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44946U - 发热结构 - Google Patents

发热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44946U
CN220044946U CN202321119359.1U CN202321119359U CN220044946U CN 220044946 U CN220044946 U CN 220044946U CN 202321119359 U CN202321119359 U CN 202321119359U CN 220044946 U CN220044946 U CN 22004494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measuring
heating
tube body
heat generating
inner tub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11935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国
马磊
周宏明
李日红
褚庆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ymour International Holding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eymour International Holding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ymour International Holdings Ltd filed Critical Seymour International Holdings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11935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4494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4494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4494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发热结构,包括外管体、内管体和发热体;所述内管体设置于所述外管体内;所述发热体设置于所述内管体内,所述发热体通电加热并用于辐射红外光,所述外管体和内管体的管壁供所述红外光透过,所述红外光用于加热气溶胶形成基质。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与外管体间隔设置的内管体,发热体的热量通过内管体再辐射出来,使得到达外管体各部分的热量相对均匀,进而实现气溶胶生成制品的均匀加热,提升了消费者的抽吸口感。

Description

发热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热不燃烧气溶胶形成基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热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HNB(加热不燃烧)气溶胶形成装置,其发热体设置于管体内,如发热体各部分与管体内壁的距离不一致,将导致管体距离发热体较近的部分因吸收热量较多而形成高温区域,管体距离发热体较远的部分因吸收热量较少而形成低温区域,使得管体上的热量分布存在一定的梯度,最终导致气溶胶生成制品加热不均匀,进而影响消费者的抽吸口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发热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发热结构,包括外管体、内管体和发热体;所述内管体设置于所述外管体内;所述发热体设置于所述内管体内,所述发热体通电加热并用于辐射红外光,所述外管体和内管体的管壁供所述红外光透过,所述红外光用于加热气溶胶形成基质。
优选地,还包括测温元件,所述测温元件设置于所述内管体和外管体之间。
优选地,所述测温元件为TCR测温膜,所述TCR测温膜包覆于所述内管体的外表面,或所述外管体的内表面。
优选地,所述测温元件为TCR测温丝,所述TCR测温丝环绕于所述内管体的外表面,或所述外管体的内表面。
优选地,所述测温元件为测温探头,所述测温探头设置于所述内管体的外表面,或所述外管体的内表面。
优选地,还包括测温元件,所述测温元件为测温探头,所述测温探头设置于所述内管体内。
优选地,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设有用于供所述测温元件的引出线和所述发热体的引出线穿出的通道。
优选地,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设有用于固定所述外管体和内管体的限位槽。
优选地,所述外管体远离所述底座的一端设有尖顶结构,所述内管体的一端抵接于所述尖顶结构从而固定于所述外管体内。
优选地,所述发热体包括发热基体及设置在所述发热基体外表面的红外辐射层,所述发热基体通电加热并用于激发红外辐射层辐射红外光。
优选地,所述外管体与所述内管体至少部分间隙设置。
实施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与外管体间隔设置的内管体,发热体的热量通过内管体再辐射出来,使得到达外管体各部分的热量相对均匀,进而实现气溶胶生成制品的均匀加热,提升了消费者的抽吸口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应当理解地,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的发热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的发热结构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的发热结构的爆炸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的发热结构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的发热结构的爆炸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中的发热结构的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中的发热结构的爆炸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中的发热结构的剖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中的发热结构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前”、“后”、“上”、“下”、“左”、“右”、“纵”、“横”、“竖直”、“水平”、“顶”、“底”、“内”、“外”、“头”、“尾”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方案,而不是指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安装”、“相连”、“连接”、“固定”、“设置”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当一个元件被称为在另一元件“上”或“下”时,该元件能够“直接地”或“间接地”位于另一元件之上,或者也可能存在一个或更多个居间元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方案,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实用新型。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实用新型的描述。
图1至图9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的发热结构,该发热结构可用于部分插入气溶胶形成基质中,具体地,其部分可插入气溶胶形成基质的介质段,并在通电状态下产生红外光对气溶胶形成基质的介质段进行加热,使其雾化产生气溶胶。该发热结构可包括外管体11、内管体12和发热体14。内管体12设置于外管体11内,与外管体11至少部分间隙设置。优选地,内管体12和外管体11之间的间隙均匀。发热体14设置于内管体12内,发热体14包括发热基体及设置在发热基体外表面的红外辐射层,发热基体通电加热并用于激发红外辐射层辐射红外光,外管体11和内管体12的管壁供红外光透过,进而可便于发热体14红外光辐射出从而对气溶胶形成基质进行加热。
在一些实施例中,发热体包括发热基体以及包覆在发热基体外的红外辐射层,发热基体包括具有高温抗氧化性能的金属基体,例如金属丝,该发热基体可以为镍铬合金基体(比如镍铬合金丝)、铁铬铝合金基体(比如铁铬铝合金丝)等高温抗氧化性能好、稳定性高、不易变形等性能的金属类材料。在一些实施例中,金属丝的直径可以为0.15mm-0.8mm,包括0.15mm和0.8mm。金属丝可以弯折或绕制成各种形状,例如螺旋、网状、M形或N形,弯折或缠绕后的发热体整体呈柱状、螺旋段、网状以及其他带弯折的立体或平面形状。
