中心折弯针127侧边,第一挡片129安装在引脚折弯座121前端并位于中心折弯针127前方下边,第二挡片130安装在引脚折弯座121上并位于第一挡片129靠近中心折弯针127的一侧。
工作时,转盘式工位转换机构将套有套管的电子元件移送至引脚预折弯工位,电子元件位于第一挡片与第二挡片之间,折弯进退驱动装置带动中心折弯针和侧边折弯针前移至电子元件的上部引脚部位处,之后齿轮转动驱动装置带动折弯转动摆动,使得中心折弯针和侧边折弯针配合将电子元件的上部引脚折弯(如图27和图28所示)。
如图29所示,换向机构13包括换向支架131、换向转轴132、第一换向齿轮133、第二换向齿轮134、换向安装轴135、换向气动夹钳136和换向转轴转动驱动装置137,换向转轴132纵向且可转动地穿设于换向支架131上,换向转轴转动驱动装置137与换向转轴132的下端传动连接,第一换向齿轮133安装在换向转轴132上端,换向安装轴135纵向且可转动地穿设于换向支架131的上端部位,第二换向齿轮134安装在换向安装轴135的上端并与第一换向齿轮133相啮合,换向气动夹钳136朝下安装在换向安装轴135的下端。
工作时,转盘式工位转换机构将套有套管的电子元件移送至换向工位,工位转换夹开夹,换向气动夹钳夹住电子元件,换向转轴转动驱动装置带动换向气动夹钳摆动,以使得电子元件转动预设角度。
工位转移上夹机构14位于元件引脚整形切脚机构15上方。
如图30和31所示,工位转移上夹机构14可以包括上夹固定座141、上夹滑座142、上夹开夹推块143、滑轨144和若干个上夹145,上夹滑座142通过滑轨144与安装在机架上的上夹固定座141滑动连接,上夹145分别排列安装在上夹滑座142的滑槽中,上夹开夹推块143位于上夹145的尾部端,上夹滑座142与凸轮传动机构146传动连接并由其带动往送料方向来回移动,每个上夹145均可以包括上前夹滑块1451、上后夹滑块1452、上夹齿轮1453、上前爪1454和上后爪1455,上前夹滑块1451位于上后夹滑块1452的上方并通过上夹齿轮1453互相啮合,上前爪1454安装在上前夹滑块1451的头部端,上后爪1455安装在上后夹滑块1452的头部端,上夹开夹推块143与凸轮传动机构146传动连接并由其带动往与送料方向相垂直的方向来回移动,上夹开夹推块143能够推动每个上夹145的上前夹滑块1451。
元件引脚整形切脚机构15可以包括第一平移块151、第二平移块152、用于电子元件换向的换向夹装置153,、用于电子元件引脚整形的引脚整形装置154和用于电子元件引脚切脚的切脚装置155,第一平移块151和第二平移块152相对设置,第一平移块151和第二平移块152均与凸轮传动机构146传动连接,凸轮传动机构146能够带动第一平移块和第二平移块平移,使得第一平移块和第二平移块相互远离或接近,换向夹装置153、引脚整形装置154和切脚装置155分别位于工位转移上夹机构14的下方并沿着工位转移上夹机构14的送料方向依次布置,换向夹装置153和引脚整形装置154均与凸轮传动机构146并由凸轮传动机构146带动动作,切脚装置155的一半部位安装在第一平移块上,切脚装置155的另一半部位安装在第二平移块上。
其中,换向夹装置153的具体结构如图34所示,引脚整形装置154的具体结构如图35和图36所示,切脚装置155的具体结构如图37、图38和图39所示。
此外,换向夹装置153与引脚整形装置154之间、引脚整形装置154与切脚装置155之间还可以额外增设用于中转夹住电子元件的中转夹装置,中转夹装置用于电子元件的过渡中转用。
工位转移上夹机构14的上夹145能够夹住电子元件的上部,将电子元件逐一移送到换向夹装置153、引脚整形装置154和切脚装置155的工位上。
换向夹装置153能够夹住工位转移上夹机构14移送过来的电子元件,然后带动电子元件转换预设角度,引脚整形装置154能够夹住电子元件的两个引脚对其进行整形,切脚装置155能够将电子元件的引脚剪切。
如图40所示,凸轮传动机构146可以设置为常规的凸轮传动组件,可以带动第一平移块151、第二平移块152和切脚装置155的相应部件移动。
元件贴带机构16位于元件引脚整形切脚机构15的出料侧,元件贴带机构16的出料侧依次设置有脚距检测机构18、冲孔机构19、拉带牵引机构20、打折机构29和收料机构17。
其中,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电子元器件全自动套管成型编带一体机的元件贴带机构16、脚距检测机构18、冲孔机构19、拉带牵引机构20、打折机构29和收料机构17均与本申请人的在先申请(专利申请号为CN202020288590.3,专利名称为“无气缸驱动的电子元件自动编带机”)的结构和作用相同,在此不再赘述,属于现有技术。
