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36994U - 一种用于计算机散热的无叶风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计算机散热的无叶风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36994U
CN220036994U CN202321190901.2U CN202321190901U CN220036994U CN 220036994 U CN220036994 U CN 220036994U CN 202321190901 U CN202321190901 U CN 202321190901U CN 220036994 U CN220036994 U CN 2200369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dissipation
impeller
driving
fluid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19090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方安定
林义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Xiangfe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Zeta Model Aircraf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Zeta Model Aircraf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Zeta Model Aircraf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19090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369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369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3699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计算机散热的无叶风扇,包括轴流风扇、导流座和电机,轴流风扇包括壳体和叶轮,壳体为中部设有导流通道的腔体,壳体的下端和上端分别设有流体入口和流体出口,流体出口设有至少一个;所述叶轮枢转安装于腔体内,叶轮包括上叶轮和下叶轮,所述下叶轮和上叶轮分别设有第一驱动流道和第二驱动流道,第一驱动流道和第二驱动流道呈夹角状设置;导流座设于流体出口的位置,所述导流座从壳体的上端垂直向上延伸,且所述导流座设有散热流道,所述导流座的其中一个侧壁设有与散热流道相配合散热出口。运用无扇叶架构设计,叶轮将空气流体压缩成高压喷射流体在箱体内部形成一个高压压缩流体,达到更加稳定的散热性。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计算机散热的无叶风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计算机散热风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计算机散热的无叶风扇。
背景技术
机箱一般包括外壳、支架、面板上的各种开关、指示灯等。外壳采用钢板和塑料结合制成,硬度高,主要起保护机箱内部元件的作用。支架主要用于固定主板、电源和各种驱动器。
但是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发热元件(如显卡、CPU)的性能提升,机箱内的温度也随之升高,因此散热装置的性能也随着提高,例如水冷、风冷散热等。但是散热装置的热量依旧积蓄在机箱内,虽然可以通过自然散热或风扇实现对热量的排出,但是现有机箱的散热一般还是采用被动散热,腔体内的散热效果较为局限,影响了发热元件的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用于计算机散热的无叶风扇,旨在采用无叶风扇的设置,提高机箱内腔体的散热,提高发热元件的性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计算机散热的无叶风扇,包括:
轴流风扇,所述轴流风扇包括壳体和叶轮,所述壳体为中部设有导流通道的腔体,所述壳体的下端和上端分别设有流体入口和流体出口,所述流体出口设有至少一个;
所述叶轮枢转安装于腔体内,所述叶轮包括上叶轮和下叶轮,所述下叶轮和上叶轮分别设有第一驱动流道和第二驱动流道,所述第一驱动流道和第二驱动流道呈夹角状设置;
所述第一驱动流道分别设有第一驱动入口和第一驱动出口,所述第二驱动流道分别设有第二驱动入口和第二驱动出口;所述流体入口和第一驱动入口相衔接,所述第一驱动出口和第二驱动入口相衔接,所述第二驱动出口和流体出口相衔接;
导流座,所述导流座设于流体出口的位置,所述导流座从壳体的上端垂直向上延伸,且所述导流座设有散热流道,所述导流座的其中一个侧壁设有与散热流道相配合散热出口;
电机,所述电机设置于壳体的下方位置。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在实际的安装中,将电机和轴流风扇安装在机箱的电源位置,从而使流体入口和机箱的底壁相邻设置,导流座的高度与机箱主板的高度相适,且导流座的优选方案是实现对机箱内腔的整体导流(如图所示的垂直设置或设置在导流座的上端),当然也可以根据实际要求进行设置;
通过将叶轮设置为上叶轮和下叶轮,从而形成两段呈夹角设置的第一驱动流道和第二驱动流道,当流体经过第一驱动流道后再流入第二段流道,通过流体的方向错位从而阻隔流体回流,避免流体反压形成回流造成的流体分散,同时流体具有较稳定的输出流压;同时运用无扇叶架构设计,叶轮将空气流体压缩成高压喷射流体在箱体内部形成一个高压压缩流体,达到更加稳定的散热性;同时导流座的设计高度设置为与机箱需散热空间相适,可以实现更均衡的散热效果,且有效提高了常规风扇无法达到的散热面积,进一步提高了机箱内热量的转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剖视图;
图3为导流座示意图;
图4为轴流风扇平面剖视图;
图5为轴流风扇立体状态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安装于机箱后流体示意图。
图中,
1为壳体,10为导流通道,11为流体入口,12为流体出口,