在一些实施例中,发热体还包括抗氧化层,该抗氧化层形成于该发热基体与红外辐射层之间。具体地,该抗氧化层可以为氧化膜,发热基体经过高温热处理并于其自身的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该氧化膜即形成抗氧化层。当然,可以理解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抗氧化层不限于包括自身形成的氧化膜,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其可以为涂覆于该发热基体外表面的抗氧化涂层。该抗氧化层的厚度可以选择为1um-150um,包括1um和150um。
在一些实施例中,红外辐射层可以为红外层。该红外层可以为红外层形成基体在高温热处理下形成于抗氧化层远离该发热基体的一侧。具体地,该红外层形成基体可以为碳化硅、尖晶石或其复合类基体。当然,可以理解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红外辐射层不限于为红外层。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红外辐射层可以为复合红外层。具体地,该红外层可经过浸涂、喷涂、刷涂等方式形成于抗氧化层远离该发热基体的一侧。该红外辐射层的厚度可以为10um-300um,包括10um和300um。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外管体11为中空的管状,具有沿轴向分布的两个端部。具体地,外管体11包括横截面呈圆形的管状体、以及设置于该管状体一端的尖顶结构111。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管状体的横截面不限于呈圆形。该管状体为一端设有开口的中空结构。该尖顶结构111设置于该管状体远离该开口的一端,通过设置该尖顶结构111便于至少部分该发热结构插拔于气溶胶形成基质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内管体12为中空的管状,具有沿轴向分布的两个端部。具体地,内管体12包括横截面呈圆形的管状体。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管状体的横截面不限于呈圆形。该管状体为两端设有开口的中空结构。发热体14设置于内管体12的内部,内管体12的一端抵接于尖顶结构111,从而使得内管体12和发热体14固定于指定位置。
优选地,外管体11和内管体12可以为石英玻璃管。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外管体11和内管体12不限于为石英管,可以为其他可供光波透过的窗口材料,比如透红外玻璃、透明陶瓷、金刚石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内管体12的管壁与整个发热体14间隔设置,例如该内管体12与发热体14之间留设有间隙,该间隙可以供空气填充,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间隙也可供还原性气体或惰性气体填充。通过留设有间隙,进而可使得该内管体12与发热体14之间无直接接触。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发热体14也可部分与内管体12的管壁间隔设置,具体地,发热体14的部分段的径向尺寸可大于另一部分段的径向尺寸,发热体14的部分段的径向尺寸可等于内管体12的内径,进而可起到限位的作用,在一些实施例中,内管体12的内侧可部分向发热体14方向凸起与发热体14接触,从而起到限位作用。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发热体14或该内管体12的管壁上可设置隔离定位结构,从而可使得该发热体14与该内管体12的管壁无直接接触,比如在发热体14的部分段上套设陶瓷环等。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所说的间隙可以是指空气可进入的间隙,并不代表一定有空气或其他气体存在,真空状态也是其一种间隙的形式。为了获得更好的抽吸口感,延长发热体的使用寿命,内管体12也可以采用真空或者开口端部密封设置。
通过对管壁厚度以及内管体12与外管体11之间间距的配置进而可配置整个发热结构对气溶胶形成基质加热的温度。在相同的温度下,随着管壁的厚度增加,整体辐照度可呈减小趋势。可以选择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外管体11的管壁的厚度为0.15mm-0.6mm,包括0.15mm和0.6mm。在一些实施例中,随着发热体14与管壁的间距增大,发热结构的温度可呈逐渐下降的趋势,优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外管体11的管壁与内管体12之间的间距可以为0.05mm-1mm,包括0.05mm和1mm。
在本实施例中,发热体14可以为一根,且可纵长设置,具有第一自由端和第二自由端。在本实施例中,该发热体14为横截面为圆形的条状。该发热体14至少部分弯折设置,整体形成柱状的发热部,具体地,其可弯折形成螺旋柱状的发热部。可以理解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发热体14不限于呈条状,可以呈纵长的片状或者网状。该发热部不限于呈柱状,也可呈片状、网状或条状。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发热体14可绕制形成单螺旋状、双螺旋状、M字型、N字型或者其他形状的发热部。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发热体14不限于为一根,可以为两根,或者大于两根。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发热体14还可以为金属片、金属针。
在一些实施例中,发热结构还包括测温元件,测温元件设置于内管体12和外管体11之间。发热结构还包括底座15,底座15设有用于固定外管体11和内管体12的限位槽,以及设有用于供测温元件的引出线和发热体14的引出线穿出的通道。
图2和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发热结构的第一实施例,测温元件为TCR测温膜13a,TCR测温膜13a包覆于内管体12的外表面或外管体11的内表面。TCR测温膜13a还设有引线,该引线为两个,该两个引线间隔设置,其一端与TCR测温膜13a连接,另一端可通过底座15与发热结构外的导电件连接,其可绕设于对应的导电件上,进行电连接以及信号穿出。该引线可与TCR测温膜13a焊接固定或者压接。
图4和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发热结构的第二实施例,测温元件为TCR测温丝13b,TCR测温丝13b环绕于内管体12的外表面或外管体11的内表面。TCR测温丝13b还设有引线,该引线为两个,该两个引线间隔设置,其一端与TCR测温丝13b连接,另一端可通过底座15与发热结构外的导电件连接,其可绕设于对应的导电件上,进行电连接以及信号穿出。该引线可与TCR测温丝13b焊接固定或者压接。
图6和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发热结构的第三实施例,测温元件为测温探头13c,测温探头13c设置于内管体12的外表面或外管体11的内表面。测温探头13c还设有引线,该引线为两个,该两个引线间隔设置,其一端与测温探头13c连接,另一端可通过底座15与发热结构外的导电件连接,其可绕设于对应的导电件上,进行电连接以及信号穿出。该引线可与测温探头13c焊接固定或者压接。
图8和图9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发热结构的第四实施例,测温元件为测温探头13c,测温探头13c设置于内管体12的内表面。测温探头13c还设有引线,该引线为两个,该两个引线间隔设置,其一端与测温探头13c连接,另一端可通过底座15与发热结构外的导电件连接,其可绕设于对应的导电件上,进行电连接以及信号穿出。该引线可与测温探头13c焊接固定或者压接。
以上实施例中,内管体12和外管体11对波长为2-4.75μm的红外光的透过率大于35%,优选大于50%。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与外管体间隔设置的内管体,发热体的热量通过内管体再辐射出来,使得到达外管体各部分的热量相对均匀,进而实现气溶胶生成制品的均匀加热,提升了消费者的抽吸口感。
可以理解地,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可以对上述技术特点进行自由组合,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凡跟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等同变换与修饰,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涵盖范围。

