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53483U - 一种电动汽车驱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动汽车驱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53483U
CN220053483U CN202320521742.3U CN202320521742U CN220053483U CN 220053483 U CN220053483 U CN 220053483U CN 202320521742 U CN202320521742 U CN 202320521742U CN 220053483 U CN220053483 U CN 2200534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tor main
main body
driving device
installation
connecting s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52174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石乐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Anhu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32052174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534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534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5348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动汽车驱动装置,包括电机主体,所述电机主体的一侧设置有变速箱主体,所述电机主体的底端设置有固定座,所述电机主体外部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座。通过在连接座的底端和固定座的顶端之间设置有稳定组装结构,在使用时将固定连接在连接座底端的连接插板插接进安装插槽的内部,并通过稳定内垫提高插接的稳定性,并将固定孔分别与装配孔一一对准,随后将紧固螺栓贯穿装配孔并插接进固定孔的内部拧紧,以此可将连接插板稳固安装在安装插槽的内部,以此可达到了便于对驱动装置进行稳固安装的目的,并且可防止连接螺栓不慎松动导致驱动装置安装处出现空隙从而在运行时发生震动影响动力输出效果,可实施性强。

Description

一种电动汽车驱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动汽车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是用电作为动力并通过电机驱动车轮行驶的车辆,其与传统的燃油车不同,驱动装置是电动汽车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通过驱动装置可将电能转化为动能驱动车辆行进,电动汽车驱动装置主要有电机和变速箱组成;
如授权公告号为CN105291827A的发明公布所公开的一种电动汽车驱动装置,所述电动汽车驱动装置,包括电机和变速箱,所述变速箱固定在电机上,所述电机内设有第一轴承和转子,所述转子的一端安装在所述第一轴承的内圈上,所述转子的另一端设有内花键,所述变速箱内设有第二轴承、第三轴承、第四轴承、输入轴和输出轴,所述第二轴承的外圈和第三轴承的外圈对应设置在变速箱的两个相对侧面。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电机的扭矩通过变速箱变速后再传递到电动汽车后桥,电动汽车的变速通过变速箱的挡位变换实现,使电机能始终工作在高效区,电机驱动效率高,能耗小。然而该技术方案在应用的过程中驱动装置直接安装在汽车车架上,长时间使用后路面行驶产生的震动以及装置自身产生的震动容易导致螺栓连接松动从而影响驱动装置动力输出效果,存在着不能方便快捷且更加稳固的对装置进行安装固定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动汽车驱动装置,能解决驱动装置直接安装在汽车车架上,长时间使用后路面行驶产生的震动以及装置自身产生的震动容易导致螺栓连接松动从而影响驱动装置动力输出效果,存在着不能方便快捷且更加稳固的对装置进行安装固定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动汽车驱动装置,包括电机主体,所述电机主体的一侧设置有变速箱主体,所述电机主体的底端设置有固定座,所述电机主体外部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的底端和固定座的顶端之间设置有稳定组装结构,所述电机主体的外部设置有降噪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稳定组装结构包括安装插槽,所述安装插槽固定连接在固定座的顶部,所述安装插槽内部的顶端设置有稳定内垫,所述连接座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插板,所述安装插槽内部顶端一侧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设置有装配孔,所述装配孔的内部分别插接有紧固螺栓,所述连接插板内部一侧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固定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降噪结构包括隔音罩,所述隔音罩设置在电机主体的外部,所述连接座两端靠近顶部的位置分别设置有定位插槽,所述隔音罩内部两端的底部分别固定连接有安装插条,所述隔音罩的内部侧壁设置有吸音内垫。