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42107U - 一种模组端板、模组结构及电池包 - Google Patents

一种模组端板、模组结构及电池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42107U
CN220042107U CN202321445168.4U CN202321445168U CN220042107U CN 220042107 U CN220042107 U CN 220042107U CN 202321445168 U CN202321445168 U CN 202321445168U CN 220042107 U CN220042107 U CN 2200421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d plate
module
opening
plate body
module e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44516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杰
曾勇
黄红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AC Aion New Energy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AC Aion New Energy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AC Aion New Energy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GAC Aion New Energy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445168.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421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421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421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电池包技术领域,提供一种模组端板、模组结构及电池包,主要包括端板本体,所述端板本体的端部设置有插接槽,所述插接槽包括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端板本体的其一边缘连通,所述第二开口朝向所述端板本体的外侧设置,所述第二开口上设置有防脱结构。本方案可以进一步利用模组端板上的设计空间,提高接线端子安装连接的便捷性和可靠性;而设置的连接螺柱既可以便于成型后模组的吊装连接,同时也可以兼用于线束的安装固定,实现对模组端板的进一步优化设计;此外,设置的加强肋板则可以便于实现整个模组端板的薄化设计,以及满足对电芯的膨胀预紧作用,设计巧妙,可以便于降低整包成本,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Description

