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486622B - 可再充电电池组 - Google Patents
可再充电电池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486622B CN106486622B CN201610729679.7A CN201610729679A CN106486622B CN 106486622 B CN106486622 B CN 106486622B CN 201610729679 A CN201610729679 A CN 201610729679A CN 106486622 B CN106486622 B CN 10648662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chargeable battery
- battery pack
- flange
- bent
- main bod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04—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 H01M50/207—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209—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adapted for prismatic or rectangular cell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18—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01M50/22—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the casings or racks
- H01M50/222—Inorganic material
- H01M50/224—Metal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33—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physical properties of casings or racks, e.g. dimensions
- H01M50/242—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physical properties of casings or racks, e.g. dimensions adapted for protecting batteries against vibrations, collision impact or swelling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44—Secondary casings; Racks; Suspension devices;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ounting method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62—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with fastening means, e.g. locks
- H01M50/264—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with fastening means, e.g. lock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e.g. straps, tie rods or peripheral fram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30—Arrangements for facilitating escape of gas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20/00—Batterie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M2220/20—Batteries in motive systems, e.g. vehicle, ship, plane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可再充电电池组。在一个方面中,所述可再充电电池组包括:彼此相邻放置的多组单元电池,其中每个单元电池包括可再充电电池;以及多个可再充电电池模块,每个可再充电电池模块被配置为将对应的一组单元电池彼此电连接,其中每个可再充电电池模块包括分别放置在其最外的相对侧上的一对端板。所述可再充电电池组还包括将所述可再充电电池模块的端板彼此连接的联接构件。每个所述端板包括具有第一宽度并从主体的弯折部分延伸以被紧固到所述联接构件的第一法兰以及具有小于所述第一宽度的第二宽度并在所述第一法兰的相对侧从所述弯折部分延伸的第二法兰。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所描述的技术总地来说涉及可再充电电池组。
背景技术
可再充电电池(不同于一次电池)可以被反复充电和放电。低容量可再充电电池被用于诸如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和便携式摄像机之类的小型便携式电子设备中,而高容量可再充电电池可以被用作用于驱动混合动力车辆、电动车辆等的电动机的电源。
可再充电电池可以作为单个单元电池被用在小型电子设备中,或者作为电池模块或电池组被用在电动机驱动电源等中,在电池模块中,多个电池单元被电连接,在电池组中,多个电池模块被电连接。
发明内容
一个发明方面涉及一种可再充电电池组,其中多个包括多个单元电池的可再充电电池模块彼此连接。
另一方面是一种可再充电电池组,其中端板由于电池膨胀力的变形量在该端板的中央部分最大,并从中央部分向外侧逐渐减小。
另一方面是一种可再充电电池组,该可再充电电池包括:分别由可再充电电池形成并彼此相邻地设置的单元电池;可再充电电池模块,在该可再充电电池模块中,所述单元电池被电连接,并且该可再充电电池模块的最外的相对侧分别被提供有端板;以及将所述可再充电电池模块的相邻的端板彼此连接的联接构件,其中所述端板可包括:朝向所述单元电池中的最外的单元电池定向的主体;远离所述主体的一侧弯折至少一次的弯折部分;从所述弯折部分被弯折为具有第一宽度以被紧固到所述联接构件的第一法兰;以及在第一法兰的侧部从弯折部分弯折为具有小于所述第一宽度的第二宽度的第二法兰。