在电子元件完成整形切脚后,元件贴带机构16的贴带轮能够将电子元件的引脚贴合到纸带和胶带之间,之后再移动至脚距检测工位,如果电子元件的两个引脚的脚距正常,当脚距检测机构的脚距检测插杆往电子元件的方向移动时,电子元件的两个引脚能够刚好插入到脚距检测插杆的插槽内,如果电子元件的两个引脚的脚距不正常,电子元件的两个引脚不能插入到脚距检测插杆的插槽内,脚距检测插杆会被电子元件的引脚阻挡,不能继续移动,脚距检测机构的传感器能够检测脚距检测插杆的位移,之后编带移动至冲孔工位,冲孔机构的冲孔针能够在纸带上进行冲孔,圆孔位于两个电子元件之间,拉带牵引机构能够为编带(即纸带和胶带)的移动提供动力,在对编带进行打折操作时,打折机构的推拉式电磁铁的输出轴能够推动推块,从而推动推杆,使打折冲头靠近打折冲头配合块,对经过打折冲头与打折冲头配合块之间的编带进行打折,在编带上打上折痕,使其在收料时能够折叠,收料机构17的拨动电机带动收料机构17的拨动摆臂交替拨动收料机构17的第一拨动滑块和第二拨动滑块,使第一收料拨片和第二收料拨片往编带的输送方向交替移动,从而拨动被打折后的编带。
本实施例的各个机构的各个驱动装置可以采用电机+主轴+传动组件(如凸轮、凸轮轴承、连杆和齿轮等)的驱动方式,从而分别实现平移、转动和摆动等驱动,但是本实施例并不涉及此方面的改进,在此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可实现电子元件的自动化供料、上料、送料、套管、折脚以及编带作业,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化程度高、替代了人手操作,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可满足企业的规模化生产需求。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子元器件全自动套管成型编带一体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元件供料的元件供料机构(1)、用于元件输出缓冲的排料缓冲机构(2)、用于将元件逐一移送至翻转上料机构(4)一侧的错位分料机构(3)、用于夹取元件并将元件移送至转盘式工位转换机构(5)的上料工位的翻转上料机构(4)、用于夹住元件并带动元件进行工位转换的转盘式工位转换机构(5)、用于将套管套上元件上的套管装套机构(6)、用于安装套管料卷的套管料卷安装架(7)、用于拉动套管前进以使得套管套上套管装套机构(6)的套管针(631)上的套管上料机构(8)、用于将套管切断的切断机构(9)、用于下压套管使得套管完全套上元件的套管下压机构(10)、用于向工件吹热风使得套管熔缩在工件上的吹热风机构(11)、用于将工件的上部引脚往下折弯的引脚预折弯机构(12)、用于带动工件转动预设角度的换向机构(13)、用于将元件依次夹取到元件引脚整形切脚机构(15)的各个工位的工位转移上夹机构(14)、用于元件的引脚切割和折弯成型的元件引脚整形切脚机构(15)和用于将元件的引脚贴合在纸带与胶带之间的元件贴带机构(16),所述翻转上料机构(4)、套管装套机构(6)、套管下压机构(10)、吹热风机构(11)、引脚预折弯机构(12)、换向机构(13)和元件引脚整形切脚机构(15)沿着转盘式工位转换机构(5)的送料方向依次布置于转盘式工位转换机构(5)侧边,所述错位分料机构(3)位于翻转上料机构(4)的上料工位,所述排料缓冲机构(2)位于错位分料机构(3)上方,所述元件供料机构(1)位于排料缓冲机构(2)侧边并且元件供料机构(1)的出料部位位于排料缓冲机构(2)的上端入料部位上方一侧,所述套管上料机构(8)位于套管装套机构(6)的上料工位下方,所述切断机构(9)位于套管装套机构(6)的上料工位一侧,所述套管料卷安装架(7)位于套管上料机构(8)的下方一侧,所述工位转移上夹机构(14)位于元件引脚整形切脚机构(15)上方,所述元件贴带机构(16)位于元件引脚整形切脚机构(15)的出料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元器件全自动套管成型编带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料缓冲机构(2)包括接料漏斗(21)、第一料槽板(22)、第二料槽板(23)和排料缓冲支架(24),所述第一料槽板(22)设有两块并分别纵向安装在排料缓冲支架(24)上,所述第一料槽板(22)沿着X轴方向间隔布置,所述第二料槽板(23)设有两块并分别纵向安装在排料缓冲支架(24)上,所述第二料槽板(23)沿着X轴方向间隔布置并分别位于各自对应的第一料槽板(22)