2为下叶轮,20为第一驱动流道,21为第一驱动入口,22为第一驱动出口,201为下座体,202为下框体,203为第一叶片,
3为上叶轮,30为第二驱动流道,31为第二驱动入口,32为第二驱动出口,301为上座体,302为上框体,303为第二叶片,
4为盖体,5为导流部,
6为导流座,61为散热流道,62为散热出口,63为斜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垂向、横向、纵向,逆时针、顺时针、周向、径向、轴向……),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或者“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或者“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用于计算机散热的无叶风扇,包括:
轴流风扇100,所述轴流风扇包括壳体1和叶轮,所述壳体1为中部设有导流通道10的腔体,所述壳体1的下端和上端分别设有流体入口11和流体出口12,所述流体出口12设有至少一个;
所述叶轮枢转安装于腔体内,所述叶轮包括上叶轮3和下叶轮2,所述下叶轮2和上叶轮3分别设有第一驱动流道20和第二驱动流道30,所述第一驱动流道20和第二驱动流道30呈夹角状设置;
所述第一驱动流道20分别设有第一驱动入口21和第一驱动出口22,所述第二驱动流道30分别设有第二驱动入口31和第二驱动出口32;所述流体入口11和第一驱动入口相衔接,所述第一驱动出口22和第二驱动入口31相衔接,所述第二驱动出口32和流体出口12相衔接;
导流座6,所述导流座6设于流体出口12的位置,所述导流座6从壳体1的上端垂直向上延伸,且所述导流座6设有散热流道61,所述导流座6的其中一个侧壁设有与散热流道61相配合散热出口62;
电机,所述电机设置于壳体1的下方位置。
在实际的安装中,将电机和轴流风扇安装在机箱的电源位置,从而使流体入口11和机箱的底壁相邻设置,导流座6的高度与机箱主板的高度相适,且导流座6的优选方案是实现对机箱内腔的整体导流(如图所示的垂直设置或设置在导流座6的上端),当然也可以根据实际要求进行设置;
通过将叶轮设置为上叶轮3和下叶轮2,从而形成两段呈夹角设置的第一驱动流道20和第二驱动流道30,当流体经过第一驱动流道20后再流入第二段流道,通过流体的方向错位从而阻隔流体回流,避免流体反压形成回流造成的流体分散,同时流体具有较稳定的输出流压;同时运用无扇叶架构设计,叶轮将空气流体压缩成高压喷射流体在箱体内部形成一个高压压缩流体,达到更加稳定的散热性;同时导流座6的设计高度设置为与机箱需散热空间相适,可以实现更均衡的散热效果,且有效提高了常规风扇无法达到的散热面积,进一步提高了机箱内热量的转换。
具体地,所述散热流道61垂直与导流座6的高度相适,且垂直设置。
更具体地,所述散热流道61呈从下至上逐渐缩径设置,当流体越往上,相应的流压也会缩小,因此通过减少散热流道61的内径可以有效保证流体的流压一致。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散热出口62沿散热流道61的长度方向延伸或间隔分布。
进一步地,所述导流座6设有与散热出口62长度相适的斜面63。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驱动流道20呈轴心向上逐渐扩径设置;所述第二驱动流道30呈轴心向上逐渐缩径设置,从而形成了两段压缩流道,同时有效避免了流体的回流,且流压可以进一步提高,且流体更集中。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下叶轮2体包括下座体201、与下座体201外壁间隔设置的下框体202以及设于下座体201和下框体202之间的多个第一叶片203,所述下座体201的外壁和下框体202的内壁均倾斜设置,并围成第一驱动流道20。
具体地,所述上叶轮3包括上座体301、与壳体1内壁相贴合的上框体302以及设于上座体301和上框体302之间的多个第二叶片303,所述上框体302的上端略高于上座体301的上端,所述上框体302和上座体301围成第二驱动流道30。
更具体地,所述壳体1的上端设有盖体4,所述流体出口12设于盖体4上,所述盖体4下壁的中部设有向下凸设的导流部5;所述流体出口12间隔设置有两个。其中导流部与上座体301的相对设置,从而提高导流作用,其中流体出口12可以呈矩形状、环形状或间隔设置的块状,可以根据实际的要求进行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上叶轮3和下叶轮2一体成型或分体固定,所述上叶轮3和下叶轮2安装于同一转轴上,在具体的实施例中,一体成型的造价成本较高,也可以在后期组装固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做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用于计算机散热的无叶风扇,其特征在于,包括:
轴流风扇,所述轴流风扇包括壳体和叶轮,所述壳体为中部设有导流通道的腔体,所述壳体的下端和上端分别设有流体入口和流体出口,所述流体出口设有至少一个;
所述叶轮枢转安装于腔体内,所述叶轮包括上叶轮和下叶轮,所述下叶轮和上叶轮分别设有第一驱动流道和第二驱动流道,所述第一驱动流道和第二驱动流道呈夹角状设置;
所述第一驱动流道分别设有第一驱动入口和第一驱动出口,所述第二驱动流道分别设有第二驱动入口和第二驱动出口;所述流体入口和第一驱动入口相衔接,所述第一驱动出口和第二驱动入口相衔接,所述第二驱动出口和流体出口相衔接;
导流座,所述导流座设于流体出口的位置,所述导流座从壳体的上端垂直向上延伸,且所述导流座设有散热流道,所述导流座的其中一个侧壁设有与散热流道相配合散热出口;
电机,所述电机设置于壳体的下方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计算机散热的无叶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流道垂直与导流座的高度相适,且垂直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计算机散热的无叶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流道呈从下至上逐渐缩径设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计算机散热的无叶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出口沿散热流道的长度方向延伸或间隔分布。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计算机散热的无叶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座设有与散热出口长度相适的斜面。