所述端板可以进一步包括:固定到所述第一法兰以被联接到所述联接构件的第一紧固构件;以及形成为在所述第一紧固构件的一侧穿过所述主体的操作孔。
所述端板可以进一步包括:第十一弯折线,在所述弯折部分弯折以形成所述第一法兰和所述第二法兰;形成在所述主体和所述弯折部分之间的第十二弯折线;以及第十三弯折线,在所述第十一弯折线和所述第十二弯折线之间且沿与所述第十一弯折线和所述第十二弯折线的弯折方向相反的方向在所述弯折部分进行弯折。
所述第十一弯折线和所述第十二弯折线可以沿远离所述单元电池的方向弯折,并且所述第十三弯折线可以沿平行于所述单元电池的方向弯折。
所述主体可以被提供有沿平行于所述第一法兰和所述第二法兰的方向延伸并沿远离所述单元电池的方向突出的加强肋。
所述加强肋可被提供为多个,以在所述主体的高度方向上彼此隔开。
所述加强肋中与所述第一法兰和所述第二法兰相邻的加强肋可以在其相对侧被形成为比其余的加强肋短。
所述端板可以进一步包括:底法兰,该底法兰在所述主体的下部沿远离所述最外的单元电池的方向弯折以面对所述第一法兰和所述第二法兰,从而被固定到组底板;和侧法兰,该多个侧法兰在所述主体的相对侧沿远离所述最外的单元电池的方向弯折以彼此面对,从而被固定到模块侧板。
所述底法兰可以包括竖向弯折以竖向变形的弹性部分。
所述端板可以进一步包括边缘加强肋,该边缘加强肋从一边缘突出以支撑所述主体和所述底法兰,所述主体和所述底法兰在该边缘被弯折和连接。
另一方面是一种可再充电电池组,该可再充电电池组包括:彼此相邻的多组单元电池,其中每个单元电池包括可再充电电池;多个可再充电电池模块,每个可再充电电池模块被配置为将对应的一组所述单元电池彼此电连接,其中每个所述可再充电电池模块包括分别放置在其最外的相对侧上的一对端板;和将所述可再充电电池模块的所述端板彼此连接的联接构件。每个所述端板包括:朝向相应的可再充电电池模块中的所述单元电池中的最外的单元电池定向的主体;远离所述主体的一侧进行至少一次弯折的弯折部分;具有第一宽度并从所述弯折部分延伸以被连接到所述联接构件的第一法兰;和具有小于所述第一宽度的第二宽度并在所述第一法兰的相对侧从所述弯折部分延伸的第二法兰。
在上述可再充电电池组中,每个所述端板进一步包括:固定到所述第一法兰以被联接到所述联接构件的第一紧固构件;和形成为在所述第一紧固构件的一侧穿过所述主体的操作孔。
在上述可再充电电池组中,所述联接构件具有分别形成在相应的可再充电电池模块的所述第一紧固构件上方的多个紧固孔,其中所述可再充电电池组进一步包括配置为与所述第一紧固构件一起将所述联接构件联接到所述可再充电电池模块的多个第二紧固构件。
在上述可再充电电池组中,每个所述第一紧固构件是螺母或者是穿过相应的紧固孔以被连接到对应的第二紧固构件的螺栓。
在上述可再充电电池组中,每个所述第二紧固构件是穿过相应的紧固孔以被连接到对应的第一紧固构件的螺栓或者是螺母。
在上述可再充电电池组中,所述联接构件垂直于所述可再充电电池模块。
在上述可再充电电池组中,所述端板进一步包括:第一弯折线,在所述弯折部分进行弯折以形成所述第一法兰和所述第二法兰;形成在所述主体和所述弯折部分之间的第二弯折线;和第三弯折线,在所述第一弯折线和所述第二弯折线之间且沿与所述第一弯折线和所述第二弯折线的弯折方向相反的方向在所述弯折部分进行弯折。
在上述可再充电电池组中,所述第一弯折线和所述第二弯折线沿远离对应的单元电池的方向弯折,其中所述第三弯折线沿平行于所述单元电池的方向弯折。
在上述可再充电电池组中,所述主体包括沿平行于所述第一法兰和所述第二法兰的方向延伸并沿远离所述单元电池的方向突出的加强肋。
在上述可再充电电池组中,所述加强肋被提供为多个,以在所述主体的高度方向上彼此隔开。
在上述可再充电电池组中,与所述第一法兰和所述第二法兰相邻的加强肋在其相对侧被形成为比其余的加强肋短。
在上述可再充电电池组中,每个所述端板进一步包括:底法兰,该底法兰在所述主体的下部沿远离所述最外的单元电池的方向弯折以面对所述第一法兰和所述第二法兰,从而被固定到组底板;和多个侧法兰,该多个侧法兰在所述主体的相对侧沿远离所述最外的单元电池的方向弯折以彼此面对,从而被固定到模块侧板。
在上述可再充电电池组中,所述底法兰包括竖向弯折的弹性部分。
在上述可再充电电池组中,所述端板进一步包括边缘加强肋,该边缘加强肋从一边缘突出以支撑所述主体和所述底法兰,所述主体和所述底法兰在所述边缘被弯折和连接。
另一方面是一种可再充电电池组,该可再充电电池组包括:多个可再充电电池模块,每个可再充电电池模块被配置为将多个单元电池彼此电连接,其中每个所述可再充电电池模块包括分别被放置在其最外的相对侧上的一对端板;和经由所述端板将所述可再充电电池模块彼此连接的联接件。每个所述端板包括:主体;从所述主体至少部分地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上部;和从所述第一上部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上部,其中所述第二上部直接接触并被连接到所述联接件。
在上述可再充电电池组中,每个端板的所述第一上部包括相对于所述主体成一角度弯折的弯折部分。
在上述可再充电电池组中,所述第二上部包括:具有第一宽度并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一法兰;和具有第二宽度并在所述第一法兰的相对侧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法兰,其中所述第二宽度小于所述第一宽度。
在上述可再充电电池组中,在每个端板的所述第一法兰中形成开口,并且其中所述端板经由所述开口被连接到所述联接件。
在上述可再充电电池组中,所述主体包括沿平行于所述第一法兰和所述第二法兰的方向延伸并沿远离所述单元电池的方向突出的加强肋。
在上述可再充电电池组中,所述加强肋被提供为多个,以在所述主体的高度方向上彼此隔开。
根据公开的实施例中的至少一个,当端板被提供在形成可再充电电池模块的单元电池的最外部分的相对侧时,弯折部分被形成从端板的主体弯折,第一法兰和第二法兰被形成为从弯折部分弯折,并且第一法兰被紧固到联接构件,由于第二法兰机械地增强端板并允许工具能够被操作,端板由于电池膨胀力的变形量可以在端板的中央部分最大。
此外,端板由于电池膨胀力的变形量可以从中央部分向外侧逐渐减小。相应地,尽管有电池膨胀力,汇流条对于可再充电电池模块中的单元电池的电连接结构以及联接构件对于可再充电电池组的可再充电电池模块的端板的紧固结构可分别被稳定。
附图说明
图1示出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组的分解透视图。
图2示出应用到图1的可再充电电池模块的分解透视图。
图3示出应用到图2的单元电池的透视图。
图4示出沿线IV-IV截取的图3的剖视图。
图5示出应用到图2的端板的展开示意图。
图6示出沿线VI-VI截取的图2的剖视图。
图7示出沿线VII-VII截取的图2的剖视图。
