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51404U - 一种履带式抛丸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履带式抛丸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51404U
CN220051404U CN202321152330.3U CN202321152330U CN220051404U CN 220051404 U CN220051404 U CN 220051404U CN 202321152330 U CN202321152330 U CN 202321152330U CN 220051404 U CN220051404 U CN 2200514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rawler
shot blasting
rotating roller
shell
blasting mach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15233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永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Zhugong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Zhugong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Zhugong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Zhugong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15233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514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514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5140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10Greenhouse gas [GHG] capture, material saving, heat recovery or other energy efficient measures, e.g. motor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e.g. for rolling metal or metal working

Landscapes

  • Combined Means For Separation Of Solid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履带式抛丸机,涉及抛丸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壳体,壳体上开设有供工件上下料的开窗;第一转辊、第二转辊和第三转辊上绕设有履带,履带上均匀分布有多个出料孔;两个弧形压紧轮,两个弧形压紧轮均可转动地设于壳体内,两个弧形压紧轮的弧形面均可与履带的表面相抵压,两个弧形压紧轮之间的履带表面下凹形成承载区域;顶推装置,顶推装置用于顶推履带,使履带上的工件朝开窗移动;抛丸装置,抛丸装置设于壳体上,抛丸装置设于履带的上方,抛丸装置的出料口朝向承载区域,以使抛丸装置抛出的丸料能落在承载区域上的工件上。操作人员无需将身子探入履带式抛丸机,便可轻松取出工件,方便了操作人员将工件从履带式抛丸机中取出。

Description

一种履带式抛丸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抛丸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履带式抛丸机。
背景技术
抛丸机是一种利用抛丸器抛出的高速弹丸清理或强化工件表面的设备,抛丸机常用于工件表面的除锈。履带式抛丸机是抛丸机中的一种,履带带动待除锈工件翻转,然后抛丸喷射装置喷出丸料,使得丸料可将工件上的铁锈清除干净。现有技术中,履带式抛丸机除锈完成后,需要操作人员将身子探入履带式抛丸机中将除锈完成的工件拿出,或使用挂钩杆将除锈完成的工件钩出,这两种取件方式都不便于操作人员取出工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履带式抛丸机,能够便于操作人员将工件从履带式抛丸机中取出。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履带式抛丸机,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上开设有供工件上下料的开窗;
相互平行的第一转辊、第二转辊和第三转辊,所述第一转辊、所述第二转辊和所述第三转辊均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一转辊、所述第二转辊和所述第三转辊上绕设有履带,所述履带上均匀分布有多个出料孔;
两个弧形压紧轮,两个所述弧形压紧轮均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壳体内,两个所述弧形压紧轮分别与所述第一转辊的两端对应设置,两个所述弧形压紧轮的弧形面均可与所述履带的表面相抵压,以使两个所述弧形压紧轮之间的所述履带表面下凹形成承载区域,所述承载区域用于承载所述工件;