一种模组端板、模组结构及电池包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电池包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模组端板、模组结构及电池包。
背景技术
目前,应用于电池模组上的模组端板,多为采用低压铸造与挤压铝型材的方式,模组端板很多往往还是小模组、尺寸短的端板,无法满足模组尺寸日益增大的需要。与此同时,绝大部分电池包内部模组端板的高低压输出极的固定多为采用螺栓固定或胶粘的方式。对于线束的安装排布,则需要采用额外的钣金支架对其进行安装固定。
然而,电池系统的集成度越来越高,内部的结构愈加紧凑,留给其余零部件的安装位置和线束的排布位置越来越小。螺栓安装增加了制造工序和成本,而胶粘连接往往不够牢靠,甚至导致零件不可拆卸。此外,电池包内部的线束支架会降低电池包的集成度,额外的支架也增加了整包的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点,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组端板、模组结构及电池包。
本申请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手段是:
本申请中提供一种模组端板,包括端板本体,所述端板本体的端部设置有插接槽,所述插接槽包括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端板本体的其一边缘连通,所述第二开口朝向所述端板本体的外侧设置,所述第二开口上设置有防脱结构。
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在所述端板本体的端部设置所述插接槽,可以便于实现高低压电气连接时接线端子在所述端板本体上的插接式安装连接,从而一改传统技术上采用螺栓固定或胶粘固定的方式,组装效率更高、制造成本更低。
作为优选,所述端板本体的两端均设置有所述插接槽,两所述插接槽的所述第一开口的朝向相反。
上述实现过程中,将所述端板本体两端的所述插接槽的开口朝向设置为相反的形式,可以与电气集成板的安装方向形成配合,组装安装时的效果更好。
作为优选,所述防脱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开口处的翻边结构。
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在所述第二开口的开口处设置所述翻边结构,使得接线端子从所述第一开口处插入所述插接槽内时,只能实现所述接线端子在所述插接槽内的滑动运动,而所述接线端子无法从所述第二开口处脱出。
作为优选,沿所述第一开口的开设方向,所述插接槽的截面形状呈梯形。
上述实现过程中,优选地将所述插接槽的截面形状设置为呈梯形的形式,如燕尾槽,此时接线端子的滑动安装可以更为紧贴,并且防脱效果会更好。
作为优选,所述端板本体的外侧面上设置有中肋板,所述中肋板沿所述端板本体的长度方向呈延伸设置;
所述中肋板上开设有若干安装孔。
上述实现过程中,设置的所述中肋板,可以对所述端板本体起到一定的加强作用,从而可以便于所述端板本体的薄化设计;同时,通过所述安装孔,可以实现模组端板与电池包框架之间的安装固定。
作为优选,所述中肋板上朝向外侧设置有若干凸块,所述安装孔设置在所述凸块上;
所述凸块上还设置有连接螺柱。
上述实现过程中,设置的所述凸块,可以便于对所述中肋板进行减重设计;而设置的所述连接螺柱,既可以用于组装时模组的吊装连接,同时也可以用于线束的安装固定,从而避免传统技术上需要额外增设支架进行线束固定的做法,便于提高电池包的集成度,进一步降低整包成本。
作为优选,还包括加强肋板,所述加强肋板设置在所述中肋板的其一侧边上;
所述加强肋板、中肋板设置在所述端板本体的外侧面的中部,且所述加强肋板、中肋板的两端分别朝向所述端板本体的两端延伸。
上述实现过程中,设置的所述加强肋板,可以对电池模组中电芯的膨胀形变进行限位,并且可以提高整个模组端板的受力性能,从而进一步便于模组端板的薄化设计,提高市场竞争力。
本申请中还提供一种模组结构,包括电气集成板和以上所述的一种模组端板;
所述电气集成板的端部呈凸出地设置有接线端子,所述接线端子插接设置在所述插接槽内。
作为优选,还包括若干电芯和模组侧板,若干所述电芯通过电芯侧面之间的相互贴合而叠合形成电芯组;
所述模组端板分别贴合设置在所述电芯组的两端,所述电气集成板分别贴合设置在所述电芯组的两侧,所述模组侧板贴合设置在所述电气集成板的外侧。
上述实现过程中,在所述电气集成板的外侧还设置有模组侧板,可以提高对所述电气集成板的防护。
本申请中还提供一种电池包,其内设置有如上所述的一种模组端板;
或,其内设置有如上所述的一种模组结构。
本申请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方案中,在模组端板上设置有所述插接槽、连接螺柱和所述加强肋板,所述插接槽的设置可以便于实现与接线端子之间的插接式安装连接,从而进一步利用模组端板上的设计空间,并且可以提高安装连接的便捷性和可靠性;而设置的所述连接螺柱,可以便于成型后模组的吊装连接,同时也可以兼用于线束的安装固定,实现对模组端板的进一步优化设计;此外,所述加强肋板的设置,则可以便于实现整个模组端板的薄化设计,以及满足对电芯的膨胀预紧,设计巧妙,可以便于降低整包成本,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模组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模组端板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插接槽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模组结构的组装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模组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标记说明:
1-端板本体,11-插接槽,111-第一开口,112-第二开口,1121-防脱结构,12-中肋板,121-凸块,122-安装孔,13-连接螺柱,14-加强肋板;
2-电气集成板,21-接线端子;
3-电芯;
4-模组侧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同时,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模组端板,主要包括端板本体1,在所述端板本体1上设置有插接槽11、中肋板12、连接螺柱13和加强肋板14。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本实施例中,所述端板本体1、中肋板12和所述加强肋板14为一体式结构成型。
其中,所述插接槽11分别设置在所述端板本体1的两端,所述插接槽11包括第一开口111和第二开口112,所述第一开口111与所述端板本体1的其一边缘连通,本实施例中,两端的所述插接槽11的所述第一开口111的朝向相反,从而与电气集成板2的安装方向形成配合,组装安装时的效果更好。通过在所述端板本体1的端部设置所述插接槽11,可以便于实现高低压电气连接时接线端子21在所述端板本体1上的插接式安装连接,从而一改传统技术上采用螺栓固定或胶粘固定的方式,组装效率更高、制造成本更低。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开口112则朝向所述端板本体1的外侧设置,并且在所述第二开口112上设置有防脱结构1121,所述防脱结构1121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开口112处的翻边结构。通过在所述第二开口112的开口处设置所述翻边结构,使得接线端子21从所述第一开口111处插入所述插接槽11内时,只能实现所述接线端子21在所述插接槽11内的滑动运动,而所述接线端子21无法从所述第二开口112处脱出。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本实施例中,沿所述第一开口111的开设方向,所述插接槽11的截面形状呈梯形,此时所述插接槽11为燕尾槽的结构形式,这种结构形式下,使得接线端子21与所述插接槽11之间的滑动安装可以更为紧贴,并且防脱效果会更好。
此外,所述中肋板12为居中设置在所述端板本体1的外侧面上,所述中肋板12沿所述端板本体1的长度方向呈延伸设置,本实施例中,所述中肋板12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所述插接槽11处,如图1所示。设置的所述中肋板12,可以对所述端板本体1起到一定的加强作用,从而可以便于所述端板本体1的薄化设计。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中肋板12上朝向外侧设置有若干凸块121,若干所述凸块121之间呈相间隔设置,在所述凸块121上设置有安装孔122,通过所述安装孔122,可以实现模组端板与电池包框架之间的安装固定。
此外,在所述凸块121上还设置有所述连接螺柱13,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螺柱13为铆接设置在所述凸块121上。相间隔设置的所述凸块121,可以便于对所述中肋板12进行减重设计;而设置的所述连接螺柱13,既可以用于组装时电池模组的吊装连接,同时也可以用于线束的安装固定,例如,将线束固定块螺接在所述连接螺柱13上进行安装固定,从而避免传统技术上需要额外增设支架进行线束固定的做法,便于提高电池包的集成度,进一步降低整包成本。
进一步地,所述加强肋板14设置在所述中肋板12的其一侧边上,如本实施例中,所述加强肋板14为设置在所述中肋板12的上方;此处,所述加强肋板14亦为居中设置,且所述加强肋板14的两端分别朝向所述端板本体1的两端延伸。设置的所述加强肋板14,可以对电池模组中电芯的膨胀形变进行限位,并且可以提高整个模组端板的受力性能,从而进一步便于模组端板的薄化设计,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此外,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模组结构,包括电气集成板2和以上所述的一种模组端板;所述电气集成板2的端部呈凸出地设置有所述接线端子21,所述接线端子21即为插接设置在所述插接槽11内。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模组结构还包括若干电芯3和模组侧板4。组装时,若干的所述电芯3通过电芯的大侧面之间的相互贴合而叠合形成电芯组;所述模组端板分别贴合设置在所述电芯组的两端,所述电气集成板2则分别贴合设置在所述电芯组的两侧,当所述电气集成板2与所述电芯组靠近时,所述接线端子21插入设置在所述插接槽11内,从而在所述模组端板和所述电气集成板2之间形成对所述电芯组的初步侧向围护。
进一步地,所述模组侧板4则贴合设置在所述电气集成板2的外侧,以提高对所述电气集成板2的防护,避免外部作用力直接作用在所述电气集成板2上。
此外,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电池包,所述电池包内即设置有如上所述的一种模组端板或者如上所述的一种模组结构。所述电池包的结构形式可参见现有技术,此处不作赘述。
本方案中,在模组端板上设置有所述插接槽11、连接螺柱13和所述加强肋板14,所述插接槽11的设置可以便于实现与接线端子21之间的插接式安装连接,从而进一步利用模组端板上的设计空间,并且可以提高安装连接的便捷性和可靠性;而设置的所述连接螺柱13,可以便于成型后模组的吊装连接,同时也可以兼用于线束的安装固定,实现对模组端板的进一步优化设计;此外,所述加强肋板14的设置,则可以便于实现整个模组端板的薄化设计,以及满足对电芯3的膨胀预紧,设计巧妙,可以便于降低整包成本,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也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Claims (10)