图8示出沿线VIII-VIII截取的图1的剖视图。
图9示出应用到示例性实施例的端板中的电池膨胀力的分布图。
图10示出端板中的电池膨胀力的分布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可再充电电池模块通常包括在单元电池的最外侧的端板,以提供结构支撑。可再充电电池组通过用联接构件紧固可再充电电池模块的端板而被形成。
端板被提供有从面对单元电池的主体弯折的上法兰,上法兰可以包括螺母或螺栓从而将其紧固到联接构件。因此,需要允许用于紧固上法兰和联接构件的工具的空间。
例如,上法兰仅被形成在端板的上部中央部分中,而没有被形成在上部中央部分的相对侧。因此,端板的上部通常具有低的机械强度。
当在可再充电电池组的单元电池中出现膨胀时(如图10所示),力集中在端板的上部上。由于电池膨胀力,端板的变形在端板的上部中央最大,从上部中央向相对侧逐渐减小,并从端板的上部向其下部逐渐减小。
由于端板变形量在端板的上部中央最大,所以汇流条对于单元电池的电连接结构以及联接构件对于单元模块的端板的紧固结构可能变形和损坏。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更充分地描述实施例。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的那样,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以各种不同的方式修改,所有这些都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图和描述应被视为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相同的附图标记在说明书中始终指代相同的元件。
图1示出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组150的分解透视图,图2示出应用到图1的可再充电电池模块200的分解透视图。参见图1和图2,可再充电电池组150包括:多组单元电池100,每个单元电池100包括可再充电电池;多个可再充电电池模块200,每个可再充电电池模块200将对应的一组单元电池100电连接;以及将可再充电电池模块200彼此机械连接的联接构件或联接件300。
各个组的单元电池100被设置为在y轴方向上相邻,并在各自的可再充电电池模块200中彼此机械连接和电连接。可再充电电池模块200包括在单元电池100的最外的相对侧支撑单元电池100的端板201。
尽管未示出,可再充电电池模块可以包括在最外的单元电池和端板之间的绝缘构件。在这种情况下,端板基本上支撑绝缘构件。
可再充电电池模块200被设置为在x轴方向上相邻,并且被彼此机械连接和电连接以形成可再充电电池组。在可再充电电池组中,联接构件300沿x轴方向延伸地设置,并且将可再充电电池模块200的相邻端板201彼此连接。
可再充电电池模块200包括围绕单元电池100的相对侧并围绕底侧的一部分的模块侧板202、以及覆盖单元电池100并联接到模块侧板202(未示出联接结构)的盖203。
端板201被设置在可再充电电池模块200的在y轴方向上的相对侧,并且被固定到围绕单元电池100的底侧和相对侧的模块侧板202。另外,盖203被联接到模块侧板202,从而可再充电电池模块200被形成。
可再充电电池组包括组底板301,可再充电电池模块200被设置在组底板301上。端板201被固定到组底板301。
图3示出应用到图2的单元电池的透视图,图4示出沿线IV-IV截取的图3的剖视图。参见图3和图4,单元电池100包括充电和放电的电极组件10、容纳电极组件10的壳体15、联接到壳体15的开口的盖板20、安装在盖板20上的负极端子21和正极端子22、以及提供在负极端子21处的外部短路部分40。
例如,负电极11和正电极12被设置在为绝缘体的隔板13的相对侧,正电极12、负电极11和隔板13被螺旋卷绕成果子冻卷状,以形成电极组件10。
正电极11和负电极12分别包括涂覆区域11a和12a以及未涂覆区域11b和12b,在涂覆区域11a和12a,活性物质被涂覆在由金属板制成的集流体上,在未涂覆区域11b和12b,活性物质没有被涂覆在其上,并且未涂覆区域被形成为暴露的集流体。
负电极11的未涂覆区域11b被形成为沿卷绕的负电极11在负电极11的一个端部。正电极12的未涂覆区域12b被形成为沿卷绕的正电极12在正电极12的一个端部。因而,未涂覆区域11b和12b分别被设置在电极组件10的相对端部。
例如,壳体15基本上被形成为设定有用于容纳电极组件10和电解质溶液的空间的长方体,并在长方体的一侧被形成有用于连接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的开口。该开口允许电极组件10被插入到壳体15中。
盖板20被安装在壳体15的开口处,以密封壳体15。壳体15和盖板20可以由铝形成,并且可以彼此焊接。
另外,盖板20被提供有电解质注入开口29、通气孔24以及端子孔H1和H2。在将盖板20组合到壳体15之后,电解质注入开口29允许电解质溶液被注入到壳体15中。在注入电解质溶液后,电解质注入开口29由密封盖27密封。
通气孔24由通气板25密封,以释放单元电池100的内部压力。当单元电池100的内部压力达到预定压力时,通气板25破裂以打开通气孔24。通气板25被提供有诱导破裂的凹口25a。
负极端子21和正极端子22被提供在盖板20的端子孔H1和H2中,并且被电联接到电极组件10。例如,负极端子21被电联接到电极组件10的负电极11,而正极端子22被电联接到电极组件10的正电极12。因而,电极组件10通过正极端子21和负极端子22被引出壳体15。
由于负极端子21和正极端子22在盖板20内侧具有相同的结构,所以相同的结构将一起描述。由于负极端子21和正极端子22在盖板20外侧具有彼此不同的结构,所以不同的结构将被分开描述。
负极端子21和正极端子22包括分别安装在盖板20的端子孔H1和H2处的铆接端子21a和22a、在盖板20内侧较宽地形成同时与铆接端子21a和22a一体形成的法兰21b和22b、以及通过铆接或焊接被连接到铆接端子21a和22a同时设置在盖板20外侧的板端子21c和22c。
负极衬垫36和正极衬垫37分别被提供在负极端子21和正极端子22的铆接端子21a和22a与端子孔H1和H2的内侧之间,以在负极端子21和正极端子22的铆接端子21a和22a与盖板20之间进行密封和电绝缘。
负极衬垫36和正极衬垫37被提供为使得它们进一步在法兰21b和22b与盖板20的内侧之间延伸,并进一步在法兰21b和22b与盖板20之间进行密封和电绝缘。也就是说,通过将负极端子21和正极端子22安装在盖板20上,负极衬垫36和正极衬垫37防止电解质溶液通过端子孔H1和H2泄漏。
负极引线接线片51和正极引线接线片52允许负极端子21和正极端子22分别被电连接到正电极11和负电极12。也就是说,通过将负极引线接线片51和正极引线接线片52与铆接端子21a和22a的下端部组合并且然后填塞下端部,负极引线接线片51和正极引线接线片52由法兰21b和22b支撑,并被连接到铆接端子21a和22a的下端部。