顶推装置,所述顶推装置设于所述履带围绕形成的空间内,所述顶推装置用于顶推所述履带,以使两个所述弧形压紧轮之间的所述履带表面上凸,并使所述履带上的所述工件朝所述开窗移动;
抛丸装置,所述抛丸装置设于所述壳体上,所述抛丸装置设于所述履带的上方,所述抛丸装置的出料口朝向所述承载区域,以使所述抛丸装置抛出的丸料能落在所述承载区域上的所述工件上。
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两个弧形压紧轮转动,两个弧形压紧轮的弧形面与履带相抵压,使得两个所述弧形压紧轮之间的所述履带表面下凹形成承载区域,然后通过开窗,将待除锈工件放置于承载区域上,第一转辊、第二转辊和第三转辊转动,带动履带转动,在履带的带动下,工件开始翻转,启动抛丸装置,抛丸装置将丸料抛向承载区域上的工件,即可将工件上的锈渍清除;除锈完成后,两个弧形压紧轮转动,两个弧形压紧轮脱离与履带的抵接,顶推装置启动,顶推装置顶推履带,使得履带上的承载区域倾斜,此时承载区域上的工件在自身重力下朝开窗移动,操作人员无需将身子探入履带式抛丸机,便可轻松取出工件,方便了操作人员将工件从履带式抛丸机中取出。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履带式抛丸机,所述顶推装置包括转动杆、翻转板和第一旋转驱动机构,所述转动杆与所述第一转辊相互平行,所述转动杆的两端均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壳体,所述翻转板与所述转动杆连接,所述第一旋转驱动机构设于所述壳体上,所述第一旋转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转动杆转动,以使所述翻转板与所述履带相抵接,并使两个所述弧形压紧轮之间的所述履带表面上凸。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履带式抛丸机,所述翻转板上开设有避让通孔,所述避让通孔用于供从所述履带上掉落的丸料和杂质穿过。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履带式抛丸机,所述翻转板上开设有倒圆角,所述翻转板通过所述倒圆角与所述履带相抵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履带式抛丸机,还包括输送装置、提升装置和丸料分离器,所述输送装置设于所述壳体内并设于所述履带的下方,所述提升装置设于所述壳体上,所述提升装置的入料口与所述输送装置的出料口连通,所述丸料分离器设于所述壳体上并设于所述抛丸装置的上方,所述丸料分离器的入料口与所述提升装置的出料口连通,所述丸料分离器的出料口与所述抛丸装置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履带式抛丸机,所述输送装置包括主轴、螺旋叶片和第二旋转驱动机构,所述螺旋叶片设于所述主轴上,所述主轴的两端均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壳体,所述第二旋转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主轴和所述螺旋叶片转动,以使所述螺旋叶片将从所述履带上掉落的丸料和杂质输送至所述提升装置的入料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履带式抛丸机,所述壳体内设有倾斜设置的导流板,所述导流板设于所述履带的下方,以使落在所述导流板上的丸料和杂质流向所螺旋叶片。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履带式抛丸机,所述主轴平行于所述第一转辊,所述主轴一端的外壁上设有多个拨板,所述主轴带动所述拨板转动,以使所述拨板将所述螺旋叶片输送的丸料和杂质拨向所述提升装置的入料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履带式抛丸机,所述提升装置包括上带轮、下带轮、皮带和多个料斗,所述上带轮和所述下带轮均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壳体,所述下带轮与所述输送装置的出料口对应设置,所述皮带绕设于所述上带轮和所述下带轮,多个所述料斗均设于所述皮带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履带式抛丸机,还包括挡门,所述挡门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壳体,以使所述挡门可封闭所述开窗。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履带式抛丸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履带式抛丸机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顶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顶推装置、第一转辊、第二转辊、第三转辊和履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顶推装置、第一转辊、第二转辊、第三转辊和履带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中顶推装置顶推履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4中顶推装置顶推履带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壳体100;开窗110;挡门120;导流板130;第一转辊140;第二转辊150;第三转辊160;弧形压紧轮170;履带180;承载区域181;
顶推装置200;转动杆210;翻转板220;避让通孔221;抛丸装置300;