Claims (11)

1.一种发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管体(11)、内管体(12)和发热体(14);所述内管体(12)设置于所述外管体(11)内;所述发热体(14)设置于所述内管体(12)内,所述发热体(14)通电加热并用于辐射红外光,所述外管体(11)和内管体(12)的管壁供所述红外光透过,所述红外光用于加热气溶胶形成基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测温元件,所述测温元件设置于所述内管体(12)和外管体(11)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测温元件为TCR测温膜(13a),所述TCR测温膜(13a)包覆于所述内管体(12)的外表面,或所述外管体(11)的内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测温元件为TCR测温丝(13b),所述TCR测温丝(13b)环绕于所述内管体(12)的外表面,或所述外管体(11)的内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测温元件为测温探头(13c),所述测温探头(13c)设置于所述内管体(12)的外表面,或所述外管体(11)的内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测温元件,所述测温元件为测温探头(13c),所述测温探头(13c)设置于所述内管体(12)内。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热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座(15),所述底座(15)设有用于供所述测温元件的引出线和所述发热体(14)的引出线穿出的通道。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座(15),所述底座(15)设有用于固定所述外管体(11)和内管体(12)的限位槽。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体(11)远离所述底座(15)的一端设有尖顶结构(111),所述内管体(12)的一端抵接于所述尖顶结构(111)从而固定于所述外管体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体(14)包括发热基体及设置在所述发热基体外表面的红外辐射层,所述发热基体通电加热并用于激发红外辐射层辐射红外光。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发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体(11)与所述内管体(12)至少部分间隙设置。
CN202321119359.1U 2023-05-09 2023-05-09 发热结构 Active CN22004494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19359.1U CN220044946U (zh) 2023-05-09 2023-05-09 发热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19359.1U CN220044946U (zh) 2023-05-09 2023-05-09 发热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44946U true CN220044946U (zh) 2023-11-21

Family

ID=887615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119359.1U Active CN220044946U (zh) 2023-05-09 2023-05-09 发热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4494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701672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9422197U (zh) 气溶胶产生装置及其发热结构
CN211832831U (zh) 一种气雾生成装置
CN115813039A (zh) 气溶胶产生装置及发热结构
US20230051387A1 (en) Aerosol generating device
CN115736388A (zh) 气溶胶产生装置及其发热结构
WO2023093535A1 (zh) 加热组件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16931913U (zh) 加热组件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17218203U (zh) 加热组件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18354597U (zh) 加热器以及包括该加热器的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18999525U (zh) 气雾生成装置及用于气雾生成装置的加热器
WO2024103883A1 (zh) 气溶胶产生装置及发热结构
CN220044946U (zh) 发热结构
WO2023216701A1 (zh) 加热组件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CN115606866A (zh) 加热组件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112369710A (zh) 加热不燃烧装置
US20220312845A1 (en) Aerosol generating device
WO2024055720A1 (zh) 加热组件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115736369A (zh) 气溶胶产生装置及其发热结构
WO2024055732A1 (zh) 加热组件、气溶胶生成装置及气溶胶生成系统
WO2024103879A1 (zh) 气溶胶产生装置及其发热结构
CN115736368A (zh) 气溶胶产生装置及其发热结构、发热体和发热体制备方法
CN218790573U (zh) 加热组件、气溶胶生成装置及气溶胶生成系统
WO2023093449A1 (zh) 加热组件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CN219762488U (zh) 气溶胶产生装置及发热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