负极绝缘构件61和正极绝缘构件62分别被安装在负极引线接线片51和正极引线接线片52与盖板20之间,以在其间进行电绝缘。此外,负极绝缘构件61和正极绝缘构件62在其一侧被组合到盖板20,并在其另一侧包围负极引线接线片51和正极引线接线片52、铆接端子21a和22a、以及法兰21b和22b,从而稳定它们之间的连接结构。
外部短路部分40将结合负极端子21的板端子21c被描述,顶板46将结合正极端子22的板端子22c被描述。
邻近负极端子21的外部短路部分40包括短路接线片41和短路构件43,短路接线片41和短路构件43取决于单元电池100的内部压力而分离或短路。短路接线片41被设置在盖板20的外侧,同时被电联接到负极端子21的铆接端子21a,并插入绝缘构件31。
绝缘构件31被设置在短路接线片41与盖板20之间,以将短路接线片41与盖板20绝缘。例如,盖板20保持与负极端子21的电绝缘状态。
通过将短路接线片41和板端子21c与铆接端子21a的上端部组合并且然后填塞铆接端子21a的上端部,短路接线片41和板端子21c被紧固到铆接端子21a的上端部。因而,短路接线片41和板端子21c被紧固到盖板20,同时在它们之间插入绝缘构件31。
短路构件43被安装在被形成在盖板20上的短路孔42处。在被连接到负极端子21时,短路接线片41被设置为沿短路构件43延伸。因而,短路接线片41和短路构件43对应于短路孔42,彼此面对以保持它们之间的分离状态(实线状态),并且当单元电池100的内部压力增加时可形成短路构件43反向变形的短路状态(虚线状态)。
邻近正极端子22的顶板46电联接正极端子22的板端子22c与盖板20。例如,顶板46被插入在板端子22c与盖板20之间,并且被铆接端子22a穿过。
因而,通过将顶板46和板端子22c与铆接端子22a的上端部组合并且然后填塞铆接端子22a的上端部,顶板46和板端子22c被紧固到铆接端子22a的上端部。板端子22c被安装在盖板20的外侧,同时在它们之间插入顶板46。
正极衬垫37被安装为使得其进一步在铆接端子22a和顶板46之间延伸。也就是说,正极衬垫37防止铆接端子22a和顶板46彼此直接电连接。例如,铆接端子22a通过板端子22c被电连接到顶板46。
图5示出应用到图2的端板的展开示意图,图6示出沿线VI-VI截取的图2的剖视图,图7示出沿线VII-VII截取的图2的剖视图。
参见图2以及图5至图7,端板201被提供有主体210、弯折部分或第一上部215、以及通过弯折端板201形成的第一法兰211和第二法兰212。另外,端板201被提供有紧固到第一法兰211的第一紧固构件213和通过切割弯折部分215的一部分形成的操作孔214。
主体210被设置朝向在y轴方向相邻设置的单元电池100中最外的单元电池。例如,主体210在可再充电电池模块200的最外部分支撑可再充电电池模块200的相对侧的单元电池100。
弯折部分215弯折至少一次来提高端板201相对于施加到在主体210中一部分的电池膨胀力的机械强度。例如,弯折部分215被形成为在主体210的顶部弯折,并且第一法兰211和第二法兰212被形成为在弯折部分215的端部弯折。
例如,第一法兰211在待连接到其的弯折部分215以第一宽度W1弯折。第二法兰212在待连接到其的第一法兰211的侧部的弯折部分215以第二宽度W2弯折。第二宽度W2可以小于第一宽度W1。第一法兰211和第二法兰212可以形成沿相交方向(例如垂直方向)从所述第一上部延伸的第二上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随着第二法兰212的第二宽度W2增加,虽然端板201相对于电池膨胀力的机械强度增加,但因为难以操作用于将联接构件300紧固到第一法兰211的工具,所以第二宽度W2应该在工具可被操作的范围中增加。
端板201的弯折部分215连接到主体210,并且第一法兰211和第二法兰212被连接到弯折部分215。例如,端板201被提供有与弯折部分215相连的第十一或第一弯折线L11、第十二或第二弯折线L12以及第十三或第三弯折线L13。
第十一弯折线L11在弯折部分215的上部弯折,以形成连接到弯折部分215的第一法兰211和第二法兰212。第十二弯折线L12在主体210弯折,以形成连接到主体210的弯折部分215。
第十三弯折线L13在第十一弯折线L11和第十二弯折线L12之间且沿与第十一弯折线L11和第十二弯折线L12的弯折方向相反的方向在弯折部分215弯折,从而在上下方向上划分弯折部分215。
例如,第十一弯折线L11和第十二弯折线L12沿远离单元电池100的方向弯折,第十三弯折线L13沿平行于单元电池100的方向弯折。
第十三弯折线L13能够防止弯折部分215以及第一法兰211和第二法兰212过度远离端板201中的主体210,并且可以提高端板201的机械强度。
弯折部分215与第十一弯折线L11、第十二弯折线L12和第十三弯折线L13在主体210与第一法兰211和第二法兰212之间增强主体210相对于单元电池100的电池膨胀力的强度。
尽管未示出,弯折部分215可以被提供有更多数量的弯折线,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进一步增强主体210相对于膨胀力的强度。弯折部分215可以沿接近单元电池100的方向、沿远离单元电池100的方向或沿这两个方向被弯折。
第一法兰211在弯折部分215弯折,以在z轴方向上面对联接构件300。第一紧固构件213被固定联接到第一法兰211的紧固孔,以增强第一法兰211的强度并被联接到可再充电电池组的联接构件300(参见图1和图8)。
当彼此面对的第一法兰211和联接构件300被联接时,第一紧固构件213提高第一法兰211和联接构件300的紧固力。第一紧固构件213可被焊接或压铆到第一法兰211。
由于操作孔214被形成为在第一紧固构件213的一侧穿过弯折部分215,所以将第一紧固构件213安装在第一法兰211中的范围被扩大。例如,操作孔214提供在y轴方向上不受弯折部分215限制的空间,因而用于增强第一法兰211的强度的第一紧固构件213可被顺利地安装在第一法兰211中。
图8示出沿线VIII-VIII截取的图1的剖视图。参见图1和图8,可再充电电池组进一步包括将联接构件300和第一紧固构件213彼此连接的第二紧固构件400。
联接构件300被设置在端板201的第一法兰211上,以一体地组合可再充电电池模块200。在这种情况下,第二紧固构件400通过联接构件300的紧固孔302被连接到第一法兰211的第一紧固构件213。
参见图2、图6和图8,第一紧固构件213被紧固到第一法兰211,并且被形成为提供在操作孔214的一侧的螺母。例如,第一紧固构件213由压铆螺母(clinching nut)被固定地紧固到第一法兰211。第二紧固构件400被形成为通过联接构件300的紧固孔302联接到第一紧固构件213的螺栓。