输送装置400;主轴410;螺旋叶片420;拨板430;
提升装置500;下带轮510;皮带520;料斗530;丸料分离器6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指的是两个以上。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考图1至图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履带式抛丸机,包括:
壳体100,壳体100上开设有供工件上下料的开窗110;
相互平行的第一转辊140、第二转辊150和第三转辊160,第一转辊140、第二转辊150和第三转辊160均可转动地设于壳体100内,第一转辊140、第二转辊150和第三转辊160上绕设有履带180,履带180上均匀分布有多个出料孔;
两个弧形压紧轮170,两个弧形压紧轮170均可转动地设于壳体100内,两个弧形压紧轮170分别与第一转辊140的两端对应设置,两个弧形压紧轮170的弧形面均可与履带180的表面相抵压,以使两个弧形压紧轮170之间的履带180表面下凹形成承载区域181,承载区域181用于承载工件;
顶推装置200,顶推装置200设于履带180围绕形成的空间内,顶推装置200用于顶推履带180,以使两个弧形压紧轮170之间的履带180表面上凸,并使履带180上的工件朝开窗110移动;
抛丸装置300,抛丸装置300设于壳体100上,抛丸装置300设于履带180的上方,抛丸装置300的出料口朝向承载区域181,以使抛丸装置300抛出的丸料能落在承载区域181上的工件上。
可以理解的是,两个弧形压紧轮170转动,两个弧形压紧轮170的弧形面与履带180相抵压,使得两个所述弧形压紧轮170之间的所述履带180表面下凹形成承载区域181,然后通过开窗110,将待除锈工件放置于承载区域181上,第一转辊140、第二转辊150和第三转辊160转动,带动履带180转动,在履带180的带动下,工件开始翻转,启动抛丸装置300,抛丸装置300将丸料抛向承载区域181上的工件,即可将工件上的锈渍清除;除锈完成后,两个弧形压紧轮170转动,两个弧形压紧轮170脱离与履带180的抵接,顶推装置200启动,顶推装置200顶推履带180,使两个弧形压紧轮170之间的履带180表面上凸,此时履带180上的工件在自身重力下朝开窗110移动,操作人员无需将身子探入履带式抛丸机,便可轻松取出工件,方便了操作人员将工件从履带式抛丸机中取出。
参考图3至图7,顶推装置200包括转动杆210、翻转板220和第一旋转驱动机构,转动杆210与第一转辊140相互平行,转动杆210的两端均可转动地连接于壳体100,翻转板220与转动杆210连接,第一旋转驱动机构设于壳体100上,第一旋转驱动机构用于驱动转动杆210转动,并使两个弧形压紧轮170之间的履带180表面上凸。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旋转驱动机构驱动转动杆210转动,转动杆210带动翻转板220转动,翻转板220与履带180抵接,翻转板220将两个弧形压紧轮170之间的履带180顶起,使得履带180倾斜,此时履带180上的工件就会在自身重力下朝开窗110移动。第一旋转驱动机构可以为第一电机,第一电机与壳体100连接,第一电机的输出端与转动杆210的一端传动连接。
参考图3,翻转板220上开设有避让通孔221,避让通孔221用于供从履带180上掉落的丸料和杂质穿过。可以理解的是,避让通孔221可以避免杂质和丸料堆积在翻转板220上,杂质和丸料可以穿过避让通孔221往下落。需要解释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指的杂质包括灰尘和锈渍等。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翻转板220上开设有倒圆角,翻转板220通过倒圆角与履带180相抵接。可以理解的是,翻转板220通过倒圆角与履带180相抵接,可以避免翻转板220刮伤履带180,延长了履带180的使用寿命。
参考图1和图2,履带式抛丸机还包括输送装置400、提升装置500和丸料分离器600,输送装置400设于壳体100内并设于履带180的下方,提升装置500设于壳体100上,提升装置500的入料口与输送装置400的出料口连通,丸料分离器600设于壳体100上并设于抛丸装置300的上方,丸料分离器600的入料口与提升装置500的出料口连通,丸料分离器600的出料口与抛丸装置300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输送装置400包括主轴410、螺旋叶片420和第二旋转驱动机构,螺旋叶片420设于主轴410上,主轴410的两端均可转动地连接于壳体100,第二旋转驱动机构用于驱动主轴410和螺旋叶片420转动,以使螺旋叶片420将从履带180上掉落的丸料和杂质输送至提升装置500的入料口。主轴410的垂直于第一转辊140,履带式抛丸机在工作的过程中,丸料和杂质会落在主轴410上,在螺旋叶片420的作用下,丸料和杂质被输送至提升装置500。第二旋转驱动机构可以为第二电机,第二电机与壳体连接,第二电机的输出端与主轴410的一端传动连接。
参考图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例,主轴410平行于第一转辊140,主轴410一端的外壁上设有多个拨板430,主轴410带动拨板430转动,以使拨板430将螺旋叶片420输送的丸料和杂质拨向提升装置500的入料口。可以理解的是,主轴410转动,在螺旋叶片420的作用下,丸料和杂质堆积于拨板430处,拨板430跟随主轴410一起转动,在拨板430的作用下,拨板430将堆积的丸料和杂质拨向提升装置500的入料口。