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计算机散热的无叶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流道呈轴心向上逐渐扩径设置;所述第二驱动流道呈轴心向上逐渐缩径设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计算机散热的无叶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叶轮体包括下座体、与下座体外壁间隔设置的下框体以及设于下座体和下框体之间的多个第一叶片,所述下座体的外壁和下框体的内壁均倾斜设置,并围成第一驱动流道。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计算机散热的无叶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叶轮包括上座体、与壳体内壁相贴合的上框体以及设于上座体和上框体之间的多个第二叶片,所述上框体的上端略高于上座体的上端,所述上框体和上座体围成第二驱动流道。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计算机散热的无叶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上端设有盖体,所述流体出口设于盖体上,所述盖体下壁的中部设有向下凸设的导流部;所述流体出口间隔设置有两个。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计算机散热的无叶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叶轮和下叶轮一体成型或分体固定,所述上叶轮和下叶轮安装于同一转轴上。
CN202321190901.2U 2023-05-16 2023-05-16 一种用于计算机散热的无叶风扇 Active CN2200369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90901.2U CN220036994U (zh) 2023-05-16 2023-05-16 一种用于计算机散热的无叶风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90901.2U CN220036994U (zh) 2023-05-16 2023-05-16 一种用于计算机散热的无叶风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36994U true CN220036994U (zh) 2023-11-17

Family

ID=887343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190901.2U Active CN220036994U (zh) 2023-05-16 2023-05-16 一种用于计算机散热的无叶风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3699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052236B2 (en) Heat-dissipating device and housing thereof
US10215181B2 (en) Volute centrifugal fan with permanent-magnet brush-less motor system
US7387496B2 (en) Fan assembly and impeller thereof
CN211314659U (zh) 一种空气悬浮离心鼓风机的风冷结构
CN220036994U (zh) 一种用于计算机散热的无叶风扇
US20050025621A1 (en) Airflow guiding structure for a heat-dissipating fan
CN101044324B (zh) 风扇定子
US7118332B2 (en) Heat dissipating fan with air-guiding structure
CN220081710U (zh) 一种涡流风扇结构
CN220271812U (zh) 一种具有横流风扇的机箱结构
CN210977988U (zh) 一种风轮与蜗壳组合的流道结构
CN210008142U (zh) 一种双通道式散热服务器
CN215890595U (zh) 一种具有新型导流机构的风扇
CN109864625B (zh) 轴流风扇、机座组件和食物料理机
US7094028B2 (en) Outlet airflow direction control device
CN219780739U (zh) 一种汽车控制器
CN220730714U (zh) 一种一体化散热的计算机面板结构
CN210977940U (zh) 一种双贯流风机
CN219654952U (zh) 一种涡扇结构的计算机风扇
CN220252532U (zh) 一种散热风扇及移动终端设备
CN218451033U (zh) 一种用于高原环境的侧进风冷却塔
CN220874314U (zh) 泵浦马达的机壳散热结构
US9890795B2 (en) Cooling fan structure
CN215295175U (zh) 一种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
CN215409408U (zh) 离心风叶、风机以及空调室内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312

Address after: 510000 one of No.6, Jintian Road, Huadu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Guangzhou Xiangfe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510000 floor 3 and floor 4 of Building 2 and floor 4 of Building 1, No. 21, Lingdong Road, Huadu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GUANGZHOU ZETA MODEL AIRCRAFT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