的Y轴方向一侧,所述第一料槽板(22)和第二料槽板(23)之间留有供元件的两端引脚穿过的元件落料导槽(25),所述接料漏斗(21)安装在排料缓冲支架(24)上端并位于第一料槽板(22)和第二料槽板(23)上方,并且接料漏斗(21)的下端出料部位对接元件落料导槽(25)的上端入料部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元器件全自动套管成型编带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料漏斗(21)包括第一导板(211)、第二导板(212)、第三导板(213)和两块侧边板(214),所述侧边板(214)沿着X轴方向间隔布置并与Y轴相平行,所述第一导板(211)、第二导板(212)和第三导板(213)穿设于两块侧边板(214)之间并与侧边板(214)相垂直,所述第一导板(211)和第二导板(212)均倾斜布置并呈V型摆布,所述第一导板(211)与第二导板(212)的下端之间设有供元件通过的下落出口,所述第三导板(213)位于第一导板(211)下方并位于下落出口一侧,所述侧边板(214)的内侧设有第四导板(215),所述第四导板(215)位于第二导板(212)下方,所述第四导板(215)与第三导板(213)之间形成供元件下落通过下落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元器件全自动套管成型编带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式工位转换机构(5)包括第一转盘(51)、工位转换夹(52)、凸轮分割器(53)和凸轮分割器驱动装置,所述第一转盘(51)与凸轮分割器(53)的输出部位相连接,所述凸轮分割器驱动装置与凸轮分割器(53)传动连接,所述工位转换夹(52)设有若干个并均匀布置于第一转盘(51)边缘;
所述转盘式工位转换机构(5)的上料工位下方、下料工位下方和元件换向工位下方分别设有开夹装置,所述开夹装置包括开夹摆臂(551)、开夹座(552)和开夹摆臂摆动驱动装置(553),所述开夹摆臂(551)的中部与开夹座(552)转动连接,所述开夹摆臂摆动驱动装置(553)与开夹摆臂(551)传动连接,所述开夹摆臂摆动驱动装置(553)能够带动开夹摆臂(551)摆动,使得开夹摆臂(551)推动工位转换夹(52)的夹子打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元器件全自动套管成型编带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装套机构(6)包括第二转盘(61)、第二转盘旋转驱动装置和若干个装套装置(63),所述第二转盘旋转驱动装置与第二转盘(61)传动连接以带动其旋转,所述装套装置(63)均匀布置于第二转盘(61)的边缘,每个装套装置(63)均包括套管针(631)、套管针升降驱动装置、脱料板(633)、脱料板升降驱动装置和脱料板升降导柱(635),所述脱料板(633)位于第二转盘(61)下方,所述套管针(631)纵向且可升降地穿设于第二转盘(61)上,所述套管针(631)的下端可升降地穿设于脱料板(633)的中部,所述脱料板升降导柱(635)设有两根并纵向且可升降地穿设于第二转盘(61)上,所述脱料板升降导柱(635)分别位于套管针(631)两侧,所述脱料板升降导柱(635)的下端分别与脱料板(633)的两端相连接,所述套管针升降驱动装置能够带动位于套管上料工位的装套装置(63)的套管针(631)上下升降,所述脱料板升降驱动装置能够带动位于套管装套工位的装套装置(63)的脱料板(633)相对于套管针(631)上下升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元器件全自动套管成型编带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针升降驱动装置包括套管针复位弹簧(6321)、第一弹簧抵块(6322)、套管针升降抵杆(6323)、第一下压抵头(6324)和第一下压抵头升降驱动装置(6325),所述第一弹簧抵块(6322)安装在套管针(631)上端,所述套管针复位弹簧(6321)套设于套管针(631)外部且位于第一弹簧抵块(6322)与第二转盘(61)之间,所述套管针升降抵杆(6323)安装在套管针(631)上端并位于第一弹簧抵块(6322)上方,所述第一下压抵头(6324)位于处于套管上料工位的装套装置(63)的套管针升降抵杆(6323)上方,所述第一下压抵头升降驱动装置(6325)与第一下压抵头(6324)传