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稳定内垫呈“U”字形,所述连接插板插接进安装插槽的内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装配孔在安装插槽内部顶端的一侧呈对称设置,所述固定孔在连接插板内部的一侧呈对称设置,所述紧固螺栓的底端分别插接进固定孔的内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安装插条在隔音罩的内部呈对称设置,所述安装插条分别插接进定位插槽的内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在连接座的底端和固定座的顶端之间设置有稳定组装结构,在使用时将固定连接在连接座底端的连接插板插接进安装插槽的内部,并通过稳定内垫提高插接的稳定性,并将固定孔分别与装配孔一一对准,随后将紧固螺栓贯穿装配孔并插接进固定孔的内部拧紧,以此可将连接插板稳固安装在安装插槽的内部,以此可达到了便于对驱动装置进行稳固安装的目的,并且可防止连接螺栓不慎松动导致驱动装置安装处出现空隙从而在运行时发生震动影响动力输出效果,可实施性强;
2、通过在电机主体的外部设置有降噪结构,在使用时将隔音罩接在电机主体的外部,同时将安装插条分别插接进定位插槽的内部,以此达到了将隔音罩以及吸音内垫定位安装在电机主体外部的目的,通过隔音罩和吸音内垫可实现对电机主体运行时产生的噪音进行双重降噪处理的效果,进一步降低电动汽车在运行时产生的噪音,使得驾驶人员在驾驶电动汽车过程中的舒适性更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插槽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隔音罩侧视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其中:1、固定座;2、安装插槽;3、电机主体;4、变速箱主体;5、隔音罩;6、吸音内垫;7、连接座;8、定位插槽;9、连接插板;10、装配孔;11、稳定内垫;12、紧固螺栓;13、固定孔;14、安装插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实施例
请参照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动汽车驱动装置,包括电机主体3,电机主体3的一侧设置有变速箱主体4,电机主体3的底端设置有固定座1,电机主体3外部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座7;
作为本实施例进一步的实施方式,如图1、图2和图3所示,连接座7的底端和固定座1的顶端之间设置有稳定组装结构,稳定组装结构包括安装插槽2,安装插槽2固定连接在固定座1的顶部,安装插槽2内部的顶端设置有呈“U”字形的稳定内垫11,连接座7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插板9,连接插板9插接进安装插槽2的内部,安装插槽2内部顶端一侧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设置有装配孔10,装配孔10在安装插槽2内部顶端的一侧呈对称设置,装配孔10的内部分别插接有紧固螺栓12,连接插板9内部一侧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固定孔13,固定孔13在连接插板9内部的一侧呈对称设置,紧固螺栓12的底端分别插接进固定孔13的内部,以此可达到了便于对驱动装置进行稳固安装的目的,并且可防止连接螺栓不慎松动导致驱动装置安装处出现空隙从而在运行时发生震动影响动力输出效果,可实施性强;
在对驱动装置进行安装时将固定连接在连接座7底端的连接插板9插接进安装插槽2的内部,并通过稳定内垫11提高插接的稳定性,并将固定孔13分别与装配孔10一一对准,随后将紧固螺栓12贯穿装配孔10并插接进固定孔13的内部拧紧,以此可将连接插板9稳固安装在安装插槽2的内部,以此对驱动装置进行稳固安装;
作为本实施例进一步的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4所示,电机主体3的外部设置有降噪结构,降噪结构包括隔音罩5,隔音罩5设置在电机主体3的外部,隔音罩5的内部侧壁设置有吸音内垫6,连接座7两端靠近顶部的位置分别设置有定位插槽8,隔音罩5内部两端的底部分别固定连接有安装插条14,安装插条14在隔音罩5的内部呈对称设置,安装插条14分别插接进定位插槽8的内部,以此达到了将隔音罩5以及吸音内垫6定位安装在电机主体3外部的目的,通过隔音罩5和吸音内垫6可实现对电机主体3运行时产生的噪音进行双重降噪处理的效果,进一步降低电动汽车在运行时产生的噪音,使得驾驶人员在驾驶电动汽车过程中的舒适性更佳;
将隔音罩5罩接在电机主体3的外部,同时将安装插条14分别插接进定位插槽8的内部,以此将隔音罩5以及吸音内垫6定位安装在电机主体3外部,通过隔音罩5和吸音内垫6可对电机主体3运行时产生的噪音进行双重降噪处理;
具体工作原理:
在使用驱动装置时,首先将固定座1固定安装在电动汽车车架上驱动装置安装位置处,随后将固定连接在连接座7底端的连接插板9插接进安装插槽2的内部,并通过稳定内垫11提高插接的稳定性,并将固定孔13分别与装配孔10一一对准,随后将紧固螺栓12贯穿装配孔10并插接进固定孔13的内部拧紧,以此对驱动装置进行稳固安装,确保装置安装的稳定性以及后续使用时连接松动仍旧保持动力输出稳定,并且通过将安装插条14分别插接进定位插槽8的内部可将隔音罩5以及吸音内垫6定位安装在电机主体3外部,通过隔音罩5和吸音内垫6可对电机主体3运行时产生的噪音进行双重降噪处理,使得电动汽车运行噪音更小,驾驶舒适感更高。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6)