1.一种模组端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端板本体,所述端板本体的端部设置有插接槽,所述插接槽包括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端板本体的其一边缘连通,所述第二开口朝向所述端板本体的外侧设置,所述第二开口上设置有防脱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组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板本体的两端均设置有所述插接槽,两所述插接槽的所述第一开口的朝向相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模组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脱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开口处的翻边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组端板,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开口的开设方向,所述插接槽的截面形状呈梯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组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板本体的外侧面上设置有中肋板,所述中肋板沿所述端板本体的长度方向呈延伸设置;
所述中肋板上开设有若干安装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模组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肋板上朝向外侧设置有若干凸块,所述安装孔设置在所述凸块上;
所述凸块上还设置有连接螺柱。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模组端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强肋板,所述加强肋板设置在所述中肋板的其一侧边上;
所述加强肋板、中肋板设置在所述端板本体的外侧面的中部,且所述加强肋板、中肋板的两端分别朝向所述端板本体的两端延伸。
8.一种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气集成板和上述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模组端板;
所述电气集成板的端部呈凸出地设置有接线端子,所述接线端子插接设置在所述插接槽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若干电芯和模组侧板,若干所述电芯通过电芯侧面之间的相互贴合而叠合形成电芯组;
所述模组端板分别贴合设置在所述电芯组的两端,所述电气集成板分别贴合设置在所述电芯组的两侧,所述模组侧板贴合设置在所述电气集成板的外侧。
10.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其内设置有如上述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模组端板;
或,其内设置有如上述权利要求8或9中所述的一种模组结构。
CN202321445168.4U 2023-06-07 2023-06-07 一种模组端板、模组结构及电池包 Active CN2200421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45168.4U CN220042107U (zh) 2023-06-07 2023-06-07 一种模组端板、模组结构及电池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45168.4U CN220042107U (zh) 2023-06-07 2023-06-07 一种模组端板、模组结构及电池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42107U true CN220042107U (zh) 2023-11-17

Family

ID=887233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445168.4U Active CN220042107U (zh) 2023-06-07 2023-06-07 一种模组端板、模组结构及电池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4210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86622B (zh) 可再充电电池组
CN102376992B (zh) 电池模块
US9786965B2 (en) Power source device
KR101117686B1 (ko) 전지 모듈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전지 팩
US11264669B2 (en) Battery box and battery module
CN104335392B (zh) 电池组
KR20110062996A (ko) 전지 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지 팩
JP2018528591A (ja) クランプ部材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バッテリーモジュール
CN110998904A (zh) 电池模块和配备有该电池模块的车辆
CN205429045U (zh) 一种电池模组
CN109994666A (zh) 复合端板以及电池模组
CN220042107U (zh) 一种模组端板、模组结构及电池包
CN205429046U (zh) 一种电池框架和电池框架组件及电池模组
CN210092284U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大模组结构
CN117438717A (zh) 一种导热结构电池壳体、电池顶盖、电芯及电池模组
CN212907959U (zh) 电池模组及电动汽车
CN109994670A (zh) 复合端板以及电池模组
CN210156459U (zh) 一种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CN217405583U (zh) 储能平台
CN217405578U (zh) 电池模组
KR20070014630A (ko) 이차 전지 모듈
CN216436025U (zh) 增容式电池盒
CN218996989U (zh) 盖板组件的下盖板
CN216213827U (zh) 一种端板及电池模组
CN218919193U (zh) 电池模组及其框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