尽管未示出,第一紧固构件213可以被形成为联接到联接构件300的紧固孔302的螺栓,第二紧固构件400可以被形成为提供在联接构件300的外表面上并对应于联接构件300的紧固孔302的螺母,并且第一紧固构件213和第二紧固构件400可彼此联接。
此外,参见图2、图5和图8,端板201进一步包括底法兰216和侧法兰217。底法兰216基于在主体210的下部的第二弯折线L2沿远离最外的单元电池100的方向被弯折,以被连接到主体210。因而,底法兰216基本上竖向地面对第一法兰211和第二法兰212。
底法兰216由可再充电电池组中的固定螺栓303(参见图1)被固定到组底板301。例如,通过将可再充电电池模块200的端板201的底法兰216固定到组底板301,可再充电电池组被形成。
侧法兰217基于在主体210的相对侧的第三弯折线L3沿远离最外的单元电池100的方向弯折,以被连接到主体210。因此,相对侧的侧法兰217彼此面对,以被固定到模块侧板202。例如,通过将端板201的侧法兰217固定到模块侧板202,可再充电电池模块200被形成。
端板201的主体210进一步被提供有沿与第一法兰211和第二法兰212平行的方向(x轴方向)延伸并沿远离单元电池100的方向突出的加强肋218。
多个加强肋218被提供,并在主体210的高度方向(z轴方向)上彼此隔开。因而,主体210可以在高度方向(z轴方向)上具有均匀的强度。
加强肋218中与第一法兰211和第二法兰212相邻的加强肋219在主体210的相对侧被形成为比其余的加强肋218短它们之间的长度差(ΔL)(参见图5)。由于相邻加强肋219与其余的加强肋218相比与侧法兰217隔开更远,所以主体210的靠近第二法兰212的基础面积可以取决于长度差(ΔL)被确保。
底法兰216被竖向弯折,以具有基本上竖向变形的弹性部分221。通过将固定螺栓303通过底法兰216的弹性部分221固定到组底板301,从外部传递到可再充电电池组的振动和冲击可以在弹性部分221被释放。
端板201进一步包括边缘加强肋222,边缘加强肋222从主体210和底法兰216被弯折和连接所在的边缘突出,并支撑主体210和底法兰216。边缘加强肋222增强弯折的主体210和底法兰216的弯折强度。
图9示出应用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端板中的电池膨胀力的分布图。参见图9,作用在应用到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组的端板201上的电池膨胀力在主体210的中央部分最高。
端板201由于电池膨胀力的变形量在主体210的中央部分最大,并从中央部分向外侧逐渐减小。例如,当电池膨胀力被施加到主体210的中央部分时,其被传递到主体210的外侧。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提供在主体210外侧的底法兰216、侧法兰217、弯折部分215以及第一法兰211和第二法兰212用机械强度抵抗电池膨胀力,所以电池膨胀力允许主体210的中央部分具有最大的变形量,并且允许变形量向主体的外侧减小。
由于弯折部分215被提供在主体210的上部以增强主体210的强度,所以可以补充的是第二法兰212以窄的第二宽度W2被提供在第一法兰211的相对侧。
如上所述,由于端板201由电池膨胀力引起的变形量被集中在主体210的中央部分并向主体210的外侧减小,所以汇流条对于单元电池100的电连接结构和联接构件300对于可再充电电池模块200的端板201的紧固结构可以被稳定而不被损坏。
尽管已经结合目前认为是实用的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但是应该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实施例,而是相反,旨在覆盖包括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和范围内的各种修改和等同布置。
Claims (20)
1.一种可再充电电池组,包括:
彼此相邻的多组单元电池,其中每个单元电池包括可再充电电池;
多个可再充电电池模块,每个可再充电电池模块被配置为将对应的一组所述单元电池彼此电连接,其中每个所述可再充电电池模块包括分别放置在其最外的相对侧上的一对端板;和
将所述多个可再充电电池模块的所述端板彼此连接的联接构件,
其中每个所述端板包括:
朝向相应的可再充电电池模块中的所述单元电池中的最外的单元电池定向的主体;
远离所述主体的一侧进行至少一次弯折的弯折部分;
具有第一宽度并从所述弯折部分的端部弯折并延伸以被连接到所述联接构件的第一法兰;和
具有小于所述第一宽度的第二宽度并在所述第一法兰的相对侧从所述弯折部分的所述端部弯折并延伸的第二法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组,其中每个所述端板进一步包括:
固定到所述第一法兰以被联接到所述联接构件的第一紧固构件;和
形成为在所述第一紧固构件的一侧穿过所述主体的操作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组,其中所述联接构件具有分别形成在相应的可再充电电池模块的所述第一紧固构件上方的多个紧固孔,并且其中所述可再充电电池组进一步包括配置为与所述第一紧固构件一起将所述联接构件联接到所述可再充电电池模块的多个第二紧固构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组,其中每个所述第一紧固构件是螺母或者是穿过相应的紧固孔以被连接到对应的第二紧固构件的螺栓。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组,其中每个所述第二紧固构件是穿过相应的紧固孔以被连接到对应的第一紧固构件的螺栓或者是螺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组,其中所述联接构件垂直于所述可再充电电池模块。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组,其中所述端板进一步包括:
第一弯折线,在所述弯折部分进行弯折以形成所述第一法兰和所述第二法兰;
形成在所述主体和所述弯折部分之间的第二弯折线;和
第三弯折线,在所述第一弯折线和所述第二弯折线之间且沿与所述第一弯折线和所述第二弯折线的弯折方向相反的方向在所述弯折部分进行弯折。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组,其中所述第一弯折线和所述第二弯折线沿远离对应的单元电池的方向弯折,并且