参考图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例,壳体100内设有倾斜设置的导流板130,导流板130设于履带180的下方,以使落在导流板130上的丸料和杂质流向所螺旋叶片420。可以理解的是,从履带180上落下的丸料和杂质会落在倾斜的导流板130上,然后丸料和杂质在自身重力下流向螺旋叶片420。
参考图2,提升装置500包括上带轮、下带轮510、皮带520和多个料斗530,上带轮和下带轮510均可转动地连接于壳体100,下带轮510与输送装置400的出料口对应设置,皮带520绕设于上带轮和下带轮510,多个料斗530均设于皮带520上。可以理解的是,上带轮和下带轮510带动皮带520转动,进而带动料斗530上下移动,在料斗530的作用下,丸料和杂质会进入靠近螺旋叶片420的料斗530内,然后盛有丸料和杂质的漏斗上升,经过上带轮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料斗530内的丸料和杂质甩落至丸料分离器600的入料口中。
需要解释说明的是,丸料分离器600是一种筛选装置,其能够对丸料和杂质进行筛选,并将纯净、完整的丸料提供给抛丸装置300。丸料分离器600包括进料管道,下科槽,带调节的闸门,一、二级分离板、筛网,外壳及料斗530组成,其功能是当积累了足够的丸料和杂质混合料时,将闸门挤开,形成辞帘式降落的料流,由水平方向的分离风速将不同比重的丸料和杂质分离到不同的料斗530,纯净的钢丸供给抛丸装置300,杂质和破碎的丸料经流管落入废料简混合再注入提升装置500参加再循环。
需要解释说明的是,抛丸装置300包括丸管、分丸轮和叶片,丸料流经进丸管后进入高速旋转的分丸轮,接着丸料从分丸轮的窗口甩出,后由高速旋转的叶片承接并加速,最后从叶片端部甩出,去打击并清除工件表面的粘着物。
参考图1,履带式抛丸机还包括挡门120,挡门120可转动地连接于壳体100,以使挡门120可封闭开窗110。可以理解的是,在履带式抛丸机工作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关闭挡门120从而封闭开窗110,避免飞扬的灰尘从壳体100内飞出。
本实用新型的履带式抛丸机的操作流程大致如下:
步骤一:两个弧形压紧轮170转动并与履带180相抵压,将待除锈工件通过开窗110倒在履带180上;
步骤二:关闭挡门120,启动第一转辊140、第二转辊150和第三转辊160,第一转辊140、第二转辊150和第三转辊160带动履带180转动,履带180带动工件翻转;
步骤三:启动抛丸装置300,抛丸装置300将丸料抛向工件,清除工件上的锈渍;
步骤四:除锈结束,两个弧形压紧轮170转动,两个弧形压紧轮170脱离与履带180的接触,避免后续履带180无法被顶起;
步骤五:打开挡门120,启动顶推装置200,履带180上凸倾斜,履带180上的工件朝开窗110移动;
步骤六:顶推装置200复位,履带180下凹,重复步骤一。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当然,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履带式抛丸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上开设有供工件上下料的开窗;
相互平行的第一转辊、第二转辊和第三转辊,所述第一转辊、所述第二转辊和所述第三转辊均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一转辊、所述第二转辊和所述第三转辊上绕设有履带,所述履带上均匀分布有多个出料孔;
两个弧形压紧轮,两个所述弧形压紧轮均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壳体内,两个所述弧形压紧轮分别与所述第一转辊的两端对应设置,两个所述弧形压紧轮的弧形面均可与所述履带的表面相抵压,以使两个所述弧形压紧轮之间的所述履带表面下凹形成承载区域,所述承载区域用于承载所述工件;
顶推装置,所述顶推装置设于所述履带围绕形成的空间内,所述顶推装置用于顶推所述履带,以使两个所述弧形压紧轮之间的所述履带表面上凸,并使所述履带上的所述工件朝所述开窗移动;
抛丸装置,所述抛丸装置设于所述壳体上,所述抛丸装置设于所述履带的上方,所述抛丸装置的出料口朝向所述承载区域,以使所述抛丸装置抛出的丸料能落在所述承载区域上的所述工件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履带式抛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推装置包括转动杆、翻转板和第一旋转驱动机构,所述转动杆与所述第一转辊相互平行,所述转动杆的两端均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壳体,所述翻转板与所述转动杆连接,所述第一旋转驱动机构设于所述壳体上,所述第一旋转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转动杆转动,以使所述翻转板与所述履带相抵接,并使两个所述弧形压紧轮之间的所述履带表面上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履带式抛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板上开设有避让通孔,所述避让通孔用于供从所述履带上掉落的丸料和杂质穿过。