1.一种电动汽车驱动装置,包括电机主体(3),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主体(3)的一侧设置有变速箱主体(4),所述电机主体(3)的底端设置有固定座(1),所述电机主体(3)外部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座(7),所述连接座(7)的底端和固定座(1)的顶端之间设置有稳定组装结构,所述电机主体(3)的外部设置有降噪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汽车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组装结构包括安装插槽(2),所述安装插槽(2)固定连接在固定座(1)的顶部,所述安装插槽(2)内部的顶端设置有稳定内垫(11),所述连接座(7)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插板(9),所述安装插槽(2)内部顶端一侧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设置有装配孔(10),所述装配孔(10)的内部分别插接有紧固螺栓(12),所述连接插板(9)内部一侧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固定孔(1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汽车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降噪结构包括隔音罩(5),所述隔音罩(5)设置在电机主体(3)的外部,所述连接座(7)两端靠近顶部的位置分别设置有定位插槽(8),所述隔音罩(5)内部两端的底部分别固定连接有安装插条(14),所述隔音罩(5)的内部侧壁设置有吸音内垫(6)。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动汽车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内垫(11)呈“U”字形,所述连接插板(9)插接进安装插槽(2)的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动汽车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孔(10)在安装插槽(2)内部顶端的一侧呈对称设置,所述固定孔(13)在连接插板(9)内部的一侧呈对称设置,所述紧固螺栓(12)的底端分别插接进固定孔(13)的内部。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动汽车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插条(14)在隔音罩(5)的内部呈对称设置,所述安装插条(14)分别插接进定位插槽(8)的内部。
CN202320521742.3U 2023-03-17 2023-03-17 一种电动汽车驱动装置 Active CN2200534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21742.3U CN220053483U (zh) 2023-03-17 2023-03-17 一种电动汽车驱动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21742.3U CN220053483U (zh) 2023-03-17 2023-03-17 一种电动汽车驱动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53483U true CN220053483U (zh) 2023-11-21

Family

ID=887622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521742.3U Active CN220053483U (zh) 2023-03-17 2023-03-17 一种电动汽车驱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5348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119454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owering accessories in a hybrid vehicle
CN109515143B (zh) 电动车辆
EP2156975A3 (en) Hybrid driving unit and vehicle carrying the same
CN1847042A (zh) 车载混合驱动设备
JP2007161164A (ja) ハイブリッド車両用動力伝達装置
US20080261414A1 (en) Connector
JP2019055765A (ja) 電動車両
CN220053483U (zh) 一种电动汽车驱动装置
CN212407430U (zh) 减震器和汽车悬架系统
KR102051322B1 (ko) 전기자동차의 크래들 장착구조
CN101743141A (zh) 用于机动车辆的设备和设有这样设备的车辆
WO2006098113A1 (en) Connector
CN212429022U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噪声控制装置
CN201869005U (zh) 两端出轴电动机发电两用机
JP2020078995A (ja) 駆動ユニット
JP2008290707A (ja) フロントアクスルギヤの支持構造を備えた車両
JPH11348689A (ja) 車体構造
CN216468097U (zh) 车辆的前舱结构以及车辆
JP2005306207A (ja) 燃料電池車両
CN111946459A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噪声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217753866U (zh) 一种分体式消除转向内应力的装置
CN219954997U (zh) 一种能减震降噪的内外转子机油泵
CN215979611U (zh) 一种汽车混合发动机
CN218783675U (zh) 一种具有降噪结构的bsg系统
KR101511560B1 (ko) 전기차의 모터부와 파워컨트롤부의 장착구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