其中所述第三弯折线沿平行于所述单元电池的方向弯折。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组,其中所述主体包括沿平行于所述第一法兰和所述第二法兰的方向延伸并沿远离所述单元电池的方向突出的加强肋。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组,其中所述加强肋被提供为多个,以在所述主体的高度方向上彼此隔开。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组,其中与所述第一法兰和所述第二法兰相邻的加强肋在其相对侧被形成为比其余的加强肋短。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组,其中每个所述端板进一步包括:
底法兰,该底法兰在所述主体的下部沿远离所述最外的单元电池的方向弯折以面对所述第一法兰和所述第二法兰,从而被固定到组底板;和
多个侧法兰,该多个侧法兰在所述主体的相对侧沿远离所述最外的单元电池的方向弯折以彼此面对,从而被固定到模块侧板。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组,其中所述底法兰包括竖向弯折的弹性部分。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组,其中所述端板进一步包括边缘加强肋,该边缘加强肋从一边缘突出以支撑所述主体和所述底法兰,所述主体和所述底法兰在所述边缘被弯折和连接。
15.一种可再充电电池组,包括:
多个可再充电电池模块,每个可再充电电池模块被配置为将多个单元电池彼此电连接,其中每个所述可再充电电池模块包括分别被放置在其最外的相对侧上的一对端板;和
经由所述端板将所述多个可再充电电池模块彼此连接的联接件,
其中每个所述端板包括:
主体;
从所述主体弯折并至少部分地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上部;和
从所述第一上部的端部弯折并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上部,
其中所述第二上部直接接触并被连接到所述联接件。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组,其中每个端板的所述第一上部包括相对于所述主体成一角度弯折的弯折部分。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组,其中所述第二上部包括:
具有第一宽度并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一法兰;和
具有第二宽度并在所述第一法兰的相对侧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法兰,其中所述第二宽度小于所述第一宽度。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组,其中在每个端板的所述第一法兰中形成开口,并且其中所述端板经由所述开口被连接到所述联接件。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组,其中所述主体包括沿平行于所述第一法兰和所述第二法兰的方向延伸并沿远离所述单元电池的方向突出的加强肋。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组,其中所述加强肋被提供为多个,以在所述主体的高度方向上彼此隔开。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KR10-2015-0121991 | 2015-08-28 | ||
KR1020150121991A KR101805650B1 (ko) | 2015-08-28 | 2015-08-28 | 이차 전지 팩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486622A CN106486622A (zh) | 2017-03-08 |
CN106486622B true CN106486622B (zh) | 2021-04-23 |
Family
ID=568024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729679.7A Active CN106486622B (zh) | 2015-08-28 | 2016-08-25 | 可再充电电池组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236486B2 (zh) |
EP (1) | EP3136469B1 (zh) |
KR (1) | KR101805650B1 (zh) |
CN (1) | CN106486622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7073319A1 (ja) * | 2015-10-28 | 2017-05-04 |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 電池モジュールと電気機器の接続構造 |
JP6780359B2 (ja) * | 2016-08-10 | 2020-11-04 |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 電池モジュール |
CN114583369A (zh) | 2016-11-09 | 2022-06-03 | Cps 科技控股有限公司 | 电池包 |
CN108075060B (zh) | 2016-11-09 | 2021-04-23 | Cps科技控股有限公司 | 具有由两种材料制成的壳体的电池包 |
CN108075062B (zh) * | 2016-11-09 | 2021-08-06 | Cps科技控股有限公司 | 具有两个端板的电池包 |
CN108075063B (zh) | 2016-11-09 | 2021-06-29 | Cps科技控股有限公司 | 具有排气通道的电池包 |
CN110431710B (zh) * | 2017-03-22 | 2023-04-04 | 积水保力马科技株式会社 | 电池模块及电池组 |
KR102178959B1 (ko) | 2017-04-06 | 2020-11-13 |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 엔드 플레이트, 배터리 모듈, 배터리 모듈을 포함하는 배터리 팩 및 배터리 팩을 포함하는 자동차 |
JP6851020B2 (ja) * | 2017-06-01 | 2021-03-31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蓄電池ユニット |
CN110945680B (zh) * | 2017-07-27 | 2022-07-15 |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 电池模块和配备有该电池模块的车辆 |