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元器件全自动套管成型编带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料板升降驱动装置包括脱料板复位弹簧(6341)、第二弹簧抵块(6342)、脱料板升降抵杆(6343)、第二下压抵头(6344)和第二下压抵头升降驱动装置(6345),所述第二弹簧抵块(6342)安装在脱料板升降导柱(635)上端,所述脱料板复位弹簧(6341)套设于脱料板升降导柱(635)外部且位于第二弹簧抵块(6342)与第二转盘(61)之间,所述脱料板升降抵杆(6343)安装在两个脱料板升降导柱(635)上端并位于第二弹簧抵块(6342)上方,所述第二下压抵头(6344)位于处于套管装套工位的装套装置(63)的脱料板升降抵杆(6343)上方,所述第二下压抵头升降驱动装置(6345)与第二下压抵头(6344)传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元器件全自动套管成型编带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上料机构(8)包括套管上料升降座(81)、套管上料升降驱动装置(82)、第一气动夹钳(83)、下导模(84)、上导模(85)、第二气动夹钳(86)和导模针(87),所述上导模(85)安装在套管上料固定座(88)上并位于套管装套机构(6)的套管上料工位下方,所述第二气动夹钳(86)安装在套管上料固定座(88)上且位于上导模(85)侧边,所述第二气动夹钳(86)的夹钳部位分别位于上导模(85)的两侧贯穿孔位置处,所述套管上料升降座(81)位于套管上料固定座(88)下方,所述套管上料升降驱动装置(82)与套管上料升降座(81)传动连接以带动其上下升降,所述下导模(84)安装在套管上料升降座(81)上,所述第一气动夹钳(83)安装在套管上料升降座(81)上,所述第一气动夹钳(83)的夹钳部位分别位于下导模(84)的两侧贯穿孔位置处,所述导模针(87)纵向布置,所述导模针(87)的上端穿过套管上料固定座(88)后伸入到上导模(85)的中心通孔内,所述导模针(87)的下端穿过下导模(84)的中心通孔后向下穿出套管上料升降座(81)。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元器件全自动套管成型编带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引脚预折弯机构(12)包括引脚折弯座(121)、折弯转轴(122)、折弯进退驱动装置(123)、第一折弯转动齿轮(124)、第二折弯转动齿轮(125)、齿轮转动驱动装置(126)、中心折弯针(127)、侧边折弯针(128)、第一挡片(129)和第二挡片(130),所述折弯转轴(122)水平且可旋转地穿设于引脚折弯座(121)上,所述折弯进退驱动装置(123)与折弯转轴(122)的后端传动连接,所述第一折弯转动齿轮(124)套设于折弯转轴(122)中部,所述第二折弯转动齿轮(125)的下端与引脚折弯座(121)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折弯转动齿轮(125)位于第一折弯转动齿轮(124)下方并与第一折弯转动齿轮(124)相啮合,所述第二折弯转动齿轮(125)与齿轮转动驱动装置(126)传动连接并由齿轮转动驱动装置(126)带动摆动,所述中心折弯针(127)水平安装在折弯转轴(122)的前端中心,所述侧边折弯针(128)水平安装在折弯转轴(122)前端并位于中心折弯针(127)侧边,所述第一挡片(129)安装在引脚折弯座(121)前端并位于中心折弯针(127)前方下边,所述第二挡片(130)安装在引脚折弯座(121)上并位于第一挡片(129)靠近中心折弯针(127)的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元器件全自动套管成型编带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机构(13)包括换向支架(131)、换向转轴(132)、第一换向齿轮(133)、第二换向齿轮(134)、换向安装轴(135)、换向气动夹钳(136)和换向转轴转动驱动装置(137),所述换向转轴(132)纵向且可转动地穿设于换向支架(131)上,所述换向转轴转动驱动装置(137)与换向转轴(132)的下端传动连接,所述第一换向齿轮(133)安装在换向转轴(132)上端,所述换向安装轴(135)纵向且可转动地穿设于换向支架(131)的上端部位,所述第二换向齿轮(134)安装在换向安装轴(135)的上端并与第一换向齿轮(133)相啮合,所述换向气动夹钳(136)朝下安装在换向安装轴(135)的下端。