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履带式抛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板上开设有倒圆角,所述翻转板通过所述倒圆角与所述履带相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履带式抛丸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输送装置、提升装置和丸料分离器,所述输送装置设于所述壳体内并设于所述履带的下方,所述提升装置设于所述壳体上,所述提升装置的入料口与所述输送装置的出料口连通,所述丸料分离器设于所述壳体上并设于所述抛丸装置的上方,所述丸料分离器的入料口与所述提升装置的出料口连通,所述丸料分离器的出料口与所述抛丸装置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履带式抛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装置包括主轴、螺旋叶片和第二旋转驱动机构,所述螺旋叶片设于所述主轴上,所述主轴的两端均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壳体,所述第二旋转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主轴和所述螺旋叶片转动,以使所述螺旋叶片将从所述履带上掉落的丸料和杂质输送至所述提升装置的入料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履带式抛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设有倾斜设置的导流板,所述导流板设于所述履带的下方,以使落在所述导流板上的丸料和杂质流向所螺旋叶片。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履带式抛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平行于所述第一转辊,所述主轴一端的外壁上设有多个拨板,所述主轴带动所述拨板转动,以使所述拨板将所述螺旋叶片输送的丸料和杂质拨向所述提升装置的入料口。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履带式抛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装置包括上带轮、下带轮、皮带和多个料斗,所述上带轮和所述下带轮均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壳体,所述下带轮与所述输送装置的出料口对应设置,所述皮带绕设于所述上带轮和所述下带轮,多个所述料斗均设于所述皮带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履带式抛丸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挡门,所述挡门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壳体,以使所述挡门可封闭所述开窗。
CN202321152330.3U 2023-05-12 2023-05-12 一种履带式抛丸机 Active CN2200514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52330.3U CN220051404U (zh) 2023-05-12 2023-05-12 一种履带式抛丸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52330.3U CN220051404U (zh) 2023-05-12 2023-05-12 一种履带式抛丸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51404U true CN220051404U (zh) 2023-11-21

Family

ID=887570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152330.3U Active CN220051404U (zh) 2023-05-12 2023-05-12 一种履带式抛丸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5140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097916U (zh) 一种建筑垃圾破碎装置
CN102001045A (zh) 履带式喷砂清理机
CN210550512U (zh) 一种抛丸机
CN220051404U (zh) 一种履带式抛丸机
CN210307388U (zh) 一种高效丸砂分离装置
CN116764728A (zh) 一种石材磨粉机
CN110280483B (zh) 一种稀土金属熔盐分离器
CN210452371U (zh) 一种抛丸机
CN112774818B (zh) 一种用于玻璃制造的废料回收装置
CN210849826U (zh) 钢筋除锈用抛丸机
CN115256242A (zh) 一种铸件生产用抛丸机
CN212179530U (zh) 一种用于烘干机的出料筛分装置
CN104369116A (zh) 一种抛丸机料丸循环系统
CN210678360U (zh) 一种电视机三边框表面处理自动抛丸机
JP2648985B2 (ja) 連続式サンドブラスト設備
JP3793151B2 (ja) バケットエレベータの残留粉粒物回収装置
CN208279665U (zh) 一种造球机
CN219274031U (zh) 一种建筑垃圾处理设备
CN112944917B (zh) 一种可去尘的熔炉加料装置
CN218797864U (zh) 一种改良型落砂滚筒机
CN220350824U (zh) 一种具有清洁结构的干混砂浆斗式提升机
CN219519486U (zh) 一种铝回收用筛分装置
CN217860784U (zh) 一种弹簧抛丸机丸砂输送提升机构
CN214652142U (zh) 一种持续间歇进料装置
CN219804778U (zh) 一种用于钢化玻璃加工废料回收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