JP7179731B2 (ja) * | 2017-08-07 | 2022-11-29 |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 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これを装備する車両 |
EP3688826A4 (en) * | 2017-09-29 | 2021-05-19 | Robert Bosch GmbH | BATTERY PACK INCLUDING A CELL RESTRICTION DEVICE |
JP7007210B2 (ja) * | 2018-01-31 | 2022-02-10 | ビークルエナジージャパン株式会社 | 電池パック |
CN110611060A (zh) * | 2018-06-14 | 2019-12-24 | 北京科易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 电池包 |
CN208336326U (zh) | 2018-06-20 | 2019-01-04 |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固定支架及电池包 |
KR102646854B1 (ko) | 2018-10-19 | 2024-03-11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배터리 모듈 |
KR102640327B1 (ko) | 2018-10-19 | 2024-02-22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배터리의 대형 모듈 |
KR102640328B1 (ko) | 2018-10-19 | 2024-02-22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배터리의 대형 모듈 |
KR102646853B1 (ko) | 2018-10-19 | 2024-03-11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배터리 모듈 |
KR102640329B1 (ko) | 2018-10-19 | 2024-02-22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배터리 모듈 |
CN111081925B (zh) * | 2018-10-19 | 2022-10-21 | 三星Sdi株式会社 | 电池模块 |
CN209016164U (zh) * | 2018-12-29 | 2019-06-21 |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电池箱体及电池模组 |
KR20210041950A (ko) * | 2019-10-08 | 2021-04-16 |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 배터리 팩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자동차 |
KR20210100274A (ko) * | 2020-02-06 | 2021-08-17 | 에스케이이노베이션 주식회사 | 배터리 모듈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배터리 팩 |
JP7102452B2 (ja) * | 2020-03-16 | 2022-07-19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電動車両 |
WO2021199493A1 (ja) * | 2020-03-31 | 2021-10-07 |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 電源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る車両並びに蓄電装置 |
KR20210134165A (ko) * | 2020-04-29 | 2021-11-09 | 주식회사 엘지에너지솔루션 | 개선된 고정 구조 및 가스 배출 구조를 갖는 배터리 팩, 그리고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디바이스 및 자동차 |
KR20220114400A (ko) * | 2021-02-08 | 2022-08-17 | 에스케이온 주식회사 | 배터리 팩 |
WO2024098248A1 (zh) * | 2022-11-08 | 2024-05-16 | 厦门新能达科技有限公司 | 电化学装置及用电设备 |
JP2024124878A (ja) * | 2023-03-03 | 2024-09-13 | プライムプラネットエナジー&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電池パック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651462A (zh) * | 2011-02-23 | 2012-08-29 | Sb锂摩托有限公司 | 电池模块 |
WO2013084937A1 (ja) * | 2011-12-09 | 2013-06-13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バッテリの固定構造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0983200B1 (ko) | 2008-06-12 | 2010-09-20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이차 전지 |
WO2010123091A1 (ja) | 2009-04-24 | 2010-10-28 |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 組電池 |
US8734978B2 (en) | 2009-11-05 | 2014-05-27 | Samsung Sdi Co., Ltd. | Battery pack |
KR101097222B1 (ko) | 2009-11-16 | 2011-12-21 | 에스비리모티브 주식회사 | 엔드플레이트의 구조가 개선된 배터리모듈 |
KR101117686B1 (ko) * | 2009-12-28 | 2012-02-29 | 에스비리모티브 주식회사 | 전지 모듈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전지 팩 |