CN202321565491.5U 2023-06-19 2023-06-19 电子元器件全自动套管成型编带一体机 Active CN2200656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65491.5U CN220065643U (zh) 2023-06-19 2023-06-19 电子元器件全自动套管成型编带一体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65491.5U CN220065643U (zh) 2023-06-19 2023-06-19 电子元器件全自动套管成型编带一体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65643U true CN220065643U (zh) 2023-11-21

Family

ID=887548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565491.5U Active CN220065643U (zh) 2023-06-19 2023-06-19 电子元器件全自动套管成型编带一体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6564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680572A (zh) * 2024-02-01 2024-03-12 安徽智板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元件引脚加工用折型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680572A (zh) * 2024-02-01 2024-03-12 安徽智板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元件引脚加工用折型设备
CN117680572B (zh) * 2024-02-01 2024-04-09 安徽智板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元件引脚加工用折型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20065643U (zh) 电子元器件全自动套管成型编带一体机
CN108049037B (zh) 一种床垫包边全自动定长切布缝合机
CN110350138B (zh) 一种叠芯极耳预焊装置
CN210500546U (zh) 一种微型轻触开关组装机的弹片送料装置
CN103311774A (zh) 一种全自动排线端子压着机
CN110367623B (zh) 环形耳带口罩机及环形耳带口罩生产工艺
CN216212862U (zh) 电感自动绕线机
CN113903594A (zh) 电感自动绕线机及应用于该绕线机的十字绕线方法
CN110492330B (zh) 全自动多芯线端子压着机
US4003125A (en)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dual in-line packages
CN114694949B (zh) 一种用于电子变压器的自动绕线设备及其加工方法
CN208483977U (zh) 一种家具制造用切割装置
CN113246538A (zh) 模块化设计的多功能制袋机
CN212268762U (zh) 一种串珠机
CN116599307B (zh) 一种扁线电机定子铜线成型设备
CN110718388B (zh) 一种用于nr电感生产的绕线装置
CN115121723B (zh) 换热器生产线
CN109193300B (zh) 一种铝箔钉机
CN108580718B (zh) 一种矩形管的冲孔折边一体机
CN115440498A (zh) 一种新型绕线折角智能机
CN113305265B (zh) 一种链条铆头机及链条铆头工艺
CN210696066U (zh) 环形耳带口罩机
CN110883237B (zh) 一种新型接触体包簧片自动化设备及接触体包簧片方法
CN218707225U (zh) 一种集料架
CN217881169U (zh) 一种绕线折角智能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