US8465866B2 (en) * | 2010-04-21 | 2013-06-18 | Samsung Sdi Co., Ltd. | Battery module including a pressure control unit |
US8999557B2 (en) * | 2010-04-21 | 2015-04-07 | Samsung Sdi Co., Ltd. | Battery pack with elastic frame |
KR101146414B1 (ko) | 2010-09-08 | 2012-05-17 | 에스비리모티브 주식회사 | 이차 전지 |
KR101303426B1 (ko) * | 2011-01-12 | 2013-09-05 | 로베르트 보쉬 게엠베하 | 배터리 모듈 |
JP2013073917A (ja) * | 2011-09-29 | 2013-04-22 | Lithium Energy Japan:Kk | 組電池 |
US10355329B2 (en) * | 2012-03-27 | 2019-07-16 |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 Battery unit, battery module, power storage system, electronic device, power system, and electric vehicle |
KR101669114B1 (ko) * | 2012-04-30 | 2016-10-25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모듈화 구조가 적용된 배터리 팩 |
KR20140011207A (ko) | 2012-07-18 | 2014-01-28 | 에스케이이노베이션 주식회사 | 셀 댐퍼를 포함한 이차전지모듈 |
KR20140015846A (ko) * | 2012-07-25 | 2014-02-07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배터리 팩 |
KR101426618B1 (ko) | 2012-12-13 | 2014-08-05 | 세방전지(주) | 끼움식 조립부재를 이용한 전지모듈 |
US20140295235A1 (en) * | 2013-03-29 | 2014-10-02 | Samsung Sdi Co., Ltd. | Battery module |
KR101794265B1 (ko) * | 2013-07-18 | 2017-11-07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보강 비드부를 포함하는 배터리 팩 |
KR20150024724A (ko) * | 2013-08-27 | 2015-03-09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배터리 팩 |
KR101772115B1 (ko) * | 2013-09-03 | 2017-08-28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유동 방지부를 포함하는 배터리 팩 |
-
2015
- 2015-08-28 KR KR1020150121991A patent/KR101805650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6
- 2016-08-25 CN CN201610729679.7A patent/CN106486622B/zh active Active
- 2016-08-26 US US15/249,236 patent/US10236486B2/en active Active
- 2016-08-26 EP EP16186031.7A patent/EP3136469B1/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651462A (zh) * | 2011-02-23 | 2012-08-29 | Sb锂摩托有限公司 | 电池模块 |
WO2013084937A1 (ja) * | 2011-12-09 | 2013-06-13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バッテリの固定構造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3136469A1 (en) | 2017-03-01 |
KR20170025491A (ko) | 2017-03-08 |
US10236486B2 (en) | 2019-03-19 |
US20170062783A1 (en) | 2017-03-02 |
KR101805650B1 (ko) | 2017-12-06 |
EP3136469B1 (en) | 2018-07-25 |
CN106486622A (zh) | 2017-03-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486622B (zh) | 可再充电电池组 | |
CN106711366B (zh) | 可再充电电池模块 | |
EP2675000B1 (en) | Rechargeable battery | |
CN106654138B (zh) | 可再充电电池模块 | |
CN101997104B (zh) | 可再充电电池 | |
CN107706343B (zh) | 具有集流体的可再充电电池 | |
CN106876621B (zh) | 可再充电电池模块 | |
US8232000B2 (en) | Rechargeable battery with terminal junction and prong | |
US10439179B2 (en) | Rechargeable battery module including welding bushes | |
CN106601945B (zh) | 可再充电电池模块 | |
EP2562842A1 (en) | Battery module | |
CN106486624B (zh) | 可再充电电池组 | |
CN108075072B (zh) | 可再充电电池模块及可再充电电池包 | |
CN110268548B (zh) | 蓄电装置 | |
US20140272520A1 (en) | Battery module | |
CN109075304B (zh) | 具有隔膜的可再充电电池 | |
CN106257720B (zh) | 具有集流体的可再充电电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